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的伟大-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选择投降归顺。

    没有了西突厥在旁边的碍手碍脚之后,杨广加快了让隋朝势力直接进入西域的步伐。大业四年(608)杨广命令大将薛世雄与**的启民可汗联合集兵进攻西域的伊吾国。这伊吾即今新疆哈密,其地靠近河西,四周是戈壁滩。伊吾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匈奴属部伊吾庐;东汉窦固伐北匈奴,夺其地,始筑城郭留兵戍守,置伊吾司马,大开屯田,后历魏、晋,皆为中国版图。伊吾扼丝绸之路咽喉,西域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十六国时期伊吾隶河西政权,西凉王后裔汉人李宝在其国亡后在此建国,附于柔然,被封伊吾王,维持了20多年的统治。及北魏兴,李宝率众东徙敦煌降北魏,北魏遣重兵镇守伊吾,以御柔然。北魏衰亡后其地先后没于柔然、突厥。西突厥可汗遣吐屯设世监其地。杨广大业初年,伊吾吐屯设(官名)为泥厥处罗可汗所委任,伊吾国算是西突厥的附属国。在让西突厥的泥厥处罗可汗向他低头后,杨广便迫不及待地派军队进人伊吾国。

    这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故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当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大业四年(608)冬季,杨广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矩共同前往经略。隋朝在西域筑城留守引起西域住过的不安,为安抚西域诸国,裴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耳。”后来城建好后,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杨广喜爱。杨广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后来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在打击西突厥后,杨广已经直接的对西域进行渗透与统治了,但是还是有势力影响甚至阻碍杨广对西域发挥作用,这个就是吐谷浑。在当时吐谷浑即是国名又是一个民族名称。吐谷浑人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在广大的青藏高原,居住着众多羌人部落。吐谷浑是羌化鲜

    卑人建立的大国,乂称吐浑,至隋已立国300多年。其始祖即名吐谷浑,是西晋时鲜卑慕容部酋长涉归的庶长子,涉归嫡子为慕容庑,由于兄弟不和,吐谷浑负气由徒河(今辽西锦县)西走,越阴山,经上陇,止于抱罕(今甘肃),驻牧于洮河以西的甘松草原,当地人称之为“阿柴虏”,以后同化于被其征服的羌人中,其子孙乂向西征服青海草原,以其始祖为号建立吐谷浑汗国,拓地至塔里木盆地东缘,地兼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至隋吕夸可汗统治时时已历18代可汗,其国势仅亚突厥,并与突厥互为唇齿。史称“突厥、吐浑分领羌、胡诸国”。

    隋朝开国之初,北方有强大的突厥侵扰,南方的陈朝依然存在,这就给了当时强盛的吐谷浑不断骚挠隋朝西北边境的大好机会。开皇元年(581),吐谷浑寇掠隋弘州(今甘肃临潭县)、凉州。杨坚无奈以弘州地广人稀为由,废弘州置。同年十一月,杨坚派遣行军元帅乐安郡公元谐率贺娄子斡、郭峻等领军数万击吐谷浑。杨坚给元谐的敕文云:“公受朝寄,总兵西下,本欲自宁疆境,保全黎庶,非是贪无用之地,害荒服之民。王者之师,意在仁义。浑贼若至界首者,公宜晓示以德,临之以教,谁敢不服也!”这就是说杨坚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军事行动,它并不是开疆拓土,只是想通过军事来震慑吐谷浑而已,以求得边境的长期安宁。杨坚采取这种方针,说句不好听,也是迫于无奈,毕竟当时隋朝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北方强大的突厥和对对南方的陈国身上,而对待西方的少数民族只能采取稳妥的、有节制的怀柔政策。且说原以为没有精力对付自己的吐谷浑可汗夸吕听闻隋军来攻,大为震骇,于是悉发国中精锐,从曼头城至树敦城一线,甲骑不绝。夸吕令定城王钟利房率骑三千西渡黄河,连结党项,阻挡隋军。元谐率军出鄯州(今青海乐都),趋青海湖,欲截断钟利房归路。两军相遇于丰利山(今青海湖东),展开大激战,吐谷浑军败走。隋军继续向青海湖推进,又逢夸吕所遣太子可博汗率劲骑五万来掩袭,又为元谐所击退。无谐追奔三十里,俘斩万计。因杨坚不想与吐谷浑大规模作战,所以元谐见好就收,致书吐谷浑,喻以祸福,晓示以德,吐谷浑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本部来降。隋军旋即撤回,杨坚以贺娄子斡为凉州刺史,镇凉州。隋朝对此次战役后投降的吐谷浑部众,没有将他们迁入内地,任意奴役、驱使,而是把他们安置在河南(今青海贵德县、临夏市一带黄河以南),并选择其降众中威信较高的高宁王移兹哀拜为大将军、河南王,以统降众,保持吐谷浑原部落的特点。次年,夸吕复寇隋边,隋朝西部边境多受其害。杨坚大怒命凉州刺史贺娄子斡发凉、甘、瓜、鄯、廓五州兵,深入吐谷浑境,杀男女万余口,二旬而还。吐谷浑不久又寇岷、洮二州,但不久又退去。由于吐谷浑屡为隋边患,且实力强大,为了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杨坚命贺娄子斡想方设法改变陇西、河右地区不设村坞的旧俗,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贺娄子斡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他上书云:“陇西、河右一带,地旷民稀,边境未宁,不可广为田种。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屯田疎远者,请皆废省。但陇右之民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获安。只可严谨斥候,岂容集人聚畜。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镇戌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杨坚采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吐谷浑经常寇边的老大难问题。开皇三年(583)四月,吐谷浑又寇临洮,旭州刺史皮子信战死。五月,吐谷浑与突厥联合寇凉州,为行军元帅窦荣定击破。六月,攻掠岷州、临洮一带的吐谷浑,为隋汶州总管梁远击破于尔汗山(今甘肃岷县)。不久,吐谷浑又寇廓州,为州兵击走之。至此之后,再未见吐谷浑寇隋边的情况。原来,吐谷浑的王族慕容家族再度发生了内乱,使其不得不暂时停止对隋边的攻掠。吐谷浑夸吕可汗在位多年,年迈后喜怒无常,曾想废杀太子可博汗。太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害怕被废,于是密谋执夸吕降隋,并向隋边吏请兵援助。隋秦州总管、河间王杨弘上奏杨坚,欲出兵接应吐谷浑太子,不想西边边境出现问题的杨坚思量再三就没有同意这个请求。不久,太子谋泄被杀,夸吕立次子嵬王诃为太子。隋叠州刺史杜祭请求杨坚乘机出击吐谷浑,杨坚仍然不同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十二章 亲征吐浑
    开皇六年(586),新的太子嵬王诃也害怕父亲要诛杀自己,准备率部一万五千人投降隋朝,并密遣使请求杨坚派兵接应。杨坚对使者讲了一大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后,说:“普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诃既有好意,欲来投朕,朕唯教嵬王诃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因杨坚坚决不同意出兵相助,嵬王诃只得打消这一念头。

    开皇八年(588),吐谷浑名王拓跋木弥愿率千余家降隋。杨坚说:“溥天之下,皆曰朕臣,虽复荒遐,未识风教,朕之抚育,俱以仁孝为本。……但宜慰抚,任其自拔,不须出兵马应接之。其妹夫及甥欲来,亦任其意,不劳劝诱也。”

    一年后,隋朝平定江南,陈朝灭亡。吐谷浑夸吕震骇不已,遁逃保险,不敢为寇。从此,双方进入和平交往的阶段。

    开皇十年(590)七月、开皇十一年(591)三月,害怕隋军强大的吐谷浑两次遣使至隋朝贡,隋朝也于隋开皇十一年(591)三月遣通事舍人若干洽出使吐谷浑。同年,年迈的夸吕可汗死,子世伏继位。世伏遣侄子无素奉表称藩,并献方物,并请以女备**。杨坚以不可聚敛他人子女以实**为由,婉言谢绝。

    次年,隋朝又遣使者扶慰吐谷浑。

    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开皇十六年(596),杨坚决定将宗室女光化公主嫁与世伏,命散骑常侍柳謇之送公主至吐谷浑。开皇十七年(597),吐谷浑国内再次发生大乱,国人杀世伏,立其弟伏允为吐谷浑可汗。伏允上表请按吐谷浑兄死妻嫂的风俗尚光化公主,杨坚同意他的请求。自此之后,朝贡岁至,两国间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度过了许多年。

    杨广继位后,伏允遣其子顺入朝,因为杨广有经营西域以及开疆扩土的雄心所以将顺扣留在京师,准备对吐谷浑动武,并前后两次遣使招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和西边新建立的铁勒莫何可汗出兵,与隋东西夹击吐谷浑。泥厥处罗可汗虽口头承诺,却实未出师,铁勒则不久依约从且末突入柴达木盆地,伏允一败涂地,被迫遣使向隋请降。杨广见伏允已成穷寇,即遣安德王杨雄出浇河(今靑海贵德),许国公宇文述出时平,以迎降为名,行奇袭之实。

    大业四年七月,宇文述率军至临羌城(今清海湟源县),与吐谷浑残军相遇,伏允见宇文述拥强兵,惧不敢降,率众西遁,宇文述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仁师等引兵穷追,连拔曼头(今青海共和县南)、赤水(今兴海县东)二城,斩首3000余级,吐谷浑余党逃丘尼川,宇文述又追来,俘其王公以下200人,掳男女4000

    多,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皆空”,自内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4000里,南北2000里,皆为隋有。隋“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

    这是杨广对吐谷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讨伐,此役之后,吐谷浑已元气大伤,伏允在国土尽失后“无以自资”,遂率余众数千骑客居于一直役属于己的党项羌。党项羌散居在吐谷浑之南东起松州(今四川松潘),西至叶护(今新疆若羌)的广大区域,其人众较吐谷浑还多,分为拓跋、细封、宕昌、岛狼等8部,其下更有小部落,其中以拓跋部为最强。由于山高绝远,故而杨广未肯轻易对党项羌用兵,而是对其招抚,被打怕了的伏允求之不得“自是朝贡不绝”。虽然吐谷浑的伏允被杨广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其还是掌握着一定的实力,而且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杨广要经营西域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所以杨广在第二次北巡回到京城长安后仅仅三个星期即在大业五年(609)3月2日,杨广就开始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西巡,他需要自己亲自指挥对吐谷浑的彻底征服战役,以及彻底的完成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伟业。

    西巡的杨广在3月8日,到了陕西扶风,这里是杨广的老家,杨广带着深厚的感情,参观了自己家的故居。4月6日,高昌、吐谷浑、伊吾听闻杨广西巡都遣使来朝,9日,杨广一行来到金城郡瀕临洮河的狄道(今甘肃临洮),又有党项羌使节来行在所贡方物。杨广兴致极高,在渭水源头写了一首《临渭源诗》:

    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

    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

    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俦。

    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

    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

    风归花叶散,日举烟雾收。

    直为求人隐,非穷辙迹游。

    同为诗人的杨广的使征途充满了诗意。4月20日,杨广车驾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今青海乐都)。27日,巡行大军过洮河,又过抱罕郡的大夏川和漓水,来到临津关,渡过黄河,再沿黄河向西至西平郡(治今青海省乐都县),已远离中原深人少数民族聚居地。

    五月9日,杨广率后妃、三军在黄河北岸的拔延山(今化隆马场山)举行大规模的围猎,猎场周长有200多里,这次大规模的天子巡狩围猎可以说是杨广亲自指挥下向当地以及周围诸国显示武力的军事演习,投人的军队在十数万,让观者无不惊骇。

    五月14日,杨广西入长宁谷,16日度星岭(今达坂山),20日来到金山之上,杨广大宴群臣和诸领兵将帅,亲自部署对吐谷浑的最后围剿。22日,巡行队伍北上来到浩门川(今大通河)。有消息传来说吐谷浑伏允率残部保据覆袁川(今俄博河),杨广随即调动军队,令内史令元寿屯兵于南面的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屯兵北面的雪山,太仆卿杨义臣屯于东面的琵琶峡,将军张寿屯于西部的泥岭,连营80里,将伏允可汗四面团团围住。然而;所围实际上并不是伏允,他早巳逃人山南积石山,被围的是冒称伏允可汗的吐谷浑残部。

    五月26日,杨广亲自下令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围攻车我真山(在俄博河南),张定和先劝山上浑主投降,吐谷浑不理,张定和为在皇帝杨广面前表示忠勇,竟不披甲挺身登山,在半山腰被伏兵射死。亚将柳武建继续登山攻击,拿下山头后将守军数百人斩首。28日,被围困的吐谷浑仙头王穷蹙,率部落男女10万余口、六畜30余万头投降,杨广亲自指挥的对吐谷浑残部的围巢大获全胜。

    六月2日,杨广又遣大将军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深入南山擒吐谷浑伏允可汗,因山峻路险,敌情不明,结果皆力战而死。

    另外,杨广又遣行军总管赵才率兵部侍郎明雅出合川道,卫尉卿刘权出伊吾道,由西向东进逼吐谷浑,一路横扫残留的小股吐谷浑游骑,两路隋军这时也来到青海边,乘胜追击到汗庭伏俟城(青海湖西四新)。参加这次大规模合围吐谷浑作战的将领还有右监门将军薛世雄、鸿胪卿史祥。史祥军由“间道出虏,俘吐谷浑男女千余口”。左武卫将军周法尚则率军出松州道(今四川松潘),由南向北进军讨击,逐捕亡散,这时也到了青海湖

    十几万大军跋山涉水,走过人烟稀少的高原峻岭,千里行军,汇集青海,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其后勤工作量是多么巨大,如果不是像杨广这杨有超乎寻常的魄力的的帝王是不敢出如此举动的。然而,青海并不是巡行的目的地,杨广还要亲自率这批人马穿越祁连山,北上河西走廊。
第六十三章 大业辉煌
    6月8日,杨广大队人马经琵琶峡(今青海门源)西上到达祁连山脚下,十数万人排成一条长蛇阵,开始了穿越祁连山大斗拔谷(今民乐县)的人间壮举

    大斗拔谷南北纵深40公里,贯通祁连山,地高天寒,山路隘险,气候变化无常,白天阳光普照,夜里就可能阴霾密布。祁连山海拔高,宥积雪,只有少许几个隘口盛夏天雪化才能穿越。怛天有不测风云,碰到天气有变,盛夏季节也会出现大雪霜冻因此要求天黑之前必须走出山口,以免不测。杨广率领十数万人马从大斗拔谷由南而北穿越祁连山,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冒险行动。贵为大子的杨广以惊人的气魄,硬是率领包括后妃宫女在内的队伍要闯这道鬼门关。但是由于路太窄,有时只能走一人,队伍排成长蛇阵,自早至晚,“鱼贯而出”,人流不断,到夜幕降临,队伍仍在行走,结果天气骤变“风霰晦冥”,寒风刮来,直刺筋骨,据记载随行的文武百官“饥馁沾湿”,队伍全乩了,甚至**妃嫔公主都迷失在后面的,也只好与士兵抱成一团,“杂宿山间”,“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死者十**。虽然这是夸张的描述,但损失极大不容置疑。然而虽然牺牲很大,但杨广最后还是成功穿越了祁连山。敢冒生命的风险爬雪山,穿峡谷,在古代帝王中,有且只有杨广一个人干过。

    6月11日,胜利穿越祁连山的杨广一行来到了张掖郡城,结束了对吐谷浑地区的巡行。据隋书记载记:“壬子,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上大悦。癸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

    四郡均为原吐谷浑辖境,地跨今青海、新疆。其中河源、西海在今青海,鄯苒、且末在今新疆东部,已在碛西。四郡的设置是我国古代疆域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青海地方除了两汉曾将东部湟水流域列为郡县外,是伟大的杨广第一次将几乎全部青海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归入郡县体制之下。杨广要“掩呑秦汉”,恢复汉武帝时的旧疆域,此其已过矣。司马光在记此事时,特別强阔:“隋代之盛,极于此矣”。而后杨广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等同于中原的管理体制意味着这里完完全全的纳入了中原大隋王朝的版图,这跟前朝和后来的唐朝只是所谓的征服意义是完全的不同的。

    当时杨广西巡到张掖郡城时,威震西域诸国“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番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在裴矩的努力与安排下在张掖郡城杨广大规模的接见了西域诸国的国王和使节,后杨广又在那里与西域诸国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万国博览会”,让少数民族见识中原的地大物博。可以想象当时在西域的戈壁滩上,杨广的巨大排场、雄壮的军队以及巨大的“博览会”向刚刚征服的吐谷浑和西域诸国展现出了大隋王朝的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