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一开战,受苦的都是这些百姓,如今的大汉朝兵祸连连,你好不容易在徐州给了他们一片乐土,可有些人就是要与你作对,良人,无论如何一定要保护好他们。”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努力的原因。放心吧,我不仅会保护好他们,更会保护好我们的士兵。”
甄姜重重点了点头,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眼前的男人,就算刘茵也比不了。
~~~~~~~~~~~~~~
次日一早,八万大军向梧县开拔。
这回刘澜率领着的将领只有许褚一人,而且都是步兵,关羽已在数日前到了战场,守护梧县安全。关羽虽然对士大夫无比傲慢,可对下却能视为手足,尤其是对百姓,所以当得知步兵暂时难以聚集时,他才主动找到了刘澜请求提前赶往梧县,刘澜答应了他,既然要战,那就将战火烧到袁术的地盘,把他们挡在徐州之外。可是有一点要同样主意,那就是不可轻兵冒进,虽然他率领的是骑兵,可是别忘了还有张勋的存在。
对此关羽欣然允诺,他也明白这一仗的关键,所以身为前锋的他自然不敢有任何的轻敌大意。
可同样的,就像刘澜的叮嘱那样,不可轻兵冒进的前提是徐州第一战要取得胜利,取得首胜,这对关羽是压力同样也是动力。
如今,相比关羽已经要到了梧县了吧。
大军开拔,刘澜却始终担忧着前线关羽的情报,不管是信鸽传讯还是斥候快马传讯,他要求关羽务必要及时向其传递信息,这样在行军路上,他也能够通过前线的战事来判断这场战役的走向并设置更为稳妥的作战计划。
一路东行,远方的战鼓声始终响彻着,那是不久前吉时一到后响起的行军鼓声,在一阵阵鼓声中,徐州军浩浩荡荡行进,很快,鼓声便彻底听不到了……
大军快马加鞭向梧县赶去,一路而来,到处可见在郡国兵保护下向彭城国赶来的梧县百姓,他们之中多是些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女,官府规定了,梧县只收留老弱与妇孺,而置于年轻壮丁,则无法收留太多。
一路而来,刘澜看着百姓们挤在驰道之上,虽然心急可他却下令部队原地待命,甚至亲自找到年长有名望的百姓长者,亲自说服了他们暂时腾开官道,让部队能够快速通过。
百姓们都很理解,毕竟他们并不是逃命而是转移,而且他们在多日前也见到了关羽率领的骑兵更是去为他们守护家园,正因为这一点,才让百姓们立即腾开官道,目送大军离去。
其实他们并不想离开家园,再数日前看到关羽与龙骑军之后这样的想法更加深了,毕竟徐州军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受到伤害呢,可他们也理解,就像亭长当时劝说他们时那样,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绝不能让袁术的人从我们手中找到一粒粮食,使他们以战养战。
基于这一点,他们离开了故土,此时在驰道两边,目送大军快速而去,整整一日,身为的将军与他们站到了最后,并与所有百姓作别,可是当他们打算再次踏上行程之后,却发现护送的郡国兵一个个挺直腰板目送着方才那位将领,甚至都变得无比激动。
直到此时他们才发现那位无比和善一点架子没有的将领居然就是刘使君,没人相信,也不敢相信这样的大官居然连一点威仪也不讲,他和他们站在一起,好像本身就是老百姓一样,亲民的表现,让许多人感动涕零,可就像刘澜所说,很多人以仁义为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只是发自内心,毕竟在后世他也来自底层,所以对待百姓,并不存在任何的手段与目的,甚至他很想让百姓先过,可是百姓的队伍太多了,而且兵贵神速,如果他这么等下去,也许反而会造成惨重的代价,这反而才是对不起这里的百姓,让他们的家园被毁,那时他们就不是什么撤离,而是狼狈的逃命了。
队伍缓缓而行,一字长蛇阵,一望无际的旌旗,而刘澜则在那面只属于他的巨大纛旗之下,立于中军,就在刚才不仅,刘澜收到了一封关羽传来的快报,出乎意料,真的出乎意料,关羽在抵达边境一刻便遇到了敌军前锋,果断出击,大败敌军并在混战中击毙敌将荀正,大振我军士气之下,果断出击,彻底将敌军前锋击溃,而之后,纪灵率领主力抵达,刘澜后撤,暂避锋芒,虽然有报捷的含义,但信中的主要意思却是在对刘澜说他会见机行事。
刘澜做了批示,在刘澜率主力抵达前,关羽可以随机应变,不过还是要小心,尤其是可能随时出现的张勋。
首战告捷,关羽为徐州之战开了一个好头,可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关羽深明主公率领的那十万大军才是关键,所以他现在最主要的任何一是把袁军拖在徐州之外,二就是保护梧县,那里不仅是袁军今次进入徐州的前沿,更是此次军需囤积的重地。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早在半月前军需品就已经开始筹备了,不仅有粮草,还有大量的军械,包括最重要的弓矢等军需品都在源源不断送往梧县,可以说那里现在不仅是前线,更是他们的后勤重地。
关羽率领的一万骑兵,就是要保护梧县,守住袁军必经之路。
梧县在徐州只不过是一个中等县,城池不高城墙不厚,护城河也不深,想要挡住袁军痴心妄想,要在主公到来前挡住十万大军,马背上眺望着袁军军营的关羽目光凝重,他已经与纪灵交手了一次,算上战胜荀正之战,他已经在三日内与纪灵交锋了两次,第一次一万骑兵对一万步军,大获全胜,第二次敌军设计,若非关羽见机行事,可能他与骑兵就真的中了纪灵的圈套,全军覆没了。
虽然龙骑军战斗力强横,可是面对十万大军,只有一万人的他们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也几乎没有丝毫胜算。
纪灵。
这是关羽第一次真正重视起纪灵来,前一次的交锋,他与纪灵虽然僵持但并没有正面交锋,再加上当时兵力悬殊,纪灵一直龟缩,到后来张勋到来,他更多是在与张勋斗法,所以在他的印象中纪灵更多的是张飞那样的武将,没想到他还有些智将的头脑,懂得引我军长驱直入,若非他一直放着这一招,不会轻兵冒进,恐怕龙骑军乃至于梧县军民就将遭遇灭顶之灾了。
审时度势,关羽也就果断率部后撤了,他现在要做的其实就只有三点,一是不让袁军进入徐州境内,二是保证梧县的安全,三是为主力赶到赢取时间。
“将军,怎么袁军突然驻扎了下来,难道他们并没有打算进攻徐州,或者是他们在等待张勋的主力吗?”这时,跟在身边的副将张南在他身边说道。
“不好判断,但纪灵突然整军驻防确实有些蹊跷。”关羽摇摇头,实在有点搞不清楚纪灵是什么打算了,按理说这个时候纪灵应该是更急着进攻的一方,而且在荀正战死之后也表现出来主动进攻的一面,可是他们差点惨败之后却突然龟缩起来,这纪灵确实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啊。
关羽刚说完,裴元绍便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拱手禀报,道:“将军,主公飞鸽传书到了。”
关羽快速传开纸条,孙未动,张勋北来。
短短数字,却让关羽丹凤眼陡然圆睁,孙未动必然是柴桑的孙策没有答应出兵,这就使得张勋不得不带领大军快速赶往徐州战场,难道纪灵突然的举步不前是在等待张勋?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就目前来讲无疑是利好,这样的话,就能抓张勋一个时间差,待主公一到而张勋未到之际,若能大败纪灵,也就彻底奠定了徐州一战的胜局,可是关羽内心之中,却并不相信,这一战会如此轻易取胜,而且再得知主力即将抵达之际,而对面兵力又远构不成威胁的前提下,纪灵没有龟缩的动机,非但如此,他更应该主动出击。
难道这一次都只是纪灵的阴谋?(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徐州之战(2)()
荀正被杀,初战失利,次战扳回一城的纪灵突然畏缩不前,莫说是关羽看不懂,连帐下大将们也都不明白纪灵打着什么打算,很多人都以为是因为丹阳之战时徐州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反思了乔蕤被俘的教训,所以纪灵才没有乘胜追击。
而还有一种声音是纪灵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进攻徐州,不管是上次丹阳之战还是今次,所以交战之初他才会说只需派几千人要盯紧徐州,在他发兵时再遣大军,抵御刘澜入侵就好了,这样他们是被迫防御,占据大义,能够最大的调动士兵士气与积极性,而在徐州尚未出兵时率发兵,看似是先发制人,但更像是在侵犯他州,尤其是在上一次丹阳之战失利不到数月后,不但士兵会有厌战情绪,还会让主公背上穷兵黩武的名声,殊为不智。
可是纪灵的说法并没有被袁术采纳,甚至为了坚定战前出兵信念,他亲点反对的大将纪灵为先锋,后者就算有避战的想法也无法推辞,更躲避不掉,只能代兵向梧县出征。
可这些都是谣传,其实反对的只有袁耀一人,但袁术长子的反对声音却并不能改变袁术出兵的决定,甚至父子差点反目,最后被袁术赶出了议事厅,被关了起来。
袁术今年只有四十岁,膝下子女单薄,原本重点培养的长子失了宠,这牵扯到了许多人的神经,纷纷出面为他说情,最后袁术妥协了,可袁耀这次出兵也没他什么事了,很多人都明白,这次如果胜了,那么袁耀的地位彻底不保,如果败了……
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再败结局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说这一仗对纪灵很别扭,不能大胜,也不能大败,最好是相持的局面,叫袁术明白袁耀的建议是对的才是他的小算盘,当然他这样做的风险比较大,尤其帐下很多人都在盼着早日攻入徐州呢。
那里可不仅仅是战功吸引着他们,还有无数的战利品在等待着他们,所有人都明白先到先得的道理,如果等张勋来了,那他们能获得的财富势必要少上很多,是吃肉还是只能喝汤,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选择前者,是以营中才会在一日之间冒出各种传言,矛头直指纪灵。
这也难怪,寿春内部本就以张勋与纪灵二人为首,二人虽合,可下面的人却想出的并不融洽,出现闲言碎语一点也不奇怪,这也的事早在讨董时就发生过,所以纪灵一点也不陌生,但他只是去控制流言传播,并没有去找幕后黑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就算找到了又能如何,杀了他就是彻底与张勋撕破脸,不杀看押起来,最后张勋会来替他们求情,又得放了他们。没办法,这情况不仅是张勋,他纪灵也干,所以下面虽然不合,可平日里却关系还挺和睦,最少不想世上那些武人,看不惯就看不惯,不像二人这么虚与委蛇。
对于纪灵,关羽命令斥候时刻监视着袁军的动向,不敢有所丝毫怠慢,毕竟现在敌我双方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他这一万人的骑兵,虽然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兵,可在纪灵大军面前,毫无胜算。
而且第二战虽然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但主动进攻受挫在关羽看来无疑是一场失利,这彻底打消了关羽与纪灵主力决战的念想,确实不敢冒险,一旦进攻纪灵失败,那可就不是如何向主公交代的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无疑是耐心寻找战机,只要纪灵敢动,这么大规模的行军肯定会有疏漏,可偏偏,纪灵扎下了大营,十万大军龟缩在营盘,让他只能干瞪眼,连一点反制的措施都无法施展。
这就使得关羽要么就耐着性子等刘澜,要么就像办法或者冒个险,主动去寻找战机,对于前一选项,坐以待毙,并不是关羽的做事风格,再说也太过被动了,而后移选项,这就考验将领的能力了,如何创造并抓住机会,对他极为考验。
就在这样的等待下,一连三日,关羽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好在,午时十分,刘澜率领十万徐走进与关羽汇合了。
龙骑军没有设立营盘,两人骑马相见,听着关羽的回报整个人陷入沉思,这场战役,确实诡异,纪灵的按兵不动,难道是暗示着袁术并不愿打这一仗?
与袁术打过几次交到的刘澜心中如是想,若非如此,以袁术的性格,早就横冲直撞杀来了,哪会这么小心翼翼?
可是从在寿春的探子口中得到的线报来分析,袁术对这一仗势在必得,没有可能只是虚张声势,可是他却面对敌军而不攻,这确实值得考虑。
可要考虑,那么问题相继的也就多了,毕竟在不知道敌方到底什么打算的时候,任何的可能都必须要防备。
首先刘澜考虑的是地形的原因,在平原中,步兵并不太愿意主动与骑兵交锋,除非是防守,这也是为何骑兵会有结阵不战的说法,而若步兵主动进攻,那么骑兵就更有优势,所以纪灵按兵不动与对面是骑兵也有可能,他在等着关羽主动进攻,这也就会大大弱化地形因素,使得部队再次可以设陷阱,将徐州骑兵包围,这也的考虑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首战失败后的第二战让纪灵尝到了甜头,故技重施的可能更大。
但然初次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关羽的说法等待张勋,因为纪灵并没有太强的控制内对内部加以限制,如果张勋到了,两家一合计,力往一处事,那时再与徐州交战胜算更大些,不然内部勾心斗角实力大打折扣,且一旦主动与徐州军交锋,那只有一种可能,遭遇打击,毕竟矛盾的事情往往在防御时才能心往一起使,在进攻期间,才会因各自利益被不断放大,最后甚至可能彻底使得内部分裂。
其实刘澜就目前的局面来说,刘澜最希望见到的就是眼下中原三强鼎力的局面,袁术、曹操和他,三方各有牵制,他便能够安心的发展徐州经济了,等兵强马壮再发展无疑是最好的局面。
可是袁术乃至于曹操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才会在丰县之战时留下吕布作为对刘澜的牵制,而这只是小牵制,而最大的牵制却是三方的大牵制,可是有一点又是袁术不乐意看到的,曹操可以西进,刘澜能够南下,而他只能坐以待毙,所以不管有没有曹操背后作梗,袁术都会率先出手,只不过相比于曹操,调动更多人手对付刘澜符合他的最大利益,因为自丹阳之战后,他原来认为中原最大的威胁者早已从曹操变为了刘澜。
所以他现在进攻徐州,再加上纪灵突然诡异的举动,很有可能就是一直引,由他把周边这些诸侯点燃,从而开始对刘澜全面讨伐,所以纪灵现在的举措,很可能就是等着吕布乃至于曹操甚至是袁绍一同发难,当然这还得商榷,可曹操调走山阳三万大军、袁绍驻军平原都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们随时可能进攻这一点又是刘澜无法忽视的,当然如果他是曹操是吕布是袁绍,他会一直观望,最好自己的实力比袁术削弱,或者两方出现明显的败势时再出兵,效果绝对比现在贸然出兵更佳,所以这一点虽然在刘澜看来是最有可能的一点,但也是最不可能的一点。
而吕布则是现在最尴尬的一方了,如果刘澜胜了,并彻底败了袁术甚至消灭了袁术之后那么下一个刘澜肯定不会放过他,如果是袁术、袁绍甚至是曹操胜了,下一个倒霉的还是他,反正不管是谁赢了,他都是那个倒霉蛋,他都会被其他诸侯视作必须尽早除掉的威胁,因为没有了刘澜,为了牵制刘澜而存在的吕布也就到了彻底灭亡的时候了。
所以说,相比于袁绍与曹操,最有可能有动作的目前只有吕布,想要明哲保身那他就要先动手,如果能获得些徐州地盘,也许还有反抗的机会,不然他只能眼睁睁的被灭,或者被收编,何其可悲,堂堂武榜第一的温侯吕布居然到了连自己命运都无法决定的地步,也难怪他****熏酒,对帐下又是打又是骂的。
“主公。”正思考时,关羽在旁边轻声呼唤,道。
“云长?”刘澜一脸疑问。
“目下我们该如何准备?”
“开战之初我已经说过了,这一仗你是主将,我只是来守梧县的,怎么打你自己来决定,我会全力给你做好后勤保障。”刘澜摇摇头,笑道:“我可不是推卸责任,交战之初就已经订好的,我还是当时那番话,胜了我给你们嘉奖赏赐,败了你这个主将站出来接受惩处,所以啊,你要仔细考虑考虑这一仗怎么打了,至于怎么决策,我可帮不到你了。”
“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厚望。”对付纪灵,刘澜只有骑兵时自己没有办法,可现在大军一到,他们在兵力上反而还多出了万把人,这使得关羽再指挥作战时底气更足了,自然没有退缩的道理。
“很好,说说吧,这一仗,你打算如何下手?”刘澜颇有些心急,想要知道关羽打算怎么打这一仗。
而此时,在寿春官邸内的众臣僚则无不是瑟瑟发抖:“该死的孙策,该死!”也难怪袁术会如此暴怒了,前有儿子公然顶撞他,今又冒出来一个孙策,而且还是让他一直看重,甚至说出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年轻人。
为了让他出战,虽然袁术承认自己有私心,可是这一回他决定履行诺言,不再反悔,为此他派了大军张勋前往,可见袁术对此事的期待,可那孙策怎么做的,居然回答说他要以发兵豫章,从豫章进攻丹阳两面夹击刘澜,这简直就是哄鬼的话,他要是信了,他就是那个鬼!
“主公息怒。”看着怒发冲冠之下的袁术居然将矮几掀翻,杨弘不得不站出来劝说,道:“主公,那孙策毕竟是孙坚之子,天生反骨,这样喂不熟的白眼狼,就不该对其报有期待,其实弘一直担忧,假使真让此子攻下了丹阳,很可能隔江而立,如今被刘澜击溃,对主公无疑是一打好良机,今次他又要往豫章,主公大可看好戏就是,主公可遣文,使诸葛玄拒其入城,逼他入丹阳攻打刘澜,若其补充,则证明其是想要夺豫章为己有,那时大可使诸葛玄攻之,若其前往丹阳,那么与其与张勋将军一同出兵徐州便是一个道理,主公大可不必介怀。”
袁术气的根本不是孙策会不会出兵,而是他的污拂逆之举,随着权势高涨,他已经习惯了说一不二,尝到了如同帝王一般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