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喷神-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顶级大喷子,仅仅浪费了各自三四秒钟的时间,他们就重新回归到了凝神空明的专注状态。

    白执中颇谙断舍离之道,放弃了对冯见雄的预测的质疑。

    短短十几秒钟的交锋之后,连带着对“社会实践方式只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无法封堵、因此堵不如疏”这个分论点,也被白执中壮士断臂、直接放弃。

    这个点上,就算认输了,形势不如人,没办法的。

    冯见雄趁胜追击,在自由辩论即将结束之前,发出了最后一个分论点的进攻。

    “因此,在证明了对社会接触堵不如疏的前提下,我方将进一步证明‘对方辩友对目前社会实践的成败、收获评价体系’存在瑕疵。”

    “对方口口声声说那些怀着打工、创业之心过早踏上社会的中学生,最后却只有几十分之一于大学毕业后创业者的成功率。我却要提醒对方辩友,这种算法存在很大偏见!”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如果他真的创业了,稍微懂一点创业圈子氛围的人,只怕都知道,又有几个是真的拿着家里的钱当风险投资乱来的?

    能够创业,肯定是拉到了或多或少的风险投资,钱花完了没能成功没能继续拉到,也就失败了。这种情况下,少年创业者到底因为失败损失了多少?并没有多少。他损失的只是自己的时间精力,换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钱又不是他损失的。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却对这种失败如此严苛!”

    冯见雄连串猛攻,期间也夹杂着白执中和世新大学队其他车轮战队员的节节抵抗,但总的来说因为冯见雄的阵仗过于堂堂正正,实在是不好抵挡。

    好不容易等这段话说完,白执中已然是殚精竭虑,殊死抗辩道:“失去时间和精力也是损失,学生本该把大好时间用在更高效的技能学习、并直接吸收总结前人概括过的宝贵经验,而不是自己试错……”

    冯见雄怎么会放过对方:“失去时间和精力算什么‘恶果’?这些学生本就一无所有,只有时间和精力而已。去做一些自己想明白了愿意做、该怎么做的事情,不比在学校里被动接受教育好?

    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按照你这个观点,如果是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去职场求职,但第一份工作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而被辞退或者做了一阵子就不想干跳槽辞职换行,他是不是也失败了、也遭受了浪费生命的沉重损失?”

    白执中:“失业和跳槽换行,怎么能和浪费生命相提并论……那也是积攒了宝贵职场经验的。”

    冯见雄:“那你凭什么对创业者这么严苛?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把创业失败者也看作一次跳槽换行,创业失败也就没那么严肃了。同样是进行了一份‘具体工作经验和知识存量无法被下一份工作直接用到’的人生积淀罢了。

    所以对方辩友如果反对中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那是不是也要反对大学生立刻踏上工作、最好再补上一份‘职场教育’,确保他们充分认清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自己一辈子不会换行的工作,然后才让他们踏上岗位?这不是双重标准又是什么?”

第47章 沛然莫之能御也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劝年轻人“别冒险”的“忠厚长者”。

    但事实上,那些忠厚长者大多数自己也没什么成就。

    套用一句小马哥的名言虽然泼尼玛这厮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但这句话讲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只是太老了。”

    而无疑,对大学生创业、中学生寻找兼职打工体验社会机会之类的事情,社会的双重标准评价恶意总是满满的。

    而这个双重标准被冯见雄揭破之后,场面就愈发豁然开朗起来。

    “既然年轻人只是损失了时间和精力,白干一场,但没损失多少自有资金。那么,这样的一次创业失败,和‘找工作不合适然后跳槽换行从头再来’,在损失量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社会对前者如此严苛,对后者如此宽容?”

    “什么?你说创业失败会留下失败者的污点,让人以后再也找不到融资机会?拜托,这是阁下的意淫吧,如果真相是这样,那满世界的连续创业者还怎么活?”

    “所以,哪怕是创业失败,它也只是相当于一次求职改行。它依然是有收获、有价值,并且付出代价微乎其微的只要这个年轻人是拿了外面的投资来创业,而不是把自己家里房子卖了当本钱去创业。

    如果真有卖房创业的傻逼,那责任人不应该是年轻人,而是他的父母。这个问题也不是年轻人过早社会实践的锅,而是他父母缺乏监护的锅。他的父母才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傻到把房产证的名字早早就不负责任地改成子女?”

    白执中在这个问题上的抵抗,虽然不如前一个问题那么微乎其微,但也着实可以看出明显的颓势。

    ……

    “年轻人越来越早接触社会是不可遏止的,堵不如疏。”

    “年轻人怀着上进之心尽早社会实践,就算失败的代价也没有反方说的那么严重,而收获却大得多。”

    这两个重要的分论点,在自由辩论终结的时候,已然被冯见雄大比分拿下了。

    满场的观众已经不在乎比赛双方在说什么了,他们还沉浸在八卦当中,沉浸在冯见雄那次无形装逼之中。

    评委们自然是要专业一点的,他们还能勉强压制住内心的震惊,尽量公允地寻找双方的得分点和失分点。

    事实上,尤其是高大松和北岛这些旅美文化人,更想证明自己的不偏不倚、不被场外哗众取宠因素干扰自己的判断,以至于在竭力帮白执中寻找亮点。

    无奈的是,白执中自己已经方寸乱了。

    他是被新思想和劲爆秘闻当面轰炸的直接承受者。再加上“对方就是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种心理压力,饶是智商再卓绝、反应再快速,也有宕机的时候。

    随着主持人萨贝宁先后宣布双方用时耗尽,比赛正式进入了总结陈词前面正方说得比较多,所以冯见雄的时间还先耗尽了将近20秒。最后让反方连珠炮一样连续发言了20秒,稍微扳回一些颓势。

    不过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

    “现在,有请正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是三分钟,请!”

    萨贝宁宣读完,冯见雄再次站起来,还在发言之前,微微朝全体观众招了招手。

    然而场内并没有人觉得这个动作突兀。

    似乎谁都觉得冯见雄就是一个有资格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大佬。

    这是冯见雄进入国际大赛(也包括国内的赛区资格赛)以来,第一次担当四辩、总结陈词。并不是他想要这样,只是这场比赛的包袱太多,有些东西他怕虞美琴理解不了,无法提前准备。

    虞美琴的辩术口才当然是能够胜任的,然而冯见雄独有的对未来的展望能力和对产业界的预言,却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该辩驳的道理,刚才自由辩论的时候差不多都说了,所以这个总结陈词,冯见雄更想把它打造成一个提纲挈领、拔高立意的东西,并且夹杂一些展望型的干货进去。

    这个讲话既然会被央视转播,那么注定是要被后人时时翻出来接受历史检阅的,

    而且,因为前一场半决赛他喷了湾湾前宣传部长陈文倩,被各大网媒造势激起了话题度、拉到了很多本来不关心辩论的人也来关注。所以,这次的转播肯定观看人数也会创造本赛事有史以来的新高。

    用这样一个契机指点江山、预言未来,实在是太完美了。

    “……在信息和知识爆炸、终生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的今天,中外教育界的精英们,无不意识到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面临着很快过气、过时的问题。从事it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新晋工程师们,在踏上岗位的那一刻,几乎个个都感受到学校里教导的知识存量无法马上用于工作。

    知识、技能和经验产生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经典学校教育可以驾驭的范畴。因此,谁都知道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深入地与社会实践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产业界的最大问题,就是用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来应对知识的爆炸,每个研究、创作人员穷其一生,也最多只能专精某一个极为细微的小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社会实践反思学习、不用个人兴趣引导学习,而是依然按计划灌输式教育,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得到一堆无用品……”

    “前年,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教授开创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型的人工智能,我相信,这种思路指导下崛起的新技术,可以在20年内把大多数人类觉得需要‘吃苦’才能完成的单一目标学习工作统统替代掉。

    而人类剩下的价值又是什么?那就是个人自发的兴趣爱好型学习。

    因为资本家发明机器人也好,人工智能也好,他的出发点只会是发明一种机器来完成人类觉得吃苦、要拿钱补偿才肯干的事情这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

    而只有那些人类做的时候觉得快乐、不给钱他也愿意去白做的事情,哪怕效率低一些,却几乎不存在被机器人和智能革命取代的风险。因为这种智能开发出来没有‘市场交换价值’。

    兴趣、爱好,、人生追求,这些东西可以靠课堂教育来培养么?恐怕不可能,学校只能告诉人‘你的才能能够做些什么’。但是,一个人想做什么,爱做什么,多半只有靠社会活动,才能够激发出他的真爱。

    所以,砸碎传统学校教育的被动式枷锁,让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在内,把思想彻底解放,尽早接触社会实践,不仅有着优化学生教育的重大意义,更是在智能时代为人类寻找自己不可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独有价值的重要手段。

    面对一桩拥有如此重大意义的事情,即使风险依然存在,那也只是纤芥之疾。任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必然随着发展而解决。让中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在这个时代已然刻不容缓……”

    ……

    反方的总结陈词,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冯见雄的总结陈词,根本没有把100%的精力花在干掉敌手上。

    稍微明眼一些的人都可以看出,冯见雄至少留了三四成的劲儿,用来画大饼、撒干货、做预言。

    当冯见雄坐下、反方四辩站起来总结陈词时,场内大多数的观众还在那儿聊各自对冯见雄的话的看法呢可见业余观众们一半以上都压根儿没注意听反方的立论陈词。

    倒是最后的评委嘉宾提问环节,因为问的范围稍微自由一些,倒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

    负责对正方提问的,是旅美文人高大松。

    “请问正方四辩,你觉得本场比赛的辩题,对双方公平么?”

    高大松的这个问题一问出口,主持人和少数几个其他评委,都觉得有点擦边。

    这问题看起来和本场的辩题关联度不是非常紧密,虽然高大松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且凭心而论,其实好几个评委都想问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场合的话。

    “其实,不太公平这个问题涉及到对社会前沿的展望,而只要这种展望足够充分,我认为这道辩题的正方是占优势的。”

    冯见雄的回答很坦荡,不加掩饰。

    高大松紧接着追问:“那你觉得,未来为了保证这项赛事的公平性,是不是不该找那些紧跟时代前沿的辩题?”

    冯见雄想了想,像聊天一样轻松的说:“如果公平是比赛追求的第一性价值,当然可以这么判断。如果为了兼顾‘真理越辩越明’这个价值,或许还有别的选择,比如,修改微调一下比赛规则。”

    高大松:“比如呢?你觉得可以怎么改?”

    “比如,对于社会前沿性辩题,可以采取在开赛前让观众和评委们就先站队表达自己的倾向,统计一个分数。然后放正反双方辩驳,最后再统计他们各自说服改变了多少人的想法这种赛制或许也不够好,但多少可以弥补一些‘评委和观众在听辩论之前已经先入为主不平衡’的问题吧。”

    “谢谢你的建议,我问完了。”

    高大松把话筒放回桌面,随后由另一个嘉宾对反方提问。

    一切结束之后,主持人萨贝宁宣布:“现在让我们稍事休息,请本场的评委嘉宾离席讨论,稍后将公布比赛结果。”

    五分钟后,评审团把结果递交给了萨贝宁,他展开那张信笺读道:

    “现在我宣布,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是,正方四辩,冯见雄同学。”

    “本场比赛的评议结果是5:0,正方金陵师范大学代表队获胜!让我们恭喜他们获得了本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一会儿将由星岛共和国国wu院胡资政为他们颁奖!”

    “另外,恭喜冯见雄同学获得本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

第48章 冠军只是饭后一支烟

    一个六十多岁、前额彻底秃顶的老头儿,颇有官腔地踱上主席台,满场的闪光灯和快门声也一下子密集了好多倍。

    这个老头儿就是胡作栋,星岛国w院的资政。

    90年代初,国际大专辩论赛这项赛事刚刚初创举办的时候,他就为本赛事颁过两次奖、出席开闭幕式。不过后来星岛首相黎光耀退到二线、胡作栋接任首相之后,就不再出席这种活动了。

    毕竟让一国首脑直接出席这种活动,有些大材小用,也容易被外国人看轻。

    三年前,胡作栋再次把首相之位让给独裁二代黎显龙、自己改做国务资政后,才再次被安排参加各种礼节性的外事活动和国际赛事,也才有了今天的出席颁奖。

    所以,美分们也别光说“父死子继在北棒,兄终弟及于古吧”,独裁也好,世袭也好,资社两界都有。

    只不过资本注意世界多少要点脸,总要找些人过过桥比如严家干胡作栋之流。(米国总统的儿子当总统,南棒总统的女儿当总统,扶桑首相的外孙当首相,这些不能叫世袭。算政治门阀世家吧,中间隔了好多年,而且是自己选上去的。湾湾星岛当年是真。世袭。)

    闲言休絮,胡作栋走到金陵师大四名队员面前,先从司仪小姐手中的托盘上拿起奖杯,递给田海茉,然后与妹子握了一下手,说了句鼓励的话,再把证书也递给对方。

    然后,他从第二个司仪小姐的托盘上拿起本届最佳辩手的奖牌,递给冯见雄本来是要给冯见雄挂上的,但冯见雄比那老头儿高得多,他也不想像往届最佳辩手一样给胡作栋鞠躬。所以,在胡作栋颤巍巍把金牌举到他鼻子前面的时候,冯见雄就自己双手接过,然后给自己戴上。

    胡作栋的表情抽搐了一下。

    他做过星岛首相以来,还没见过给人授奖挂牌的时候,领奖人不愿躬身受奖的。

    冯见雄的风骨,自然让他有些不快。

    那些奥运冠军被萨马兰奇、罗格戴金牌的时候,哪个不是从领奖台上鞠躬弯腰下来的?

    “呵呵,后生可畏啊,算了,和这种人计较个啥。”胡作栋用精神胜利法在心中自勉了一下,也就不去多想了。

    冯见雄这种大喷子,前几天可是连陈文倩这种政坛大佬都喷的,犯不着跟对方口舌之争。

    不过这一幕被队友、看台上的观众,乃至电视前的观众看到时,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小雄真是嚣张啊,刚才我拿奖杯的时候还微微鞠躬了,会不会被人看不起?”拿奖杯的田海茉是第一个反省的,脸色自然而然地微微有些发烧。不过谁都以为她是激动导致的。

    “看小雄这气度,就像是将来注定要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不知道我们跟着他一起奋斗,将来有没有机会也被写进历史书呢?”虞美琴美目迷离地看着冯见雄,恍然有些错觉。

    “太帅了,太霸气了。感觉像20年前在大会堂门口拍撒切尔摔跤一样戏剧。”某负责本场转播的资深央视摄影师如是想道。

    ……

    灯光渐熄,观众却迟迟不肯退场,冯见雄被央视的记者拉到一边,各种问问题谈感受谈展望,好不忙碌。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坐在另一边选手席上的前亚洲喷帝白执中,淡定而又偏落寞地耸耸肩。

    他这个反应,也算是想得开了,够豁达。如果换个极度小心眼些的,因为巨大心理落差被新人喷输,只怕刺激得精神分裂症也是有可能的。

    或许,是因为冯见雄在比赛中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战术,让世人都看到了“这个题目本来就不公平,冯见雄宣化的其实是天道”。

    没有人可以和天道对抗。因为对抗天道而战败,输掉的人心里显然容易接受一些。

    这才有了白执中上述的感慨。

    此时此刻,他只是后悔为什么选择了继续读博。

    或者,哪怕读博本来也没问题,只怪他为什么读博之后依然禁不住教练的劝诱、名利的纠缠,第三次参加了这项赛事?

    他本来有机会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如今却“遂使竖子成名”。

    这都是命啊。

    白执中忽然看得开了。

    他静静地观察,等身边的队友收拾东西。对面的冯见雄回答了央视记者一共七八个问题,还给几十个冲破围堵挤进来的女生签了名,这才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退往休息室。

    同样作为参赛选手,白执中和其他湾湾世新大学的选手自然也有专用通道。白执中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跟了上去,在休息室门口截住了冯见雄。

    “恭喜你了,下一届我肯定不来了,听说你才大二,再拿最佳辩手的机会还多了去了。”白执中的贺喜,听起来还有几分真诚,像是大实话,但未免带着些“苍天饶过谁”的宿命感。

    冯见雄也大大方方地当着其他双方队友的面,和白执中握手:“谢谢,你们是很值得尊敬的对手。可惜我运气好,加上这个题目可以利用远见和先知这不是靠辩才就能对抗的。”

    白执中微微僵笑设身处地地说:“你们大多是学法的吧,在美式国家,本科是没有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才有,读完都是博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