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昭烈帝-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试探,燎原先生那股颐指气使的傲慢态度、以及他麾下那些一看就是精悍士卒的“伙计”,都让裴潜敏锐地感觉到,对方从属于某个或是某几个手握权柄、想要中饱私囊、却又不方便抛头露面的大人物,专门负责倒卖军资军粮的。

    然后,裴潜又把今天的寥寥数语说给众人。

    听说对方一点都不肯让步,咬死了五万钱这个底线,诸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几个脾气暴躁的甚至骂了起来。

    “人家千里跋涉而来,就是看准了司隶粮价飞涨这个机会,想要狠狠地捞上一笔,换了是谁都不会轻易松口,就算他同意,也得向河北那边的幕后人物请示才行。”裴潜倒是不怎么生气,反倒更加笃定了这个燎原先生的跑腿身份。

    “文行,除了粮食之外,你就没谈谈其他的生意吗?”说话的年轻人来自于另一个颇有势力的世家,这家人有严重的受迫害妄想症,总觉得长安那边的乱局会蔓延到河东,一心想着购买兵器铠甲,增强自己家族的私兵,那位燎原先生之前透露过只要价钱合适,可以卖一些质量上乘的二手兵器,这是最让他感兴趣的。

    “没有粮食生意获利,我们拿什么来买其他的军资?”裴潜有些不耐烦地反问道:“再说了,粮食生意都做不好,怎么能让人家放心大胆地运输大量兵器盔甲过来?河内可是还在张雅叔手中,跟河北的刘使君是敌人呢!”

    “那怎么办,答应他的价格?如此一来,算上运输的损耗、往来打点的花费、我们最多能赚上一倍,跟预想的差距太大了。”这名世家子弟不满地嘟囔起来。

    裴潜气得笑了。

    几个月时间,把手中的钱财翻上一番,这种快钱是多少人做梦都想赚的,你居然还嫌少?

第639章 路子很野() 
驶出裴家庄园后,那位燎原先生浓眉皱起,满是虬髯的方脸也有了一丝疑惑。

    裴潜看似云淡风轻,但他对这笔粮食买卖,甚至于后续的其他物资生意都非常感兴趣。

    他怎么有信心穿越数百里兵荒马乱、盗贼横行的地区,攫取那足以令人疯狂的财富?

    不知不觉间,马车轻巧地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处规模较小的半废弃庄园,这里本是高望位列十常侍之时,他的某位亲戚半抢半买来的,后来高望在那一场夺宮之变中丢了性命,在外享福的族人也都遭到了反攻倒算,这座庄园里死了不少人,也就渐渐地败落了。

    如今河北来的商队看上了这块地方,花了不多的钱就从现在的所有者那里买了下来,并轻车熟路地开始了修葺和打扫,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让废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都尉回来了。”庄园外围设有暗哨,这些人善于掩藏身形,只有在马车驶过他们身边之时才会开口打个招呼。

    “嗯。”燎原先生、或者说大汉都尉王烈点了点头,对这几名下属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又有人带着消息回来了吗?”

    “光是上午就有四批人回来,想必是搜集到了不少情报。”几名暗哨笑着答了一句,便继续回到各自的岗位,监视起周边的动静。

    进到庄园之中,王烈跳下马车,大步走向自己用来议事的那座高大厅堂,好几个商人打扮的幽州军精锐早已等在那里,见到王烈进来,连忙起身问好。

    “几年没见,你们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了。”王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直截了当地问道:“怎么样,查到这个裴潜或是裴家有什么路子了吗?”

    “查到了,这人可不是个普通的世家子,若是说河东有谁能绕过太守王邑做出什么大事,除了他还真没别人了。”一名面容白皙的中年男子咧嘴一笑,开始将自己搜集到情报讲给众人。

    闻喜裴家在河东颇有声望,自从先汉武帝时期的水衡都尉、侍中裴盖开始,这个家族就成为当地豪族,裴盖的九世孙裴遵追随光武皇帝平定陇西和巴蜀等地,后任敦煌太守;裴遵的曾孙裴晔曾历任度辽将军、并州刺史,此人也就是裴潜的祖父。

    裴潜之所以有胆量做粮草生意,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在朝中当尚书令的好老子——裴茂裴巨光。

    经历了董卓乱政迁都、李傕郭汜之乱,许多家族势力在关东等地的高官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犹如没了根基的浮萍一般,只能依附于那些往日里被他们踩在脚底的兵汉,任由他人欺压。

    然而裴茂过得就滋润许多了,他的家族产业都在河东,并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始终保持着比较强大的财力和人力,就连当初先后把持朝政的董卓、王允,见了裴茂也是客客气气,不敢像对待旁人那样肆无忌惮。

    董卓和王允死后,朝中群龙无首,裴茂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家族的财力,帮助儿子裴潜与驻守华阴的段煨、驻守弘农的张济搭上了关系,这最近的一两年时间,闻喜裴家通过暗地里的交易,可是赚了不少钱财。

    除了在朝廷内部和军方趟出了一条大道之外,裴潜还在河东当地广结好友,据说白波军几个头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都跟他在暗中有所往来。

    “哟,这裴潜看起来像个普普通通的书生,想不到还是一条黑白通吃的地头蛇。”王烈饶有兴趣地摸着下巴,“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再想想几次见面之时,裴潜明里暗里想要购买军械物资的场景,王烈更加笃定这人与白波贼寇有往来的消息是真的。

    “这样一看,他倒不像是我们之前打过交道的世家子了,难道还是个有野心、想要趁势争雄的?”另一名男子开口说道。

    “肯定不是。”王烈摇摇头,“这裴潜是个聪明人,应该看得出来自己晚生了几十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他想做的无非就是在有人问鼎天下之前尽量积累实力,并以此待价而沽,交换更高的地位。”

    对于任何一个征服者来说,河东某个世家的公子,河东黑白通吃的大佬,这两者之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前者无足轻重,想用来当个招牌的话随便扔个闲职过去就是,心情不好了弄得他家破人亡也不在乎;后者则需要慎重对待,放到自己身边好吃好喝地养着,保不准还得给个符合对方身份的官职、爵位。

    裴潜有个当尚书令的老子在背后出谋划策,对这些肯定早就了然于胸,只怕他对自己如此热络,也是想借机搭上自己背后“大人物”的线,为以后改换门庭做准备吧。

    只是裴潜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偷偷摸摸倒卖粮食、还放风说能从军中弄出来二手兵器的幕后主使并不是幽州方面某位利欲熏心的高官,而是刘备自己。

    想到这里,王烈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向坐在桌子末端的男人看了过去,“河内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不要弄得咱们都在河东忙乎,把攻打河内的正经事给耽误了。”

    “都尉放心,河内之前就是宪和先生重点布局的地区,明里暗里倒向我们的人很多,张扬一个初来乍到的边地武夫,根本掌控不住局势。”那人笑着答道。

    “那就好,你去安排一下,从魏郡运送五千石粟米来闻喜,探一探商道是否通畅,也探一探张扬和王邑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动作。”王烈点点头,下达了今天的第一道命令。

    “诺!”这人起身行了个军礼,大步走出屋门,转瞬间就没了踪影。

    “其他人也不要松懈,继续打探情报,最好是能绕过裴家,把黄河渡口的关系打通,另外再派人去洛阳看看,那里虽然烧成了一片白地,可终究是我大汉的都城。”说完这番话,王烈向面前这些老下属点了点头,“都忙去吧。”

第640章 敲断他的狗腿() 
“听说冀州那边来了商贩?”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大汉河东太守王邑坐在有些破旧的蒲垫之上,皱着眉头听取下属的汇报。

    “正是,据说以裴家、卫家为首,河东大部分世家豪强的子弟都聚到了闻喜,想要跟远道而来的豪商做生意。”这名下属低声答道。

    王邑点点头,脸上布满了狐疑。

    根据去年年底传来的消息,冀州牧袁绍兵败如山倒,成为了幽州牧刘备的阶下囚,后来又遭遇冤魂索命,全家惨死在赵忠旧宅之中。

    如今整个河北都被刘备刘玄德纳入囊中,冀州又有人打着商贩的旗号千里迢迢来到河东,说句实话,王邑压根不相信在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兵荒马乱的地方做生意,他从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笃定对方背负着其他的目的。

    难道是那刘玄德得陇望蜀,又盯上了河东这块地盘,预先派出了探子?

    “不对,河东与冀州之间可是还有个河内,刘玄德就是对我这边动了贼心思,也得先攻打那里。再说张雅叔可是个硬茬子,凭着太行山的屏障,上党和河内互成掎角之势,怎么说也不会是一年半载就能败亡的,刘玄德就是觊觎河东,这心思也动得过于早了些。”王邑起身来到墙边,看着悬挂在那里的地图自言自语起来。

    过了半晌,王邑才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对一直侍立在身后的亲信说道:“去探探卫家的口风,看他们跟冀州人在做什么生意,如果能套出来交易的货物,我们就能大概推测出对方的来意了。”

    ******

    日落西山,红霞满天,看着远处江山如画的美景,喝着杯中凌冽的美酒,王烈的心情也变得极好。

    “当初我要买下这座庄园,你们还都嫌弃是半山坡上,地势不好,如今看看这美景,还是我有眼光吧?”王烈笑着说道,引来一阵附和声。

    天气渐渐热了,身边又没有娘们,以王烈为首的家伙们过得极其随意,一个个都是开襟短褂加大裤衩,微风拂过,胸毛与腿毛随风飘扬,显得极为壮观。

    就在夜色快要降临之时,一辆马车缓缓进入众人视线,沿着小山坡七转八转地进到了庄园,两名汉子掀开布帘跳下车厢,一边扇着风一边向王烈这边走来。

    “这鬼天气,还没到夏天呢就已经热得不行了。”走在前面的汉子没走几步就已经脱下了用来见客的长袍,顺手扔到了一张空竹椅上,然后一屁股坐到王烈面前,自顾自地端起酒杯喝了起来。

    “等会,想喝酒可以,先说说你这一天干了些什么。”王烈一把抢过酒壶,瞪着眼睛说道。

    “对头,做了正事的才能喝酒,什么消息都没打探到的就只能喝凉水。”先回来的汉子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嘻嘻哈哈地吵闹起来。

    这名汉子哈哈一笑,又从王烈手中抢回了酒壶,“我亲自出马,哪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卫家公子和裴家公子之间的恩怨你们应该没听说过,说起来还跟咱们幽州有点瓜葛。”

    河东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依仗这两座都城之间的绝佳地理位置,孕育出了不少世家豪强,其中声望最高的当属卫家。

    卫家初兴于先汉名将、长平烈侯卫青,以及他的姐姐、孝武思皇后卫子夫,依仗一位军功盖世的奇男子和一位母仪天下的奇女子,卫氏家族从他二人开始便平步青云,并一直在河东之地开枝散叶。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卫家却没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声势也渐渐衰落,好容易才熬到了这一代,出了两个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的年轻人——卫觊、卫宁兄弟。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想要出头,名声是必不可少的踏脚石,卫家不断给两位年轻人造势,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为他们选择佳偶,希望借助亲家的名望来抬高二人的身价。

    卫家给卫宁选择的佳偶,就是天下第一大儒蔡邕的女儿,当时还未及笄的蔡琰。

    可巧不巧的,闻喜裴家也看上了蔡邕的名声,想要借助这门亲事给自家的裴潜来抬高声望,有道是一山难容二虎,一女难嫁二夫,卫宁和裴潜二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两大家族,就互相有些看不顺眼了。

    可就在这两家准备撕破脸皮,各自去蔡邕府上求亲的时候,洛阳城中的天子骤然重病,所有人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押宝皇子上面,却没想到大事一桩连着一桩,等到卫家和裴家回过神来,却发现蔡邕和两个宝贝女儿已经杳无音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卫宁本就体弱多病,得知自己一直倾心仰慕的蔡琰突然没了音讯,几乎板上钉钉的婚事告吹,竟然怒极攻心,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

    而卫家在悲痛之余,又恨起了横插一杠的裴家,作为兄长,卫觊哀痛自己英年早逝的胞弟,自然对裴潜也没什么好脸色,于是两人各自拉拢了一批世家子弟,在各个方面进行起了明争暗斗。

    “胆大包天的贼人,居然敢对我子龙兄弟的爱妻动心思,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德行!”这桩八卦听得众人惊叹不已,王烈更是怒发冲冠,险些把面前的桌子给拍散架了,“派些弟兄盯着那个裴潜,找机会把他的狗腿打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哪能算是罪过?再说当时赵将军还没见过昭姬姑娘呢,要说先来后到,也应该人家恨咱们才对。”见到王烈生气,一名与他亲善的汉子便嬉笑着劝解起来,杀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因为这么个事情去杀人或者是揍人,实在有些掉价,传出去也不好听,所以能不做还是尽量别做。

    王烈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便打消了收拾裴潜的心思,但他还是余怒未消,气哼哼地咕哝起来,“我就说怎么看他不顺眼呢,这名字就晦气,裴潜,赔钱,还想做生意,赔不死他!”

    众人齐齐哄笑起来,“王都尉,你起名字的本事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燎原火,不知道被多少兄弟们笑呢。”

    “有什么好笑的?老子名字里有个烈字,烈火燎原,多好的意境,你们懂个屁!”王烈瞪起了眼睛。

    “可是黄汉升黄将军的爱马就叫做燎原火,弟兄们笑的是你跟一匹马重名了。”有人怪笑着说道。

    王烈顿时张着嘴愣在那里,久久不能回神。

第641章 改变天下的花() 
日子一天天过去,好消息也在不断地传入邺城。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条消息,更是从海外传来的。

    就在五月底,天鲲号再一次从倭国返航幽州,途中在东莱停泊,随后,太史慈就火急火燎地派了信使快马加鞭,将好消息送往刘备那边——

    倭国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铜矿,短短半年时间,甘宁就已经带着土人用原始的熔炉冶炼出了三十多万斤的精铜,他特意让苏飞押运着这笔巨款返回幽州,一方面是向坐镇那边的恩师卢植禀报消息,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援,更快更好地进行开采活动。

    “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株,一枚五铢钱耗铜四铢”诸葛亮打着算盘飞快地计算着,很快就得出了数字,然后抬起头来惊喜地叫道:“光是这第一批的三十万斤铜,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两千八百八十万钱的收益。”

    “再除去运输耗费的人力畜力、重新熔炼铸币的损耗,实际收益大概在两千三百万。”沮授眼中也露出了一丝喜色。

    在太守的职位上干了两年,沮授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巨量的、价值稳定的钱币作为流通,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会被局限在一个极为低效、极为封闭的小圈子中,就像是缺乏油脂的车轴一般,难以高速运转。

    如今倭国发现大铜矿,多了不敢说,只要每年能保证一百万到两百万斤的铜料收入,沮授就有信心在整个幽州和冀州范围内驱逐劣币,用统一价值的新钱整合货币市场,把所有人的日常交易往来纳入同一个高速运转的轨道。

    “兴霸在来信中说,他每天忙着上山跨海地打仗、抓土人,有时候就顾不到倭国国内的情况,希望我们再给他派几个得力的理政人手。”刘备摩挲着胡须稀疏的下巴,有些苦恼地说道:“可如今大家都盯着中原和关中呢,谁有闲心思跑到那偏僻的地方去当个山大王?”

    倭国那边的金银铜矿关系重大,不是刘备绝对信任并且能力突出的,他是根本不敢派过去,可是能够被刘备信任并器重的又都是雄心勃勃的人才,眼看着己方正在蓄力,准备一举荡平天下呢,到处都是建功立业的好去处,这个节骨眼上,谁去倭国那种地方,不但会错过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一身本事要对着衣服都穿不齐整的土人们使,说出去都有点丢人。

    沮授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听说倭国风土与中原迥异,小徒倒是想去看看。”诸葛亮今年十四岁,正是中二的年龄,这两年又跟着刘备学了不少知识,自信心极度爆棚,此时见刘备有些烦恼,便自告奋勇,想去闯荡闯荡,顺便帮自家老师做点事情。

    谁曾想诸葛亮话刚说出口,刘备就噌地一声站了起来,对他瞪起了眼睛。

    倭国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一年能地震三四百次的灾地,绝大部分土地还是未知的蛮荒之地,说句心里话,要不是金银矿实在太过诱人,就连甘宁想去倭国常驻,他都是舍不得的。

    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有可能在眼界方面超越前世、并且有机会在大一统王朝尽情施展才华的诸葛亮,其诱惑力根本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能比的。

    这是无价之宝。

    “回去看书吧,你还小着呢,想要做事也不急于这一两年。”刘备憋了半天,最终还是说不出什么训斥的话,只能摆摆手,让诸葛亮暂时离开自己的视线。

    诸葛亮乖巧地走了,沮授望着他的背影,颇有些感慨地叹了一口气,“能够被使君如此倾心相授又极力呵护,此子的运气真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个私学泛滥的年代,遇见年少有才的人就收为弟子,给与提携,是很多身居高位或是身负名望之人都会去做的事情,但在沮授看来,像刘备对诸葛亮这样,恨不得把所有的学问和本事都倾囊相授,摆明了要培养出一个接班人的架势,实在是闻所未闻。

    说句不夸张的话,绝大多数的人对亲儿子都没这么上心的,更别说非亲非故的弟子了。

    “难道公与不觉得能够收到这样一个注定要留名后世的杰出弟子,对我来说也是无比的好运气?”刘备哈哈一笑,又跟沮授聊了几句别的,就算是把这个话题给扯过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