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白执中完全没有给空挡和机会,大大方方承认了表面之后,下一秒钟就立刻话锋一转,兼带着承认了“但这些收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
现场的五名评委,也或多或少有些感官的改良。
这种大大方方的打法,实在是很能收获评委和观众们的好感。
一时之间,观众席上好多女生都开始鼓噪助威,把白执中当成了一个悲天悯人、全心全意为普度众生着想的家伙。
冯见雄也知道,这种反应速度的交锋,队友已经帮不上他什么忙了,所以也不等人过桥喘息,自己直接继续上:
“请对方辩友不要夸大早起社会实践失败的后果,也不要限缩‘社会实践’这个词的范围!对方刚才提到了电信诈骗,那么我不得不指出一点:首先,目前在电信诈骗领域被骗的人,其实都是上了年纪不触网的人,而非‘缺乏现实社会实践经验’的人。
那些被骗的大爷大妈,都是人老精鬼老灵满脑子想法成见了。而不是虽然涉世未深但偏偏对网络很有研究的中学生!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接触社会’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有其不同表现形式。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在网络上见识形形色色的人,与陌生人社交,甚至与陌生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这当然也是深入社会和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如果对方辩友仅仅以为某些东西是全程在网上完成、没有丝毫物理的**上的接触,就把这些教学、交流、实践的收获排除在社会实践的收获之外,无疑是不公平的。”
第45章 敢问那位大神是谁?我!
“干!怎么在这种随手选的细节上被人逮着发挥?”
白执中觉得自己的太阳穴忿忿地抽动跳动了两下,暗恨自己刚才的例子怎么就随手留下那种本来和辩题毫不相干的破绽细节,却偏偏又启发了对手。
他本意并不是非得举“电信诈骗”的例子来陈述“中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容易被骗”这个问题的。
事实上,他也知道电信诈骗中被骗的人群,中学生比例很低。
他完全可以举“寻找假期打工机会但误入传销集团”这样更贴切的例子。
但是,电信诈骗案的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官方统计部门容易留档,所以赛前准备材料的时候,世新大学队在诈骗素材方面只搜集到了这些数据线上数据,总是比线下数据容易搜集,这是常识。
然后白执中就让队友们随手留下,以备到时候用。
谁知就偏偏启发了冯见雄,还给他借题发挥了。
白执中一贯是不太相信对手是靠狗s运占得优势的。
所以只要对手“灵光一闪”有了些优势,他一定会试图分析其中的必然。
以他的估计,冯见雄之所以能逮住这个点猛攻,无非是两种可能。
首先,是冯见雄早就准备好了这方面的素材,但一直憋着没用,准备在自由辩论的最后段再挑起这个角度的突袭、然后略作交锋后就在总结陈词里长篇大论。
或者,就是冯见雄把这份材料作为机动攻击点,同时估计世新大学整场中总会在相关的点犯点儿小错误,然后趁机切入这个话题。
如果是后者,冯见雄就太可怕了。
或者说,更可怕了。
……
白执中的脑子转的再快,反思清楚这些起码也得十几二十秒。
所以冯见雄最后那段话,只能是白执中的某个龙套女队友梅敏姿帮他挡锅。
那妹子略显局促、以不变应万变地抗辩:“请对方辩友不要跑题!‘接触社会’的定义范畴宽窄和今天的辩题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讨论的是尽早接触社会的风险!”
冯见雄当然不会放过构陷菜鸟的机会:“怎么会没有关系!你方口口声声举了那么多‘过早接触社会的风险’,那么我倒要问问:网上跟陌生人聊qq、甚至只是给陌生人发短信聊天,算不算‘接触社会’?是不是因为网聊有可能被骗网恋,所以你们觉得连网聊也不该过早存在呢?是不是必须读到大学才能有qq号、拿手机给陌生人发短信?”
梅敏姿不及多想:“网聊怎么能算接触社会呢!这个只是普通的家庭、校园生活组成部分,本质和聊天是一样的。纯粹的聊天、空谈当然是不附带任何社会实践性质的。”
“聊天空谈不属于社会实践?”冯见雄抽取了对方的核心结论,然后玩味地哂笑,“那我问你,如果今天下午,在京城三里屯的创业咖啡吧,或者旧金山湾区101公路沿线的某一家硅谷车库咖啡,有几个还没到上大学年纪的年轻人,在那里聊一个创建某个网站的企划案。
包括怎么拉投资怎么组团队怎么构建技术路线……这个叫社会实践吗?还是说,按照你的理论,要到公司注册的那一刻才叫社会实践?那真是太可惜了,原来扎克伯格先生跟萨维林聊怎么搞facebook的时候,都还不是社会实践,是闭门造车啊。”
梅敏姿就快无力抵挡了,幸好此时白执中已经差不多理清了刚才的思路,见形势危急,连忙扛过大旗:
“纯粹的空谈当然不是社会实践,但我方并没有说任何以语言、讨论模式进行的行为活动都不是社会实践。
这里面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当然,我方也是支持‘技术手段并不能作为是否社会实践的判断标准’这一观点的,请对方辩友不要恶意混淆我方立场!”
“行,只要你方承认‘技术手段和行为的表征模式并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属于社会实践的依据’就行。所以我方认为,随着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实践的表现模式是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的。
曾经在没有网络聊天交友工具的时代,家长可以通过强制管束不让孩子接触社会实践、先安静闭门把书读好、把三观和是非判断力培养好再拥抱社会。
可是将来,这种做法就技术上而言已经不可能了。小学生都有qq,每个人事实上早已具备随时提前介入社会的可能性。这时候如果还抱着‘疏不如堵’的落后观念,只会让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引导形成真空。与其如此,岂不是正好证明了家长和校方都应该主动尽早引导学生主动去接触社会么!”
评审席和看台上,莫不是小小地哗然了一下。
“哗~这个角度好刁钻啊!”
“明明刚才看起来只是白执中一个词的口误提醒了冯见雄。可是冯见雄怎么会跑题跑出这么一大串歪门的套路,这跑题也太远了吧。”
“但是好像攻击效果还很不错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歪打正着。”
“就算是歪打正着,也无非说明冯见雄赛前准备不够充分、但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啊。”
场内的白执中自然是听不清楚这番远在观众席上窃窃私语的内容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感受场内氛围的变化。
白执中一咬牙,自然不能在这个点上直接认输,于是迅速找了个应对之策:“谢谢对方辩友的大胆推演。但我不得不提醒你,你说的那种风险,正是如今绝大多数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尤其是教学质量和学风优良的学校在校规里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的原因。
这种社会现象,不正是证明了各国教育界充分认识到了中学生过早接触社会的风险,所以把这些学生过早遇到不良事物的风险提前减少了吗?难道对方辩友认为‘一件事情很难做到’,就能等同于‘这件事情不是好事’?那就是是非不分的成王败寇价值观了!”
“哗,也好厉害的样子,不愧是制霸亚洲五年之久的白大神,这反应速度也是没谁了,而且反手就是一个上纲上线甩锅回去。”观众席上的窃窃私语马上被扭转回来不少。
冯见雄飞快地反唇相讥:“我方的观点怎么能说成是成王败寇呢?我们说的是要顺应历史大势,不能逆天而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果对方辩友不能理解,我这么举例好了:你方口口声声说网络聊q和手机与陌生人私聊是有可能带来过早接触社会的不良风险的,那你们认为躲在家里闭门读书看电视算不算‘接触社会’呢?或者说哪天随着技术进步,会不会变成‘新的接触社会的媒介之一、并且形成受骗风险’呢?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白执中被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舒服,本着避免中计的持重考虑,审慎地说:“我方还是那个观点:是否属于社会实践、社会接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冯见雄丝毫不留反应的机会:“那我方假设:客观技术条件已经绝对满足的情况下,不需要你方考虑技术可行性有没有可能看书和看电视也变成‘接触社会’?请不要再回避问题!”
白执中一咬牙:“如果将来的技术确如你假设的那样绝对不存在困难,那么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我不得不说你的那种假设大家很难想象。”
“呵呵,”冯见雄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很难想象么?那我告诉你好了,看书完全可以变成社会接触,因为现在某些大牌正版站,已经在讨论如何加入让读者在剧情中注释讨论的功能模块了,目的则是为了提高正版付费率黏性。
这个功能说白了和网络论坛的发帖跟帖功能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场稍微懂些互联网技术的达人都可以显而易见,这东西是可以实现的,障碍只是成本和正版率转化效果之间还存在权衡罢了。
至于看电视,我也可以告诉你,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先行者的视频网站,在研发一种叫做‘弹幕视频’的技术,让用户得以按视频时间轴点评、感慨、讨论。
按照这个发展程度,既然在qq群里和陌生人聊创业算是和三里屯创业咖啡馆聊项目一样的‘社会实践’。那岂不是一小撮人看同一个素材视频,然后在弹幕里聊怎么分工、买改编权剪辑调音p图再创作,然后拿去卖钱,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了?
当看书和看电视都加入了社会实践的滚滚大潮,请问对方辩友又要怎么封堵呢?把家里的电视机和电子书都砸了吗?”
这……这叫什么操作?
白执中的脑子,第一次转不过来了。
他毕竟不是重生者,他也怕这些天马行空但偏偏逻辑上很严密的对未来推导。
尤其是冯见雄的话,看起来很严丝合缝的样子。
白执中第一次心虚了。
他觉得自己可以略微后撤半步,但尊严和积威又让他身不由己想再冒险多抵抗一步。
“请对方辩友不要信口开河!说话是要讲证据的,而且是谁主张谁举证。我方不认为现阶段会存在这种商业尝试,恐怕这些只是你们自己的揣测!”
冯见雄的诡异笑容,终于收尾了。
“那真是不好意思,我确实有证据就拿我说的‘某些视频网站先行者’来说好了,我指的其实就是目前国内声名渐盛的新秀网站‘妮可妮可视频网’,相信只要不是孤陋寡闻或者不触网的人,都会对这个名字略有耳闻。这家网站就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探索,而且他们也相信这种增强用户互动黏性的手段是强化未来网络视频行业正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哦?是么?这家网站我也有听说,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商业机密?这么‘高瞻远瞩’的奇葩想法,究竟是谁提出的呢?”白执中几乎是咬牙闭眼地问出这个问题。
问的时候,他还在内心默念:那一定是对方信口开河虚张声势……利用商业机密无法在赛场上求证,而浑水摸鱼!
“我!”
第46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六年后,华夏大地上会因为一时时势,火起来一个装逼应用,名叫逼乎。
在逼乎上,有很多关于产业发展史的问题,都会有得到万赞千回爆款成绩的优质回答。
但是这些优质回答的内容,其实有时候看上去并不是很透彻。
比如,举个例子,有人在逼乎上提问:“当年,是谁在黄易新闻门户拟订了‘有态度’这个差异化发展策略?是怎么想的?效果如何?”
然后,下面一堆各种装逼侠、自封新媒体专家的家伙嗦嗦一大堆,从战略分析到市场,从数据解析返璞归真人性心理……
这种装逼侠答案,当然也能得到几十个到上百个的跟帖,乃至上千的赞。
但有一个答案,非常简洁,而其得到的回帖和赞数,却至少远超第二名的答案几十倍。
那个答案只有一个字:“我。”
然后后面什么屁话都懒得再解释。
之所以火,是因为答主实名回答了,他的id就叫“唐岩”,加了v的也就是说,这厮就是当年执掌黄易新闻门户、后来创建了约泡神器陌陌的那个唐岩本尊。
同样性质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逼乎上那些“a站是谁创建的,怎么创建的……”“b站是谁xxxx……”
最高票答案一律是一个“我”字,跟上一个加v的id。
但这也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哪怕在装逼界,有时候实打实的业绩,就是比千言万语天花乱坠的哔哔更有效果。
人家就是人生赢家、业界大佬,哪怕只说一个“我”字,就是比本身辣鸡的成功学和鸡汤贩售者权威百倍。
这也是为什么冯见雄在衣食无忧之后,依然要拼命赚钱、事业有成的原因。
钱和成功、地位,都是增强喷神说服力的有力武器。
而今天,这件有力武器虽然还没有开锋,还处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神物自晦状态,却偶然得到了一个发挥的机会。
……
“我!”
仅仅一个字,却让白执中愣了。
比赛至今,白执中还没如此失神错愕过:“你说啥?”
“你问,是哪个大神提出的。我告诉你了:我!”冯见雄这一次的回答,更加沉缓,坚定,“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说:我就是妮可妮可视频网的大股东之一,我当初投资的条件之一,就是创始人团队按照我的设想改组商业模式当然现在是辩论赛,请对方辩友不要再多问这方面和比赛无关的问题!”
冯见雄后面半段话语速非常快,似乎是真的为了节约时间、尊重比赛。
而且一说完就马上坐下,似乎唯恐给他多计时了。
而白执中却是站起来,想反驳,却没有说出口,又忘了坐下,似乎连浪费时间都不在意了。
令人恐惧的寂静,沉闷了足足五秒钟。
“对方辩友你这是在开玩笑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证据?你这是恶意犯规左右评审团对你话语说服力的印象!难不成你要现场给我们看股权证书?”白执中已经被对方的卑鄙手段恶心到了,忍不住动了真怒。
在白执中看来,冯见雄这手无耻瞎说简直丧心病狂。
作为喷坛大佬,白执中当然也懂“在逼乎上,一个真大佬哪怕只说一个字,说服力也比失败者千言万语说服力值钱”这个朴素的道理的。
这就是为什么卖商界鸡汤,一个普通成功学写手说干嘴皮子,信的人也不如悔创阿里杰克马随口瞎说信的人多。
冯见雄这么干,完全是在借着比赛期间没时间查明具体证据、所以先入为主误导评委,增加他的话的权重嘛!
冯见雄动了:“你要确凿证据也行,我尽量长话短说我从来不掩饰个人感情,我的这三名队友乃至其他校友都可以作证,我在同学女生里谈了个女友名叫史妮可妮可妮可视频网这个网站,就是我要求起的名字。我只是想随手投了两千万弄一个网站送给我女朋友。”
冯见雄敢说这番话,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相信国内目前能看懂弹幕视频网优势的从业者并不多,有这种跟进魄力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奇思妙想其实在互联网圈子里天天都有,但试错是要成本的,巨头们如果分析了觉得没前途,更喜欢等小站试错结果验证之后,再快速跟进)。
所以,偶尔吐露一些,不但可以指点江山,也不虞泄露什么深层的商业机密。一旦将来被验证了,反而大家还会说他神预言,从而进一步提升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细节能说到哪一步,冯见雄心里自有一杆标尺。
“噗”
“额滴神呐!”
“我听到了什么?”
全场观众席上,女生人数加起来起码几百个。
一瞬间,这几百个女生都炸锅了。
包括女记者、女老师和其他任何雌性动物,也都炸锅了。
“我,只是,随手投了两千万,买一个视频网站叫我女朋友的名字?!我没听错吗?”
“那个史妮可好幸福啊!我是在看童话吗?”
“霸道总裁小说里也没这么霸道的啊。”
“这个冯见雄真的只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发展形态的远见,‘被逼无奈不得不吐露这个证据’的么?”
“原来那个冯见雄那么成功?回去一定要百度一下/谷歌一下。太意外了。”
“我查过百度,好像他是挺成功的,除了当辩手还有不少商界的事迹,只是没想到强到这种程度!”
“必须的啊,看熊熊的样子多谦逊、多虚怀若谷啊!全程他都不想吐露这一切的,只想静静地做个亚洲最佳辩手。都是那个白执中不相信他,一步步逼他自证能力的。”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冯见雄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装这个逼。
都是白执中为了赢得比赛,硬着头皮逼他的。
何必呢。
短暂的轰炸之后,看台上只剩下快速褪去混沌、归于趋同的哀嚎:
“啊!熊熊老公!为什么我没有比那个妮可妮可更早认识你!”
“早知道当年志愿填金陵师大了啊!姐的分数肯定够的啊!姐可是985的啊!姐也是05级的啊!”
“妮可妮可,夺夫之仇不共戴天啊!”
……
冯见雄和白执中当然不会跟看台上的弱智八卦女们一般见识。
他们还要专心于比赛呢。
作为顶级大喷子,仅仅浪费了各自三四秒钟的时间,他们就重新回归到了凝神空明的专注状态。
白执中颇谙断舍离之道,放弃了对冯见雄的预测的质疑。
短短十几秒钟的交锋之后,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