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的女子当古晨上前从炕上随手拿起一床薄被正要盖住她的身子时,才发现这名女子的四肢都被清兵用木钉活活地钉在了炕上,她的下身一片狼藉,而这名女子的嘴角一片血肉模糊,显然已经是咬舌自尽了古晨轻轻的用薄被盖在了这名女子的身上,强忍着心中的滔天怒意,深吸了几口气压抑住自己的怒火低声问道:“还有活口吗?”

一旁的方老四答道:“头,还有两个活着的鞑子,其中一个看他的铠甲还是一个分得拨什库呢”

“马上打扫战场,赵鼎,你赶紧审问一下”

“是”

一名一直站在古晨身后默不作声的年纪最大的夜不收站了出来这名夜不收年约四旬,一张消瘦的黄脸看起来像是营养不良似的,从年纪上来看早已过了当兵的年纪,按照青州军的规矩,三十五岁以上伍长以下的军士就应该强制退伍,在各个农场或者厂矿工作了,但这位名叫赵鼎的人还能留在明军最精锐夜不收里,可见其人必有一技之长赵鼎来到一名肚子被捅了一刀身材彪悍的清军面前,狞笑着用满语问道:“现在老子问一句你就答一句,免得吃苦头,你明白吗?”

“呸”

赵鼎的话音刚落,这名清兵就把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在了赵鼎的脸上赵鼎也不生气,只是狞笑一声,焦黄色的脸庞在微弱的星光下格外恐怖,“好小子,你有种,希望你的腰能有你的嘴那么硬”

说完,赵鼎从他的背后抽出了一把长约三尺的重刀,双手持刀冲着这名清兵用力砍了下去这把重刀厚实锋利,赵鼎长刀横劈而过,竟将那个清兵一下子就横砍为两断这名清兵的体内立刻就有一团团模糊的东西流出来,这名清兵此时才感觉道一股难以形容的痛楚涌上心头,他惊恐的看着自己的上半截身子,上半身突然在地上移动了两下,一道不似人声的嚎叫声顿时响了起来华夏人对这种刑罚有个贴切的名字,就叫腰斩这种刑罚是古代官府处决犯人的酷刑之一,当侩子手用锋利的快刀把犯人斩成两截后,犯人并不会立即死亡,而是会在地上挣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种痛苦是个人都心知肚明这清兵被砍为两断,象他这种身体强壮的健卒,身体强悍,生命力为旺盛,痛苦的时间会长,最后才会慢慢痛死,这样的刑罚可以说是相当的残忍这名清兵的惨叫声简直是震彻云霄,在黑夜里传出了很远古晨看着上半身还在地上攀爬的清兵眉头一皱,沉声道:“赵鼎,动作快点,这里不安全,办完事赶紧离开”

赵鼎那焦黄色的脸上露出一下笑意,走到另一名脑袋还在流血的分得拨什库旁边,从小腿的裤脚上抽出了一把锋利的匕首抵在了他的眼前狞声道:“说,如果你不想被老子慢慢玩死你就跟爷耗着”

这名身材健壮的分得拨什库看着眼前闪着寒光的匕首,脸上露出了恐惧之色,他突然大声叫了起来,“不要杀我,我说,我全说”

这名分得拨什库的话一出,众人都微微吃了一惊,他们并非吃惊这名看似健壮的分得拨什库的怕死行径,毕竟这世道啥人都缺,就是不缺怕死鬼他们吃惊的是这名分得拨什库竟然会说汉话,不过转念一想,近年来被满清掳走的汉人越来越多,有些满人会汉话也不足为奇很快,赵鼎就从这名清军小头目的口中掏出了想要的东西,一旁古晨皱了皱眉头,果断的说道:“大家收拾好东西,立刻出发”

“是”赵鼎手中的匕首在这名分得拨什库的喉咙飞快了画了个弧线,一股鲜艳的雪花向空中飞溅了出来,这名清兵喉咙里发出了一阵“嚯嚯”的声音,翻白的眼睛看着赵鼎,露出来一股不可置信的神色,慢慢的倒在了地上赵鼎冷笑一声,把匕首在这具尸体上擦了擦,慢慢的走到炕上的那名女尸旁,看着临死时脸上都浮现出惊恐和痛苦神色的女尸,脸上浮现出伤感的神色,轻声道:“大妹子,俺知道你走得很不甘心,可这能怨谁呢,你真要怨,就怨这个混账的世道记住下辈子投胎的时候一定要投在太平盛世”

这时,剩下的几名夜不收已经把战场打扫完毕,古晨点了点说道:“这次收成还不错,竟然有一百多辆银子,这回咱们每人可以分上十多两”

庞刚的青州军规定,普通士卒缴获可以自留四成,夜不收这种军中精锐则可以自留六成,不过这些东西仅限于银子,若是战马、器械等物还是要上缴的,然后上头才会根据东西的价值发下赏银或者是替你记上一功这时,方老四也把屋外的七八名清兵的尸体砍下了首级,并剥掉他们的铠甲,统一打包放在了清兵带来的马匹上放好,这些又是可以换赏银或军功的好东西,可不能浪费啰古晨看着还在忙碌的众人,不禁催促道:“大伙快点,要走了”

又过了一会,古晨三人才扶着韦家兄弟上了马,悄声村头走去,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二十多匹缴获的战马当他们来到村口时,走在前面的古晨突然脸色一变,低声说道:“不好,东边有马蹄声,估计马匹数目不少于一百,咱们赶紧往南边走”

说完,古晨双脚一夹马肚子,鞭子一抽发出了啪的一声脆响,率先向着南边飞奔了过去,数十双马蹄在地上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很快,动东边也传来了一阵加剧烈的马蹄声,很快一队穿着红色铠甲的,头上戴着如同避雷针帽子的正红旗的清骑就出现在这里停了下来,很快一名骑兵冲进了村子,随后他带着惊恐的声音冲了出来大声向为首的一名头目禀报为首的清兵头目听着禀报,脸色冷了下来,随后立刻哇哇大叫了几声,随后就把手一挥,这队清骑立刻向南边追了过去……

第二百九十二章 被弹雨淹没的清兵

凛冽的寒风在半空中刮着,一行人马在宽阔的河北平原上行走着,这些行走在大道上的士卒一看就知道是精锐,他们个个身着火红色的鸳鸯战袍,随身携带的是一杆杆精钢铸造的长枪与火器,一股生人勿进的煞气扑面而来尽管天气还是很冷,但他们的精神头却是很好,人马中不时传出他们的欢声笑语在这些行走的军士两旁,还有许多穿着红袍的骑士在两侧不断呼啸而过,他们是护卫在步卒两旁的骑兵走在最前头的那支队伍人数约为五百左右,在这支队伍中一名穿着大红色战袍,骑着一匹火红色战马的中年汉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此次跟随庞刚出征的郝大用郝大用自从攀上了大壮这条线之后,庞刚看在大壮的面子上把他的军籍从副千户转为了千总,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意义却是大不相同,等于从地方部队换成了野战部队此次郝大用被庞刚任命为全军的开路先锋,要说郝大用心里不感激那是假话,他也深知为全军开路的重要性,因此在行军的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都是战战兢兢,手下的一百名夜不收就像流水般的派出去,每个一刻钟就会有一拨夜不收回来禀报前面的情况,若是有两刻钟没有夜不收回来禀报那就证明前边有了情况,届时他就会立刻发信号给两侧的骑兵请他们帮忙了对于郝大用的谨慎,庞刚是赞赏的毕竟当他们下了大福船踏上了河北这块土地就等于踏上了战场,在战场上你无论怎么小心都是不为过的骑在马背上的郝大用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晃动了一下有些酸麻的脖子,再看看手中的发出黑黝黝光芒的千里镜心中一阵得意看来自己把女儿嫁给大壮是嫁对了这家伙现在都是游击将军了,沾了他的光,自己也当上了正兵的千总,待遇可是比以前的副千户强多了自己以前怎么就没看出庞刚那小子将来会飞黄腾达呢?要是当初自己女儿嫁给庞刚,自己现在也是右都督同知的岳丈了那在山东省自己绝对是可以横着走的角啊可惜了、可惜了……

正当郝大用为自己当初走眼而叹气的时候,前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当了大半辈子兵的郝大用一听就知道这绝对是二十匹以上的骑兵向己方冲来才能弄出的动静郝大用心中一惊,赶紧举起千里镜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镜片里出现了一队红色的身影从他们那熟悉的动作上郝大用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己方的夜不收,只是这些夜不收怎么会这么急匆匆呢“不对这些夜不收正在被人追赶”郝大用看到了跑在最前面的一名夜不收正趴在了马背上,双手无力的搂着马脖子,后面的同伴正拼命催马奔跑的样子来看他们的后面肯定有人正在追赶郝大用不假思索的立刻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尖哨“滴滴滴……”

一声凄厉而尖锐的声音顿时飘荡在半空中,原本正在行军的队伍犹如被被倒入了几滴盐水的热油,顿时就沸腾起来,行走在队伍里各级低级官佐立刻大声呼喝着手下的士卒开始列队布阵“第一哨,开始列横阵”

“第二哨,排第二列”

“检查枪膛,准备上弹”

只是过了一阵短暂的时间,五百名士卒立即排成了五排横列站在了官道上,其中三排步枪手,两排长枪手,还有少量的骑兵正护卫着两翼“疙瘩疙瘩疙瘩……”

很快,二十多匹马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到半盏茶的功夫,这二十多骑已经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他们催着马来到阵前,看到己方的人马后仿佛松了口气似的,为首的那名紧抱着马脖子的夜不收身子晃了几晃晃很快摔下马来这时,后面立刻跳下了几个夜不收把人扶了起来,然后把人抬到了一旁,其中一人向郝大用行了个军礼后沙哑着声音说道:“卑职第一营夜不收第一哨外委官古晨见过大人,卑职现有事要面见庞大人禀报,请大人帮卑职挡住后头的鞑子追兵”

郝大用严肃的问道:“你后面又多少鞑子追兵?”

“回大人话,卑职后面越有五十多名鞑子”

“嗯,本官知道了,你下去”郝大用脸色一松,看来是上天都要让我立功啊古晨等人走后,又是一阵马蹄声传来,随着马蹄声的逼近,一队清兵就出现在众人的眼前领队的鞑子远远的看到前方有数百名明军整齐的排列在官道上,前面数排正手持鸟铳对准了自己一行人领队的鞑子虽然骄横,但也没有狂妄到有信心凭借五十多骑要冲垮十倍之敌的份上正当他有些迟疑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冲到了离对方已经不足两百步的距离上看着前方还在懵懵懂懂逼近的清兵,郝大用心中一阵冷笑,他知道这些鞑子肯定是没见识过青州式步枪的厉害,还以为己方使用的还是以前那种射程不足一百步的老式鲁米铳呢想到这里,郝大用大喝道:“第一排准备射击”

“哗啦啦……”

第一排的步枪手立刻把米尼步枪的枪托牢牢的抵在了右肩膀,随即整个队列没有一个发出杂音看着严阵以待的明军阵型,领队的清兵头领有些恼羞成怒起来,此次清兵入关,一路上过关斩将势如破竹,明军见之无不闻风丧胆但是昨晚他们却发现竟然有明军的夜不收杀了己方十几名探子,而且还是最残忍的虐杀,连首级也全被割去了怒火中烧的他领着麾下的数十骑勇士追了一个晚上,眼看要追上了却碰上了对方的大队人马,功亏一篑的结果让他分外的不甘心不过知道形势比人强的他终究是没有失去理智,正当他要下令后撤的时候,却听到前方响起了一片轰鸣声,一阵白雾在前方冒起,随即这队清兵就被淹没在了弹雨里……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施粥

当庞刚接到报告发现清军踪迹时,他沉吟了片刻下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立即向天津挺进。

一旁的大壮见状不禁疑惑道:“大人,鞑子已然攻克天津,此刻虽无重兵把守,但想必周围还有不少零散的清兵,咱们若是路经天津前往京师势必会被他们拖慢行军速度,届时卢督师怪罪下来恐对大人不利啊,咱们不如绕过天津,不与鞑子纠缠为好。”

庞刚看了看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性情憨直的爱将一眼,轻叹了口气:“大壮,天津遭劫,数十万百姓被掳走,但依然还是有十余万百姓流落四方,这些百姓皆为我大明的子民,咱们若是不管不顾,他们十有八九不是被饿死就是被鞑子杀死。咱们此刻若是绕过天津,将置那些百姓于何地呢?”

大壮呆了呆,才躬身道:“大人菩萨心肠,末将自愧不如。”

其实庞刚还有另外的心思,此刻的山东处于庞刚直接控制下的地盘已经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在他岳父魏同年控制之下,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而庞刚若想日后以山东为自己的老巢和根据地,就必须要把山东发展成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因此,增加自己地盘上的人口数量则是必须的,有了充足的人口,庞刚无论是征兵还是发展农业才能更好的进行。

有了足够支持自己的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刚接下来的那些触及到地主阶层的改革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而纳西流落在各地的流民就是庞刚最好的潜在的支持者。

崇祯十年四月初五,庞刚来到了已经变成残垣断壁的天津城外,映入大军眼帘的则是一副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到处都是烧毁的房屋和无人处理的尸体。

庞刚骑在马上,茫然的环顾四周,一望无际的平坦干燥的黄土地上,难见树木,人马过后,扬起的灰尘漫天。大地虽然广阔,沿途却没什么人烟,庞刚看见不少小的村子都被废弃了。

此刻的天津由于天灾人祸,加上这次的清兵入寇,天津附近的地方都惨造劫掠,整个天津城内外到处都是草木枯焦,所见之处连山地树木都是白花花的,野菜野草早就被流民被吃光了,树皮也被扒掉了,甚至连草根也被挖光了。

到处是流民的死尸饿殍,甚至看到路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遍地的流民,遍地的贼匪,除了一些大的庄子及堡子外,行走野外,就难见有人烟的小型村落。

“乱世人命不如狗啊!”看到这么凄凉的景色,庞刚不禁连连摇头叹息。

这样的惨景连跟在庞刚身后的士卒们也唏嘘起来,他们许多人在当兵前都是流民出身,这样的景象他们看得多了,此刻再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又勾起了他们心中不堪回首的记忆,再对比现在他们能吃饱穿暖的生活,更加坚定了他们跟随庞大人的心思。

入了天津城后,在那些残垣断壁下、在大街两旁,到处是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一个个奄奄一息的趴在街道上。无数侥幸没有被清兵抓走的女孩跪在街上,头上插着枯草结成的草环,示意自愿做别家的奴婢,只求一口饱饭吃。

庞刚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叹了口气低声对大壮说:“你赶紧去把辎重营的营官叫来,赶紧在街上开设粥铺,记住粥不能太稠,否则这些流民的肚子会受不了的。”

“末将谨遵将令!”大壮立即抱拳而去。

对于开设粥铺,庞刚麾下的青州军早已是轻车驾熟,很快,天津城的大街上一字排开的架设起了上百口的大锅,锅下面是熊熊燃烧的柴火,锅里熬着较稀的小米粥,看上去是金黄色的,周围飘着一股股小米粥的香味,吸引着周围无数的流民,看着锅里的米粥,他们的眼里射出了饿狼般的绿光。

不过在每一口铁锅的旁边,都伫立着数十名虎视眈眈的士卒,在他们的威胁看护下倒也没人敢乱来。

身材魁梧的大壮挎着一把腰刀站在一口大锅旁大声喊道:“诸位父老乡亲,我家大人乃南京右都督同知、定国将军、青州指指挥使庞刚庞大人,庞大人乃仁义之人,今日在此地开设粥铺,诸位喝了这粥可莫要忘了我家大人的恩德!”

此时,在流民中口口相告下,城里的流民都蜂拥涌来,每一口大锅旁都围着上数百个流民。

又过了一会,眼看着大郭中的米粥犹如开花般四处漂浮上来,大壮冲着旁边正在熬粥的辎重兵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施粥。

这名粗壮的辎重兵扯开了大嗓门吼道:“开始施粥了,大家都来排队,妇人和孩子在前头,青壮在后面,大家都要排队,否则都大棍子赶出去。”

听了这名辎重兵的话周围流民当中的青壮都开始骚动起来,显然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官兵会先照顾那些毫无能力的老弱妇孺,平时官兵不都是先对他们这些青壮青睐有加的么?

其实老弱妇孺优先是庞刚在青州就定下的硬性规定,这个规定在后世已经深入人心,庞刚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庞刚也认为,一个民族可以遭受磨难,但却不能丢掉一些传统,尤其是这些传统还涉及到基本人伦和道德底线的时候。

尽管庞刚的有些部下对庞刚的这个规定开始有些不理解,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在庞刚的影响下,青州也慢慢的竖立起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老爷们就要有一个大老爷们的担当,哪怕就是饿死也不能做一些触犯做人底线的事。

那些老弱妇孺们颤巍巍的排在了队伍的前面,带着些许惊恐的目光看着周围,在他们印象里,乱世中他们这些人往往都是优先被抛弃的对象,若是碰到饿狠的青壮,她们甚至有被吃掉的危险,哪有现在这样优先打粥的权力。

一名形态枯瘦的少妇领着一名消瘦的小女孩领了粥后“噗通”一声跪倒在正站在大铁锅旁的大壮身边,哽咽着哭道:“小妇人谢过将军的大恩大德,您可是救了小妇人一家的性命啊!”

大壮不忍的扶起了这名妇人,叹了口气说道:“这位大姐,救你们的非是我,而是我家大人,只是我等大军不能再次久留,明日还得赶往京师勤王,不能长久逗留于此,你们自己还要珍重才是。”

“这……这可如何是好?”这名妇人扯着大壮的袖子惊慌问着,她对饥饿的滋味实在是受够了。

看到机会来了,大壮才大声道:“我等乃青州来的官军,不可在此久留,原本救济灾民是官府之责,于我等无关,但我家大人实不忍看到诸位被活活饿死,故而发了善心。诸位若是没有地方去的,明日我等可以派人将诸位送到青州、莱州、登州等地,或为军户或为民户皆可,届时自会有人安置大家,大伙可以自己想想,是留在原地等着饿死还是道山东找条活路!”

“哗啦……”周围的流民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毕竟他们都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了,突然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重新开始生活,任是谁也要仔细考虑一下的。

施粥之后,庞刚带着亲兵在城里到处巡视,看到若是有人要趁乱抢劫、奸淫妇女之事立刻就被庞刚身边的亲兵拖了出来一刀砍死。如此酷刑这才震慑住了那些心怀不轨的青壮。

看到庞刚这般尽力保护自己这些老弱病残,流民们的心才渐渐稳定下来。庞刚走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