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一名相 管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竖貂一看此情,恐有变化,也跨步上前:";主公,何必为一个囚犯弄得议论纷纷、君臣失和,微臣赞成主公一箭了断是非恩怨。";

  隰朋大声斥责竖貂:";竖貂将军!你不是不清楚,我等同去鲁国押解管仲回国的时候,鲁相国施伯一心想逼死管仲,怕得就是管仲被齐国所用,你却在此鼓动主公杀管仲,岂不是为渊驱鱼,居心何在!";

  东郭牙、王子成父、宁越等将军也上前作揖劝止齐桓公:";望主公三思。";

  齐桓公显得更加犹豫了,他垂下了弓箭,皱起了眉头沉思良久,然后,猛然转身抬起头来,仍然挥手示意,令军鼓擂起来,那沉闷的咚咚的鼓声让人们的心砰砰地跳更加快了,……杀管仲的时辰已到。

  ※※

  鲍叔牙高喝一声:";慢!";

  接着,鲍叔牙端起让家臣准备好的两碗酒,大步走到被缚的管仲面前,一碗递到管仲的嘴边,让管仲痛饮下肚,鲍叔牙自己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抛掉陶碗。

  管仲含泪对鲍叔牙惨笑道:";大哥,帮我把头巾理理好,记得吧,这头巾上的双鱼画是文婧送我远行时所绘,今生不能与她相见,就戴上这头巾上黄泉路,见到家母,就说儿这一生为她找到了一个好媳妇,也算是敬了孝心了。";

  鲍叔牙听得热泪夺眶而出,他帮管仲把头巾理好,端详着管仲。接着,鲍叔牙转过身来高声说道:";管仲要走了,我鲍叔牙身为相国却举贤无门,还留在相位又有何用处!鲍叔牙在此辞官!";

  法场轰然间骚动起来,管仲也激动起来,在五花大绑的绳索中挣扎着说:";大哥,千万莫存辞官念头。否则,我管仲死不瞑目!你若让我安安心心地走,就答应我继续当你的相国,切莫忘了我等立下的志向,来生,我等还是好兄弟!";

  军鼓又擂了起来,鼓声格外地沉闷。披甲执戈的士兵们把鲍叔牙拉到了一边。

  齐桓公第三次拉起大弓嗡声说道:";管仲,本公有言在先,一箭还一箭,一箭射去,你若命赴黄泉,那是天意;你若不死,那也是天意。";

  说罢,齐桓公站稳脚跟,威风凛凛张满大弓,凝神屏气眯着眼瞄准,只见捏着箭尾的左手拇指轻轻一松,一杆利箭";嗖";地离弦飞了出去,那箭急速在在空中飞成一条直线,冷光闪闪……

  啊!好险!那一箭射去正中管仲头顶一拳高的木柱上,由于力量过大,插入木桩的箭杆震动起嗡嗡作响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

  绝望的管仲,痛苦地闭起双目,以为自己死定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慢慢觉出自己仍有神志,于是睁开双眼,以为是梦,用拇指甲死掐食指关节,发觉疼痛。

  鲍叔牙见状,知管仲未死,连忙大步上前吆喝士兵快给管仲松绑,管仲拖着刚松绑的绳索扑向鲍叔牙,失声大哭起来:";大哥,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鲍叔牙喜极而泣,抱着管仲说:";是主公不想真的杀你,他还要听你讲解你的那车书简,讲述安邦治国之道!要谢,就谢你那十年呕心沥血所写的书简。";

  披头散发、破衣烂裳的管仲,猛地扑到了自己那一车竹简上,久久地埋着头,突然失声大哭,热泪横流……

  有道是:

  自古大材难为用,

  壮志从来伤自身。

  只惜胸中书万卷,

  不肯屈身永低头!

十九、叔牙论相  力荐管仲
齐桓公书房。

  鲍叔牙踏进门槛,齐桓公便急切地迎上去问道:";救济饥民的粮食筹措到了么?";鲍叔牙无言地摇摇头。

  宫女为鲍叔牙递上了茶水,齐桓公等鲍叔牙落座喝了茶水,才开腔说道:";难为师傅了,前两朝国君已经把齐国弄成个空架子了,现在去筹集大量的粮食的确很难!他人都以国家人多地广为自豪,而我现在倒觉得这些民众是个负担啊!";

  鲍叔牙沉吟道:";是啊!'地不垦,非吾地;民不牧。非吾民'";。

  齐桓公道:";师傅说的这句话,正刺中了本公的心病,地不去开垦收获,那里还算是君王的土地?民不管理,就等于不是自己的百姓啊!";

  鲍叔牙摇摇头:";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管仲写在他的书简上的。";

  齐桓公一拍脑袋说:";哦……师傅已经把管仲的书简给我送来了,只是因筹粮事急,没有来得及看完";

  鲍叔牙探过身子说:";还是先看看,多了解管仲,或许管仲就有办法!";

  齐桓公说:";走,找个清静处,讨论讨论管仲的文章,就到花园里的水榭吧。";

  ※※

  齐宫花园里水榭。齐桓公与鲍叔牙相对而坐。齐桓公的石桌上放着一卷竹简,那是管仲所写的《牧民》。齐桓公指点《管子。牧民》的竹简言道:";'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咳,他管仲的口气真不小啊!";

  鲍叔牙:";他敢这么说,自有他的底气。";

  齐桓公:";不管怎么说,像管仲这样的人,若不用一用就把他杀了,会让人追悔!幸亏师傅劝止杀管仲,否则,我真要后悔莫及!";

  鲍叔牙言语中肯:";主公不杀管仲,乃国之所幸。不过,有些话,臣不吐不快!";

  齐桓公抬起手:";师傅请说。";

  鲍叔牙慢慢道来:";作为一般的朝臣,只要他敬职守法,奉公循礼就可以了,但是,作为辅佐国君治国的相国,他更像是船长身边的舵手,要看到远处做在细处,能料知前方的急流险滩,权衡货殖轻重,图谋社稷久安;要能内安百姓,又能外扶四邻,使国君得到百姓拥戴,国家有泰山之固。而要胜任这些,正如管仲所言,知时代变化而勇于求新图治的人,才可以立为长官。";

  齐桓公沉吟:";师傅的话,值得三思。";

  鲍叔牙一字一顿地说:";国君不求人则已,求人必求大贤!用人之道,大贤则大用,与管仲相比,我鲍叔牙有五不及:一论权衡经济为政理财而不失权柄;二论施行法律和信义结交于百姓;三论宽柔惠民明察吏治;四论伐、交之策,施理义于外邦;五论掌兵号令三军,使兵民勇战而无退。这些,我都不及管仲。因此,为了齐国的振兴,应该拜管仲为相。";

  齐桓公有些慌了:";师傅助小白取得君位,相国之位非师傅莫属。";

  鲍叔牙听了此言并不高兴,反而锁紧了眉头。齐桓公见状,连忙补充言道:";师傅与管仲有共同的志向,不计较一己私利,这正是众人敬佩鲍、管之交的地方,但是,要容本公察人而用之,若管仲堪为相国,日后会拜他为相,你看如何?

  鲍叔牙神色开朗起来:";有主公此言,臣就放心了。";

  齐桓公探询道:";那就先授管仲大夫之爵,备衣冠袍笏,尽早诏他进宫。";

  鲍叔牙起身庄重地言道:";臣还有一言,必须说明白。";

  齐桓公:";请师傅直言。";

  鲍叔牙:";臣以为,大贤则大用,大用则要让他受到主公的充分信任,百官拥护,为的是政令畅通,百业可治。因此,一旦主公拜管仲为相,务必礼仪隆重,应筑高台拜相!再之,给于管仲以相国之位的官禄,封给他食邑,让他享有相国之尊,体现主公对他的器重。才能使相国行政畅通无阻。";

  齐桓公喃喃未语,似乎觉得一开始就如此隆重礼遇管仲,还没有这个必要。鲍叔牙见状,进而言道:";管仲与我同出身平民,他又曾是阶下之囚,若主公若不亲自以拜相之礼拜管仲为相,恐众心不服,会处处为难他,与其如此,不如不用管仲罢了!";

  齐桓公思忖道:";遵师傅所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十、与君议政   轻重九府
两日之后,在齐桓公书房。

  管仲立身拱手叩谢桓公不杀之恩。齐桓公眯着眼观察着管仲,从管仲这种不卑不亢的神情中,他似乎能体会出常人所说的'鲍管之交,不谢私情'的交往方式。

  桓公抬手赐坐,俩人相对交谈起来。桓公想了一想,管仲曾是自己哥哥的师傅,便以师傅来称呼管仲。

  齐桓公:";管傅,你久居齐国,又是我父王钦点的宫廷师傅,对齐国政情、民情了然于胸,所以,本公之问开门见山,眼下齐国国穷民弊,百事待举,依你之见,应当从何入手。";

  管仲并不急于回答齐桓公的提问,而是从容言道:";那就要先问问主公,想当什么样的国君?不一样的国君,是用不一样的办法来治理天下的,不一样的臣子也来用不一样办法来辅佐国君的。";

  齐桓公若有所思:";唔……想细细听你说一说。";

  管仲不紧不慢地言道:";如果主公想当一个安于衰退的国君,那么,身边只要积聚官僚和贵族就够了;如果只想当一个称霸的国君,那么,身边只要积聚武士和强兵就够了;如果甘当一个败亡的国君,那身边只要积聚美女和财宝就够了;要而当一个成就王业的国君,他必须时时依靠他的百姓!"; 

  听了管仲这番警言,齐桓公的脑袋晃了一下,受到了触动:";本公,本公当然想成就王业!";

  管仲毅然言道:";政之所行,在于顺民,政之所堕,在于逆民。大凡政策法令推行不下去,都因为是违背了民心。";

  齐桓公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言道:";顺应民心,又该如何去做?";

  管仲专注着齐桓公说了三个字:“先富民。”

  齐桓公:“先富民?眼下齐国穷得叮当响,拿什么去富民?”

  管仲缓缓地回答道:“不论眼下如何穷,都要首先想到富民。民贫则难治,民富则易治。不想到富民,民又凭什么要听国君的教化?凭什么赢得人心?我这句话说得太直白了,但的确是这个道理啊!”

  齐桓公若有所悟,他心里在琢磨:鲍叔牙说管仲一旦为相,可以权衡经济为政理财而不失权柄;可以以信义结交于百姓;可以号令三军,使兵民勇战而无退。原来,奥秘就在于“富民”这两个字?想到这里齐桓公思说道:";是这个道理,该这么做!";

  管仲徐徐言道:";得人心之道,莫过于利人,利人之道,莫过于教之。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不能以小恩小惠来赢得人心,而要用顺民富民的大政,赢得天下人心。主公如果认准了这个治国的大方向,那么,凡举大事,都得要宣扬一个纲领,要出师有名。有名则治,无名则乱。";

  齐桓公起身踱起步来:";那就大张旗帜,宣扬'富民强国'主张!";

  齐桓公似乎还有些心结,又问道:";那么,治国还要防止哪些忧患?";

  管仲直言道:";治国有三大忧患,那就是——有独王者,贫富悬殊和财政入不敷出。";

  齐桓公回味着管仲的这个警告:";哦——*专横,贫富悬殊以及挥霍钱财导致入不敷出,都是国家的大患?";

  管仲诠释道:";因为,在君主*的国家,臣民疲于劳役却祸事多端;君主偏听偏信,容易被人糊弄和轻视,如此,政令没有威望,上下就会舞弊。”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直言心里五无味杂存,心里念叨:这哪里是";君择相";?是管仲分明要";相择君";啊,难怪有人说:当今有识之士,是居无定国,择君而仕。我算是领教了。不过,管仲讲的也有道理,国君身系国之安危,我小白自然不能重蹈齐襄公独断专横的覆辙。于是,他对管仲说:";你说的与本公心里想得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好相国,自然要有个明君来支持他。";

  管仲听了齐桓公此言,管仲眼睛里瞬间盈满了热泪,他知道,他久久深埋在内心的政治抱负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机会,齐国的中兴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时期。这倒因为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他懂得:一国君王能为民忧,民必为国分忧;君王能以安民为重,民必为国家安危为重。那么,国家有再大的难事都能克服。

  ※※

  齐桓公还在踱步思考着:";要依靠百姓的道理,我是接受的,百姓是国之基石,没有基石,只能搭个草屋,不能建筑大厦。但是,仅仅是有基石,也不能盖起大厦呀。"; 

  管仲回忆道:";臣小时候见村子里盖房,有些邻居没等房屋成型,但他们看看基石有多深,梁架有多坚实,就能料知这座房屋能盖多高多大,能住多久。为什么?因为,基石与梁架已经告诉了答案。";

  桓公询问道:";梁架?";

  管仲:";国家的梁架,就是官府的构架与职能,梁架好,就能抵挡住风吹雨打!而维护好梁架,就是莫让梁架被虫子蛀空了。";

  管仲点继续说道";巧匠在未盖房屋之前,便有蓝图在胸,才能盖出高庭大屋;同样的道理,治国也要有一张蓝图,否则,国家也壮大不了。";

  齐桓公问道:";师傅所说的梁架和蓝图,都是指些什么?";

  管仲认真地答道:";臣以为 '梁架',应该是官府的构架,为此,臣建议主公在相国府下设立轻重九司府,把国家的货币、料民、准绳、籴粜、平准、盐铁等关系国之经济命脉的大事一一抓起来,经济命脉操之在手,国库可以有盈余,民生可以安定,物价可以稳定。齐国就能走向稳定的发展。";

  齐桓公掂量着管仲的话:";设立轻重九司府?该是和衡量轻重有关系?";

  管仲解释道:";的确是与衡量轻重有关系。国家的乱像,源于失控,失控的结果就是君臣离心,结党舞弊,民心浮动,财政捉襟见肘。因此,有些国君一心想用武力*来控制这种失控,其结果,国家还是走向衰退。";

  齐桓公反问道:";那你说,国家如何避免失控?";

  管仲回答道:";国家的失控,源于存在着各种力量的博弈和挑战,例如,农业是要与市场争民力的,民众是要与官府争财力的,地方府衙是要与朝廷争管治权的,货币与粮食是争贵贱的。而这些,都不是靠武力可以解决的,只有设立轻重九司府这样的专门机构,监督好货币的增减,统计民力和资源(料民),计量货物品质的优劣(准绳),监控商品的进出(籴粜),主导物价的高低(平准),监管、专营盐、铁、山林、水泽等重要的国家资源,权衡好经世济民的轻重,民生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

  齐桓公思索道:";设立轻重九府的意义的确不小。以往,周王室设有王室九府,可那个九司府不过是按照王室与诸侯各国的分类,管管贡赋、收支记帐,还有观察天候,监督农事什么的,而齐国要设轻重九府,这";轻重";两字的确可大有文章可做!天下未曾有人想到这一点,可师傅却想得到了,管仲啊就是管仲。";说到这里,齐桓公自己也不由地笑了起来。

  接着,桓公哈哈笑道:";有梁架,有蓝图,本公今后就轻松许多。经鲍相国举荐,本公欲拜师傅为相,你当如何?";

  管仲连忙稽首:";管仲是有罪之臣,不敢奢望相国大位,但会尽力辅助鲍相国。";

  齐桓公追问道:";如果鲍相国不同意你的退让,本公也不同意,师傅该当如何?";

  管仲答:";当以国是为重!";

  齐桓公击膝言道:";痛快!本公决意拜师傅为相!只是,设立轻重九府!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能干的官吏搭起这个'梁架'哩?";

  管仲语重心长:";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主公欲任我为相,重整朝廷机构,得先起用五位贤臣。";

  齐桓公:";哪五位?";

  管仲:";请立隰朋为大司行;立宁越为大司农;王子成父为大司马;立宾须无为大司寇;立东郭牙为大谏官,五位各司其职,以安社稷。";

  管仲接着言道:";论进退有仪,言辞柔刚有度,我不如隰朋,可立隰朋为主管外交的大司行;论度量审刑,不枉杀无辜,我不如宾须无,可立宾须无为主管司法的大司寇;论不惜个人安危,冒犯君威进谏忠言,我不如东郭牙,可立东郭牙为大谏官……";

  齐桓公接过话头说:";这五位贤臣本公都很了解,可依所荐。是啊,人们将贤臣比做'栋梁之才','栋梁之才'为国家的'梁架'所用,哈哈,本公刚决定任你为相,你就把上梁之材选好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你选准了上梁,本公也就宽心多啦。";

  接着,齐桓公又转到了让他闹心的话题:";师傅,眼下国库空虚,筹粮之事甚急,这该如何是好?";

  管仲笑了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齐国濒临大海,有充足的鱼、盐之利,但是,前两朝的朝纲混乱,盐区的盐利已被不少官吏和豪绅所把持,眼下,可以在查访后定夺个办法,颁布";官山海";的法令,将盐铁之利的经商专营的许可权收回朝廷,国家就不愁没有财富,同时,顺势返里利给盐工,广大盐工就会拥护这项新政,就会增加产量,接着,用海盐扩大对境外的贸易,换取粮食,以政策鼓励民间舟楫车辆抢运海盐、可以允许他们到列国以货易货,这样一来,饥民的口粮之困可以很快缓解。";

  齐桓公恍然大悟::";哎呀!本公怎么就没想到用专营和轻重调调剂之法,来化解粮食危机?师傅真是举重若轻!";

  管仲提醒道:";只是这样做,会触犯许多官吏的即得利益,阻力不会小。";

  齐桓公静思片刻,回答道";海盐、山林和水泽之利,本来就是国家资源,只是前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