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江大学”组团参与远航,比徐光启小九岁的王徵院士拉下老脸软磨硬泡要求带领“汉江大学”团队参与科研。

    王徵这位科学家身体好得很,历史上是在大明亡国后全节绝食而死。

    他擅长利用水力、风力,发明创造太多了,自行磨、自行车、轮壶、代耕、风轮转重、风车行远、云梯直上、云梯斜飞、气足发矢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王徵主、宋应星、沈存力抓的蒸汽机项目是“汉江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这当然也是得益于黄汉开了金手指,如今已经有了实验室产品。

    纵然受限于无法焊接,难以使得锻接、铆接的锅炉承受高压,实验室的几台实验中的锅炉还是能够承受十个标准大气压,达到这个水平驱动轮桨成为了可能。

    相信不出两年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将要在“虎穴城”军用船坞下水试航。

    见王徵院士如此渴望前往美洲拓土,黄汉趁机要求他答应带上妾室申氏,以便于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并且委婉劝告王徵信仰留在心中即可,是否有妾室无伤大雅。

    王徵大为奇怪,实在不知道征虏大将军如何对自己的家事了如指掌,他红着老脸答应黄汉接纳妾室申氏,来日一起出海。

    南徐北王乃是明末大科学家,爱读明史的黄汉读过有关于王徵的记载。

    王徵有一妻一妾,妾室申氏相当贤德,可是由于王徵认为纳妾违反天主教规,立意嫁妾以赎罪,但妻子尚氏力加挽留,妾室申氏誓死不肯改嫁。

    从此以后妾室申氏依旧留在王家,但是已经没有了夫妻之实。

    难能可贵的是王徵绝食全节后,本也绝食自尽的申氏接受王徵正妻尚氏的恳求,暂时放弃自杀支撑起了家道中落的王家。

    申氏毅然断发、毁容亲手纺纫以供家用,备尝艰苦,几年后,王徵的妻子尚氏过世、儿子过世,都是申氏操办后事。

    王徵的两个孙子都是申氏抚养成人,申氏七十大寿时,已经成年的长孙王瑱延请乡里名宦为文祝贺,并奉觞加羹以进。

    申氏见此却悲从中来,她声称自己先前之所以忍辱偷生,乃因主母托孤,而今责任已了,故竟不食而死。

    如此贞烈的女子应该得到幸福,黄汉刻意在王徵有所求之时委婉提出条件。

    王徵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言出如山,既然答应了善待申氏当然不会食言,想来申氏以后能够得到几十年美好的生活。

    施大瑄混迹大海二十余载,航海经验何其丰富。

    他的长子施琅现在已经是骑兵百总,次子施显当上了代理把总,他的忠诚度毋庸置疑。

    施大瑄得到了远航数万里的任务后,看到了参与远航人员的名单,感觉到了光荣的同时又感觉责任重于泰山。

    林明海曾经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通译去过南美洲,有他带领几十个学习外语的知识青年跟随,语言不是障碍。

    王玉琪是来自于大明龙江船厂的技术权威,这七八年又掌握了更多新技术、新知识,对于各种船舶的构造如数家珍。

    有他率领三百余工匠远航,哪怕是千疮百孔的战船也能够修缮如新。

    远航船队人数高达一万三千,其中有一营隶属于俞飞指挥的水师陆战队,还有携家带口的开拓者八百青壮年。

    黄汉给予的指示是完成了找到金鸡纳树、橡胶树、向日葵、花生育苗、育种的任务后,占领西班牙殖民地新格拉纳达总督区也就是后世的巴拿马。

    驱赶所有的土著,先修建一座城池以便于以后永远占领那个地方,城池当然不会叫做巴拿马,黄汉给予命名“汉威城”。

    这就是汉人殖民的好处,因为拥有人口红利,重要的地方完全做得到不留任何土著,也就能够避免日后爆发土著造反。

    前往美洲殖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占领经营后世的巴拿马地区,巴拿马运河的好处地球人都知道,以后淌金流银不在话下。

    远航船队返航之时会留下三分之一战船和一半水师陆战队坚守已经得到的地盘,第二年会有大量移民送达,会有战船、战士替换留守部队。

    接下来就是扩张,直至完全占领中美洲整个狭长的大陆,使得这里完全成为汉人在生息繁衍的国土。

    立足中美洲后,下一步当然是往北美洲扩张,印第安人的骑射恐怕远远不如建奴和蒙古人。

    以后投降“红旗军”的建奴和鞑子不会少,组织几万满蒙骑兵来征服印第安人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黄汉还用不着如历史上的美国人那样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美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杀了上千万也有可能是几千万。

    美国陆军第一团从成立之日起,征剿印第安人就成为它的基本任务,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

    跟大明斩下敌人的首级算军功略有不同,美国人执行头皮政策,一个十二岁以上的印第安人青壮年的头皮能够领到美国政府的赏金一百美元。

    因此美国才会出现了靠屠杀印第安人致富的赏金杀手,才有了后世风靡一时的西部片。

    明末汉之魂

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国() 
北美大陆被汉人提前染指应该是印第安人的福音,黄汉不会、也用不着采取种族灭绝政策。手机端

    印第安人只要选择臣服“红旗军”都可以留下性命,汉化这些人三代,同样是黄种人的印第安人应该能够融入汉民族。

    这不是自说自话,历史上的匈奴、女真、鲜卑、羯胡、氐族、乌桓等等消失的民族中就有大部分已经融入了汉民族,这些民族的野蛮程度不亚于北美洲的印第安人。

    汉语、汉字、黄色的皮肤,璀璨的华夏文明会在北美洲生根发芽直至根深叶茂,印第安人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成为“大汉帝国”的汉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远航船队的第一目标是占领夏威夷群岛,在檀香山岛建立补给基地和船坞。

    这个时代,美国还没有出现,以火奴鲁鲁也就是檀香山为首都的夏威夷王国不存在。

    整个夏威夷群岛应该视为无主之地。很快那里就会有了伟大的汉文明,那里成为汉人的国土水到渠成。

    横渡太平洋的航程太长,先考虑拿下夏威夷群岛,后考虑寻找到中途岛。

    因为中途岛太小了只有几平方公里,又在太平洋中间,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不太容易被发现,所以这一次远航之时不考虑寻找这个岛屿。

    随着移民不断加大,占领地不断扩大,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多,以后横渡太平洋的船队会发展到一年几趟甚至于十几几十趟。

    把中途岛找到并且修建大型船坞、建立成为补给基地相当重要,在这里驻扎一支用于紧急救援的水师也很有必要。

    黄汉没有规定船队何时返航,也没有过于担心这一次远航遭遇失败。

    一二百年前麦哲伦就能够率领几艘排水量恐怕连三百吨都不足的船舶,带领几百人完成了环球航行,命名了太平洋。

    如今的航海水平提高了太多,拥有了还算准确的航海图,建造船舶的技术突飞猛进。

    三十六艘战船、商船、补给船都是下水不超过三年的新船,总排水量高达四万吨,遭遇暴风雨之时全部落帆启动轮桨顶风航行,被吹翻的可能性比较小。

    为了安全起见,每一艘上都配备了救生艇,战船上还有两艘可以装备两门三磅炮的哨马船。

    配备的木质密封浮筒足以满足全部乘员的逃生需要,使用浸泡桐油的老藤制作的救生衣人人都有。

    只不过归期说不准,但是黄汉相信船队回航之时肯定能够带回很多采集的橡胶和金鸡纳树皮。

    明年年底少量的天然橡胶外胎肯定能够取代一部分牛皮、帆布外胎,接下来加大研制充气内胎的力度,新的车轮革命又会方兴未艾。

    黄汉给在龙武水师服役两三年的弟子沈友略布置了任务,他将要率领一营水师陆战队十几艘战船前往大明外藩国琉球王国。

    此时倭国萨摩藩已经入侵琉球王国,琉球国王已经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

    黄汉在倭国因为教徒军造反形成割据势力,导致倭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驱逐萨摩藩,然后驻军琉球迫使这个外藩国成为大明藩国。

    萨摩藩参与幕府军跟教徒军的内战,在琉球的驻军不满千人,遭遇一营“红旗军”水师陆战队的打击很快就会被歼灭。

    黄汉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拿下琉球王国永久占领,不仅仅是趁着倭国内乱的良机。

    还是因为在琉球建立大型补给基地跟夏威夷的补给基地遥遥相望,能够减少远航船队携带的补给吨位,更加有利于提高远航效率。

    琉球王国成为大明藩国后,琉球国王就必须如同大明藩王那般放弃军权踏踏实实做个富家翁,否则,下场不会好。

    琉球与大明帝国是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大明的册封,连他们国王的姓氏“尙”都是大明皇帝的赐予。

    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国王尚丰是现任国王,这位君主没有什么作为,一直感念大明的厚道皇恩,曾经遣使臣求大明册封。

    这位爷还是个软骨头,曾经被萨摩藩俘虏带回倭国囚禁几个月就可见一斑。

    弹丸小国国穷民弱,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尚丰王又不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谋反、谋求独立的事恐怕不敢干。

    历史上的琉球人全部融入了倭国,现在不可能了,只要有时间,“红旗军”会在整个琉球群岛发展教育,相信不出三十年,写汉字说汉语的琉球人就会跟汉人不分彼此。

    沈友略是琉球的第一任军政合一的地方官,至于军管几年后是不是执行文治,视情况而定。

    黄汉是个穿越者,在他眼中没有任何荒岛,所有的岛屿都很重要,开玩笑,岛屿虽然小得微不足道,可是经济专属区有二百海里呢。

    沈友略不仅仅要治理琉球群岛汉化琉球人,还要彻底占领宫古列岛,收复“与那国岛”以及八重山群岛。

    疟疾的传染使得汉人恐惧热带丛林,最迟明年黄汉就能够获得金鸡纳霜,这种传染病会被根治。

    不怕得疟疾影响战斗力的“红旗军”后年就会着手夺取整个台湾岛,继而试图夺取大越国。

    锦州外围的攻防战打得热闹之时,中原大地又出事了。

    左良玉的人马纪律败坏,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山贼、土匪、流寇,良家子少之甚少,即便有也被带坏了。

    原本隶属于“贼将军”左良玉麾下的将佐马世秀、杜应金就是流寇头目,投降了“贼将军”后贼心不死,他们驻防在许州州城许昌三十里外。

    许昌是战略要地,左良玉已经在此屯兵四年,其官邸、眷属都在这里,唯有长子左梦庚一直跟着左良玉在军中任职。

    救援西安的明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许州,得知大盟主高迎祥现在得了整个陕西,得到了大清国秦王爵位,太多原流寇为之振奋。

    正经八百的明军都缺粮少饷,投降的流寇当然是小娘养的,他们更加得不到粮饷。

    左良玉迟迟不归,有可能死在陕西也未可知,马世秀、杜应金等等起了歹心。

    明末汉之魂

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 
崇祯十一年五月端午,马世秀、杜应金等等利用明军将领的身份和伪造的公文、兵符骗开许昌城门,冲入城池烧杀抢掠。

    守军遭遇突然袭击顿时溃散,没多久许昌城里就是火光冲天喊杀声、嚎哭声惊天动地,很快太多兵痞、流氓、无产者加入烧杀抢掠的队伍,左良玉的府邸首当其冲。

    蜂拥而至的叛军成千上万,纵然左良玉看家护院的几十个家丁拼死抵抗也是无济于事,最后的结果是左良玉的一大家子死绝了,积攒的家底被流寇一扫而空。

    马、杜二贼不仅仅得到了大量钱粮,还使得人马扩充双倍有余,他们带着三四万人马南下一举攻破舞阳县,人马顿时超过五万。

    接下来他们又往东攻伐拿下郾城、项城、颍东三座县城,把豫东南搅得天翻地覆。

    邢红娘、上天龙、开山斧、黑煞神等等没有接受大明招安的流寇一直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区蛰伏,发现了天赐良机纷纷杀出山区。

    嵩县、鲁山县、桐柏县、霍山县、舒城县等等十几座县城失手,被流寇杀害的官吏高达两三百,被裹挟的老百姓超过三十万。

    好像有默契似的,所有的流寇都不敢触碰“红旗军”实际控制区,连近在咫尺的霍邱县他们都绕着走。

    流寇们也知道收集情报,得知潼关不仅仅有大明京营将士们坚守,还有“红旗军”正兵营协防,可谓固若金汤。

    很明显往北有黄河隔阻,往南有大江横断,往西又有雄关当道,这三面的路根本走不通,唯有往东攻伐。

    五月端午的洛阳、开封没有一丝节日的气氛,而是人心惶惶。

    无他,征虏大将军发布命令,为了防范于未然,撤空这两座城池内的“红旗军”产业。

    上一次“红旗军”撤空汉中、咸阳、西安等等城池后,这些城池无一例外被流寇夺取。

    前车之鉴,太多达官贵人还记忆犹新,如今“红旗军”在开封、洛阳又搞这一出,是不是意味着这里也将要沦陷?

    福王急眼了,周王坐不住了,因为秦王、瑞王成为了流寇的阶下囚,想来应该是生不如死,如果洛阳、开封沦陷,他们岂不是要步后尘?

    随即谣言四起,众说纷纭,最为可信的就是流寇、建奴、鞑子的联军有可能无法攻破有“红旗军”坚守的潼关,他们会在冬天踏过冰封的黄河杀入河南。

    如今的流寇不同以往,号称人马百万,实际兵力纵然没有五十万也少不了太多,再加上六七万满蒙骑兵,兵力空虚的河南不保势在必然。

    西安沦陷给予诸多藩王的打击太大,因为西安城高墙厚除了南北二京无与伦比。

    洪承畴驻防西安之时,手里还有朝廷三边精锐近十万人马,如此实力也不能避免被流寇攻破城池的下场。

    由于抽调大量人马西出潼关,如今洛阳、开封的营兵还不足一万,这些人马的战斗力相对于边军弱了太多。

    由此可见洛阳、开封危如累卵啊!

    福王成天没事干,无聊得很,读报是他的主要娱乐之一,他居然把连载射雕英雄传的“红旗日报”收集齐了就可见一斑。

    现如今的报纸很时尚,因为担心有时候买不着,王公贵族、文官武将几乎家家都提前订阅,太多深宅大院还不止定一份报。

    “红旗日报”已经由四开八版增加到了四开十二版,内容更加丰富了,广告也逐渐增多,盈利能力与日俱增。

    福王不名副其实,根本没有福气,这位大胖子王爷差一点当上皇帝,之所以没轮到他,完全是拜东林党人所赐。

    可恶的东林党联合诸多大臣抵制万历皇帝立朱常洵为帝,才使得出现了一月天子泰昌皇帝朱常洛,才有了木匠皇帝朱由校,才意外地出现了亡国之君朱由检。

    历史证明混账的东林党力挺的泰昌皇帝朱常洛一无是处,还是个没有节制的短命鬼。

    如果福王朱常洵是皇帝,先不论国事如何,最起码他身体很好,用不着短短七年换届两次,朝廷也用不着在修了万历皇帝的陵墓后又修泰昌、天启皇陵。

    其实崇祯朝糟透了,没法再坏了,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多做多错,换任何人当皇帝结局都应该好一些。

    福王是朱常洵朱由检的叔叔,这段时间看到了许多口诛笔伐崇祯的文章,他胸无大志没有什么想法,只想做个富足的逍遥王爷聊度余生。

    可是现实很残酷,他不想惹事,有可能事儿会惹他,历史上传闻他被穷凶极恶的李自成煮“福禄汤”喝了,由此可见福王的下场多么凄惨。

    河南兵微将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光如炬的征虏大将军不看好洛阳、开封等等城池,为了减小损失,已经从这些地方撤出产业。

    可以预见危险离只想着过富足日子的福王越来越近。

    为了有备无患,福王第一次做了大胆的决定,派遣世子朱由崧带着两个兄弟朱由渠、朱由桦携带一百万两白银前往“汉江省”找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

    如果“汉江省”的环境真的如报纸上描绘得那么美好,福王还会加大力度转移产业,发现流寇再次杀奔洛阳之时,他会提前往南洋、襄阳跑。

    朱由崧当然愿意离开洛阳府这个待腻了的地方,得到了父亲的任务后积极准备。

    十天后,他带着两个兄弟三大家子七八百人口赶去南洋乘小船达襄阳换江船前往荆州再次换大江船沿江而下。

    荆州府的惠王朱常润是万历皇帝第六子,是福王的兄弟,一心向佛不问世事,朱由崧代表父亲来看望,并且准备游说惠王也派儿子去“汉江省”置业为自己留条后路。

    惠王朱常润其实很蠢,结局也比较惨,他都不明白天下人都可以投降建奴,唯有朱明皇室不可以投降的道理。

    他选择了投降满清自取其辱后还不能够苟且偷生,最后被满清在京师菜市口凌迟处死。

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 
阪依佛门在家修行的朱常润心如止水,见到了大侄子也没有任何表示,王府大小事宜自有长史和大太监看着办。

    惠王妃这十年虽然跟朱常润只是名义上的夫妻,但是王府财权都在她掌控之中,也是因为丈夫成天不管是,才锻炼出了这个什么都管的女强人。

    不仅仅是因为惠王妃擅长理财,也是得益于荆州府乃是膏腴之地,才使得惠王一脉比较富足。

    惠王妃的亲身儿子已经十三岁,三年前被立为世子,她得知朱由崧的目的后不仅仅积极支持,还准备亲自带着儿子、银子去“汉江省”投资。

    何止是福王想着留条后路转移资产,其他藩王也在暗自进行,“红旗军”体系得到大量资本毋庸置疑。

    这三年太多新学毕业生成为了新一代产业工人,有了大量掌握新知识的技术员、工人,产品革新、技术革命层出不穷。

    钢铁厂、船坞的数量已经翻了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