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沿着天竺和阿拉伯各国的海岸线走的话,触礁几率带来的船只沉没危险不必横穿海洋差多少,而且还延长一倍的航行时间。
时间就是财富啊。
尤其是现在阿拉伯那边在打仗,白人女子的奴隶市场很大,成本才不到两百元,但带一个回来卖给朝廷就是一千元。一船少点装个三五百人,多则装个一两千人,这是比任何货物都暴利的贸易。
所以现在去东南沿海一带的港口城市看,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量的黑发碧眼的中亚西亚女子被运回来,其中还不乏夹杂着些金发碧眼的纯正西洋大马。
不过这些女子大多不是原装货,想想也是,都被转手卖了不知道多少次,能保留处子之身的极少极少,能国色天香的更少了。
张林虽然猴急地想要骑大洋马,但也不好太过放荡,只能拐弯抹角地找一些熟悉的大商人来“聊聊”,让他们通商时候物色一些原装大洋马来进宫当侍女。
商人们自然是有求必应,元武陛下硬塞钱他们还不要,拍着胸脯说一定搞定这件事。当然,元武陛下也让人画了西夏少女的肖像图(铅笔素描图)给指定办事的商人,对年龄、身材和样貌、体重有明确的要求。
开玩笑嘛不是,堂堂的元武陛下怎么可能不挑嘴,怎么可能是个洋马就骑?
当然,能给张林办理私事的商人自然是杭州和福建那边大商会有头有脸的头头,不会碎嘴儿地把事情到处传。
这些商人基本都在中华商业投资银行里入股,是朝廷政策下的大赢家,陛下的要求自然是无不应允。
张林也投桃报李,只要为自己办事的商人家族子弟进入公职后表现还可以,他就不吝啬提拔一下,给他们创造出更好的官场晋升环境。
反正,他是打定主意要把商人子弟引进朝廷里了,不管将来的中华民族会变成什么样,但以商业带动国家飞奔的意志是绝不能在他手里消亡的。
他要尽可能地把商人阶级给带进权利阶层,哪怕几百年后皇室被废也在所不惜!
第595章 私巡()
眨眼间数月即过,元武六年初。
三十有一的元武皇帝按照计划微服私巡,带上内阁三元老,并百十来个轻装随从出发向北。
经过半年下狠手的整治,金国和蒙古部族尽数划归于中华国版图中,实行通婚移民的同化政策。
敢抵抗大潮流的人,坟头草已是两米高了。
对于妨碍国家一统和民族文明进程的事和人,张林一向下得了毒手,而且是不留后患的手段,斩草除根。
他巡察的第一个大站,就是山东行省一带。他要亲眼看看,孔门在当地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
当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得儒家一家独大,统治华夏大地前年。风水轮流转,是该来一次思想大革命了。
对张林来说,张姓皇室传多久真的无所谓的。他志在把皇权跟政权分割,所有阻碍这一理念的思想和人都是他要打压的对象。
哪怕,是他的亲子亲孙。
松山贸易港。
装扮成商旅的张林协同内阁三巨头…首相吴用、国防大臣陈良、财政大臣林守成驻足在码头上,望着初具规模的港口建设和热闹繁荣的贸易景象。
“无商不富国,无钱不聚兵。”张林指着成群结队的货船,笑道:“话虽然糙了些,但道理却显而易见。古往今来,重文轻武,抑商兴文,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咱们呐,要与时俱进,不能光要面子,不要里子。”
林守成笑着回道:“老爷此言有理。莫论哪一朝一国,每逢招兵买马,都是强纳商税,强征民商,广聚钱粮。然此两者,却是最受人鄙弃,大为不公也。”
陈良难得露出笑容,也附和道:“老爷也是商贾富户起家,遥想当初老爷被宋朝廷百般征财时,也是苦楚颇多。”
“我记得当时最穷时候,地窖里就剩下六千多贯钱。你这厮整天嚷嚷着买马置办军械,好些天晚上叫我睡不好觉。”
吴用呵呵道:“如今苦尽甘来了。”
“苦也不算苦,如今稍尝到些甜头罢了。”张林摇摇头,望着港口外码头上云集的货船,沉默少许,道:“松山港,便是日后东亚第一大港!”
松江府如今并不算富裕,比北方好,却比南方富裕之地差太多。有这么一个港口在,且靠近朝廷中枢,可说是前途无量。
是夜,一行人入住松山府的酒楼中,松山府锦衣卫负责人前来觐见陛下,将一些民事、商事、政事密信亲面上奏,详加述说。
“民、商、政之事你可越级、越权,但不得越法,更不得擅专。且照规章查办,其人不管是何背景,该拿则拿,有罪必拿!”
“遵旨。”
锦衣卫就是张林手里的刀子,指向哪就捅到哪里,莫说他无有皇亲国戚,就算有,也照样照死里办。
承袭腐朽宋朝,贪腐之风不是换朝换代就焕然一新的,必须要用血来把污垢洗刷干净。
此番巡察,是先北后南,先东后西,再绕道折返的计划。因此张林率先把苏杭一带、淮东一带视察粮仓、政务、人口、官风等事宜。
所到之处,他首先就找当地的锦衣卫来查阅卷宗,但凡贪污纳垢有猫腻之辈,立即着令逮捕事宜,交由当地司法署查办。
他不信那些官面上的话词,只相信自己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廉政署举报的卷宗,以及锦衣卫密奏上来的。他对当官的人太了解不过了,两张嘴,能说会圆。
大体来说,经查苏杭和淮东一带,似乎是靠近国都的缘故,违法犯事的官员比例相对较少,令得张林很是满意。
“陛下,虾夷的骨波图牙,哦,也就是郑图牙以十年关税欲购买我海军舰艇二十余艘。京师札子上呈,请您御览。”
车架中,张林接过札子看几眼,随后饶有兴致地道:“我记得,他手里已有三千兵了吧?”
“是,虾夷满算不过五六万人口,最多能聚七八千兵。年初把火枪队扩建一旅,余下之人打算尽数送来我国训练,充入海军以图制衡高丽。”
“谁给他出的主意?十年关税,呵呵,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张林点点头:“准了。另外,高丽国那里事情进展如何了?”
“回陛下,自年前八九月份起,高丽国多有青年士子来我中华国求学上进,引以新汉学带回故土,其国震荡不安,有士子组建新朝社却惨遭打压,多人株连入狱。”
“哼,打压新朝社,那便是与我中华国背离。责令外交总署遣使交涉,结果先不管,把那些士子捞出来。”
“遵旨。”
张林沉思少许,又道:“着农政总署写个章程,计今年风调雨顺,也可大宗采购高丽国的粮食,多多益善。”
“遵旨。”
现在高丽国不缺粮食,但不代表粮食富余到可以随意出口,某人正是要在挑唆战争之前把高丽国的储粮购置一空。待得战争起,再高价卖回去,大赚一笔。
这,便是霸权主义,想怎么玩便怎么玩。
相比之下,这个时代的高丽国远没有日本国忠诚,尤其是对金战争中,其中有不少参战的高丽人,这让得中华国民间大为不满。
眼下金蒙已除,当是轮到高丽、日本二国,让海军锻炼锻炼,总不能舰船造出来只打打渔船,那太说不过去了。
至于大理和李朝,由军部和外交总署去操作,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临近五月之时,微幅巡查的队伍从淮东之地进入山东地带,张林带着内阁三人组直奔曲阜而去,视察当地新汉学普及环境。
结果是让他大为失望的,那些当地学校虽然按照规章制度招办学生,但就学者远不如南方环境,难怪北方士子在官场比例较低。
“旧儒不除,国学难以为继!”张林对吴用恨声道:“朕优待他们,多以好言相劝,可这旧儒们顽固不堪,视入朝为官便是败坏德业,岂有此理!”
“陛下息怒,此事当徐徐图之。”吴用道:“况且,孔儒并未有违法乱纪之举,冒然动刀,恐为不美。”
“吴相所言极是,当从长计议。”陈良劝道:“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旧儒之地百万人丁,非是一朝一夕可以改之。依臣之见,儒门之事当交由儒门自办,朝中有许多新儒学子,该为陛下分忧。”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么?
张林眯起眼,点了点头。
第596章 总督之位()
无知不可怕,最怕是明知无知还要固执己见,以断头流血为光荣,博一个千古留名的名声。
这批人,就是旧儒。
拿这批人,杀也杀不得,说教也说不得,让人恼火之余又感无奈。
倒不是张林一定要跟这群人为难,他们一边享受生产力提高后的丰富物质生活,一边在乡里乡间大放厥词批判新汉学数典忘祖,实在是不可忍。
屈服专享经办此事的锦衣卫头头高友海前来进谏,待看到陛下脸上神色时心知肚明,立刻出了个骚主意。
“陛下若是拿他们难办,倒不如开个恩典,让他们离开咱中华国去教化蕃邦。周边高丽、日本、琉球随他们去哪,所谓眼不见为净。”
话音刚落,一向跟旧儒有间隙的吴用就大叫道:“妙!陛下,高中尉这法子好。如此一来,即可免去皮癣之痒,又可断绝后患。”
“说的是,日本国内多有顽固旧儒唱和,倒是送了他们一个老大便宜。”陈良也笑道。
“嗯,就照这么办。高友海,这事就交由你去做。但凡心向旧儒之辈,有一个算一个,俱都整理花名册,交由朕过目。切记,万不可滥用职权,亦不可漏网一人。”
高友海大喜道:“是,遵旨!”
张林不知道这样一来得把多少旧儒读书人强迁出国,怎么说也得大几千人。算上家眷,上万人都不一定。
善念在他脑袋里转了一圈就散了,也罢,与其耗费心力跟这帮人口舌斗争,倒不如一干二净地撵出去。
人搞出去了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得把传承至今的古书俱都翻译一遍,独尊儒术以来的儒门经典给封存起来,阻断其在市面流传。
这件事看似繁复无比,但对他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他所要注意的就是把握好尺度,不可滥放权利波及到无辜人群。
杀鸡儆猴嘛,把那几个号称读书人楷模的旧大儒给端掉就行。
巡察队伍在山东一带逗留了二十余日,张林亲自参观了去岁灾后的重建和整顿工作,因为现阶段劳工充足,所以农业恢复还算顺利。
整顿黄河的工程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需要挖深河底和扩宽喝道,有些支流也需大力疏通,没有金蒙夏回鹘和外来劳工,很难短期见效。
黄河奔流不息,涛声骇人,这时候还不像后世那般浑浊。“拦、排、放、调、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治理方案,时间会让这条母亲河造福华夏。
张林的主要目的还是查看下山东、天津、北津的工业带建设,这些地区虽然有港口,但内部城市是不对外开放的。其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是工业发展的根基。
只有地区富起来,造反搞事的人才会安分下去。
原济南府,现济南市,一家煤炭冶铁厂中。
“水力镗床、车床等等这些虽然技术成熟,但论生产效率远不及中原ii型蒸汽机,朕看,可以引进几台先试产。”
“陛下,此举恐有技术外泄之险。毕竟远离京师,军旅照应不及。”
张林拍拍镗床上的架子,沉思少许,道:“那就放在东平市,但凡蒸汽工业带,都需安排军马驻防。天津、青岛、威海、烟台等港口严加盘查,路引文牒只得延续百里之地。”
“陛下,这般一来,大名府的军马就得东调。各项所需不是小数目。”
“万儿八千人的调防能要多少钱?”张林道:“裁撤一批老兵充入警务司和安保团,另行安排驻军点。以后不光山东工业带这般做法,其余各地也如此做。”
“现在国家外无威胁,养太多兵马是白白耗损,留足精锐,也好武器装备优先供应。就这么办吧!”
“遵旨。”
为了应付金蒙战役,中华国一向在扩兵造船,如今陆军总兵力不算警务和常备军方面都已突破了一百一十万人,很有必要缩减个二三十万。
只要保持全国兵役制度,遇到战争时期,紧急动员的话,大军可以随时扩充出几百万出来。
被精简裁撤掉的大多是盾枪兵、刀斧兵和战车兵,几乎占到现今军队体系的半数之多,如何安置这批老兵是个大问题。
好在国家目前多处需求这些具有纪律性的老兵,几十万人还是很容易消化掉的,再者,这批老兵身上有一定积蓄,可以拓荒西北和西南贫瘠之地。
财政因军费一直较为吃紧,皇家都不敢操办许多典礼,能省则省。皇宫里的嫔妃一年置换一套服饰,谁敢乱花钱,皇后扈三娘可不绕她。
六月初,张林来到了原辽国南京道,现今的天津行省。陆军大臣贵武刚从北津回返,就被他的贵人找上了门。
遥想当年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南下讨活的流民少年,现如今已是二十六七的军部重臣,勋爵之辈。
“细算下来,咱们也有四年未见了。”张林不无感慨地道:“自攻金起,你便驻守北地,你姐常是念叨你。”
“陛下,臣不敢有负圣恩,不敢一日或忘陛下恩典。”贵武沉声道:“如今北地未平,臣只愿替您分忧。”
张林笑笑,道:“你与赵长河昔日同出一门,一陆一海,均为柱国武将。如今外战不多,朕欲在海外权设总督之位,你可愿替朕出海坐镇?”
“哪里?”
“僧伽罗王国!目前海路已通,只差一员虎将。你当知晓,朕从无设王心思,总督是一个好去路。”
贵武看着元武陛下闪烁的目光,忽而心里有点恍然,自己年龄太轻,若在立功下去恐有性命之忧。难怪恩师陈良一直在书信里提点自己,该放且放。
这总督之位虽然换了个称呼,但看上去应该是类似于海外之王的位置,只是要受到朝廷中枢辖制,应该不单是自己一个人去。
果然,只听元武陛下又笑道:“你乃武将,舞刀弄枪行,但说到治理民政尚是短处。朕在指派一人与你帮肘,如此文武才相得益彰。”
“臣,遵旨。不知陛下何时出兵?”
张林拍拍他肩膀道:“切莫着急,十数万人兵马总得先准备粮草军械,早则明年,迟则后年。”
贵武问道:“臣去僧伽罗后,那陆军大臣?”
“你觉得杨文广如何?”
“臣赞同!”贵武咬了咬牙,不甘心地点了点头。
“你还年轻,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张林道:“国防大臣尚且不到五十,他连任之期,也就是你总督任期。”
贵武愣了愣,回过神来大声道:“臣,谢陛下恩典!”
出此下策,非是张林之计,而是吴用的手笔。只因火器出现后,军事战争太过顺利,导致将官晋升太高,无功可赏,总不能还沿用封王封侯那一套。
所以,只好拿一个总督位置出来,权当镀金的阶梯,是国防大臣的备选途径之一。就好比首相之位,必须要先去外交总署里任职一样。
第597章 大东北()
后世的东三省是未来中华国工业之基础。
张林着眼于后世的经验,以先北后南、先西后东的策略把国家资源有限倾斜在经济苦寒之地。反正东南地区位置优越,仅海路开通就能拉动发展,无需太多照顾。
从天津入北津行省,再入辽东(后世沈阳)、长春、安兴三个行省,视察冬小麦开荒和垦种情况。莫要看任职此三省的都是些年轻官员,但吃苦耐劳,颇有政绩。
东三省是在战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地区,把所有土地进行平整和重新分配,解决原先的散乱状况,进行集中管理和种植,效率比以往好很多。
历代华夏大地上都是精细化耕种,这不是耕地不多的原因,而是官地太多,分到农民手中的太少,百姓为了养活自己和缴纳赋税不得不把多于的精力耗费在土地上。
农政总署现在所制定的政策是把土地的量给提高起来,散田集成片田,将官地有效利用。
就现有的耕地已足以养活国民,新垦耕地是为了适应将来的人口增涨以及对他国实行粮食入侵。
一亿二千万人口的中华国,加上现有的科技和武装力量,已经是这个星球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了。
张林带着内阁三位大臣最远踏足到海参崴半岛,圆了他后世少年时代的中国梦,当他踏上这片白山黑水的土地时,心情居然无比宁静。
就仿佛轻轻打开了一扇窗,迎着朝阳和暖风。
迎着七月的海风,海参崴的天气还算明朗,只是晚上有些寒。张林站在海边眺望东南方向,沉思许久。
吴用等人候在身后,忍不住问道:“陛下在想什么?”
“朕在想,中华国未来的敌人是谁?来自哪里?你们能告诉朕吗?”
林守成笑道:“陛下多虑了,如今我中华兵强马壮,兼有神兵利器,四方宵小臣服,何来敌人?即便是未来,也难有敌手!”
“那正是朕所担心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平日子过太久就会忘记曾经的刀山与祸害,忘记铁与血。陈良,你认为敌人在哪里?”
陈良沉声道:“陛下所指,敌人来自海上?”
“吴用,你觉得呢?”
吴用道:“臣以为,敌人就是我中华国自己。所谓祸起于外,尚可团结一心,聚力抵御。若是祸其余萧墙内,则乱矣。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陈良犹豫道:“陛下之所以设置总督一职,就是防患于未来?”
“然也。”张林笑道:“你们三人乃是跟我最久的体己之友,朕就不兜圈子。将来,军权必须与政权脱钩,任何文职不得担任军部要职,这是底线,是朕不能容忍的禁区。对外,设总督以安抚功勋封顶之辈,乃军部青云阶梯。对外摄武,对内摄政,国安军盛,国乱,军不可乱。”
吴用与陈良对视一眼,仔细体会着元武陛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