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孔雀笑道:“不敢说手感有多准,不过,如果是小件的瓷器,我还真没有一点把握,如果是这件大器,由于真假瓷瓶的重量相差很大,我还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韩孔雀可以说是力大无穷,在加上他那超凡的记忆,和比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他能够很轻易的计算出一只这么大的瓶子,其重量应该为多少。
虽然瓷器的密度没有一件相同,但韩孔雀也不需要多么标准的答案,只要相差不太大就可以了。
果然,韩孔雀只是稍微一试,就感觉这件元青花象耳瓶的重量有异。
第一百零三章血佛(求收藏)
今天下午两点上强推,求点击收藏推荐了,最主要的还是收藏,现在八千多收藏,每增加一千收藏加更一章,看看这一周能够增加多少收藏。
这么大的一件象耳瓶,其烧制过程是十分艰难的,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能够烧制出这么一件都是不容易的,就算是说碰运气烧制出这么一件也不为过。
这样的瓷器,要想故意把瓶壁做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用机械搅拌的密度要大,这一点如果在小型瓷器上,是根本察觉不出来的,就算你专门称重计算,也不可能计算出什么差异。
但这只象耳瓶实在是太大了,这就给了韩孔雀机会。
他没见过元青花不要紧,但他却知道很多元青花的具体数据,从而他能够大体推算出元青花的瓷胎密度的大小。
而这只很明显,跟他原来计算过的那些元青花密度差异过大,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只元青花是现代的机械工和的泥,从而让瓷质密度变得更加均匀,这样密度自然也就比手工和泥的瓷质密度大。
“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于茜最先问道。
韩孔雀犹豫了一下道:“感觉不太对。”
“啊!怎么可能?”那象耳瓶的主人,首先忍不住惊叫道。
韩孔雀道:“这只是我的感觉,如果想要确定也十分简单,只要计算出这件瓷器的密度,跟一些博物馆里的元青花比较一下,如果差异太大,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你肯定是胡说,要知道这件元青花的瓷质胎釉,釉料都没有一点问题,特别是釉彩,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出这种颜色的吗?”瓷瓶的主人激动的反驳道。
秦大可道:“我先前就说过了,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跟真品实在不易区分。
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既然这件青花的重量不对,那肯定就是有问题,小江,你找一些资料,尽快计算一下这件象耳瓶的密度。”
不用秦大可吩咐,此时江林已经用自己的手机,从网上收集了足够的资料,计算出来了真品元青花的瓷质密度。
而现场的这件象耳瓶,连重量也不用称,那瓷器的主人自然知道有多重,麻烦的只不过是测试瓷器的体积。
不过这一点也难不倒他们,只要用泡沫快速制作一个跟这件象耳瓶一样大的模具,把模具放在水里,就能轻易计算出这件象耳瓶的体积。
“密度差异到是不算大,但是这件象耳瓶的密度,确实要比国内外所有出土的元青花密度都要大,如果用真品元青花的密度计算,这件象耳瓶的重量,则完全对不起来,其重量应该比这件象耳瓶轻不少。”江林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这个根本就不能作为鉴定这件瓷器的依据,国内外有谁听说过用密度鉴定古玩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瓷器的主人有点竭斯底里的道。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虽然不说,但心里的疑问却不会少,现在他们再看这件元青花象耳瓶,却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惊艳,现在这件象耳瓶的那种璀璨,已经变成了烟火气。
在场的专家学者,自然是知道韩孔雀说的这种方法是对的,也许在其他瓷器上不能用这个鉴定,但在这件象耳瓶上,却十分有用。
“如果是赝品,你们说会不是是朱防,我听说只有朱防,才能仿制出这么完美的元青花。”周成云道。
胖刘也是眼睛一亮的道:“如果真是朱防,那上面肯定有暗记,不如我们仔细找找,也许能够找到特殊的标记。”
江林无奈的道:“你们看小说看多了,这样的重器,要是你得到了,你会不会一寸寸的仔细查看?还暗记,要是真有暗记,那制作者自己留着玩就好了,他能卖给谁?
这样的重器,谁不是检查了再检查,只要你留下了暗记,就根本不可能隐藏的住,你真以为那些仿造者的脑袋被门挤了?
他们只会想着办法往真了做,难道他们会脑残的在制作出来的精美瓷器上留下暗记?这不是跟自己添堵吗?”
“绝对不可能是朱防,我得到这件瓷器之后,内外我全都仔细查看过,还是用放大镜查看的,绝对不可能有暗记。”瓷器的主人,立即就证明了江林的说法,果然,这件瓷器是绝对没有暗记之类的东西的。
此时高大山道:“这件瓷器在进入交流会之前,是经过专业机构鉴定过了的,从取样的瓷土断代到元朝,这一点是对的,就连釉彩也进行了分析,都是对的。
我们都知道,真品元青花的釉里面的气泡是大小不均的,而后世仿造的,很难防的那么真,后世的一般是气泡均匀,一般大小的,这一点很难仿制。
但这件元青花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问题,所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了瓷土上,其实要想鉴定这一点很简单,这也是鉴定赝品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由于瓷土是在瓷器的内部,是最不容易被人看到的,所以仿造者,一般都不会对瓷土做过多的掩饰,只要看到瓷器内部的瓷土,就能很轻易的分辨出这件瓷器到底是不是古瓷。”
“这不废话吗?我们又没有透视眼,怎么能看到瓷器的内部?除非是摔碎了瓷器。”周成云小声的嘟囔道。
“这确实是个死结,不能证明这件元青花是赝品,自然就不能破坏,而不能破坏,自然也看不到里面的瓷土,这也是那些仿造者,从来不会掩饰瓷器内部瓷土的原因。”高大山无奈的道。
秦大可道:“现在这件元青花已经基本断定是现代仿品,一个原因是这么大的一件重器,居然没有任何历史记载。
另一个就是他的重量有异,如果是真品,重量应该轻不少,这是韩孔雀先生的功劳,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韩孔雀先生的绝妙想法。”
韩孔雀有点尴尬:“秦老可不要这么说,这不过是我的异想天开罢了,如果古玩都需要这么坚定,那还不乱套了。”
“不管这个方法有什么样的缺点,但在这件巨型元青花上,却是十分适用,现在已经基本断定它是一件赝品,如果主人需要证明,就只能采用钻孔取土的办法,来取一部分样品来鉴定。”秦大可道。
那胖老板已经是满头大汗:“钻了孔那不就毁了这件瓷器?如果鉴定的结果是真品,那责任有谁负责?”
魔都大学考古系的郑成教授此时道:“采用微型钻孔技术取土,这样是不会对瓷器造成损害的,就算有点小孔,也是可以弥补的,所以不会毁了这件瓷器。”
“那就采用这样的方法鉴定。”胖老板咬了咬牙,没有多少犹豫就同意了。
他也是不得不同意,如果不做鉴定,他这件元青花象耳瓶是怎么也不可能卖出去的,宁买假似真,不买真似假,这元青花的价格绝对上亿,这样的一件重器,如果有疑问,是谁都不可能接手的。
高大山看到主人同意鉴定了,也就不再多说:“好了,等会儿有了结果我们会进行公布,我们再看下面一件,这次轮到第四十八号展台了,这次是一件项链,祖母绿翡翠项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来看看。”
韩孔雀看到胖刘走了上去,看来是胖刘的那条项链,现在场中众人看韩孔雀的眼神已经不对,现在那种嘲讽轻视的眼神,已经变成了崇拜。
对,就是崇拜,如果说先前韩孔雀上台还有可能是想出风头,可这几次下来,韩孔雀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对这一点,就算是秦大可高大山他们都是认同的。
有了这种表现,场中不自然的就有不少人围绕在了韩孔雀的身边,想要听听他有什么意见,这已经跟那些所有给认可的专家是一个待遇。
韩孔雀也知道自己出的风头大了,所以如果不是太过稀少的东西,他也就不上台去凑热闹了。
胖刘的这条项链没有什么异议,翡翠还是很好坚定的,而且胖刘还打开了那条项链白金底座上的暗门,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块祖母绿翡翠。
这样的一条项链,自然会有人喜欢,物以稀为贵,少见的东西,自然会出现高价。
这么一条项链,最后居然拍出了一百二十万的高价,这让胖刘直接高兴的差点把腮帮子笑裂了。
买下这条项链的是韩孔雀的熟人,他就是天翼珠宝的王朝阳,在买下这条项链后,王朝阳还指了指韩孔雀的展台,同他打了个招呼。
看来王朝阳也看到了韩孔雀放在展台里的那对血翡雕像了,不过韩孔雀却没有一点不好意思,毕竟王朝阳出的价格太低,那也就怪不得他放在这里卖了。
接下来一件一件的真品出现,像那把唐琴,像一些名人字画,像一些珍贵玉石雕件,这次魔都收藏交流会可以说是珍品汇聚,很是让韩孔雀开了一番眼界。
“下面是六十八号展位,这次是一对血玉雕像,一件血弥勒,一件血观音,有请宝物的主人上场。”高大山喊道。
第一百零四章宝物连出
高大山对展台的每一件宝物都很熟悉,随着他一次次的通报,一件件东西被拍卖,当然,也有只是找人欣赏鉴定而不买的,不过到现在这样的藏家还不多,只出现了三个。
这次是韩孔雀的东西,韩孔雀自然要上场,在场的行家对翡翠的鉴定是很快的,所以很快高大山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韩孔雀的身上。
“又是这位韩小兄弟,你每次出手都很不凡啊!不知道你这对佛像是交流还是拍卖?”高大山笑着道。
韩孔雀早有想法,所以干脆的道:“既然拿出来了自然是想卖了,而且想卖个高价,两件佛像一口价三千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出价了。”
“三千万?这小子不是疯了吧?”
“两件这么小的玉佛居然要三千万?”
“三千万啊,现在的钱真是堪比废纸了。”
“真是好东西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玻璃制品呢!如果我有三千万,我一定会买下。”
随着韩孔雀的报价,各种议论都出来了,这里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玩翡翠的,所以对这么两件现代雕件居然要价三千万,是很不敢苟同的,所以对韩孔雀冷嘲热讽的人是很多的。
“韩兄弟,不知道可不可以买其中一件,你这两件一起拍卖,让我们的压力猛增啊!”王朝阳看着韩孔雀,眼中满是懊恼,如果他不是太过贪心,也许其中的一件已经躺在他家的宝库里了。
“王老板已经买到了一件宝贝,就不要再惦记这两件了,我出三千万,如果没有比这个价格高的,这两件玉佛,可就归我了。”江林早就看上了韩孔雀的这对玉佛,所以此时直接出了一个韩孔雀的心里最高价。
江林的话音一落,直接让场中变得鸦雀无声,本来那些嘲笑韩孔雀想钱想疯了的人,立即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话来。
韩孔雀好笑的看着场中个人的表情,特别是秦明月那红艳艳的小嘴,惊讶的张开,露出里面两排洁白的牙齿,更是让人惊艳。
“三千万已经是这对玉佛的最高价,如果没有人出价,这对玉佛就归江公子了。”韩孔雀实际的心理价位也不过是两千四百万,血翡虽然少见,但那么小的一件挂坠,也不可能卖到一千五百万的天价。
在场之中也只有凤凰珠宝能够跟江林对抗,可他们显然不会买下这对血佛,因为这对血佛本身就是出自他们那里。
最后没有人跟江林竞争,江林以三千万的价格,拍下了这对血佛。
转账完成,江林走下台,站在了韩孔雀身边:“韩兄弟就是出手不凡啊!”
“不如江公子,你可真是财大气粗。”韩孔雀真是想象不到,江林家居然会那么有钱,三千万的天价,人家眼都不眨的拍出来了。
江林嘿嘿笑了几声,才道:“过一会韩兄弟就知道了,不是我江林财大气粗,而是我身后的那一群人底蕴深厚,我也不过是人家推倒前台的一个代表罢了。”
“恩?江公子代表了很多人?”韩孔雀还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江林道:“韩兄弟应该想到了吧?如果单靠我们魔都的一些家族,又怎么可能有实力支撑起一家博物馆?
更何况是国内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要知道这样的博物馆可不是有钱就能坐起来的,如果没有一点镇馆之宝,就算建立了博物馆,又会有几个人来看?”
听到这里,韩孔雀心中一动:“你们已经有了压箱底的宝贝?现在买下的这些,不过是你们做出的一些补充?”
“嘿嘿,韩兄弟还真是聪明,很快你就知道了,我们这次可是有备而来,这次出现的东西,足可以震惊整个世界。”江林得意的道。
“你是说这次古玩收藏交流会,就是你们公布你们计划的地方?”韩孔雀道。
“好了,开始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看到一件清朝书法名家的作品被顺利拍出,江林立即兴奋起来。
“这次是一颗珍珠,一颗巨大的珍珠,不过它只是用来交流,主人不想出手,所以有兴趣的朋友还是赶紧上来看一看,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高大山这次的表情也显得很是兴奋。
这珍珠的个好大呀!约有二寸长,表面细腻、色泽丰润、形状为橄榄形,真是千古少有的稀罕物。
所有看到它的人,全都呆在了那里,就算是韩孔雀也不例外。
“这是冠顶珠?”韩孔雀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了他的猜测。
跟韩孔雀站在一起的,绝大多少是刚才台上下来的收藏界精英,听到了韩孔雀的疑问,立即有几人惊疑出声:“冠顶珠?”
“冠顶珠?可是从清代的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国宝?”胖刘吃惊的看着韩孔雀道。
“应该是这个宝珠,这么大的珍珠,历史上有记载的并不多,离现在最近的记录,就只有慈溪的那个冠顶珠了。”
“这颗珍珠有六七厘米大小,这足有二寸,这么大的珍珠,如果说是慈溪墓里的却并不一定正确,有人传说当年日本战败的时刻,日本人从末代皇帝溥仪手里偷到出来了一颗这么大的冠顶珠,被带回了日本。”于茜教授道。
韩孔雀道:“于教授说的也对,不过那也是一个传说,不知道还有一种传说,于教授知道不知道,也有传说顶珠冠是慈禧太后下葬清东陵时戴着的凤冠。
据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记载,顶珠冠“冠上一颗珍珠重四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一千多万两,也就是约值人民币八亿元”,是清东陵中最珍贵的宝物之一,这东西于一九二八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被盗走,下落不明。”
于茜摇着头道:“你那个传闻属于野史,至于孙殿英是不是真的从东陵里,挖出了冠顶珠,这是没法考证的,而溥仪手里的那个却是传承有序的。”
这是郑成教授也道:“清代有记载的这么大小的珍珠,只有从乾隆时期传承下来的那一个,其实你们两个说的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两寸大小是六七厘米,而如鸡蛋大小也是六七厘米大小,如果是同一颗,那么不管是慈溪还是溥仪,都有可能得到这枚宝珠。”
秦大可此时也道:“两个传说都有可能,但不管哪一个,最后的结果都是消失不见了,现在我们只有询问宝珠的主人,才能确定它的出处,不过,是清代传承下来的冠顶珠,这个好像众位都没有异议了?”
于茜教授道:“这个应该没有异议了,宝珠的传承很有序,传说在乾隆年间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到海淀离宫外遛弯时,发现后镶在皇冠上的。”
此时另一名教授刘风雪也道:“有明确的记录记载了清代冠顶珠的传承,直到末代皇帝宣统,这可宝珠应该是宣统带出皇宫的。”
韩孔雀奇怪的看着这些教授专家,虽然人家没有明说,但几个人几句话,直接否定了他的猜测,确定了这只宝珠的传承。
虽然韩孔雀也知道有可能像他们说的那样,是溥仪带出皇宫,后来被日本人走了,可这些专家教授也太肯定了吧?
韩孔雀对这可宝珠是慈溪墓里的,还是溥仪带出来的也不能确定,毕竟都是传说,所以他也不再说什么,反正他们全都认为,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冠顶珠。
场中出现了一件宝珠,让气氛达到了地点,虽然像元青花,九龙宝剑这样的如果是真品都算是国宝,但这种国宝,却不如一颗如鸡蛋般大小的珍珠,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就在韩孔雀胡思乱想的时刻,场中又是一阵喧哗,韩孔雀赶忙挤上台一看,里面是一个直径有二十公分大小的翡翠球,纯净通透的绿色,看着就恍如一泓碧水,没有一丝杂质,说实话,真像小时候玩的玻璃珠放大了。
“慈禧寝陵里的翡翠西瓜?”韩孔雀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才交流会,这些人跟慈溪陵墓杠上了,这不是孙殿英的后代来参加交流会了吧?
下面接着又上来一副字:“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出师颂?”
这次韩孔雀茫然了,连出师颂也出来了?
《出师颂》由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是索靖流传下来的唯一墨宝,也是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
刚开始传承很有序,先是有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时入宫廷,明朝由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朝再入宫廷。
清朝末年,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