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煤苡泄婢氐母返i福了福身:“贱妾恭迎将军回府!”
  
  嗲嗲的声音,让一般人一听,怕是都要禁不住软了半边的身子。索性胤礽和雍正都不是一般人。胤礽挥了挥手道:“行了,爷这儿还有贵客,你们都退下吧,不用伺候了。”
  
  这群女子虽然颇有不甘,可胤礽的调/教手段却是非同一般,调/教的这群姬妾们便也有些识大体。当即便依言告退了!
  
  这群女子一走,被她们拦在身后的管家的身影便露了出来。
  
  “恭迎将军回府!”管家本姓刘,因为才干不错,颇得庞太师的常识,便赐其主姓——庞!庞管家正是不惑之年,虽然长相平凡,可眉目精明,看着也是可蔼可亲的样子。
  
  “庞正,这位是包公子,是爷的贵客。你在毓庆阁内收拾一间房来,再在听雨亭中备上酒菜。爷要留贵客在府上住上几日!”
  
  “诺!”庞正虽然好奇这面色黑沉的男子是何许人也。但得自家主子如此看重,甚至还让其与主子共住在毓庆阁内,必不是可以轻慢之辈。而且做为一个好下人,也是不该多嘴的,便告退下去,依令行事了。
  
  而雍正一听毓庆阁的毓庆二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当年太子二哥住的就是紫禁城内的毓庆宫,没曾想,到了这儿竟就又弄出了个毓庆阁来。不过,想必康熙是知道的。
  
  胤礽的生活向来精细。从庐州回汴京的路上,时有风餐露宵。胤礽虽然不是吃不了苦,可既然现在能过得好点,又为何还要亏待自己呢。便让下人备上热水,领着雍正欲去好好泡个澡,舒缓一下旅途上的疲累。
  
  雍正倒没多想。因为以前与胤礽在毓庆宫内商议国事时,也有因天色太晚,而在毓庆宫内留宿的。那时,雍正也时常与胤礽一起泡过澡。
  
  泡澡期间,胤礽很是体贴的帮雍正擦背,雍正也乐得与胤礽一偿这兄弟之情。胤礽见雍正无所感,一方面感叹雍正的迟钝,一方面也乐得在大啖豆腐。
  
  不过,雍正有些忧心。“二哥,你甫一回京,难道不用先行进宫面圣吗?”
  
  “放心吧!老四你就是这么爱操心!难不成你让我风尘仆仆的进宫见皇阿玛?还是等我吃饱喝足,再好好的睡上一觉,等第二日精神饱满的再进宫吧!”胤礽无所谓的挥了挥手,见雍正还是一脸忧心,便又加了一句:“皇阿玛不会在意的!”
  
  胤礽的话语,让雍正明白了康熙对胤礽的宠爱。虽然不知道这宠爱是因为胤礽一直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还是因为当年对胤礽的绝情的愧疚。
  
  雍正很忧心,因为胤礽话中对康熙的不在意,以及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恨。
  
  不管是喜欢还是愧疚,若是胤礽一直这么不在意下去,再深的感情都会有被耗光的一天的。想到此,雍正又禁不住叹了口气。知道前世康熙初期对胤礽的宠爱,以及后期对胤礽的刻薄,已经成了胤礽的心病了!
  
  雍正虽然有心要劝,可见胤礽此时不欲多言的样子,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心想,也罢!来日方长,还是日后慢慢开导二哥吧!
  
  两人穿上衣裳,来到听雨亭。亭内早已备好了酒菜,还有一名丫环在一旁暖酒。
  
  胤礽不愿两人难得的独处时光被搅乱了,便让那名丫环先行退下了。
  
  此时的雍正和胤礽,兄弟二人难得的抛开一切外务,开怀畅饮了起来。雍正被胤礽一杯接一杯的灌酒,很快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雍正不知的是,当他醉了之后,胤礽将抱到了自己的寝室,放在上床上,然后一直看着他的睡脸,呆呆的看了许久,许久……




30

30、第三十章 。。。 
 
 
  因着许久养成的良好习惯,雍正卯时初便醒了。长在男人脸上显得有些长的睫毛扑扇了两下,方才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陌生的床梁,雍正一时之间有些犯迷糊。
  
  “老四,你怎么这么早就醒了?没事就再睡一会儿吧。”胤礽的声音突然响起,雍正这才想起自己现在是在胤礽的将军府。看来自己昨晚喝醉了,就直接和胤礽到了他的房中歇息了。
  
  雍正寻声望去,胤礽站在床头,由着几名丫环为自己穿上武将朝服。
  
  由紫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因胤礽是二品官员,还得挂玉剑、玉佩。另在腰旁挂锦绶,用不同的花纹作官品的区别。着朝服时戴进貂蝉冠。并在冠后簪白笔。手中执着笏板。
  
  本该让人觉得英武的朝服,穿在胤礽的身上,颇为点儿儒将的风采,衬着胤礽也是长身玉立,俊气逼人。
  
  “二哥要上朝了?”
  
  “正是!你再好好休息一会吧。等散朝之后,我就去跟皇上说你的事,想必午时之前就会召见你了,你且准备一下吧!”
  
  雍正点了点头,“劳烦二哥如此为我操劳了!”
  
  “我们是兄弟嘛!”胤礽的话颇有些意味深长。雍正不解其意,只听得心中暖洋洋的。
  
  胤礽出门之后,雍正也再睡不着了,当即起身漱洗一番。
  
  庞总管已令下人为其备好早膳,雍正吃得倒也香甜。大概是近‘乡’情怯吧!雍正一时觉得时间太快了,自己还没准备好呢。一时之间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与皇阿玛分开二十多年,如今父子得见,如何能不激动呢?
  
  不过,不管时间过得是快是慢,总是会过去的。在煎熬中,雍正总算是等来了宫中的来使,宣了口谕,令雍正进宫。
  
  因着胤礽上朝前就曾吩咐过庞管家,所以府上早就有软轿备着了。
  
  雍正上了轿,由着轿夫摇摇晃晃了一路,终是到了宫门口。雍正并非官员,又没有特令,便只能走着进宫,跟在前来传口谕的小太监身后。雍正毕竟是皇子出身,对宫中的规矩知之甚熟。虽然此时是宋朝而不是清朝,但对于规矩而言,也不过是大同小异,足以应付得过去。
  
  又不知走了多久,终是到了一座宫殿前。只见那小太监停了下来,让雍正在此处稍候之后,便径自入了内殿。
  
  少顷,殿门开了,走出来的却不是传话的小太监,而是胤礽。
  
  胤礽嘴角含笑,出了殿门,走到雍正的身边道:“老四,你可终于来了,我可是在此候你多时了。你随我走皇上正在大佛堂等着呢。”说完,便自然而然的拉起了雍正的手,带着他向内殿而去。
  
  两人又走了一阵,来到一门前,估计就是那大佛堂了。胤礽这才放下雍正的手,对着守在门外的小太监说:“请公公通报一声,就说庞统带着包拯来了。”
  
  胤礽确实是极受康熙宠爱的,因为那小太监一看是胤礽便忙打躬道:“庞将军如此客气,真是折煞奴才了。”接着就大声向内殿通报道:“庞将军与包拯公子求见!”
  
  很快,便听到一阵清雅的男音自大佛内传来:“让他们进来吧。”
  
  “奴才遵旨!”小太监应了了声,便忙打开门,让胤礽和雍正进来:“庞将军请!”
  
  少年天子,本该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过,宋帝却极喜欢去佛堂,常常在那儿一呆就是几个时辰。索性他对政务是极有手段的,又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倒让朝臣们不好说些什么劝戒。只是暗暗担忧起皇帝会不会哪天就看破红尘了。
  
  而雍正随着胤礽进了大佛堂后,就见康熙正跪坐在正中的佛像前念经,数着佛珠的样子。倒让雍正有些恍惚了起来。
  
  一旁的小太监见胤礽和雍正进来的,连忙靠前,在康熙的耳边低语道:“皇上,庞将军和包拯公子来了。”康熙方才睁开眼。
  
  康熙左手抬,小太监便会意的服侍着康熙站起身来。康熙缓缓的转过身来,只见那少年天子,眉目英俊,眼神犀利,威仪天成,望之而令人生畏!
  
  胤礽和雍正当即跪倒在地:“微臣/草民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康熙虽然想极力求稳,可吐出的话中的不易察觉的颤音,却是早已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翻江倒海。便何况是他看向雍正时,那眼中清晰的可以预见的激动。
  
  “你就是庞统所说的包拯?就是你查出是谁杀害高丽太子的凶手的?”康熙想要确认雍正的身份,便轻轻的开口,仿佛说重一点,就会打碎一场美梦!
  
  雍正听后,按纳下同样激动的心情,勉强自己冷静下来:“草民正是包拯!”
  
  “好!”康熙轻笑着,然后对守在佛堂的太监宫女们道:“你们都退下吧,朕与庞将军有要事商谈,你们且看好四周,不要让人靠近。”
  
  “奴才/奴婢遵旨!”宫人们便要都退下去时,康熙似是想到了什么,又开口唤道:“贵喜,你且备下午膳,朕要与庞将军,以及这位年少有为的包公子好好聊聊!”
  
  贵喜身为康熙的贴身太监,很少见着康熙如此看重一个人,顿时诧异了一下。“奴才遵旨!”贵喜得了令,便退了下去,同时因着好奇心驱使,不着痕迹的看了雍正一眼。
  
  长得倒还算清秀,却是有些黑了,着实可惜了点!贵喜在心中暗自点评了一番,便贴心的把佛堂的门给关上了。
  
  眼见那些宫人们都下去了,康熙这才不太确认的唤道:“胤、胤禛?真的是你吗?”
  
  “皇阿玛……”雍正双眼含泪,却紧记着男儿有泪不轻弹,便只是用衣袖抚去了眼中不能掉下去的泪水,然后猛得跪倒在地,低垂下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是那声音略带的哽咽让人听出他内心的复杂:“正是儿臣!儿臣不孝,今日才来见皇阿玛!”
  
  “好孩子!”康熙闻言,上前一步,一把把跪倒在地的雍正揽在怀中:“你之前也并不知朕在此,又何罪之有!只盼我们父子从此之后,轻易不再相离了!”
  
  这边父子情深,着实让人动容。而在一旁看着的胤礽却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了。胤礽知道自己只要看着有人接近老四,就会禁不住内心含酸,这样的行为很是要不得。更何况此时接近老四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二人的皇阿玛。可是胤礽就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索性胤礽还知道自己对雍正的那点心思尚是见不得人的阶段,而且此时父子相聚,正是共叙天伦之时,此时打断他们二人,将来还怕要落下埋怨呢。康熙的埋怨,胤礽倒觉得无所谓。可是老四的埋怨他却是不能不理会的。
  
  而且老四那性子向来小气的很,得罪了他,大一点会出人命,小一点的也会有好些日子落不得好去!不过,胤礽就是喜欢雍正这样的性子,因为觉得雍正够真!于是,胤礽便强按下自己的那点脾气,只在一旁咬牙切齿的看着。
  
  其实,胤礽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做的什么事,都会让人觉得是美好的。
  
  不过,虽然极力忍耐,可看着这边厢父子情深的作态久了,还是很是不耐的。当即胤礽就上前劝解道:“好了,先别哭了!若是眼睛哭肿了,呆会儿出动的时候就不好办了!”
  二人这才收敛过来。
  
  随即,三人在一旁的椅子上坐定。康熙便问起雍正是什么时候来的宋朝,这几年又是怎么过的?
  
  雍自自是有问必答,无所不言的。
  
  只是,康熙对着这个四儿子很是有些愧疚之情。
  
  康熙也知道自己当年去世之后留下的是怎么样的一堆烂摊子。这个老四为了让国库丰满,必是用了雷厉风行的手段。而老八和十四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必会事事相阻。想必,等国库丰满之后,老四的名声怕是也毁了!
  
  其实,康熙最为后悔的事情还有一桩,那就是关于德妃的。康熙对德妃的感觉很是复杂。一方面,德妃是老四的亲额娘,对着自己也是小意奉承,这一点康熙很是满意。可是德妃对老四的态度却让他很是不满。
  
  老四怎么说也是一个皇子,而且是佟皇贵妃的养子。佟皇贵妃升为了皇后之后,那老四怎么说也是半个嫡子,身份只比太子低些,哪里是你一个包衣出身的妃子可以轻慢的!
  
  不过,当时的康熙还是以为,母子二人失和,不管是德妃还是老四都是有责任的,谁曾想……




31

31、第三十一章 。。。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说好今天入V的,结果到现在编/缉都没上Q,连系不上就没办法了,只能等十三号的时候再入V了!三更什么的也要等到十三号了……

PS:我恨抽风的JJ,它害我这几天都没办法回评!!!
 
  当时的康熙还是以为,母子二人失和,不管是德妃还是老四都是有责任的,谁曾想……
  
  康熙过世之后,不知是何原因,在阳间逗留了好些日子。因此,他才能亲眼所见德妃的恶行恶像。
  
  德妃对老四的刻薄,不是亲眼所见,康熙又怎么敢相信呢!不肯接受皇太后的位子也就罢了,甚至于还说老四是窜改了圣旨,说先帝爷其实是想传位于十四的这一点,就够康熙震怒的了!
  
  德妃不过是一个包衣奴才出身,竟然就敢无视自己的旨意!无视老四身为佟皇后养子的身份,逼其让位于十四。当初自己怎么就会封她为‘德’妃呢?如此的言行操守,真当不得一个‘德’字!
  
  康熙真是悔不当初!
  
  若是那时恨下心来,留下遗旨,让德妃与自己同去,那么,老四的名声也不会被德妃那个包衣奴才给败坏到如厮地步了!不过,当时因着想留个宽厚的名声,又想着老四毕竟是德妃亲生的儿子……
  
  看来,当初真是自己看错人了。就德妃竟然会因为老四一出生就被佟佳氏抢走一事,而心生怨恨来看,就足够死上一万次了!
  
  于是,此时康熙对着雍正真可谓是关怀备至,事无巨细的一一问了下来,纵然是雍正也被问得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索性,胤礽也看不得雍正为难,忙为其解围:“皇阿玛,此时已是午时了,想必老四也饿了,你便是有事也之后再问吧。”
  
  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忙把守在外面的奴才们都叫了进来侍候着,三人方才出了大佛堂。期间,雍正抽空给了胤礽一个感激的眼神。
  
  胤礽欣然笑纳!
  
  皇上有了吩咐,何人敢不尽心尽力,力求尽善尽美的。当康熙三人来到大殿时,皇上用膳时专用的桌子已经是收拾好了,饭菜也是一一验过毒,盖着盖子放在桌上。
  
  见皇帝领着胤礽和雍正坐定,便挥了手表示开膳。一旁侍候的小太监们纷纷把盖子掀开,然后侍立在一旁。康熙身份尊贵,自然是该由他用第一筷的。侍候康熙的宫女早已拿着筷子,准备随时听候皇帝的吩咐了。
  
  不过,康熙所言的话却让她为之一愣。不过,毕竟是久居深宫的,这名宫女很会察言观色,她机灵的马上从呆愣的状态中回转过来,依言行事!
  
  原来刚才康熙指着一道御菜示意侍候自己肯膳的宫女夹上一筷子,却是看起来极其简单的烧鸡。然后,康熙便对着雍正说道:“老四,我记得你最爱吃这个菜的,你且尝尝看这御厨的手艺如何啊?”
  
  宫女很快便把那一筷子菜送到了雍正面前的小瓷碗里。雍正见状,忙站起身来谢恩:“谢皇上赏赐!”
  
  康熙含笑道:“罢了,且坐下吧!不过是用个膳而已,不用如此多礼。要是吃顿饭就要如此谢恩的话,那还哪能吃的顺心啊。所以,你便不必拘礼了!”
  
  “谢皇上!”雍正本就是个知礼的性子。当年康熙熙攘攘曾经斥责他‘喜怒不定’!又赐他御笔所书‘戒急用忍’之后,雍正更是行事规矩,一板一眼的,且不敢再轻易动怒了!
  
  此时,皇阿玛虽然还是皇帝,可雍正却是一介平民了。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不足外人道,便不敢在外人面前放肆。如今得了康熙的口谕,雍正便依言坐下,吃了那一筷子的烧鸡,细细的品了一番后,方道:“御厨所做,自是好的!”
  
  可康熙一听,就知不合雍正的口味了。自家这个四儿子,康熙还是了解的。雍正向来喜素,这道烧鸡是雍正为数不多喜欢的的荤菜之一了。
  
  康熙以前也曾如此赏过雍正御菜,问其菜色如何时,雍正吃着觉得好的,自是会从口感到味道,及香气等都通通夸上一遍。若是不喜的……雍正向来谨慎,怕落了皇阿玛的面子,便会打起了官腔,难得滑溜的说道:“宫中御厨所做,自是好的!”
  
  此时听雍正如此一说,康熙哪里会不知道这道菜不合雍正味口的。于是,康熙也不再让那宫女再夹了,再加上食不言,三人皆很是安静的用完了这午膳。
  
  不过,一旁侍候的太监宫女们却是暗自纳罕,对着雍正另眼相看起来。甫一进宫,就得官家宠爱,与其在佛堂内密谈不说,还留了他共用御膳。第一筷子还夹给了这位包公子,让他对御菜点评一番!见其言语略带敷衍,皇上却丝毫不生气!
  
  何人有过如此殊荣,这可是独一份的宠爱啊!当即,宫人们都打定了主意,对着这位包公子是万不可轻慢的。
  
  三人用罢午膳,便又随着康熙移步进了皇帝办公的御书房,这回却不再是聊过往了,而是要商议如何安排雍正为官,好扶佐康熙。
  
  不过,雍正还是婉拒了康熙以他查出杀害高丽太子的凶手一事,以为朝庭立功的名义,对其论功行赏,封自己为官的提议,只是说道:“皇阿玛,儿臣知道您是心疼儿臣。可高丽太子被杀一案得以告破,儿臣虽也算是为功,却不足以做大。再加上儿臣是以科举的名义进的京,因此倒不如让儿臣考了科举,得了个好成绩时,再行为官也不迟。而且也名正言顺许多!”
  
  康熙闻言,沉吟半晌。康熙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自是对自家儿子有几斤几两很是了解的,对这个四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