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年华-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体集合,上车。”任宁吹着哨子大喊道。 

  洪水无情,抢险救灾如同战争。上了车营长任宁才发现,肚子已经咕咕作响了,从部队出发到现在,官兵们早饭没吃,午饭也没吃,前后14个小时米粒为沾,加上沿途颠簸,大家都是饥肠辘辘。任宁看见战士们饿得有气无力,又心疼又着急,忽然他想到了来出发前,他随手放进背囊里的面包,他心中一阵惊喜,他把手伸进了背囊里掏了掏,两块面包还在,顿时他喜出望外,赶紧取了出来,两包小小的面包竟分成了30多份,虽然每个人只吃了极少的一点,但是每个人都觉得精神倍增。 

  无独有偶,在战士们饥渴难耐的时候,李丹浩疲倦地靠在车厢一个角落里,他又饥又渴,把身子挪了几下,忽然身子碰到了一个东西,黑暗中他用手一摸索,矿泉水,惊喜使他一下子清醒过来,他敲了敲旁边的朱艳辉,“朱班长,给你水。”朱艳辉看到李丹浩递过来的矿泉水,揉了揉眼说,“从那儿整的。”

  “从车里找的。”

  “你先喝吧,我不怎么渴,喝完了再给其他的战友喝吧。”

  “嗯”朱艳辉喝完后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让他喝了之后往下转,规定每个人喝一口润湿嗓子,岂料这瓶矿泉水从官兵的手里转一遍回到李丹浩手里的时候,还剩下半瓶,最后是李丹浩带头喝了几口,下了消灭的命令,这瓶矿泉水才被喝完了。 

  血浓于水,干部和战士之间,战士与战士之间有这样彼此珍惜爱护的美好感情,就可以凝结成铜墙铁壁,就一定能挡住洪水的进攻。 

  赶到目的地,站在大堤上,眼前看到的是汪洋洪流中的一些房屋。赶紧把屋子被淹了的老百姓救出来,营长又喊,会游泳的跟我上艇。朱艳辉跟着李丹浩跳上了船。 

  “朱班长,你不是不会游泳吗? ”李丹浩看到朱艳辉不怕死地跳上船。

  “谁说的?” 朱艳辉不以为然地说。

  “朱班长,这不是闹着玩的。” 李丹浩有点急。

  “没事,我穿了救生衣。 ”朱艳辉笑了笑说。

  “穿了救生衣也不行,水太大。 ”李丹浩说。

  “废话少说,走,赶快救人去。”朱艳辉有点烦了。 

  他们开着汽艇向水中央冲去,迎面扑来的浪把艇撞得时上时下,顺势将肮脏的洪水灌进人们口里,眼里身上,“解放军救命啊,救命啊,”“解放军快来救我们啊!”“老乡别急,我们来了!”在被洪水淹没的村舍间,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被困的百姓大都爬在屋顶,招着手,救过这些人之后,船又继续前进。到了一个地方便停下来救着人。 

  把人送回来的时候,李丹浩看到场长在岸上,他关心朱艳辉的安全,忙跑到场长身边说,“场长,朱班长,他不会水。”

  “不会水,他上救生艇干啥去?”

  “他救人去呀。”

  “你让他赶紧下来。”

  “是。”

  “朱班长,你下艇吧。”李丹浩说。

  “妈的,谁让我下艇的,我不救人了?”

  “是场长让你下艇。”

  “他说让我下艇我就下,那人还救不救了?”

  “朱艳辉我命令你下来。”背后传来场长的命令。但朱艳辉没理他,跳上了一艘汽艇跟着他们救人去了。 

  在救人时,自己的生命也随时可能被洪水吞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朱艳辉先后三次随冲锋舟救出了几十名群众。那些被救了来的老百姓一边打着冷喷嚏一边战战兢兢地报告说,村头还有三十来名村民在屋里还没救出来。任宁看了看表,倒吸了一口气,时间就是生命,他抹了一下满头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额头,眉头紧皱了起来,他知道现在要去村头救人,就必须从决口过,因为村头离决口最近,洪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咆哮直泻。虽然去村头要经过洪水下泻的主流段,浪大水急,非常危险,但如果不及时营救,这三十名村名的生命就将遭灭顶之灾。保护人民的生命是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不及犹豫,他选了几个水性较好的分别驾驶四艘冲锋艇,自己亲自驾驶一条艇,同时冲向村头。冲锋舟在村枝间和屋脊上穿行。

  “倏”地,李丹浩看到前面树枝上盘着一条比胳膊还要粗的蛇。他无法躲避,用手一打就冲过去了。在冲过激流段时,迅猛的激流把冲锋舟往下游打,冲锋舟顽强地又把船头调转过来继续向前,如此三次,冲锋舟才冲了过去,艇上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冲锋舟终于冲进村子里,30名群众全都集中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上,船只无法接近,他们就下船在齐腰深的急流中涉水,把群众一个个搀扶上船。不料,快艇在启动往回开时,一个巨浪涌来,船撞击到横在水中的树干上,船上人全被翻入水中。朱艳辉一面死死抓住船帮,一面高喊让大家抓住船舷的扶手不要放。又一个巨浪打来,倒扣的船被激流卷走了,朱艳辉胸口被什么猛击了一下,失去了知觉,人往下沉,在汹涌的洪水中打了一个浪卷,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解放军——解放军——”一个村民看到朱艳辉被水冲走了嘶哑着嗓音惊喊着,这一喊使正在救人的李丹浩回过了头,只看到朱艳辉一只手的最后挣扎。救他已经来不及了,当他咬着牙坚强地把村民救上艇,再向着茫茫的洪流喊着朱艳辉时,回答他的只有滔滔不绝哗哗作响的洪水声,那里还有人的声音。汽艇上的战友们和村民们全部沉默了起来,对着面前浩瀚的洪水,战友们脱下了军帽向着随水而去的战友致敬,村民们对着他沉没的方向深深地鞠躬。

  回到岸上,李丹浩将朱艳辉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场长,营长任宁也过来握着场长的手直摇着头痛苦地说着对不起。场长听到这个消息一下惊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心里直痛苦地叫喊,朱艳辉啊朱艳辉你不会水你非得要充好汉,你不服从命令你让我怎样向你家人交差啊。面对着任宁嘴上却是喃喃地说,“军人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嘛!”任宁用坚毅的目光和刚强有力的握手向场长表达了他深深的敬意。接着他们继续救人去了。 

  汽艇救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在一个屋顶上,他们救了一批人,还有一批人急需救出去,可是船上的人已满,已装不下人了,情况十分地危急,李丹浩环视了四周,突然他叫了起来说,“快看,前面有几棵大树,我们战士先上树上呆会儿把位置空出来,先救出老百姓再说。”战士们同意了。汽船飞快向树边飞去,李丹浩抓起一个救生圈第一个跳下了水,爬上了树,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汽船很快又开走了,李丹浩爬在树上,看到身下滚滚前去的洪水,打着漩涡。战士们先前有说有笑,感到很有趣,后来逐渐地他们变得越来越沉静,水位缓缓涨高了,汽船还没有来,四面都是汹涌澎湃的洪水,茫茫的水中央只有几棵树正矗立在水中。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会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等了好久才远远望到一艘汽艇开来,他们有些急了…… 

  王少天、张成鹰等人经过一个小时在泥泞里艰难而又急促的行进,他们赶到了险地。来到堤坝一看大家都倒吸了一口气,一个7米长的决口已经断在面前,决口越冲越大,如果不及时堵上,后果不堪设想。 

  “谁先下水。”连长扫视了一下人群。

  “来,把我捆住。”只听“扑通”一声,一个人跳下了水,王少天跳下了水,紧接着又有一个人跟着跳下了水,王少天回头一看,看到了跳下来的人是张成鹰,他们的双眼对碰到了一起,俩人的目光都闪闪发亮,王少天扬起手掌,俩人的手在空中对掌了一下,“好兄弟”,几乎是同时叫了一声,又同时点了点头。“快,堵口重要”

  “嗯。”张成鹰坚毅地点了头。“快。”后面陆续有人跳下水来。“快,快填沙袋。”一袋袋沙袋立即在他们身前堆积起来。 

  他们手拉手组成人墙,投放石袋,张成鹰的胳膊被玻璃划出了将近20厘米的口子,鲜血伴着江水往外翻,岸上的民工见此情景跳脚在喊,他却拒不上岸,只用布扎了扎,仍坚持在水中填沙袋。 

  这个小决口很快便堵上了。 

  营长过来听说堵上了,特别高兴,连长顺便把王少天和张成鹰带头下水的精神扼要地向营长汇报了一下。 

  为了激励士气,批准他们水线入党。 

  党旗在风雨中猎猎地飞,王少天和张成鹰还有其他五名战士站在党旗前,庄严地举起了拳头向党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党员一堵墙,誓与大堤共存亡”那声音响在大堤上,激情飞扬。 

  军旗,咧咧迎风招展,“死防大堤决战决胜”的条幅竖在他们身后,忠诚和刚强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他们一个个再次扑入滚滚洪流,手挽手站在齐胸深的水里,筑起了一道道挡水人墙。然而风狂,水猛、浪高、流急,组成的“人墙”随时可能会被冲垮,人员也随时可能会被卷走。但“使命高于一切,任务重于生命,誓死保卫大堤”的壮言已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用他们血肉之躯筑成了一座钢铁长城。 

  “团结就是力量……唱!”随着杨建党一声令下,洪流中的歌声气壮山河,部队又经过连续10个小时的殊死搏斗,100多米长的大堤上又重新筑起了一人高的子堤,企图冲破大堤作恶人间的洪魔终于被锁在了大江中。 

  难得整休半天,官兵们刚走下大堤,一些老百姓纷纷送上了他们的慰问品来,一个中年妇女抓住张成鹰的胳膊给他擦着脸上污泥说,孩子,真是苦了你啦;一位老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说,解放军这样;一位手捧衣服的大娘,晚上很冷,希望你们能在穿在身上暖和暖和;军嫂送来了茶鸡蛋,80岁的老红军组织一批70多岁的退伍老军人送了水果、猪肉;很多企业单位送来了矿泉水,蔬菜等等,鱼水情深铸丰碑,军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拭看天下谁能敌。 

  下午他们又接到任务,一定要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主席亲自来松花江指挥,与洪水较量就是一次生与死的较量,与洪水较量就是一次民族精神与灾难困苦的较量,坚持坚持再坚持,夺取抗洪的最后胜利。 

  面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信任和重托,面对着数万万人民的寄托,某集团军用一首质朴的《国防绿》向人民宣下了誓与大堤共存的誓言。 

  身穿着国防绿,胸怀祖国,万里江山千斤重担交给了我,虽说艰苦啊心里欢乐,虽不富有我拥有山河,也许有人问我这是为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那用说,为了祖国的繁荣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吃点亏算什么,受点累算什么,这是我们军人的执著,那用说! 

  在雄壮的军歌声中,人民才从心里深深地体会到:这,才是一道永远摧不挎的坚固堤坝啊! 

  固堤战斗开始了,堤坝上红旗招展人潮涌动。王少天在连续扛袋奔跑了3个小时之后,人都感到麻木了,身体只觉得有一股惯性的冲劲往前冲,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他连自己都记不清这是第几十次或者是第几百次扛包了,但头脑中潜意识还告诉着他扛,于是他又理所当然地又掀起了一个装满了沙土的编织袋,从容地向肩膀甩去。就在这一瞬间,他感到他的一双一直坚硬的腿杆突然失去了平衡,一层雾从眼前涌来挡住了视线,他感到腰肢如松驰的棉花般绵软地坍塌下来,已经举到空中的土袋猝然落下,沉重的砸在面前的沙滩上。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竭力挣扎着用双脚抓紧地面,迫使自己站稳,可是这种努力是徒劳的。此时此刻,他的上体和左腿已经麻木,他的头已经不听使唤几乎完全不受支配了。

  他终于倒下了,缓缓地犹如一座山峰慢慢地向大地倾斜下去了。杨建党听到战士们的惊呼,飞奔过来,弯腰摸了摸他的额头,顿时泪如雨下。张成鹰使劲哭叫着摇着他的头,隔了半天才把他叫醒。营长扒去他的上衣,发现他后背上的血已由红变青、变紫。“水,水”王少天只感到渴得厉害,有人将矿泉水塞入他的口里,他刚喝一口水,“咕咕”就吐出两口鲜血,“快,快把他送往医院。 ”

  好士兵,好士兵啊!把王少天抬上车运走时,旁边的200多名群众自发站在路边为这位勇士挥泪送行。 

  经过将尽两个月的顽强拼搏,洪魔终于彻底地屈服了,在这次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中,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洪魔的侵袭,在这次抗洪中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血和汗、甚至于生命的代价,谁不知生命的珍贵,谁不向往美好的明天,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军人不惜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他们的誓言,军人自有军人的选择,赤子自有赤子的情怀。空军某团指导员高建成倒下了,团干部彭志龙倒下了,民兵连长杨书强倒下了,某团战士李向群倒下了……虽然他们倒下了,但他们却是一座永远耸立在万里江水上的巍峨丰碑! 

  让我们永远记住在抗击洪水、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战斗中牺牲的每一位烈士! 

  深夜,抗洪抢险的部队凯旋归来,路过市区时,集团军领导不想惊动村民,他们想悄悄地绕过村庄,但是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全村的老百姓都自发地集中起来挡住了车队,他们拿出了他们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拥到车队前,车厢后,一定让这些人民的子弟兵尝一尝,吃一口。军长下了车,来到人群前,望着充满深情的百姓们,这位在抗洪抢险中从未因艰难困苦、痛失战友流过泪的将军,看到充满真心爱意的百姓们,眼睛也禁不住涌起了泪珠,他向他们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深情地说,谢谢你们,父老乡亲们。不,应该感谢是我们的子弟兵们,是他们保住了我们的生命,保护了我们的祖国。几个退伍军人,端着酒杯来到人群前,对着将军说,请接受我们全村百姓们最崇高的敬意吧!将军端起酒杯,望着老兵的眼睛,一饮而尽……

第二十章
抗洪回来后,通信营的裁军命令宣布以后,就只剩下大家面对面的缄默,他们感到有千言万语不知从那儿开口说,秋波如水,灯光如梦,谁也不知曙色是在何时爬上地平线,于是东方一道金黄的阳光,冲破沉重的夜幕,昨夜碧空上的星与月,也俱在这绚烂的阳光下消失无踪。

  张成鹰回到部队后没多久,便调回了南方,听说是海军陆战旅。“成鹰能吃了那些苦吗?”王少天想,但转念又想,“人是没到那个程度,逆境往往能造就人,而顺境反而会淹没人,让成鹰到艰苦一点的环境去,对他未免不是件好事。” 

  李红莉给通信营最后一批退伍兵录音去了,虽然她自己也裁回了家,可她还是去了。 

  只有胡亮独自一人倒在床上昏昏欲睡,恍忽中他隐隐听到有人叫他,“胡亮,连长让我告诉你,准备上领奖台领奖。”

  “真的?”胡亮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揪住那个人问,那人却始终不用脸正面看他,他一直看不清那个人是谁。 

  “胡亮,行啊,没想到,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你竟然会荣立二等功。”战友们碰到他都有这样说。他有些飘飘然,只觉得自己的脚都没有踩在地上,而是轻轻地飘飞在天上。 

  “快去,胡亮,师长要亲自给你发证章。”

  “上哪儿呀,当然是领奖台罗。”胡亮飞快地朝着领奖台跑去,他一个劲地跑,感觉到领奖台就在眼前,可就是跑不到,累得够呛就是在原地踏步,他有些急了,此时他突然看到王少天和张成鹰他们从身边走过,他们也是领奖的吗?他大声喊着他们,可是他们仿佛没有听到他的喊声,只顾着自己朝前跑去。他感到有一股淹没的窒闷包围着他,他使劲地挣扎着。 

  他不知自己是怎样到达领奖台的,他只意识到有人拉了他一把,但究竟是谁他没有看清他的脸,他认真低下头想着,但是始终想不出,只觉得那身影特别地熟悉,可就是叫不出他的名来。 

  他从师长手里接过二等功奖章,激动得流泪了。“我终于立功受奖了,啊,我终于出人头地了,听说立了二等功可以提干,可以当干部!啊,未来之路可就好了……”他边想着边转过身面对着观众。可当他转过身面对台下的观众时,突然,台下的群众都对他吹嘘着,有人高声呼喊,“师长,你发错奖了,胡亮你凭啥立功受奖啊?”接着台下一团糟,众人都站了起来,举起手反对着他,还有人要爬上台从他手中夺去那二等功奖章,他死死地抱在怀中。忽然旁边的师首长走到他面前把他手中的二等功奖章拿去了,交给了另一个人,师长很抱歉地说发错了奖。他的脑海突然旋转起来,天、地、人以及眼前的一切也跟着他的眼睛旋转起来,犹如与案件毫无关系的人被众人指责成为罪犯似的,他感到眼前一黑,晕倒在地,接着他听到有人在耳边喊,“胡亮,胡亮,胡亮,你快醒醒啊!” 

  半响他弹了起来,睁开眼,一眼便看到挂在床头的白色毛巾,一个人正站在旁边喊着他。“啊”地一声他坐了起来,他揉了揉眼,一股失望的心绪堵在心上,原来,原来,刚才是一场梦啊!他深深地倒吸了口气,抹了抹额头,那里并没有汗。

  一个战友伸过手放在他额头,“胡亮,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胡亮抬头看着。

  “连长找你有事,你赶紧去吧。”

  “啊,”他心不在焉地回答,“我就去。”他整了整床铺,“不会和梦中的一样吧?”他想,想到这里他心里既兴奋又失落。

  谁知,他一去,连长告诉他的是要裁军了,请他做好复员回家的准备。 

  广播里传来李红莉的播音,假如再给我当一次兵的机会/我会重新从新兵生活开始/不再虚度光阴/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绿色的音符/我再也不会只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会让自己的筋骨经受血与火的洗礼/我过早地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还没有履行完神圣的使命/来不及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