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余突然长叹息一声:“非常不好,河南已经一片糜烂。如今李自成的贼军已有三十万之巨,去年刚攻下了洛阳,就两洛阳的福王也落到了李自成之手,被砍成碎肉,与鹿肉同煮被吃,成了所谓的福禄宴的原料。拿下洛阳之后,李自成又进兵开封,打了两次,没能拿下。今年年初,又开始三打开封。开封那边已然无法抵挡,如今,左良玉大军正朝河南开去,要救援开封。”

    “左良玉的军队人马虽多,却不堪使用。孙将军说,左部必败。若左良玉兵败,只怕开封守不住,开封一失,河南必危。河南若是全境沦陷,只怕这国家就要完了。所以,他老人家就一连上了好几道折子,请求出兵入豫参战。到现在不知道折子批下面没有,不过,将军说了这次救援开封,除水师之外,两营兵马都要全数出动。”

    “这么大规模!”大方低呼一声,忍不住目驰神往:“乖乖,两营兵马,一万多人,加上民夫和辅兵,这才是挟泰山超北海,雷霆一击啊!有我宁乡勇士在,何愁闯贼不灭?”

    余祥:“那是自然的,咱们宁乡军又是三年没活动过筋骨了。一下子有扩充了这么多人马,也该上战场练练,叫天下人知道咱们的厉害。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家里是真没多少钱粮了,还真要着落到您水师头上,这也是将军急着派我过来找你的缘故。”

    “大方,河南的要紧你相比也是知道的。河南有失,中原动荡,贼军就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这大明朝只怕就会支撑不了多长日子了。”

    大方“哎”一声叹道:“真没钱,真没钱了。如果再给我一年,不,或许是半年……可现在真不成,我愧对将军啊!”

    余祥见他一脸的颓丧:“大方,你是真的没钱还是假装的?”

    “如此大事,我装什么装呀?”大方跺脚:“这次我还真要成千古罪人了,还有何面目去见将军啊?小余兄弟,明日我们就一道回崇明沙所,我亲自向将军负荆请罪。”

    “这么回去……怕不好交代吧?”小余也愁坏了:“或许,击败田传次郎一事能够让将军高兴些。”

    一听到他说起这事,大方一拍额:“倒是忘记了一事,今次我带了一个人回来要去见将军。若是将军看了,必然会很高兴的。”

    “谁?”

    大方笑了笑,只拍了拍巴掌。

    船舱们开了,一个扶桑武士模样的人走进来,恭敬地朝小余行了个礼:“岛津一夫拜见余经历。”

    “倭寇!”小余吃惊地跳了起来。

    那个日本武士看起来大约二十出头,个子虽小,可强壮得象一条牯牛。腰上别着一长一短两把倭刀,长的那把都快拖到甲板上了。

    “余先生,倭寇是海盗浪人,在下可是正经的武士,我岛津家乃是九州岛第一大名。要说倭寇,盘踞在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的平户藩田川家的海盗才是倭寇呢!剿灭倭寇乃是我家和大明朝共同的期愿,请余先生不要将在下和倭寇混为一谈。”

    看到一个日本武士骂倭寇,这个感觉有点奇怪,小余一阵无语。

    大方:“岛津,明日我军就要回港口,你不是想拜见我家将军吗,最多两三日就能见着,下去吧!”

    “是,方将军。”

    等岛津一夫退下,余祥疑惑地问大方:“大方,你弄这么个日本矮子回来做什么,此人又起得了什么作用?”

    大方:“用处大了,将军不是一直想在日本打开商路吗,这条水路一直被郑家把持,开辟得很困难。这几年,咱们的水军和郑家狠狠地打了几仗,可都是输多赢少。如今,宁乡水师好歹也积蓄了一点力量,在黄海以北总算和郑家有抗衡之力,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

    “郑家之所以能够在把持我大明朝货物在日本的销路,还不是因为有田川次郎这个儿子在田川家在那边做他们的总代理。田川家在平户藩也不过是一个小大名,岛津的实力可比他们大多了。”

    余祥有些明白:“大方你的意思是在倭寇那边扶植一家大名做咱们的代理人?”

    大方:“确实如此,否则这次我也不可能带岛津一夫回崇明沙所去见将军了。”

    余祥突然问:“不对啊,大方,据我所得到情报所知,鹿儿岛的岛津家在九州岛上乃是第一大名,富得紧,他们会帮咱们对付田川家的海盗吗?”

    大方:“岛津家或许不会,但这个岛津一夫却会给咱们卖命的。”

    “怎么说?”

    大方:“这个岛津一夫虽然是岛津家的人,却是上一代岛津家的家主的私生子,因为牵涉进家继承人之争,已经被驱除出岛津家。就集聚了一群被赶出家门的武士和落魄浪人,在海上做起了海盗,实力倒是不小。我准备向将军进言,全力扶持岛津一夫,让他帮咱们打开在日本的销路,并限制田川家在平户的力量。如此,我家将军可替他上奏朝廷,为他谋一个武职,进而在九州岛另立一个岛津家。”

638。第638章 远水

    “这个主意好啊!”余祥一拍大腿:“这些年咱们对日本贸易一向不顺,究其原因是在那边没有我们的自己人。岛津一夫若真有一定的实力,倒不妨扶持一二。只不过,咱们给他弄个大明的将军干干不要紧,问题是倭寇会将这个官职当回事吗?”

    “怎么就不当回事了,那可是咱们大明朝的军官啊!”大方笑道;“虽然说我们大明和倭寇打过许久仗,可我大明朝的官职在日本还是拿得出手的。毕竟,咱们是天朝上国啊。天朝上国的官,总比他们倭寇皇帝封的什么日向守之类要硬气些。而且,岛津现在实力不弱,如果能够做咱们对日贸易的中间人,将来还会更加壮大的。到那个时候,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名号。”

    “这个岛津一夫究竟有多大的实力值得大方你如此扶持?”余祥好奇地问。

    大方:“他手下的浪人、海盗和水兵加一起大约有四千多人,各类海船大大小小上百艘。”

    “这么多!”小余倒是吃了一惊。

    “是多啊,如果扶他一把,说不定这个老倭寇将来还真能同田川家的水军相抗衡了。”大方笑了笑:“这厮想当大名都快想疯了,你大约还不知道吧。当年他娘很得前一待岛津家的家主宠信,曾经还在她面前说要立岛津一夫为自己的继承人。估计当时也是随口一说,哄他们娘俩高兴的。结果,这小子就当了真,现在是一门心思要同岛津家干。”

    余祥听他说完,才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有这个日本矮子在,将军见了他心中一高兴,说不定就不怪罪你了。”

    又说:“咱们的将军目光长远,不会计较一时之长短,虽然说你现在没办法为军队筹集军费,可这个岛津一夫却抵得上二十万两白银。”

    当下大方的舰队就张帆南下,在黄海上航行了三日,终于驶入了长江口。

    在看到崇明沙所的一瞬间,舰队上所有的水兵都齐声欢呼起来,小余更是高兴得将一口黄胆水狠狠地吐下船去:“终于到了,终于到家了,这些天和晕死我了,再坐几日船,我非折在这里不可。”

    *******************************************************

    “属下拜见将军,已经有两年没看到将军,属下,属下……”终于看到了孙元将军的面,大方眼睛一热,禁不住哽咽起来。

    同两年前相比,孙元的皮肤黑了些,嘴唇上已经蓄起了短须,看起来颇为威严。

    孙元一拳砸在他的肩膀上:“小子,结实了许多,都变成大人了。嘿嘿,你现在都是我的水师大将军,统帅了那么多人马,我宁乡军这几年的家底子可都砸到你身上,你得肩负起这个重任。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的,以后还如何统帅兵马?”

    孙元身边的黄佑等人也都笑起来,大方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抹了一把脸:“将军,属下,属下这是高兴的。”

    说完,他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将军,你交代下的事情,属下没有做好,请将军重重责罚。”

    孙元一把将他扶起来,道:“不就是军资的事情没有落实而已,不要紧的,某另外想法子就是了。你能够将岛津一夫带来,已是大功一件。”

    听到孙元提起自己的名字,跪在后面岛津一夫向前跪行一步:“见过孙将军。”

    “起来吧。”孙元笑眯眯地看着这个矮子:“你们的事情,方惟将军已经同某说过。你想做岛津家的大名,问题不大。你之所以一直不能施展胸中抱负,不外是实力不足。以后咱们倒是可以好好合作一下,我在日本的海贸,可以全部交给你做。只需干上几年,你力量一起来,某在奏报朝廷,封你做日本的征夷大将军。”

    “啊,征夷大将军小人可不敢,那可是那可是……小人只需做个普通大名就可以了。”岛津大惊。

    “哦,要不,封你做关白吧?”

    “啊,那个小人也不敢。”

    “哈哈,算了,不逗你了。”孙元哈哈大笑起来,开玩笑,征夷大将军和关白可是以前的幕府将军丰臣秀吉的官位,如果岛津一夫被封这两个官职,以后必然要被德川幕府全力征剿,也没办法在日本立足了:“你现在主要是缺船、缺人,可归根到底还是缺钱。缺钱怎么办,挣啊!”

    说着话,孙元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示意他坐下:“既然你今日来到我扬州镇,咱们就好好商议一下将来的合作事宜,好好商议一下接下来的生意该怎么做。”

    “是,将军。”岛津一夫坐了半边屁股在椅子上,清了清嗓子,道:“孙将军,小人那边还有几千人马,大小船只上百艘,说句狂妄的话,除非幕府出动大军,还没有人能够把小人怎么样。所以,日本那边将军大可放心。小人的意思是,今后宁乡军负责从大明朝到日本的海运航道安全,小人负责将货物卖出去,然后提取一定数量的分成。先前小人已经和方将军说过,就按总货物价值来算,九一分成,你九我一。”

    “这个可以。”孙元点点头:“那么,岛津,我问你,你想做什么生意,在日本市场,什么货物最好卖?”

    “也说不上什么货物好卖,南蛮货和大明朝的丝绸瓷器都卖得极好。小人的意思是,扬州镇位于江南,江南的茶叶、瓷器和丝绸都非常好。”

    孙元摇头:“这些货物虽然价值不菲,利润也高,可来钱实在太慢。做还是要做的,但目前我却有另外的想法。”

    岛津一夫:“还请教将军。”

    孙元将一枚鹰洋扔到几上:“今后我们就做这个。”

    岛津一夫一呆:“这不是将军你铸的银圆吗,这算是什么生意?难不成将军要反其道而行之,花钱在我们日本买货,然后运回大明朝来卖?可我们日本没什么好东西可卖啊!”

    他倒是糊涂了,大明朝富有四海,尤其是江南一地,简直就是地大物博。一般做海贸的都是将江南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买去,要么北上日本,要么运去南洋卖给欧洲人。这四样自然就是海贸的最大宗的货物,利润极为丰厚。

    也就是说,明朝江南地区说穿了,就是一个原材料基地,而不是市场。孙元反其道而行之,那不是乱来吗?

    而且,日本能有什么好货物,难不成还将日本的大米运到江南,那不亏得倾家荡产才怪。

    “你们日本还是有好东西的。”孙元哈哈一笑:“比如黄金。”

    话还没有说完,岛津一夫就叫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对,咱们日本的黄金可多着呢。而且,这种东西个头小,交易也简单,运送成本低,将军要买多少都有。”

    孙元:“好,那以后你就想办法帮我在日本收购黄金吧,我以茶叶、丝绸和瓷器支付相应款项。”

    “这个没问题。”

    “还有,我还要买白银。”

    岛津一夫好象有些明白:“将军这是要做钱的生意?”

    孙元:“也对也不对,这叫贵金属贸易。”说完,他指了指余祥:“小余,大方,你们下去和岛津商议一下,看这个海贸以后怎么弄,然后再拿个章程出来。”

    “是。”三人同时站起来,正要退下。

    孙元叫住他们:“余祥,你尽快弄,明日一大早你要随我去南京,然后准备出征河南,讨伐贼军。”

    “是,将军!”小余一阵狂喜。

    旁边,水师统领大方羡慕嫉妒酸楚地看了他一眼,心中郁闷:我这两年在海上是打了不少仗,可怎么比得上在将军身边征战四方来得爽快,早知道就不去当这个海军头儿了。

    等三人退下去,坐在旁边的黄佑大为不解:“将军怎么想着在日本购买黄金和白银了,以前还真没听说过海贸做这种生意的。”

    孙元微笑道:“黄兄,我且问你,现在的金价是多少?”

    黄佑:“盛世骨董,乱世黄金,如今天下到处都在打仗,黄金的价格极高,金银比值是一比十。”

    “这个我知道,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两白银,可黄兄你大概不知道日本的金银比值。”

    “还请教。”

    孙元竖起右手的四根手指。

    “一比四,啊!”黄佑惊得站了起来,瞠目结舌:“多少……一两黄金只能兑换四两白银……这这这……只要来回跑上一趟,那就是两倍之利……”

    这个利益也未免太大了吧!

    “黄兄也别高兴得太早,这才刚开始呢!”孙元笑道:“其实,我的目标主要是白银。我想铸一批铜钱运去日本套购白银。”据真实历史记载,自从明朝实行银本位,一条鞭法之后,美州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在整个十七世纪,中国几乎消耗了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

    随着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银价也开始不断下跌。以米价为标准计算,明初的一两白银相当于后世一千多块钱人民币,等到了清康熙中期,白银的价格就已经下跌到五百多块,到了清末,则只值三百多块。原因很简单,白银说穿了不过是一种贵金属,而不是用国家信用作为抵押的现代货币。

    如果能够保持住白银的输入,并以手头所掌握的白银为抵押品发行鹰洋,这利润比单纯的海贸可强多了。

    于是,孙元就将自己的想法大概同黄佑说一遍。

    黄佑只听得瞠目结舌,口中不住抽着冷气:“这法子,我看可行。不过,咱们现在的问题是,必须马上筹备二十万两银子的军费和大量军用物资,将军的远水可解不了近渴。”

639。第639章 历史没有改变

    听黄佑这么说,孙元也叹息一声:“是啊,河南那边不能不救,我也正在准备此事。这几年,海军实在太苦,吃了好几场败仗,把我宁乡军的家底子都填了进去。在未来一段日子,这种输血还得继续下去。不过,即便如此,也要咬牙坚持,否则,以前所做的努力不得白费了?明日你我去南京,看能不能从兵部和户部想想办法。”

    黄佑点了点头,也叹道:“将军这次出征河南,上了几道折子,可上面一直没有批示。现在又主动去南京部院询问此事,是否不妥?”

    “开封眼见着就要丢了,我还管什么妥还是不妥?”孙元有些激奋:“我就不明白了,我宁乡军这次主动请缨,为国效力,可上的折子,怎么就石沉大海了呢?”

    “朝中衮衮诸公心思,谁猜得透呢?”黄佑不住摇头,悲愤地说:“这三年来,国事已经糜烂至此,我宁乡铁军却被投闲置散搁置不用。若早些用我,这天下只怕早已经平定了。”

    孙元动了动嘴唇,想了想,还是没有说话,一股抑郁之气油然而升。

    到第二日乘船离开崇明沙所去南京的时候,他依旧无法释怀。

    当年离开京城,南下江南,独领扬州一镇之时,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为了自保,加上对于历史惯性的畏惧,这才避开了北方这个战乱之地。可内心之中,还是想过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所以,他在默许刘宇亮将自己依据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所作的《戍边策》转给了新任蓟辽总督洪承畴。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名人,都不是笨蛋。其实,抛开自己的穿越者光环来看,无论是智计还是统帅能力,洪承畴都比自己强上许多。

    以洪老亨的才干,只要看了这篇依据真实历史事件所作的文章,略一推敲,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而如此一来,锦松之战肯定又是另外一种模样。

    虽说洪承畴不能击败建奴,但保住辽西走廊,为明朝帝国保留这一片狭长的缓冲地带,保住穷数十年,糜费亿万白银所构筑的防线,保住大明朝九边精锐,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辽西在,建奴要想大举南下入主中原,就得仔细掂量所应该承受的代价。只要就变精锐在,江南农民军大起,自可从容调动兵力南下平乱。

    如此,大明朝或许不会如真实历史上那样在甲申年走想灭亡。然后就是清军入关,然后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被杀得只剩一百余户人口,人人剃发易服,汉唐衣冠彻底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人人都成为异族奴才的,空前的民族大劫难。

    我孙元有的时候确实自私,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能够站稳立场的。

    对于洪承畴,孙元还是很有信心的,客观来说,总督蓟辽,他比刘宇亮更合适。

    而且,秦军中还有一个算是明朝后期继卢象升、杨嗣昌之后的知兵善战的统帅…孙传庭。

    在孙元到扬州之后,洪承畴就任蓟辽总督,来援京畿的秦军归他统辖,带去了辽西。而眼疾痊愈之后的孙传庭则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对于秦军留驻辽西孙传庭意见很大,在他看来,秦军在辽西和京畿地区毫无意义。毕竟,明朝现在对辽东只能防御,根本谈不上进攻,收复失地。而且安为必先攘内,哪里有不先平定国内乱局,而先对外采取进攻姿态的道理。

    于是,他就上书说:“陕西并不能长留在辽西,陕西贼未彻底剿灭,陕西兵马留此不归,余贼必会死灰复燃。这是帮了李自成等贼的忙。况且,陕籍士卒妻儿俱在陕西,如久留于边,陕兵必会哗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