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装字画或者公文的,可以防止破损。
时迁悄悄的打开,取出其中的纸张,对着月光观看,正是赵明诚的供词。
他心中一喜,赶忙把供词放好,把竹筒放入怀中,朝着窗子退去,等退到窗边时,他停下不动,倾听着外边的动静。
因为从这个方向看不到外边四名守卫所处的方位,他要通过倾听来辨别,否则出去的时候若是刚好落入一名守卫的视线中,那就功亏一篑了。
听声辨位是一种高级的技巧,这需要观察到入微的境界才行。
什么是入微?那是要精妙到极点,细致到极点。
时迁刚才在屋檐上就是在观察四个守卫的习惯性动作,包括站位和移动的幅度,这样虽然无法还原外边的情景,但却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他出去的时候还能落到对方的影子里。
他抓住窗框,一跃而出,并在落地的瞬间进行调整。
四名守卫有人发觉似乎有影子从眼角闪过,当他们去找的时候,时迁正半蹲着藏在他们的影子里,跟着他们移动。
半晌之后,时迁顺着走廊的柱子爬到了屋檐上,在屋檐上潜伏了一会,发觉没有问题才沿着屋檐消失在夜色之中。
从他来到驿馆到离开共用了两个时辰左右,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观察,行动的时间极短,这是极为考验耐心的工作。
回到客栈的时候天色即将发白,高强等人一直在等着。
时迁并没有说这次的行动有多么的艰险,只是把供词交给了高强,他以此证明了自己,这就足够了,邀功什么的就算了。
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咱也是个有内涵的人。
一代神偷如此想到。
;
第一百章 不速之客()
既然已经得到了赵明诚的供词,那就没有必要留在大名府了。`顶`点``。23。
高强决定即刻返回东京城,赶在耶律宁之前把事情禀报给朝廷,让朝中大臣做好准备。
如果辽国人手中握有证据,宋国自然无法抵赖,可如今证据都没有了,那只要拖下去就行了,这是宋国大臣的拿手好戏。
到时随便找几位能言善辩的大臣和辽国人扯皮,等到辽国和金国的战斗有了结果再说,要是辽国人胜了,那宋国只能继续服软,可若是金国人胜了,那对辽国的态度就要强硬起来了。
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至于辽国皇子耶律宁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找大名府知府梁世杰的麻烦,那就不在高强的考虑范围了,反正他和梁世杰又不是很熟。
赵明诚的身体还需要将养,不适宜奔波,只能暂时留在大名府。
他望着高强,想让高强把那份供词烧掉,如此就能不留后患,他才能真正的安心,不过高强自从拿到供词后就没有再提起,他自然知道其中的意味。
这位衙内抓住了他的把柄,怎么会轻易的销毁,日后怕是会有诸多的麻烦。
“衙内,供词的事还是不要上报朝廷了吧?”赵明诚退而求其次,恳求道。
如果没有供词的事情,他被辽国人抓住受了苦刑,定然会在朝廷中博得同情,还会以此扬名,甚至会加官进爵,不过这需要高强的配合。
供词在高强手里,如何向朝廷禀报,就看高强的心意了。
高强只要把供词交给朝廷,那他就会身败名裂,他的命运此刻就掌握在这位衙内的手中。
赵明诚不想刚刚重返仕途就又被贬为平民,还要承受无数的骂名,这对于一个讲究声誉的文人来说是极难承受的,为此他不得不暂时委曲求全。
“放心,我自有分寸!”高强安慰道。
“衙内,日后旦有所命,在下无所不从。”赵明诚一咬牙,沉声道。
这表示他向高强投诚了,不过他说不出以高强马首是瞻这种话,读书人嘛,也不好意思说的太过肉麻,只是表达了一个态度,他只要想象着身败名裂后的惨状,就顾不得以后的处境了。
“我知道了,你放心养伤吧。”高强叮嘱道。
这句话和刚才的那句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却让赵明诚放下心来,他知道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至于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吧。
高强走出赵明诚的房间,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他既然握着赵明诚的把柄,那就不能浪费,赵明诚已经进入了东宫太子府的核心层,将来或许会和赵挺之一样,有机会成为朝廷的重臣。
赵明诚的能力是有的,缺少的只是机会,这也算是在太子府安插的一个耳目。
接下来还有燕青的事情,既然丞相府已经不再追究他的罪责,他还是决定留在大名府,何况这次卢俊义为了救他甘于冒险,这份恩情不是高强能够比拟的。
对此高强表示接受,反正以后还有机会。
杨雄在蓟州有稳定的工作和一家老小,自然不会跟着高强走,
高强很想告诉杨雄,要看紧自己的老婆,他记得杨雄的老婆潘巧云似乎和一个和尚有奸/情,不过这种事情以他的身份实在是不好说什么,怕引起误会,只能以后再说了。
石秀在时迁的劝说下倒是愿意到东京城玩玩,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来去自由。
于是,高强一行人离开大名府,朝着东京城而去。
与此同时,东京城内却来了几位不速之客,这几人来自梁山,他们是奉了林冲的命令来东京城接林冲的家眷上山团聚的。
事情还要从晁盖和吴用上梁山说起。
晁盖七人劫生辰纲的事情败露后,幸亏有宋江通风报信,晁盖才能在官兵到来之前仓惶逃离,又一路被官兵追袭,只好上了梁山,准备落草为寇。
此时梁山上的头领正是白衣秀才王伦,他见晁盖等人来投奔,心中担心。
晁盖等人得罪了当朝丞相蔡京,官兵定然不会放过这些人,收留晁盖就要做好和朝廷大军作战的准备,如今梁山上不过七八百喽啰,如何能抵御朝廷大军的攻伐。
更何况晁盖等人俱是豪杰之辈,王伦担心自己的首领之位不保,于是一面假意应付,一面取出银两作为盘缠要把晁盖等人送走。
意思很明显,咱的庙小,容不下各位大神,你们该上哪上哪去吧。
王伦还不知道林冲早已和晁盖等人商议过,林冲看不惯王伦的小气,没有担当,当初他上梁山的时候就遭到了诸般为难,如今晁盖等人也是如此,他被吴用用话一激,拿起刀就把王伦给杀掉了。
从此梁山换了主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等到梁山的情况稳定之后,众位头领就开始把家眷接上山来团聚。
林冲眼见如此,便想起还在东京城的张贞娘来,虽说当初他写下了休书,但那不过是无奈之举,如今生活稳定了,不免想着一家聚首。
吴用听说林冲要派人去东京城接家眷,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他是知道林娘子已经嫁给高衙内为妻,当初他为了戴宗去了一趟东京城,还和那位衙内喝了顿酒,也跟戴宗打听了那位衙内的底细,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位衙内在他临走的时候还给了五十两银子的盘缠。
但这事他还真的不能说,怕会影响到梁山的团结稳定。
王伦死后,梁山上的山贼都算是林冲一派,晁盖和吴用还算是外来者,虽说晁盖当了大头领,但还没有聚拢人心,整顿梁山需要时间。
吴用知道林冲对高俅父子的恨意,如果他说出曾经和高衙内有过往来,难免让林冲心中不满,起了嫌隙,对此时刚刚稳定的梁山不利。
他心思玲珑,想的也多,就没有提醒林冲,而是看着林冲派心腹下了梁山。
他也猜不出在东京城会发生什么事,又想起那位衙内和他打过一个赌,说半年内他的生活必有大变,如今正是七月,可不正巧是半年,他却从教书先生变成了山寨的二当家,果真是世事难料。
第一百零一章 生活;网()
林冲派的心腹来到东京城,稍一打探就知道林娘子早已嫁入了太尉府,这件事在东京城几乎是人尽皆知。
这下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回去复命么?
梁山来的小喽啰拿不定主意,几个人商量之后觉得应该到张家询问事情的缘由,如此回到梁山上也好给林冲一个交代。
张教头没想到林冲还会派人回来接家眷,在询问了林冲的境况后便有些犹豫。
当初女儿嫁入太尉府可以说是被逼无奈,但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女儿在太尉府的生活还算不错,听侍女锦儿说那个高衙内也并非恶霸一样的人物,甚至还很好说话,这就让张教头颇为为难。
首先女儿已经嫁给了高衙内,若是被林冲知道不知道会怎么想,就算是女儿上了梁山,夫妻之间会不会因此有了嫌隙,这都说不准。
若是到时林冲因此嫌弃了女儿,那真是把女儿逼入死地了。
其次林冲如今是山贼,张教头是朝廷中人,这是官匪不两立,何况梁山也不是大山寨,听说还不到千人,一旦官府剿匪,还不是要逃命。
张教头熟知林冲的人品,也很欣赏林冲,否则当初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但那时候林冲是朝廷的武官,虽说不能大富大贵,总是一份正当的职业,山贼岂是长久之计,难道就让女儿也去做山贼么?
有了种种顾虑,他就先稳住梁山来的喽啰,毕竟这种事情总是要问问女儿的意见。
张教头使人到了太尉府,告诉张贞娘她娘亲病了,让张贞娘回家看望。
张贞娘听到消息后,赶忙带着侍女锦儿返回家中,反正两家都在东京城,离得并不远。
这两个月来张贞娘过的很是充实,高强把易安楼的事情交给她,就是给她找份事情做,刚开始她还有些不习惯,不过渐渐的喜欢起来。
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主持鉴宝活动和易安楼的日常安排。
经过最初的疯狂后,鉴宝活动趋于平稳,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也不是天天都进行,而是每过五天进行一次,与其说是鉴宝,不如说是一场文物知识讲座。
张贞娘在收文物的时候不压价,有时候看着百姓可怜还会多给一些,高强临走的时候给了她不少银子,在她看来这是把太尉府贪污百姓的银子还给老百姓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她这是在败家。
李清照对此是支持的,两个女人都不在乎银子,反正又不是她们的。
如此一来,张贞娘倒是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百姓又不傻,谁给的银子多都看得清楚。
这让那些文物贩子没了生意,都把张贞娘恨得不行,可又不敢招惹。
当初高强虽然强势插手文物买卖,好歹还会给他们留点赚头,而张贞娘直接从源头给杜绝了,他们只好改行。
那些文物贩子被逼的改行造假,导致市面上造假的文物开始泛滥,倒是骗了不少的藏家和百姓。
张贞娘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学识,她又是个极认真的人,对经手的文物都要了解一番,防止上当受骗。
她是武官家庭出身,出嫁后林冲也是武官,就和文人不搭边,所以她虽然相貌上有着女子的柔美,但性格中却藏着武人的刚烈,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
李清照对她极好,也愿意和她讲文学上的事,两人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如今的默契,成为了好姐妹。
她没事的时候也会翻翻书,整理易安楼的文物,听那些文人的交流,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经过这两个月的历练,她也从侧面了解到高强都做了什么,知道那位衙内并非只是沾花惹草,也会做些正经事,虽然说不上高兴,却也有些安慰,毕竟高强是她如今的相公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当她回到娘家后,才知道并非是娘亲病了,而是林冲派人来接她上梁山。
看到林冲写的信,往事涌上心头,不由得流下泪来,她不是个轻易流泪的人,但此刻心中愁肠百结,竟然难以自控。
去还是不去?
她一时竟难以决断。
梁山来的喽啰望着这位林头领日思夜想的女人,心中既感慨又不屑,感慨的是这女人还真是漂亮,不枉林头领的挂念,不屑的是这女人竟然嫁给了太尉府的衙内,真是对不住林头领的一片痴心。
他是林冲的心腹,一向仰慕林冲的英雄气概,自然认为对林冲这样的好汉,女人就该死心塌地的跟随,否则如何配得上如此的英雄。
如今看张贞娘还有些犹豫,心中不由得替林头领惋惜,如何看上了这种贪慕荣华富贵的女人,他眼中的不屑更加明显了。
张贞娘则想的更多,她在想若是自己上了梁山,高强会不会派兵攻打梁山,她会不会再次给林冲带来灾难。
“山上的境况如何?”她打听道。
那喽啰以为张贞娘是想了解林头领在山上的地位,以此来确定她在山上能过上什么舒坦日子,心中把张贞娘想的更加不堪。
但这个时候要把场面撑起来,不能给林头领丢面子。
“咱们梁山号称八百里水泊梁山,山上有数千兄弟,是山东境内最大的山寨。”小喽啰吹嘘道,“大当家托塔天王晁盖,英雄盖世,二当家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林头领在山上是三当家,掌管军马操练。”
“吴用?”张贞娘诧异道,“可是又称作加亮先生?”
“难得大嫂也听过吴军师的名头。”小喽啰得意道,“吴军师智计百出,在他的谋划下,七名好汉劫了大名府知府给蔡京送的十万生辰纲,在江湖上一举成名。”
张贞娘怪异的看了小喽啰一眼,她的确听过吴用的名字,可不是因为生辰纲。
那是在年前的时候,她听说高强在前厅款待贵客,又听丫鬟们议论那客人的名字好有趣,叫什么吴用,那不就是没用么?
为此张贞娘还训斥了那几名丫鬟,拿客人的名讳开玩笑可不是待客之道,随后她找人问了一下那客人的情况,当时也没在意,没想到却在这里听到了。
很显然,高强当初款待的贵客正是如今梁山上的二当家,这不能不让她起疑。
吴用是高强派上梁山的么?目的是为了对付林冲么?若是自己上梁山会导致梁山上的内乱么?
张贞娘突然有种无力感,她觉得高强在她身边编制了一张大网,把她困在了网中央,而她就是网里的鱼儿,挣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鱼死网破,还会连累他人,不如就此安稳的生活下去。
“这位小兄弟,麻烦你告诉林头领,就说贞娘已经死了。”张贞娘黯然道。
吴用想不到他虽然不在东京城,但东京城却有着他的传说。
;
第一百零二章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梁山来的小喽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为了不让林头领失望,绝不能把实情告诉林冲,不如就按照张贞娘的说法,然后再进行一番艺术加工。
就说林娘子坚贞不屈,最终被高衙内逼得自杀身亡,而张教头夫妇因此伤心欲绝,没过多久也病死了,好像还有个丫鬟锦儿,只好随便安排她嫁人了事。
如此林头领没有了牵挂,才能安心的在梁山上当头领,他们这些小喽啰也能跟着混饭吃,岂不是两全其美,就算日后被林头领知道了真相,也能把责任推到张贞娘的身上,这可是张贞娘吩咐的。
商议已毕,几名小喽啰兴高采烈的回梁山了。
河北大名府距离东京城有四百里路,高强等人在五日后回到了东京城,此时梁山来的喽啰已经离开了,他并不知道张贞娘曾面临过艰难的抉择。
回到太尉府,稍事休息,高强就和太尉高俅密议起来。
除了萧媚娘的身份和一些自己暗中的打算,他对高俅没什么好隐瞒的,其他的都一一道出,想听听高俅在这件事上的意见。
毕竟高俅是他的靠山,对如今的朝局看得比他通透,熟悉皇帝赵佶的心思,知道怎么从这件事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太尉高俅听罢,陷入了沉思之中。
宋国使团被辽国人抓获的事情早已在朝堂上闹的沸沸扬扬,原本应该秘密的行动变得公开起来,而且辽国人还要来兴师问罪,这让以蔡京为首的文官集团很是被动。
当初这件事是蔡京和童贯极力怂恿,皇帝陛下也是赞同的,如今出了事情自然要追究责任,好给辽国人一个交待。
按照朝中官员的商议,被抓住的赵明诚三人是要牺牲掉的,还要赔偿辽国一大笔银钱,只希望辽国人不要狮子大开口。
没办法,国家积弱,没有实力,只能任人宰割。
太尉高俅是武官,不参与文官的讨论,但也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他没想到高强竟然能救出赵明诚三人,还偷走了证据,让辽国人没有了把柄,把朝廷面临的困局给解开了,虽说其中有着诸般的巧合,也借助了山贼的力量,但高强却置身事外,没有参与其中。
难道此子也是有大运气之人?
高俅看了看高强,在心中思忖着。
当初他还是苏轼的跟班,只是个地位低下的小人物,偶然去道观玩耍,碰到一位算命的道士,那道士就说他是有大运气之人,果不其然,他后来得到皇帝赵佶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以卑贱之身置庙堂之上,位高权重。
当然也可能是那个道士随便说说哄他玩的,只为了骗取几文酒钱。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是信命的,高俅觉得高强就和当初的自己一样,也是有大运气加身的人物,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次高强解决了朝廷的难题,自然要从中捞取好处。
首先要把那些山贼的身份给改变一下,不能说是太行山的山贼,也不能说什么拿金子雇来的,而是身在燕云之地,但心中还向往宋国的有志之士。
这些人甘冒奇险,解救出宋国使团的官员,不图回报,只是为了宋国尽一份微薄之力。
如此一来,高强结交的就不是山贼,而是身在辽国心在宋的侠士,也让皇帝赵佶知道在燕云一地还有百姓思念着宋国,这就是皇恩浩荡,百姓归心啊!
其次还要把大名府知府梁世杰加进来,这次行动也要有梁世杰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