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由之翼-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如此!



………【第三节 走进黄蓓佳】………

    我第一次失眠了。花了整整一夜时间将黄蓓佳的新作《亲亲我的妈妈》看完,合上书久久不能入睡,睁着眼睛一直到天边露出鱼白色,突然发现自己的枕边已湿了一片。不知道是不是为黄蓓佳笔下的新人物——赵安迪凄惨的生活深表同情。赵安迪是一个男孩,是一个被老师唤做“赵安迪”、被爸爸叫成“安宝儿”、被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称作“弟弟”的十岁男孩。赵安迪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妈妈舒一眉。因为妈*下岗,所以变的抑郁,苦闷。许多时候,他总是冷漠的对待赵安迪。可怜的“弟弟”只能在表姐可儿,姨夫宝林和朋友的照顾下渐渐成长。

    很久以前就想为黄蓓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她是一位普通的作家,但毫不夸张的说我是读她儿童文学长大的。

    从《我要做好孩子》起一直到《漂来得狗儿》,每一本书都流露出她对少年朋友的关爱。在《我飞了》这本书的后记中她写到:“从金铃,到肖晓,到杜小亚,到单明明,他们离开的姿态是一样的,我的手一松,他们就像小鸟一样扑棱棱地从身边飞起来,眨眼就不见了踪影……”是呀,生活在每一天中,每一天的幸福都又何尝不是一只小鸟?它离去的比小鸟还要快,它从未想要在哪棵树上停留,哪怕是短暂的一秒种。

    每当拿到她的一部新作,我都会废寝忘食的读完它。虽然,在废寝忘食的过程中少不了妈*责骂。记得属于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她的《我要做好孩子》,至今这本书还时常被我在忙里偷闲中翻阅。书中的主人公金铃是个善良、天真,胖的叫人喜欢的女孩。老师生病了,她会用不多的零花钱为老师买上一支康乃馨,放在老师的枕边。为了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满意的“好孩子”,她做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的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满怀信心的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今天,我穿梭在大街小巷,从书店里好不容易找到黄蓓佳的文字,突然发现她的文字是那么可贵。现在为孩子写书的人已经很难发现,更别提什么适合孩子的深度文学了。大多数早已被一些校园文学所代替,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中,像韩寒,张小娴这样的作家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谁也说不清。更多的作家是为了在赢取某些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眼光。虽然黄蓓佳的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社会,娱乐圈里的太多修饰。但是,就是这种朴实展示出了她最母性的一面——关心儿童,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是儿童文学界的杰出代表,是她让我爱上了文学,是她让我爱上了读书。

    即便是初三,面临中考的那段时间,我也总是被她的文字所吸引,我会将老师、家长的“不能”“禁止”抛止脑后,捧起一本书静静地品读,将自己融入她的作品里,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承担痛苦,一起分享快乐,一起体验真情,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指导老师:韩志柏

    评语:只有自信的人,才能越过她的同龄人,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张茜萍的自信,来自于她对韩寒、张小娴现象的独特却触及本质的认识,更来自于对黄蓓佳的“母性”的准确体认。一个自信的学生,一篇自信而几近完美的文字,值得我们送上深深的祝福的。



………【第四节 夜之孤月】………

    “月!”一个“月”字脱口而出。孤寂、凄凉却上心头。好一个冰凉寒心的月字,好一个孤寂凄清的夜晚。

    举头望明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

    我轻声询问:孤独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宫做些什么?在想后羿吗?在开启承封的记忆吗?想当初你们的生活过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满,而如今却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着孤独和相思的煎熬。都是灵药惹的祸,你后悔过吗?这么多年你在月宫闭门思过得怎么样了?

    孤独的气氛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

    看着那轮在高空悬挂的月亮,我忽然发现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泼爱动。缓缓的,漫无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它也孤单吗?也许吧。

    月孤单了就以徘徊的方式来消磨时间,那我孤单的时间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发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时间仿佛就停留在了这一刻——中秋节。世间高兴与快乐都被冻结了么?我几乎找不到热闹遗留的半点痕迹,留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整个夜空、整个世界只有孤单。

    “孤”从何来?是因为月的孤独?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独的时间是很丰富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选择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发孤独感的降临?还是她看不惯别人因为团聚而兴奋,不甘心自己独守月宫的孤独。因此,将月调得更大、更圆?还是她……

    也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独却赋予了诗人的无限灵感。

    自古诗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独。于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独酌》。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想排谴一下胸中积郁,可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知音难觅,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苏东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发挥,对月倾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每读苏公此词,我总会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发一通牢骚,竟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诗意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文章,中国的古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

    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都钟情着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圆,这一天是名副其实的月亮节(即中秋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饼。

    拿着一个难以哽咽的月饼,终于我走进了那间连月也不愿光顾的屋子里……



………【第五节 择枝而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是谁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举杯痛饮?是谁在借“杜康”而抒*怀,感叹人生犹如朝露,来去匆匆?又是谁看“乌鹊南飞”发出“绕树三匝而何枝可依”的疑问?

    穿越历史时空,我似乎看见了一个模糊的影子……

    不正是被世人称为“乱世霸主、文坛雄杰”的曹孟德么?

    是他在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他在说:人身犹如朝露,来得快去得急,生命如此之短暂;是他在叹息:乌鹊南飞,人才难求;是他在沉思: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确如此。大千世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可以让自己依托的那一枝,是件幸福的事,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只有将它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它才会发光。只有找准位置,你才会发现它的“光”之所在,“亮”之所存。

    扬名千古的摘仙诗人李太白,因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没能实现他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抱负。也因此埋没了他遍身“光芒”的躯体和灵魂。误入歧途。于是便有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举动。所以,他注定只能“举杯邀明月”。也许只有天际的一轮明月才能读懂他的心思。别人都以为豪放不羁,能写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他,还会有什么事让他眉头深锁的么?他们并不知道他心中的热情,可当他还来不及酬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朝廷不需要治国贤才,只要他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

    于是,他“弃暗投明”,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

    于是,他只能离开,离开那摧眉折腰的朝廷,离开那不得开心颜的尘世。去寻找能安放白鹿的青崖,寻找桃花潭边的美酒,寻找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寻找一叶日边的孤帆……

    就这样,他重新选定了自己的位置。于是,他在名山大川间放纵个性: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他用饱含激情的文字记录了他的思想,告诉后人他的潇洒与豪迈。

    于是,尘世间就多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因为误入歧途,让他明白了弃离官场,放纵个性是他应该摆的位置,那才是他可以依托的那一枝。

    世间万物。人如此,物亦如此。

    荷花。因把自己的闪光点放在那黝黑肮脏的淤泥里,以“出淤泥而不染”出名,被众人称为“花之君子者”。

    梅花。群芳鲜中开时,只有她,没有春日暖熏的空气,没有群峰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着,它以“严寒独自开”出众。因此,千百年来,诗人异纷呈的呤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的溯青风寒,给了我们举世无双的价值。

    绕树三匝,而何枝可依?

    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六节 秦始皇墓前的沉思……】………

    这是一支两千年多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每一个人,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还有挂在身上的剑,握在手中的矛,更把他们衬托得英勇无比。

    金碧辉煌的铜车马固然精美绝伦,但那金银无一不是横征暴敛而来;场面宏大的兵马俑固然堪称奇迹,但不免令人想起那施工过程中的累累白骨。

    敢问“天下第一暴君是谁?”“秦始皇”!徭役、苛捐之重;盘剥、压榨之重,也许没有超过秦王朝的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修筑秦始陵墓,单从这墓葬中就不难推测出这千古一帝的丧事,不知要铺张多少?而在七国连年征战,秦王统一霸业后,百姓哪能拿出如此多的财富,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见,当年的阶级冲突必定是极其激烈的。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不知为什么都那么重视他们的“身后事”,一个个还在盛年壮年的时候,就急急忙忙搜金刮银,自掘起一个比一个更加奢华的坟墓。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尽其所能带走的金银珠宝真能保证他们纵情享乐吗?在这一点上,秦始皇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贪婪、甚至在他的基业未稳之时,就在骊山脚下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为自己修造地宫,这修造耗费了全国老百姓多少财富,历史已无法查清,秦始皇的用心何其良苦,他是想永远高踞于这半天之上,让千秋万代人永远匍伏在他脚下朝拜,正是这强烈的统治欲,驱使他日夜兼程,赶造出成千上万个兵马俑,向他三呼万岁,秦始皇在死后还要继续奴役他们。

    可是,历史的发展规律继续演进着,只有短短的十年,阿房宫就被冲天的火焰烧成灰烬,火光中,农民起义队伍正在乘胜进攻,占领了“固若金汤”的秦国都城。

    这不可一世的秦国,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这想做万世的千古一帝,最终还是短命而亡了;在史册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长久地奴役人民,他们个个自以为是历史的主宰者,却不知就在他们强迫人民俯首称臣时,已成为世人永久的嘲笑对象……



………【第七节 体验挫折】………

    在我们必经的人生道路上,不时穿插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时而风吹雨打、困顿难行;时而雨过天晴、鸟语花香。不可能一路平坦,一帆风顺,这样的人生枯燥乏味、寂寞无趣。有了这些困难和挫折的伴行,又将是另一番充满刺激、五味俱全的景色了。

    面对困难与挫折,许多人选择逃避,没有挑战他们的勇气,而是低下头做一名地道的懦夫,甚至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其实困难只不过是带刺的玫瑰,只是貌似尖锐的荆棘花,与之接触,难免会被锋利的针刺狠扎几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采花的热情和勇气,因为被针刺扎着的教训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为我们积累必不可少的阅历和经验。我曾阅读过一本杂志里的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家有名的企业公司将招聘优秀的人才,在众多应聘的人当中,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表现得很出众,众人都向他投来称赞的眼光。在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能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名职员时,他被告知被淘汰了,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半个月过去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由于面试那天的电脑软件出了点问题,那位优秀的青年的资料弄错了,造成他被淘汰的后果,他们对此感到很抱歉,希望重新招聘这位优秀的青年在他们公司担任职员。”可是他们寄出去的通知书被退了回来,并被告知在半个月前,那位被淘汰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那沉重的打击跳水身亡了。公司的负责人惋惜地说:“人生在世,不能因一时的挫折退出战场,如果半途而废,将会懊悔一生!虽然那位青年很优秀,但他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受到一点点挫折就站不起来了,我们公司也不愿招收这样的职员。”

    面对挫折,有的人以它为友,勇敢地接受它的挑战,体验它的魅力;而有的人却以它为敌,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放下自己的武器,向敌人投降。人生就像走路,抬头是阳光,低头是阴影,不必在意一些个人得失、过错或失败,它们只是人生成长路上的一段插曲。失败不是大的悲剧,失败了不再与命运进行下一个回合的较量,那才是大悲剧。与它们不期而遇,应当面带微笑地与它们打招呼,接受它们的挑战,体验那段回味无穷的插曲,你会感受到它们的无穷魅力!



………【第八节 今夜无人入睡】………

    1998年的法兰西浪漫之夜,没有再次重演。这一次,法国将士为了自己的浪漫个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金杯送给了蓝衫军团。

    这一幕就发生在06德国世界杯决赛之中,法国、意大利经过120分钟波折之旅,在点球决战中,意大利人笑到了最后。

    可以说整场比赛几乎都是两队的表演,而主角却不是意大利,而是齐达内领衔的法国队。

    开场仅7分钟,齐达内打出一计勺子点球,皮球击中横梁下沿反弹到球门线内,法国队1:0领先,但仅到第19分钟,意大利队便由马特拉齐头球扳回一球,1:1。在沉闷了90分钟的比赛后,双方不得已*了加时赛。而在第103分钟,齐达内头球险些攻破意大利城池,在第109分钟,齐达内丧失冷静,以头撞向马特拉齐胸口,马特拉齐应声倒地,齐达内红牌罚下,就这样,风风雨雨打拼出的天下,就在此时,就在最后一场告别赛中谢幕,齐达内,这位一向优雅的大师却为自己的足球生涯画上了不光彩的句号。

    120分钟的比赛没有波动,没有震撼,只有无比的精彩与失望的遗憾。而特雷泽盖却将点球击中了门柱,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在球被无情的横梁拒绝的那一刻,全场球迷都呆了,全世界的法国人都平静了,而特雷泽盖,此刻面对已射失的点球也只有掩面而面无表情,等待上帝的宣判。

    就当意大利后卫格罗索罚进点球的刹那间,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沸腾了,全世界都震动了,意大利人凭着自己的努力一路走来,终于问鼎,这一刻来得如此突然,使人窒息,这一刻来得又如此缓慢,使人焦心等了120分钟,意大利人欢呼了,在体育场中尽情享受着他们的汗水,享受着这一个月的付出,享受着这一切欢乐中的极点。

    而在一旁的法国队员却享受着这一切欢跃中的沉寂,一个个都悲着脸,露不出一丝笑意,惟独的只是遗憾,只是泪水,只是无奈……

    在下场经过大力神杯的齐达内此时不知怎么想的,但当他被罚出场路过大力神杯时没有瞟一眼,也许他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恼,也许他不愿看到这谢幕时的悲伤,也许他早已不在乎大力神杯的重量,也许他渴望后人能把金杯带回法国,也许世界就这样给他一个不公平的享受,摄象机对着他路过金杯远去的背影,这一刻的伤感与凄凉,这一刻的恍惚与*,都变得那么平静,希望因他而点燃,又因他而破灭,老天就这样和他开了个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玩笑,齐祖就这样告别了世界杯,告别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特雷泽盖难掩自己罚失点球的痛苦,这一刻,这个罪人看了看默哭的老门巴特斯,他想了想,眼神凝固,没有一丝笑意,而一旁的意大利人却无比的激动,这一刻属于他们,这一秒属于蓝衫军团,此夜谁又该熟睡,此时谁又该入眠,一个月的悲欢离合,一个月的风风雨雨,一个月的悲痛与狂喜,都化在了此夜,而今夜属于意大利,今晚属于蓝衫军团。



………【第九节 问路在上海】………

    这纯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假期游历上海后的不成熟的想法。

    初到上海,看到上海人对问路游客的不屑,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广东人觉得外来者都是穷人,上海人视流动人口为乡下佬,而北京人把全国来客都当“下级”。

    一个很简单也很老的笑话,精辟地道出三个地方的*和不同的“视觉差”。

    其实,我也是带着这种“视觉差”从北京来到上海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我十六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自己觉得更要*的人种。

    我认为,沪地骄傲与不屑的资本,来自那些建立在他们地盘上,却不一定属于他们的高不可攀的大楼。

    我承认,北京的任何地方找不到陆家嘴那样气势磅礴的高楼;我也承认,看完这些高楼后,会有那种北京的楼失去命名为楼的权利的不*觉;我还承认,如果把上海的漂亮高楼当背景去照相,三天三夜也照不完;在中央电视塔上看风景,绝对会感到站得高,而站在东方明珠就不会——因为那些楼房的海拔和东方明珠的“差距”很小。

    但在习惯了整齐建筑的我看来,上海的楼房太过散乱,以至让我感觉成“异类”。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北京的建筑风格,甚至让我有种变态的*:想从东方明珠跳下去,把周围的楼房都当积木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