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秦国这块肥肉,看似很大,但也有很多骨头。这次韩国想要咬下的部分,当然容不了魏国插手。如果魏国不识好歹的话,蒙骜不介意阴一下魏国。

    四月初的时候,十四万大军抵达宛城,在这里,蒙骜下令全军休整数日。按照行程,联军北线军团的行程会比南线军团多得多,也困难的多。因此,蒙骜决定稍微等一下北线的军团。

    ps:

    明天补上今天欠缺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目标……峣关() 
一秒记住【】,高速文字首发。    南阳,宛城。

    离城三十里外的中军帐里,副将魏辙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向蒙骜说道:“将军!晋鄙还没向将军屈服?”

    蒙骜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结果不言而喻。

    魏辙笑意更浓,问道:“那将军打算如何处理这六万魏军?”

    “处理?魏副将,你这种话要是传言出去,还不吓跑魏军啊!知不道的还以为我韩国多么阴险卑鄙呢!哈哈!再说了,我们大军不过五万,六万魏军怕是处理不过来吧?”

    蒙骜看似是在批评魏辙,但依照魏辙的聪明,怎么会听不出来蒙骜语气中对魏军的不满,或者准确地说,是晋鄙的不满。别看魏军比韩军多一万,但真的厮杀起来,魏辙保证,最多两个时辰韩军就可以破阵而出。

    魏辙也不点破,刚才自己就是随口一说,韩国可以借着便宜的机会阴魏军一把,但前提是不要太狠。否则就是彻底把魏国得罪了,反而不好。

    “将军!接下来我们是往析邑进发还是丹阳?”

    听到魏辙委婉的问询,蒙骜就知道魏辙心里所想的。过了析邑,往西百十里就是武关,这是一个进军方向;还一个就是经过丹阳,逆汉水而上,直达汉中,这也是一个方向。究竟要不要分兵,分兵的话怎么分配任务,这些都是要迅速定的。

    如何抉择,蒙骜到现在也没拿定主意。这个时候,侍卫进来报告说南阳郡守靳黈求见。蒙骜有些狡黠地看了看魏辙,说道:“不如我们听听靳郡守的意见如何?”

    很快,一个浓眉大眼,身体硬朗的中年人走进了大帐。蒙骜第一时间站了起来,魏辙表现得则是更为恭敬。

    “靳郡守远道而来,骜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蒙骜有些歉意地说道。

    靳黈一副毫乎的模样,摆了摆手。朗声说道:“郎中令这么说就是客气了。你们从安邑远道而来,故意跑到离宛城这么远的地方,莫非是怕我管不起你们吃饭!”

    蒙骜刚欲要解释,靳黈就自顾自地笑道:“十四万大军的粮草我管不起。但你们几个人的酒席我还是可以招待的嘛!”

    蒙骜这才有机会回道:“骜之所以远离城邑安营扎寨,就是怕劳烦你们!这新法推广得如火如荼,骜要是冒昧打搅,搅了地方清静,王上肯定会怪罪下来!哈哈!靳郡守你还要多体谅就是!”

    靳黈没有再说什么,入席就坐后,蒙骜、靳黈、魏辙绘声绘色地聊起各自的趣闻。做官做到他们这个层次,每一句话都是有深意的。通过这样的交流,蒙骜也确定了后续粮草的供给不会出现什么困难。

    “靳郡守,那粮草的事情就需要多多麻烦你了。”

    靳黈点了点头。拍着胸脯保证道:“郎中令你放心就是了!你是要运粮草往哪里?”

    “靳郡守,你以为我们应该运到哪里?”蒙骜的话语有些让人不明其意。

    “郎中令的意思是说,主攻方向还没定?”靳黈很快就理解了蒙骜的意思。

    蒙骜微微一笑,算是默认。

    “汉中还是峣关?这还真是一个问题!”靳黈呵呵一笑,说道:“依照黈来看。蒙将军你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峣关。”

    “峣关?”蒙骜显然很震惊于靳黈的回答。峣关要是想拿下,付出的代价可是不菲啊!况且,这次还有楚国、魏国的参与,想让他们花大力气来拿下峣关,好处却留给自己。难上加难!

    靳黈一看就是蒙骜会错了自己的意思,笑着解释道:“蒙将军你忘了吗?我们在南阳可是还有一支舟师哦!况且现在我们出兵不过五万,我想。像朝中的太尉暴鸢、卫尉李牧他们,一定很想带兵出来走走,凑凑热闹吧!”

    “舟师?李牧?”蒙骜恍然大悟,也终于明白出征前韩王然所说的那一番话的真正用意了。看来,韩王然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哪怕是六国联军合力攻函谷关。韩王然的计划也不会变!舟师。舟师,除了在丹水大有作为,也可以在汉水乘风破浪!

    靳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将军带领楚军、魏军主力袭扰峣关,我韩国出偏师经略汉中。到头来。无论六国伐秦成败与否,得利最大的还是我们韩国!将军以为呢?”

    蒙骜沉吟了下,汉中距离南阳实在太远了。从南阳郡最西边的丹阳城算起,足有千里的路程。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拿下汉中郡后,韩国几乎可以切断秦国巴蜀两郡和秦国关内的联系。到时候可以逐步蚕食或者猛攻下两郡,拓疆数千里画下。将来无论是灭秦还是灭楚,都有着不可想象的利益。

    蒙骜现在考虑的是该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秦军的注意力,以此来协助韩国奇兵的胜利。

    一个时辰后,中军帐里,楚国的景阳、魏国的晋鄙等人聚集在了一起。明日是开拨的日子,但蒙骜迟迟没有告诉自己这些人会往哪里进军。想来。这次擂鼓聚将的目的一定是商讨下一步的行军方向了。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楚国有着最坚决的目的,那就是最大程度地瓦解秦国,打击秦国。进军汉中的话可以挖下秦国的一块肉,猛攻峣关的话足以让秦国胆寒。哪一种选择对楚国而言都算得上是大快人心的。

    魏国的想法则是有些推诿,汉中太远了,拿下来也是一小块肉,东一块西一块地占地盘魏国也觉得累。魏国已经打定了主意,这次哪怕是重创秦国,夺得一郡两郡的地,魏国也不会要。即使要的话,也会和其他国家换地。就像是百十年前和赵国、韩国换地一样。连成一片的疆土才有价值,不然就是飞地。

    晋鄙虽然不忿蒙骜如此对待自己,但也不敢误了魏王的大事。不然,贪一时之欢,后悔却是莫及啊!

    蒙骜环视了各怀心思的众人,朗声说道:“明日我们三国联军就会开拨攻打秦国,按照在安邑的会议,方向有两个选择,一为近在咫尺的峣关,二为崎岖难行的汉中。对此,各位有什么意见,蒙骜愿闻其详!”

    蒙骜说完就盯着景阳、晋鄙两人自己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将,却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指挥权。自己必须摆正位置,不然要是魏国、楚国愤然离去,转而强攻汉中的话。那就真是坏了韩王然的大计!眼下,蒙骜只能尽全力去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

    景阳率先开口了,虽然三国联军中楚军最少,但眼下韩国和魏国之间有些别扭,自己的主意反而成了最的。

    “蒙将军,晋将军!以阳来看,攻打峣关的好处在于便捷!有武关在手,我们率先就立于不败之地。反正我们的最大目的是牵扯吸引秦国的注意力,就像魏军在函谷关下做的那样。不如攻打峣关!两位以为如何呢?”

    晋鄙怎么也没想到,景阳会自己的观点。当初自己就是建议在函谷关下营造假象,实际上主力出峣关,覆灭秦国!怎么样!你看你看,楚国都同意我的观点了。蒙骜你还有什么话说!按照你所说的,打峣关是取死之道,怎么样,若真是取死之道,楚国怎么会同意呢!

    晋鄙觉得自己的腰杆子更直了,当即沉稳地附和道:“景将军所言甚是!如今秦国上下以为我们六国联军在安邑附近,我们若是强攻的话,就会将秦国的注意力放在峣关。无形中为北方的联军了绝佳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蒙骜脸色如常,仿佛感觉到晋鄙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居然点了点头!晋鄙心里面不屑地笑了,“怎么样!现在楚国和我们魏国都已经同意攻打峣关了,你们韩国没有理由再拒绝了吧!你们身为东道主,怎么也得强攻不休,损失惨重!”

    “照二位的说法,你们都是赞成攻打峣关了?”蒙骜皱紧了眉头,语气有些不满地说道。

    晋鄙生怕蒙骜反对,当即挤兑道:“正是!莫非蒙将军有策略?”

    “好!本将军是一个很讲民主的人!既然二位赞成攻打峣关,那明日我们三国大军就往武关方向前进,争取早些日子抵达峣关城下!”蒙骜出人意料地说道。

    晋鄙顿时涌上一股不好的情绪,不应该啊!当初蒙骜不是最反对出兵峣关吗?怎么现在态度一下子倒过来了?!晋鄙可不认为,自己和景阳的态度居然可以迫使蒙骜这么快的改变主意!这里面一定有些问题,一定!晋鄙暗暗想到。

    景阳心中也是有些疑惑,不过也没有多想。也许是蒙骜在看到自己也攻打峣关后,不得不妥协吧!汉中毕竟太远了,拿下了秦国的反应也不大。不能声援联军北线军团!攻打峣关则可以让整个秦国惶恐不安。当初秦国诱骗楚怀王入武关,囚禁至死。现在自己刚好报一箭之仇,连带着夷陵的两次耻辱一起找秦国好好算算!

    蒙骜则是心中大喜,没想到,原本最担心的楚国居然也站在了攻打峣关的立场上!自己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勉为其难地下令全军开拨向峣关出发。临行前的一夜,蒙骜派了自己的心腹侍卫,前往新郑报信!想来,韩王然一定很满意现在的这种情况!

    军令如山,四月五,十四万韩、魏、楚联军浩浩荡荡地由宛城出发,杀向峣关。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国的动向() 
赵国,邯郸。

    赵王有些郁闷地送走了燕国的使者。赵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婿——燕王居然也打起了齐国的主意。这是赵王所不允许的,哪怕燕国的王后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在赵王看来,当初已经说好了,赵国的目标是拿下齐国,燕国的目标是北上。如今燕王想借着王后的关系,推翻原来默认的条款,这不厚道。

    赵王表面面色平静,可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信平君廉颇、平阳君赵豹、国尉赵奢在第一时间被赵王召集,无疑说明了赵王的气愤。要知道,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赵王可不会召集这么多的大臣。

    在来的路上,众人已经知道了赵王生气的原因。不过,行礼之后,众人默声不语,静等赵王出声。这是礼,而礼不可废!

    “刚才燕王的使者来过了,决定接受楚国的提议,想要和我大赵一起伐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清楚,赵王的话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伐齐这件事被楚国泄漏了,第二个是燕国委婉地表示了下想要参与其中。眼下燕国紧跟着赵国的步伐,两国交好,燕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倒是不足为奇。

    赵胜知道当初会盟时,赵王是希望燕国不要插手齐国的。可如今形势在变,既然赵王愿意让楚国参与其中,燕国未尝不可。关键就在于赵王的心意,在于燕国加进来的话对赵国有没有利,利是否大于弊。

    拿捏了下赵王的心思,赵胜觉得赵王应该是不愿意燕国参与的,或者说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不会分给燕国太大的利益。做出这个判断后。赵胜率先开口了,毕竟他是丞相。

    “王上,臣以为齐国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赵国虽然远胜齐国多矣,然则要拿下齐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况且我赵国西临暴秦,若是因伐齐一事损失太大。秦国说不得举国发兵,到时悔之晚矣。王上之前应允楚国参与伐齐,肯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楚国毕竟弱小,也临近秦国,与秦国关系更差,怕也是力不从心。燕国则不同,可全力伐齐。结合我三国之力,伐齐可一蹴而就!不过。北方有一个匈奴已经让我们赵国头疼了,燕国可不能和匈奴一样。”

    蔺相如心中称是,赵胜所说的不错,赵王对抑制燕、韩、魏三国有着很强的决心。楚国参与伐齐即使得利,代价也会不小。怕是楚国还没来得及消化伐齐的成果,赵国就会拉拢魏国大力伐楚。无论是看在公主的面上还是拉拢燕国的需要,这次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绝对不能让燕国把手伸得太长。否则就会坏了赵国的大计。

    如果说齐国是赵国的盘中餐,那楚国就是赵国的锅中菜。赵国是不会允许魏国单独吞下楚国的。何况,魏国也吞不下。只要赵国拿下齐国,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经略楚国。赵王可万万不愿意燕国参与其中。

    对赵王来说,能够拒绝燕国,又不惹恼燕国自然是最好的,但万一因被拒绝。燕王表面和气,心中却是因此和赵国生出嫌隙的话,那就非赵国之所愿了。毕竟,假如赵国吞并掉齐国,燕国就将和中原完全失去联系。燕国君臣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怕是都不会在伐齐这个事情上让步。

    “王上,臣以为平原君所言极是!燕国乃我大赵后方,若是燕国不稳,我赵国向中原方向经略怕是不易!”蔺相如言辞恳切地说。

    赵王何尝不知,但是想想,要分给燕国不少土地,赵王心中就不由一阵肉痛。如果这个时候齐王知道这么多人惦记自己,在想着怎么瓜分齐国,不知道齐王会做何感想。

    平阳君赵豹的反应则是简单而直接,言道:“王上,楚国居然将这么机密的大事告诉了燕国,陷我赵国于被动,这分明没有把我们赵国放在眼里。臣弟以为,这次绝对不能饶了楚国。”

    面对赵豹义愤填膺的说辞,赵王也是感同身受。不过,他还是很好地隐瞒了真实的情绪,略有些不满地说道:“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了,说什么都没用。现在的问题是燕国想要参与,平阳君,你觉得我们赵国该不该答应?”

    “当然不答应!”平阳君赵豹回答地很是直接。

    “为什么?”

    “凭借我赵国的赫赫威名,难道还打不过一个日薄西山的齐国?如果不是想让楚国损失些兵力,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大赵三十万大军碾压过去,保准齐王落荒而逃!”

    “呵呵,”赵王笑着摇了摇头,望了眼过于年轻的王弟,言道:“如果天下只有我们赵、齐两国,甚至是赵、齐、楚三国,你这个策略不错。但是,平阳君要记得,这天下还有秦国。哪怕没有秦国,山东的五国想取代我赵国的大大有之!”

    说完不等赵豹反应过来,赵王直接向信平君廉颇问道:“廉将军,你怎么看?”

    虽然廉颇已经封君,但赵王却还是习惯以职位来称呼廉颇。

    廉颇悄悄打量了下蔺相如一言,才从容不迫地说道:“王上,臣以为我赵国在这件事上,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哦?”赵王觉得有些意思。

    廉颇随即解释道:“如果王上不想称霸于诸侯或者一统天下,大可对燕国阻挠。臣相信,燕王百般顾忌之下绝不会轻举妄动。这齐国也就成了王上您的囊中之物。”

    “不过”,廉颇语气一转,神色变得庄重,道:“王上若是想逐鹿中原,就一定要考虑燕国的感受。不过是一郡半郡之地而已,却能换得燕国更大的忠心。何乐而不为?王上切莫忘了,东胡可是一直虎视眈眈。有燕国作为屏障,我赵国可以游刃有余。不然,单单一个匈奴就牵扯了我赵国的许多精力!”

    赵王点头称是,廉颇这是拐着弯向自己直言利弊。看来。这次只能先便宜楚国了,也是便宜齐国。

    下定决心后,赵王也不拖沓。一日后,赵王就将燕使招来,告之自己的决定!燕国使者自是大喜。自此,赵、燕、楚三国伐齐的大事就这么议定了。对于这件事。除了韩国知道,齐、魏、秦三国对此一无所知。不过,楚国不知道的是,魏国、齐国、秦国也已经串通起来,打算伐楚。天下的格局,似乎愈发地混乱。

    虽然齐国不知不觉间成了漩涡的中心,其他国家却是清楚,齐国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国家。哪怕齐王再怎么昏庸,只要有田单。凭借他的威望,齐国可以拧成一股绳,共抗歪辱。

    拥有田单的齐国的赵国最为忌惮的,既然确定了伐齐,三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如何搞掉田单。远在千里之外的田单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天气越来越冷,自己怕是受了风寒吧!田单心里暗暗想到。

    十一月份,秦国。咸阳。

    整个今年,秦国所做的动作很小也很少。除了派客卿蔡泽跑了一趟齐国临淄外。秦国几乎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大动作。这一年,秦国把自己关在关内,封闭了和外界的交流沟通。犹如一个受伤的野兽,藏在深山野林,默默地舔舐伤口。

    没有了秦国的南征北战,天下一下子变得太平起来。虽然明白人都知道。各国之间的交锋转移到更加残酷的地下战场来。但在大部分庶民而言,这是很幸福的一年——除了夏季的那场大旱。

    秦人的认苦认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变法近百年,秦人习惯了自己的强大,习惯了将敌人的头颅作为自己晋升的手段。可连续两年。连战连败,损兵三十多万,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战死。秦人开始变得有些怀疑,怀疑自己所走的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法律依然严苛,赋税还在加重,秦人突然觉得日子没有了奔头。虽然三老县令一再鼓舞民心,说用不了几年秦国就会出关争霸天下。但任谁去想,辛苦了二三十年夺回的土地在短短几个月就被夺回去,这样的反差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如今秦王一再下令,鼓励再嫁,甚至将一村的寡妇数量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想以此来促进人口的增长。如果不是律法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

    “熬吧!以前的日子更苦,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这是老一辈的想法。

    “等吧!慢慢等吧!这是己辈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年轻而热血沸腾的青年如此想。他们清楚,秦国现在失去地越多,到时候夺回来的时候,立功就越大!

    咸阳宫里,秦王皱着眉头在看今年的税粮统计报告。

    “今年比去年少了六十万石的粮食,这是怎么回事?”秦王不悦地说道。

    本来秦国损失的粮草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