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途不断受到以色列士兵的欢呼。中午,他同士兵们一块吃饭,饭后登车,他 

挥动着胳膊号召:“士兵们,我只给你们下一道命令,至高无上的命令:进 

攻!” 

     坦克部队的前锋到达列坦尼河时,渡口上一座哨所里的巴解战士未经战 

斗就撤走了,留在桌上的咖啡还是温热的。 

     以色列军队正在实现沙龙多年来的作战构想,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在 

最短的时间内包围贝鲁特。以军左路军从西部侵入黎巴嫩,攻占沿海港口城 

市,切断巴解组织的海上补给线;中路军从加利利地区向北宜取黎巴嫩重镇 

哈斯贝亚和列坦尼河的贝特丁,右路军开辟东部战线,目的是肃清黎巴嫩南 


… Page 394…

部一个方圆140里的“法塔赫地带”,因为巴解组织最活跃的战斗部队“法 

塔赫”常在这一带出没。 

     巴解组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沙龙却胸有成竹,他向部队发出的命令是:能攻克的据点,迅速攻克; 

一时不能攻克的,只派少数精兵予以牵制和包围,大队人马绝不纠缠,继续 

快速向最终目标前进;待整个作战构思完成后,再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孤立的 

据点。这种战术使以色列军队赢得了现代化战争中最宝贵的因素——时间。 

而巴解组织精心修筑以对付敌人进攻的堡垒,在敌人不来进攻时便失去了意 

义;随着腹地的陷落、后方的丧失和补给的中断,据守堡垒的军心大受影响, 

许多堡垒不攻自破。 

     战争开始两个月以后,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南部的主要基地相继失陷,刚 

建立不久的一支坦克部队被全部歼灭,成千上万吨储备的武器弹药落到了以 

色列入手中,3千名战士英勇牺牲,6千名被俘,大批巴勒斯坦解放战士不得 

不转入地下活动。 

     8月14日,以色列军队到达贝鲁特,完成了对巴解组织总部和剩余的巴 

解主力的包围。激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沙龙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他还派人请 

来了以色列总理贝京。沙龙站在曾经是巴解组织重要基地的波福特古堡的最 

高处,昂首回顾,脸上出现了征服者的微笑。一位军官来向沙龙报告:“我 

们已经完成了对贝鲁特的包围。巴解组织总部和他们的头目都在包围圈中, 

现已基明的有阿拉法特、阿布·伊亚德、哈立德、哈桑、阿布·马威……” 

     沙龙兴奋地一击掌,叫道:“干得漂亮!” 

     以色列军向贝鲁特西区发动了进攻。炮弹和空气磨擦发出嗞嗞的怪叫 

声,从人们的头顶掠过,成为一阵阵弹雨,不停地向贝鲁特西区倾泻。飞机 

在空中盘旋、扫射、投弹。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在战火的蹂躏下 

变得惨不忍睹。但是巴解组织并没有屈服。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向 

他的战士们、也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巴解组织一 

位高级军事指挥员断然拒绝了沙龙叫巴解战士放下武器投降的要求,坚定地 

说:“你们或者看见我的尸体,或者看见我继续战斗!” 

     贝鲁特西区完全被硝烟和火光笼罩了。枪声、炮声、坦克的隆隆声、飞 

机的呼啸声、大楼坍塌的轰鸣声,交织或一支悲壮的战争交响乐。最激烈的 

战斗是在烈士广场上展开的,战争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广场上为纪念黎巴嫩 

民族革命英雄而铸造的11座烈士雕像,被炸得身断肢残,再次成为“烈士”; 

广场四周的建筑物已被夷为平地,断壁残垣中随他可见鲜血和尸体。巴解战 

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死战不退。一个巴解战士在抱着燃烧弹扑向敌 

人坦克时高呼:“同志们,去死吧!光荣地去死吧,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据点、每一幢房屋,都留下了巴解战士浴血奋战的 

故事。 

     以色列的坦克隆隆地驶进贝鲁特苏克区,准备向巴解组织总部后侧迂回 

包抄。在一条大街的拐弯处,只见左边一间小屋门前火光一闪,领头的坦克 

一声轰响,顿时熊熊燃烧起来。后面的坦克不得不暂停前进。恰在此时,那 

间小屋门前又是火光一闪,第二辆坦克猛地一颤,履带哗哗地散开了。以色 

列士兵惊慌地乱叫:“榴弹发射器!桷弹发射器!”话音未落,第三辆坦克 

又中弹燃烧。 

     以色列坦克迅速四散爬开,但又有几辆挨了榴弹。恼羞成怒的以色列士 


… Page 395…

兵,先用机关枪猛扫那间小屋,又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掷弹筒,终于,小屋 

里沉寂了。以色列士兵冲进去一看,不禁惊得倒吸冷气:屋里只有一具孩子 

的尸体,看样子最多不过十三四岁!他至死还紧紧地握着榴弹发射器。 

     以色列副总参谋长亚当亲自指挥坦克部队攻占了巴解组织的一个据点 

后,心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他呼唤随军记者给他拍张照片,便倚着一辆坦 

克摆起了架式。记者刚要按动快门,忽听一声令人胆战心惊的叫喊:“小心!” 

亚当猛回头,顿时吓黄了脸,三个巴解战士正从一堵矮墙后跃过来,闪电般 

地直扑亚当。尽管四周都是以色列官兵,然而在一瞬间都弄懵了,不知如何 

是好,眼睁睁地看着巴解战士向亚当投出了手榴弹。一声巨响,亚当栽倒在 

血泊中。 

     亚当的随从似乎被惊醒了,一齐打响了冲锋枪。三名巴解战士的肉体顿 

时被打得千疮百孔。但是他们完成了任务,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以色列副 

总参谋长的生命。亚当成了自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以来,被击毙的军衔最高 

的以色列军官。 

     以色列军队在缓慢地推进,可是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每前进一 

步,都会有一些以色列青年永远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只有300万人口的小 

国以色列,很诀就感到了这种付出的压力。它们的进攻升级了,无情炮火不 

仅落在巴解战士据守的阵地和堡垒上,也落到了民房、旅馆、学校、大使馆 

上,甚至连楼顶上涂着大大的红十字标记的医院,也遭到了以色列飞机的轰 

炸和扫射。无数无辜的贝鲁特平民,包括许多天真的儿童,都成了这场战争 

的牺牲品。贝鲁特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然而巴解战士的抵抗仍在继续。 

     有人把此时的贝鲁特比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称为“小斯 

大林格勒”大血战! 

     世界各国对以色列悍然入侵一个主权国家表示愤怒,抗议的浪潮越来越 

高。终于,连美国总统里根也感到“火药味太浓了”,他派特使哈比卜充当 

黎巴嫩、巴解组织和以色列之间的调停人。 

     由于在贝鲁特西区伤亡过大,以色列不得不同意停火,它提出的条件是 

巴解组织撤出黎巴嫩。 

     遭受重大损失的巴解组织也接受了停火。8月下旬,一个阴沉沉的早晨, 

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监护下,巴解组织的总部和军队开始从贝鲁特撤 

离。在巴解组织总部前的广场上,阿拉法特用平静的声音向战士们发表演说: 

 “你们要记住,我们是作为军队离开贝鲁特的,我们总有一天要回来的!” 

                                                                    (雪冰) 


… Page 396…

                                马岛登陆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作福克兰群岛)地处南大西洋,西距阿根廷 

500多公里,英国和阿根廷都声称对它享有主权。1983年4月,终于爆发了 

英阿之间的马岛之战。 

     在南大西洋宁静的夜色中,凌晨两点,英国特遣舰队的两艘攻击舰满载 

着突击队员悄悄驶离了舰群。其它军舰并不了解它们的去向,就连突击队员 

们也不了解。但个个又都心照不宣:从英国远航1.3万公里,行程20多天; 

来到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又进行了20多天激烈的海空交战,现在登陆作战 

开始了! 

     陆军的突击队员出于军人的本能,到达福克兰海域后就反复猜测登陆地 

点,他们考虑最多的是斯坦利港。斯坦利港是福克兰的首府,经济、政治、 

文化中心,居住着全岛二分之一的人口,大军首战一举攻克,其它地方就不 

堪一击了,攻克斯坦利就意味着从阿根廷手中夺回福克兰。特别是从军事行 

动着眼,斯坦利港海滩广阔,有利于海空支援,便于航空兵和大部队登陆后 

展开作战。除去斯坦利港外,官兵们考虑的还有达尔文港、福克兰湾、多尔 

芬角、华耳角……。 

     接近3点钟,突击队司令穆尔少将向部下宣布将在圣卡洛斯港实施秘密 

登陆。这道命令在一千多名突击队员心中引起的震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一张张涂了黑油保护色的脸掩盖不住他们的迷惑不解的惊讶,你望着我,我 

望着你。 

     谁也不会想到会选择圣卡洛斯港!这里地形复杂,航道狭窄,稍大一点 

的船靠港都很困难,谈何登陆作战?它处于全岛最北端,很容易受到从阿根 

廷大陆起飞的飞机的攻击。登陆地点选在这个该死的地方,伍德沃德一定是 

瞎了眼,昏了头! 

     这个伍德沃德就是英国特遣舰队司令。49岁,不久前方提升为少将,在 

讨论特遣舰队司令人选时,对他出任存在着针锋相对的意见。反对者说他没 

有打过仗。还是一名“童子军”;支持者说他是海军青年将领中的佼佼者。 

有“铁娘子”雅号的撒切尔首相最终选定了他。伍德沃德司令眼未瞎、头未 

昏,自从舰队离开英国以来,他就未曾脱过军装,他舱里的灯总是彻夜亮着, 

有时实在困倦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关系到英国国家利益、受到全世界所 

有国家关注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指挥责任落在他的肩上,使他无法入 

睡。伍德沃德在选择登陆点时,也想到过斯坦利港,最终还是否定了。理由 

是阿根廷拥有南美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不可低估,岛上阿军人数大大超过 

英军舰队里的陆军人数,而且以逸待劳已经一个多月;英军远渡重洋,以少 

击众,兵员无法补充,因此对为数不多的陆军士兵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登 

陆点选择斯坦利将是一场硬打硬拼的仗,无疑将扮演失败者的角色,于是他 

想到了圣卡洛斯这个任何人都不会想到的地方。经侦察该港只有40名阿军士 

兵驻守,如此设防说明阿军也丝毫没有想到,这进一步增强了伍德沃德的信 

心。 

     在第二阶段战事中,舰队主力全部在斯坦利港外游弋,空中攻击每天都 

不间断,前天、昨天甚至进行了强行登陆,被阿军猛烈的炮火打得没有沾边, 

英国和西方舆论也不约而同地认为伍德沃德准会选择斯坦利作为第一攻击目 

标。大量战略、战术性的伪装措施和佯攻行动,蒙蔽了敌人,也蒙住了自己 


… Page 397…

人。几天前当伍德沃德将登陆方案提交高级将领讨论时,众人无不愕然。 

     3点30分,两艘攻击舰驶抵圣卡洛斯港水域。穆尔将军下达了短促而坚 

决的命令:“国家荣誉在此一战!登陆!”几十条橡皮艇从攻击舰上放了下 

来,如离弦之箭射向黑黝黝的圣卡洛斯。直升机把一个个突击小组和可以放 

大自然光数千倍的成象激光夜视器枪先运到岸上。突击队员们一踏上福克兰 

的土地,就以惊人的速度跌跌撞撞地奔跑着,立即融入到一团漆黑的夜幕之 

中。突击队第一排枪弹的火光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40名阿根廷守军毫无抵 

抗便逃跑了。奇兵,奇袭,收到了奇效。突击队未折一兵一卒全部登陆完毕。 

经过几天断断续续的地面交锋和激烈空战,英军巩固了脆弱的滩头阵地,并 

且向纵深发展,建立起大本营,登陆首战告捷。 

     英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挺进。 

     从圣卡洛斯港出发,兵分南北两路包抄钳击斯坦利港。斯但利港周围阿 

军云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阵地和一道道防线,原来是准备从正面迎击英军 

的,现在英军却突然从背后发起了突袭。阿军手足无措,反应迟缓,像一个 

行动笨拙的巨人半天也转不过身来,因此战斗力大受影响,不少地方的抵抗 

不堪一击。穆尔将军针对战场上的这种情况,及时放弃原先制定的“逐步推 

进,稳扎稳打”战术,他向突击部队发出命令:“采用 ‘蛙跳’战术!” 

      “蛙跳”战术是一种把徒步机动、乘车机动和空中机动结合起来交替运 

用的挺进战术,尤其是大量运用直升飞机分段运载部队与装备,空间跨度大, 

速度奇快。 

     北路突击队,一路势如破竹,攻下阿军道格拉斯、蒂尔港等据点后,5 

月底到达肯特山,因为南路突击队离汇合地还很远,为避免孤军深入,北路 

军停止攻击,就地设防。 

     南路突击队主要攻击目标是距圣卡洛斯港40公里外的古斯格林。古斯格 

林是南部重镇达尔文港的所在地,三面环海,一面沼泽,只有攻下此地,英 

军登陆部队的侧翼才有保障。这里有一个简易机场,空军需要它起降“鹞” 

式战斗机,以加强最后包围斯坦利港的攻击力量,所以古斯格林是英军必寺 

之路。特别舟艇勤务队士兵与伞二营在琼斯中校的率领下,向古斯格林疾进, 

途中与一支阿军小分队发生遭遇战,全歼阿军,5月27日夜抵达古斯格林。 

     第二天凌晨,经过一夜休整的英军借着熹微的晨光发起攻击。 

     英军遭到数量超过自己近两倍的阿军的猛烈抵抗。攻击开始时,阿军立 

即起飞六架“普拉卡”强击机向英军进攻队形俯冲扫射。“普拉卡”是螺旋 

浆飞机,低空攻击力很强,给英军造成极大威胁。英军立即架起便携式导弹 

发射器,“吹管”式地空激光制导导弹很快把4架敌机炸得空中开花。 

     击毁阿军飞机后,英军士兵从隐身地跃出,跟在两辆“蝎”式坦克后面 

向阿军阵地进攻。阿军的反坦克导弹旋即将坦克击毁,英军突击队员被阿军 

猛烈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琼斯中校咬牙切齿率领20名突击队员向阿军阵 

地强行突击。经过数小时激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突击队逐步逼近阿军 

阵地,阿军火力渐渐减弱。上午10时半,一面白旗从阿军阵地升起。硝烟满 

面的英军突击队士兵见到阿军投降,欣喜若狂,琼斯中校与士兵离开掩蔽物 

向阿军阵地走去,准备受降。突然,阿军阵地上的重机枪忽吐火舌,毫无防 

备的英军顷刻间倒下一片,琼斯中校也当场被打死。阿军趁势反攻,英军突 

击队寡不敌众,不得不退回原地。阿军士气大振,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设在圣卡洛斯港的英军大本营立即派出增缓部队,摸到阿军后侧对其进 


… Page 398…

行两面夹击。伞二营将“米兰”式反坦克导弹用于攻击阿军火力点,效果非 

常好,精确制导的导弹弹无虚发,阿军火力大为减弱。英军增缓部队在暮色 

中再次发动攻击。午夜,腹部受敌的阿军再次请求投降,英军高度警惕地接 

受了投降。英军攻占了古斯格林,打通了包抄斯坦利港的通道。 

     南路突击队在攻打古斯格林机场的战斗中,以650人全歼阿军1600人, 

创造了以少攻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直到这时,突击队员才清楚地认识到伍 

德沃德选择圣卡洛斯作为登陆点的厉害。从圣卡洛斯登陆,攻其不备,击其 

薄弱,打乱了阿军防守部署的全局,动摇了军心,从而才能快速挺进,以较 

小的代价夺取阿军的据点和阵地,使胜利时间大大提前。英军突击队员们深 

深地感激他们的司令官,几乎把伍德沃德看成了一个神。 

     5月的最后一天,南北两路突击队汇集肯特山,兵临斯坦利城下,英军 

完成了战略性合围。在他们面前,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阿军最强的以阿根 

廷总统名字命名的“加尔铁里防线”。1.5万名阿军士兵全部聚集在这里, 

准备与英军决战。 

     自英军从圣卡洛斯登陆以来,失败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阿军中传播着, 

再加上英军对马岛实行的是环形、立体的海空封锁,阿根廷大陆对马岛的军 

事与物资支援完全断绝,粮食和药品严重匮乏,不少部队军心动摇,惶惶不 

安。6月1日,当英军机降部队和伞兵突然出现在肯特山时,许多地方发生 

了意想不到的崩溃。但阿军不愧为是南美最强大的陆军,抵抗还是极其顽强 

的。再加上“加尔铁里防线”依据交错起伏的山地纵深布置,防御体系复杂, 

工事坚固,易守难坎,阿军隐伏在掩体中以密集的迫击炮、轻重机枪交汇射 

击,因此英军每前进一步也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穆尔将军见英军的野炮和迫击炮不足以压制阿军火力,和即要求特混舰 

队的舰上远程大炮进攻火力支援。英军舰饱和陆炮都配置有炮瞄雷达和计算 

机辅助设备,炮火反应迅速而准确。阿军炮群每一开炮便被英炮雷达锁定, 

10分钟内便逐一被摧毁,英军火力迅速增强,全天候作战的“鹞”式飞机和 

一架从6000公里外阿森松岛空军基地起飞的“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也赶来参 

战。阿军阵地被英军海陆空三面袭来的火力作得土石翻飞,整个战场火光冲 

天,通明如昼。 

     英军突击部队再次发起冲击,他们推广了进攻古斯格林的经验,使用“米 

兰”式反坦克导弹打击阿军机枪火力点。该导弹是北约专门设计用来打击苏 

军坦克的轻型步兵装备,激光制导,打静止目标绝无虚发。阿军机枪火力点 

很诀被“米兰”导弹点射拨除。随即,英军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