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齐国趁机联合中山国向燕国发起进攻,很快攻下了燕国国都,当时的还是赵王的赵雍担心齐国吞并燕国后国势大增,便联合韩国立了公子职为燕王,派兵护送公子职回国登位,将齐军驱逐出境。公子职感激赵雍的恩德,同时也痛恨齐国和中山国的趁火打劫,便与赵国约为兄弟之国,同气连枝。
齐国在北面忌惮赵燕联盟的强大,便止了吞并燕国的野心,专心向南攻取宋国。赵国在‘胡服骑射’变法后国力猛增,便于赵王十九年发动了对中山国的攻并战,吞并了中山国近半的国土,却因为齐国和魏国的强势干预,才放缓了兼并中山国的步子。赵雍这次北上会盟燕王,就是心存灭中山之心,故而提前向燕王职交个底,想探探老朋友的口风。
中山国本是游牧部落白狄族所建的国家,有别于周天子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却因为长期在平原之地从事农耕,早已经丢掉了游牧民族的本性,和齐魏等中原国家并无区别。
中山国位子极为特殊,它横在赵国南北之间,南与邯郸相交,北与代郡接壤,三面皆为赵国所围,唯独北面与燕国相交。中山国之于赵国,便如同如鲠在喉,它特俗的地理位子将赵国拦腰分为南北两块,令其首尾不为相顾。历代赵国君主皆视中山国如眼中钉、肉中刺,数度功伐想要将其吞并。偏偏中山国虽然国小却民多善战,与赵国交战数十年间竟不落下风,又有齐国、燕国为了牵制赵国在背后支持中山,便逐渐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
直到赵雍即位后形势才发生变化,因为痛恨中山国在燕国内乱时的趁火打劫,燕王职不但不帮助中山牵制赵国,反而与赵国结盟共伐中山。齐国则忙于中原争霸,无暇顾及中山,这便给了赵国彻底消灭灭中山的机会。
在于燕国通气之后,赵雍便率亲军返回邯郸,当晚在临厥宫召开内部朝会,商讨攻灭中山国之事,身为内史的赵颌也在受邀参与之列。
因为是临时朝会,并非晚宴,所以赵颌在家中草草的吃完了晚膳便赶到了王宫中,来到王宫中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层次的内部朝会,心中难免有些激动紧张,便早早来到了王宫,到了才发现他是第一个到的。
朝会的时间是定在戌时,还差一刻钟的时候,参会的官员门才陆续到齐。和平时的朝会不同,这次到场的都是赵国的核心官员,所以为数并不算多,赵颌四顾算了一下,包括自己在内也才六人,不禁有些疑惑,自己虽然是内史,却也绝非有如此高位,朝中不少官位犹在自己之上的却并未出席。
居于右首的是相邦肥义,他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他下手的位子则是柱国狐易,他是三朝元老,自赵雍登基时就在朝中为官,虽非主父的嫡系,却也是主父极为倚重之人,他平素为人低调,在朝中口碑倒是不错,也是肥义极为器重的左臂右膀。
再往下就是老熟人李兑了,发觉赵颌看向自己,李兑对他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
对面居首的是公子成,他正神态倨傲的坐下椅上,弯下腰和旁边坐着的代相赵固小声说笑着,不是发出呵呵的笑声,神态亲密。进门时赵颌倒是客气的朝公子成行了个礼,公子成也没有太过为难他,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代郡对于赵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被中山国所隔故而赵国在代郡会设立一名代相,掌管代郡的大小军政事物,位高权重,地位等同上卿。赵固是主父的三代之内的堂兄,按辈是公子成的侄子,也是公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久在代郡,对朝中的人物到并不是很熟悉,赵颌这种新提拔上来的官员之前更是没有打过照面,所以赵颌朝他颔首微笑他便也客气的回了礼。
赵颌坐的位子是赵固之下的末位,毕竟他的身份也是公族中人,虽然血脉已经很淡了可仍然挂了个宗室之名,所以同公子成和赵固坐在了一边。起初神情有些拘束,后面倒也渐渐放开,只是坐在那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摸样。
已经过了戌时,主父却仍未出现。一旁伺候的宦官不断提着水壶为诸人的杯中加热水,赵颌杯中的茶已经冲了两次,喝下去都是索然无味。放下茶盏,心中若有所思,心想不会是出了什么事情吧。
抬头望向李兑,李兑见他头来疑问的目光,便苦笑着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情。
倒是公子最先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猛拍了下桌子,喊一声;“来人。”
一名宦官令急忙上前低头应诺,公子成低声问道;“主父呢,他人在哪里?”
那宦官上前附耳轻轻的说了几句,公子成才面色稍缓,坐下来继续等待,只是脸上却掩盖不住不耐烦之色。赵颌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冷笑不止,心想公子成如此急躁性子绝难成就大事,自己若是好好经营,他日必能一雪前耻。
正想着出神,却听见殿外一声高喝,“主父驾到。”
赵颌急忙随着众人站了起来,低下头在两旁迎接。只听见一阵甲胄摩擦声传来,赵雍一身戎装大步踏入大殿,身后紧紧跟随着数名将军,当先一人正是前太子赵章,他一直低着头,进来时小心的抬了头掠过众人,目光中有些复杂之色,又迅速的低下头去。
“参见主父。”
“平身。”赵雍举掌上托,示意大臣们坐下,六名将军也随之入座。
赵雍一身甲胄在身,火红的披风在后,面黑虬髯,英气逼人。以手按住腰间的佩剑,迈出数步,虎目环视座下,低声喝道;“来人,端上地图。”
“诺。”
数名军士合力抬上了一副硕大的沙型图,上面所绘正是中山国的全境及其附近的邯郸代郡等地。此时赵颌心中已经猜到了,看来主父是想对中山国动手了,难怪要把自己这个内史喊来。
所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军粮的准备和运输,而这正是赵颌的职责所在。
赵雍目光望向众人,语气着定的说道;“寡人欲取中山以添我大赵国势,诸位以为如何?”
第十七章 掌控之间
看见如此阵势,诸人大多都已经猜到了主父的心思。但当赵雍亲口说出之时,在座众人仍然忍不住心情澎湃。
中山之于赵国,无疑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胸口,极大的束缚了赵国争霸中原的梦想。从三家分晋到如今,赵国几代雄主意图问鼎中原,却被背后的中山国拖住了南下的脚步。而如今赵国国势强盛,拥有着这天下最为精锐的骑兵军团,赵国与中山国缠斗近百恩怨也将在此战了解。作为一名赵人,如何能不心情激荡。
大殿内一时静到极致,众人的目光都齐齐被最中央的地图所吸引,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目光。而赵雍依旧手扶着佩剑,傲然望向诸臣,等待他们开口表态。
“臣附议。”李兑第一个反应过来,站起整了整衣冠大步踏出。
“臣以为如今我大赵国势鼎盛、武功赫赫,反观中山暗弱,齐秦各国又忙于彼此间的攻伐,此时正是天助我赵国灭中山的大好时机。”
“说的好。”
赵雍豪爽大笑,对李兑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可有什么异议,但说无妨。”
公子成皱了皱眉,有些不满的瞪了李兑一眼,对他急着表态有些不满。思付了片刻,便站起身子开口道;“主父,老臣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哦。”赵雍拉长声音,饶有兴趣的看着公子成,伸手不以为意的笑道;“叔父有何担忧,尽管说来,寡人为你解惑。”
公子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我赵国连年征战,军士已经多有疲惫,如今又欲开战,恐会伤及我赵国的根本。诸国征战不休,我赵国正应该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储蓄国力以图争霸。中山国经过主父您数次攻伐,早已国势衰落,无力再与我赵国相抗,如今困守国都灵寿,地不过三百里,车不过千乘。如此小国,与我赵国不是纤芥之疾,不足为虑,主父又何必大动干戈,图耗国力灭之。”
说道此处公子成躬身一礼,“主父须知,国虽大,好战必亡。”
话音才刚落,一阵冷笑声却传来。“老朽之见。”
公子成本就是火爆脾气,顿时怒目圆睁,猛地回头瞪向一名身材魁梧的将军,怒道;“牛剪,你竟敢辱骂老夫。”
那牛剪倒是夷然不惧,傲然拱手道;“老大人多心了,莫将可不敢说你,我是想起了我军中的文案替我写的奏呈,当真是又臭又长,腐儒之见呀。”
话才说完,数名将军就哄堂大笑起来,讥笑之意十足,唯独公子赵章面色如常,正襟危坐并未参与其中,到似有些城府,一旁冷眼旁观的赵颌倒是对他多看了几眼。
反观公子成被这几名将军气得青筋暴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又无可奈何。
在赵国武将不同于文臣,赵雍“胡服骑射”改革后,骑兵成为了赵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也是军队中军官的主要来源,而不同于之前将尉大多由世族豪门子弟充当。如今的这些将军们大多出身于寒门,甚至不少曾经干过马贼流寇,赵雍却一概不论出身,只看本领给予官职。
所以这些出身草莽的将军们都是主父的嫡系,大多是不买公子成的账的,他们唯一效忠的只有主父赵雍。公子成虽然势大,手却伸不到边军之中。
“好了。”赵雍见闹得有些不像话了,便伸手止住,将军们立刻屏住笑声,安静了下来。
赵雍回头望向怒气上涌的公子成,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的说道;“叔父见谅,这些兔崽子们都是粗人,跟寡人在边关野惯了,不懂礼数,你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
赵雍轻飘飘数句,便将此事盖过,公子成虽然心中恨极,却也只好就着台阶下场。拱了拱手,面色铁青的坐回了原座。
“至于叔父心中所虑,寡人可以给你解答。”赵雍轻抚剑柄,慢条斯理的说道。
“叔父读得倒是好书,可惜没有读全。‘国虽大,好战必亡’,下一句是什么?”
赵雍目中精光闪过,“寡人来告诉你,是国虽安,忘战必危。”
“想我大赵自分晋立国以来,数代先祖劈荆斩棘,苦心经营方有我赵国今日之强,可曾有一日安逸过?中山国是白狄所建,与我赵国本就是生死仇家,相互厮杀百余年。如今确实正如叔父所言,中山势衰,困守灵寿,已经无力在对我赵国构成威胁,可你难道忘了当年魏国称霸之时,魏文侯曾派乐羊攻灭中山,以之为郡,白狄残余退入山中,誓死不降魏国。数十年后魏国霸业衰退,白狄族人竟复国重建中山,再次强盛。”
“白狄人之顽强,由此可见一斑。”赵雍虎目直视公子成,一字一字吐道:“所以叔父你焉能担保,今日衰落之中山国,他日不会卷土重来,若是我赵国生出变故,中山国又岂会不趁火打劫。”
“中山之与我赵国,实属心腹大患,如鲠在喉,而今日寡人欲行之事,便是将这块胸口的钉子连根拔起,彻底的消灭他们的国家,同化他们的子民,让白狄人融入我赵人血脉中,永世不提中山之事。”
赵雍霍然拔出所佩匕首,狠狠的插在桌案上,目中精光暴涨,端端是霸气逼人。
公子成在他的直视之下,心头没由得一慌,连忙避开目中。他心中倒是清楚,这个侄子为人极有主见,平时虽然对自己礼遇有加,可在军国大事上从来都是独断独行,没有人能改变他决定的事情,所以识相的闭上了嘴。
“主父高见,老臣愚钝。”公子成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赵雍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移向其他大臣,沉声道;“诸位爱卿可还有疑虑?”
“臣有不解,望主父解惑。”闻言望去,却是肥义站了出来,躬身行了臣礼。
“相邦有何不解,但说无妨。”赵雍倒是没有意外,只是语气平静的说道。
肥义上前一步,语气沉着道:“臣想知道,我赵国若灭中山,齐秦魏韩燕五国会有何反应。”
一直低着头没说话的赵颌只觉得眼前一亮,不由暗暗点起头来,心想肥义果然老成持重,是国之栋梁之才。不同于公子成的夸夸其谈,肥义所问的问题直接问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其他六国对待赵灭中山的态度。
其实论实力赵国远在中山之上,更加上这些年来的变法自强,军事实力已成鼎盛之势,连秦齐都要忌惮三分,不敢与之相抗,更何况沦为二流的中山小国。当年主父曾经大举攻打中山国,兵临灵寿城下,就是因为齐国不欲赵灭中山成坐大之势,故而联合魏国、秦国陈布大军于边境,迫使赵军主力撤出中山。如今主父又欲吞并中山,那六国的表态无疑是关键所在。
赵雍却胸有成柱,闻言只是一笑,道;“相邦问得极是,倒是寡人疏忽了,一时返回匆忙到忘记和你提前通气。不过正好借你之口问出,我便也一解大家的心头疑虑。”
“此次我北上巡狩,与燕王职会盟乐池,燕王已经向我许诺,赵国若是攻打中山燕国将会鼎力相助,若诸国干预此事,燕军将会南下与我赵军并肩作战。当然,寡人自然也不会亏待这位老朋友,从中山夺取临近燕国的七座城池,将划在燕国的治下。”
“韩魏一月前连同齐国击败秦军,逼退秦军锁关自守。如今秦军主力未损,韩魏为防秦军报复,定然集中大军于西境防御,我赵国之事,他们即便想管也是有心无力。秦军新胜楚军于方城,斩首五万,如今楚国正集中全力北防秦国,所以秦楚之虑可去。至于齐国……”
说道这里赵雍顿了顿,语气故意拉长,卖了个关子。
齐国向来是中山国的幕后靠山,中山国也是齐国为了牵制赵国而在其心腹布下的一颗钉子。若无齐国的支持,以赵国之强,中山国早已灭亡了不知道多少次。所以齐国的态度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而赵雍却语态轻视,脸色露出神秘的笑容,又接着说道;“我已经和齐王达成了协议,他取他的宋国,我取我的中山,我不干涉他攻宋,同样他任由我灭中山。我们各取所需,互惠互利,这便是我给你们的回答。”
当年赵国为了抗衡齐国,便和宋国结为同盟,相约南北夹击齐国。而宋国地处肥膏之地,正扼住了齐国东进中原的咽喉,齐王灭宋之心并不输于赵国吞并中山的念头。
如今赵国已经强大,不再惧怕齐国,而宋国在其君王子偃的统治下四面树敌,在齐楚两个大国的夹击下国势日衰。赵雍在此时决定放弃宋国这个已经失去意义的棋子,用此来换取齐国对赵灭中山的默许,倒也是合乎赵国利益。
肥义本还因为主父事先未曾和他通气心中有些不快,待听到主父解释后倒也没放在心上,躬身回话道:“主父既已考虑周全,那臣等定会竭力相助,肥义在这里提前恭祝主父旗开得胜,擒得中山小王归朝,了我赵国数代先王之愿。”
赵雍微笑点头,见朝中已无人异议,便欲下令,却不料一声清朗的声音从最后排响起。
“臣有一事不解。”
PS:新书上架,已买断,请放心收藏。求红票,求点击,求意见,您的支持是对我的创造最好的支持,谢谢!
第十八章 初露锋芒
赵雍闻言一怔,顺声望去,只见一美髥垂颈的清瘦中年男子站出队列,正低着头恭声说话。这人看上去有些面生,赵雍想了会才记起这时新任的内史赵颌。到没想到他会站出来,赵雍便神色和悦的说道:“你是赵颌吧,有何事?”
“正是微臣。”赵颌微微屈身。
“臣想问主父,我赵国灭中山打算动用多少军力兵马?”
赵雍眼睛眯起,目光颇具玩味打量着这个赵颌,笑道;“好你个赵颌,一问就问到寡人的底气所在,你是何居心。”
赵颌面不改色,从容回道;“回主父,臣是内史,掌管粮秣之事,所以有必要知道我需要做的准备。”
赵雍哈哈一笑,道;“告诉你也无妨,反正这次灭中山我本来就没有打算偷偷摸摸的。寡人这次准备调用二十万步骑车兵,倒要问你,库中粮草可够?”
赵颌心中微微一思虑,便坦然答道;“国内共有余粮三十四万二千七百石,加上各地郡县所存粮草,可供二十万大军一月所用,若是紧急从大梁、临淄高价收粮,二月当属不难。”
赵雍显然对赵颌这个大管家的表现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面上露出笑意道;“你果然如肥义所说,事无巨细,了然于心。用心给寡人当差,寡人不会亏待你的。”
正想挥袖让赵颌退下,却见赵颌仍然站在那里,便奇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臣想请主父考虑将进攻中山之事推后二月。”
赵雍一愣,旋即目光中闪过一丝厉色,不动声色的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一旁的李兑见赵颌冒然出头,不由为他暗暗捏了一般汗。他对主父了解颇深,知道他平生最憎恨别人对他的军事计划指手画脚,而赵颌却摆明了往这方面撞,倒也不知道这个家伙是有心为之还是无意使然。
赵颌对面色如常,只是坦然与主父目光相接,道;“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春耕在即,如果我赵国大兴兵事动员大量的青壮劳役,此举必然会影响到今年的收成,短期内或许并无影响,到了年末可能会出现饥荒。”
赵颌说话的时候飞快的抬起眼掠过主父的脸庞,见他神色不为所动,便知道这条显然没有打动他。或许对主父而言,大胜就意味着一切,以战养战获取补充未必不是个办法。
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其二,中山地处平原,春天多雨,地多泥泞,并不适合我赵国的骑兵和车兵作战,若等二个月后天气转夏,那是地表干硬,倒是绝佳时机。”
赵雍不禁虎躯一震,面色有些动容,不由从新审视起这个一直被他忽视的内史。
单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赵颌的建议确实是个不可不考虑问题,最初赵雍倒是没有注意到这点,这也让他对赵颌有些刮目相看了。
赵雍皱起眉头,在御座前来回缓缓走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