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昭烈帝-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公与不觉得能够收到这样一个注定要留名后世的杰出弟子,对我来说也是无比的好运气?”刘备哈哈一笑,又跟沮授聊了几句别的,就算是把这个话题给扯过去了。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在六月初,从徐州商会那边无心插柳而来。

    徐州、扬州一直有海上贸易的传统,最近几年虽然偶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得比较稳定,不断有商队往来于江东和交州等地,有些胆量大的商人甚至沿着海外胡商的来路,试探性地向中南半岛乃至于更南的地方跨了出去。

    徐州商会那边,大家都知道刘使君喜好新鲜玩意,所以在四处交易的过程中,凡是遇见稀罕的物件,不管有没有用,价钱高低,都是先买了再说。

    这一次徐州商会有人在交州看见了几株从未见过的白色花卉,便不假思索下手购买,胡商想不到连这都有人花钱买,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连忙又从船舱里找出尚未吃完的蔬菜,半买半送地给了钱多人傻的中原人。

    激情消费过后,这名商人心中有了一丝犹豫:为了几株不怎么漂亮的花卉就花了好几金,说出去指不定被人嘲笑成什么样呢。

    他在返回徐州的途中犹豫了好几次,要不要把这东西通通扔到海里,自己掏腰包补上损失,但最后还是没有那样做,而是硬着头皮把东西交了上去。

    可是谁都没想到,在看到这几株笨头笨脑、一点都不美观的花卉,以往面对小山一般的金银都不怎么激动的刘使君,却露出了震惊和狂喜的神情。

    这特么是棉花!

    “这事做得不赖,以后遇见什么稀罕的花花草草,尽管买了回来,只要价钱不太离谱,你们想从中赚上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事。”刘备压抑着心中的狂喜,尽量保持语气的平缓,让千里迢迢送花过来的商队头领下去领赏,等到对方一离开,他马上扑到这几株棉花跟前,仔细地搜索起毛绒绒的白色花朵。

    真好,已经成熟了,还有好些颗粒饱满的棉籽。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居然能把使君激动成这样?”见到刘备反常的举动,好容易有了闲暇,跑来找他聊天的郭嘉也忍不住好奇地凑了过来,“看起来跟芦苇花也差不多嘛。”

    “芦苇算得了什么,你仔细看一看这花里面的丝有多长多密,再看看韧性。”刘备小心翼翼地从一朵饱满的棉桃上抽出几根纤维,又小心翼翼地将其捻成略微粗一点的细线,放入郭嘉手中。

    郭嘉试着拉了拉,却发现这看似芦苇花的东西居然充满韧性,跟羊毛也差不了多少,他稍一思索,脸上也马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东西能纺线织布!”

    “你再数数一株上面有几朵花,算算一亩地能种多少,能产多少。”刘备拍着郭嘉的肩膀笑道。

    郭嘉被拍得呲牙咧嘴,但他粗略一数又大概一算,心中的兴奋就完全掩盖了肩膀上的疼痛,叫得比刘备声音还大。

    “只要能大规模地种开了,这花足以改变整个天下!”

第642章 喜与忧() 
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传入华夏的棉花主要通过两条道路,一条是从西域到新*疆、河西走廊等地,棉花的品种是生长周期短、成熟较早的非洲棉;另一条则是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华夏南部地区,原产于阿三国的亚洲棉。

    与非洲棉相比,亚洲棉无论从纤维长度,粗度和韧度来讲,品质都优秀不少,来到华夏的时间也要晚几百年,如今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中原,来到刘备手中,无疑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刘备并不知道什么亚洲棉非洲棉的品种优劣之别,他只知道有了棉花,能够大规模种植棉花之后,汉人抵御寒冷的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对土地的渴望也会与日俱增,这种重要性和经济性不亚于粮食的经济作物,将推动着汉家王朝再次向外开疆拓土,缓解内卷化的压力。

    除了棉花之外,那名商人还带回来了几种新鲜果蔬,刘备大概认得出来的是丝瓜和茄子,模样与后世有些区别但不大,说起来也算是充实了大汉子民的食谱。

    但在刘备眼里,与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棉花相比,这些东西简直就不值一提,他甚至连介绍科普的兴趣都没有,只是跟郭嘉在那里兴奋地大呼小叫。

    过了一阵,郭嘉突然停下了手头的动作,用狐疑的眼神死死盯着刘备,眉头也越皱越紧。

    “使君,你之前是不是就知道这种神花的存在,并且知晓它的用途?”郭嘉疑惑地问道。

    “我不知道啊,你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了?”刘备连忙装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

    郭嘉摇摇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不对,我从第一眼见到水力纺机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草原就那么大,一年到头能养活多少羊,又能剃多少羊毛?哪里值得兴建那么大、那么多的纺机和织机?”

    回想起辽东和幽州那几座纺织厂,不断推陈出新,对机器进行改进改良的机械厂,郭嘉更加笃定,刘备早就知道了新的纺织作物的存在,并一直在未雨绸缪,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刘备知道郭嘉心细如发,自己瞒是瞒不过去的,便尴尬地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我也是从定远侯西行留下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有可以大规模种植、并且适合纺织的东西,后来又四处打探,还得到了一块破布,据说是从西域的楼兰国那边传过来的,从那时候就派人四处寻找了,只是一直没找到。”

    郭嘉长叹一声,感慨地对刘备拱手作揖,心悦诚服地说道:“我这一生也算是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过不少能人,却从未见过使君这种魄力和深谋远虑,实在令人钦佩到五体投地。”

    虽说刘备穿越过来这十年什么事都经历过了,什么逼也都装过了,脸皮锻炼得相当之厚实坚韧,但被郭嘉这样吹捧,他还是觉得老脸一阵发烫,连忙谦虚几句,把话题转到如何培养繁殖,获取更多的种子。

    但郭嘉却意犹未尽,研究起了棉花的名称,“话说这东西应该如何称呼才好?”

    “棉花啊。”刘备顺口答道。

    “不妥不妥,此物虽然与丝绵相似,却是产自于花木之中,如果用同一个称呼,恐怕会引起误解,若是叫做木绵的话,又显得有些繁琐。”郭嘉却是听茬了,摇着头反驳起来,然后他灵机一动,顺手拿过纸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左木右帛的“棉”字,抬头对刘备笑道:“使君请看,我们新造一个字指代这种奇花如何?”

    这不就是我说的棉字吗?

    刘备面无表情,心中却疯狂吐槽,随后他才意识到,搞不好这个时代,还真没有“棉”这个汉字,自己和郭嘉在无意之间竟然就成了一个新汉字的创造者。

    “挺好,生于木中,可以为帛,就叫这个名字。”刘备呵呵一笑,顺水推舟地点了点头。

    他们两个土八路都不知道,此时摆放在花盆之中的“棉花”,实际上就根本不是花,而是锦葵科棉属植物在花败之后结成的蒴果,那些白色的纤维是棉籽表皮长出,起到保护作用的柔软纤维。

    不知道等到新的植株生长出来,重新开出花朵之后,他们又该如何为其命名。

    这宝贝棉花只有几株,满打满算三十个棉桃,可以说珍稀异常,虽说刘备在送走那位献宝的商人之时,特意叮嘱了可以再买一些回来,但不管怎么说,他也必须做好只有这三十多个棉桃里面的种子作为繁衍基础的准备。

    “是不是应该把张同调过来专门培育棉花呢?”刘备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常山,张同正头戴草帽,一身寻常农夫的装扮,与周围同样面容黧黑的老农们说着什么,突然,他猛地打了几个喷嚏,然后满脸郁闷地四处张望起来。

    “使君讲过,一说二骂三惦记,刚刚打了三个喷嚏,这是哪个家伙在惦记我呢?”张同恨恨地腹诽了几句,便继续收回心思,与老农们聊起了古怪的天气。

    “这两年开春开得越来越晚,雨水也少了,今年的收成估计也不如往年,要是再这样下去,我们才过了几年好日子,难道又要遭灾了么?”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农看着远近的农田,满脸尽是忧色。

    最近几年整个天下都不太平,关中连续两年大旱、兖州遭遇蝗灾、冀州南部也收到了波及,甚至连幽州和冀州北部在去年也出现了旱情,凭借着数百万民众们花费几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水利系统,粮食产量总算是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但今年雨水更少了,进入夏天以来更是滴雨未落,几条主要河流的水位也降得不像样,按照各地汇总上来的报告,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要跌落到去年的七成。

    “我这次来常山,就是因为听说这边出了问题,可是来到田间看了看还不错,能收个七八成也能接受。”张同温言安慰起众人,脸上保持着一贯的从容微笑,但心中却在不住地叹息。

    常山国一般的疆域都是山区,而且是高大宽阔,足以阻挡水汽,将东南风变为雨水的巍巍太行,如今旱成这样,那就说明今年的气候是真的干旱。

    常山是这样,那东边自己还没来得及去视察的巨鹿、安平、河间几地,又将是怎样一副场景?

第643章 天威() 
“这个王烈,不但没花几天功夫就把河内给摸得透透的,甚至还把手伸到了河东。”

    看着手中的情报,刘备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

    虽说一身好武艺和好心思没有用在战场上扬名立万,但王烈在秘密战线上的成就,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同僚,这种人才注定不会天下闻名,可是对于刘备来说,他的作用无可替代,功劳也不会被磨灭。

    “要粮、要人、要兵器。”郭嘉则是对着情报后面附着的一张薄纸皱起了眉头,“说是要试探各方的动静,可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王烈想做大事。”

    如果刘备按着王烈的请求给他配备五百人的精锐部队、足以武装千人的战刀、皮甲和弓箭,并且顺利穿越张扬所在的河内郡、在河东太守王邑的眼皮子底下交接,那就说明这两郡的防备情况实在太过松懈,王烈凭借手中的力量来个突然袭击,大军随后奔袭而至,倒也有可能在短期内做成大事。

    “他要就给他,反正这么点物资也不算什么,人手就从刚刚解甲归田,在邺城周边军屯的那些里面选,告诉他们,只要表现得好,就能重归正规部队序列,否则就要等下一次机会了。”刘备没怎么犹豫就做出了决定,他在军事方面一向谨慎,却从来不会谨小慎微,一旦遇见好机会,还是愿意押注赌上一把的。

    郭嘉点点头,立刻铺纸研墨,片刻之后,一张墨迹淋漓的手令就新鲜出炉,如今卢植不在刘备身边,他就变成了那个整天跟刘备混在一起处理公务的人,两个人相互之间越来越了解,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喜欢偷懒、喜欢喝酒的浪子还觉得有些不习惯,经常闹着说头疼腿疼肚子疼,借故不来工作,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郭嘉却发现处理公务,将整个阵营内部的所有事务都掌握在手中的感觉很不错,很让人有成就感,便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新角色。

    “使君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郭嘉将手令递给刘备,却见对方看也没看,顺手就把大印重重盖在了最下方,然后递了回来,不禁笑着问道:“这也太偷懒了吧?”

    “这样的小事要是也能出错或是疏漏,那就不是你郭奉孝了。”刘备向后一仰,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郭嘉是个年轻人,之前又没有在基层做事的经验,处理公务大多是依靠自己的才华,现阶段来说肯定是不如老成持重且经验丰富的卢植,但刘备也想通了,卢植已经帮自己打拼了将近十年,如今都快六十岁了,不应该继续像之前那样劳累,还是尽早培养出能够完美接过重担的人。

    而刘备选定的这个人就是郭嘉,在他看来,郭嘉年轻、性子跳脱、相比起官职和俸禄,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所以他就经常这样夸一夸,让郭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不可或缺,短短几个月,就让这个曾经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充满干劲,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懒散了。

    这就是刘备领会出来的用人之道,未必科学,但挺有用。

    “常山那边的旱情越发严重了,张明匙的想法是放弃一部分实在难以保证产量的田地,集中有限水源,把总产量维持在五成左右,询问是否可行。”郭嘉被刘备几句话就忽悠得飘飘然,批阅公文的劲头也更足了,不消片刻,便又看完了一份从冀州北部送过来的加急公文,向正在闭目养神的刘备汇报起来。

    “这种专业的事情,我们要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张同那小子都这样说了,就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反正常山的存粮足够当地人躺着吃三年,我就不信还熬不过个旱灾了。”刘备缓缓说道,甚至连酸痛的眼睛都没有睁开,“再给他加一条,该放弃的就果断放弃,不要因为心疼而拖拖拉拉,跟百姓也说明白,当官的有饭吃,他们就也有饭吃,不必担心。另外,尽快组织多余人力修整水利,开掘更多的水渠,以工代赈,为来年做准备。”

    “知道了。”郭嘉继续埋头奋笔疾书。

    刘备面色平静,心中却莫名地烦躁起来。

    根据各地传来的情报,今年冀州北部诸郡都遭遇了程度不同的旱情,许多地方连一滴雨水都没见,只是凭着密布的水网在苦苦支撑,但随着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又缺乏降水补充,就连滹沱河这样的大河都出现了明显的水位下降。

    若不是前些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储备了海量的粮食,百姓们就又该偕老扶幼地出门逃荒了。

    “奉孝,再写一道告示,发往幽州和冀州各地。”刘备想了一阵,再次开口说道:“向百姓告知今年的旱情,让他们不用太过惊慌,但也要节约粮食蔬菜,趁着时节多采摘野菜晒干储藏起来,另外,从今日起,所有人不得私酿酒水,如有违反,必不轻饶。”

    “禁止私酿酒水没问题,可是旱灾这种事情一旦说出去,会不会引发民间人心惶惶?”郭嘉有些犹豫,手上动作也慢了下来。

    “藏着掖着、不肯对民众透露实情,这种行为才会让人不安,开诚布公,让所有人共渡难关,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刘备语气坚定,“以后这种气候会越来越多,瞒能瞒得了多久?”

    郭嘉一下子警觉起来,“使君之前就说过好几次,未来几十年的气候会越发干冷,如果真如使君所说,那天下百姓岂不是没了活路?”

    “活路肯定有,只是比较艰难而已,北方冷,我们可以组织民众向南迁徙开发,江东、荆襄、交州、甚至是倭国,只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就都能成为鱼米之乡。”刘备重重叹了一口气。

    小冰川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了,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里,夏季干旱、冬季酷寒的情况,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广袤的华夏大地。

    即便能够统一天下,他又能否带领数千万人民直面凛凛天威,坚守住自己的家园?

    刘备并不确定。

第644章 天子东归() 
兴平二年,华夏大地的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旱灾,旱灾波及范围包括幽州、冀州、并州、兖州、豫州、司隶等地,受灾民众逾千万。

    其中刘备下辖的冀州灾情尤为严重,南部数条河流水位降低到无法用于灌溉,大片湖泊变为滩涂、滩涂变为旱地,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生产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稳定民心,冀州牧刘备下令开仓赈济受灾民众,组织民众兴修道路,进行以工代赈,并颁布了一系列遏制铺张浪费行为的法令,多管齐下,终于稳定住了冀州、尤其是新征服的魏郡等地的局势。

    但是他付出的代价,就是用于征伐河内的军粮储备减少了一半,不得不暂时搁置原定于九月开始的出兵计划,转而全力进行军屯、兴修水利设施,为来年做起了准备。

    刘备缓了下来,而长安的朝廷,却已经闹翻了天,就在六月,一件尚未传开,但足以震惊天下的大事发生了。

    朝廷要离开长安,返回洛阳!

    王烈向弘农、京兆尹派出了不少密探,这些人用尽各种方法,冒死传来许多情报,经过坐镇河东的王烈一一审视归纳,又通过快捷且隐秘的渠道绕过河东太守王邑、河内太守张扬的视线,出现在邺城刘备的案头,尽量使这位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上司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经过。

    成堆的信件犹如雪花一般,不住地向邺城汇集,有时候甚至一天能来三名快要累死的信使,而刘备看着面前越积越多的情报,心中的忧虑也是越来越深。

    六月,郭汜诱降李傕部将张苞,军势为之一振,李傕闻讯大怒,发兵前去攻打,两军混战多日,李傕的耳朵都被流矢射穿,危急关头,还是依靠原白波军首领杨奉拼死力战才击退郭汜。

    战后因为赏罚不公,杨奉也对李傕心生不满,与军吏宋果等人合议谋杀李傕未果,便索性引兵反叛,使李傕再度损失了许多兵力,再也没有一开始咄咄逼人的气势。

    同月,镇东将军张济从陕县赶往长安,凭借多年来的交情劝服说李傕郭汜罢兵休战,由于旱灾严重,二人早已无力再战,便顺水推舟,卖了张济一个面子,延续了几个月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小皇帝刘协实在无法忍受每日里担惊受怕的生活,便恳请李傕,请求他放自己返回旧京洛阳,经过多次哀求,李傕也彻底烦了,觉得留着这群只知道吃白饭还给自己添乱的家伙实在是累赘,便同意了皇帝的请求,自己也准备放弃因为战乱和劫掠而失去价值的长安,前往泾水沿岸的池阳休养生息。

    于是在兴平二年七月,皇帝刘协与朝廷百官离开长安,向洛阳方向开拔而去,张济、郭汜、杨奉、杨定等人则率领自己的部队前往护送,希望从中攫取护驾之功。

    为了答谢这些愿意跟随自己、并且手中握有兵权的军头,刘协慷慨地送出了各种官职,什么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后将军就跟不要钱一样地批发了出去,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