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在各行各业中都是如此,武士也不例外,同样要有这种处事的态度。即使在没有争端的时候,你的行动也一定要依据所观察到的形势的发展。总之,无论何时,一定不要忘记注意观察形势动向的变化,这是兵法理论中重要的一条。
军 略
军略
如果不能明察形势的动态,你就常常会陷入麻烦。如果你和人交谈时,没有注意别人的心理变化,就会发生争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争端,丧失生命。因此,注意到了形势的发展与没有注意到形势的发展,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布置房间,也要考虑到将来情况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把各样东西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因此,在武士道中,有些事物是必须要留意的。
事实上,尽管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道理都是同样的。因此,“道”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
认为兵法只是用来杀人的,这是一种偏见。兵法并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消灭罪恶的。灭一人之恶而使许多人能够生存,就是军略。
这是一本家传之书,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就是神秘不可传的。正是为了传播知识,才有所谓的秘而不宣。如果知识不能得到传播,有书无书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我的子孙后代都应好好地体会这一点。
大 学
大学
据传,《大学》是用于启蒙教育的入门读物。不管你要进入哪个房子,都要先穿过门。因此,门是你到达屋子的标志。只有穿过了门,你才能走进房间,遇到主人。
学习是得道之门。因为学习是门,而不是屋子,所以,当你看见门时,千万不要以为那就是屋子。你一定要穿过门,才能进入屋子。屋子是在门里面,是藏在门后的。
既然学习不过是门,所以,在你阅读书籍时,不要以为这就是道。很多人往往把学习知识误认为是道,这样,虽然他们掌握了许多词汇,学到了许多知识,却仍然对道一无所知。即使你读得非常流利,就如同古人自己在注释一样,如果你不能领会其内在的道理,你就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虽然这样,如果不学习的话,也是很难能真正悟得大道的;而单纯靠简单的学习和讲解,也不能领略到道的真意。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他们虽然没有学过“道”,却能自然地依天理行事。
《大学》讲述的是“格物”和“致知”。“格物”的意思就是探究世上一切事物,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致知”是指,一旦你认识了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你就能了解万事万物,就能做一切事情。如果你再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你也就再没什么可做的了。如果你根本不懂事物的规律,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万事万物,因为不知才会疑惑,因为疑惑才会心有所碍。如果能认清天下万事万物的原理,心中就会豁然开朗,再也没有任何蔽塞。这就叫做“物格”,这就叫做“知至”。一旦达到了心无所碍的境界,无论做什么,都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了。
正因为此,诸艺之实践,其目的正是为了扫除你心中的迷惑和障碍。起初,当你一无所知时,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然后,当你开始学习时,你的心中开始逐渐有所知,而正是这些“知”,束缚了你的思想。于是,一切事情都变得难做了。
当你完全忘掉了所学的一切,实践也就消失了。这时,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你既不会拘泥你所学的一切,也不会背离你所学的一切。所以,不要刻意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顺应天性自然地去学习。这样,才能领悟兵法的真髓。
勤修苦练,学习各种各样的剑招、架势、眼法,探究一切剑法知识,这就是“格物”的意思。然后,当你熟识了剑法的一切招式和知识后,就要忘掉所学的一切,摒弃所有经验,到达心中无物的境界。这就是“知至”的基本精神。
当你在不断的学习和修行中渐有所成,你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行动超越任何束缚而得到自由。就像只是你的手、脚和身体在行动,而心中却空空荡荡,无所挂牵。
一旦达到了这种空明的心境,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为何物。无论是天上的魔鬼或是任何外物都无法窥知你的心灵。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种极致的境界。如果你能领悟这一道理,学习也就消失无踪了。
忘学,弃心,自然地和大道融通为一,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这个阶段,就是从“学”进入“无学”的阶段。
情绪与意志
情绪与意志
意志是指内心的特定态度,精神思想的高度集中就叫做意志。内心的意志流露在外就叫做情绪。
打个比方说,意志像主人,而情绪则像仆人。情绪受内心意志的支配和指挥。
如果情绪过于泛滥,失去控制,就容易犯错。所以,你一定要用意志来抑制情绪,才不会急躁。
在兵法理论中,可以把降低重心叫做意志,把杀人或被杀称为情绪。确保重心的降低,不要有急躁冒进的情绪。你要善于用意志来控制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情况如何,务必要保持镇静。只有这样,你的意志才不会为情绪所左右。
表象和意图
表象和意图是兵法的基本要素。它是指灵活运用兵法策略,先用假象来迷惑敌人,再用真实行动来攻击敌人。这是用欺骗的假象来获得真正的利益。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即使敌人怀疑在你公开的表面后可能会有什么隐秘的企图,他们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诱惑。如果你能成功地运用策略来调动、引诱敌人,让对方随着你的意愿行动,落入你的陷阱,你就赢了。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如果敌人没有上当,你就可以故意设计另一个陷阱让他跳。就算你的计策最终也未能成功,它们仍然发挥了作用。
在佛学中,这就叫做“方便法门”。即使采用欺骗、使诈等种种手段,只要最后能得到真实,那么,所有的虚假就都变成了真实。
在精神领域中,这就被称为“密”。“密”即为秘密真言,是秘奥之教,是教人认识自身具有的清净本心,培养佛性的方法。若能悟得此心,众生都能从中得益。
在武士道中,这就叫做用兵的谋略。虽然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但是,如果诡术的使用,能使敌军屈服而不用进行交战,则诡术最终就变成了真实。这就是反其道而行,来达到目的的例子。
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在禅学中,有“打草惊蛇”一说。正如打草是为了惊蛇,采用一定的战术手段,使敌人受到惊吓,也是一种兵法的策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掩藏更深的目的,也是兵法的一种。
当对手吃惊时,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在行动的反应上必然会有所迟缓。
再简单一点地说,有时候,只需一个很普通的姿势,比如轻轻抬一下手,也同样能达到转移敌人注意力的目的。
扔下手中之刀也是一种诱战的战术。如果你已经掌握了无刀的真谛,即使手中无刀,也不会被打败。敌人之刀即为我刀。这就叫伺机而动。
观敌之机
观敌之机
观敌之机是指把握敌人即将开始行动之前的瞬间。行动是受藏于心中的力量、情感或情绪支配控制的,所以,准确把握敌人的力量、情感或情绪,由此做出相应的行动,这就叫做“观敌之机”。
观敌之机是禅学的一种特殊理念,即所谓禅宗之“动”。
力量、情感或情绪在心中隐而未发时,就称为“机”。“机”就像门枢一样,隐藏在门后看不见的地方。看到对手心里隐秘的活动,并伺间而击,这就是观敌之机的战术。
“攻势”和“守势〃
取“攻势”,是指进攻时,以凶猛之心,奋力劈下,积极寻求抢先出手的机会。
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敌人,进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取“守势”,是指不急于进攻,而是耐心等待对手先出击。取“守势”时务必格外警惕。
“攻势”和“守势”的差别就在于一为主动出击,一为耐心等待。
体和刀的攻守原则
体和刀的攻守原则
用你的身体以攻势逼近对手,而让你的刀保持守势。你移动身体、手脚,诱使你的敌人主动出击,乘间而击,你就取胜了。为此,你的身体和手脚要处于攻势,而刀要处于守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对手先出击。
心、身的“攻势”和“守势”
当身体取“攻势”时,心要保持“守势”。
为什么呢?如果心取“攻势”,就容易因为冲动而犯错,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要控制自己的心神,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身体取“守势”,是为了要让敌人先出手,然后击败他;而如果心取“攻势”,就会因为急于杀死对手而失败。
另一方面,这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心取“攻势”,身取“守势”。这时的关键之点在于专心。当手中的剑处于防守状态时,把你的心神集中在攻击状态,让你的敌人先出手。
在这儿,“身”可以理解为握剑的手。这就是为什么说心取“攻势”,身取“守势”的原因。
尽管这儿有两层意思,它们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能诱使你的对手采取行动,你就能获胜。
进攻之敌时
面对进攻之敌时必须掌握的要点
眼神要凝注于三点:(1)“两星”(敌人握剑的双手);(2)“峰”和“谷”(敌人手臂的屈伸);(3)交战时,凝视“远山”(肩和胸)。眼法的详细内容只能通过口传。
接下来的两项是关于剑的运用和身体的姿势:(1)间隔的节奏;(2)身体的位置和心的檀香态(檀香态,是指把剑保持在同一直线方向连击两次——译者注)。
再接下来的五项是关于身体和剑,这很难用文字解释,每一点都必须在实战中才能领会:(1)手握拳,成盾状;(2)身成一体;(3)让对手的拳落在你的肩上;(4)尽力舒展在后之腿;(5)不管敌手采取何种姿势和剑位,都应和其保持同样的姿势和剑位。
总之,上述五点的关键在于:决斗之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不允许任何疏忽。这一点十分重要,是决斗中必须具有的正确心态。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能确保在决斗中不会有任何慌乱和动摇。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仓促地面对敌人,你平时所学的招式就很难发挥出来。
与敌手对抗中必须掌握的要点
上文提及的三项——“两星”、“峰”和“谷”、“远山”——至关重要。如果敌人按兵不动,坚取守势,千万不能将你的眼神移离上述三点。
但是,眼法一定要注意防守兼备,这是十分重要的。用力劈砍时,眼睛紧盯“峰”;变换招式时,眼睛紧盯“远山”,至于“两星”,则始终需要有一只眼睛盯着。
三种佯攻的心境
三种佯攻的心境
三种佯攻的方法也是三种观察的方法:“刺”、“戳”和“故意袭击”。当你不能判断对手将有什么举动,可以使用这三种佯攻的方法来了解敌人的意图。
问题的关键在于明察敌人的意图。当敌人处于严密的防守状态时,你就可以采用这三种观察的方法,灵活隐蔽地运用各种手段,诱使敌人从手上泄露出心中的想法,用这种方法来赢得胜利。
利用心态的变化
刻意向防守之敌展示心中的各种念头,借以察觉敌人内心的变化。你可以利用这种心态的变化取胜。
双观法
当你用各种策略,来洞察防守中敌人的动向,应该不视而视——似乎没有在看,而实际上却是在观察。不能有一点疏忽,眼神不要只集中于某一点,要快速移动眼睛流观四周。
有一句俳句这样说,“只偷眼一瞥,蜻蜒逃离了伯劳的利喙”。蜻蜒因为偷瞥到了伯劳,所以及时逃走了。你可以在迅速而隐秘的一窥中,准确地察知对手的动向。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保持注意力的连续集中。
在“能乐”中,这称为“双观法”,它的意思是看,看见,然后把眼神移到一边。它的意思也就是不要把视线固定于某一点。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用刀杀死一个人其实不难做到,没有人是不可战胜的。
假如敌人用刀砍你,力图置你于死地,你要注意寻找一个敌人不能触及的空间。你可以待在这个安全的区域里,任凭敌人攻击。即使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以为一定会打中你,你仍会安全无虞。
如果敌人一刀出手,而没有命中目标,那么,这一刀就叫“死”刀;你就可以乘机格挡开它,并打出致胜一击。这样一来,敌人就丧失了主动,你就可以抢在敌人之前,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一旦决斗开始,你要做的就是不让敌人有机会举起他的手。如果战斗已经开始,你还在想该做什么,就一定会被敌人的下一刀击倒。
如果有一丝疏忽,你就会失败。如果你的注意力停留在刚刚发出的招式上,你的主动就会立刻化为乌有。当你刺出一刀时,不要把心停留在它上面,不要去考虑这一刀是否有效,你要做的只是再三地出手,反复地进攻,绝对不给敌人抬头的机会。
胜利,只取决于一击。
三种“节拍”
三种“节拍”
“节拍”之一是指和敌人同时进攻;“节拍”之二是指抢先逼近敌人,在其举刀之际发起进攻;“节拍”之三是指等敌人的刀落下之后,再发起进攻。
合拍为劣,异拍为优。如果你让自己卷入了敌人的节拍,就会被敌人所控制。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和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这样,敌人的招式对你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无论攻守,不要让敌人摸清你的节奏,这样,他就无法判断你的想法和行动。不管何种情形,一种节拍,如果很容易被人掌握,跟进,就不是好的节拍。
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当敌人用大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小节拍;当敌人用小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大节拍。用刀也是如此,你的用刀节奏,要和敌人不一致。如果能把敌人带进你的节奏之中,敌人的刀就容易对付了。
例如,一个专业的歌手,他能自如地把握停顿的间歇,不会陷入固定的模式;而一个平庸的鼓手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让一个平庸的鼓手和一个专业歌手合作,或者是让一个平庸的歌手和一个专业鼓手合作,那么,无论是唱歌还是打鼓,都会难以进行。使用类似的策略,使敌人难以进攻,就称为“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如果一个平庸的乐手,却试图流利地控制一段宏伟的乐章,或者是一个平庸的鼓手,却试图要轻轻敲打一段柔和的节奏,都是做不到的。同样,如果一个专业歌手轻柔地哼唱着,一个平庸的鼓手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控制不了时机的把握。
一个老练的猎鸟者,会拿手中之杆,向鸟儿轻轻摇动,目的是为了能扎住鸟儿。而鸟儿,就像被竹杆轻摇的节奏所催眠,虽然拼命拍打翅膀想逃脱,却逃脱不了,终于被抓住了。
采取与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保持和敌人不一致的节拍,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而不用顾虑敌人会扰乱你的防守。这种心态也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体验到。
留意节拍
留意节拍
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如果不能把握音乐的节拍,都无法进行。在兵法中也要有把握节拍的感觉。明察敌人的举动,看他如何运剑,察知他心中所思,这种心态和一个人在唱歌和跳舞时掌握音乐节拍的心态是一样的。当你了解了敌人的作风、行动和方式,你就可以灵活机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技巧1
1.伴以剑击;
2.每边三寸,正或反;
3.迅速潜行;
4.眼凝视对方上段肘部;
5.刀打圆,用一只眼观察左右;
6.估计三步的余地。
上述六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很难完全用文字揭示。
当你使用这些技巧,为出招做准备,不断变换你的策略,而敌人仍然按兵不动,坚取守势;然后,当你潜行到一刀的范围里,正好滑到敌人面前,他就无法再踌躇,必定转入攻势;接着,你就诱使敌人先采取主动,在其出手之际,将其击倒。
无论如何,如果敌人不先劈杀,你就不能获胜。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测算敌人攻击不到的安全范围,即使敌人向你劈杀,你也不会被击倒。如果真正练好了这一步,你就不怕滑到敌人面前,让他先行攻击,然后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这是在一个人采取主动进攻之前必做的一步。
技巧2
1.主要事项,包括最初的攻击,这一技巧必须通过
口传;
2.无论攻守,都必须维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3.短刀之一腕余地;
4.当身体取攻势时,剑必须取守势,这是无论攻守
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上述各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用文字不可能表述清楚。
聆听风声和水声
聆听风声和水声
如何让敌人先采取主动来获胜,如何以战术策略的运用做基础,发挥各种基本招式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战略的转换,这都是兵法所要讲述的东西。
交战之前,你必须假设敌人采取了攻势,要积极防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之心。重要的是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不把敌人视为处于进攻状态来防守,那么,一旦决斗开始,在受到敌人猛烈攻击的瞬间,你平时所学的一切,都不能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旦格斗开始,重要的是你必须让你的思想、身体和脚都处于进攻状态,而让你的手处于防守状态。你要密切注意一切可能的变化,也就是要做到“巨细无遗”。如果你不能冷静地观察周围形势,你所学的剑术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至于说“聆听水声和风声”,是指把进攻之心,掩藏在平静的外表下。风本身并没有声音,只有在撞到了东西的时候,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