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年嘉靖时的大礼仪就闹腾了十多年,崇祯皇帝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闹出麻烦了。

    宁乡军不管是排在什么时候受阅,反正今天朕都能看到,又何必急于一时。

    况且,帝王心术,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臣子揣摩出自己的心思。、

    只点了点头,就闭嘴不言。

    前方,百姓的欢呼声依旧一阵接一阵传来,比方才还响亮些。

    崇祯皇帝心中懊恼起来:洪亨九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却还好意思让秦军走到前前面。哼,有脸吗?可是,总体来看,这一战无论怎么说,建奴被驱除出大明朝是不争的事实,怎么说也算是获取了一场大捷,可问题是,这场历时半年的战役,北方已经被建奴打成白地,这样的胜利又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朕赚这个面子做什么;只怕,建奴那边所获甚丰,只怕他们也觉得自己获得了一场空前大胜。

    这场合战役大家都觉得自己胜了,可其实呢?

    若不是有孙元的功绩,今日的祝捷还办得下去吗?

    心中的烦躁一起,身上突然有痒起来,尤其是两胯之间,更是难以忍受。

    自从鲍丘水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后,崇祯皇帝就旧病复发了。白天还好,一到夜深人精时分,那种奇痒就如同潮水一样袭来,让他难以忍受。只能不住地抓着,满屋都是“唰唰”的指甲抓在皮肤上的声音。

    两胯、小腹上遍布爪痕,又是瘕又是血,看起来甚是骇人。

    此刻,崇祯几乎忍不住要将手伸进裤子里去,狠狠地抓上一把。可瞬间却又情形过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若自己做出如此不堪的举动,还像是一个君主吗?

    只能硬生生忍了。

    见皇帝脸上有一丝恼怒一闪而过,杨嗣昌在皇帝身边呆了这么多年,如何猜不出他的心思。当即指着前方,道:“陛下,秦军过来了。此战之前,秦军可是在西北打出赫赫威名的。可以说,陕西一地,全赖秦军才得以平定。臣以前也不过有所耳闻,今日倒要好生看看。”

    “来了,来了!”那边有人禁不住低呼出声。

    在承天门上的所有官员都同时竭力伸长了脖子朝西面望去,就连崇祯皇帝也暂时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转头看过去。

    就看到秦军的队伍行到距离承天门一里地的地方之后,停了下来。

    号角声中,部队开始列阵。

    一面面战旗在空中挥舞,然后一个十尺直径的羊皮大鼓载在一辆大车上,被四个头裹红巾的大汉从队伍中推了出来。在鼓后还立着一个身高臂长的军汉,同样是头裹红巾。

    他手中举着两个鼓锤,一声令下,用尽全身力气朝鼓上砸去。

    “轰轰轰轰……”激烈的战鼓声响了起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竟似一只升上天空的风筝,无限上升,没有停止的时候。

    这声音是如此的响亮,竟震得城楼上众人心血一阵沸腾。

    就两城楼上的崇祯皇帝一时间也忘记了身上的瘙痒,定睛看过去。

    可说拉也怪,战鼓如此劲疾,秦军却还是不动。

    正当崇祯心中疑惑的时候,那个鼓手手中的鼓锤突然停下,朝鼓边的包铜上一敲,清脆的“哒!”一声。

    响亮的鼓声虽然消息,和余音却还在他的耳中回荡。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四千多秦军突然同时喊了一声“杀!”

    这一声来得如此突兀,叫城楼上的众人心中同时一颤,被吓住了。

    就连远初正兴高采烈闹成一团看热闹的百姓,也同时安静下来。

    天地间一刹那再无声息,静得可闻针落。

    随着这一声“杀”秦军开始一队队朝前开去:“崇祯天子万岁,大明万岁!”

    秦军队伍倒是整齐,且身上又都穿着铁甲,这么一队队朝前开去,却见日光下,满眼都是钢铁的闪光,如同一道缓慢推来的铁流。

    他们身上的铠甲叶子事先都已经找匠人抛过光,就连手上的兵器,也不知道摩过几会,当真是亮得耀眼欲花。

    崇祯皇帝显然是被刚才秦军那一声“杀”给惊住了,见大军行来,阵容是如此威武,“霍”一声站起来,面上也带着一丝激动。

    刚才秦军的亮相实在太精彩了,而且,看这支部队,士卒都是高大健壮,装备精良,且秩序井然,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崇祯皇帝也不懂军事,可这支部队的剽悍还是很明显地打动了他,在他看来,所谓的虎贲之师,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见皇帝耸然动容,站在边上的洪承畴微微点了点头,感觉大为欣慰。心中暗道:不愧是杨嗣场,这布置当真妥帖。天子不知兵,也看不出各军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曹变蛟今天表现不错,等下宁乡军过来受阅,只怕也要被他的风头给压住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又偷偷地朝站在前面的内阁辅臣队伍中看去,却见刘宇亮一脸的不以为然。他心中不觉咯噔一声:难道刘宇亮和孙元另有布置,不可能吗,难道宁乡军还能将我秦军的风头盖住。

    心中不塌实,洪承畴朝前跨出去半步,偷偷给杨嗣昌递过去一个眼色。

    其他他却是想错了,刘宇亮早在昨日一大早就进了京城,实现也没有什么布置。他只是单纯地地相信孙元,相信宁乡军。

    ……

    “好,好,好!”

    到处都是百姓的欢呼声,大家什么时候看到过这样的热闹,不泄气地将手中的香花、果子一类的东西朝队伍中扔去。

    到后来,不知道是谁起了头,竟将一枚铜钱朝队伍里扔去。别的百姓见了,也是有样学样,纷纷掏起了腰包。

    一时间,铜钱如雨,打得秦军身上的铠甲叮当做响。

    别说是迷信的古人,即便是现代人,每到一个风景胜地,拜神拜佛的时候,都喜欢投上几枚硬币,仿佛不出点血花点钱,就显不出自己的诚心。

    军汉的眼睛都尖,早就看到城楼上那个身穿黄袍的崇祯皇帝在自己刚出场的一瞬间就站了起来,又见百姓对自己如此爱戴,都得意起来。所有的人都咧开了嘴,露出得意的笑容。

    恍惚间,大家都觉得自己非常牛逼,这建奴就是咱们给打跑的。至于鲍丘水之败,那不过是一场意外,不影响大局的。一场战役,结果赢了就好,中间败上几阵,那不过是前进途中的小小的障碍而已。

    看手下得意成这样,行在中军大旗下的曹变蛟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狠狠地药着嘴唇,将头低了下去。

    人要脸,树要皮,咱们败了就败了,认栽就是。大不了,在下一场厮杀中将这丢掉的面子挣回来就是。可冒人家宁乡军的功劳,还沾沾自喜,这也太操蛋了。洪总制啊洪总制,你这么做,咱们骄傲的秦军不都成二皮脸,这军心士气可就彻底败坏了。

    内心中,突然涌起对洪承畴的不满。

    杨嗣昌也不是没有看到洪承畴的眼色,不过,现在打铁趁热,现在正是为秦军说好话,打压卢象升所留下的天雄一脉声望的好时机,却不是同他交流的时候。

588。第588章 闷热

    秦军长长的队伍还在向前行进,满眼都是金属闪光,满眼都是红旗。特别是那一面面红旗,在空中招展,连成一片,如同一团团跳荡的火焰,看得久了,叫人心中不禁升起一团豪气。

    大鼓过后,铁甲步卒过后,就是骑兵了。

    虽然百姓还在震天也似地欢呼,可马蹄整齐地敲在石板地上的声音,还是将所有的喧哗都掩盖下去。

    这些骑兵以二十骑为一队,分成无数个小阵。偏偏每个小阵的战马都是同一种颜色,先是一队白马队,然后是枣红马,接着是青马队,然后是花马队。

    马上的骑兵都穿着簇新的刚上了油漆的皮甲,所有人都上的头盔还换了新红缨,红得俏丽。

    不但如此人人身上的披着一件大红锦绣披风,当真是英俊提拔,威武而不失其华丽。

    在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所有的骑兵同时举起手,将手中之物扬向空中。

    却见,无数花瓣在军队头顶腾起,五彩斑斓,香风四起。

    这简直就是后世好莱坞电影《埃及艳后》中场景,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每日出来批阅折子就是批阅折子,国家也从来没有搞过如此盛大的庆典。对于自己手头的军队,也没什么认识。崇祯初年,袁崇焕带兵入卫京师那一次……不提也罢……特别是这些年,部队仗打得一团稀烂之后,更是看到武官就憋气。

    今日见了秦军的声势,顿时心中一凛。

    忍不住面露欢娱,对身边的杨嗣昌道:“想到不到朕的军队如此雄壮,孙传庭、洪承畴练得好兵,难怪陕西局势越发地好起来了。”

    杨嗣昌听到皇帝对秦军的夸奖,心中一喜,低声道:“陛下,臣在内阁执掌军机以来,天下间的军队都是清楚的。依臣看来,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装备,秦军都可以排在大明军中第一,实乃我朝一等一的精锐。如此强军,驻扎在蓟县和山海关,用于拱卫京畿,自是最恰当不过。”

    让洪亨九出任蓟辽总督一职,乃是杨嗣昌在下面一直推动的举措。洪老亨承了自己这个情,将来也好节制。节制了洪承畴就是节制住关宁那一群骄兵悍将军。如今,杨嗣昌已经控制住了宣府,如今若是再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进关宁,自己在内阁的位置总算是彻底稳固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却是一楞:“秦军既然如此精锐,怎么还在鲍丘吃了败仗?”

    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杨嗣昌侃侃道:“打仗哪里有不吃点亏的,诸葛孔明七出祈山,最后不也星落五仗原。打仗这种事情,谁也保不准。一场战役,历时几月,期间大小战,不知道有多少,胜胜负负都是常事,只要最后胜了,达到了战略目标,败上几阵也不要紧。”

    崇祯:“可宁乡军好象从来没有败过吧?”

    杨嗣昌依旧平静地说:“陛下大概还是纠结于秦军鲍丘水一战的败绩吧?兵法上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围三阕一,穷寇莫追。说的是,敌人在败逃的时候,不能将其逼得太紧,须防备敌拼死一搏。鲍丘水之战,建奴之前虽然大败,可眼见着就要逃回家去了,思乡心切,可以说人人拼命,在这种情形之下,即便换成宁乡军只怕也是要败的。依臣看来,秦军的精锐强悍,只怕比宁乡军更强。若是那日解济南之围一战,换成秦军,只怕取得的战果更大。只可惜啊,当时的秦军刚行进到河间。”

    “秦军比宁乡军更强?”崇祯表示不解。

    杨嗣昌笑道:“陛下,只强不弱,秦军军威如何,天子可是亲眼见着的,所谓耳闻为虚,眼见为实,不用臣多说了吧?秦军、宁乡军可都是陛下的军队,这对国家是好事。其实,宁乡军能够获取功劳,很多是后都是运气使然。”

    他指了指下面的秦军队列:“宁乡军在战场上所获得的功劳,所打的每一场仗,陛下在折子里可都看到了的。这个孙元,其实真是一员福将啊!”

    崇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做为一国君主,自己手下能打的部队自然是越多越好。而且,杨嗣昌也极懂他的心思,没一句话都仿佛说到自己心坎里头。

    他笑了笑:“确实,孙元是朕的福将。秦军也不错,很不错。秦军吃了败仗,可这并不能有损他们的威名,如此,对浴血奋战的秦军将领也不公平。朕是知道的,其他几镇边军,见了建奴,通常是打都没打,自己就散了。倒是洪亨九的兵敢于与敌刀口见血,面对面较量。朕也不能对他们责怪太甚。杨卿的话说得对,这样的虎贲自然要留下,拱卫京畿重地,为国家效劳的。”

    大约是今日的秦军实在太出彩,打动了崇祯皇帝。

    这句话金口玉语,算是答应让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了,杨嗣昌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有秦军今日出色的表现,自然能够压孙元一头。只要能让皇帝不接见孙元,收殓卢象升尸首一事自然也不用提了。下来,他有的是法子将孙元给打发出京城。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突然道:“没错,建奴实在可恶。秦军和宁乡军都要留在京畿,孙元功劳极大,朕不能不赏赐。前番,大学士刘宇亮举荐孙元出任宣府总兵。宣府乃是京西门户,确实需要一员虎将福将镇守,朕打算准了。”

    这话一说出口,杨嗣昌就好象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差一点跳起来:开玩笑,宣府可是九边第一重镇,直接负责京城防务。孙元若是做了宣府总兵,不跟留在京城一样。这个卢象升的得意门人留在京畿,手握兵权,又同内阁大学士刘宇亮连通一气,不闹个天翻地覆才怪。

    当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不妥。”

    “怎么就不妥了?”崇祯皇帝奇怪地看了杨嗣昌一眼。

    这句话倒将他给问住了,杨嗣昌再说不出话来。

    下面的秦军还在缓慢地向前走着,背后是其他几镇镇军,将一条长安街挤得满满当当。

    还是没有风,没有日头,热得厉害。

    站在城楼上,所有的人都满头是汗,可当着皇帝的面,却没有人敢抽出扇子扇风。一股海鲜似的汗臭味在城楼上弥漫开来,大家身上的大红官袍早已经被汗水沁透。

    就连崇祯皇帝也热得身上**地,他身子本就不好,皮肤被汗水一泡,顿时有痛又痒,当下再也忍不住伸出手在胯下抓了一记。

    杨嗣昌每天都同崇祯皇帝呆在一起,皇帝的龙体究竟是什么情形,自己最是清楚不过。当下心中一动:“陛下,秦军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天子想必已然明了。想来,宁乡军也不过如此。这里实在太热,陛下一身系着天下安危,还是保重要紧。不如先下承天门,且去太庙?”

    “其他的军队就不看了?”崇祯不觉问。

    杨嗣昌等的就是皇帝这一句话,缓缓道:“陛下,六镇边军这次大战,先后凡七个月,损失惨重,不少部队连一营战兵都凑不够。仗打得实在太苦了……”继而,他又叹息一声,道:“接受天子检阅,实乃前线将士无上的光荣。不过,圣人的龙体要紧。不让内阁和六部代为视阅,陛下先去太庙歇息。太庙那边,还有许多事务需要陛下主持,耽搁不得。这天,也实在是太闷热了。”

    他言语之中的意思不外是只需看看秦军就足够了,其他部队实在没什么看头,反正也强不过曹变蛟的部队。反正这次阅兵不过是朝廷的一个典礼,意思意思就行了。

    阅兵之后,还得去太庙告慰祖灵,要许多繁杂的仪式,一通鼓捣下来,说不定得花上一整天工夫。

    崇祯这人性子本急,只怕他现在心中已经不耐烦了。

    而且,杨嗣昌眼尖,已经看出崇祯皮肤病发作,痒得难以忍受,只怕是巴不得这里的事情尽快结束,就建议皇帝索性先下了承天门,径直去太庙。

    他一句“这天实在太闷热了”,叫崇祯更是难以忍受。只感觉身上被搔破的地方痒痛难耐烦,只恨不得尽快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地抓上一阵。

    可是,杨嗣昌还是想错了,崇祯这人在历史上可是以意志坚定著称的。据史料记载,当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的时候,有人建议他索性逃去南京。结果,崇祯来了一句“天子死社稷”,就是不走。当然,这事也有疑点,后世也有人说,崇祯皇帝其实是想走的,只不过因为文官的强烈反对而留了下来。另外,据说周奎将陈圆圆送进皇宫之后,崇祯虽然对她的美貌惊为天人,可却碰也不碰就叫人送了出去,还说圣明之君不能近女色,朕每天看折子都看不过来,哪里还有工夫享受。

    由此两件事可以看出,崇祯皇帝这人的自律和刚强的意志。

    “不,朕不走。”突然,崇祯摇了摇头,咬牙道:“这天是热,难道士卒们就不热了?各镇军士在前线浴血奋战,连死都不怕,难道朕还怕热。朕当站在城头,直到阅兵仪式结束。”

    杨嗣昌大为无奈:陛下竟然不肯走,等下若是宁乡军的队伍过来,又出了彩,皇帝心血来潮,召见孙元,我的一番布置岂不白费……听人说,宁乡军非常强悍,尤其是战阵队列,一走起来,简直就是豆腐块……难道他们真那么强,还能将曹变蛟的秦军给比了下去……不可能吧……这天这是闷热啊!

    心中一急,身上的汗水就如泉水一般涌出来。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他看到崇祯皇帝头上黄色华盖上垂下的丝绦猛地扬起来。

    一股凉风袭来,竟有一种说不出的透心凉。

    直叫人心中一爽。

589。第589章 豪雨

    “好凉快!”被凉风一吹,崇祯皇帝忍不住轻呼一声。

    不但是他,其他官员在城楼上坐了半天,早就热得汗湿层衣。能够做到部院级高官的人,谁不是七老八十,身子骨本就弱。今天虽然没有日头,可像是被人搁进蒸笼里蒸了半天,一个个就如同放了两日的绿叶蔬菜,蔫头蔫脑。

    此刻被凉风一吹,所有人都精神起来,齐齐挺起了胸膛。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突然感觉面上一疼,下意识伸手摸去,就摸到了一点水迹。

    与此同时,咆哮的风声突然响起,就如同有一只巨大的野兽卷着风云从城楼上冲过去。这力量是如此巨大,城楼顶上的琉璃瓦竟在烈风的吹袭下发出“咯咯”的声音。

    眼前,那顶华盖的丝绦也被吹成了一条条直线。

    巨大的华盖兜了风,直带着擎伞的太监不住后退。

    所有人的衣袂都飘扬起来,噼啪着响。

    官员们身子本弱,顿时被吹得东倒西歪。有人蹲了下来,有人伸死死地抓着雉堞,有人则胡乱地扯住旁边同僚的袖子。

    “好大风!”崇祯吃了一惊。

    这个时候,第二滴雨水吹过来,打在他的手背上,溅起小小水花。

    杨嗣昌的帽子已经被吹得飞下城楼去,第三滴雨水敲到他脑门上,看起来甚是滑稽。大约是这滴雨水实在太劲疾,老杨的额头竟被砸出了一个红点,想来定然是极疼的。

    一样稳重威仪的杨阁老竟然如此狼狈,崇祯皇帝心中一乐,张开嘴巴想笑。

    这个时候,第一百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