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昭烈帝-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哼,这可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当今朝廷中最年轻的九卿,最受宠信的重臣,廷尉郭嘉郭奉孝,那是董卓乱政时就追随天子的,你猜猜他是谁家的?”

    “姓郭,廷尉莫非是阳翟郭氏?”

    “这些颍川人,怎么到处都能攀上关系?”

    “我们也快点上路吧,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落在别人后面。”

    车流滚滚向前,在这种你争我夺的氛围之中,即便是曾经对刘备的政策恨之入骨的人,也不得不放下心中的纠结,盘算着如何让自己家的孩童脱颖而出,成为天子门生。

    土地算什么?隐户算什么?只要家族后辈能有一个出人头地的,再用心经营两三代,这些不就都回来了?

    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御学堂这样的大新闻不光是在朝廷治下传得沸沸扬扬,就连司隶南面,仍然被刘表占据的荆州,也有不少家族动了心。

    蒯家、蔡家、黄家

    当初刘表单骑入荆州,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站稳脚跟,铲除宗贼,自此双方成为盟友,牢牢把控着荆州军政两届,其他地方打得要死要活,荆州却俨然成为一片乐土,各地流民纷纷涌入荆襄,成为高门大族的附庸。

    然而,无论是刘表还是蔡瑁、蒯良、蒯越、黄祖,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种同盟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刘表需要本地世家维持统治、征收税赋,本地世家需要打着刘表的旗号鲸吞蚕食,把荆州一步步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

    如果天下太平,像前几十年那样,这种关系自然是越紧密越好,然而,如今天下大乱,北方还出了一个俨然要重新统一天下,并且已经占据洛阳,悍然称帝的霸主,这些世家大族在疯狂聚敛财富的时候,后背上总感觉有些凉飕飕的。

    他们这些人耳目众多,对刘备在其他州做的事情很清楚,为此几乎每一个荆州豪强都对刘备充满了仇恨也充满了恐惧,数年以来,他们夜夜咒骂不休,恨不得第二天一早,就能听到刘备横死的消息,可刘备非但活得好好的,还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势力版图,如今更是推出了御学堂这个大杀器。

    将天下年轻英才汇聚到洛阳,用朝廷中枢的审核权,剥夺了以往通行于天下,给世家大族带来了无尽利益的察举权力,本应是激起公愤,被所有人一致抵触才对,然而,让自家子弟从小就在天子身边生活学习,成为天子门生,这种鲤鱼跳龙门的诱惑,又让所有人都无法抵挡。

    这就是赤裸裸的阳谋,令人明知是饵,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吃,甚至要抢着吃的香饵。

    眼看着其他人疯狂地扑上前去,荆州豪强很眼馋,自然也要偷偷地行动了。

    他们瞒着刘表,暗中挑选族中精英,由于担心被别有用心之人揭发,几大家族的首脑人物甚至连家族内部都瞒着,并挑选了家族中可靠有为的年轻人带队,假借商贩之名,分由不同道路出发前往洛阳。

    甚至连一向不问世事,刘表亲自登门拜访数次都不能使其出山的著名隐士庞德公,都把自己家族这一代最优秀的人才,刚刚及冠的侄儿庞统给托关系送了出去。

    “真是任谁也想不到,尚长你居然舍得把士元送去洛阳,真是——”

    岘山南,沔水中,鱼梁洲上,庞德公隐居的茅舍里,一位相貌温和的中年男子轻笑着对他说道。

第815章 人心向背() 
“还不都是德操你做下的好事,把这小子都吹到天上去了,老夫我若是不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只怕就真成了井底之蛙。”

    枝叶茂盛的大树之下,另一名中年男子呵呵笑道。

    这两个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但他们的名字在荆襄之地可谓是如雷贯耳,无数年轻人为了得到他们的一句评价,不惜跋涉数百里前来拜访,鱼梁洲小小的渡口,几乎每日都有船只抵达。

    庞德公是襄阳本地人,在荆州声势极隆,坐在他对面的那位叫司马徽,司马徽本是颍川阳翟人士,因逃避战乱而来,短短数年就凭着才学,登上了荆州士人圈子的最顶端,还被庞德公起了个雅号叫:水镜先生。

    二人此时所说的,乃是数月前发生的逸闻,当时庞统年满二十,从族中前去鱼梁洲见庞德公,庞德公见这侄儿几年不见,读书倒是读得不错,于是指点他去拜访司马徽。

    庞德公本来想的只是让侄儿赚点名声,好在襄阳的年轻人里站住脚,结果庞统前去拜会司马徽的时候,这位名士正坐在桑树上采摘桑叶,两个人一见如故,从白天一直聊到晚上,直到天色漆黑,司马徽才惊觉自己还坐在桑树上,竟然一直忘了下来。

    实话实说,这种炒作方式十分简陋,用后世的话来说,不过是一次商业互抬,但在公元二世纪那个装逼的初级阶段,人们偏偏还就吃这一套。

    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小圈子里面传开了,再加上司马徽给出的“南州士子之冠冕,无人可与比肩”这种高度评价,庞统迅速声名鹊起,成为与石韬、孟建等人齐名的年轻俊才。

    司马徽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个堆砌名声的最关键的时候,庞德公竟然把庞统给扔出了荆州。

    什么出去见见世面,不过是托辞而已,真正的原因嘛——

    不看好刘表,想要早早跟北面搭上关系,仅此而已。

    “听说蔡家、蒯家这些,也都将族中子弟送走了?”司马徽试探性地问道。

    “应该是吧,蒯家走了个蒯琪,蔡家不知道是谁,黄家则是没什么动静。”庞德公不紧不慢地答道。

    作为荆襄一带的地头蛇,庞德公在当地的关系网和消息来源都不是司马徽这个外来户比得上的,很多事情,司马徽都要通过他才能知道。

    “北面那位可不是他们一路的,我听说其他州的世家大族都被强夺了土地,家中僮仆门客也都被遣散了。”司马徽有些费解,“若是荆州也来上这么一下,他们会舍得吗?”

    “舍不得又能怎样?良田是值钱不假,但和脑袋相比,还是差了些。”庞德公哂笑起来,“蔡瑁已经在暗中兜售田地了,而且只要现钱,他们可聪明着呢。”

    世家大族能够称霸一方,一个个机灵得很,他们只需要了解一下其他州的情况,就知道刘备并不是董卓那种通过毁家灭族来捞钱的主,刘备只要土地和被隐匿的人口,只要老老实实地跟他合作,最起码命能保住,房屋钱财这些也能保住。

    像蔡瑁这样的,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以后的事情不好说,索性把动不了的财产变成金银铜钱,则是更好的办法。

    听说北面那些家族通过跟当今“天子”合作,做起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生意,赚的钱比土地里刨食多得多了。

    富贵富贵,不就是赚钱当官吗?只要有钱赚,有官当,怎么都行。

    “看来是真对刘景升没信心啊!”司马徽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再怎么说,荆州还是有十万大军,战船千艘,钱粮无数的,若是有雄主统领,未尝不可以逐鹿中原。”

    “袁本初、袁公路等人,比刘景升如何?”庞德公不紧不慢地问道。

    司马徽话头一窒。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袁术这两兄弟更是多年来苦心积虑,笼络了一大批的追随者,趁着孝灵皇帝驾崩,董卓乱政,又赚了一大笔政治资本,拉起了傲视群雄的军队,占了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俨然是要将刘氏取而代之。

    可这还没过几年呢,这两兄弟一个尸骨都化成了灰,一个即将化为尸骨,而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他们的,正是那位打着“汉室宗亲”旗号的北方霸主。

    抛去实力不说,如今那位重修洛阳,兴太庙,建社稷坛,又铲灭了李傕郭汜,用逆贼的脑袋告慰汉家二十多位先帝,在法理上又占据了优势。

    跟刘备相比,刘表这些年来可以说是碌碌无为,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才把荆襄、南四郡全部纳入自己治下,对外更是没一点声音,最辉煌的军事成就,不过是在岘山误打误撞射死了孙坚,赶走了盘踞南阳的袁术,又在宛城误打误撞地射死了前来劫掠的西凉军大将张济。

    这种表现,实在是让人生不出太多敬畏之心。

    “荆襄地处八方往来要道,无险可守,之所以能够享受几年太平,不过是周遭没有强敌,或是他人无暇顾及而已,一旦战火烧到这里,只怕那所谓的十几万大军就灰飞烟灭喽。”庞德公冷笑着说道。

    庞德公在鱼梁洲隐居了这么多年不假,但他庞家在荆州根深蒂固,跟其他大族关系密切,如今荆州当政的世家代表之中,也就蒯良蒯越兄弟入得了他的眼,其他的都不过是庸才,武将像什么蔡瑁张允,镇守江夏的黄祖,更是一群废物。

    当然了,这些人各自有其长处,但绝不应该放在军队统帅的位置上,让他们把持军政,也从侧面表现出刘表的无能。

    “北面那位据说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本事,就能给你安排到合适的职位,这也是我让士元前去洛阳的原因,一起走的还有徐庶徐元直,他们两个人不喜欢研究经义,专门捣鼓什么用兵和理政之道,留在荆州太浪费了。”庞德公继续解释道。

    “可是这一次洛阳是收十余岁的孩童,只怕?”

    “谁让我们还在刘景升治下讨生活呢?实在是不敢动作太大啊。”庞德公无奈地摇了摇头,“宜城马家算是胆子大的,他们居然把马良都给送走了。”

    “号称马家三代一遇的白眉儿?”司马徽瞬间瞪大了眼睛,“看来马家是铁了心了。”

第816章 重臣归来() 
外界因为御学堂的事情乱成一团,而在洛阳,刘备最近这段时间却是过得悠哉悠哉。

    关羽的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张飞的长子张苞,太史慈之子太史享,以及不少老部下的孩子都陆续抵达了洛阳,这些孩子从小就是玩伴,之后跟着各自的父母前往四方,此次久别重逢,不但他们彼此之间兴奋雀跃得不能自已,就连刘备和张宁这些看着他们长大的长辈,心里也是高兴得不行。

    虽说刘备不信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套,但不得不承认,父辈基因优良,生下来的儿子且不论智力高下,至少都有一副好身板,像关平太史享这几个年龄大点的,才十五六岁,就已经长到了近八尺高,壮得像是小牛犊一样,再加上自幼习武培养出的气质,往那里一站就威风凛凛,令人称赞不已。

    他们就是御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仲夏时节,另一位重量级人物,韩州大都督张焕张子元也带着家小,千里迢迢抵达了洛阳。

    张焕在韩州经营了十年有余,在他的治理下,整个朝鲜半岛从以往的蛮夷之地,变成了汉家人有口皆碑的富庶之乡,通过大力发展渔业、航运业和造船业,韩州与大汉本土沿海各州之间的航运往来也变得越发频繁,根据张焕和麾下幕僚们的估计,只要将这种势头再持续五十年,朝鲜半岛就会被彻底同化,成为大汉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寓居辽东的管宁、王烈等人,也开始编纂韩州州志,将朝鲜半岛的文明起源确定为殷商覆灭之后,由商朝遗民们建立的箕子朝鲜,以及秦汉时期的卫满朝鲜,在张焕的强烈建(授)议(意)下,包括秽貊、南扶余、三韩等民族,都被考据为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的附庸,从未有过独立地位,朝鲜半岛自古就是由华夏民族统治,从未离开过祖国母亲的怀抱。

    至于这段历史与史记、汉书等典籍记载内容的冲突,管宁义正辞严地表示,太史公、班固等人从未到过此地,只凭借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难免会有错误,而他们这些当代学者,脚步踏遍了韩州的大好河山,从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入手,得出的结论内容详实且严谨,理应作为权威证据流传后世。

    对这种言论,刘备表示自己还是比较赞同的,但出于严谨,他还是善意地提醒管宁等人,再从山海经的内容里入手,多多考据,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正因为张焕在民生、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贡献,以及这么多年来表现出的忠诚与勤勉,刘备认为,再把这位老兄弟放在海外已经不太合适了,于是他亲自写信,将张焕召了回来。

    好容易等到张焕,刘备却被他吓了一跳,还以为这家伙快累死了,连忙把张焕安排着住下,又派了几名御医前去诊治,开了一大堆的药方。

    经过十几天的歇息调养,再见面时,张焕脸上就没了刚从韩州赶回洛阳,因为舟车劳顿和对气候的不适应而表现出的疲惫和病容,重新变得精神奕奕起来。

    见张焕恢复了健康,刘备也终于放下心来,二人在洛阳周边往来巡视,交流着对国家未来的意见,没过多久,张焕就掌握了朝廷当前的全部情况,这时候刘备就觉得,是该确定他的去向了。

    “子元,想好了吗?”刘备问道。

    按照之前刘备的设想,张焕是要接手尚书令的。

    尚书令这个官职最早始于秦朝,隶属于少府,负责管理文书和传达命令,职轻权重,往往是由天子近臣担任。到了孝武皇帝的时候,为了削弱相权,特意设置内朝官,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个职位也就越发地靠近了郭嘉政治中枢。

    光武皇帝中兴之后,有鉴于先汉末年大权旁落于外戚大臣,故而再度收拢权力,尚书职权不仅仅限于处理奏章,掌管机密,甚至可以制约三公,官署也被置于皇宫之内,故而被称作尚书台,可以说是最靠近天子、最被天子信赖的位置。

    就连刘备登基之后,第一时间也是把尚书令的职位交给郭嘉兼领,只有这样才能放心,但在他心中,拥有绝对才能和忠诚的张焕,才是尚书令的最佳人选。

    为了给张焕足够的职位级别,刘备还准备效仿记忆中沿袭了千年的三省六部制,将尚书台升格为尚书省,正式成为中央最高政令机构,尚书令也不再是隶属于少府编制下的千石官员,而是地位相当于丞相的顶级高官。

    但张焕对此很犹豫。

    “陛下,依臣之见,最好还是等到天下重归一统之后,再大规模更改朝廷架构,眼下我们只需暂时沿袭旧制,最多是小修小补便可。”张焕斟酌片刻,缓缓说道:“尚书令一职位卑权重,理应由资历较浅、才能出众之人担任,臣来做,不太合适。”

    刘备想想也对,张焕是自己手边资历最老的文臣,又是最早成为封疆大吏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群臣之首,如果按照他所说,暂时不对朝廷中枢架构进行大调整的话,那一个千石俸禄的尚书令,无疑是会让朝官群体产生一定的混乱。

    张子元才千石,其他官员好意思拿更高的俸禄?

    “那就是说,子元你还是想出镇外州?”刘备轻叹一声之后问道。

    对于张焕的职位安排,刘备心里也早早确定了个大致的范围,三公不可能,他的资历和年龄差得太多,九卿里面也没适合的职位,如果不担任尚书令,那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再熬几年资历。

    只是张焕原本就是韩州都督,无论担任哪个州的长官都算平调,这样的话,刘备总觉得对这个老兄弟有些亏欠,所以不愿意如此安排。

    “臣想去冀州。”张焕说道:“冀州地大物博,是司隶最重要的粮食输送地,邺城又有那个基地在,让其他人去,臣不放心。”

    “也好,只是委屈你了。”刘备点点头,就算是把这件事定下来了,“子元,等到天下重归一统,我们开创新时代之时,再好好地补偿你。”

第817章 国子监() 
司隶,洛阳城外。

    这里曾经是京畿民众的聚居地,十年前横遭浩劫,被董卓破坏为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之后刘备收复洛阳,开始重修城池、规划土地、兴建房屋、吸纳流民,才让这大汉王朝的首都渐渐恢复元气。

    如今,随着御学堂招收生员,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车如流水马如龙,各地口音夹杂在一起,令人恍然如梦,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鼎盛时光。

    由于外来人口太多,洛阳城外的开发进度有点跟不上了,司隶校尉赵风索性大笔一挥,调拨人手,迅速搭建起了一座座临时住房,以供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居住。

    木材为框架,铁制品加固,茅草为顶,草席为墙,地上也只是用草席隔潮,这样的房屋换了以往,只怕是连那些世家子弟家中的马棚都不如,但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默默地忍受了下来,少数人心有不甘,但见到带头喧哗闹事的几家人挨了一顿板子,整支车队被逐出司隶,便也就老实了。

    跟此行要追逐的富贵相比,吃点苦头算什么?

    “御学堂?呵,这些人还挺会起名字,。”

    “还有不少年龄超标、甚至已经及冠的,也希望为朝廷出一份力?”

    “好得很,把这份文件送到司隶校尉那里,让他报抄几十份,去城外通知一下,务必让每个有意的人都能知道。”

    很快,一个重磅消息就传遍了洛阳周边,令无数人激动到不能自已。

    朝廷要新设立一个机构,名为“国子监”,但凡年满二十岁,并且对自己的才能有自信的士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筛选考试,只要通过考试,便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预备官员,在洛阳居住学习一年,一年期满,成绩优异且道德达标者,便会被分配到地方州郡或是朝廷中枢机构任职。

    对于那些年龄超过御学堂入学要求,又未满二十岁的,也可以参加国子监考试,成绩优秀者继续留在洛阳深造学习,年满二十岁后可以跳过一年的预备期,直接被分配到地方州郡或是朝廷中枢机构任职。

    这是天上掉金子啊!

    在巨大的诱惑下,许多世家大族也迅速调整了战略方向,他们原本送来京城的大多是孩童,少数成年族人随行,主要任务还是护送和照顾族中菁英,为自己求富贵还是次要的目的。

    毕竟有没有机会见到达官贵人,会不会被贵人赏识,能不能借此机会鲤鱼跃龙门,都是未知,他们没必要去做无用功。

    但天子这一道旨意,俨然是要施恩于天下,让所有人雨露均沾,这一下他们就没那么淡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