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的态度都是抵制和反抗。

    对这个时期的孙策刘澜有些看不懂,这是真的,从他对待张昭张纮甚至是太史慈的表现来看,孙策绝对是属于非常的大度的那类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理说他到了丹阳甚至是吴郡就算遇到大规模抵抗,也应该用怀柔的手段,可是孙策却采取了极端的办法。

    最初刘澜将其视作人性的多面,可是他却忽略了一点就是孙策的年纪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再加上性格刚毅、倔强的一面,在对待江东世家的集体反抗时必然会做出一些轻率、急躁的事情出来。

    杀鸡儆猴,无疑这是在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说是最好的手段,可孙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江东世家并没有被其吓住,而是更加同气连枝,这必然彻底激怒了孙策,让他在江东更加不计后果对付世家,并且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

    要知道历史上的孙策并非是因为于吉而亡,而是被许贡的刺客所杀,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孙策在江东采取血腥镇压的方针所引发的。

    而发生这一刺杀的时期,正是孙策统帅江东军队北上之时,可以说这极大损害了江东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才有了谋杀案。

    而许贡之所以交接曹操,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孙策筹备进攻曹操。

    要看到,江东大族其实首先需要的是区域和平而不是统一中国,再加上江东氏族对汉室的认同,在曹操还没有暴露出野心之时,江东氏族与士大夫都有着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曹公辛辛苦苦把汉献帝迎来供养,那可是大汉朝大大的忠臣。

    反之割据自立的孙策,则如叛逆一般,所以就算孙策不死,他也很难北上讨伐曹操甚至是奔袭许都,因为江东世家根本就不可能支持他。

    这也是为何在孙策时代乃至孙权掌权的前期,江东内部叛乱的次数极其频繁的原因,而许贡三刺客在江东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是一个集群的反应。

    与同期的曹魏和蜀汉相比,我们能够看到虽然孙家在江东耕耘最早,但是,从一个军政独立集团演变成彻底独立的政权的过程却是最长,与世家博弈的时间也是最久,期间的过程更是复杂,所以,东吴与三家相比正式建国的时间最晚。

    可以说,孙家在江南建立政权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是江东政权通过军事斗争维护江东和平生活的过程,第二个则是以孙家代表的军事力量和江东大族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江东政权通过调整政策协调内部力量完成江东化的过程。

    从最初江东大族排斥孙策,后者选择用血腥手段镇压,大家一起折腾,冤仇越结越厚,但总体上还是江东大族吃亏,毕竟江东世家的斗争除了声讨之外就只能靠私兵进行抵御,可面对正规军的孙策,其结果不言而喻。

    可关键是,这样的镇压,并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结果世家频繁反抗,这就使得孙家麻烦不断,也间接造成根基不牢,内忧外患的情况,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和江东的小环境下,内外勾结频发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持续到孙权执政,这个时期的孙家已经将江东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年轻的孙权自然就希望这个势力范围能够繁荣昌盛,如果把所有的反对派都杀光,干净倒是干净,但是,血雨腥风的江东还是江东吗?

    而在这个时期,江东大族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些变化,经历了孙策的血雨腥风之后,再加上孙权散发出的善意,江东世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要与孙家谋求合作。

    毕竟在孙权当政后的数年内,世家最后的努力并没有击退孙家军阀集团,他们已经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如果继续反抗下去,其实损害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且在经过太多的鱼死网破与两败俱伤之后,确实也没有世家愿意前仆后继了。

    再加上官渡之战的爆发,很多世家都开始审视这个大乱的天下,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甚至是其他地方的诸侯,哪一个不想当皇帝?

    这个时期,不仅是江东世家士大夫,几乎是全天下的世家士大夫都有了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汉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阻挡,如果自己对东汉表示忠诚而被杀,也许可以为后人景仰,但是,既然效忠的政权都已经即将灭亡,那么继续牺牲无异于殉葬。

    而殉葬可不同于牺牲,牺牲是为了建立一个蓬勃的新政权而流血,是为了某种需求利益甚至是期望而流血,而殉葬不过是为一个已经腐朽的政权而流血,为狗咬狗的军阀而流血。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既然汉朝要灭亡,那么江东大族就必然要选择一个新的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江东的军事在谋求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时候,江东的经济也在寻找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而这一切的先决则是因为孙策的去世,最大的仇家死去换上了温和的孙权,这就为江东士族和孙氏集团的合作扫清了障碍,提供了契机。

    而江东士族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支持某一军事集团统一中国,一个是支持某一集团地方割据维护区域和平。

    表面看来,江东士族如果能够控制整个中国的管理权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其实还有另外一笔账。一个地方军阀要统一中国,是一定需要人力和物力支持的,战争一定要破坏经济,战争一定要死人。

    就拿曾经占领了天下的项羽来说吧,当时的江东民众其实并没有收到多少好处,可项羽失败的结果,却导致了江东八千子弟白白丢掉了生命,而这都无法弥补江东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江东氏族到底是支持孙家统一天下,还是就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很明显是后者,首先当时的江东在人力物力之上不足以与北方抗衡,其次,就算孙家一统天下,那么到时的政权也不可能被他们完全掌控,所以江东世家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出钱粮、耗人力?

    怎么算这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何止是亏,简直就是大亏特亏!

    说道这一点刘澜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最初的辽东到现在的徐州,他见到了太多这样的世家嘴脸了,说反胃恶心都不为过。

    这让他想起后世看三国演义时的一些情形,那就是演义的最后一回,羊祜建议征讨吴国,却遭到贾充、荀顗、冯紞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竭力反对。

    要知道那时的情况是晋兵已经攻克了牛渚,可是贾充却仍然以‘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为借口要求撤军,甚至还强烈要求斩杀主战派张华以谢天下。

    当时的晋兵已经打到了建业的家门口,掌握了牛渚了,再加上江东政权已经非常的腐朽了,晋兵如果愿意,会很快结束战争,可是以贾充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却并不希望消灭江东,因为那样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而这样的情况对刘澜来说,不仅在辽东发生过,现在徐州同样也在发生,这两地的世家与历史上的江东大族一模一样,他们都坚定不移的谋求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安定与和平,至于谁能够管理天下和徐州、辽东乃至于江东,其实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而现在的刘澜与孙策其实一模一样,因为不管是孙策还是刘澜都不是江东集团利益的代表,因为二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借吴越之利图谋天下。

    这也是为何在刘澜还没有触及丹阳利益时,就已经发生数起世家抵抗与鼓动山越叛乱的情况发生了,而且随着刘澜放出风声迁移治所之后这样的反抗更加激烈了,虽然刘澜已经决定一手拉一手打压,可势必会吸取孙策的教训,不会与江东世家太激化。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江东世家尊汉的情况,如演义中便出现了孙策常有袭击许都之心被吴郡太守许贡得知后私下里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意思就是说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要示荣宠,将他召还京师而不是让他居外镇,以为后患。

    这个态度是比较暧昧的,不管是因为尊汉室还是因为反对孙策,其实都反应了江东士大夫阶层的态度,是反对孙策攻打曹操的,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推断之,那么当官渡之战开启后,孙策打算偷袭曹操就以为这要把江东士大夫彻底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之上,那么孙策遇到刺杀并因此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刘澜迁移治所之后要处理的事情会有太多太多,首先是尊汉这一事情就注定了他在与曹操的争夺上江东可能出现意外,其次就是世家的抵抗与不合作,再有则是山越等少数民族。

    历史上孙权解决世界是因为当时太过年轻,且不长于军事指挥,再加上威信不高无法像孙策那样争衡天下,所以这个政权必然是符合江东士族的利益的,因为孙权上台之后是在维护江东地方利益,而另一个标志则是则是孙权大量启用江东士人。

    不管是顾雍还是会稽阚泽,说明了孙权在吸收江东士族进入他的集团之内,而最为重要性的带兵无疑是陆绩、陆逊叔侄二人的加入,标志着因陆康引起的江东世家反抗孙策的集团的矛盾彻底瓦解。

    所以刘澜在要收复江东世家,首先一点就是拉拢江东世家,其次则是启用江东士人,这一点刘澜已经找到了突破点,而江东世家对他的反抗虽然有,但并没有像对孙策那样反应激烈,毕竟仇恨的主因还在陆康身上。

    所以刘澜能够更好控制江东,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孙策除了江东之地再无其他,没有可以借助的力量,可刘澜不同,有青徐有辽东沛县,而如今也只有一个丹阳郡,并没有继续往南发展,所以刘澜与江东世家的矛盾其实并不尖锐。

    这绝对是刘澜的聪明之处,他能够慢慢消化丹阳,再通过丹阳世家来影响整个江东世家。

    但在尊汉这一事项,暂时内刘澜是难以改变江东世家的想法了,除非官渡之战能够提前开启,那样一来,他相信江东世家会改变观念,在他的集团内部,江东势力必须要占用一席之地,因为同在刘澜的势力范围之内,江东氏族要为自己寻求利益就一定要有能与徐州世家以及刘澜元老势力抗衡的力量。

    所以对于尊汉这一情况刘澜并不担心,只要能解决了世家,那么所谓的尊汉也就迎刃而解,至于山越,就有点头疼了,如果能把他们解决,从深山之中依居到县城内,那么这对刘澜控制的江东无疑是极大的补充,可这件事太难了,也是目前刘澜最为棘手的一件事。

    在这件事情商,刘澜一筹莫展。(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江东氏族(2)() 
进入徐州之后,刘澜帐下逐渐形成了以关羽、简雍等为首的元老派系,也就是所谓的武将派系,这些人跟随刘澜最早,对刘澜所谓的尊汉并不重视,更多的还是对刘澜的忠心。

    而最最最关键的则是他们在徐州并没有任何家族与个人利益,而这势必就会与以糜竺、陈宫等为首的徐州世家集团产生分歧。

    这样的情况与当年曹操南下徐州文武的分歧何其相似?

    文官入张昭等是主张臣服曹操的,而武将如周瑜则是坚决反对臣服曹操,在他看来当时的孙家在江东历经三代耕耘,江东已经成为最坚实的根基,有自己忠实的部队,凭什么窝窝囊囊的臣服曹操,所以他的建议是静观其变,再寻求良谋以御之。

    他的建议得到了孙权的母亲的赞成,可文官氏族集团却大加反对,也就发生了后来的争论。

    而在最关键的时刻,鲁肃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孙权的顾虑,他直接点出了这些世家的精明算盘,孙权投降曹操,他们还能继续去做一州之官,既可以有地位也可以保护财产,最重要的是没有生命安全。

    然而一旦和曹操开战,在当时看来,取胜是绝无可能的,那么一旦失败,他们就将一无所有,在如此情况之下,江东氏族集团自然要反对。就算最后胜利了,出钱出力的还不是他们,可是授官封爵,享受荣誉的一定不会是他们,两相对比,世家自然要竭力反对。

    反过来再看徐州氏族陈家与糜家从最后的联手到争权再到现在的通力合作结成徐州氏族集团完全是为了与刘澜旧有势力的抗衡,而旧有势力其实也是从最初的单枪匹马走向联合,聚拢在关羽简雍身边,为的也是与徐州世家抗衡。

    而看两大集团的成分,以关羽等元老势力所组成的集团无疑是来自军方的武将集团,他们大多都是寒门庶族,不管是关羽还是张飞,不管是赵云、简雍,所以徐州的矛盾其实也就是寒门与氏族的矛盾,而刘澜则从中充当着乳化剂的作用。

    当然了,刘澜的手腕高明是主因,可矛盾没有爆发的关键还是徐州并没有一位能拿得出手的武将去分元老势力在军队的一杯羹,虽然陈家的陈应、张家的张承乃至于糜家的糜竺都在渗透着军队,但他们终归算不上优秀的将领,根本无法取代关张赵的地位。

    而且,元老势力其实在徐州并没有个人利益乃至家族利益,他们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军队的利益,而军队的利益又必然是要以战争来得以实现,那么只要有战争有仗可打,那么不管徐州世家愿不愿意承认,元老势力就必然始终占据着徐州政权的话语权。

    这样一来,徐州世家的联合,看似是一场正对元老派的斗争,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在徐州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乃至于经济利益,不然啊在刘澜实施限田之策后,又有谁能来抱着他们的利益呢?

    所以说徐州三大家族从以往陶谦时期的互相倾扎到现在联合完全是被徐州众多大大小小的世家所推到这个位置上来的,就好似陶谦执政时期他们的敌对一样,所谓的完全是为自己家族以及交好家族争取最大的利益。

    而在徐州还有一部分人,也是刘澜刻意培养出来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两方势力者,如鲁肃以及陈宫甚至是徐庶、陈果,刘澜对他们的重用,说白了是刘澜的一种政治手腕,要做的并非是建立新的派系而是能起到与二方势力的抗衡。

    就好似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是益州太守,马超是左将军,位在张飞之前,这两位新来者的地位为何能超过诸葛亮和张飞?就是因为刘备需要新的势力来旧有势力与荆州势力,虽然看起来刘备对待元老系与荆州系很不公平,可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平衡,而并非是说他已经不信任双方。

    甚至可以说刘澜对军方是极大的信任,他不信任的是徐州世家,当鲁肃提出南迁提议的一刻,就遭到了徐州氏族的集体反对,而直到徐州被偷袭之后,刘澜放出了坚决迁移治所的风声,他需要看的是此事在民间的反响,当然更是向徐州世家表明决心,而在这期间,刘澜最高吗的一个举动就是开府之后没有封赏徐州势力,这几乎就是在向他们示威了,高顺他们决心已下,一定要南下秣陵,徐州世家集团就算再反对,也不会改变他的计划,反而还会因为反对而逐渐被他排斥在刘澜政治中心之外,这一件事上,吃过大亏的陈家和糜家不会不明白刘澜的打算。

    所以陈珪头一个来表忠心,而得到的是陈宫进入征西将军府,糜竺第二个到来,同样进入将军府,至于张昭,其实张家根本就不在徐州世家集团之中,所以张昭、张纮与陈宫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开府后的第一次封赏,算是刘澜对徐州氏族的一次公开表态,而对付曹豹,则是刘澜的杀鸡儆猴,要么继续全心全意的支持我,要么就步曹豹的后尘,或者干脆擦干自己的脖子和自己对着干,到时候看看是谁的脑袋喂饱对方的屠刀。

    不是刘澜疯了,是他必须要有所表态,因为在曹豹勾连吕布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很多徐州世家的身影,虽然他们没有出力,可是暧昧的态度却让刘澜彻底疯狂,这是一群喂不饱的狼,与其等着他们背后擦刀,不如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给他们选择,而这个气机无疑是最适合的,因为刘澜击败了吕布,吓退了曹操。

    在这个时候没人敢想换一个统治者,也没有人去傻到再找代言人,连吕布都败了,哪还有合适的代言?

    所以徐州氏族妥协了,而这一点上,刘澜所处的位置与当初孙权所处的位置并不同,因为孙权并不足以取信江东世家,因为他的年纪,因为他的能力,当时的孙权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来取信江东世家,可刘澜不同,尤其是在击败吕布之后,更没有人会质疑。就好比赤壁一战彻底奠定了孙权的统治一样,文臣武将,寒门世家都认可了他的统治,此时的刘澜在徐州就是如此。

    而且刘澜对于徐州世家来说,并没有侵害他们的利益,所谓的限田之策只是限制,而分派的土地又因为曹操入侵徐州造成的大量荒地,而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开放工商之后,他们获得的利益其实是大于他们所失去的,在这样的利弊下,刘澜自然是他们心目中那个最合适之人,换一个来,他们的利益可就不一定能保了。

    既然如此,而且刘澜又是以徐州城离敌太近为借口迁郡治,让他们还真找不到任何反对的借口,而且迁移郡治之后,最少像吕布奔袭徐州这样的血战就不会发生了。

    可刘澜同样知道,徐州世家对他的支持是有限的,而且通过吕布一事与迁府这件事情让他更加清楚他和徐州世家的关系远非与元老派系那么稳固,这件事情上,刘澜差一点就与糜家陈家决裂,虽然没有发生糜箴寻死觅活,但他却必须再寻找一个势力来抗衡徐州世家,这个势力元老系不足以与之抗衡,毕竟元老系的利益在军队,徐州世家的利益在地方,除了发生战争,双方不可能产生正面冲突。

    可是刘澜南迁,就势必要启用江东士人来稳固江东的统治,这样一来,江东势力就会同原来的徐州势力乃至于元老势力一样,逐渐汇聚在一起,而两方抗衡,让徐州世家与江东世家倾轧去吧,只要他控制的军队,只要他的元老系无恙,那么不管是两方哪一方撤后退,都不重要。

    刘澜此次南下的目的,有太多太多了。

    抵达秣陵的刘澜并没有急着去见世家,但招贤令已经在起草,未来的而到三天就会颁布,为此刘澜还专程在秣陵设立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