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湘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任东北*联军总司令的*命令山东一师、二师、华中三师八旅、十旅、独立旅向四平西北延伸,以华中三师七旅加强七纵的防御阵地,形成以四平市区为中心,从东到西蜿蜒伸展百余里长的防线,钳制住了国民党军的攻势。
  不过,此时的*虽身为东北*联军总司令,却不能随心所欲地与白崇禧放手一搏。
  为了时局的需要,毛泽东下令“望死守四平,寸土必争,要打到敌人精疲力竭”“反复肉搏战斗,伤亡亦所不惜”,把四平保卫战化为“中国的马德里”。
  于是乎,这位素以打运动战为拿手好戏的林总,好似被人捆绑住了手脚,被迫与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正规军打起了阵地防御战。
  密集的炮弹如蝗虫般在双方阵地上穿梭飞舞,冲锋与反冲锋,白刃战、巷道战,敌我双方数十万人马杀过来、杀过去,杀得天昏地暗,杀得神鬼皆惊。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
  三十余天的血战,蒋介石的国民党军总计伤亡16000余人,不过*的*联军也付出了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
  五月十八日夜,*电告毛泽东提出弃守四平,不等毛泽东回电,*便果断地下令部队且战且走,开始大踏步后撤。
  半个月内,*不顾一切地硬着头皮将二十万联军带过了松花江,撤退到哈尔滨,成功地摆脱了白崇禧的追击。
  “这仗打输了!”*愤愤地说,深感羞愧与屈辱,从此将“白崇禧”与“四平”几个字刻入了脑海。
  不久得知白崇禧已经功成回南京述职,*心中更气愤:“恨无时间,遂使竖子成名!”发誓雪耻复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阴霾桂北 四(2)
*的这一复仇心愿,一直到三年后的一九四九年方得了却,这两位心仪已久,且身怀匡国安邦或开国立业大志的旷世奇才,终于在武汉至海南岛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拔剑张弩,斗智斗勇,恣意逐鹿一番,最终还是历史老人早已作出了公正的裁判。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时人称为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一的白崇禧(*:*、刘伯承;国民党:白崇禧、孙立人)号称“小诸葛”,早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西进前后,就已有守备湘江沿线的考虑。
  作为幼读史书的广西人,作为深谙用兵之道的军事将领,白崇禧当然知道湘桂走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必经之地,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尤其是这次*红军西进,湘桂走廊乃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白崇禧望着纵横交错的崇山峻岭和奔流不息的湘江,浮想联翩。
  湘桂走廊因是西北的越城岭山脉、东南的都庞岭山岭及发源于海洋山山麓的湘江,岭、山、水之间构成的一条形似走廊的峡谷,连接湘桂两省的交通要道而得名。
  古代称湘桂走廊“位居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之末脉,控制三湘之上游,东依龙虎‘四关’之雄,北据湘(江)、漓(江)两水之险,入则扼百粤咽喉,出则抚五溪项背,秦、汉以还,即为南北通衢,楚、越门户。”
  湘桂走廊上从北到南,呈品字形依次摆设着全州、灌阳、兴安三个县,尤以最北端的全州据关扼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从有国家以来,这片肥沃的土地,就没有离开过战争的洗礼。几乎每一座山头都曾在战火中战栗,每一块土地都曾在硝烟中抽搐,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无数代人经历了战火的磨炼。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
  春秋战国时期,系楚南关戍要塞;
  秦始皇南平百越,屯兵于零陵(今全州县境内),并修筑灵渠,沟通湘江、漓江两水;
  吕后杀英布,鏖战于洮水(今全州境内):“伏尸流血至数十万之众,遂开桂北战事之端。其后,潘美之入南汉,先取桂州;杨璟之定广湖,首戡全、永,此往事可追也。唐有黄巢之乱……皆假道桂北。”
  南明时期,何腾蛟、郝摇旗在全州飞鸾桥至脚山铺一带大败清兵;
  一八五二年,太平军北指中原,血战全州城,南王冯云山喋血蓑衣渡。
  一九三○年年底至一九三一年年初,*、张云逸、李明瑞率百色起义的四千余红七军将士北上途经全州、灌阳,直抵江西中央苏区;
  一九三四年九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九千余人,从清水关进入桂北,在凤凰嘴渡过湘江,抵达湘西,与贺龙的红二方面军会师。
  湘桂走廊在历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国民党中央军在江西苏区开展第五次“围剿”后,眼见得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日益奏效,白崇禧料定红军主力必将突围而走,当然不走“萧克旧径”的话,是最放心不过的了;若萧克部是探路的先遣队,那么桂北就成了*红军的必经之地。
  十月中旬突接“南昌行营”传来的电令,蒋介石命令桂军在湘桂边境修筑工事,以配合中央军、湘军、粤军在湘江东岸设置第四道封锁线。
  李宗仁、白崇禧得悉电文后,即刻在南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参加会议的有第七军军长廖磊、第十五军副军长夏威、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叶琪、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及各区民团指挥官。

阴霾桂北 四(3)
会议上,白崇禧认为当前的局势是严峻的:
  第一,红军的企图不明,当然不进入广西境内是最好的愿望;
  第二,万一红军沿着九月份任、萧、王所率红六军团的老路从湘桂边界进入广西,红军的后面有庞大的蒋介石部队跟踪而来,倘若乘虚而入,则广西就会成为蒋介石统治的地盘。
  广西既要防共,又要防蒋。
  因此,白崇禧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在红军入境之前,要做全省动员的准备,将部队布防于湘桂边境一带,摆出决战的架势,这样做的话,一则可以应付蒋介石,桂军仍听命国民政府调遣,积极备战;二则让红军知道,广西早有准备,不要轻易进入。
  白崇禧还认为这时候和广西利害相同的是湖南的何键,应该加强和他联络。
  会后,李宗仁、白崇禧立即派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教育长张义纯(湖南人)为代表,去同何键商量,打听他的动向。
  同时一方面打电报给蒋介石,表示广西完全有决心有力量在境内外堵击红军,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蒋军不要进入广西境内,另一方面令廖磊率部驻防桂北,令夏威率所部主力进驻柳州策应。
  当时担任桂林区民团指挥部参谋长的虞世熙奉令参加了这次军事会议:
  接第四集团军总部来电,要桂林、平乐、柳州等民团区指挥官、副指挥官和参谋长出席总部召开“防共”会议,我是和陈恩元(桂林区民团指挥官)、岑孟达(副指挥官)及参议黄壎等四人由桂林乘车赶到南宁的。会议日程一共三天,主持会议的是白崇禧和李品仙……第一天开会时,由陈恩元报告防御红军过境和调集桂北民团协助防堵的经过情形(注:指堵截红六军团),其次是讨论民团章则和桂东桂北各县先行成立民团常备队,以及如何筹集常备队的枪支、子弹、经费等问题,再次是讨论构筑工事、碉堡和空室清野等办法。
  白崇禧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地防堵红军,是因为他深恐“红患”再度浸染广西,他对四年前的“红患”仍心有余悸。
  一九二九年,共产党人*、张云逸正是利用广西各派各自为政,相互攻讦,以致政务军务废弛之际发难,在百色举行起义。
  白崇禧调兵遣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方将“红患”驱逐出广西。此番若再让红军深入广西境内,并据此建立根据地,那么这几年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广西的心血,岂不是皆付之东流矣!
  然蒋介石觊觎广西已久,对李、白桂系早存吞并之心,不得不防。
  既要防蒋,又要防共,白崇禧心里取舍两难,进退维谷。
  钵盂山脚的湘江卷着洪流滔滔向北流去,势若奔雷,大有吞噬天下万物之势。
  白崇禧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时势造英雄。剿共剿共,蒋介石绞尽脑汁,耗尽兵力物力剿共数载,*非但没有被剿灭,反如燎原之火,越剿越大,越剿越旺!如今*虽暂遭灭顶之患,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势仍不可轻觑。若*果真沿红六军团故道西进,侵入桂北地区,到时候大不了竭尽全力一战,以防堵红军深入广西腹地。
  然此时的桂军力单势薄,若与红军殊死一战,必有鱼死网破之忧。
  那时节蒋介石岂不是坐收渔人之利!
  战与不战,白崇禧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犹豫难决。
  管它哩,船到桥头自然直,暂且观望时局的进展再说。
  十一月三日,红军进入湘南门户汝城地域。 。。

阴霾桂北 四(4)
蒋介石再次电令桂军“务须严密防堵”。
  白崇禧阅毕电令,即刻与刘斐商蹉。
  担任第四集团军高级参谋的刘斐是湖南醴陵人,一九一九年到广西,后在白崇禧连部充司务长。
  白崇禧在桂得势后,送他到日本留学,此时刚由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归来,被李宗仁、白崇禧委为总部高级参谋。
  刘斐权衡当时的形势,乃对李、白献策道:
  广西正规军仅十六个团,而沿湘、桂边境处处布防,则兵力分散而力量单薄。闻红军十万之众,集中相当兵力,攻击任何一点,皆有被其突破之可能。而最可担心者,是龙虎关方面。红军如由该方突进,则可经平乐、荔浦直捣柳州腹地,则大势去而难挽回矣。为今之计,只有撤退灌阳、道县间的守兵,让红军由该处入境,而转移兵力加强龙虎关的防御。主力则控制富有弹性地区的平乐和阳朔之间。盖主力在此地区,既可做龙虎关的后盾,又可以拱卫柳州腹地,复可以北向应援桂林之急,进出皆甚便利也。俟红军由灌阳入境后,用少数的部队中途设伏截击,如此则实力不损,而有余力可以对付中央军的闯入了,如此部署,则兵力虽寡,自可以应付裕如,而不虑顾此失彼之患了。
  白崇禧听罢刘斐之言,未置可否,即刻电令各部到南宁桃源路公馆召开军事会议。
  十一月七日,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叶琪、第七军军长廖磊、龙州对汛督办李品仙、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民政厅长雷殷、第十五军副军长夏威等人奉令而至。
  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应付红军过境。
  白崇禧忧心忡忡地言道:“此番*入境,蒋介石必令所部尾追,趁势入境,如此一来,*岂非成了蒋军的开路先锋,我等剿共剿来剿去,岂不成了自剿。且蒋介石亡我之心已久,此番必欲乘虚吞并广西。当此国难临头之际,诸公有甚高策妙见,但请直说不妨。”
  与会诸官各抒己见,或云当倾全省之力竭力防堵,拼死一战;或云当集结重兵于恭城、富川、贺县一线,以保腹地柳州不陷落于红军之手。
  总参谋长叶琪当下分析道:*早已发布北上抗日宣言,其目的地必在西北。如将我部集结在兴安、全州、灌阳、恭城一线,只布防而不出击,并在桂林设指挥部,由白副总司令坐镇指挥,严阵以待,使*不入桂北重镇桂林。只要*不入境,中央军亦无理由入广西境。而*也决不会攻坚,因为攻坚要付出较大代价。桂北集结了重兵,则*只能从湘桂边界过境。
  白崇禧听毕,微点头颅赞许,然犹恐诸将不明其意,遂站起身子一边摆弄着桌上的茶杯一边解释道:“眼下的局势就好比这些茶杯,前面是桂军一个杯子,中间是红军两个杯子,后面是中央军、湘军、粤军四个杯子,我们桂军一个人在前面堵截,红军是两个人,而后面的追兵是四个人,红军只有合二人之力拼死往前冲,击败前面堵击的一人,倘存一线生存的希望,绝不可能回过头去朝着身后的四个人去拼命。因此我军若正面防堵的话,红军必拼死一搏,而我军仅近三万人,红军号称十万之众,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我军岂不是以卵击石,有全军覆灭之虑!”
  白崇禧继而言道:“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因此,一方面我军在全州、灌阳、恭城一线,沿都庞岭诸关隘,摆下一字形长蛇阵,大造声势,使红军不敢进入广西境内。另一方面倘若红军不顾一切硬闯广西,我军可退至兴安、灌阳、恭城一线,沿湘江西岸及支流灌江布防,仍呈一字长蛇阵。”
  白崇禧两唇一抿,手中的指挥棒在地图上注有全州二字上重重地点了点:“我军若被迫退至二线,唯一的遗憾就是将桂北军事重镇全州拱手送给了红军,如果湘军能及时南下接防的话,那又另当别论了。当然这是下策,也是迫于无奈之举。”
  白崇禧不慌不忙地呷了口茶,犀利的目光扫视诸将一眼,指挥棒在地图上标有湘江的曲线上一画:“总之,这次决战,湘江天堑是防堵的关键,如红军企图深入广西腹地,我军可利用湘江这条绞索,与红军竭力拼死一战,绝不能让*红军侵占桂林、柳州诸城!”
  白崇禧见诸将不再有异议,遂欣然令总参谋处拟定作战部署,签署执行。
  这就是军史上所称的“桃源路会议”。
  

阴霾桂北 五(1)
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村空巷,万户空室,万物空仓,白崇禧在桂北大肆进行防共宣传,全民动员,实行坚壁清野和军事化管制。
  初冬的天老爷全无章法,说变脸就变脸,刚刚还是一副太阳的笑靥面孔,顷刻便换上一张阴郁的面容。朔风呼啸着,灰蒙蒙的天空又飘起了冷雨。
  白崇禧正沉浸在遐想之中,忽然湘江对岸的全州城传来一阵阵铿锵的锣鼓声。
  白崇禧微抬眼帘俯视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心底泛起层层涟漪。
  全州地处湘江上游,背依湘山,前濒湘水,扼岭南关钥。自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始置零陵县,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直至明代时(1394年)由湖南永州府改隶广西桂林府,隶属楚南之地达一千六百多年之久,元代置府,并修筑了坚固高大的石城墙,墙外修有护城河,是历代州、路、府的治所。
  白云千载,湘水悠悠。自秦始皇置县,全州就源源不断地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渗透,舜王、刘邦、孔明、徽宗、闯王、康熙、乾隆、洪秀全等数不清的*人物均到此指点江山,逐鹿全州;柳宗元、范成大、黄庭坚、徐霞客、解缙、王夫之等数以千计的骚人墨客都临境览胜,激扬文字,留下了不朽遗作和千古神话。
  更让人感慨的是,全州纳湘山之灵气,汲湘水之膏泽,历来有“广然指数文学之盛者必首全州”之说。鸿彦硕儒,代不乏人,明代宰相蒋冕、青年探花舒宏志、力主抗倭的曹学程、直声震天下的谢济世、编纂清代重要史书《东华录》的宫廷史学家蒋良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清初著名画家石涛、铁面御史赵炳麟,编纂出一幅幅群星灿烂、文采斐然的俊雄图。
  地灵人杰,关戍要塞!白崇禧默然无语地凝视着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古城。
  依山傍水的地势,易守难攻,且扼中原进入岭南之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隘。兵家称全州县城为“广西门户,北连湘楚,南蔽桂林,扼要筹防,向称重镇”。
  历代兵家欲进军广西或挥师中原,必首取全州,故全州在军事上素有广西第一镇之称。
  一八五二年,洪秀全率太平军北指中原,为占领全州,指挥3000余名太平军将士与城内不足1000人的清军守兵竟鏖战十余天之久,最后采取挖掘地道,用棺材装炸药轰炸城墙的土办法,从西门炸塌城墙二丈余,方攻占县城。
  全州辖境内湘江流程达九十余公里,且弯多滩急,可徒涉点甚多。
  湘江两岸自两河至咸水、绍水、黄沙河一带,东西、南北呈三角形,长达六十公里的地域,两侧崇山峻岭,中间多为田垌,鲜见山岭,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不仅有利于大兵团作战,也有利于发挥国军的空中优势和火炮优势,是桂军防御的重中之重。
  这次红军倾巢西进,若沿红六军团故道进军,全州乃是国、共两军必争之地。
  控制了全州,就控制了入桂的咽喉;控制了全州,就能有效地扼守住这一地段上湘江的几乎所有重要渡口。
  再则,红军若不能抢先占领全州县城,则只能被迫沿红六军团故道在全州所属的湘江上游抢渡,但这一带无险可守,所有部队将陷于被动挨打的开阔平坦的不利地形之中。
  而从全州县城到辖境内的界首只有四处渡口,从北到南依次为屏山渡口、大坪渡口、凤凰嘴渡口、界首渡口,每个渡口之间相距不过十余里,且都在全州县境内。

阴霾桂北 五(2)
若在湘江沿岸四大渡口置重兵把守,依托现有工事堵截,红军若欲强渡湘江,国军仅凭空中和火炮优势,便可重创红军,再加湘、桂、粤以及中央军数路大军围追堵截,红军插翅难逃。纵使侥幸得以脱身,亦必遭惨重之损伤。
  控制了全州,就等于控制了这场战役成败的枢纽,*红军不死也得脱层皮!白崇禧自信一笑。
  若红军先抢占全州,扼关而守,那时的局势又如何?
  白崇禧微微摇摇头。
  湘江对岸的全州城内的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白崇禧听得十分悦耳。
  1931年时的全州县城
  因为白崇禧心里十分清楚,这正是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遵他之令,所派遣的宣传队在城内体育场上进行的防剿*宣传演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十月份南宁军事会议确定了全省动员的政策,广西各界在白崇禧的号令下,上下齐动,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防共剿共”宣传活动:召集各界代表;座谈讨论“防共剿共”的意义和方法,印发“告本省*”传单,张贴各种标语,形式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据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创进月刊》第六期所刊广西省政府政训处消息:
  本处为使沿湘(边)各县民众彻底明了我省此次出兵剿共之意义及一切防共方法,特于十月卅一日派出宣传队两队,携带宣传品种,分头出发桂林、平乐两处各地宣传。第一队往桂林,第二队赴平乐。第一队由李科长文钊率领,队员有李漫涛、裴代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