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孙元,卢象升是非常看重的。此次去北京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召集群臣和卢象升商议御敌之策,他明确地向崇祯皇帝提出主战的基本方针。

    卢象升例举了消极避战的害处和困难,认为与其处处被动防守,还不如主动出击。崇祯皇帝觉得卢象升言之有理,便命他和兵部尚书内阁辅臣杨嗣昌、总督中官高起潜商议具体之策。但杨、高二人并不同意卢象升的意见,于是,大家一通争吵,不欢而散。

    其实,对于建奴的情形,卢象升也非常清楚。要想在沙场上以堂正之师与敌较量,老实说赢面并不大。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这次若要想获得一场空前胜仗,就不得不出奇制胜了。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胸中逐渐成形,就是于几日后,选个月圆雪停之日,大军分为四路夜袭清军大营。

    当然,这个计划需要孙元部在前面打前锋。

    如今,在战场上能够和建奴面对面较量的大概也只有宁乡军了。就他看来,宁乡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于建奴。好钢当用在刀刃上,这个夜袭成败的关键在孙元身上。

    他若首开好局,在敌营中引起混乱,其他部队的仗就好打了。

    可一回昌平,卢象升就听人说孙元好象倾向于朝中议和派小人,这让他异常恼火。当即也不先回中军行辕,约孙元在城墙上单独谈话。

    听到卢象升问,孙元意识到不好,也为自己无心失言而后悔。

    正如他以前所知道的,对外从不和谈从不妥协是明朝的国家意志,这是明朝的政治正确。若在这上面犯错误,很容易被天下悠悠众口弄到身败名裂。

    而且,卢象升乃是江南世家出身,标准的东林党人。东林党可一向偏激,自己若因为此事触怒了卢象升,让他有了成见,事情就麻烦了。他可是孙元在朝廷唯一的大靠山,就目前而言,自己的荣辱浮沉还真系于卢象升一人。

    但若是矢口否认,只怕会让他更加鄙夷。

    心中一动,孙元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点了点头:“禀告督师,孙元以为南方贼寇未灭,朝廷两面开战,不是什么好事。”

    “你以为,你以为什么?难不成,咱们还得给建奴送上岁币,让陛下做那奴酋黄台吉的耳皇帝?临敌不前,难道你就不怕本督的军法吗?”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卢象升目光中又是愤怒,又是痛惜。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向看重的孙元,如今却想着同建奴议和,正要发作。

    “君子事无不可对人言,督师问,末将照实回答就是。”孙元忙道:“这也不过是末将对时局的一点看法而已,国家的事情还轮不到孙元来操心。不过,无论是战是和,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自有陛下和朝中衮衮诸公定断。如今,建奴已经打到京城,打到天子眼皮子底下。现在再和议,那就是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我等身为军人者,只能奋勇杀敌,马革裹尸了。”

    听到孙元这话,卢象升脸色好看起来,叹息一声:“太初,你能够在本督面前毫无隐瞒,果然是个君子。是啊,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建奴都打到京城了,就在咱们面前烧杀抢掠,如何还能和议?只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了。”

    说着他伸手拍了拍孙元的肩膀:“过得几日,本督欲分兵四路夜袭建奴大营。你是某手下第一勇将,到时候可与王允成一起在前面为大军开道,第二路则由某和宣府总兵杨国柱主持,第三路乃是大同总兵王扑,第四路则是关宁军。你可有信心?”

    王允成自不说了,乃是天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川军将领,领总兵衔,再加上孙元的宁乡军,可谓是卢象升手中的两张王牌。如今,被派上前线,可见他对这一仗的看重。

    当然,孙元和王允成部的兵力未免薄弱。宣大两镇的兵马也有所不足,要说这一仗的关键,还在关宁军身上。

    孙元偷偷地松了一口气,没错,在卢象升这样的君子面前,说谎话显然是骗不了他的,反让他对自己有了成见。所以,不如索性承认了。事情果然如此,倒让自己顺利过了关:“末将敢不从命,只是……”

    “只是什么?”

    孙元压低声音:“夜袭敌营只怕未必能克尽其功。”

    “怎么说?”

    孙元:“督师想过没有,此次对建奴作战,督师虽然说统帅天下兵马,主持对建奴作战事宜。可我军成分复杂,有宣、大、天雄三路兵马,还有京营和蓟镇、关、宁诸镇。宣大两镇或许还能提听督师调遣,其他兵马……而且,朝中掣肘实在太多。怕就怕到时候,军合力不齐,反煮了一锅夹生饭。”

    确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卢象升这次夜袭好象是吃了个大败仗。

    至于此战他究竟是怎么败的,孙元当年读书不细,也不甚了了。好象是因为事先卢象升和高起潜因为夜袭这事起了冲突,杨嗣昌甚至亲自跑出城来,来到卢象升老营调停。最后,双方说僵,高起潜拉走了卢象升一半兵马。

    而且,他拉走的就是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

    因为兵力不足,卢象升这次夜袭以失败而告终。

    卢象升何等精明之人,立即听出孙元话中有话,打断他的话,说道:“太初你的顾虑可以理解,不过某手执陛下的尚方宝剑。若其他军镇的军卒不听调遣,杀了就是。”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凛然。

    孙元又小心地问:“如果高公公不同意督师的作战计划呢?”高起潜可是监军,类似于后世军队中的政委,有最后决断权。即便是卢象升,有的时候也要受他制约。

    尚方宝剑,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想当年,袁崇焕祭出尚方宝剑杀毛文龙的时候,人家毛文龙手头也有尚方宝剑。这次对清作战何等要紧,想来那高起潜手头也有一把。

    大家手上都有法宝,且都是皇帝所赐。究竟谁的权力大,军中将士该听谁的,难说得紧。前头你卢象升要杀不听话的将军,后头高起潜又不同意,这兵也没办法带了。

    “高贼那里你不用担心。”卢象升哼了一声:“阉贼岂能插手某的军务?”

    见他一脸的自信,孙元也没什么话好说。在真实的历史上,接下来卢象升就该同高起潜分兵了。分兵之后,卢象升手上还有一万多近两万兵马,且都是宣、大、天雄精锐,按说,战斗力在明军中还算是不错的。

    可是,明军的究竟是什么货色,孙元清楚得很。建奴实在是太强悍了,如今,大约也只有宁乡军可以与之抗衡。如果夜袭,说不好一看到建奴,自己就崩了。

    当初,进京第一战的时候,自己那一仗表面上看起来打得好象很轻松。那是因为那一队人马中真正的建奴也不过一百。而且,敌人的骑兵还被朱汀给消灭了。可现在,明军面对的是十万满清大军。区区两千宁乡军,在战场上又派得了什么用场?

    但分兵是卢象升自己提出来的,孙元又不好提醒得不要做没做的事。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沉默不语,琢磨着一旦卢象升和高起潜闹矛盾时,自己看如何说服他们不要分兵。当然,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能否说服卢、高两个宰辅一级的大人物,他却没有任何信心。

    “对了,太初,上次在居庸关你提起的军饷一事已经有着落了。”

    孙元一阵惊喜:“这感情好,末将军中正穷得紧。对了,都督师能够拨出多少钱粮给末将。末将可是要打前锋的,这粮饷上督师可不能太亏我啊!”

    见到孙元面上夸张的表情,卢象升忍不住笑起来。在他心目中,孙元就好象是他的子侄:“刚进京城的时候,陛下就颁下了两万两白银的军饷。出城回营的时候,天子又发银三万两犒军,并赐御马百匹、银铁鞭五百。我下来查了一下,这一年多来,朝廷共欠你渤海所一万五千两军费,这次一并补给你好了。”

    孙元心中一阵惊喜,忍不住笑道“多谢督师,另外若是有粮草,也一并拨些下来。”

382。第382章 军令

    听孙元问起粮草,卢象升摇了摇头,道:“粮秣本督是没有的,不但不能拨给你,就连我,也得另外想法子。”

    “什么,没有粮草!”孙元忍不住低呼出声。

    卢象升:“某不是答应拨给你一万五千两军饷吗,可自行筹措。”

    孙元苦笑:“督师,这京畿地区已经被建奴祸害成赤地千里,就算想买粮也没处买去。银子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管得了什么用,难不成叫士卒们饿着肚子揣了银两上阵杀敌?没有粮草,这仗还怎么打?”

    不好的预感终于成为事实,孙元心中更加不安,也后悔离开渤海所的时候将军粮分了一半个流民。到如今,军中的粮草也仅够士卒十天之用。

    据他所知,这一仗可是要打半年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半年又如何挨得过去。

    见孙元一脸丧气,卢象升心中也是难过:“太初,你是宣府援兵,粮草一事当由杨国柱主理。不过,他那边也有困难。不但宣府、大同、太原两镇远来,军中也没多少粮食。这样,等下某见了高起潜,问他借支些。关宁军手手的粮食颇多,挪拆些应该没有问题。”

    孙元精神一振:“多谢督师。”

    “走,随我出城去与高起潜和各镇兵马商议夜袭一事,顺便再说说粮草一事。”

    孙元:“督师的中军行辕设在城外?”

    卢象升点了点头。

    这次来援京城的部队实在太多,也不可能都开进城里。为了方便指挥,卢象升的中军老营就在城外一片方圆几里地的松林里。

    昌平乃是帝陵所在,自成祖迁都北京一来,这里的山林树木都禁止樵采,植被覆盖率极高。

    一出城,却见城外到处都是飘扬的旌旗和连天的帐篷,关宁军的到来,让明朝军威更盛。因为人马实在太多,各营都连成了一片,加上各色旗帜实在太多,都快分不清哪片帐篷归属于哪镇兵马。

    再看那些营帐,布置得都比较混乱,可以说是各自为战,也没有互为犄角的说道,全然是一片散沙。

    孙元看得直皱眉头,心道:将来就算卢象升和高起潜不分兵,要想将这么多部队整合成一条心,也不是一见容易的事情。宣府、大同、太原、蓟镇、京营、关宁,再加各地进京的援兵,各人都有各自的算盘。只怕真到打仗的时候,人家来一个保存实力,见死不救。

    孙元被人在卢象升面前告了黑状,卢总督刚一到昌平,就将孙元叫过去训话。与孙元不合的将军心中未免幸灾乐祸,可见他此刻与卢象升又说又笑过来。卢象升对孙元的态度也极为和蔼,像是将他当成了心腹干将,都是大吃一惊,眼中的嫉妒更甚。

    刚进中军大帐,孙元就看到里面已经站满了将军们,看官服胸口上绣的补子,职位都高过自己。

    宣府总兵官杨国柱自在其中,另外来的还有大同总兵王朴和山西参将虎大威,川军总兵王允成也在其中。

    当然,这其中蓟镇和关宁军的人最多,占到了七成,都是生面孔。

    一介绍,其中竟有不是历史名人,比如蓟镇总兵白广恩。

    一时间,中军大帐中,将星云集。

    孙元在其中军职最低,自然是放低姿态,和众人一一见礼,算是同大家认识了。

    不过,在人群中却没有看到高起潜。

    卢象升问:“高公公呢?”

    一个军官:“回督师的话,高公公身子乏了,正在营中休息。”

    卢象升低哼一声:“某不是说过要与他商议进军事务吗?从京到昌平才几路里,某怎么就不累?”这话已经说得很不客气了。

    那军官见卢象升脸难看,忙道:“末将这就去看看高公公。”

    正在这个时候,大帐外传来一声尖锐的笑声:“卢总督好威风,好杀气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要对咱家行军法呢?你老人家龙马精神,咱家怎么比得了你!”

    听到这一声笑,帐中之人同时转头看过去,却见一个中年太监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孙元看得明白,不是高起潜又是谁?

    想当初,就是这个死太监夺了自己的军功。大约是天冷,高起潜面色发青,叫孙元看得心中一阵腻烦。

    众将纷纷恭身行礼:“见过高公公。”

    “都在呢!”高起潜大剌剌地走进帐篷,径直坐在主座上:“既然都到了,就开始议事吧?如今建奴都已经打到万岁爷眼皮子底下了,咱们再不打上几仗也说不过去。咱家出京的时候,得了圣旨,要带各镇兵马退敌。只不过,建奴势大,这一仗该如何打,怎么才能打赢,得好好商议商议。”

    训完话,他扭头对卢象升道:“卢督臣,可以开始了。”

    说话的语气,竟是将卢象升当成了自己的下属。

    高起潜如此无礼,宣、大两镇中的老天雄军的将领们面上都现出怒色,已经有人要开始发作了。不过,被卢象升威严的目光一扫,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愤怒。

    卢象升轻咳一声:“诸君,别人说金人不满万,满万天下无敌,直将那建奴夸成天兵天将一般,可我卢象象升偏偏不信这个邪。说到底,这些年朝廷对辽东用兵,屡战屡败,那是你们自己怯了,这仗还怎么打?其实,建奴也是妈生爹养,一样是**凡胎。孙元。”

    孙元没想到卢象升这个时候点自己的名,一呆,走出人群,一拱手:“末将孙元,见过督师,见过高公公。”

    见是孙元,高起潜也是一愣,然后面上显出厌恶之色。

    卢象升指了着孙元道:“孙元将军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滁州大战时,身为我军前锋,以两千步卒大破贼军三十万。在泗州,更是生擒高贼迎祥。移镇宣府之后,同建奴打过两仗。就在十几天前,他还以一百新兵,斩杀二十建奴巴牙喇兵。宁乡军兵微将寡,装备也差,就能在沙场上取得如此战果。究起原因,还不是胸中有一股杀敌报国的热血,又敢死的勇气。尔等若也有同样的一腔子热血,建奴又有什么可怕的?”

    “啊,一百新兵就杀了二十巴牙喇兵?”底下的众人都微微骚动起来,作为边军,长期与建奴在沙场较量,大家都知道满清精锐巴牙喇兵的厉害,心中都是大为震撼。

    同大家不一样,高起潜听到卢象升说出这段话来,以为他是在挖苦自己当日夺了孙元的军功,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子。心中又羞有恼,偏偏又不好在卢象升面前发作,只将喷火的目光落到孙元身上。

    孙元也感觉到一丝不好,他不是不愿意为自己获取好名声。可卢象升拿自己出来同其他人相比,岂不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

    只得硬着头皮道:“末将以为,建奴鞑子乃是野人,只不过比我大明边军身子壮些,力气大些。就如同一群恶狗,你若是未战先怯了,人家咬着你就不会松口。你要想打败他们,就得比他们更凶更狠,更不怕死。”

    “说得好,咱们不能怕!”卢象升欣慰地看了孙元一眼,又对众人道:“这些年来,我大明军队一见到建奴,先就想着如何防守。防来防去,最后还堕了自己的士气。与其如此,还不如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下面的人又嗡一声闹起来。

    “安静,听部堂将话说完。”高起潜冷哼一声。

    大家这才静下来。

    高起潜对卢象升道:“卢部堂你继续说。”

    卢象升:“这事本总督已经想了好几天,正面较量我军兵力不足,只怕不是建奴对手。所以,要想打赢这一仗,必须出奇制胜。再过得几日就是月半月圆时刻,本总督准备在那一晚夜袭建奴老营。本总督拟兵分四路,第一路,王允成……”

    王允成走出人群:“末将在。”

    卢象升:“孙元。”

    孙元:“末将在。”

    卢象升:“此一路以王允成为主,孙元的宁乡军为辅,做为前锋,为我大军开道。战斗一起,立即突袭敌军中军老营,引起建奴混乱。”

    “是!”孙元和王允成同时接过令箭,领了军令。

    “第二路,杨国柱。”

    杨国柱:“末将在。”

    卢象升:“你与本都率宣府主力为中军,一旦王、孙二人打响,敌营混乱,你我全军出击。”

    “是!”

    “第三路,大同总兵王朴。”

    “王朴在。”一个胖乎乎的军官走上前来接了令箭。此人正是大同总兵王扑。他生得白胖,看起来圆团团若一富家翁,却不似久经沙场的老将。

    孙元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此人,忍不住暗自摇头。据他所知道,此人并不是边军将门出身,也不是文官。以前不过是一个大商贾,之所以能够做到一镇总兵官的高位,那是因为他有钱,非常地有钱。

    靠着金银一路打通关节,到最后竟然混到九边重镇的总兵官。这样的人,能打仗才怪。

    卢象升:“你率大同、太原两镇兵马护着本督的侧翼,与我军齐头并进。”

    “是……都督师。”

    孙元王朴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还有……一丝畏惧:错觉,应该是我的错觉吧?

383。第383章 闹崩和表态

    卢象升让王朴退下之后,伸手抓一支令箭,想了想,又放下来。

    转头和气地对高起潜道:“高公公。”

    高起潜一呆,然后尖锐地叫了一声,叫声中充满了不敢置信:“怎么,部堂你想让咱家带兵出击?”

    卢象升正色地点了点头:“正是,这第四路,乃是我军的总预备队,人马占我军兵力六成以上,也是决定此战胜负的关键。第四路,由高公公你来带,关宁军、蓟镇军和京营到时候紧随我三路兵马之后,在最后时刻全部投入战场。”

    说完话,他猛地站起来,凛然到:“各将听命!”

    所有军官都同时“刷!”一声站直了身体。

    “夜袭之期就定于本月十五夜。”卢象胜朝东面一拱手,朗声道:“东面就是北京城,陛下正看着我们呢!此战诸君当奋勇杀敌,以报君恩。”

    说完,他将手放下,狠狠地拍在案上,满面杀气:“此战,军中各将士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战后查验,若无此三者,必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