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实力以帮我中华国作政策调整,莫让军费开支拖垮财政影响经济发展。打仗打的就是国力,国力不行,即便一时胜利也是不长久的,你明白吗?”
这是要以一国之力争霸全世界啊!
陈良一颗心都在狂跳,道:“臣明白,且深有体会。”
“所以啊,陆军规模如此这般就可以了。以后,还是要以海军和海军陆战为主,毕竟海路开通后,咱们中华国的军队可以在短时间里直抵敌国。海外军事补给也要加紧。朕给你军部的要求就是,要么不战,战必胜。这不是光靠军力国力,也需要军机署精密的情报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是,臣会着重处理此事,陛下放心。”
“我自然是放心的。”张林笑道:“今年十二月份后,第一期五年任期到了,你也莫要谦让,就在这国防大臣位置上再做一届。对了,陆军大臣的人选你有何建议?”
“臣举荐贵武,他乃第一届新军里出类拔萃之辈,战功显著,有资格担当此位。”
“陆军副大臣呢?”
“臣举荐杨文广!”
张林点点头,道:“海军副大臣暂定为韩世忠。”
“遵旨。”
第592章 化学甘油()
张林的武备目标,自然是模仿后世美国那般。
主要以南海、东海、北海、西海、本土、机动的六大舰队为主,达到全世界海军战力的80%即可。
其中以本土、西海、东海三大舰队建设为主,每一支舰队都得拥有单挑一个强国的实力。
海军的发展比陆军耗费更大,只要中华国完成西北边境防御建设,加上全民兵役制度,陆地上的危险是比较少的。所以,海军才是未来的重头戏。
掌控海洋,就等于掌控全世界的财富。
至于海军建设费用,则可以分摊出去给东亚各国,每个国家分几艘,未来以东亚联合舰队的模式对海外军事展开行动。
这时代的战舰是以木料为主,就算保养的好,最多也就维持个十来年,所以每隔五年就对海军进行更新换代是有必要的。封存一部分,拆卸一部分,卖掉一部分,海军军费当不会捉襟见肘。
按照后世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规模,动辄海军战舰拥有火炮三四千门的规模来衡量,中华国此时还差一截,差老大一截啊。
当然,那时候的西班牙等国已是在大航海时代里大赚特赚,几百万人口的国力强横到可以打垮明朝(事实上,远征舰队只属于小支),确是不可小觑的。
金蒙被灭,对中华国周边的震慑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大理和吐蕃,均都派出使节前来称臣和谈。
但中华国现在不实行称臣那一套,也不设藩属国,只以平等的国家层面位置对待。所以,吐蕃注定没戏。
而大理国的段氏,一个劲儿地想保留皇室,这是中华国朝廷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条件。
朝公署就和大理段氏磨洋工,爱答不理,等到大军从北线抽出手来修养一阵,等战备物资储备储备,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
大理段氏何尝不知道高氏跟中华国暗中勾结,这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又能奈何呢?
中华国周边的这些国家的国力本就不高,养不了全兵种军队,国防政策和当地环境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金蒙辽,喜欢在秋季用兵,因为那时候战马最是肥膘耐久,且粮草储备足够。
像是大理这些多山多水的国家,主要是依靠山地环境来克敌制胜,利用敌对国家军队后勤和军队产生瘟疫疾病等非战争死亡的因素来获取战争胜利。
对付这些国家,只需要在冬天用兵就好。前提,是自身的鼓舞士气、粮草军械弹药储备、周密的情报刺探、军中医疗卫生等工作要做好。
御书房中。
张林右手执卷阅读,左手把玩着西夏美少女团体之一的慕容萍的无骨柔夷,身后是两名身穿和服的日本少女草翦香子和加濑千夏,拿着团扇轻轻扇风。
张某人怡然自得,身边三个少女却是无聊到死。
“陛下,科学城送了加急札子来。”
“呈上来。”张林立刻坐起身,丢下书卷。若非有了成果,科学城那边是绝不会派人来送札子的,只按时递交研究进度记录总纲。
“你们三个也退下。”
“是,陛下。”慕容萍和俩个日本少女盈盈欠身一拜,碎步退了出去。
内监总管刘灯打开房门,引着一人进来,随后关上房门退出去。
“是你啊,朕记得你是火药研究所的胡泉,二级研究员。”
“属下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胡泉单膝一拜,高声道。
“起来坐吧。”张林笑道:“你能来此,想必是给朕带了好消息来。”
胡泉坐下后,又起身递来札子,退回去抑制不住兴奋地道:“回陛下,正是好消息,属下带的研究组已是制作出了稳定的黄色火药。”
“别急,朕看看先。”
张林翻开书札,花了一刻钟从头看到尾,不由得高兴地拍案道:“好,好,你们组是如何发现的?”
“回陛下,上回爆炸事件后,所有组都在研究其中原因。总算知道当日那个研究组带进去的是油脂一类,用碱水制出了黄油,而后把黄油做酸碱实验故而引发爆炸伤亡事件。属下也是无意制出甘油,只是分量少,所以炸伤了两三人,不过陛下放心,他们只是皮外伤,无有性命之忧。属下又重新制作那黄油后,不断调试比例,并且用各种溶胶和粉末混杂,终于发现这黄油在玻璃土里比较稳定。制作出来成黄色土,可以制成稳定形状,只要不遇明火,黄土火药稳定且爆炸威力极大。比之黑火药,强数十倍。”
“好,甚好!此黄色火药送到火器研究所了没?”
“回陛下,属下已是命人送去了。”
张林起身,来到这个研究员跟前,握住他手道:“这一研究,你和火药研究所居功至伟,朕大有封赏。此乃盖世之功,不下于攻金之战啊。”
胡泉忙单膝跪地道:“陛下过誉了,此乃属下分内之事。”
“你研究所下一步是要研究这种黄色火药之所以会爆炸的原因,只有找出化学反应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取得成果。朕,期望你们再接再厉。”
“是,陛下。”
张林笑道:“改日,朕会亲自去科学城为尔等封赏。这黄色火药研究出了,你们更得注意安全,编写使用规范的教程,研究下如何大规模制造的方法。”
“是,属下明白了。”
“来人呐。”张林叫道。
刘灯在门外应声道:“陛下。”
“叫御膳房做一顿好的,今儿朕要跟胡研究员痛饮几杯。”
“是。”
按照张林所想,这黄色火药应该归结于炸药一类,不适合应用于发射药。
不过想归想,实验还是要做的。再者,他也没有把炸药和发射药这种区别提前告诉火药研究所,就是希望他们自己能捣鼓出来。
他没想的是,后世的甘油居然就是古代被人忽视的黄油,这种黄油一般是给女子制作化妆品的,真是让人感慨科学的意外之美。
玻璃土,也就是制作玻璃的土,从成分上看,必然是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等物质。既然可以充当硝化甘油的稳定物,那硝化纤维是不是也可以用它?
不过张林还是很不看好硝化纤维的研究,因为他曾在后世网站论坛里看过单基发射火药的模样,是一种类似的胶装物,而不是明显的块状土质固体。
所以,想寻找到发射火药的稳定剂还需要漫长的实验。
第593章 灾情()
如惊雷般炸响,在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下,水泥砖石建造的房屋四分五裂,火光冲天,声威骇人。
一级内阁里的三位核心大臣,首相、国防大臣、财政大臣目瞪口呆,元武皇帝张林却是在后世荧幕上见得多了,所以只笑不惊。
“怎样,这黄色炸药厉害吧?”
“犹如神罚!”
“陛下,此物万不能流传出去,否则遗患无穷也。”
张林点头道:“当然,不过朕也没打算把这炸药装备给军工,至少五十年内不行。陈良,你以为呢?”
陈良沉思片刻,恭声道:“陛下言之有理,目前我国火器对阵周边诸国已是稳操胜券,当该秘密研究这黄色炸药,没必要装备下去。可令工匠暗里制作储备,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这炸药啊不能用作发射药,军械研究所那边试过了,现在他们还在研究另一种火药。唔,这玩意等研究出来再说吧。”张林道:“这黄色炸药倒也不必过多制作,等再研究完善一番,至少百十年内,中华国是无有敌手的。”
“是,陛下。”
“传旨:火药研究所赐封项目组子爵一名,男爵两名,奖励一百万元。此事你内阁办妥,该给的经费要足,奖励也要全,决不许有人往里伸手克扣!”
“遵旨!”
张林带着三人在科学城里随意参观,笑道:“一眨眼啊,十年过去了。陈良,当初你在大王乡替朕整训镖员,朕犹记在心啊。”
陈良感慨道:“是啊,当初臣还期待将来替陛下整训出精锐骑军呢,如今步军和骑军都有了,军械物事让人难以想象。”
“骑军是要继续打造的,以后国道、省道修好,各地骑军必须分散驻扎。韩世忠在王金山(亡金)一战,足可见火枪兵上了刺刀后可以替代盾枪兵的作用,铁网和麻袋土堆可以充当战车兵的作用,以后这两个兵种要逐步淘汰出去,只保留重骑兵、轻骑兵、步骑兵、火枪兵、炮兵、医疗兵、工程兵、侦察兵、后勤兵等兵种,把军队科学化、专业化。若有对外战争,当抽调各大军区的兵力完善调军机制。中华国的士兵要认得他们的番号和军旗、国旗,而不是某个统帅将军!你可明白?”
陈良大声回道:“陛下,臣明白了。”
张林道:“俗话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堆。以后战争打的是军队纪律和执行力和后勤,拼的是国力而非单个军官统帅的计谋,时代在进步,尔等切不可固步自封。”
“陛下教诲,臣等谨记在心。”
“明年开春,朕要微幅巡查全国。尔等放出风去,知会各地官署,莫要到时让朕抓到渎职之辈,否则重法严办,绝不姑息。育教、民生水力、农政、工建、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是朕主查方面,敢滥竽充数、偷工减料、玩忽职守,朕的龙唐刀定斩不饶!”
“遵旨!”
巡察这种事放在明年,也是督促各地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张林不担心有人贪腐,就怕贪污了不办事。尤其是后者,最为可恨。
古往今来有哪个当官不贪污的,再完美的政治体制和廉政措施都扼杀不了人性对财富的贪婪追求。这种现象就跟黄河泛滥涝灾一般,堵不如疏。
如何疏通?一是提高官员待遇,二是官比民犯罪罪加一等的惩罚措施。三是把官商勾结到一起,让官员可以不缺钱用,犯不着亲自出场干扰经济秩序。
尤其是官商勾结,张林有意于要打造一个健全的体质,所以才大肆重用商人子弟,让他们入朝为官,用商业利益推动朝政改革。
他想看看,这种制度在自己有生之年里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最近孔门那边很不安分,依仗祖先荣光极力排斥新汉学,孔家居然不顾朝廷的育教律令把孩童接到族中私设学塾进行教育,明显是要跟新汉学对抗啊。
新汉学包罗了新儒学、法则、新墨学,跟旧儒之学完全是本质上不可调和的矛盾。
张林考虑了许久,还未下决心把孔门连根拔起,盖因此家族影响太大,若是没有完善的准备和充足的理由,恐会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要么不办,办就要斩草除根,把民间关于旧儒学的书籍、人、物全部销毁查封,来一次思想大革命,一举把旧文化踢出中原大地。
这其中波及面太广,恐有上百万人牵涉其中,故而张林也一时之间不敢随意下手,只能等以后条件成熟,以军队保障来拔出这颗毒瘤。
孔门旧儒的劣根性和顽固性,远超他的预期。
今年,山东一带闹旱灾,全国各地开仓放粮调运粮食储备支援其地,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因此灾害人群得到妥善安置,至少不会如往年那般出现流民现象。
古代生产力弱,一地之灾非得朝廷集全国之力来救援不可,律法中专门有一部灾害法来保正灾害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社会稳定。
旱灾还算好的,若是遇到涝灾那就非得出血不可。前朝宋微宗在位期间山东就闹过一次黄河涝灾,水淹千里,而后瘟疫横行,死了三五万人,其地境况惨不忍睹。
不光北地闹,南地的长江一带也是每年都有大小涝灾,为了改善灾情,朝廷组织了大量劳力整治河流,修水库挖河拓宽,迁徙居民区等等。
这时代的百姓已经是习惯了前朝那般爱救不救的治理政策,当新朝廷组织救援,尤其是看到数以十万计的常备军战士为他们抗洪救灾时,百姓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好。
尤其是各地组织捐款,救灾物资海一般山一般地送到灾地,整个国家到处都有宣传队在宣传救灾政策,鼓舞民族和国家团结一心。
在救灾过程中,不乏一些身穿黑色道袍的传教真人,让道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东正道教的米教主对元武陛下于道教宣传和普及方面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以往各地灾情时,道士多有下山救人,但却只依靠百姓口口相传,因而影响力极小。但此刻朝廷插手,数以千百计的宣传队在鼓动人心,一面弘扬道教,一面针砭佛教,搞得和尚寺庙们几无立身之地。
尤其是五京周边地带,和尚大多还俗,寺庙香火几要灭了。
第594章 海商()
远洋航海方面,东南沿海已是有船只可以幸运地从中华国和大食国往来了。
不过现下朝廷还没有完成沿海水文测绘,也没有把海洋气候整理出来,所以船只的失事率较高。据统计,去年到今年,大概有一百三十多艘大小船只冒险前往中亚西亚,只幸运地返回了不到一半数。
约有将近三四百人死于航海途中,要么就是流落到其他地方去了。
虽然死亡率比较高,但商人们却趋之若鹜,因为只要能成功往返一趟,一条两百吨的船载一半货物就能赚至少五万元。
五万元什么概念,只要船只带着西域各国的货物返回,半年就能赚一个万贯家财出来。这个暴力刺激的商人们嗷嗷叫,前仆后继。
对大商人们而言,反正他们不用亲自去,只派遣手下就好了。对于中小商人而言,大多抱着种成功一笔就下半辈子无忧的想法拼命。
水手和船员一时奇缺无比,在朝廷的组织下,东南沿海各地兴办航海学校培养学生。这些短则三个月培训,长则一年培训的航海学生成了抢手货,商人们就派人在学校每期结业时门口等着抓结业生。
因为中华国朝廷开放的港口虽不算少,但只是固定地点,其他地方登陆经商,一概视为走私,惩罚很重。商人们只想赚钱拼出个命运,哪有愿意跟朝廷对抗的心思,只能按照朝廷指点的港口进行通商。
港口在这般刺激下,一是海关税收大增,而是港口城市的经济飞速发育,是商业的天堂之地,带动了内陆工厂的发展。
中华国严禁港口城市周边有重工工业区,只保留个别的轻工业,主要以包装、货物中转、贸易公司、店铺、餐饮娱乐等产业,就连刘氏纺纱机、织布机都被撤往稍远些的内地。
朝廷规定,严禁外商随意走动,在无有当地官署的批文情况下,一律只准在港口城市中活动,实行“半禁海”政策。一旦发现外商无有通行批文情况下进入内陆,全部当做间谍罪处置,中华国保留自由处置间谍的权利。
这个政策在港口城市里被严格地执行,许多外商虽然抱怨,但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地签订“对外通商一百六十二条规定”。虽然他们不可以深入内陆,但在港口城市里只要不违反律法,却是畅行自由的。
中华国的港口城市中,除了各种风味的餐馆行业,娱乐行业也是一大特色。六层楼高的集合娱乐休闲、歌舞乐曲、餐饮服务、洗浴服务、住宿服务的超大型娱乐城见过没?
外商简直叹为观止,进了娱乐城就如进了另一片天地,各种各样的美女和美食如云饶眼,让人留恋不已,金子银子使劲地消费图的一爽。
中华国的皇室按摩保健项目更是帝王般的享受,但凡是个高级勾栏女子,俱都学这一套手法,让客人们自甘情愿地掏腰包。
有的措施根本不要朝廷去办,只要立下规矩,商人们立刻就主动实行起来。
就比如卫生检查项目,但凡进入娱乐场所里嗨皮消费的商人都必须要去检查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生理方面的毛病。
商人们也怕这些外商把自家的“女儿们”给感染了什么什么毛病啊,一旦染上,朝廷立刻就封掉娱乐场所,至少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隔离措施,并对所有人展开检查,期间费用由商人和朝廷各负担一半。
这对日进斗金的娱乐行业商人们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检查诊治费用倒没多少,但两个月的修业期得损失多少钱啊。
事实上,中华国目前已是处于大航海时代的开端了,尽管海路还未完全打通,但敢于拼命的商船早已冲锋在前头。
为了减少损耗,海事总署不得不鼓励商人们最好是集中航行,在朝廷尚未完成水文测绘和气候记录的情况下,不要贪便宜地横穿天竺海洋和阿拉伯海。
一旦遭到风暴袭击,十条船能逃出三五艘就算幸运的了。
但商人们不愿意等,这早一点抢占新市场就比别人多发一笔钱的大财,等朝廷完成水文测绘记录得猴年马月啊。
再者,沿着天竺和阿拉伯各国的海岸线走的话,触礁几率带来的船只沉没危险不必横穿海洋差多少,而且还延长一倍的航行时间。
时间就是财富啊。
尤其是现在阿拉伯那边在打仗,白人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