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武宁远会一怒之下,会铤而走险的。
因为,从他的分析来看,这次突厥骑兵南下,肯定是有草原新君即位的原因在里面的。而且,这位新君,似乎远比武宁远嘴里说的那个雷震单于要残暴的多。
因为,这一万人的伤亡就是见证!
而且,吕恒隐隐觉得。这次突厥骑兵一路南下,攻下大同府,逼近雁门关。似乎,只是一次战略上的试探。
如果,如果大周皇帝退缩,或者是被突厥人试探出大周的战略布局的话。
这次大同府的屠城事件,仅仅是一个开始!
到时候,突厥人大举进攻。以目前大周的战略地位,似乎根本难以抵抗突厥人的铁骑。到那时,突厥人踏破长城。中原大地必将会战火重燃。流民失所。
而江宁,也不会幸免于难的。
吕恒低着头,目光深深地看着杯中冒起的袅袅热气。眼里神色微动,不过,脸色却依然平静。
“你倒是说呀,而且什么呀!真是急死老夫了!”
身旁的武宁远,眼里满是焦急的催促道。
吕恒从杯中热气收回目光,闭着眼睛想了想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武宁远的问题,而是转而问道:“皇帝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武宁远有些气急地叹了一口气,摇头笑笑,脸上带着不屑之色道:“我这皇兄,呵,倒是沉得住气。人家突厥人要他的皇妃,他竟然,呵,他竟然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哦?”听到这个结果后,吕恒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诧异之色。
他脑海里,心思急转,想了一阵后,微微一笑。
他转过头来,看着武宁远呵呵一笑。
见武宁远一脸上火的样子,吕恒呵呵笑着对武宁远道:“呵,看来,大周是要动手了!”
见武宁远仍然是一副茫然的样子,吕恒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着对武宁远道:“看来,您老人家等了几十年的机会,就要来了!”
……
东京,皇宫,御书房中。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一支毛笔。目光中带着复杂之色。看着书桌上,自己亲笔写下的信件。
一旁,小武挽起袖子,专心致志地研墨。
许久之后,皇帝将毛笔搁在砚上,亲自将信件放入信封中。稍稍犹豫了片刻后,终于是提起笔,在信封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八弟亲启!
第一百四十五章 草原
呵,八弟啊。
熬了几十年了,还是为兄先低头啊!
皇帝摇摇头,将信件封好口。再次看了一眼信封上自己亲笔提下的那几个亲切的连自己都觉得肉麻的字。脸上抽搐了一下后,像是被人抢走了玩具的孩子养,气呼呼的自言自语道:“哼,要是朕有良将在身,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的!”
想起当年威震边关的三虎将,都随着八弟一起南下江南。心里便极为的不爽。
高官厚禄都不要,那帮家伙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呢!尤其是那个王愣子!
他气呼呼的随手,将信件扔在书桌上。
心里是越想越气,索性最后也不去看那信件了。他支起身子,转过头来,看着身旁一直安安静静的小武,伸手捏了捏小武的脸蛋,和蔼地笑着说:“小武啊,让你八爷爷进京,你说好不好啊!”
岂料,小武却是摇摇头,嘴巴紧闭着,看了皇帝一眼,一言不发。
呃……
“怎么不说话呀?”皇帝有些郁闷地看着小武,赔着笑脸问道。
小武却是哼了一声,撅起小嘴,将头扭到了一旁。
皇帝汗了一下,咳嗽了一声,笑着问道:“还在为皇爷爷打你手板生气呢?”
小武闻言,明亮的大眼睛里,顿时变得水汪汪。眼看就要流下泪。
她转过头来,泪哗哗的眼里带着委屈之色,撅着嘴道:“皇爷爷,那个老头根本说的就不对,为什么小武还要挨罚呢?”
皇帝面色冷了起来,他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严肃地看着小武,沉声道:“尊师重道,乃我朝的根本国策之一。你小小年纪,非但不遵守,还拉着一帮大臣的孩子,去打老师的孙子。该罚!”
小武看到皇帝一脸的冰冷,心里更是委屈了。他小嘴一撇,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边哭着,一边告状道:“他本来说的就不对嘛。既然不对,小武为什么不能反驳?难道不对的也要听吗?”
皇帝随手一挥袖子,冷着脸斥责道:“不对也得……哦?他说什么了?”
皇帝这才想到,那日他只是看到卫夫子被小武气得浑身哆嗦,而小武却和几个大臣的孙子,一脸得意的嘲笑卫夫子的景象。
但是,心情正不爽的皇帝,见到自己的爱孙竟然如此顽劣。但是便气的过去,踢了小武屁股一下。
后来,小武哇哇大哭着,抹着眼泪跑了。
搞得本来想看看小武用功读书的皇帝更是郁闷不已。
如今想来,倒还真不知道,小武为什么顶撞卫夫子呢。
此时,见小武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皇帝也有些头疼。便缓下口气,问了起来。
小武抽泣着,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当时,卫老头给小武几人讲起了突厥的事情。小武便问,突厥人这么欺负咱们,咱们为什么不打他!可是,可是卫老头却说!”
“他说什么了?”皇帝皱了皱眉,开口问道。
“他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咱们大周,如此礼遇突厥。是体现了大周泱泱大国的风度!突厥人早晚会有一天被感动的!这,这就是句屁话嘛!”小武跟在武宁远身边一年多,自然受武宁远影响颇深。屁话,这个骂人的词儿,就是武宁远的口头禅。这时,小武心里委屈,便想也没想,就说了出来。
皇帝正端着茶水,轻轻喝着,猛然听到小武这句话后,呛得顿时喷了出来。他强忍着笑,硬是板着脸,斥责道:“粗俗,以后不许这么说!”
小武抹了一下眼泪,低着头哦了一声。
皇帝摇头笑了笑,看着小武道:“那你怎么说的?”
小武这才抬起头,昂首挺胸的转述这那日的话:“小武当时就说,先生说的不对。我大周虽然是礼仪之邦,但这礼仪是对待朋友才用的。像突厥这等不受教化的国家,我大周对付他们,只能用刀枪说话。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大周从则天皇帝立朝以来,虽然几经波折。但国力雄厚,远超突厥。如果双方开战。也许大周在起初的时候,会吃一些败仗。但不久之后,我大周凭借着雄厚的国力,一定能击败突厥的。即便双方是在僵持,突厥人也耗不起!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大周!”
小武口水乱飞的将那日自己反驳先生的话,原样搬了出来。
说到这里后,小武正想结束自己的发言。不过,突然想到自己漏了一句最重要的话。他连忙再次做出慷慨激昂的样子,继续昂熊挺胸的道:“因为我们渴望和平,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准备战争!”
因为渴望和平,所以必须时刻准备战争!
耳边依旧回想着小武稚嫩的声音,这句话如清晨钟声一般,响彻了皇帝的脑海。
他端着茶杯,愣在那里。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因为渴望和平,所以时刻准备战争!
皇帝失神的念叨着这句话,脸上神色震撼不已。
是啊,只有时刻准备着战争,才能逼退一切来犯之敌。这样,才有可能保卫我大周百姓安居乐业。
朕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一直勤勤恳恳的追求和国泰民安。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深陷其中。
忘了战争与和平是一对儿孪生兄弟!
如今这番话,真是如醍醐灌顶一般,让皇帝心里顿时敞亮起来。
皇帝的眼睛里顿时变得神色熠熠,转过头来看着小武的目光中,满是惊喜之色。
“小武,这番话,你是从何处听来的?”皇帝激动的伸出手,按住小武稚嫩的肩膀,声音颤抖着问道。
“是奸臣说的呀,不过,小武觉得很有道理!”小武腼腆的低下头,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
奸臣?
皇帝愣了一下,不过,马上想起了最近他得到的关于这个小武嘴里奸臣的消息。
吕恒,吕永正?
……
十月的塞外,荒草凄凄。
风吹着枯草,沙沙作响。茫茫的草原上,黄草在寒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般起伏。
风吹草低,显出了远方的那如朵朵白云一般的帐篷。
数万身着羊皮袄子的突厥骑兵,骑着骏马,手持弯刀,在这营地四周巡逻着。而在营地中央,那个硕大的金顶帐篷,显得格外耀眼。
这里,就是呼和特,突厥的王庭所在。
而那座金顶帐篷,正是突厥单于的营帐所在。营帐外,狼旗迎风招展,呼呼作响。
在这金顶帐篷四周,数千身材魁梧的突厥猛士,神色冰寒的守在那里,如光如电的扫视着四周。
帐篷内,温暖如春。
四周的木架上的火鹏里,烈火熊熊,将整个帐篷照的通亮。
十几个突厥王爷,便聚集在这营帐之中。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
“单于,这帮大周的汉人真是一群软蛋,连草原上的羊粪蛋子都不如啊!一捏就碎!”一个袒胸露乳,身上穿着华贵丝绸的突厥王爷灌了一口酒,哈哈大笑着,对王座上一个年约三十岁,面色狰狞的新单于说道。
“左贤王说的对,汉人就是一群软弱的绵羊。别看他们头上长着角,那是中看不中用。除了对付自己人有用以外,面对着我们天狼的后代,他们只有被咬断喉咙等死的份儿!”身旁草原的右贤王哈哈大笑着赞同道。
“对对对,还有,再过十来天,单于的新王妃就要来了。而且我听说,这个叫僖嫔贵妃,还是大周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呢!恭喜大单于啊!”左贤王伸手抹掉胸毛上的酒水,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着说道。
大单于手握着金杖,对座下的两个王爷笑了笑,他端起身旁的酒碗,笑着对左右贤王道:“这次,我突厥能有如此丰厚的收获。二位王爷功不可没。来,本单于敬二位王爷一碗!”
左右贤王立刻站起来,单手抚胸,恭敬的对大单于道:“能为草原之王大单于效命,是我等的荣幸!”
说罢,这俩人,便端起大海碗,仰头将满满的一碗酒,一饮而尽。
喝完酒水后,左贤王抬起袖子,擦掉嘴角的酒水,打了个酒嗝后,高兴地说道:“有了这十万两的岁贡,以后我草原再也不怕遭灾了,这都是大单于的功劳啊!”
大单于却是遥遥头,他双手捧着金杖,一脸恭敬的抬起头赞道:“这都是昆仑神的恩赐,不过,左贤王,你先别想着享受!我给你一年时间,等明年秋高马肥之极,便是你左贤王的立功之时!”
“大单于,您是想?”左贤王神色一惊,眼里满是惊喜和愕然的神色,看着王位上的大单于,结结巴巴地问道。
大单于双手撑着金杖,低着头看着他,笑着道:“草原上的狼,永远都不会停止追逐猎物。这十万的岁贡,我大单于可看不起这点东西。大周的花花江山里,有无穷无尽的美女,财富等着我们去取!”
大单于狞笑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盯着左贤王,笑着道:“等到明年秋高马肥,就可以打硬仗了!到时候,攻下太原府的任务,就交给你左贤王去完成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奇葩
到了江宁地界,天气便不那么冷了。
虽然仍然有寒风吹来,但对于在东京呆了两三年的王建功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此时,身着从四品官服的王建功,站在官船甲板上,张开双臂,风骚至极的,享受着迎面而来的家乡的风。
哈哈,我王建功终于是荣归故里了!
王建功脑海里,想到自己回到江宁后,江宁百官低头迎接自己的盛况,顿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的有些腻歪了。
想起当年那些土鳖的学子们,如今仍然是摇着折扇,不务正业的逛青楼。官职在身的王立业,心里顿时像吃了人生果一样,从头爽到脚。
这,就是差距!
身旁,师爷正捧着王建功的家书,仔仔细细的念着。
当说到,二公子和小姐在信里提到,吕公子对自家的帮忙时,那溢于言表的感激之词后。王建功却是皱了下眉头,抬起手阻止了师爷继续往下念。
他脸上带着一丝不屑之色,嗤笑道:“哼,一个秀才,能有多大本事。这次我王家能度过危机,岂是他一个小小的秀才能帮得了的?还不是陛下念及我王家对大周的贡献。这才亲自下令照顾我王家的。要不然,就凭他,一个小小的秀才?呵,能办得了什么大事!”
一旁的师爷笑着点点头,将书信收好后,想了想开口问道:“那二公子说的,要大人您亲自上门感谢这吕恒,您看这事儿该怎么办?”
王建功嗤笑了一声,不屑道:“登门感谢?就凭他一个秀才,也值得让本官登门感谢?别忘了,他还是王家的账房,一个下人而已了。”
“那,这事儿!不予理睬?”师爷试探着问道。
王建功摇摇头,想了想后,摸索着光秃秃的下巴,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道:“别,这样做,岂不是显得本官不懂礼节?这样吧,到了江宁后,你派一个下人,去给这姓吕的送上十两银子,聊表一下心意就好了!十两银子,对他一个下人来说,不少了!”
“是,小人这就差人去办!”师爷笑了笑,转身便朝着船舱而去了。
“等等!”在师爷快要走进船舱的时候,王建功突然开口叫住了他。
“大人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师爷转身走过来,对着王建功,抱拳鞠躬道。
“听说,这姓吕的对我妹妹不怀好意?”王建功脸色不善的盯着师爷问道。
“呃,据小人打探的消息,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儿的。不过,好像是小姐看上了这个姓吕……”
“我妹妹岂会看上这个下人?”王建功脸色一寒,摆手斥责道。他眯着眼睛盯着师爷,冷笑道:“肯定是这个姓吕的不知廉耻,纠缠我妹妹!”
“呵呵,大人说的在理。他姓吕的肯定是见大人家里有权有势,想攀高枝儿!”师爷笑了笑,顺从着王建功道。
王建功看着懂事儿的师爷,满意地笑了笑。
摸着下巴,想了想后,王建功沉声嘱咐师爷道:“让下人去告诉这个姓吕的,识相的话,最好离我王府远一点,不然的话,哼哼!”
“小人明白!大人您就瞧好吧!”师爷眼睛一亮,急忙躬身行礼回答道。
“去吧,事情办得漂亮点!”王立业挥挥手,让师爷下去了。
转过头来,看着风景如画,波光淋漓的运河美景。王立业突然诗兴大发。瞥了一眼,正好看到河边,有一农户将一群白鹅赶到水里。
王立业微微沉吟片刻,哗的一声打开折扇,在胸口轻摇了两下,摇头晃脑道:“河边一群鹅,嘘声赶落河,捉鹅回家医肚饿……”
悠扬的诗句,回荡在静静流淌的运河上。随着运河那轻拍着河岸的水波,传向远方。
河边,那位正赶着白鹅下水的老汉,听到这首诗句后,愕然地看着船头那位身穿官服的年轻官员。愣了一下后,一脸鄙夷的吐了一口口水,暗暗骂道:禽兽!
……
江宁,秦淮河边,吕家小院。
东厢房的房门微微开启,阳光穿过房门的缝隙,照进房间里。洒在地面上一片明亮的光斑。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极为刺鼻的药味。这种味道,跟现下所有的药味味道都不同。极为浓烈,而味道极为怪异。
不过,如果有后世的人,闻到这股味道的话。他当时就会惊呼,青霉素。
一个书生戴着口罩,手里拖着一个半透明的小瓷瓶,正专心致志地对着阳光,看着瓷瓶里的液体。
轻轻地摇晃了一下小瓷瓶,看到里面略显稠的液体,在瓷瓶上留下一层药水后,书生微微一笑,将瓷瓶放了下来。
随后,他走到一旁,弯下腰去,睁大眼睛,看着笼子里关的那个小白鼠。仔细地看了一遍后,又打开其他小笼子,看到依旧活蹦乱跳的白老鼠。眼角里,终于是浮现出了一抹笑意。
十只白老鼠,只有一个因为操作的时候不注意,没考虑到过敏的因素而死掉。其余的,都是活蹦乱跳的。
看来,这青霉素,终于是成功了!
书生放下手里的小瓷瓶,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心里满意地说道。
前些时日,他听王婷芝说,欧阳家的二小姐有肺痨的病。心里便有些不安。
因为,肺痨,在后世又称为肺炎。这种病,有一半几率是传染性的。
当时,看到王婷芝一脸的惋惜,他也没有提醒对方应该与欧阳若兰保持距离,避免传染。毕竟,看那样子,王婷芝和欧阳若兰关系极好。自己贸然说出这句话,肯定会让不知所以然的女子心里不舒服的。
结果,没过两天,王婷芝就出现了咳嗽的症状,而且,前几天的时候,她发烧了。
当时,请来的大夫看了一眼后,当场就辨认出了,这是肺痨的症状。
这大夫,也就是上次给柳青青看伤口的那个江宁名医。此人在看到王亭芝的病情后,一脸遗憾的对王立业摇摇头。
肺痨,在这个年代是属于不治之症的严重病症。即便是这位大夫名满江宁,但面对着这疑难杂症,仍然是没有想法的。
王立业心里顿时一凉,急忙抓着大夫的手,祈求对方救救妹妹。
大夫心里虽然在为王婷芝感到可惜,但是,这种病,他真的是看不了。
但,医者父母心,大夫想了想,给王立业指了一条路。
那就是秦淮河边,一户人家里,有个书生,或许能治得了这种病。只是,那个书生似乎背景不凡,怕是一般人难以请动。
不过,看到王立业一脸的坚毅之色,他最终还是说出了那个书生的所在地,并且建议王立业去求求那个书生,只要那个书生答应,或许王婷芝还有一线生机。
王立业听到大夫说出了那个神秘书生的住址后,因为心里乱作一团,也没有想起什么。只是忙不连跌的记下了地址。
后来,他急匆匆地赶往那个地方。敲响了门环。
门打开后,出现在他面前的人,却顿时让王立业呆在了原地。
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妹夫!吕恒,吕永正!
他,他什么时候成了江宁名医嘴里都称赞不已的名医了?
不过,那时,王立业也顾不得什么了。一脸焦急地对吕恒说了妹妹的病情。然后急得流着泪,询问吕恒该怎么办。
而吕恒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也是一变。当时,青霉素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临床的阶段,已经是快要大功告成了。他神色沉沉的想了想后,抬起头来,对王立业沉声道:“有办法!”
王立业听闻此言,紧绷的神经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