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和-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美乃孤之冠军侯!”
    世美是张玉的字,洪武帝曾在蓝玉大破北元王庭后,激动之下将蓝玉比作李靖张良,结果蓝玉全族都被灭掉了。永乐帝把张玉比作霍去病,靖难没有胜利之前,张玉就死在了南军手里。
    由此可见,被人夸,尤其是被朱家这对父子夸,未必是件好事。
    张玉率军进攻永平时,孟清和也带着队伍抵达了怀来。
    此时已是七月盛夏,进入军营,除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味和肃杀的味道,还有挥之不去的男人味。
    各种男人味。
    站在朱棣的帐房前,孟清和深吸一口气,通报之后走进帐篷,“卑职见过王爷!”
    虽然帐房里空间很大,味道却着实不太好。
    三十多个男人味十足的壮汉,如此密集的集中在一起……洗澡是不可能的,洗脚……八成也不可能。
    和燕王的大营比起来,世子进京和返程的队伍,简直就是小清新。
    为了早点出去,孟清和尽量用最简短的语言,最简洁的言辞向燕王做了汇报。哪怕沈瑄也立在帐中,他也没心思多留。这么浓重的男人味,孟十二郎表示,再喜欢美人也承受不了。
    “孟佥事辛苦。”
    对待自己人,燕王大部分时间还是很随和的,尽管只是相对而言。
    见朱棣心情不错,孟清和大着胆子请命,这些人在城下喊话的工作,他是否能参与?不能负责主要工作,参与一下也是好的。
    燕王正拿着孟清和呈上的铁皮喇叭,相当的粗制滥造,像一大一小两个漏斗接在一起,用起来的效果却还不错。
    “此事孤已交给沈指挥,你自可参与。”放下喇叭,燕王正色道,“沈瑄。”
    “卑职在。”
    “明日清晨带人到城下。”
    “是!”
    沈瑄抱拳领命,孟清和眼珠子转了转,开口说道:“禀王爷,与其等到明日,不如今日傍晚便依计行事,效果应会更好。”
    “为何?”
    燕王坐正了身体,他和道衍都认为孟清和是个人才。只是年纪太轻,行事尚欠稳妥,还需要磨练。不过比起洪武帝打磨方孝孺,孟十二郎的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
    “回王爷,晚上适合跑路。”
    燕王:“……”
    沈瑄:“……”
    帐中诸人:“……”
    “卑职提议,可在喊话的同时多架几个大锅,卑职这次带来了不少肉干,熬煮成浓汤,味道相当不错。怀来城被围数日,三万大军突然涌入,城中粮食怕是不多,饿肚子的滋味可是很不好受。再加上亲人的召唤,说不准城内的守军会自己绑了宋忠送到王爷驾前。”
    帐篷中再次寂静无声。
    话说,宋忠是不是得罪过他?
    果然,惹谁也千万别惹读书人,尤其是记仇的。
    一张国字脸的大将朱能,蒲扇似的大手一拍沈瑄的肩膀,“子玉,这个人不错,为兄麾下都是莽汉,恰好缺这么个能出主意的,让给为兄如何?”
    沈瑄侧头,拿开朱能搭在自己肩膀上的大手,“不成。”
    “真不成?”
    “真不成。”
    “我用五十骑兵换?”
    “五百也不行。”
    “……”
    两个虽然压低了声音,奈何朱能的大嗓门再压也像打雷。燕王咳嗽了一声,瞪了两人一眼,朱能不说话了,沈瑄依旧是面无表情。
    作为话题中的主人公,孟十二郎告诉自己,镇定,必须镇定!
    沈指挥没其他意思。
    可要他脑子不拐弯,当真是很难啊!
    经过朱能一打岔,燕王同意了孟清和的建议。
    当日傍晚,燕军打开营寨,在城下架起了几口大锅,锅下柴堆烧得极旺,没过一会,锅内的水就汩汩沸腾,有火者将大块的肉干倒进锅中,根据孟清和的要求,又加了大量的高粱面和干菜。
    一阵风吹过,顿时香飘十里。
    不是珍馐佳肴,却着实是香,尤其对整天吃不饱的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城头上的守军有点站不住了,明知道城中粮食不多还这么干,这是欺负人还是欺负人啊?
    大锅煮肉只是开胃菜,在肉汤滚了两滚之后,一些穿着布衫的人走到距城下几里的地方,在城头守军诧异的目光中,举起了一个个用木头和麻布扎成的大牌子,牌子上写着许多的人名,同时有人举起一个样子奇怪的东西,放到嘴边,声音传得极远,一直传到了城内。
    “张三,你爹在这!”
    “李四,我是你娘!”
    “赵五,我是你婆娘,还有咱家的两个娃!”
    “柱子,我是大哥,你在城里吗?”
    众人排着队,觉着牌子,轮番传递着喇叭,一遍又一遍的喊着。
    城内立刻军心浮动,上头不是和他们说家里人被燕王杀了,尸体都堆在大街上?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家人不是还活得好好的,主帅是在骗他们?!
    宋忠闻听情况,知道事情要糟,没等他想出办法,城下又传来一阵骂声,领头骂得最欢的,声音最大的,就是孟十二郎。
    “城内的兄弟不要被宋忠这老匹夫骗了!大家的亲人都活得好好的!王爷乃是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嫡子,仁厚和善,怎么会对治下的百姓动手?兄弟们可要擦亮眼睛,不要听信谎言,被个不要脸的老匹夫诓骗,替他送死,成就他的名声,自己却什么都得不到!王爷仁慈,既往不咎,兄弟们可千万不要做错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娃啊!”
    “当家的!”
    “爹啊!”
    城下呼声再起,城中人心更乱。
    宋忠听到报告,颓然坐在堂中,除了下令他带来的南军严守城门之外,再无其他办法。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宋忠长叹一声,缓缓抽—出了长刀,燕军,明日必将攻城!
    城下,孟清和将喇叭递给身边的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好爽!
    “孟佥事。”沈瑄走到孟清和身边,侧头看他,黑色的双眸,清晰映出了对方的影子,“明日随我出战。”
    “是!”孟清和求之不得,接着眉头一皱,“指挥,宋忠此人,王爷打算怎么处理?”
    杀还是留?
    “王爷自有计较。”沈瑄没有因孟清和有些愈矩的话动怒,反而压低了声音,在孟清和耳边低语一句,转身离开。
    孟清和站在原地,捂着耳朵,自会让他如意?
    眯起眼睛,笑了。
    沈瑄,果然和他一样记仇。
    夜色—降临,喊话的人被召回营寨休息。
    城内也加强了巡逻,上半夜,双方平安无事。
    丑时刚过,怀来城的东门突然有了动静,守卫此门的南军被摸到身后的边军偷袭,带着泥土味的大手紧紧扼住南军的喉咙,南军挣扎两下,很快没了动静。
    “得手了,告诉柱子他们,快走!”
    东门被打开,城内的边军在几个百户的带领下,纷纷出逃。
    出城的动静惊动了巡逻的守军,刚要示警,却被另一队边军围住,雪亮的刀子出窍,声音中带着杀意,“大家都是一起杀过鞑子的,如今只想求条活路,别逼着兄弟动手!”
    巡逻的士兵神情一变,为首一名总旗干脆道:“兄弟的家人也在城外,如此,一起走!”
    困在城内就是个死,投靠燕王,反了又如何?祖上不也是跟着太祖皇帝造过反的?
    丑时三刻,城内的守军已是彻底乱了。先时计划逃跑的不必说,还犹豫的,见这么多人往外跑,也壮着胆子跟上去,其中竟有不少的南军。
    宋忠派人弹压,根本弹压不住。
    燕军营寨中灯火通明,军士衣甲鲜明,见城中大乱,却未趁机攻城。
    燕王手按长刀,站在营中,单手抚过颌下短髭,“孤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慈悲为怀,不欲多犯杀戮。传令,城中守军,但凡投我,孤必不亏待。”
    “是!”
    诸人看着表情很是“超然”的燕王,再将目光转向骂人都能瘙到燕王痒出的孟清和,果然是个人才,难怪沈指挥如此看重!
    丑时已过,城中仍有守军奔出,燕王下令沈瑄与朱能一同收拢这次士兵,孟清和提醒沈指挥,提防其中有宋忠的探子。
    沈瑄会意,仔细盘查之下,当真抓到了一条大鱼,竟然是都指挥余瑱!
    看着被五花大绑的余瑱,孟清和笑了。刚想着报仇,机会马上就来了。
    余瑱却不是来投降的,而是伺机混入燕军,刺杀燕王。被沈瑄拿住,知道必定没有生路,倒是发挥出了硬汉风格,大骂燕王是个反贼。
    燕王对他没多大兴趣,换成宋忠,或许还会招揽一二,但区区一个都指挥使,还是打仗没什么水平的,根本不必耗费力气。
    一声令下,余指挥被砍了脑袋,同其他几名被揪出的细作一起,挂在营前的木杆之上。
    日出时分,城内的宋忠召集手下亲兵和没有出城的守军,当着众人的面说道:“燕贼势大,忠唯有拼死一战!王师大军一到,必令贼军粉身碎骨!随我出城,杀贼!”
    “杀贼!”
    不到三千的守军,在都督宋忠,都指挥彭聚、孙泰的带领下,擂起战鼓,出城迎敌。
    如北平城西直门的守军一样,他们所求不为成败,只为一个忠字。
    七月盛夏,北方草原吹来的朔风仍带着凉意。
    燕军摆出阵型,严阵以待,这是对勇猛之士的敬意。
    “杀!”
    都指挥彭聚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挑飞了一名燕军步卒,胯下战马却被另一名燕军斩断了马腿。马声哀鸣,彭聚摔落马下,几名燕军一同涌上,长枪齐出,却被彭聚一一格挡,在彭聚又杀伤数名燕军之后,一柄长枪猛然从他背后贯入,血从口中涌出,数杆长枪同时扎入了他的身体,彭聚大吼一声,手中长枪最后一次挥出,杀死偷袭他的一名燕军,力竭而死。
    血沿着长枪和铠甲滴落,汇成一条条小溪,染红了他脚下的大地。
    彭聚死后,孙泰也被沈瑄一刀削去了手臂,跌落马下,不愿受俘,自刎而死。
    宋忠麾下大多战死,只有极少数人受伤被俘,罕有主动投降。宋忠却被活捉,被带到燕王面前时,已是狼狈不堪,满身血污。
    “宋都督别来无恙?”
    “逆贼!”宋忠挣扎想站起身,却被两名士兵狠狠按跪在地上,“吾恨不能将你手刃!待王师一到,你这逆贼必不得好死!”
    燕王没有动怒,起兵以来,这样的辱骂他听得多了。
    不造反,他就能安稳的活下去?
    朱允炆的刀都架到了脖子上,他还要老实等着不成!
    周王代王是前车之鉴,朱棣不愿坐以待毙,也不会这么做!
    他服从老爹,也尊敬兄长,但是那个成日同腐儒谈天论地的黄口小儿,凭什么让他服气?凭什么让他跪拜?!
    他是朱元璋的儿子,生于乱世,长于军中。他最熟悉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战场上的拼杀。对朱棣来说,实力代表一切!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这样的性格,成就了永乐大帝,造就了明初盛世。
    面前的敌人很多,宋忠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朱棣笑了,笑容里带着属于王者的豪迈,走上了这条路,他就不会回头,也不能回头!
    “宋都督高义,孤成全你!”
    “逆贼!”
    宋忠仍在高声叫骂,朱棣却不再看他,“瑄儿,你亲自送宋都督一程。”
    “遵令!”
    宋忠被拉出帐外,在营门之前,沈瑄亲手执刀,宋忠恨道:“当初,老夫该亲手杀了你!”
    刀光闪过,失去了头颅的身体倒在地上,断颈中仍不断喷涌出鲜血。
    孟清和看着死去的宋忠,并不如想象中的高兴,甚至没有在城下骂人时的爽快。
    他不愿去想为什么,也不能去想。
    只是看着沈瑄,对上那双黑色的眸子,心突然变得沉静。
    走上这条路,是他自己的选择。
    既然选了,就不能后悔!
    宋忠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朝廷再次震动。
    没人认为宋忠能战胜燕王,却也没想到他会败得这么快。
    伴随着宋忠的死讯,还有通州,蓟州,遵化,永平相继失陷的消息。
    建文帝当即下令,征讨燕王的大军即刻出发。不能等了,火烧眉毛了,再等燕王就要打到南京了。
    大军尚未全部集结,粮草骡马也集中有限,可皇帝下令,佩大将军印的长兴侯耿炳文也不能有二话。
    为激励士气,建文帝亲自送耿炳文出征。但对耿炳文和军中将领来说,他来了,真不如不来!
    皇帝当着众人的面,竟然说出一句“勿使朕背负杀亲之名。”
    听听,这叫什么话?
    不杀亲,就是不杀燕王。
    皇帝亲口下令不能伤害对方主帅,这仗还怎么打?
    耿炳文无语了,他开始后悔,怎么没早点退休,偏要摊上这么件事!
    可皇帝金口玉言,不能不听。
    长兴侯只能长叹一声,在建文帝的殷切期盼中,带领号称三十万,实际只有十三万的朝廷军队,满怀心事的出发了。
   
    第五十二章 受到惊吓的孟佥事

    朝廷大军出发不久;消息就传到了燕王耳中。包括统兵将领;大军人数;甚至连建文帝送大军出征时说的那句话;都清楚明白的写在纸上,送到燕王面前。
    “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极。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亲之名。”
    看到此言,燕王只有冷笑。
    他这个侄子读书读傻了;如此自作聪明,当真是愚蠢至极。老爹没教过他的东西,做叔叔的应该教一教,做了婊子就别想立牌坊,想占便宜总得付出代价。
    当即派人前往南京,与送出消息的人秘密联络,随时关注朝廷动向。
    自燕王举兵,北平城内的朝廷耳目几乎被杀得一干二净,还活着的多倒戈燕王成了反贼。
    燕王妃也知道自己兄弟的立场,再没有书信写往南京。魏国公徐辉祖对北平诸事是两眼一抹黑,建文帝很难第一时间得知燕王的动向。
    燕王则不然,朝廷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由建文帝身边的宦官想方设法送出消息。有徐增寿在宫外帮忙,送信人进出南京很少受到严格的排查。
    建文帝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即使知道,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燕王能对王府长史教授落下屠刀,建文帝总不能把皇宫里的宦官都杀了吧?
    内宫的宦官,女官,宫女,组成的各种关系网丝毫不亚于朝廷官员之间的联系。
    燕王大范围撒网结交宦官,比起建文帝只走高端路线,高明的不只一星半点。
    此时,燕王正驻兵怀来,接到朝廷大军开拔的消息,令部下张玉,朱能,邱福等率军加快速度扫清永平,滦河等地,务必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构筑起一道稳固的防线。之后密信不久前驻兵大宁的陈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字里行间挑拨他同大宁都指挥卜万的关系,并许诺,若陈亨率兵来投,必将扫榻相迎。
    这种热情诚恳的态度令陈亨极为感动,很快派人回信,将大宁军队将出松亭关,过沙河,进攻遵化的消息告知了朱棣。
    燕王大喜过望,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派遣细作潜入大宁,同时下令在北平夺门战中表现不佳的何寿,领五百骑兵和一千五百步卒作势进攻大宁,与陈亨依计共同擒拿大宁都指挥卜万。
    安排好这一切,燕王于七月底回师北平。
    朝廷大军将到,他要亲自会一会被建文帝寄予厚望的长兴侯耿炳文。
    身经百战的老将就一定会旗开得胜?未必!
    他会用事实给侄子好好上一课,战争可不是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北平城内,朱高煦朱高燧随燕王一同出征,北平政事及燕王府内诸事多由世子朱高炽做决断。北平布政使张昺被燕王杀了,代行其责的是布政司参议李友直。李参议同燕王府纪善金忠一同进言朱高炽,可借燕王回师之机收拢民心。
    “王爷归来之日,世子当亲自出迎。王师入城,百姓必夹道相迎,民心可定矣。”
    “李参议所言甚是。”朱高炽这段时日又瘦了不少,五官变得明朗,轮廓深刻,相貌极类燕王。只是脸上时常带笑,神态间显得温和,让王府官属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思及燕王,再看世子,不免会觉得纳闷,不看长相,单论性格,当真是南辕北辙。
    送走了李友直和金忠,朱高炽摸摸肚子,立刻叫人送上茶水点心。整天都在处理政务,不得歇息,又累又饿,刚要吃点东西,李友直和金忠又找来了。
    谈的是正事,没法敷衍,碍于王府纪善在侧,更不能像往常一样想吃就吃,当真是折磨人。
    想到王府纪善,就不免想起投缳的王府教授。朱高炽自八岁起就跟随余教授学习儒家经义,对余教授极为尊重,不想他竟然投靠了建文帝。
    立场不同,朱高炽不便对余教授的死多说些什么,只能在父王要追究其亲族时劝说几句,保全他们的性命,算是尽了师徒之情。
    朱高炽肚子开始响,王安催着小宦官去取点心,“快点,世子这边等着呐!”
    仔细听着朱高炽那边的动静,见世子又在叹气,也没法劝上两句。朱高炽性格仁厚,轻易不责罚身身边伺候的人,可也不能犯了他的忌讳。没弄清世子是为政事还是其他的事情担忧之前,王安不敢轻易开口。
    自燕王出征,燕王妃担心燕王和其他两个儿子,不免对世子有些疏忽。世子妃出身不高,也难同世子说上几句知心话。
    世子整日忙着政务,心里有事也无人能够开解,瞧瞧这些日子瘦的哎!
    王安越想越是心酸,忍不住擦了一把眼泪。一边擦一边偷眼瞅着,世子看见了没?看见了?那他得再哭一会。
    做宦官这份职业,必须让上司感受到温暖,感觉到贴心,工作才会有前途。这还是某日同孟佥事交流时得到的启发。
    如今看来,很是实用。
    果然,下一刻朱高炽就叫人了,“王安,进来。”
    王安擦擦眼泪,改日得找孟佥事再好生交流一番。
    燕王抵达北平当日,朱高炽率领城内官员列队出迎。城内及附近各县百姓也涌在路边,翘首以待。
    远远的,一队衣甲鲜明的骑兵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燕王一马当先,朱高煦和朱高燧并未跟在他的身边,而是同沈瑄等将领走在一起。
    军中纪律严明,经过这段时间的征战,朱高煦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