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叫商人们换成屁股都能颠成八瓣花的木质铆钉车轮?明显是不可能的事。
用句老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机械设备操作的工人定然是不会再心甘情愿回到出苦力赚辛苦钱的生活。
就比如北美移民督府,靠纯粹的劳力去开垦皇帝建设家园,估摸需要上百年,而且至少得移民上千万才能有些效果。
张林计划在二十年内,把北美定居点打造成五百万规模的督府,也就是说,至少要移民过去一百五十万人。
所以,组织和加大移民船队的规模很有必要,但也不能盲目地横穿太平洋,毕竟航海路线还没摸透彻。
一艘移民船在风浪里失事或者在海岸线上搁浅,机械设备倒没什么,关键是移民们损失不起。这些都是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并且能识文断字的人,具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平均每艘船上都有三四百号正当壮年的人,实在是死不起。
随着元武十五年的临近,连任三届的一级内阁大臣频繁召开内阁会议,元武陛下旁听,就开国十五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还需面对的问题进行研讨和汇总。
农政大臣和工建大臣、商务大臣志得意满,政绩有目共睹,朝中隐有风声传出,首相之人选不是工建大臣沈楚生就是外交大臣胡媛。
财政大臣毋庸置疑,由财政总署副总署长晋升。说实话,大家对于林守成大臣才四十七岁便退位让贤感到惋惜。
只可惜,规矩已定下,不由变更,任你天大才干也得退居幕后。
第624章 北美是你的()
元武十四年将近年关的最后一次大朝会,朝廷正式确定了新内阁班子。
首选之位不出意外,花落胡媛手中。工建大臣沈楚生继续连任,官升从一品,追封伯爵,也算是苦中带了些甜味。
令人意外的是国防大臣的人选居然不是孟加行省的贵武总督,也不是老朝派的杨文广,而是韩世忠!
这个就太令人惊讶了,要知道韩世忠不过是副海军大臣,离着二级内阁还差一阶,居然官升三级直接进入一级内阁。
不过话说回来,就凭韩世忠逼降金国的殊死一战,这个晋升也不算太过分。
更让内阁大臣们讶然的是,元武陛下将以国会的名义组织连任后退位的大臣们纳入参政体系。
参政,什么玩意?这么说,以后内阁还得看国会脸色做事,大管家角色?
国会参政的角色包括各行省代表、内阁退位后的大臣,几乎就是另一个内阁的组织形式,只不过只享受提议权、参议权、否决权,均为三分之二票选为准。
除此外,皇室将组建民生派和民进派,由元武陛下亲自挑选两派成员,中华国从元武十五年起实行两派在国会参议中竞选执政机制。
这是张林下决心后,决定提前开展轮流执政机制的一次勇敢尝试,效果如何,只能看后续的国情发展了。
毕竟他已经快四十岁的人了,再不把心中的政权架构构筑成型,光阴可不等人。总不能退下皇位后,还要跟儿子夺权吧?
国会体制这件事说不上是好是坏,对现任内阁大臣们来说绝对是个坏事,但对退位的大臣们来说可以继续发挥光和热。
谁没有老的那一天呢,谁又想退位失权后在家养闲暇等死呢。
因为内阁换届,在北美军管政绩出色的韩世忠将调回国内,由周夏担任北美行政总督,主管军事的副总督暂时未定。
而秦桧则由天竺半岛的孟加行省调回国内,在中华国目前贸易通商最为繁华的福建行省担任知省。
由此可见,秦知省在下一届进入内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前提是他稳得住。至于原孟加行省总督贵武则调回国内负责军部筹建海军陆战师团的事情,杨文广暂行孟加总督之责。
皇宫,紫金殿。
借着过年回宫的机会,张林跟大皇子张念再次就皇室继承人的事情谈了一番。
大皇子张念很明确地表示不当傀儡皇帝,只要父皇推行国会、两派体制,那他就宁愿把皇位让给其他兄弟。
这让张林很是头疼,从某方面说,儿子这般想法就如同谋逆造反。若是换成别人,他早叫对方人头落地了。
张念的说法很简单,他这个当爹的一边推行皇权稀释,一边暗地里大权在握,照样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繁荣昌盛。内阁和国会应该是维护皇权和治理国家的组织工具,而不应该是制约皇权的条条框框。
此外,现在这个国家看似国富民强,然而商人当道,不少地区暴露出了官商勾结的丑陋罪行,杀一批冒出一批,为了巨额财富连命都不要。
国内商人们在鼓噪着推行更大规模的国门开放,放开港口管制,增加更多的贸易港,并且集体上书建议朝廷在沿海建立工业带以减小运输耗费。
军部也不太安稳,现在无仗可达,晋升缓慢,参谋部做出各种推算和演示,分析进攻中亚、中东、西亚、欧洲需要多少兵力和粮草弹药,大有世界大战的野心。
元武陛下活着,尚且能凭威望镇压得住,一旦他故去,中华国能不能按他的意愿发展还很难说。
张念则明确说了这些问题,堵不如疏,这般压制下去早晚得出事。战争带来财富,刺激国家进一步发展,将有很多人因此而受益。
没办法,中华国太强大了,强大到这颗星球上没有国家能制衡。其他国家在中华民族面前便如环抱金砖的娃娃,弱小到可以随意地欺负。
御书房中。
张林将珍藏在密室里的海航地图拿了出来,递给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儿子,道:“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北美督府在哪里吗?看看吧,告诉我你愿不愿意去那里当皇帝。”
张念接过地图,只扫了一眼,就震惊地道:“居然版图比我中华国还要大。”
“不,美洲上北下南,北美上只是些原始部落,使用长矛、短矛,铁制武器和皮甲很少。如果你愿意去,从这里往上的土地都是你的封地。”
张林用手按在还未开通的巴拿马运河处,往上画了画,道:“北美是你的封地,南美留着,这道理就跟商人必须有多个市场一样,你应该能理解。自北到北冰半岛(阿拉斯加),东西相隔,你可以自建国家。”
“你去之后,我会每年往北美移民五十万,十年之后,你可以拥有国民上千万。只需要十余代人,国力当不弱于中华。”
张念道:“用不着十余代人,只要基础工农业健全,我有信心五十年内就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工业国度。”
张林淡淡地摇头道:“原本,我是要把北美土地按照内阁制建设成无有皇帝的国家,你既过去,就以总督之名组建内阁。我会安排一部分可靠之人帮你,在我死之前,回来一趟就行。”
“父亲”
张林叹口气,道:“我对不起你的娘亲,如今也不想太过苛刻你。听为父一句劝,皇权必不可久,要想传承下去,权利必须分化。”
“就像您建立的三权鼎立?”
“是。”张林想了想,感慨道:“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体制,不说这个了。你去之后,主掌军队,我会把一些军官抽调回来,你尽可安插自己的人手。何时登基称帝,你自己看着办吧。”
他实在是管不了那么多,就不明白皇帝有什么好当的。大儿子才十九岁,就想着这种事,实在是他家教的失败。
不过现在他也想通了,反正东亚中华国必须按照他的意愿发展,至于北美他只管往里面塞人,未来会怎样还很遥远。
第625章 第四期五年计划()
既然大儿子不想留在国内当个无权柄的皇帝,张林也不勉强,把他派去北美也是没得办法的方式。
不过在去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做准备,一支听命于张念的军队是必须要有的。北美移民办的事情可以交给大儿子去经手,有他亲自打理,将来过去的人才会忠心与他。
说心里话,张林有点讨厌这个意外之喜的儿子,不知道将得天得厚的美洲交给他打理到底是对是错。
新年大朝会上,元武陛下的顺位继承人大皇子张念当朝宣布放弃中华国储君太子之位,至于将去何处,只有少数几个人知晓。
张林当庭册立五皇子张海为太子,册封大典择期举办。盖因二皇子智商有问题,所以一辈子当个吃饱喝足玩开心的皇孙贵族就不错了。
朝后后,大皇子张念就任北美移民办公署署长,凭他在孟加行省一年多时间里的工作表现,担任这个职位算是提拔。
建国之初,中华国拥有人口九千七百余万,建国后通过战争兼并了辽、金、蒙古、西夏、吐蕃、大理的人口,暴增道一亿两千万。又通过招工和对外人口略对以及奖励生育,这十六年来人口以每年千分之八到千分之十二之间的比率递增。
截至目前,中华国包括海外督府,共拥有一亿五八百万国民,每年新生孩童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庞大的人口基数推动了经济、军事和基础工农业向前飞速发展,但也给行政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由于信息不通达,中华国只得大力建立疏管交通和邮件的驿站,把以前朝廷的专属衙门给民生化,并且允许商人参与其中来。
北方一马平川,南方千山万水,尤其是居住在南方山脉这头水那头的城镇或者乡村百姓,一年到头能来一次县城采办年货都不容易。
事实上,中华国目前的东岸沿海往西的南方仍然发展的不够理想,主要还是人口不够,开垦荒地和修路搭桥的项目进展缓慢。
不过张林倒是没所谓,这些地方只要有人居住就行,发展不了就拉倒,放到后世说不定就开办成自然风景保护区了呢。
只要控制住暴涨的人口,这些人迹罕至的山茂原野风景未来就是国民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不过南方也是水稻、橡胶、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土地,尤其是中华国目前对于橡胶是极为渴求的,不但朝廷在海南、夷南(台湾宝岛)、福建、东广、西广、贵云一带官办种植,还鼓励商人承包种植,由朝廷统一收购。
商人想承包土地种橡胶树,首先要跟当地官署神情荒林,然后购买树苗,还得请人把土地上乱七八糟的花草树木给除掉然后载重胶树。
说起来,这些年承办橡胶业务的商人都发了大财,朝廷的订单持续增加,一年赛过一年。薄利多销,赚的盆满钵响。
这十五年发展下来,先不说工农商的发育,就光是军事能力,已是有接近两千万国民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给这些人一杆枪,打得准难说,但肯定是能上手就朝人射击的。
民间还有官商合办的军事训练场,专门圈一大块地皮用来给那些平时摸不着枪却想摸枪的国民玩,国民可以在训练场里随意地花钱购买枪支弹药的使用权,玩到尽心为止。
而这,恰恰也能帮朝廷处理掉一批时间差不多到质保期的弹药。
对于个人武器携带,朝廷有适当地放松了点管制,刀具跟原先一样可以带上街,但必须是挂牌的钝刀。枪支武器可以到朝廷专门开办的热武器训练场中购买,要带上街道办、当地官署、户牌、介绍信、担保信等一系列的文件,还得缴纳保证金,接受定期检查才能买到手。
假若现在有一个势均力敌的敌人要跟中华国为难,朝廷可以随意征兵组织出一支上千万人的军队来打仗,战果先不说,就光兵员数量就足以震慑任何对手。
毕竟,这时代大部分国家的人口加一起还没到千万之数。
悄无声息间,百姓们热衷于运动,穿方便好看的长裤短袖衣服,头发剪短,勤洗勤换保持个人卫生。尤其是香胰量产化后,这种以前只有大户人家用得起的玩意成为了百姓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当城市里不知不觉有富商人家开始使用随用随放的水龙头后,这种新朝玩意很快就被大众们所追捧。
自来水管道的铺设,涉及到城市改建工程。好就好在张林当初预料到工业革命一旦开启,经济发展将飞速向前,因此各个大城市的基建图他都有过目和参与设计,留足了扩建和改建的空间。
尤其是为将来铺设电网、水网、环城公路等等。
一些民间家庭也用上了新朝的浴室,可以用莲蓬头放水洗漱,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但渐渐就习以为常。不过大部分百姓还是喜欢泡澡,因为现在设计的莲蓬洗浴方式还需要提前烧水,一般家庭嫌麻烦。
当然,才进入工业革命一二十年,还远没有后世那般速度。至少,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没办法造出来自行车。
自行车设计结构简单,但体现的工业水平可不差,尤其是链条和齿轮以及内外胎,造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稳定量产出优品才是关键。
所以,第四期五年建设计划就是围绕提供工农业效用化、精细化为目标,把一些大体积产品缩小,把粗工产品精细。
张林给工建总署订立了目标,那就是五年之内完善铅笔、自行车、绣花针(这个有难度)、铁桶、缝纫机等产品项目。
如果能把这些产品通过工厂流水线作业造出来,那就说明中华国或许整体科学水平比不上十八十九世纪,但体系已是形成规模。
就比如装酒水的铁箍木桶,工厂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生产出来的劣品几率太高,还需要后续人工修补,无法一次成型。
类似的工业产品比比皆是,但总体来说还是很让张林满意,毕竟才十几年。再有十年,他应该就可以看到成熟的火车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呜声长鸣了。
第626章 三权()
唐楠儿再是坚强硬朗,也架不住身后的男人一顿狂轰乱炸,嘤嘤呜呜地丢盔弃甲,美得口水都顾不得擦了。
唐玉仙在一旁嬉笑两声,打趣了两句楠儿才收拾战场。如今皇上册立了她的儿子张海为皇太子,可谓是意外之喜。
只是五皇子张海太小,刚满十六岁成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朝廷不设藩王是开国之初就明确的规矩,甭管是灭国君主还是皇家子孙,一概如此。所以,大皇子张念去往北美督府不是以皇室名义,而是以工作名义。
就算将来另立国家,也是打着谋逆的旗号,与中原分割。
走马上任北美移民办公署署长的张念尽可能地位自己捞取资本………效忠于他的军官以及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设备机械。
张念知道皇家科学城的化学研究所中发明了一种比黑火药更为厉害的火药,他现在急需得到这新火药配方和技术,只可惜父皇拐着弯地不给。
开什么玩笑,中华国本土的军队都不敢换装,怎么可能把这么高新尖端技术放去管束不到的北美?
再者,化学炸药、发射药的实验并不算成功,尤其是配合相关的武器装备远不到能堂而皇之拿出来建兵工厂的水平。
就拿火炮来说,目前最新式的三代野战炮也不过堪堪发展到拉火绳的阶段。至于退膛炮上战舰,那还处于实验层次,被几个嘴巴不牢靠的家伙夸大了而已。
张念知道父皇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索要无果后便不再提,一门心思地往外捞移民,但凡身强体壮处于生育年龄的种下阶层家庭或者是技术家庭,都是他办公室鼓动的对象。
元武十五年立夏,新内阁班子在首相胡媛、财政大臣张士尊、国防大臣韩世忠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移交。
同一时间,国会成立,杭州郡开工新建国会大夏,国会议员目前共有一百三十七人,规定最多不得超过七百人。
议员是从退位内阁成员、各行省级官员副手、集团型商会代表、全国民营企业优秀技术员代表等多方选取。
直接点说,国会就是官商用来明目张胆勾结的地方。只要不涉及到朝廷行政官员,国会议论们拥有议政和参政权利,可以提议和否决朝廷的某些政策。
即:国会议员不可参与内阁在位人选。若是想入内阁,则必须脱离议员身份。
这种新体制跟另一个时空的美国不同,张林也是半实验半抄袭的意思,结合资本和社会两种主义的权利阶层组织出的新架构。
效果好不好,还不知道,但肯定比一家独大的专政独裁要好。
体制改革到这个阶段,皇权名义上已是成了“中转站”形式的存在,是协调多方关系和局面的稳定剂,脱离了核心政事权。
缩小到当下的集团公司中,皇室相当于名誉董事长,而实际管控集团的却是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以及各部门职业经理人。
总体说来,中华国目前还是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体制。另一个时空的清朝到民国,再到国家社会主义,也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当然,那时候处于战争状态,若是放手改革,二三十年就能初见成效。
就好比现在的大街上,已是有百姓们热衷于穿帅气的中山装和各式旗袍,西域风以及后世的欧美风,长短裤琳琅满目。
儒家最让人反感的地方便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把什么东西都要缩在条条框框的规矩里,限制普通群众的普及和学习能力,达到替统治者愚民的效果。
书中所说的大道至简,旧儒们却完全是为了巴结统治者而故意反其道行之。
中华国立国以来就提倡简化、细化、精化,首先就是把传承下来的各种著作给翻译成大部分国民能看懂的文字语言。至于那些古版本,则不支持市场销售,但在读书馆里可以阅读。
年龄低于三十五岁以下的国民,大部分都是接受过新汉学教育,这部分国民占到总人口的8%左右。每年递增和新出生的孩童,都是新汉学的受惠者。
所以张林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他活着一天,不遗余力地推行新汉学教育,到他死的那一天,旧儒学差不多也就跟着他进坟墓了。
旧儒们前番被恐吓了一番后,少数几个顽固不化的被遣送去日本国,其余孔门和维护孔门的旧儒顿时闭了嘴。
有些人,有些思想注定是改造不好的。
元武十五年,自新内阁班子成型,国会成立,朝廷实行政策多了一道手续。有人戏称为内外三权。
即:立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