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州虽然属于北方地区,而且距离京津不远,但能用这样的行话的,一般也是六十岁往上的老人。

    唐易和呼风也没有托大,让冲洗就冲洗呗。用水冲洗之后,整块石碑清晰起来,别看只有小半截,但是上面却还有二三十个刻字。

    这些刻字的字体给人半隶半楷的感觉,拙中带峻,舒泰清丽。只是因为是雕刻,所以比纸上书法多了一些刀痕带来的夸张感。

    “魏碑!”唐易和呼风几乎同时喊道。

    没错,魏碑。

    魏碑并非只是单指碑,这个称呼是个通称,是南北朝时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既然是通称,那就有分类,主要可以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整个北朝的文字刻石,却单单称为魏碑,不难明白,这多半是因为北魏年间的石刻,于整个北朝石刻中最为精到。

    这半截石碑,显然是碑刻。而且从书法和刀工来看,都很精到,应该是北魏年间的东西。

    呼风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古玩文物鉴定,无论瓷器、玉器、铜器、杂项,在古玩行里,流传下来的经验很多,可以说大部分爱好者都能说道两句。

    但是这魏碑,严格来说并非古玩,因为不太好玩儿。即便是陈设观赏,都不好找地方。喜欢魏碑的,都是老票。

    而且,鉴定难,造假易。这一点,不管是不是古玩爱好者,都容易想明白,石头好找,刻石工具简单。石碑多在天地间,不会有什么包浆,只有风化蚀损痕迹,做这种痕迹比起做包浆来,那真是简单多了。

    魏碑的书法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同时,由于刻字之中散发的强烈的美感,所以有一小撮死忠。真品,尤其是流落民间的真品十分稀少,导致了魏碑造假的泛滥。

    面对这块魏碑,唐易审视良久,轻轻点了点头。与上两件东西不同,这半截魏碑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虽然有一句“寿与天齐”,但好在没有“仙福永享”。

    唐易点头,是不自觉的轻微举动,这一举动,却被呼风敏锐地捕捉到了。

    而且,恰在此时,呼风却发现了端倪。

    端倪就出在这“寿与天齐”上。这并不是因为这个词儿在金大侠的鹿鼎记里出现过,广为人知。实际上,除了脑残手贱的造假者,没人会在造假魏碑的时候选择南北朝之后的文句。

    这“寿与天齐”,在秦汉的文字里就出现过,文句并没有问题。

    呼风不知道唐易是不是看出了他看出的这处端倪,但捕捉到唐易轻轻点头之后,他决定赌一把。

    赌一把的意思就是,让唐易先说,他来兜底。只要唐易没说出这处端倪,他就可以漂亮地打一回唐易的脸了。那壮罐的盖子,他被唐易打脸,兀自还有些不好受。

    呼风微笑着,很有绅士风度地向唐易伸了伸手,示意他先说。

    “这是一块魏碑,年代没问题,除了残缺不全,没什么问题。”唐易就说了这些。本来他还想多说一句“刀工略显急促,是普通的碑刻,不属精品”,但是想到秦老提示性的眼神,便没说出来,心想既然是真品,那具体的鉴定就让呼风多说些吧,这样面子上也能找补回来。

第186章 繁体简体

    唐易说完后,古之哉面无表情。的确,唐易的说法简单直接,对情绪没有什么牵动作用。

    接着,众人又一起又看向呼风。毕竟,唐易说得太简单了,就算是一件货真价实的魏碑,总得说说精妙之处和相对的缺憾吧?

    而呼风,却稍微抻了抻,先慢吞吞来了一句,“这块石碑我没有太仔细地看。”

    在座的都是老手,一听这句话,不由得精神都起来了。尤其是古之哉,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看向呼风。

    听了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呼风要说这是块赝品了。首先,他没有说“魏碑”,而是说“石碑”。同时,鉴定赝品的依据极有可能很明显,因为,他没“太仔细地看”,却还要说话。

    “寿与天齐。”呼风指着魏碑上的这四个字说道,“魏碑是什么年代的,南北朝啊,是隋唐之前的历史时期,一共四个字,竟然有俩简化字!”

    呼风说的确实是实情。“寿”字是简体的,而非繁体的“壽”;齐也是简体的,而非繁体的“齊”。

    此言一出,欧阳云烟首先露出十分吃惊的表情,她在碑刻方面,确实是十足的“门外婆”,一想,是啊,那时候哪来的简体字?这作假也太离谱了吧?

    秦老和伍先民却都是一副沉吟的表情,似乎在想什么东西。

    呼文成微微皱了皱眉。

    而带来魏碑的古之哉,依然面无表情,但是眼中却有失望之色一闪而过。

    唐易没有看到这两个简化字吗?当然看到了。

    因为魏碑上面出现了宝光,而且宝光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所以唐易笃定这块魏碑为真,没有问题。只有这两个简体字,一开始也确实让唐易挺闹心,不过,他仔细回忆了一些历史知识之后,便又释然了。

    呼风也只说了这一句话,并没有多说。实际上,也不用多说,因为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

    此时,古之哉却一直看着呼文成。

    呼文成抬了抬手,“老古啊,你对这俗体字有什么看法?”

    此言一出,呼风一下子觉得不对劲儿了,因为呼文成没说“简化字”,说的是“俗体字”。

    其实,俗体字自古有之,简单来说,就是和书面写法不一样的流行于民间的字体。在古代,当然没有繁体字和简化字之分,只有正体字和俗体字之分。正体字就是合乎书面规范的,俗体字就是不合规范的。

    俗体字的笔画往往比正体字要少,应用自然就方便,千百年来流传不断。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汉字简化时,被作为简化字取代了原来的繁体字。

    笔画的多少,对于书写的人来说,体会最深。不过,在纸上写还好说,毕竟多来两笔,费不了多少力气,但是要在石头上刻字,少上几笔,那可是少费不少功夫!

    俗体字在碑刻里出现,不少是因为工匠偷懒。因为俗体字虽然在民间出现,但是碑刻毕竟是相对严肃的事情。

    比如,同一历史时期的两块魏碑,如果这个工匠认真勤快,那么可能刻上的就是“壽”“齊”;如果工匠偷奸耍滑,那么就有可能刻上“寿”和“齐”。

    对比这两个字,不难看出,繁体字确实不好刻,密密麻麻,十分繁琐。所以,工匠偷懒刻上俗体字,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字有史可考,确实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作为俗体字出现。唐易回忆的,正是这个,模模糊糊想到了之后,便基本可以确定了。

    古之哉看向呼文成,正是在征求意见。呼文成此时也没办法,这块魏碑确实没问题,所谓简化字,只是俗体字,很容易解释,所以只能让古之哉说说了。

    “我看这块魏碑是没有问题的,这两个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作为俗体字出现,肯定不能当成是赝品的论据。不过,虽然是真品,但却不是精品,刀工有些急促,不够圆熟。”古之哉说道。

    呼风愣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其实也不怨他,任何人都可能有知识盲点,这俗体字的知识很多玩古的并不知道。欧阳云烟也不知道,只不过她没说话罢了。

    “坐吧!吃一堑长一智!”呼文成对站着不动的呼风说道。

    呼风默默坐下了。

    其实,严格来说,三件东西,他只看走眼了这一件而已。第一件壮罐,他判断得很准确,只是没想到唐易能鉴定布满红漆的盖子是后配的;第二件翡翠朝珠,是唐易先说的,居然能看出海蓝宝是后配的,而且他也说是靠感觉。

    第三件魏碑,呼风的走眼,只是因为中了知识盲点的魔咒,若非他不知道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很多俗体字,又怎么会只凭两个简化字就断定这半截魏碑是假的呢?

    实际上,光是鉴定壮罐露的那一手,众人对呼风的水准已经是很肯定了。至于最后在魏碑上出丑,也比较容易理解。

    但对唐易,众人的看法可就不这么简单了,单就鉴定这三件东西的水平,实际上已经不输于在座的任何人!众人对唐易首先都高看了一眼,接下来是各有所思。

    呼文成一开始根本没想到唐易是这么高的水平,即便是三件东西过后,他还有种在梦里的感觉。怎么可能?这唐易太年轻了,就是从娘胎里开始学,不过二十来年,这几个老头子,哪个不是三十年以上的功力?

    对于这种人,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天才。所以,呼文成的脸上,是一种很复杂的表情。

    而古之哉显然对唐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这小子比老子还厉害,有机会还真得切磋切磋。至于伍先民,倒是比较平静,相对来说,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秦老则是略有些兴奋,他知道唐易的本事和运气,但是今天,唐易却让他又开了一次眼。

    看着众人多是低头吃菜,秦老突然好似想起来什么,一边从包里拿出了一样东西,一边说道:“今天藏协的另一位副会长,金石溪先生没来,不过他交代过我一件事儿,差点儿忘了说了!”

第187章 无闷道人

    金石溪,正是为阁宝多题写店名的金石溪。

    金石溪不仅是鉴定古代字画的专家,本身也是书画界的大家,除了在山海画院任职,也是山海省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

    山海省收藏家协会,一个会长,一个名誉会长,一个常务副会长,三个副会长。除了金石溪,都到了。

    “这金先生够忙的。”唐易心想,上次他说自己去采风,所以在阁宝多开张时没有前去,这次又有事儿不在。其实,金石溪虽然是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但是他出席书法美术界的活动偏多,涉足古玩圈少一些。

    而且他这次确实是外出有事儿。不过,他对唐易印象很好,听说唐易可能入会,所以才提前给了秦老一样东西。

    这是一把折扇,秦老拿了出来。

    在座的人当中,古之哉也拿了一把折扇,不过古之哉的折扇是自己题写的扇面,写的是杜甫的《登高》七言律诗。古之哉虽然对金石碑刻研究颇深,但书法上肯定没法和名家相比,他只是自娱自乐罢了。

    而秦老拿出来的这把折扇,一看就不是个新玩意儿。

    扇骨是紫竹的,泛着油润的包浆。秦老顺势将扇面打开了。扇面上,是一幅青绿山水,从纸张上来看,怎么也得是明清的。

    “金先生给我这把折扇,也是为了考校新人,更关键的是,他这次考校,彩头不小,他说谁要是说得对说得全,这把折扇就送给谁了。”秦老呵呵笑道。众人一听,心想,既然是金石溪的东西,想必不差,但又是考校新人又是要送,那想来不会是名家的作品。

    扇面上,是一幅青绿山水。高山峻岭,老树密林,临壑流水,过往行舟。总的来看,岩石林木的表现,很是深厚坚实;而水墨着色,皴擦渲染也是苍劲秀润,各种景物安排得体,虽然在小小的扇面之上,却能感觉到很大的空间深度。

    唐易和呼风起身,上前细细观看起来。

    扇面上有简单的题识:癸巳夏初士介兄正之。上面没有题写落款,只是有一方钤印:无闷道人。

    看来,这幅扇面是“无闷道人”送给他的朋友“士介”的。

    呼风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古代画家里有“无闷道人”这号人物,又思考“士介”,也没想出有这个人。

    这也不奇怪,华夏历史上的书画家林林总总,光是广为人知的就有一大批,何况一些稍微冷僻的人物。更何况这个“无闷道人”没有落款,只是盖了这么一个别号章。

    其实唐易也没听说过,但是这扇面上却出现了宝光。虽然厚度一般,说明市场价值不高,但是真品无疑,而脑中产生的感觉更是让他胸有成竹。

    “这应该是明清时期的扇面,作者功力不弱,不过应该不是大名家,想必市场价值不高。我从未听说过‘无闷道人’,能说的只有这些了!”呼风倒也没有遮掩,说完后直接回到了座位上。

    这个“市场价值不高”他是讨了一个巧的,连是谁的作品都没认出来,怎么就敢说市场价值不高?万一这个“无闷道人”是大名家的别号呢?

    呼风想的是,既然金石溪答应送人,市场价值估计高不到哪里去;而且秦老随随便便就放在包里,也没有太珍视的感觉。

    他讨巧确实讨对了。扇面本来就不大,如果不是大名家,一般是不会太贵的。而且,“市场价值不高”只是个模糊的说法,十万八万也可以说不高,但对一幅扇面来说,很可能就是一幅精品的市场价值。

    唐易也先走回到了座位上坐下了。

    “呼风认不出来,唐易认出来了吗?”呼文成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问道。

    “这是清初萧云从的作品。”唐易也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萧云从,字尺木,别号无闷道人,晚称钟山老人,芜湖人。在明末清初,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画家了。不过,清初清兵攻占芜湖之后,他既不仕明,亦不与清合作,不是闭门吟诗作画,就是出门游历名山大川。

    所以,他虽然是一个知名画家,但在历史上算不得名人;不是专门搞书画的,知道的人便不多。而且,即便知道萧云从,也未必知道别号“无闷道人”。

    没事就吟诗作画或者游历名山大川,直接让他的艺术水平噌噌拔高。清初,出现了一个新的画派,名叫姑孰画派,这萧云从就是创始人。“姑孰”听起来有点儿像“姑苏”,其实是俩地方,“姑孰”是距离芜湖不远的当涂,和“姑苏”根本就不在一个省。

    萧云从的作品,在拍卖会上也出现过,一万两万的也有,几十万的大幅作品也出现过,但一直并不算很热。主要是现在都去盯着那些大热门,这样的画家就显得冷了。其实,萧云从的作品还是很有升值潜力的。

    听了唐易的话,知道的,不知道的,都露出了赞许的神色。虽然是在呼风已经缴械投降的情况下,但是唐易的表现也太拽了。

    唐易接着来了更拽的一句,“这扇面是清初画的,但是这扇骨确实明代的,原来的扇面可能残坏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一幅新扇面。”

    秦老笑道,“金先生的前半部分就是这么说的,后半部分还有几句话,不知道唐易你还有没有要说的?”

    唐易心道,后半部分想必是要说艺术风格了,便也没有犹豫,按照脑中出现的感觉又说道,“萧云从曾师法黄公望,这扇面虽是青绿山水,却有几分《富春山居图》的韵味。”

    秦老哈哈大笑起来,“一模一样,说的一模一样啊!”

    说起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那名头就大破天了,连旁边俩穿旗袍的服务员都知道,小声议论起了电影里的内容:“《富春山居图》不是都在抢吗?一半《剩山图》,一半《无用师卷》······我要是有林志玲那么好的身材就好了。”

    而在座的尚处于一片震惊中,根本没有注意俩小姑娘在说些啥。

    此时,古之哉从唐易身上收回了目光,看着秦老说道:“老秦啊,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188章 五年会费

    秦老回应道,“老古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你向来快人快语,有什么不能说的?”

    古之哉抿了一口酒,看了看众人,“瓷器,玉器,碑刻,这唐易无一不精,在座的怕都是已经惊呆了。古玩一行,多是专精,我们这几个像他这么全面的,恐怕也只有秦老和呼会长了。”

    说到此处,古之哉顿了一顿。呼文成的脸色有些难看,虽然唐易技惊四座,但是他堂堂一个会长,收藏界成名已久的人物,居然被古之哉拿来和一个毛头小子相提并论,自然是不快。

    秦老倒没表现出特别的表情,他对唐易的眼力早就见怪不怪了,他心底隐隐有一种希望,那就是唐易能走得更远。

    很多时候,辨识古玩不仅仅是识物,更重要的是识人,而且鉴定其实只是古玩行一项基本的技能,要想立身成名,需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唐易的眼力是够了,但是能走到哪一步,却不是仅靠眼力就能决定的。

    此时,古之哉接着说道,“这本来就很反常了。结果,鉴定书画的功力,竟然又能和金先生比肩。说实话,萧云从我知道,但是看看这幅扇面,这么短的时间接着就鉴定出来,我做不到。”

    唐易微微皱眉,这古之哉铺垫了这么多,看似是褒奖,但暗含的意味也很明显。

    “我想说的是,金先生是不是想给唐易送分啊。秦老在唐易来之前不是也简单提了一句么?这阁宝多的店名,也是金先生题的。”果然,古之哉终于点到了正题上。

    秦老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一般人听起来,这话的意思明里说金石溪,暗里其实就是说秦老和金石溪联手力推唐易,因为扇子虽然是金石溪的,可毕竟是秦老拿出来的。

    若论古代书画上的鉴定造诣,这里别看都是古玩界的大拿,但是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及金石溪。因为鉴定字画,笔力笔法笔意很重要,金石溪数十年不辍于创作,很多细微的东西把握得很好。要知道,鉴定书画时,现代仿品还好判定,若是要判定同时代的仿作,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只能从用笔的细微之处来来判定。

    但是秦老了解古之哉,古之哉喜欢开玩笑,但是为人直爽。他说金石溪,那就是单指金石溪。而且,古之哉这么说,并不是对唐易有看法,是对金石溪有看法:噢,你人不来,还弄把扇子来煽风点火?

    “老古啊,我觉得金先生没必要这么干。你想想,以唐易的眼力,如果金先生了解他的话,又怎么会画蛇添足?”秦老反手就把这其中的逻辑关键点拆出来了。

    “锦上添花啊。”古之哉笑道:“不是一样送人情么?”刚说完,古之哉却猛地琢磨过来,金石溪虽然挂名副会长,但是不大搀乎收藏家协会的事儿,再结合秦老说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