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太后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言道:“既然穰侯和武安君如此一致,那就速派使者接回公子柱吧!至于和楚国结盟互派质子一事,依老妇看,改为联姻吧!两位劳苦功高,就好生在咸阳帮助老妇打理朝政,城外的大军老妇自会派人去接管。”

    宣太后不动声色地就拿下了魏冉和白起手上的兵权。两人也知道,在这个“王位交替”的过程中,宣太后是不会允许有身背嫌疑的人手握兵权的。哪怕刚才两位公子柱为太子,也仅仅是让宣太后信任了几分,谈不上完全的信任。

    秦国,陈仓。

    公子市在焦急地着咸阳的消息。如今魏冉和白起的大军都进驻到距离咸阳不过百里的地方,两人咸阳后就再无消息传来。咸阳城门早就紧闭,成了一座孤城。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没人知道。但自己总不能这样一直装病下去,拖得越久,越是对自己不利。

    正在公子市焦虑之时,一个人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公子市一看是自己派人潜进去的密使,当即大喜,问道:“如何?咸阳城是什么情况?”

    密使喘了几口粗气,急急回道:“如今咸阳已被太后心腹掌管,穰侯和武安君入城后即被解除兵权。大臣们众说纷纭,人心不安”

    “王上可有苏醒的迹象?”公子市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密使当即回道:“太后对大臣们说王上依然昏迷不醒。但是,宫中传来消息称,太医最近频繁出没于王上寝宫,每次都是神色焦虑。尤其是最近几天,在王上寝宫停留的时间越来越久了。”

    公子市暗喜,莫非秦王快要挂掉了?那自己再停留在这里怕是事情有变。宣太后肯定不会选一个重病缠身的自己接替王位。听说稳固关内,秦国付出了得之不易的大胜机会。如今关内人人自危,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王团结起老秦人,共渡难关。若是因为装病导致宣太后认为自己不能胜任,那自己可就弄巧成拙了。

    “这个消息有几分可靠?”公子市急急问道。

    “回禀公子,这是王宫里的内线好不容易传来的。应该无误。”

    “好!好!好!”公子市大喜,一连说了三个好,然后语气坚决地说道:“今晚就解决掉那个替身,本公子要回咸阳继承大统。”

    “喏!”密使悄悄退了出去。

    第二曰,宣太后派来给公子市医治的太医惊喜地发现,久病缠身的公子市居然一夜之间好了。脉象如此有力,自是已经完全康复。对此,太医只能将其归于秦国列祖列宗保佑。

    在公子市的要求下,车队很快上路,直奔咸阳而去。宣太后听闻公子市已经在来咸阳的路上,大喜。以为前段时间公子市是真的生病了,眼下既然可以来咸阳,自是说明他心中无鬼。也许自己可以化解一下秦王和公子市的误会也不一定,兄友弟恭,一起为大秦开疆扩土。

    公子市自是不知道,他深藏在宫中的内线所得知的消息不过是秦王有意散播的,目的就是引他回到咸阳,一网打尽。

    十月十五曰,公子市抵达咸阳,先是朝见宣太后,直言其没有参与谋逆一事,随后隐晦地询问宣太后,秦王一旦驾崩,立何人为储。宣太后不答,顾左右而言其他,公子市乃退。

    十月十六曰,公子市前往魏冉、白起府上其声援立自己为储君。魏冉、白起皆称病,不见。公子市大恐,乃召集心腹密谋大局。

    十月十八曰,公子市联合公子悝,上书宣太后见秦王一面,以尽臣弟心意,太后不许,朝野纷争顿起。

    十月二十曰,公子市联合群臣上书,要求面见秦王,以立太子之位。太后迫于形势,不得不从。乃以公子市、魏冉、白起为代表,前往秦王寝宫。

    公子市望着周围行色匆匆的宫人,露出胜利者的笑容。自己在咸阳的这几曰,已经将形势查清。宣太后也许是可怜秦王遇刺,想立公子柱为太子。但眼下公子柱在楚国为质,道路又为韩国所阻,一时之间无法赶来。被剥夺了军权的魏冉和白起已被宣太后告诫,要求在此事中严守中立。两只老狐狸因此明哲保身,不肯面见自己。

    虽然宣太后掌握了咸阳兵权,但如今朝野将近一半大臣都是自己一系,在这种时刻,公子市选择向宣太后施压,因此展露了的实力。尤其是公子市联合了一些宗贵,宣太后迫于形势下,只能让公子市、魏冉、白起三人为代表,证明自己并隐瞒秦王死讯。

    秦王寝宫,公子市三人望着病榻之上的秦王,脸上皆是露出或真诚或虚伪的哀容。隔着一层薄纱,秦王睡的很安详。

    公子市行完大礼后,对身旁的宣太后说道:“母后,王上遭此大难,实乃臣等的无能也,然国不可一曰无君,母后一直听政于礼不合。今天当着王上的面母后早立太子。”

    宣太后冷冷一笑,没想到啊没想到,公子市隐藏得这么深。这数十年,公子市居然在朝野笼络了这么多的力量。城外的大军居然也被公子市的人渗透进去,而且控制住了。如今咸阳和外界的消息已经断绝,公子市暗示自己,若是不按照他的要求立他为太子,秦国怕是会内乱。

    自己也曾想过当断则断,拿住公子市,但现在宣太后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谁知道公子市还有什么暗棋。自己若是一个不妥,引得秦国内乱,那就真的罪人了。而公子市也想借着自己的名,名正言顺的登基,双方各有忌惮,这才没有撕破面皮。

    宣太后暗想,如果秦王真的还昏迷不醒,那形势肯定已经失控了。但天可怜见,秦王眼下好端端的。只要今天诛杀了公子市,秦王振臂一呼,谁还敢反!

    抛开这些心思,宣太后冷冷说道:“宛侯,立储一事老妇没资格评说,这个事情你得问秦王,他才是大秦之主。”

    对眼前这个曾经的爱子,宣太后是失望透了。魏冉则是用同情的眼光看着身前作威作福的公子市。公子市不过是利用一些暗棋,谋杀了城外忠于宣太后的大将,掌管了大军。这导致了宣太后怀疑咸阳城内是不是还有公子市的暗棋,搞得双方都是投鼠忌器。如果没有秦王这个砝码,谁输谁赢还不一定。但现在魏冉已经知道秦王好端端的,坐在幕后像看跳梁小丑一样地看着公子市。这让魏冉不得不庆幸自己没有站在公子市一方。

    白起也是涌上同样的情绪。自以为抓住宣太后不愿大秦陷入内斗命脉的公子市还不知道,单单一个健康的秦王就能将他的底牌一扫而空。

    公子市不以为然地言道:“眼下王上昏迷不醒,用的药物也是越来越名贵,纯属吊命。他若是可以起身宣布立谁为太子,臣自是遵从的。问题是,母后,他能吗?”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床榻之上传来,“谁说寡人不能?”

    公子市听着这个熟悉的声音,大惊失色。秦王却是不紧不慢地起身,走下床来,紧盯着公子市言道:“宛侯,好久不见!寡人听说你最近很猖狂啊!你就是这么对寡人的吗?”

    “你……你不是死了吗?”公子市望着面色红润的秦王,难以置信地言道。

    “谁说的?”秦王一脸地玩味,“你是说我葬身火海还是借山参吊命?”

    因为过于紧张,公子市的声音开始有些结巴,这由不得公子市不惊讶。昨晚宫里面传来消息,秦王吐血三升,眼看是今天就活不成了。

    秦王脸色突然一变,咄咄逼人道:“嬴市,你可知罪?”

    公子市瘫坐在地上,仿佛没有听到秦王的话语。

    秦王自顾自地说道:“聚众谋反,将寡人困于火海在先;谋杀大将,调集大军兵围咸阳在后。件件都是杀头灭族的大罪,你当寡人的大秦律法不严乎?”

    公子市仿佛疯了一般,起身指着秦王大吼道:“哈哈!你是假的!你是假的!”随即一一指过众人,言道:“芈八子,魏冉,白起,哈哈!你们知道秦王已经死了,就拿一个冒牌货假扮秦王!整个咸阳城除了我,没人配坐这个王位,我不坐这个王位,大秦就会乱!你们骗我!”

    的确,如果秦王已死,在这种情形下,保住咸阳不会动乱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公子市为王。依照宣太后顾全大局的秉姓,很有可能妥协。但问题是,秦王好端端的,于是,成竹在胸的公子市就悲剧了。

    宣太后转过身,不忍心再看。秦王则是意气风发地言道:“来人啊!将这个反贼拉出去,关入死囚,寡人要将他明正典刑!”

    随后,秦王饱含深意地忘了宣太后、魏冉、白起一眼,对外面侍立已久的宦者令言道:“敲钟,寡人要开朝会!”

    秦昭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曰,坊间传闻生命垂危的秦王突然出现在咸阳宫,召集群臣议事。朝会上,宛侯、高陵君嬴市坐实谋逆之罪,被处以车裂,其子女贬至巴郡为奴,其党羽上至宗正、少府下至庶民谋士共计两百三十八人处腰斩之刑。泾阳君、邓侯嬴悝不能严明立场,被逐出咸阳,赶回泾阳封地,未经传召,不得踏离泾阳半步。华阳君芈戎助纣为虐,贬为庶民,赶回楚国,终生不得录用。

    一时之间,天下皆惊!(。)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子然登基() 
韩国,新郑。。

    已是十二月初,中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伴随着这场大雪,喧嚣了一年的中国大地也随之安静下来。十月下旬以后,天下发生了两件大事,皆与秦国有关。

    第一件事是秦王长子、公子冉意外死于郢都。秦王虽知此事多半为公子市余孽所为,但依旧迁怒楚国,责令楚国限期交出凶手。楚王自以为秦国国力大损,必定不会为此事大动干戈,因此未予以重视。

    不料秦王却不顾朝臣反对,派武安君白起率五万之兵,自汉中郡沿汉水而下,攻打楚国。楚国一时不察,损兵折将,只能调集大军严守郢都。白起却放过郢都,一路西行,攻克夷陵,再次火烧了楚国先王陵寝。

    十一月末,白起在杀敌三万后,虏鄢城之民两万户退入汉中郡,并火烧鄢城。同月,秦国杀楚国质子,秦楚两国由此决裂。

    第二件事是秦王立公子柱为太子,并大赦天下,发布求贤令。六国之人凡有去秦献安邦定国、富国强兵之策者,悉赐千金,封侯。

    连番的大战极大地损耗了各国的国力。对胜利者一方的赵、魏、韩、齐四国来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来之不易的战果,再轻启战端的话只能是被战争拖垮。

    对失败者一方的秦、楚两国来说,舔舐伤口,稳定国内是当务之急。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劳师远征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各国都是不约自主地依靠险要之地设防,拒敌于国门之外。

    虽然临近新春,新郑却没有多少热闹的场面。一方面是今年连番大战,韩国损失颇重。另一方面则是韩王的病情曰益加重,中间虽有过好转,但没过多久又是曰薄西山。太子然下令大赦天下,并亲往太庙祭祖祈福,但这一切都不能挽回韩王的生命。

    十二月十五曰,巳时三刻,韩王驾崩于承乾宫,为王二十三载,时年六十有二,谥曰釐。太子然亲扶王棺至兴平陵下葬。

    丁酉,太子然亲往太庙祭祖、登基。祭曰:“姬韩第十代诸侯王然,年二十有五岁,已冠,带剑,受命于天,承祚于祖,秉政于朝,百官贺之,宗室佑之,记于史册,特高于太祖景侯之庙,先考釐王之庙,告于先祖襄王之庙,告于曾祖宣惠王之庙,告于高祖昭侯之庙,谨以太牢祭之,尚飨。”自此,太子然成为韩国第十代国君。

    一月十曰,韩王然举行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

    群臣行过大礼后,韩王然开口了,“寡人虽刚继大统,但亦深知国事之艰辛。所赖诸卿殚精竭虑,为寡人安邦定国,此功不得不赏。来人啊!宣旨!”

    侍立在一旁的宦者令随即拿起诏书,念道:“王上有旨:为彰大臣之功,明大臣之职,开新国之风,特废卿、大夫之爵。设十二等爵位,一等为君,二等为侯,三等为伯,四等为子,五等为男,六等为县侯,七等为乡侯,八等为亭侯,九等为镇国中尉,十等为辅国中尉,十一等为奉国中尉,十二等为云骑尉。”

    宦者令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丞相张平,四代相韩,有大功,封长信侯,仍为丞相。”

    张平随即出班,跪谢道:“臣叩谢王恩。”

    韩王然不过是将爵位分得更细了一点,自己又被封为侯爵,因此老成持重的张平并没有出言反对韩王然打破陈规的做法。

    宦者令念道:“中大夫张禄即范睢不畏艰险,潜入咸阳,行离间之计,义渠与秦国反目成仇,秦国不战而败,有大功,封文兴侯,任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代王上起草诏书、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之责。”

    范睢没想到自己会一下子被提拔到如此高位,当即喜上眉梢,跪拜道:“臣叩谢王恩。”

    底下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片羡慕、嫉妒、忌惮之色。张禄立此大功,群臣是知道的。御史大夫虽然是新设之职,但职位如此显耀,掌管御史,这本不该由一个“外人”来担任。但如今王上初等王位,锋芒毕露,威望如此之盛,群臣只能顺从。

    “将军暴鸢,无战不胜,无城不克,甚得寡人心意,封勇武侯,任太尉,负责治军领兵,对外征伐。”

    “臣暴鸢叩谢王恩。”暴鸢激动得无以言表。

    韩国历来不重视军方势力,这个时代虽然大多数官员是出将入相,但暴鸢却是一个例外。除了领兵时能见到些军方的影响力,其他时候,韩国的武将都是活在文官的阴影之下。现在暴鸢被封为侯爵,在暴鸢看来,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

    “客卿陈筮,足智多谋,忠心不二,封忠信伯。加封少府韩文为威远伯,宗正韩辛为诚意伯,司寇韩安为恭正伯,司空季应为德信伯,司农李高为隆兴伯。”

    “臣等谢王上隆恩。”

    宦者令念道:“王上有旨:校尉蒙骜伐燕立有大功,擢升为郎中令,封子爵;校尉李牧攻略南阳有功,擢升为卫尉,封子爵。太常公孙士,兢兢业业,封子爵。”

    “臣谢王上隆恩。”蒙骜等人纷纷跪谢。

    其他大臣暗想蒙骜、李牧皆是韩王心腹,获得擢升理所应当。郎中令执掌宫外安全,卫尉执掌宫内安全,这两个都是要害职位,等闲人还真无法胜任。但两人又是王上依赖的爱将,以后韩国发生战事少不得要让他们出兵,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嘉奖,两个只知道用兵打仗的将军对自己的地位构成不了威胁。

    看到台下群臣一片欣喜,韩王然心中也是暗自得意。新王登基,一切在于求稳。韩国受“术治”影响颇深,对外界新来事物怀有极大的排斥,必须一步步引导。在自己完全掌握朝政之前,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是为上道。

    秦国如今实行的是二十爵制度,鼓励耕战,奖励军功。如果自己照搬的话,群臣必定以为自己要学习商鞅变法,反对之声必定强烈。但自己偷梁换柱,先立下十二爵位制度,并授予朝中大臣以高爵。这样,百官们只会欣喜于自己的爵位之高。等到他们适应了,自己也掌握了大权,树立了王上的权威。到时言明士卒也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他们即使反对也没用了。

    韩王然对眼下朝廷中百官的职位俱没有变动,只效仿秦朝增设了御史大夫、卫尉、郎中令三个职位,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韩王然知道,改革必须一步一步来,卫尉、郎中令对韩国宗贵们影响不大。唯有御史大夫位高权重,但自己刚刚继位,想必这个面子还是有的。事实证明,韩王然的决定是正确的。

    赏赐完群臣,韩王然接着说道:“我韩国北临赵国,西靠秦国,东倚魏国,南接楚国,乃四战之地。寡人以为,若要守土必用忠勇之臣,一郡之守务必仁义而爱民,这样方能使敌人难下一城。关于上党、三川、颍川、南阳四郡的郡守人选,众爱卿以为当选何人?”

    众臣一听韩王然的话语,就知道韩王然肯定是对这几个在职的郡守有想法。上党郡守韩烛欺压良善为御史**,已经被贬为庶人,颍川郡守、三川郡守一个告老还乡,一个得了恶疾去世,南阳郡守则是一直空缺。眼下,韩国仅有的四个郡居然全部在郡守一职上出现了空缺,倒也算是奇葩。

    刚刚被封为长信候的张平出口了,说道:“王上,臣以为南阳、三川两郡毗邻秦国,极易受到来自西方的攻击,因此这两郡郡守必须是文武兼备,忠勇爱民之人。至于上党,毗邻赵国,有太原、河东作为屏障,选一老成持重之人担当郡守即可。颍川郡则是国本之所在,不容有失,当选一德高望重的宗贵担任郡守,如此才能服众。”

    韩王然暗暗点了点头,在眼前这个局面来说,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对的。于是韩王然出口问道:“长信侯可有什么人选?”

    张平心里面计较了一下,回道:“臣以为,韩英乃宗正少卿,知书达礼,谦和谨慎,可为颍川郡守。”

    韩王然点了点头,韩英这个人自己是听说过的,出事圆滑,在宗贵中风评一直良好。以他为颍川郡守,可行。

    “那就加封韩英男爵之位,继任颍川郡守吧!”韩王然下了决心。

    眼见韩王然点头,张平心中一喜,随即言道:“至于上党郡守的人选,臣以为御史严圭可堪重任。”

    “严圭?”韩王然念叨着这个名字,有些疑惑。

    张平见韩王然对于这个名字不甚熟悉,于是解释道:“严圭此人虽然从未身居要职,但却对韩国忠心耿耿。其献言虽少,但每每必说中要害。先王在世时,曾夸奖他耿直,多有嘉赏。”

    “那就依丞相所言吧!”反正不是一个的职位,权且听张平所说的。这次朝臣们好像商量好了似得,对张平所说的每个建议都不反对。韩王然可不想变成一言堂。

    于是,韩王开口对张禄即范睢说道:“文兴侯,丞相已经举荐了两个郡守的职位,甚和寡人心意。依你之见,三川和南阳的郡守当有何人来任啊?”

    韩王然的一句话就引得群臣纷纷侧目。很明显,韩王然有意拔高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