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越评水浒-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吃了酒食,留王教头母子二人住在庄上。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①,一一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zhuā抓),
  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荏苒光阴,不觉又过了半年多。史进十八般武艺,一一学得精熟。多亏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王进见他学得精熟了,心想:在这里住着,好虽然好,但总是客居,不是个了局。一天,他向史太公告辞,要上延安府去。史进哪里肯放,说:“师父就在这里过日子得了。小弟②奉养你母子二人终老天年,该有多么好。”王进说:“贤弟,多蒙你好心,在这里的确十分好,只怕高太尉追捕到来,连累了你,不大稳便,所以两难。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奔在老种经略相公帐下效力。那里是镇守的边关,是用人的地方,足可以安身立命。”史进和太公苦留不住,只得安排宴席送行,又托出一个盘子来──是两匹缎子、一百两花银谢师。第二天,王进收拾了担子,备了马,母子二人告辞史太公。王进请娘上了马,往延安府进发。史进叫庄客挑了担子,亲送十里之外,心中虽然依依难舍,也只得拜别了师父,洒泪分手,和庄客自回。王教头依旧自己挑了担儿,跟着马,母子二人自投关西路上去了。
  ① 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艺,并不是实指“十八种”。除了本书中提到的十八种武艺之外(其中居然没有最常见的“刀”,却有后文吴用使的不常见的“链”,还有用火药发射的“铳”,却有些匪夷所思)。民间还有许多种说法,南方、北方也不一样。有的还把“十八般武艺”和“十八般兵器”混为一谈。例如:1.刀枪剑戟,棍棒槊镋(tǎnɡ躺),斧钺(yuè越)铲钯(pá爬),鞭锏锤叉,再加戈矛,指的就是一十八种兵器;其中“棍”指短棍,如三截棍之类,“棒”指长棒,包括木棒、铁棒。2.弓弩刀枪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zhuā抓)殳(shū,音书,即削尖了的竹竿)叉,耙头、棉绳套索、白打,指的是十八种武艺,其中“棉绳套索”是用来抛出套住对手的,“白打”就是徒手对打。此外,还有刀枪剑戟弓,斧钺钩叉棍,矛盾鞭锏挝,拐子流星镖;以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刀枪剑戟、鞭锏锥挝、钩钺斧叉,拐子流星……等等许多说法。总之,“十八”是个泛指的虚数。每种兵器因为用途和形状不同,又分为多个亚种,如棒就有狼牙棒、水火棒、哨棒、齐眉棒等;枪则有飞枪,标枪,双枪,钩镰枪,浑铁枪,虎头枪,大枪等。
  ② 古代师傅和学生的关系,是兄弟的关系,所以叫做“徒弟”,后文史进也以“小弟”自称。后世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才有了“师父”和“徒儿”的称呼。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7)
史进回到庄上,每天只是打熬①筋骨,练习武艺;正在壮年,又没妻室,半夜三更就起来演习武艺,白天只在庄后射箭走马。
  不到半年,史太公染病不起。史进差人远近请医生看治,不能痊可。呜呼哀哉,太公没了。史进一面备棺椁盛殓,请僧人修设好事,追斋理七②,荐拔太公;又请道士建立斋醮,超度升天,整整做了十几坛好事功果道场,选了吉日良时,出丧安葬,埋在村西山上祖坟内,满村中三四百史家庄户都来送丧挂孝。史进家中从此无人管业。史进又不肯务农,一心只要找人使家伙,较量枪棒。
  自从史太公死后,又过了三四个月。时当六月中旬,天气炎热,那天,史进无可消遣,提个躺椅坐在打麦场柳荫树下乘凉。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喝彩说:“好凉风!”正乘凉哩,只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在那里张望。史进喝问:“作怪!谁在那里张③俺庄上?”史进跳起身来,转过树背后一看,认得是猎户“摽兔④”李吉。史进喝问:“李吉,张我庄内做什么?莫不是来相脚头⑤!”李吉上前声诺⑥说:“大郎,小人要寻庄上矮邱乙郎吃⑦碗酒,见大郎在这里乘凉,不敢过来冲撞。”史进说:“我问你:往常你常担些野味来我庄上卖,我又不曾亏了你,怎么这一向不挑来卖给我?是不是欺负我没钱?”李吉回答说:“小人怎敢?这一向没有野味,所以不敢来。”史进说:“胡说!偌大一个少华山,这么广阔,不信就没有个獐儿、兔儿?”李吉说:“原来大郎还不知道,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儿强人,扎下一个山寨,聚集了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为头那个大王叫做‘神机军师’朱武,第二个叫做‘跳涧虎’陈达,第三个叫做‘白花蛇’杨春。这三个人为头,带领喽啰们打家劫舍。华阴县里禁他不得,出三千贯赏钱,召人拿他。谁敢上去拿?因此上,小人们不敢上山打捕野味了,哪儿有卖的!”史进说:“我也听得说有强人。不想那厮们如此大弄。必然要恼人。李吉,你今后有野味,拿些来。”李吉唱个喏,自去了。
  ① 打熬——这里是锻炼的意思。后文也有忍耐、坚持的意思。
  ② 理七——人死后每七天做一场佛事,追荐亡灵。四十九天之后,叫做“断七”。据考证,这是中国古制,不是佛教的传统。
  ③ 张——张望。
  ④ 摽兔——是李吉的外号,这里指用“标子”(即小枪,用于投掷;也就是现在的“标枪”)摽兔。“空中手掷”叫做“摽”。
  ⑤ 相脚头——相是观察;脚头有路径、门路的意思。这是宋代江湖上的黑话,指盗贼在作案之前的探路,相当于后来的“踩盘子”。
  ⑥ 声诺——唱喏行礼。
  ⑦ 吃酒——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说“喝酒”。明清以前及现代南方人都说“吃酒”。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古代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音láo劳)糟”,即江米酒,是粥一样的东西,要用筷子拨着吃;二是中国人饮酒大都要就着菜蔬,“吃酒”指的是“吃酒宴”。本书对话中提到喝酒和吃酒宴,根据具体场面和情况,部分场合保留当时的口语习惯,写作“吃酒”。
  史进回到厅前,寻思:“这厮们大弄,必要来薅恼村坊。既然如此……”就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杀了,庄内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烧了一陌“顺溜纸①”,就叫庄客去请当村里三四百史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②坐下,让庄客把盏劝酒。史进对众人说:“我听说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喽啰打家劫舍。这厮们既然大弄,早晚必然要来俺村中啰唆。今天我特地请你们众人来商议。倘若那厮们来了,各家准备。我庄上打起梆子,你们众人可各执枪棒前来救应;你们各家有事,也是如此。递相救护,共保村坊。如果强人们来了,都是我来理会。”众人说:“我等村农,全靠大郎做主,梆子一响,谁敢不来?”当晚众人谢了酒,各自分散回家,准备器械。从此,史进修整门户墙垣,安排庄院,设立几处梆子,拴束衣甲,整顿刀马,提防贼寇。
  且说少华山寨中三个头领坐定商议: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那人原是定远③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然没有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
  ① 一陌顺溜纸——“陌”本音mò莫,“阡陌”,指田间小路。这里音bǎi百,作量词用。一陌纸就是一刀纸,因为一刀纸就是一百张。古人认为祭祀鬼神的时候烧纸,能使人生活顺溜,所以烧化的黄标纸也叫顺溜纸。
  ② 序齿——按年龄大小。齿,指年龄。
  ③ 定远——今安徽定远。
  第二个好汉,姓陈名达,原是邺城①人氏,使一条出白点钢枪;第三个好汉,姓杨名春,蒲州解良县②人氏,使一口大杆刀。当日朱武和陈达、杨春说:“我听说华阴县里出三千贯赏钱,召人捉我们,看来免不了要和他们厮杀一番。只是山寨缺少钱粮,何不去劫掳些来,供山寨上使用?多聚积些粮食在寨里,防备官军来了,好和他们打熬。”跳涧虎陈达说:“说得是。如今就去华阴县里,先问他借粮,看他怎么样。”白花蛇杨春说:“不要到华阴县去;先去蒲城县,万无一失。”陈达说:“蒲城县人口稀少,钱粮不多,不如去打华阴县;那里人口多,钱粮也多。”杨春说:“哥哥不知。要是去打华阴县,必须从史家村经过。那个九纹龙史进,可是个大虫③,不可去撩拨他。他怎么肯放我们过去?”陈达说:“兄弟好懦弱!一个村坊,过去不得,怎敢抵敌官军?”杨春说:“哥哥,不可小看了他!那人的确了得!”朱武说:“我也听说他十分英雄,说这人真有本事。兄弟,别去吧。”陈达叫起来说:“你们两个闭了鸟(音diǎo)嘴!这不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他只是一个人,可不长三头六臂吧?我就不信!”喝叫小喽啰:“快备我的马来!如今我就先去打史家庄,后取华阴县!”朱武、杨春,再三谏劝,陈达哪里肯听?随即披挂上马,点了一百四五十名小喽啰,鸣锣擂鼓,下山往史家村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8)
且说史进正在庄前整制刀马,听见庄客来报,就在庄上敲起梆子来。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家庄户,听见梆子响,都拖枪曳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史家庄上。看那史进,头戴一字巾,身披朱红甲;上穿青锦袄,下着抹绿靴;腰系皮搭膞④,前后铁掩心;一张弓,一壶箭,手里拿一把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庄客牵过那匹火炭赤马。史进上了马,绰⑤了刀,前面摆着三四十壮健的庄客,后面列着###十村夫,都跟在后头,一齐呐喊,直到村北路口。那少华山陈达引了人马飞奔到山坡下,将小喽啰摆开。史进一看,见陈达头戴干红凹面巾,身披裹金生铁甲;上穿一领红衲袄,脚穿一对吊墩靴;腰系七尺攒线搭膞;骑一匹高头白马;手中横着丈八点钢矛。小喽啰趁势呐喊。二员将马上相见。
  ① 邺城——故城在今河北临漳。
  ② 蒲州解良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解良县应作解(音xiè械)梁县,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县。
  ③ 大虫——方言,老虎。浙江方言叫“大猫”。
  ④ 搭膊——系在腰间的长条扎腰,中间有夹层,既是束腰带,又是一种随身口袋,可以放东西。
  ⑤ 绰——抄、抓、提。
  陈达在马上看着史进,欠身施礼。史进喝说:“你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了弥天大罪,都是该死的人!你也有耳朵!好大胆!敢来太岁头上动土①!”陈达在马上回答说:“俺山寨里缺少粮食,想到华阴县借粮;经由贵庄,请借一条路,并不敢动一根草。可放我们过去,回来自当拜谢。”史进说:“胡说!俺家现当里正,〖是不是太公故去,由史进继承的职位?〗正要拿你这伙儿强贼;今天倒想经由我村中过,我不拿你,倒放你过去,本县知道了,可要连累我。”陈达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用在这里,不伦不类。强盗和里正之间,也是“兄弟”?〗相烦借一条路。”史进说:“什么话!即便我肯,还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你就过去!”陈达问:“好汉,叫我问谁?”史进说:“你问问我手里这口刀,只要它肯,就放你过去!”陈达大怒,说:“赶人不要赶上!〖赶人不赶上,那我赶什么?民谚也有不通的。〗不要逞精神!”史进也怒,抡手中刀,催坐下马,来战陈达。陈达也拍马挺枪来迎史进。两人交马,斗了多时,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枪往心窝里搠来;〖就是王进老师那里学来的第一招。〗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收身不住,连枪撞进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夹,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搭膞,只一丢,丢落在地,那匹战马拨风也似跑了。史进叫庄客把陈达绑了。众人把小喽啰都赶走了。史进回到庄上,把陈达绑在庭心内柱子上,等待拿了那两个贼首,一并解官请赏。拿酒来赏了众人,叫大家暂且散去。众人喝彩:“不枉了史大郎如此豪杰!”
  却说朱武、杨春两人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叫小喽啰再去探听消息。只见逃回来的人牵着空马,奔到山前,大叫说:“糟了!陈家哥哥不听二位哥哥的话,送了性命了!”朱武忙问缘故。小喽啰细说交锋一节。朱武说:“我的言语他不听,果然有这祸事!”杨春说:“我们尽数都去和他死拼,总能胜他。”朱武说:“陈达他尚且输了,你怎么何拼得过他?我有一条苦计,要是救他不得,我和你都完。”杨春问:“什么苦计?”朱武附耳低声说:“除非这样这样……”杨春说:“好计!〖其实不是好计,而是不得不这样做的“下策”。〗事不宜迟!我和你这就去!”
  ① 太岁头上动土——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它主凶,如果朝着木星出现的方向或者太岁星值年、值月、值日的时候动土建筑,就要发生灾祸。因此有“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俗话,比喻敢于顶撞强人,有自找倒楣的意思。
  再说史进正在庄上怒气未消,只见庄客来报说:“山寨里朱武、杨春来了!”史进说:“这厮合当完蛋!我去抓他们两个一起解官!快牵过马来!”一面打起梆子。众人早都到来。史进上了马,正要出庄门,只见朱武、杨春,已经步行来到庄前,两人双双跪下,流着眼泪。史进下马来喝问:“你们两个,跪在这里,有什么话说?”〖从这时候开始,史进就走错道路了。〗朱武哭着说:“小人等三个累次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什么官司逼迫?是杀了人了?还是被人陷害了?应该说明。〗当初发愿说:‘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刘、关、张①的义气,其心则同。今天小弟陈达不听劝,误犯虎威,被英雄擒住,无颜恳求,如今只好一并来就死。望英雄把我们三人一起解官请赏,绝不皱眉。我等就英雄手内请死,并无怨心!”
  史进听了,寻思:“他们竟这样义气!我要是拿他去解官请赏,反叫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这就叫“一念之差”!对土匪强盗,还讲什么义气和仁慈?有了这一错,方才有后来的一错再错。〗古话说:‘大虫不吃伏肉。’”史进就说:“你两个,跟我进来。”朱武、杨春,并不惧怯,随了史进,直直到后厅前面跪下,又叫史进捆绑。史进三四五次叫他们起来,他们两个哪里肯起?真是“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史进说:“既然你们这样义气深重,我要是送了你们,不是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9)
史进正要出庄门,见朱武、杨春,来到庄前,两人双双跪下。
  ① 刘、关、张——指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
  汉。我放陈达还你,怎么样?”朱武说:“别连累了英雄,不妥当的,宁可把我们解官请赏。”史进说:“这如何使得。你肯吃我的酒食么?”朱武说:“死都不怕,还怕吃酒吃肉?”史进大喜,解放陈达,就在后厅上座置酒设席管待三人。朱武、杨春、陈达拜谢大恩。酒过几杯,少添春色。酒罢,三人谢了史进,回山去了。史进送出庄门,自回庄上。〖办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既不是英雄,也不算好汉,除了土匪 强盗,对谁都没好处。〗
  却说朱武等三人回到寨中坐下,朱武说:“我们要不是这条苦计,怎么留得性命?难得史大郎为义气上放了我们。过几天备些礼物送去,谢他救命之恩。”
  过了十几天,朱武等三人收拾了〖怎么“收拾”?还不是强抢别人的东西?〗三十两蒜条金,派两个小喽啰,趁着月黑深夜,送到史家庄上。半夜敲门,庄客报知,史进火急披衣,来到庄前,问小喽啰:“有什么事情?”小喽啰说:“三个头领再三拜覆:特来进献些薄礼,酬谢大郎不杀之恩。不要推却,望乞笑留。”取出金子递过去。史进开头推却不受,后来寻思:“既然好意送来,还是收下为好。”〖收受强盗的东西,是上贼船的开始。〗叫庄客置酒管待小校吃了半夜酒,拿些零碎银两赏了,小校回山。又过半月有余,朱武等三人在寨中商议,掳掠到好大的珠子,又差小喽啰连夜送来庄上。史进又受了,不在话下。〖这等于“坐地分赃”,也叫一错再错。上了贼船,想退就来不及了。〗
  又过了半个月,史进寻思:“难得这三个人这样敬重我,我也备些礼物回奉他。”第二天,叫庄客请个裁缝,自己去县里买了三疋红锦,裁成三领锦袄子;又拣肥羊煮了三个,拿大盒子盛了,派两个庄客去送。〖这不是“结交匪类”,能叫什么?〗史进庄上有个打头的庄客叫王四,此人口舌利索,善于对答,满庄人都叫他做“赛伯当”。〖赛的是哪个“伯当”?如果是王伯当,应该善于射箭,而不是善于对答。一说王伯当曾经力谏李密勿反,因此说他善于言辞。〗史进叫他带一个得力的庄客,挑了盒担,直送到山下。小喽啰问清楚了,引到山寨里见了朱武等人。三个头领大喜,受了锦袄和肥羊酒礼,拿十两银子赏了庄客,每人吃了十几碗酒,下山一同回到庄内,见了史进,说:“山上头领多多上覆。”
  史进从此常常和朱武等三人往来。不时间差王四去山寨里送东西。寨里头领也频频地使人送金银来给史进。〖这就叫和土匪打得火热。〗
  荏苒光阴,正好八月中秋到来。史进要和三人说话,约定十五夜来庄上赏月饮酒,先差庄客王四送一封书信到少华山上请朱武、陈达、杨春,来庄上赴席。王四到山寨里,见了三位头领。朱武看了书信大喜。随即写封回信,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王四下山来,正撞着时常送东西来的那个小喽啰,一把抱住,哪里肯放?又拖去山路边酒店里吃了十几碗酒。王四别了那小喽啰回庄,正走着,被山风一吹,酒涌了上来,踉踉跄跄,一步一颠;走不到十里路,见一座林子,奔到里面,就在那绿茸茸的草地上躺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