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理由,就凭借区区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拿什么抵抗十万韩军精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信陵君自立门户,自立为王,这样,信陵君就成了魏国的最高统治者。哪怕这个名分来得不光彩,也足以挽回魏军越来越低迷的士气。

    信陵君门下的宾客和砀郡的官员自然希望信陵君可以自立为王,这样,他们也能水涨船高提升地位。向信陵君进谏信陵君自立为王的人络绎不绝,但却都说服不了信陵君。信陵君似乎认定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绝不向韩国求和,也绝不自立为王,辜负魏王的信任。但似乎。这样的想法只会是收获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派往临淄求援的使者尚未返回,信陵君也不清楚,砀郡还能在韩军狂风暴雨的攻势中坚持多久。哪怕齐国立即出兵,也不能挽救自己,挽救魏国吧!何况,齐国势单力薄,魏王又被俘虏,魏国已经失去了利诱齐国的筹码。齐国甚至可能不愿意得罪韩国,转而接受这个既定的事实。信陵君暗暗想道。自己之所以坚持不肯放弃。除了信义二字,更多的是魏国最后的尊严!

    在韩王下旨,能够献上信陵君者,封侯,赏赐万金的消息不胫而走后,睢阳城的气氛越发诡异起来。城中除了信陵君自立为王的。和惶惶不可终日的,又多了一种希望可以俘虏信陵君换取高官厚禄的人。后者更为清楚,哪怕信陵君自立为王,也不能凭借区区砀郡的十万老弱残军和十万韩国精锐相抗衡。这个时候,抱住韩国的大腿捞取一个侯爵无疑划算的多。尤其是韩军距离睢阳越来越近。魏军节节败退的时候,他们眼中的希望越来越大!

    信陵君自然察觉出来有人开始打自己的主意,因此加强了自身的护卫。在韩军日益逼近睢阳的日子里,信陵君除了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也派出了门下的宾客前往燕国、赵国、秦国、楚国向他们陈述韩国的野心,希望他们联合起来解救魏王。谁都知道,魏王被俘虏后肯定是迫不得已答应韩国的条件,将东郡、砀郡割让给韩国,只保留百里之地的。信陵君不指望五国会立即出兵干涉,这也不切实际,信陵君希望的,是让五国看清韩国的野心。这样,自己就有利用的机会,解救魏王了!砀郡百分百会失守,现在在砀郡的抵抗不过是昭示魏国不屈的意志。魏国不会像卫国、宋国那般轻易覆灭,哪怕魏国只有百里之地,也可以重新崛起!

    在韩军逼近到距离睢阳不过百里处,信陵君派往临淄的使者也终于赶了回来。只不过,这个消息虽然在信陵君的意料之内,但信陵君依然失望异常。齐国终究是退缩了。虽然齐国暗示自己面对三十万韩国精锐,齐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调拨大军,但问题是,对魏国来说,对砀郡来说,已经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齐国如果真的有心救援魏国,至少可以先派出十万大军声援自己!但齐国没有。这也说明,齐国在魏王被俘虏后,认为援救魏国的风险太大,不愿意独自承担。但齐国同时表示。如果信陵君无法击退韩国大军,可以来临淄避难。这一点上,齐国显然有自己的小算盘。

    信陵君望着糜烂的局势,完全是束手无策。短时间内,秦、赵、燕、齐、楚五国的援军是指望不上了,要怪就怪魏国败得太快,与其和魏王一样沦为阶下囚或者留下来和砀郡陪葬,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从长计议!砀郡,终究抵不过韩军的攻势,抵抗,只会让魏王更加难堪。下定主意的信陵君召集了砀郡三百石以上自己信任的官员,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在听到信陵君决定前往临淄避难,再图光复魏国的决议后,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即使大家嘴上的口叫的再响,其实大家心里也清楚,砀郡是守不住的。违背魏王的旨意亦或者自立门户是大逆不道,顺从魏王投降的旨意又不甘心,对信陵君和信陵君麾下的官员来说,出走齐国成了一个上策!至少,这样可以成全君臣之义,又能保住魏国的火种。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保存实力。也许,真的会有信陵君描述的那一天,信陵君带领着五国联军,光复魏国,将魏王从牢笼之中解放开来!只是现在,自己这些人需要忍辱负重!

    “诸君,我走之后,诸君可以向韩国投降,留待有用之身,再为王上效力!我魏无忌向诸君保证,有生之年,必定光复大梁,重现魏国的荣光!今日魏国所受的屈辱,他日必定十倍、百倍奉还于韩国!”信陵君斩钉截铁地说道。

    “君上放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虽然不过是百石小官,但也不敢忘做人之本!他日君上率百万大军,我等必为内应,此志,终身不渝!”砀郡郡尉慨然说道。

    “终身不渝!终身不渝!”众人低沉有力地说道。

    信陵君感动地连连点头,如果不是自己要麻痹韩国,肯定会带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一起出走临淄,毕竟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到临淄后,缺的就是忠心可靠的人!但自己真要带走了他们,韩国势必震动,一个没有左膀右臂、无权无势的自己韩国尚可以忍耐,但有东郡、砀郡有头有脸的高官跟随的自己,韩国说什么也不能忍耐!

    是夜,信陵君仅仅带着几十名心腹,趁着夜色的掩护从睢阳出走,前往临淄。而睢阳守将大模大样地派人搜捕信陵君,将睢阳搅得天翻地覆,一副兵变的模样。一日后,羽林军在韩腾的带领下赶到睢阳,接受了魏军的投降!砀郡其余诸县,纷纷效仿睢阳,争先恐后地向韩军投降!李牧大军仅仅用时十天的功夫,就全面控制了砀郡全郡!

    中原之争这一卷到此就结束了,下一卷名为众矢之的或者说天下共敌(。。)

第一章 开篇() 
对平舒城的赵虎来说,过去的半年是波谲云诡的半年。年初的时候,自己跟随平舒城的五百士卒南下攻打齐国。在攻克了齐国的武遂城后,突然又接到和齐国罢战的命令。

    更令赵虎诧异的是,没过半个月,原本还是敌人的齐国转眼就成了燕国的盟友,两国又合力抗击赵国。然后又是和赵国的止战,然后又是被派遣到扶柳城,再次挑衅赵国。直到一个月前,自己才接到撤兵的命令。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总算在离乡日久的燕军千呼万唤的中结束。

    原本出发时还有五百人的平舒城士卒在撤兵的时候只剩下堪堪两百人。最勇武的伍长赵勇死了,死于和赵军一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赵军的弓箭手将赵勇射成了一只刺猬,赵虎看出了赵勇对这个尘世的留恋,但却无能为力。赵虎只能噙着泪,拼着命冲向赵军,完全不顾赵军递过来的武器,用以命博命的方式,和赵军厮杀。如果不是燕军的援兵就在左右,如果不是赵虎身后的袍泽跟进的很快,赵虎早就战死了。但想以命报答对方的赵虎终究活了下来。

    赵虎不会忘记赵勇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长,自己早就战死在武遂城头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长,自己早就无数次死在敌军从自己身后刺过来的长矛、长剑、长枪之下。这是一个如同父兄的长者,虽然平日里要求的严格了些,但赵虎知道,对方都是自己好!

    如果有可能,赵虎宁愿战死的是自己这个无牵无挂的人。毕竟自己从军前,给家里留下了足够的钱财。父亲的病会痊愈,痊愈后还能再生养一个儿子。而赵勇却是孤儿,家里的孩子还在嗷嗷待哺,在失去了赵勇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后,赵虎无法想象,赵勇一家该如何熬过这个冬天以及未来更加漫长的日子。

    铁匠陈巧、农民李广也死了。死于赵军发动的一场夜袭。赵勇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在自己眼前被赵军骑兵杀死,硕大的头颅飞到半空。前一个时辰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袍泽转眼化作冰冷的尸体。虽然赵勇发了疯的一样射杀了这名赵军骑兵,但人死了,终究不能活过来。那一夜,燕军在赵军的偷袭之下,损失了五千人马。

    土郎中卫生还活着,但土郎中在这次夜袭当中残废了一条腿,失去了战力的他被遣散回乡。看着土郎中离去时落寞萧索的身影,赵虎实在不知道是该为他庆幸还是为他悲哀。庆幸的是对方保住了性命。这是战死者奢望却再也无法得到的幸运。悲哀的是对方以后的生活会很难,很难!兵役不用服,徭役却不可能避免。而有时,活着并不一定好过死去。

    因为作战勇敢,杀敌超过十人,赵虎被提拔成什长。半年的厮杀早就将当初那个稚嫩的少年变成冷血的硬汉。望着刚刚从国内征召来的新军,赵虎不厌其烦地指点着这些新兵蛋子,教他们如何在战场上保命。一些愣头青自然不满。吵着要学杀敌的本领,而不是保命的手段。赵虎对此只是嗤之一笑。冷声说,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你连杀敌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这一什的新兵在看到赵虎满身的创伤后,都不自觉地对赵虎生出了畏惧之心。加上赵虎寡言少语,人都自觉地不愿意和赵虎多说上几句话。赵虎也总算知道。为何自己的伍长总是寡言少语,也许,真的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也许,他也像自己一样缅怀着曾经的袍泽吧!那些和自己同生共死。可以交托性命,交托后背的袍泽!

    夜半从噩梦中惊醒,却强忍着不叫出声,却手握着身边从不离手的武器,任由冷汗打湿了脊背,挂满了脸颊,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赵虎委婉地拒绝了伯长关于留下自己成为职业军人的提议,虽然赵虎知道,自己就算躲得了一时,也躲不过一世。只要天下尚未太平,只要四海没有归一,自己就绝对不可能摆脱该死的战争!但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陪伴家人,对赵虎来说,已然足够。

    在回平舒城的路上,赵虎也总算知道,燕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兵、止战、发兵、止战的原因。也终于知晓了,这场本可以在两个月结束的战争为何持续了半年之久!

    魏国丧失大片国土,只余安陵百里之地,依附韩国的消息是很令人震惊。但更令天下震惊的是魏王自降王爵,这意味着魏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一个只是侯爵的人如何再和其他称王的人打交道?哪怕韩国没有限制魏国的行动,一个只能拥有三千兵力的国家,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和这个相比,信陵君出奔临淄反而没那么惹人注目。哪怕齐国假惺惺地拜信陵君为客卿,封安国君,也只是显得魏国更加悲壮,信陵君更加落寞!

    的人都意识到,中原已经是韩国的跑马之地。哪怕其他国家再如何不甘心,也不敢指责韩国吞并了魏国!论道义,魏国屡次三番的背信弃义,戏弄韩国,实乃咎由自取!论实力,韩国傲世群雄,等其他国家有了实力,再指责韩国的不是也无妨!何况,韩国用百里之地安抚了敏感的楚国,又在秦昭王的葬礼上允诺不主动攻打秦国,愿意和秦国休兵止战,秦国正需要休养生息,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自然答应下来。韩国来自西方和南方的威胁顿时瓦解。

    至于北方,韩国信守了承诺,将中牟的百里之地归还给赵国,又自动放弃了赵国割让的三座城邑,邯郸主张见好就收的大臣占了上风。两国达成协议,在河水黄河以北,两国以朝歌、太行山为分界;在河水以南,两国以平阳、煮枣一线为分界。只是没来由的,或者说很默契的,两国开始修缮边境的城邑,虽然没有囤积重兵,但提防之意已经明显。

    唯一微妙的是东方,要知道,韩王已经下令缉拿信陵君,也开出了丰厚的赏赐,如今信陵君在临淄的消息不胫而走,韩国却没有向齐国施压要人的意思。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猜测也在观望,一旦韩国向齐国索要信陵君,齐国究竟会不会服软同意,亦或者齐国会和韩国撕破脸皮。有关这件事的流言充斥着整个七月,只是,在七月里,韩国似乎忘记了追缉信陵君这回事的人大失所望。

    一波又一波的学子从从韩国各地的书院中走出来,分赴河东、东郡、砀郡以及刚刚成立的河内郡各地,代替韩王牧守百姓。而更多的学子则是从颍川学院走出来,为将来的执政一方而去乡野教书,体察民情。

    在公元前268年这一年,韩国无疑的最大的赢家。天下诸侯见证了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国家在中原雄起。论地域,韩国方圆四千里,西起巴蜀,东至砀郡,北起上党,南到南阳,韩国已经拥有十二郡之地。论人口,中原素来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单单是中原腹心颍川、三川、河内、东郡、砀郡、南阳、汝南七郡之地,就拥有人口超过百万户。算上河东、上党、汉中和巴蜀五郡之地的三十五万户人口。韩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三十万户,这已经是天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这个时候,齐国的人口堪堪只有四十万户,秦国四十五万户,赵国五十万户,楚国四十五户,燕国三十五万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在下决定的时候,都要顾及韩国的利益。

    一些深谙时局的纵横家不得不感叹,如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已经变成了韩国。韩国似乎是天命所在,否则,魏国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恼韩国呢!本来实力就不如韩国,魏国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一再和韩国作对。偏偏这个时候,秦昭王死了,齐襄王死了,赵惠文王死了,而唯一可以及时支援魏国的楚国,偏偏被魏国得罪死了。剩下一个有心无力的燕国,魏国能够存活下来才怪!

    不过,正如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六国合伙对付秦国一样,如今韩国给各国的压迫感太强了,纵横家们已经看出来,接下来就是自己大展身手,谋求富贵的时候了!无论是说服其他国家联合对付韩国也好,还是前往新郑帮韩国对付他国也罢,自己的才能总能得到施展!

    一股暗流,在公元前268年的秋天,开始涌动!(。。)

    ps:第一更!

第二章 新郑会盟() 
 ; ; ; ;韩国,新郑。 ; ; ; ; ; ; ; ; ; ; ; ;在韩国吞并魏国之后,秦、赵、燕、齐、楚五国出于试探韩国的目的,打着恭贺韩国的旗,各自派出使者前往新郑。按照往常的道理来说,只是试探的话,使者的身份不需过高,只要足以表现出己方的尊重之意即可。但因为韩王一句愿意共襄天下大事的话,各国提高了使者的身份。 ; ; ; ; ; ; ; ; ; ; ; ;秦国以魏冉为使,赵国以平原君为使,燕国以将渠为使,齐国以后胜为使,楚国以芈梁为使,五人皆是各自所在国家的丞相,由此可知各国对韩国如今的重视。既然各国默契地派出丞相作为使者,各国的师团规模也就出奇的大。因此这些时日,新郑可谓热闹非常。 ; ; ; ; ; ; ; ; ; ; ; ;五国的使者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各自虚与委蛇,刺探着对方对韩国的看法。这一切,韩国上下皆是看在眼里。韩国不仅没有阻挠,甚至火上浇油,邀请各国丞相前往郊外观看韩国的阅兵式。一副生怕各国不知道韩国模样。对此,各国丞相表面上艳羡,实际上却是对韩国更加戒备。如今韩国还没消化掉河东、河内、东郡、砀郡就已经恐怖如斯,等韩国将这四郡之地完全收归己用,天下谁还敢违逆韩国的意思?! ; ; ; ; ; ; ; ; ; ; ; ;韩王当着五国丞相的面,封赏了有功的臣子。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由三等侯爵晋升为一封侯爵,只差一步即可封君。执金吾卫云、羽林军校尉韩腾、虎贲营校尉朱亥也各自因功晋升为一等子爵,距离封伯不过一场大胜的距离。其他大臣如丞相张平、太尉暴鸢等也各自增加了食邑,韩国上下,皆大欢喜。 ; ; ; ; ; ; ; ; ; ; ; ;一下子多出了五郡之地,韩国自然要大范围官员的职位。韩王下令,南阳郡尉魏辙因功调任河东郡郡守。汉中郡守冯亭调任河内郡郡守,原汉中郡郡守一职则是由宗正卿韩信接任。上党郡郡守严奎、颍川郡郡守荀况、蜀郡郡守李冰、汝南郡郡守韩阳、巴郡太守韩正、南阳郡郡守靳黈、三川郡郡守张若则是官职不变。只有东郡和砀郡郡守两个职位,韩王迟迟未决。 ; ; ; ; ; ; ; ; ; ; ; ;明眼人都看出来。东郡和砀郡地形微妙。河东、河内郡有河水天堑,上党有太行屏障。颍川有函谷关,南阳有武关,唯有东郡、砀郡无险可守,守之不易。东郡北接赵国,东临齐国。砀郡则是东靠齐国,南倚楚国。一旦发生战事,很容易受到夹击。 ; ; ; ; ; ; ; ; ; ; ; ;是拉拢人心,将两郡的郡守留任还是选派重臣、震慑两郡宵小。这是韩王一直犹疑不决的问题。往更深层说,这涉及到韩王当初的允诺。在中大夫颜恩跳下城头自尽的时候,韩王许诺只要大梁守军投降,人职位不变。千百石以下的官员好安排,韩王有信心,经过层层的“上岗培训”后,他们可以胜任韩国的要求。唯有千石以上的官员难以安排,用了,怕他们对魏国不死心,给自己捣乱。将他们闲职。又会浪费这批人才。毕竟除了少数依靠祖上的荫功尸位素餐的,还是有不少人是有才能的! ; ; ; ; ; ; ; ; ; ; ; ;最终还是李斯直言进谏,说服韩王重用魏国降臣。所以。在五国使者抵达新郑的第七日,韩王又下令,宣布了东郡、砀郡郡守的职位。原魏国上大夫段干崇出人意料的接任了东郡太守,而砀郡郡守一职则是由“死而复生”的原郎中令卫庆接任。这让五国使者大惊失色,在钦佩韩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同时,也暗中张罗也许可以策反两人,给韩国填填堵。 ; ; ; ; ; ; ; ; ; ; ; ;在夸兵于五国使者五国使者彻底见识了韩国的厉害后,韩王终于在七月下旬接见了五国使者。在此之前。借助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的口,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