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大半个月没消息,牢狱又是这世上最肮脏纷乱的地方,果子刘在里面还好吗?人一直出不去,安全着实是个让人担心的大问题。
所以,薛纵难免有些着急!
可是任他怎么说,开封府门口的小吏就是爱答不理。薛纵十分无奈,甚至动了心思要不要前去会灵观求助,借助长公主的身份?
但是……
这位长公主情况如此特殊,轻易还是不要麻烦的好,毕竟情况比较复杂,最好是自己能够解决。
虽然救了长公主一名,但皇家的恩情最好还是不要记在心上,否则是容易出问题的,这是一个为臣子,或者说生活在君主制时代必须要懂得的潜规则。
更何况皇帝已经给了自己承奉郎的赏赐,要是还不知足,那就有些过分了。
可是该当如何呢?
薛纵对此不禁有些苦恼,在开封府门口徘徊之时,恰好遇到一个轿子从远处抬过来,两边还有差役护卫。
见到此情此景,开封府门口的差役小吏们立即行动起来,神情变得肃穆恭敬,乖乖侯立在两旁。
貌似是迎接,迎接谁呢?
薛纵的耳目还是比较聪慧的,远远听到差役们低声道:“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听说是个严厉之人,务必打起精神……”
原来是新的开封府尹到任啊!
这也不奇怪,毕竟金明池出了那么大的乱子,原本的开封府尹少不得是要负责的,被免职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新上任的这位,想必多少有些非常之能,他也是接下来自己要找的人。
薛纵兴致勃勃地看着,见轿子在开封府门口落下,然后轿帘掀开,一个官员探出头来。
除了官帽上忽闪不停的那一对长翅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肤色——黑,真的很黑!
第三十六章 开封府尹()
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重点是皮肤黝黑,长翅忽闪的官帽下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半月形的痕迹。
看到这副模样,薛纵心中一动,岂能还认不出眼前之人?
《三侠五义》、《铡美案》等传奇曲,以及各种影视剧的普及,使得眼前这一位的青天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被人称颂。
黑如碳,月牙痕,包青天,后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除了他还会有谁呢?
开封府尹,包拯也确确实实担任过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时间段薛纵不知道,但肯定是仁宗年间。
如今包拯出现在开封府门口,差役们又说是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那应该是错不了的。
包拯以刚正不阿著称,又是出名的青天,自然是不会冤枉好人的,果子刘的冤屈应该可以尽早解除。
原本可以等等,但果子刘被抓进去时间已经不不短,今日既然来了,又恰好遇到包拯,如果能直接解决,自然最好不过。
“包公!”那边开封府的官吏差役们还未认清楚新任府尹大人时,薛纵率先冲了上去。
皮肤黝黑的中年官员转身看着薛纵,目光炯炯问道:“你认识本官?”
废话,大名鼎鼎的包龙图谁不认识?包公真是过谦了。
薛纵当即道:“包公大名,如雷贯耳,晚生早有所闻。”
狐疑,没错,是狐疑!
包拯满脸狐疑地看着薛纵,开封府的差役们同样一脸懵逼,眼前这位脸色黑如碳的新府尹真的很有名吗?
他们也只是听到消息之后才开始打听,知道这位新府尹是监察御史里行,突然之间就被皇帝陛下看中,调任开封府尹。
怎么说呢?
自打金明池出事之后,开封府尹会换人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换成谁没有人说得好。
至少谁都没想到会是籍籍无名的包拯,是的,可以说是籍籍无名,监察御史里行这样的级别在东京汴梁算不上高官,更算不上出名。
包拯突然高升,出任看似级别不那么高,却至关重要的开封府尹,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道理,除了少数熟悉内情之人,大部分是不懂的,差役们甚至还不是很清楚保证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个黑脸的汉子便已经来到开封府,要接任府尹之位。更为惊诧的是号称东京消息最灵通的他们尚且不是很清楚,一个少年却说包公大名如雷贯耳。
这是什么情况?
保证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在东京,在大宋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被一个貌似寻常百姓家的少年所知晓。
薛纵略微沉吟道:“端砚足贡,不废民力,不交权贵,包公在端州所为学生有所耳闻,甚为敬佩。”
包拯不禁微微错愕,他之前确实是在端州任知州,当地出品的端砚是一等一的佳品,每年都要上供给朝廷,作为皇室贡品。
但实际上,每年端州开采的端砚不在少数,除了贡品之外,很大一部分都作为赠送给朝廷大员,勋贵们的礼物。
这个过程少不得有以权谋私,巴结显贵的意味,还无形中给端州当地百姓造成了很大了压力。
包拯到任之后,端州每年只需要生产出可以供给朝廷需要的贡品即可,杜绝了给显贵们赠送的风气。
这件事在民间得到了好评,朝廷某些人也是看在眼里的。
庆历三年,包拯从端州调任东京,出任殿中丞。
御史中丞王拱辰十分看中包拯的品行,推荐其出任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大宋御史台的一名普通官员。
在御史台这个需要熬资历或者拼气节的地方没待多久,包拯便被皇帝陛下看中,直接出任开封府尹。
某种程度上真的算是籍籍无名之人突然间一鸣惊人,以至于很多不熟悉,或者消息不那么灵通之人根本不知道包拯的履历经历。
但是在开封府门口,一个普通的少年郎开口便道出了他在端州的举措,貌似十分熟悉,甚是敬佩。
这事多多少少有那么些许不合常理,到底是这个少年消息格外灵通?还是……差役们不免都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孤陋寡闻?
至于先前为难过薛纵的那些差役不禁都有些许担心,原本没有把一个从八品的承奉郎放在眼里,但现在看来……难不成他与新任的府尹大人有关系?
“些许小事而已,当不得少年郎如此夸奖?”包拯谦虚一句,问道:“端州距离东京千里之遥,少年郎缘何知晓本官事迹?”
“包公您忠直无私,乃天下学子仰慕之人,学生偶尔听闻甚是荣幸。”
包拯问道:“少年郎是太学学子?不知如何称呼?”
听薛纵一口一个学生自称,包拯下意识想到了太学,也唯有太学之中的学生才能接触到很多事情,才能消息灵通,通过师长或者家中长辈知晓自己的一些情况。
薛纵笑道:“在下并非太学学子,是四门馆尚未入学的新生薛纵,偶然听闻过包公您的事迹。”
“薛纵,是你?”显而易见,保证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的,而且那个表情也相当惊讶,还有些许复杂。
好似在他眼中,薛纵不简简单单是个优秀的学生,好似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正是学生。”薛纵自己心中也生出些许疑问,难不成包拯知道自己在金明池的作为了?倒不是没有可能,作为新任开封府尹,少不得要调查相关事情,皇帝告知他此等机密倒也不足为奇。
“原来如此。”包拯点点头,好像虽有的事情顺理成章一般,也不再觉得奇怪,旋即问道:“你来开封府所为何事?”
显然,薛纵在这个时候呼喊,叫住自己肯定不是为了认识寒暄几句,所以包拯下意识猜想起他的来意。
“不瞒包公,学生有一邻居因冤被抓进了开封府……”薛纵沉声道:“就是金明池生乱那日,这位邻居大叔正好在我家店铺帮工,被开封府的差役大哥们误会……”
第三十七章 读书郎()
庆历三年的夏天,比以往时候更热一些。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是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年代,大宋人民只能靠折扇、沐浴等屈指可数的方式纳凉。
勋贵富豪之家则好一些,可以用冰纳凉,不管是食用冰饮,还是用冰块降温,多少能舒坦一些。
其实这些本来普通百姓也是可以享受到的,至少往年如是,但因为去年东京汴梁异常暖和,存冰很少。
今年天气有过早炎热,以至于大部分靠贩卖存冰的商户提前开售,早早便被抢购一空。
如今汴梁城里,除了皇室贵胄,勋贵高官家中,市面上已经没有冰块售卖。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例外,那就是州桥附近刘家铺子,“果子刘”如今在汴梁城里很出名,就是因为冰块。
他被释放了,因为薛纵的缘故,包拯入主开封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审理金明池失火案,蒙冤者被陆续释放,首先一个便是果子刘。
回来修养了几日,果子刘便立即开始忙生意。得知了来龙去脉之后,对薛纵他没有任何怨言,毕竟事出意外,薛纵自己也受了重伤,且不知情。
生意还是要做的,赚钱是一方面,果子刘更是在薛纵身上看到了希望。四门馆高居榜首的才子,小小年纪还得了承奉郎的官职,往后进公门,入朝为官不在话下。
别的且不说,单说薛纵在开封府与府尹大人相谈甚欢,那可是自己亲眼所见。
自己一家跟着他,将来少不得有好处,自己年纪大也没什么指望,但自家儿子和薛纵年岁相当,将来肯定大有好处。
因为要入学,且有了官身之故,生意上的事情薛纵自然不方便出面,自己少不得需要多担待。
果子刘自然是义不容辞,大块的制冰送过来,很快便销售一空,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如此火爆的场面,让不少人都好奇,薛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冰块?
“真是奇怪,绝对不可能是存冰,如今东京,即便是宫里恐怕都没有这么厚实的冰块,难不成是现冻的?”
“怎么可能,炎炎夏日,水怎可能凝固结冰?除非是有神仙手段。”
“马汉,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事实就在眼前啊!”
“包公,您怎么看?”
汴河畔,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正是便装巡访的新任开封府尹包拯。
“也许那个少年确实凝水为冰的手段!”包拯轻声说道,目光里似乎有些许沉思。
“那天在开封府前阻拦包公您的那个少年,他有这么大能耐?”
“不错,是他!”包拯道:“王朝、马汉,你们或许有所不知,近几个月,这几个月东京城里出现了不少新鲜玩意,都与那个名叫薛纵的少年有关。”
“哦,卑下只知他是四门馆的学子,没想到他还有这许多稀奇……”名曰王朝的汉子笑了笑,看向刘家铺子的目光也多了些许好奇。
包拯道:“你们和本官一样初到东京,很多事情尚不熟悉,但往后……本官主持开封府,你们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是!”一左一右,两个扈从当即点头。
沉默了片刻,马汉轻声道:“包公,您把金明池岸有关的人员全部释放,这样会不会……”
“都是些无关之人,继续关押又能如何?”包拯显然对此不以为然。
马汉道:“可是我们如今的调查毫无进展,您新官上任,各方都盯着呢,要是……”
“不必担心,此事…朝廷自会有论断的。”
包拯似乎对此信心满满,王朝与马汉见状,也便不好在多说什么。
……
果然,朝廷的圣旨很快下达,对此事有个明确的定论——沂州逆贼所为。
事情很凑巧,沂州虎毅卒王伦起兵谋反,闹出的动静有点大,于是乎这桩行刺皇帝的惊天大案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弑君和谋反都是天大的罪过,枢密院立即下达了调兵军令,京东路的大军随即调动,齐州和淄州驻军,以及平卢节度使郭中和麾下人马,前去平叛。
一场小叛乱而已,大宋每隔三五年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只要大军调动,很快就会结束,重归安定。
所以在东京城里,没有人当回事,依旧开开心心地过端午节。
挂艾草,裹粽子,龙舟比赛也有,往年本来是在金明池的,但除了前几日的事情后,改到了铁塔湖。
很多东京百姓都暗暗猜想,也许今后皇家不会再开放金明池了,但谁也没想到,皇帝赵祯却格外大方。
从今往后,不仅仅是水军校阅之日,从三月开始到了四月初春光明媚的时候,金明池开门迎客,供百姓踏春游玩。
消息一出,皇帝赵祯顿时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
“金明池,往后还是不要再去了。”端午家宴上,薛孟氏不免碎碎念。
这次在金明池虽然赚了不少钱,也闯出了名头,但是孙子遭遇生命危险,果子刘牢狱之灾,让她心有余悸。
“好,我们以后不去了。”薛纵点头答应,笑道:“来,祖母,尝尝孙儿包的粽子。”
“纵哥哥,我也要!”本来已经满嘴美食的芸儿伸手讨要,俨然一个小吃货。
薛孟氏宠溺地看了一眼孙子孙女,笑道:“纵儿,往后这些庖厨之事你就不要亲自动手了。”
君子远庖厨,是这个年代固有的观念,尤其是薛纵现在已经是官身,所以老祖母对此颇为在意。
“祖母,在家里没关系的。”
“纵哥儿,薛婶说得对,今时不同往日,以后你就说法子,具体进厨房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做。”五柳巷相熟的邻里们聚在一起,几位婶子连声劝说。
好似自打得了承奉郎的官职,所有人看自己的眼光都不同了,八品芝麻官而已,有必要认真吗?说到底,自己不过是个四门馆的学生,而且还尚未入学……
想到这里,老祖母随即便道:“纵儿初十就要去四门馆,给先生的束脩还得劳你们准备一下。”
果子刘笑道:“薛婶放心,纵哥儿的束脩已经在置办了,肯定妥妥当当。”
“纵儿啊,去了四门馆,定要好好读书……”老祖母连声叮嘱,满眼期待。
薛纵却忍不住暗叹,时隔多年,又得上学读书,得整日里孔孟之道,之乎者也,想想不免有那么点烦恼啊!
第三十八章 天字一号班()
五月初十,四门馆开学了。
盛夏时节,天气这般炎热的时候,本该是放暑假的日子,也不知道是谁选的这个日子,简直违背人性嘛!
虽然很多学生不满,但大都敢怒不敢言,顶着似火骄阳前来乖乖地做个读书郎,薛纵便是其中一个。
要是早一些得到承奉郎的职位,有了进阶大宋官场的途径,何苦劳什子去四门馆读之乎者也?
现在,作为榜首之人,退学肯定是不能的,引起的动静太大,要是被人盖上骄傲自大的帽子可就不好了。
大宋是一个及其重视名誉的年代,这方面是万万不可马虎的,毕竟在这方面吃亏的人可不少。
再者,老祖母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八品芝麻官与薛家祖上的地位差距很大,还得不断提高。
读书学习,将来东华门外状元唱名才是正经路子,才能够走的更远。但她并不知道,至少当状元薛纵已经没有机会了。
按照大宋的惯例,但凡有官身的人是不能成为状元的,作为承奉郎的薛纵显然已经没有这个机会。
不过状元与否并不重要,或许连是否考中进士也不那么重要,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机会……
怀着略微复杂的心情,薛纵进了四门馆。
分班!
进入四门馆的第一件事竟然和中小学入学后的步骤如出一辙,需要分班,四门馆的分班是按照千字文排序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薛纵本来还头大,还不知道在何处才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尤其是告示栏前站了很多很多人的情况下。
不过呢,待走近了之后才发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天字一号班第一个。
按照排名分班?大宋也这么现实,果然自古以来都没有素质教育的传统啊!
唉!
本来是想低调的,但如此一来,想要低调谈何容易?
农历五月的天气热的难受,谁也不愿意在太阳地里多呆一分钟,薛纵自然也不例外,他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走进了天字一号班。
学霸班?
按照后世的经验,很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景,薛纵已经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一群学习很薄的学霸。
但是走进了天子一号班的教室之后,薛纵才发现,自己似乎想错了。
一棵柏树之下,一间清凉的房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薛纵走进去的时候,发现里面尽是些衣着华丽的少年人。
这什么情况?
一点不像是学霸班,倒像是个富贵二代聚集的班级吗?这是什么情况?
思索半天之后,薛纵才想起来,四门馆招生考试除了为国捐躯的烈士子弟之外,其中还有不少勋贵与士大夫家的子弟,想必眼前这些就是吧!
真是封建社会,少不得对这些特权阶层子弟搞一些特殊照顾,这往后和一帮富贵二代们做同学,真不知道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兄台,也是天字一号班的同窗?”薛纵正在思索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询问。
“没错,是的!”
“哦!”那少年点头道:“在下石庆春,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薛纵!”
“薛纵,你就是《六国论》,高居榜首的薛纵?”石庆春听到薛纵的名字相当兴奋。
薛纵尴尬一笑,轻声道:“呃……侥幸而已,不值一提。”
“怎么不值一提,你的文章……我家西席先生看过之后连声说好,称赞不已呢!”石庆春似乎对薛纵颇为推崇,也颇为敬佩。
“些许浅见而已,见笑了。”薛纵打定主意,人得低调,摸不准这些人的脉络之前还是谦虚一些比较好。
“看看,我的榜首多谦虚……俨然一副谦谦君子做派啊!”
薛纵回过头来,看到一个皮肤白皙,面如冠玉,却不免有点脂粉气息的青年盯着自己,眼神似乎不那么友好,语气貌似称赞,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