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尚道心如明镜,一听“观音洞”三字就猜到那是个藏人所在。这庵里尼姑用一些没有修法的弟子去监守如意,想来如意已经被秃驴们困住。他也没必要再等,翻身上了房檐,御风而出。
观音岩下,石峰如柱,古松挺秀。其间有一圆通古佛洞,相传为“神仙栖止”之处,正是观音洞的正名。吴尚道早就将九华山走熟了,轻车熟路往观音洞行去。这观音洞藏在观音岩下,若是不用御风术,便只能走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方能过去。吴尚道怕走小路惊动了里面驻守的僧尼,便施展御风术,从另一边接近了观音洞。
只是观音洞里一片静寂,吴尚道小心翼翼摸了进去,里面居然连一个人都没有。洞高一丈余,两丈宽阔,里面供了一尊白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一台子的蜡烛油,还有一个脏兮兮的蒲团。根本没有藏人之处,一切都像是被废弃许久的模样。
吴尚道心道必有暗室秘阁,又不敢盲目触动机关。灵机一动,御风往住处去了。回到房里,果然道友们都去做晚课了。吴尚道取了纸,写下信书:“承蒙照顾我家如意多rì,不辞而别尚请见谅。”吹干了墨,便将这信纸折成纸鹤,施法让它自去圆通庵大殿。吴尚道之前已经记住了领课尼姑的相貌,只要晚课尚未结束,她必在大殿。
纸鹤传书之术果然实用,一路高飞,直往圆通庵大殿去了。
圆通庵大殿之中灯火辉煌,却不是尼姑们在做晚课。坐在首座的住持宏愿师太手持拂尘,脸sè铁青。看她年纪只有四十多岁,却是因为修行有道,驻颜有术,实际上自她做住持以来,便已经超过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间,她还从未有过中断晚课的事。只是今rì邪魔左道也太过分了,居然闯入庵里无声无息杀了一个比丘尼!大殿上有个少年女尼,哭哭啼啼将事情本末说了一遍。原来她上晚课时腹痛,恐亵du佛祖菩萨,便想回禅房休息。后来又去洗了几件小衣,等回到禅房时便发现血流满地,等推门进去才看见师姐双目圆睁倒在地上。身上已经被血浸透了。
宏愿师太查看了现场,让人收拾了尸首,将全庵比丘尼召集到大殿。她本来还想说些什么,却惊于邪魔居然能潜入九华山峰顶,一击杀人之后又遁形无踪,再无话好说。
正冷场时,有一只纸鹤拍着翅膀飞入大殿。只见它盘旋一周,在众目睽睽之下落在宏愿师太面前,自动展作一张信纸。宏愿师太用拂尘一抚,信纸飘然而起,落在她手上。
左右两班比丘尼见住持方丈看了书信,整张脸越发地难看,猛地起身道:“所有弟子随本座去观音洞!”说着,已经移步出了大殿。尼姑们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是观音洞在圆通庵不是秘密,那里有化城寺方丈托付看管的物事,谁都知道这次事情必然难以收场了。
吴尚道也没料到动静居然会这么大。他本以为这种投石问路的计策不会那么顺利成功,到底人家也不是傻子。不过收到这种信,只要她心中有那么一丝牵挂,总会忍不住暗中来询问一下。吴尚道便是指望在她暗中询问的时候,摸清机关所在,最好还能查明里面有多少人。
谁知圆通庵居然倾巢而出……
见识了圆通庵的阵仗,吴尚道终于明白了师父曾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
宏愿师太常年修行,便是下观音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心机算计。至于投石问路、调虎离山云云,对她来说简直匪夷所思。她只有一个念头:魔人来了,弟子死了,如意丢了……再不能给邪魔机会,所有人都要守望相护。
有那么多尼姑守在山头和洞口,吴尚道根本无从靠近。他只有侧耳倾听,却怎么都听不真切。看着这些尼姑如临大敌,吴尚道索xìng一不做二不休,御风而去,直闯空门。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居然毫不犹豫地推翻了佛前长明灯。里面的鲸油洒在供桌上,登时就被火点燃了。
圆通庵建在悬崖上,除去石头便是木头。又因为是晚上山里风大,火借风势,不一时便烧着了整个寺庵。观音洞那边的尼姑只闻到焦味,回首便发现对面的山隐隐有红光。再转念一想方才知道是自家烧了起来,火光印出老远。
附近的寺庵发现圆通庵走水,连连敲钟。四面就近的寺院也都尽出僧尼,挑土担水赶来救火。宏愿听了弟子急报,险些急火攻心昏了过去,总算佛门更讲心xìng修炼,她才没有失态。
吴尚道回到观音洞的时候,洞里一如既往没有人声。吴尚道心道:眼下外面混乱不堪,既然她们派的都是尚未修法的尼姑看守如意,那自己也不必怕什么,实在不行便开了杀戒也没什么了不起。
虽然这么想,吴尚道还是撕下衣摆做了面巾,又散开头发,不让人轻易认出,然后才在洞里寻找机关密道。
这洞里没有什么特别之物,除了观音像和烛台,其他都是寻常岩体。这些尼姑都不是善于处心积虑的人,当初在这里不过是建了一间不让人轻易打扰的闭关之所,后来才被用来当作密室。吴尚道见观音底座是活的,轻轻扭动,只听得石壁中轧轧作响,观音像后缓缓移开一道暗门。
………【第三十三章 观音洞中夺至宝】………
暗室中只有三个尼姑,呈品字守着中间莲台。她们见一披发男子站在暗室门口,身上海青残破,脸上蒙着面巾,自然知道来者不善。为首那尼姑起身拔剑,指着吴尚道斥道:“何方妖孽,居然觊觎佛门重宝!”
吴尚道已经飞快打量了暗示一圈,见是白玉为壁,便是连个灯架都没有安,十分干净。暗室不过一丈见方,中间又有莲台,就是坐着三个尼姑已经嫌挤,再无地方可以藏人。只是眼下误会已经解释不清了,吴尚道烧了人家的老巢,探了人家的隐秘之处,难道说一句“不好意思搞错了”就能一走了之?
只是这么一愣的功夫,吴尚道只觉得背后生风,连忙闪躲一边。一个影子直冲密室,不等众人反应,已经取了那莲台上的物件又风一般朝外飞去。这只是一刹那的功夫,等影子都飞出了观音洞,守护密宝的尼姑才把高举的剑重重斩下,自然连残影都斩不到。
吴尚道却比那尼姑反应快。影子刚从他身边擦过,他已经起步去堵影子的后路。只是影子速度太快,身手矫捷,居然从吴尚道身下的空隙钻了出去。吴尚道毫不迟疑地御风追了上去,这才发现那影子的身法居然比御风术还要快。
——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总得给人家追回来。
吴尚道心中想着,不由一股元气充沛四肢百骸,将御风术施展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影子居然也藏了一手,见吴尚道速度快了,只见闪过一道白光,飞得更快了。吴尚道眼见越追越远,脚下已经不知道到了何方地界,前面的影子却渐渐消失在天幕中,只得停了风势,浮在空中算计。
——反正我只是找如意,那个夺宝的就随他去吧。
吴尚道想通这一节,心中倒也没有内疚之类的情感。算算时间也该去帮着救火了,顺便可以当作海青被撕破的理由,免了旁人猜忌。他正要转身,突然远处又来了一道白光,来势汹汹,却没感觉到里面的邪气。
吴尚道本想按下风头,不惹是非,谁知那白光居然是冲着他来的,转眼就转到了他身前。吴尚道这才看到来人的容貌,是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头戴逍遥巾,身穿麻衣道袍。这老道功夫jīng深,眼神却有些怪异,滴溜溜地转个不停。
“喂!小子!干嘛不追了!”老道劈头便问。吴尚道心中明了,原来此人便是盗宝之人,却不知道他为何回来,于是答道:“追不上自然不追了。道长是何方前辈?为何抢人家宝物?”
老道大叹道:“好不容易有人跟我比飞得快,却是脓包,输了便不肯比了。羞!羞!羞!”吴尚道心道:果然是个脑子修坏的……不过这人道法微妙,身手不凡,还是莫要惹他为好。
“你少激我,我才不吃这一套。你要真想和我比,咱们不如定个地方,看谁先到谁便赢了。”吴尚道笑道。
那老道听了拍手大笑道:“好!好!好孩子!可有彩头?”
“彩头便是你刚才取了的那玩意吧。”吴尚道随口道。
谁知那老道突然沉寂下来,面sèyīn晴不定,良久才道:“也好,反正我绝不会输。咱们就以南海普陀岛紫竹林里的紫竹为记,如何!”吴尚道也不知道那是在哪里,随口道:“好!”话音刚落,那老道又化作一道白光,直直朝南飞去。吴尚道哈哈一笑,见九华山九朵莲花已经遥遥在望,御风而动,回去睡觉了。
吴尚道还不知道那老道到底偷了人家什么,所以并没什么提防,直到临近九华山才发现整个地藏道场,莲花佛国,全都闹翻了天。钟声大作,连连九十九响,一道道黑影浮在空中,看姿态倒像是和尚。黑影见吴尚道御风而来,顿时围了上来,组成一个圆球,将吴尚道围在中心。
“敢问是何方道友?来九华山所为何事?”为首黑影一振禅杖,禅杖顶部放出金光,就如小太阳一般。其他和尚也是一般,登时就照亮了整个包围圈。
吴尚道幸好已经去去了面巾,否则更是连周旋的余地都没有了。他施了一礼,道:“我乃是前来帮忙的散修同道,适才见一道白光飞过,不似善类,故而追了两步,却追丢了。”这话虚虚实实,说了和没说倒也没多大分别。
那和尚竖了单掌,道:“此处不是说话之所,还请施主移步化城寺。”
吴尚道知道这和尚不动声sè,其实早就对自己起疑,所以才诱自己去化城寺自投罗网。否则哪有初见的散修连名号都没报就往化城寺请的道理,自己又不是名震天下的高真大德。
打定了主意,吴尚道双手合什,垂头道:“如此最好,还请法师前面引路。”那和尚略一点头,飞在前面领路。其他和尚自然收了包围,变成雁行阵,左右夹住吴尚道。
吴尚道正要逃跑,猛见南边冲过来一道白光,如流星,似闪电。正是那道人又折回来了,只听得他老远便喊:“你个臭小子怎么又不追啦!”吴尚道喜出望外,急忙对那和尚道:“就是他!”那和尚也被这速度惊呆了,还来不急做出反应,老道已经冲到了眼前。
“原来你修行太差,被这帮秃驴捉住了。”老道哈哈大笑起来。吴尚道虽然也腹诽过佛门比丘,却从未当这么多和尚面骂过秃子,更何况“驴”,不由心中好笑,正好也看看那道人手段。
果然,众僧闻言大怒,又怕道人厉害,放出烟花信号,召集同门。那老道见状大恼,骂道:“秃驴最不要脸,总喜欢人多打人少!今rì我便替老君爷爷教训你们!”说罢,手往怀中一探,抽出一尺来长的玉如意。
那如意长有一尺,握柄呈弓形内凹,通体黝黑。只两头各有一团流云,却是白玉雕的。老道口中称“疾”,右手一送,如意飞旋而出。众僧连忙高举禅杖抵挡,被如意铛铛敲断。只见流云团头不偏不倚砸在众僧脑门,不轻不重,只听到和尚们都轻声“喔”了一声。
吴尚道还以为这老道法力通玄,用这手法教训不懂礼数的晚学后辈。只是心道:还好没得罪这老道,否则被这么不痛不痒打一下也忒尴尬……
谁知那些被敲了脑袋的和尚,一个个像是被什么牵扯了似的,竟直直从天上掉了下去,只留下一声声惨叫在空中回荡。吴尚道低头看着脚下变成黑点的和尚,又看了看满脸不在乎的老道,后背不知不觉湿了。
“收拾干净了,咱们再比过吧!”老道把那大如意往怀里一塞,拍了拍手道。吴尚道明白他怀中另有乾坤,否则这把比剑还长的如意断然放不进去,只是担心这老道不知什么时候又神经发作,拿出来乱打一气。
“道长,仙道贵生,你这么大开杀戒不好吧……”吴尚道一边思索怎么脱身,一边不轻不重说道。谁知那老道突然激动万分,再没修行人的淡定自若,骂道:“这些狗屁秃驴,把老子关了三十年!难道不该杀!莫非你是他们同伙?咦,你好像穿的是居士的衣服吧?看我替老君爷爷教训你!”说着便从怀里掏出如意,作势要打。
吴尚道吸了口冷气,正所谓理上明心,事上见xìng,虽然平rì说看穿生死不知多少遍,真的死到临头也还是会害怕的。他连忙从怀里掏出道宝道人的储物锦囊,从中倒出乞丐真人送的玉莲,口称天尊圣号,作揖道:“贫道青木子,乃是金莲正宗传人。”那老道又咦了一声,上前猛地伸手取了那朵玉莲,左看右看,看了又看,道:“你这玉莲倒是不错,果然是道家宝贝。我用这如意和你换如何?”
吴尚道笑道:“老前辈喜欢尽管拿去,何必说什么换不换的?”老道吹胡子瞪眼道:“你看道爷我像是那种*之辈么!”吴尚道连连否认,只说自己对道长的修为极为钦佩,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说老前辈法力通玄,简直是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说得这神经兮兮的老道眉开眼笑。
“小子,你大概还不知道这如意的来头呢!”老道一把拉住了吴尚道的手,道,“你随我来,我说给你听。”吴尚道手腕像是被铁箍箍住了一般,挣脱不去,只得被他拉着往九华山去了。
老道拉着吴尚道飞得极快,快得让吴尚道都睁不开眼。等两脚站定,吴尚道只觉得双腿软绵绵的,整个天地都在打转。好不容易站稳了,才发现自己身在一个山洞里,洞口长满了藤蔓,应该是老道士做的门帘。
老道士点了火把,领着吴尚道往洞里走去,越走越窄,终于到了一扇小门,却比狗洞大不了多少。老道士把火把往旁边一插,道:“跟我钻进来。”吴尚道无奈,只得跟着老道士钻那狗洞。
狗洞只有五尺见方,开始还是山体,爬了大约十来步,居然变成了金刚石一般的晶体。吴尚道心中疑惑,又跟着老道爬了半晌,总有三百来步,这才看到前面光亮,心中松了口气。
钻出了洞,吴尚道登时呆住了。
这哪里是神仙洞府?
这分明是一间牢房啊!
******
不好意思,前两天出差,没安排好,导致没有更新。今天三更,中午、下午各一章。;
………【第三十四章 神仙府里说渊薮】………
这牢房一丈见方,除了一个蒲团和床棉被,再无他物。六面墙壁都闪闪发光,都是含有金刚石的岩体。老道士从怀里掏出一个火折子,点燃了角落里的蜡烛,登时整间囚室反光刺眼,还不如不点。
老道却浑然不觉,将蒲团踢到吴尚道脚下,道:“你坐。”吴尚道也不推辞,盘腿坐下。老道腾空一跃,盘坐浮空,看得吴尚道又是一滞。老道取出如意,扔在吴尚道怀里,道:“你看能认得不能。”
吴尚道入手方知这如意的握把是紫檀木雕成,里面杂着金丝,显然不是凡品。两头都是上等的和田羊脂玉,温润非常。流云图案更是刻得细腻自然,绝非寻常工匠能够做到。再细细一摸,紫檀握柄上还刻了两行字。吴尚道凑近蜡烛,仔细辨认,却是似字非字,似画非画。
当头一字是左身右寶,第二个字是左身右丹,第三个字是上丙下火,第四个字……第四个字已经没有必要看了,因为下面的字没一个是吴尚道认识的。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修行益寿丹!”吴尚道负手而立,万分自信道。
老道差点从半空摔了下来,双手发抖,颤声道:“你认识这《十四字丹经》!谁!谁教你的!说!”说着话,两只鸡爪一样的手已经抓住了吴尚道的衣领,力量之大差点将吴尚道举了起来。
吴尚道连忙道:“道长冷静!冷静……”那老道士如何冷静得下来,只是反复问他何人教的。吴尚道好不容易从这老道士双手中解脱出来,吁了口气,道:“自然是师父教的。”老道士又问:“你师父是谁!”吴尚道将恩师道号恭敬报了,道:“道长为何如此激动?”
老道士看着吴尚道,觉得这小子没戏耍自己,颓然坐倒,道:“你还小,很多事你不知道。你能认识这《十四字丹经》,应该也知道这三宝玉如意的来历了吧?”吴尚道摇了摇头,老实交代道:“道长,其实我就认识前三个,第四个字开始,它顺序变了我都不知道。但是前三个字小时候天天看,师父也天天说……所以……嘿嘿。”老道士听了也嘿嘿一笑,道:“都是这样的。”吴尚道更是迷惑不解,在蒲团上坐了,听老道讲其中典故。
老道清了清喉咙,道:“这如意叫做三宝玉如意,你可知道哪三宝?”吴尚道奇怪道:“不是道经师三宝么?”老道士摇了摇头。吴尚道又道:“rì月星?天地人?jīng气神?……”一连猜了几个,老道只将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
“阐截人三教才是大道三宝。”老道终于不再打哑谜,说了答案。又问吴尚道:“你可知道这《十四字丹经》的来历?”吴尚道答道:“据说是道祖老子传下来的。”老道点了点头,道:“是老君传的,却不是老君写的。”吴尚道更是好奇,一心听老道讲解。
老道说道:“当年鸿钧一道传三友,阐截二教yīn阳分。阐教收录资质上佳者,传其修心炼xìng法门,最上乘天仙妙道。截教多收jīng怪妖灵,传以天妖修行,密炼金丹之法。封神一役,阐教气数渐落。通天教主被囚昆仑之巅,截教灰飞烟灭。这才有了道德天尊化身老子,传下今rì的人教。”
吴尚道心道:这层历史我也知道,只是没想到这个世界里居然还能印证。在自己原来的世界早就成神话传说了。
老道又道:“人教法门夺天地造化,侵rì月玄机,统揽三教,故称道教。道教之中又有分流,得大道jīng义者是为正道,未得者行事偏颇谓之斜道。正斜之分,不过是取混元大道之路有差而已,终究是一体两面,要说邪不胜正,那是胡扯。”
“所以天地运势,总是道消魔长,道长魔消,两者总是不可能铲除对方。”吴尚道附和道。
老道夸了一句“孺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