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后,降落轮即行脱落,飞行员只可俯冲目标身死,不能再行着落,否则机 

身爆炸,飞行员也不能从座舱里跳出来。飞行员驾机飞离地面后,将环绕机 

场三周,该基地的全体军事人员均须对他立正行礼。” 

      “神风特攻队”升空对敌舰进行攻击时,一般分为战术小队,一个小队 

通常有特攻机3架,支援机2架,支援机进行领航,掩护与拦截美机作战、 

观察战果等任务,老练的飞行员担任。特攻队专门进行自杀性攻击。 

     在莱特湾激战中,日军自杀飞机在25、26日击沉了美军1艘护航航空母 

舰、重创4艘,轻伤一艘。 

     莱特湾之战虽然首开有组织的自杀飞机的恶端,但其势尚且不猛,规模 

也不大。在以后的仁牙因湾之战、冲绳海空战中,自杀飞机作战才达到了登 

峰造极的程度。自杀飞机作为一种绝望的进攻方式,然而它却挽救不了日本 

法西斯必然灭亡的命运。 

     在日本法西斯行将灭亡之前,日军曾大量运用各种特攻战法:各式各样 

的飞机甚至连木质双层机翼飞机都找来带上炸弹,参加自杀性攻击。日本海 

军还制造了装满炸药名为“震洋”的小型自杀快艇,以及名为“回天”的由 

人操作的鱼雷,进行自杀攻击。 

     日本军阀还决定在本土决战时,以更大规模的“神风特攻”与盟军的登 

陆部队同归于尽。 

     尽管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日本法西斯不惜以年轻军人的性命作赌注,组 

织自杀性的“神风特攻队”,但此次大战仍以日军的惨败而结束。激战结果, 

日军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潜艇17艘, 

损失飞机约400架,伤亡7400余人。 

     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神风特攻队”也随之寿终正寝。当晚,所谓“神风特攻之 

父”大西中将在绝望中以传统方式切腹自杀,他留下遗书——《致特攻队员 


… Page 377…

的英灵》,向死去的特攻队员们及他们的家属谢罪。 

    至此,“神风特攻队”的血腥历史宣告结束。而先后参加特攻的3500 

余名年轻飞行员,却可悲地成为法西斯战争政策的殉葬品。 

                                                                  (景文) 


… Page 378…

                                 轰炸东京 



     1945年3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了。在太平洋关岛航空基地 

司令部里,美军第21轰炸机队司令官柯蒂斯·李梅将军,正在研究日本本上 

的军用地图。李梅运筹帷幄,决定派轰炸机群去空袭日本法西斯的老巢东京。 

     李梅将军掌握着一支实力雄厚的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编队。 

这种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体重60吨,能携带炸弹7吨多。时速达 

563公里,高度可达1万多米,续航里程为6430公里。战略轰炸日本本土, 

被盟军认为是登陆日本本土前的重大步骤,是迫使日本投降的重要手段。 

     1944年11月24日,110架B—29飞机曾直扑东京,意欲进行一次白昼 

精确大轰炸。但那一次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且轰炸的效果也大 

大令人失望,仅东京的一个飞机制造厂受到皮毛之伤。李梅自上任以来,曾 

先后派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出击了16次,倾泻了5千吨炸弹,但没有一个主要 

目标被消灭掉,美方却损失惨重。 

     这次,李梅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把价值4亿美元的334架B—29飞机 

以及3千余名官兵的生命,作孤注一掷:他决定派遣大批B—29飞机携带燃 

烧弹夜袭东京市,以求速战速胜。 

     3月9日下午,334架B—29重型轰炸机在第314轰炸机联队队长鲍尔准 

将率领下,从关岛起飞。庞大的机群掠过碧波万倾的中太平洋海而,直扑东 

京! 

     当机群起飞后,坐镇司令部的李梅将军一直忐忑不安,如坐针毡。他把 

一切赌注都押在了深入龙潭虎穴逞神威的3千名空中勇士身上。尽管勇士们 

在出发前,都曾得到过如下不吉利的训示:“如果你是B—29的空勤人员, 

如果你被打了下去,你就要预备承受日本人最粗暴的待遇,你生存的机会不 

多。” 

     东京的春夜,星月全无,夜阑静寂。突然,天空中响起了轰降降的飞机 

引擎声。空袭警报响了!日军的照明弹划破黑暗的夜空,防空炮火立刻凶猛 

地开了火。在明亮耀眼的桔红色火焰中,有若千架低空飞行的美机的引擎被 

打坏了。高射炮火炸开了轰炸机薄薄的机身,火焰从油箱部位向外燃烧,黑 

暗的天空中便出现了许多小小的红点,与下方交错闪烁的弹道相辉映。 

     每架B—29飞机起码载有24枚500磅的燃烧弹,每枚之中又有许多束8 

磅童的M69燃烧弹。这些燃烧弹摇曳着离开了炸弹舱,窜入夜幕中,高速坠 

向1700米下方的火海里。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李梅指令此次空袭以单 

机进行而不是以编队形式进行,因而美机各自为战。 

     一架架B—29飞机在东京夜空中疯狂地俯冲、爬升,仿佛完全失去了控 

制似的,此起波伏。从东京反冲上来的爆炸产生的强烈热风冲击着每一架B 

—29飞机,那60吨重的庞大躯体竟像飓风中的一张纸,在空中飘飘摇摇。 

从高空俯瞰,下方闪闪的火光在跃动,东京变成一片流动的火海。 

     每架B—29飞机携带6—8吨燃烧弹,其燃烧面积可达65公亩(约合9.7 

市亩)。 

     334架B—29飞机对东京投下了2千余吨燃烧弹。此时此刻,日本帝国 

首都的心脏地区烈焰熊熊,大火映红了夜空。焚烧发出的劈啪声,逃命者的 

呼喊声,震撼夜空。整个东京变成了一座混乱恐怖令人无法想象的火的地狱。 

栉比鳞次的木制房屋更成了燃烧弹的用武之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东京 


… Page 379…

居民惊惶失措,穿过熊熊大火四散奔逃。 

     后来参加这次空袭的鲍尔将军回忆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东京那样 

引人注目的场面。”这一场面,用日本人的话来说是“令人惊恐到了无法形 

容的地步”。 

     空袭中,有9架B—29飞机被击落在火海里。飞机上的汽油和燃烧弹, 

更加给焚烧的城市增添了色彩。有5架B—29飞机身负重伤,勉强飞离东京 

迫降在海面上。42架B—29飞机负伤,但安然飞返了基地。 

     夜间火攻东京,对美军来说,是一次蔚为壮观的史诗般的成就。对日本 

人来说,则是无法想象的灾难。“李梅的赌博”成功之后,根据所柏摄的侦 

察照片,显示出东京约4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焚烧得荡然无存;东京的四分之 

一被夷为平地,其中 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它是住宅区的精华。 

李梅计划要轰炸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焚毁,化成一片灰烬。26万7千 

多幢建筑物付之一炬,100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成 

重伤。日本平民百姓为日本法西斯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火灾之后,用了25天时间,才把碎砖破瓦清除干净。 

     鲍尔将军后来说道:“3月9日火攻东京,是战史上单独一次轰炸造成 

最大损害的一个战例,它比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的损害之总和还要大,在 

世界战史上,这次火攻比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更多的伤亡。” 

     火攻东京之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飞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 

飞机制造中心随即化为一团火焰。13日,拥有300万人口的日本第二大城市 

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飞机的轰炸,1700吨的燃烧弹白天而降,约20.7 

平方公里市区在3小时内被焚毁。3月16日,美机又轰炸神户,神户的造船 

中心在烈焰中化为乌有。 

     这次史无前例的从空中轰炸火攻东京和其他日本本土,意味着美军可以 

从空中征服日本,而不致于冒登陆作战所必然造成的大量伤亡的危险。空袭 

结果,无疑缩小了通向胜利的征程。日本人在谈论火攻的战略效果时,直言 

不讳地说:“这些空袭动摇了这个国家的根本基础。” 

     自三月份大规模火攻东京等城市之后,美机在4、5、6月间又大举空袭 

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则化为 

乌有。7月4日,美军宣布,截至当日上,日本已遭到美机10万吨炸弹的轰 

炸。如果日军继续抵抗,它将遭到的不仅仅是10万吨炸弹,2400架俯冲轰 

炸机的轰炸,而是3000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的轰炸。 

     但是,日本法西斯不见棺材不落泪,他们自恃已经在本土拼凑了720万 

人的军队,并叫嚷“一亿玉碎”,企图进行本土决战,作最后的挣扎。日本 

首相铃木贯太郎发表谈话,竟然叫嚣:“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东京日军大本营海军部独出心裁,计划派遣300名特别陆战队队员,搭 

乘“神风特攻”机30架,于7月下旬趁月明之夜,对马里亚纳美B—29式飞 

机基地实施空降部队敢死白刃战,一举捣毁B—29式飞机的大本营。岂知正 

当日本人在密谋策划,秣兵厉马之际,7月14日突遭美机动部队空袭,机毁 

人亡。挖空心思设想的毒计,毁于襁褓之中。 

     在美军大轰炸中,东京市民争相逃离出城。李梅将军又派美机投下警告 

性的传单,把他下一步要轰炸的目标事先告知日本国民,这就更加使他们惊 

恐万分。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以前的一半。 

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东京与本土各地的陆、海、空交 


… Page 380…

通几乎接近瘫痪。 

     从7月27日到8月1日,盟军飞机在东京和各大城市上空,散发了150 

万张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传单还对日本国民 

发出警告,说他们将要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警告之后就是一次常规炸弹的 

猛烈袭击。但是,无任何迹象表明日本政府要接受《波茨坦公告》。这样, 

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 

                                                                   (景文) 


… Page 381…

                                  中东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海湾地区,烽火 

连年,恶战不息,四十多年中几乎没有过上几天太平日子。其中延续时间最 

长、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爆发的四次中 

东战争。 

     在远古时代,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出于一个祖先,也共同生活在巴勒斯 

坦地区。但是自从公元 63年罗马帝国征服了以色列犹太国,犹太人在几乎 

2000年中,一直处于没有祖国的流浪状态。巴勒斯坦地区则先后被罗马人、 

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英国人所统治。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 

曾大力支援英国军队,英国在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同意在巴勒斯坦 

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个建议得到了国际联盟的赞同,却遭到了阿拉伯国家 

的强烈反对。结果,涌回以色列的大批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展开了长时期的游 

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的罪行,使世界各国 

对犹太人的同情大大增长。大战刚刚结束,1945年11月,英美两国便就建 

议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但1947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一项巴 

勒斯坦分治计划,即分别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1.1多平方 

公里,犹太国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圣地耶路撒冷及其郊区实行国际化, 

由联合国管理。在表决时,美国、苏联等33国赞成,13个阿拉伯国家反对, 

英国等10国弃权。分治计划得到通过。 

     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几天之内,美国、苏联等 

大国相继宣布承认以色列国。 

     但是第二天,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联合 

出兵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当日凌晨,双方即展开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 

爆发。 

     战争开始时的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是:阿拉伯五国共2.35万人;以色列 

共约3.5万人。 

     以色列虽兵员较多,但刚刚组建的以色列军队明显缺乏大规模阵地战的 

经验,武器装备也不齐全,战斗准备不足,所以在战争的第一个月中节节失 

利。由英国训练的阿拉伯军团迅速占领了巴勒斯坦南部、东部大部分地区, 

并封锁了耶路撒冷。摇篮中的以色列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事务和争端的一个重要特点,此时已经显 

现出来,即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冲突,都会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干预, 

使矛盾朝和平解决的方向转化——人们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搞怕了! 

     战争爆发的第五天,联合国就派出班拉图作为特使赴中东调停。当时联 

合国认为,阿拉伯五国违反了联合国协议。班拉图到达耶路撒冷后,频频与 

交战双方接触,力求实现停火。6月11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四周。班拉图 

提出了一项折中的停战办法,一方面要求以色列在领土上适当让步,另一方 

面要求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结果阿、以双方都拒绝了这个停战 

办法。7月上旬,战事又起。 

     一个月的停火没有能促成战争问题的彻底解决,却使以色列赢得了喘息 

调整的机会。大量军火源源不断地从欧美运入以色列,军队给养得到了迅速 

补充,使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重新开战后仅十几天,以色列 

军队就在各条战线上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反攻,占领了拉姆利和里达等地区, 


… Page 382…

控制了纳沙尔和西加利,形成了对平原地区的包围。到7月18日双方再次停 

战时,以色列已一反守势为攻势。 

     此后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使班拉图的调停工作艰难而无功。双方都指 

责班拉图偏袒了对方,实际上双方也都没有执行联合国的停火命令。班拉图 

从中周旋,费尽口舌,陪尽笑脸,其结果是9月17日在耶路撒冷被极端主义 

分子暗杀,为谋求中东和平献出了生命。 

     战事一直持续到了年底。以色列军队已推进到埃及边境。面对军事上的 

失利和联合国的强大压力,阿拉伯五国只好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先后同以色 

列达成停战协定。 

     第一次中东战争遂告结束。 

     然而,仇恨并没有结束。由于战争使四五百万原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 

伯人流离失所,大战的危险仍一触即发。 

     1956年10月,以苏伊士运河事件为导火线,又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也是东南方海运的生命 

线。自19世纪中叶以来,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落到了英、法两国手中。但纳 

赛尔领导埃及革命胜利后,为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6 

年7月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管理权。这一行动引起英、法等国的强烈恐慌, 

竟以发动战争相威胁。联合国也未能就此做出有效决定。10月29日,以色 

列突然向埃及发动进攻,直逼苏伊士运河。第二天,英、法两国也对埃及宣 

战,以空军为先导,在对埃及重要城市进行狂轰滥炸之后,从塞得港登陆, 

与以色列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埃及军队寡不敌众,节节败退。 

    但是,英、法、以等国的野蛮侵略行径,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苏联、 

中国当即表示将派遣志愿军支援埃及。美国也反对战事扩大。在各方面强大 

压力下,11月6日,英、法不得不宣布停火。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随后开进 

中东,监督英、法、以三国撤军。 

    埃及尽管经受了战争的洗礼,但终于收回了运河的主权,此后十年中, 

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不断加强,并广泛订立了军事同盟。 

     1964年,在阿拉伯各国的支持下,丧失家园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立了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7年5月22日,埃及总统纳寨尔在阿拉伯国家 

的要求下,宣布封锁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行,导致了第 

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亚喀巴湾是位于西奈半岛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一个狭长海湾。在埃及收 

回苏伊士运河后,亚喀巴湾已成为以色列通往红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以色列 

商品进出口的命脉。所以以色列立刻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并推出“独眼将军” 

达扬为新任国防部长,达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左眼。但仍不失为优 

秀的军事将领,也是第一、二次中东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6月5日,当各种和平努力未能奏效后,以色列在埃及、约旦和叙利亚 

三国边境同时发起进攻。阿拉伯世界的十三个国家立即对以色列宣战。从表 

面上看,双方力量的对比十分悬殊,以色列的人口不过是阿拉伯十三国的 1 

 /42,土地仅及其1/500,军队和装备的数量也远远低于阿拉伯国家。以色 

列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打对抗战、消耗战,以色列必败无疑,所以它 

采取了突袭快攻闪电战法。5日凌晨,以色列空军成功地偷袭了埃及、约旦 

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使这三个国家损失了数百架战斗机,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