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胜算。”

    不得不说,听了此话后的袁术立时变得激动起来:“刘德然不过是军前小吏,如今被他得势,占据大郡,与诸侯同列;吾若不及早伐他,日后必被他所图,今次不管他是否欲图我,正可借此原由,再兴大军!”

    “不错,不错,就依你之计。”

    袁术在心中稍一盘算,便即拍板决定。

    袁术当即看向纪灵,见其跃跃欲试,乃说道:“纪灵,命你点齐五万精兵,速速拿下徐州!”

    纪灵朗声接令,道:“末将领命!必提刘澜人头来见!

    正当袁术再下令时,杨弘却又出列作揖,道:“主公且慢,此番进攻徐州,还需要一人。”

    “谁?”

    “今次进攻徐州,必须要将丹阳失利的孙策叫上。”

    袁术立时笑了起来:“孙策不错,我很看好他,只是他现在的情况,只怕让他出战希望不大,不知长史有何良策?”

    杨弘思索良久,肃然正容道:“孙策与其帐下对主公难言忠心,尤其孙坚那帮老人向来就没有真正对主公臣服,丹阳一败,虽然可惜,但对主公来说却是拉拢孙策的天赐良机,当然为抵消他的顾虑,这回当彻底拉拢孙策,所以要事先以广陵许给他,让他再为进攻徐州而卖命。”

    袁术是有顾虑的,当年这样的事情他可没少做,就算这回他真打算将广陵交给他,孙策也一定会认为这是他故技重施,不会再上当!

    “弘有一建议,必能劝动孙策。”

    “谁?”

    “张将军。”

    “张勋?”

    “正是。”

    袁术点点头,张勋对孙策却是一直不错,而且两人私交也不错,如果张勋出马,一定能够说服他,立时看向后者,可不想后者的眼神却一直在躲闪着,显然他有些拒绝此行,袁术叹息一声:“张将军,这回吾说话算数,只要孙策出兵,待攻破徐州之后,我必定命他为广陵太守,决不食言。”

    “可是…

    袁术信誓旦旦,道:“张将军放心,这回只要他出兵,我可以事先给他任命,还不足以让你去走一遭吗?”

    “当真?”

    “自然。”

    张勋犹豫了一下,只好躬身领命,道:“那末将这就派家臣前往柴桑。”说着他犹豫了下,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孙策一定不会答应出兵,除了对袁术的不信任,还有他听到的一些消息,虽然他书信劝告他别鲁莽,可是现在他反而希望,孙策加紧部署了,因为他看得出来,一旦真打下徐州,袁术还会失言,就像杨弘所言,孙策与其帐下对袁术难言忠心,可这何尝不是因为主公对他的不信任造成的原因。

    唉!如果主公对他能有更多一些信任的话……(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兵发徐州() 
曹操的使者又来了,前脚接了天子下令进攻袁术的命令,后脚便从各郡传来的紧急军情,先是臧霸传来消息,曹操使者挑拨离间被他赶走,随后袁绍驻扎重兵在平原,时刻南下,而后简雍传来消息说曹操将山阳三万大军撤走,只留下不到万人郡国兵,这简直就是在暗示吕布让他随时施为,偏偏献帝(曹操)还传召令命他攻打袁术,现在袁术整军待戈,以他所辖军队,只怕我们没去打他,他就以先派军来攻打我们了。

    “他娘的,咱们是捅了马蜂窝了吗?怎么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来咬我们一口,到底有完没有!”关羽一听便骂了起来,也难怪他为何如此急躁了,张飞、张颌两人带了三万徐州军前往了丹阳平山越之乱,太史慈则带了五千徐州军去了东莱招安,如今曹操、吕布、袁氏兄弟又勾搭到了一起,这局面可比丹阳之战时还危急,他要是不急那才怪了。

    “曹操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如今徐州大举改革,这个时候怎可轻动刀兵?更何况各方虎视眈眈,都等着我们的反应,若调大军与其交战,我很担心吕布、袁绍会大举进犯青徐,甚至丹阳落败的孙策也会趁我军空虚,率领军队乘虚而入。”文官第一位的糜竺忧心忡忡道。

    “这些我考虑过了,可是就算我们无视亡命,却无法保证袁术必定退兵。所以这一仗无法避免。”刘澜算是定了调,也算是让避战者明白现在的处境并非是他能够左右,既然避无可避,就只能应战:“如今丹阳有可调部队五万,我已经下令张飞,让他率领本部三万徐州军全力对付山越,而牛渚渡口则勒令张颌率军两万前往,务必要谨防孙策军再攻丹阳,我相信他二人在加上孙邵、甄俨一定能够护得丹阳安全,倒是青州很有可能腹背受敌,一旦曹操与袁绍大举进攻青州,只怕一个臧霸难以抵御,可是我们兵力又要应对大举来犯的袁术,甚至还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吕布,若再分兵北上的话,说实话,我真的担心到时是否能守得住徐州。”刘澜在众人面前毫不避讳的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可以说现在的青州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虽然他可以调太史慈先过去,可是五千人真的有点杯水车薪。”

    “既然要出兵,目下以徐州安危为重,末将以为主公当亲自坐镇徐州,进行统筹。”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军师徐庶。

    刘澜看向四周众人,不管是关羽、赵云还是张昭、孔融他们几乎都是用着一个眼神望着自己,看来徐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一直以来刘澜带兵征战厮杀在前的作战风格一直都是这些人所诟病的,对于徐州真正的主心骨,甚至是他们将相梦的关键,现在刘澜的安危早已不属于他自己一人,尤其是在这样生死关头的时刻,刘澜的安危就更为重要,远远要比一个徐州更重要,而且隐患远非这些,还有辽东,没有人相信,袁绍除了南下青州之外不会再次向右北平发起进攻,上一次被徐晃瞅了空子,这一回,经过半年修养的袁绍又怎能放过这一天赐良机,势必会一举夺下青州的同时彻底消灭太史慈。

    “前线,我不可能不去。”刘澜摇了摇头:“你们当中一定有人觉得是我的固执己见夺取丹阳,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才造成了如今局面,可是很多人在如今的困局面前却忘记了当初我们出兵丹阳的原因。别忘了,如果被袁术占据了丹阳,那么他反过头来就会进攻徐州,这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就曹操来说,他迎了天子入许都后,我们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这再正常不过,相比于我们与袁术,他自然要先对付我们,毕竟在任何人的眼中,我们还远没有在徐州站稳脚跟,所以说他们现在疯狂进攻徐州,一点也不奇怪,而我们就必须要努力渡过这番劫难,只有如此,方能彻底站稳脚跟,而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必须要与我们的士兵站在一起,要让我们的士兵相信,徐州不会败!”

    “主公,你就这么肯定曹操会与袁绍一同进攻青州吗,既然如此,青州守不住为什么我们不主动放弃,如果能引得二人因青州而生隙到时刀兵相向,那我们就能够全力对付袁术,只要败了他,再去收复青州不迟。”说话者乃参谋陈端,他确实有才能,但是他忽略了一点,而这一点绝不会让现在的曹操与袁绍因为青州利益反目成仇。

    刘澜当即接过话头,道:“现在看,大军都觉得曹操迎献帝后有了与袁绍抗衡的资格,其实不然,曹操现在不仅没有这个资格,甚至他还时刻对袁绍表现着顺从,而事实上,曹操也并不看重青州,他看重的只是袁绍能否出兵,而让袁绍出兵,没有比青州以及他会同时帮助袁绍夺下青州更有诱惑的了,这样一来,袁绍就可以在派兵南下青州的同时集结主力再次对付公孙瓒,首先他能够不用付出太大的损失就获得青州,其次他能彻底消除心腹大患,再无后顾之忧后,全力南下。可是这对曹操又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能让曹操获得袁绍最大的支持,帮助他夺取徐州,而这才是曹操的真实目的。因为曹操需要的只是徐州这一打后方的安稳与袁绍获得青州从而取得南下的资格。当袁绍的目的达到了,我相信曹操会立即调转矛头向徐州发起讨伐,而袁绍必须帮助他获得徐州也一定是双方的协议,而在最后时刻当我方战败那时的结果必然又会变成曹操与袁绍甚至吕布三方联合对付袁术的局面,因为那时无须曹操建议,兄弟二人必然会立时反目,所以当三方彻底把袁术从徐州赶出去后,曹操还将对吕布下手,这样一来,曹操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他可有安心西扩。”

    刘澜为何敢如此说?并非他清楚曹操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而是身为后来者对曹操的了解再加上此时此刻的形式作出的判断,曹操西扩,对付张绣,很简单一点就是因为他并非袁氏兄弟的对手,所以他必须将矛头对准西方,可扫平北方公孙瓒的袁绍想要发展,他与曹操开战在所难免。

    可是刘澜的话还是受到了质疑,那就是为何袁绍会同意曹操这样的要求,他完全可以在取得青州之后再染指徐州,刘澜又笑了,因为说这话的是孔融,这位建安七子之一文章无疑是上流,内政最多中流,而军事无疑是白痴:“因为袁绍不染指徐州是最正确的选择,首先,战线拉得太长,后勤得不到保障,就算曹操让给他,他也不会要,因为占了也是为别人占,不管是袁术还是袁绍愿意,都可以随时攻下徐州来,再加上他十分了解他那个兄弟袁术对徐州的迫切,如果在被他这个哥哥占了徐州,那他必然会与其鱼死网破,所以袁绍不会这么傻,他手下的那些智囊也不会这么傻。

    反之如果把徐州让给曹操,那么交锋的就会变成曹操与袁术,而这是袁绍最乐意见到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坐山观虎斗,还可以在关键的时候落井下石,最后兵不血刃的将这两位老朋友收复,这岂不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来如此,那这一仗最关键的其实就不是袁氏兄弟反而是曹****,只要我们把他打痛了,那么这一仗也就迎刃而解了。”孔融一副完全明白的反应道。

    “只可惜曹操一直躲在幕后,再加上那位率领大军而来的袁术也不给我们这个机会。”刘澜颇有些不爽的说,连着被曹操下绊子让刘澜颇有些不爽,可是他的一些反制对现在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不痛不痒的,看来此战过后,他也得好好想几个策略,恶心恶心曹****,不然没有反制的话,似这等恶心事还不知道会发生多少。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手持令箭一路狂奔,直冲议事厅禀报,道:“启禀使君,寿春密报,袁术于三日前举行祭天大礼,以纪灵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兵发徐州!”

    “已经出兵了吗?”刘澜话音未落,关羽起身出列,道:“主公,既然要战,当选将驻守徐州从中策应,大军速速集结,准备御敌。”

    “今次驻守徐州主将,仍为子龙。”

    “诺!”赵云出列道。

    选定驻守徐州主将之后,场中立时安静下来,所有武将跃跃欲试望着刘澜,等待他的命令,而刘澜却又在这时刻沉默了下来,这一次与前次丹阳之战时有所不同,当时袁术兵分三路向徐州进攻,结果被个个击破,吸取教训之后,这回合兵一路,可是他却知晓,袁术真正的大将并非是纪灵而是张勋,这在丰县时已经开得清清楚楚,所以纪灵率军而来绝没有那么简单:“信中可说明张勋现在何方?”

    “张勋前往柴桑孙策处了。”

    “前往孙策处?”刘澜立时冷笑了起来,如果他所预料的不错,那么张勋必然是做说客了:“陈果,立时联系柴桑处,调查孙策动向。”

    “诺!”陈果转身离去,机密营事物一直是由徐庶处置,可是只有孙策处的密探是陈果负责,虽然他也想了解其中隐情,可是主观一直三缄其口,知道这件事必定属于隐秘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此时听到主观再次提起,起身担忧问道:“难不成主公是因为纪灵乃是诱饵,并非袁术主力?”

    “十有八九,我估计袁术真正的后招是张勋。”

    徐庶一怔,连忙问:“主公何以见得?”

    “很简单,纪灵好似翼德,张勋如同云长,对付山越我敢大胆用翼德为主将,可是若与袁术或者是曹操开战,我又岂会用翼德为主而闲置云长?同理,此战至关重要,这个时候袁术居然派大将张勋去了柴桑,主公难道不怀疑袁术的真实意图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中豁然的袁术奶说道:“也就是说,大军来犯的纪灵只不过是个幌子,摆出一个大举进攻的姿态,如果我军前去防御,那么真正的主力张勋就会以伏兵的身份甚至是后援的身份出现。”

    刘澜不无担忧,道:“正是,那时他完全可以按战况做出最为有利的部署,或与纪灵合兵一处,或与他结为犄角,甚至可能饶我之后,出其不意都不是没有可能。”

    说着看向了关羽和赵云,道:“这个张勋我并没有他有过正面对决,对他不好判断,反倒是云长、子龙在丰县与他有过僵持,不知你二人对他有何看法,如果纪灵果真是诱饵的话,那么张勋又会如何?”

    赵云与关羽二人对视一眼,很有默契,好似立时就知道了对方心中所想,随即关羽出列,道:“以末将对张勋的了解,此人用兵非常谨慎,不会给对手留下任何破绽,如同狼一般,不攻则已,攻则一击毙命,所以如果纪灵当真是诱饵的话,那么末将敢百分百肯定他会在我军与纪灵交战时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到我军身后,不给我军任何反应时间,或截断我军后路,或给予我军致命一击。”

    这个张勋居然得到了关羽与赵云如此高的评价?不由得感慨一声,果然不管任何时候对失败者的评价,尤其是后人对失败者的评价难免都会有所偏颇,难以向今人去看待,毕竟任何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评价本身就很难做到客观,如此一来,对待这件事上就不许做好应对,绝不能疏忽大意,为张勋有机可乘。

    “云长,那么这一仗如果由你来指挥的话,你会怎么做?”刘澜很少说这样的话,可一旦说出来,往往预示着那个人将成为此战主将。

    “末将会给他设一个大圈套,等着他自投罗网!”

    “快说来听听!”(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徐州之战() 
徐州开始大规模动员,因为就在徐州抗敌,无须调动太多民夫,准备周期因此大大缩短,而军需则已经就近运输到梧县,同时梧县百姓也会随农夫一道向彭城及吕县转移,而有不愿离开乡土的百姓,刘澜也没有强求,他们可避入梧县,对此,刘澜已经下令梧县县令一定要安排好乡民的避难问题,同时务必要小心防备县内混入敌军奸细。

    刘澜如今兵力有二十余万,可在徐州却不过十万与人,而袁术处,表面上纪灵带领十万大军入侵徐州,可关键却是张勋,据刘澜预计他会带领十万到十五万兵力来犯徐州,也就是说他们十万兵力包括新军将要面对敌将二十万人马的进攻。

    而且这一回袁绍吃了上一次兵力分散的亏,这回将兵力全部集中,这让多日来一直研究对策的刘澜愁眉不展,这块铁板,可一点也不好动啊。

    刘澜轻轻叹了口气,这可是近三十万大军的大决战啊,虽然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可是这样的大战大下来,给梧县百姓将带来灾难性的毁灭,而且那个时候,让他们到了梧县境内,就等于进入了彭城国,大肆抢掠彭城国各郡,洗劫乡里,向曹操一样屠杀徐州百姓并不是没有可能,自古以来,当兵的不管正义与否,又有几个将领不大发战争财?

    所以刘澜一早转移了百姓,将他们都集中在城市里,一拖县城的坚固城池来减少百姓损失,可以当做是坚壁清野,可正因如此,一旦城破之后,反而屠城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刘澜并没有打算龟缩防御,尤其一直以来他部队都是以攻代守,如果真将十万人放在梧县,那才是最不智的选择,到时一旦城破,十万大军必将损失殆尽,所以今次与袁术的决战,主要还是以运动战为主,而且这也能最大发挥龙骑军、近卫军骑兵的最大优势。

    而在这一点上,无疑就是袁术的劣势了,他们自然更希望以人多的优势来进行攻坚战,可刘澜又怎么可能给他留有这样的几乎呢,所以关羽已经带领着骑兵先行前往了梧县,而他则会在明日,率领集结后的步军向梧县开拔。

    “良人,书籍以及换洗的衣衫都准备好了。”每次行军,刘澜都会准备不少书籍,在驻扎时消磨时光,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他准备好一切的甄姜不无担忧的来到了他身侧,明天他就要率领大军前往梧县了,可与以往不同,这一回刘澜的表情是这么多年来最凝重的一回,虽然对军事不清,可他却明白这一仗非比寻常,不然也不会让他这几日一直愁眉不展,就算是得知糜箴怀了身子也没有露出一抹笑容来。

    可这必定是一桩喜事,尤其是在大战开启之际,当然糜箴乃至于甄姜都担心因为战事刘澜会错过孩子诞生,所以希望临走前刘澜能够给孩子赐名。而刘澜则在一张白纸上写下的一行小字:巍崴德业滿乾坤,正遇风云龙飞越,并叮嘱她以后再有男丁,就按着几个字起名。至于女儿,她会亲自为他们起名的,甚至他已经想好了第一个女儿的名字:莹。

    刘茵,刘莹?甄姜知道这代表什么,作为女人她很吃醋,甚至是羡慕极度她,可作为妻子,她现在更担心的是刘澜:“这次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甄姜从背后揽住了刘澜,在他耳畔叮嘱道。

    “你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你难道忘了吗,当年可是有人说我刘澜是猫的有九条命呢。”刘澜笑着说道,可是当他顺势将她揽入怀间的一刻,却发现妻子满脸忧愁,嘴角露出了尽量显得轻松地笑容:“这是谁在你耳边嚼舌根了,袁术来势虽猛,但情况没他们说的那么严重,我现在所担心的,不是如何对付袁术,而时如何在保证梧县乃至彭城国百姓安全的前提下击败他们,可这难度却又太大了,所以我才会难以抉择,而并非是袁术来势凶猛的原因。”

    “只要一开战,受苦的都是这些百姓,如今的大汉朝兵祸连连,你好不容易在徐州给了他们一片乐土,可有些人就是要与你作对,良人,无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