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倪永清曰:我谓众人唾骂者,其人必有可观。
【译文】
官员为官的名声来自于公众的评说中,从豪门望族和贫贱的百姓口中得到的话,都是不可以相信的;桃色事件的形成在于成见,而艳丽妖媚和丑陋的说法,恐怕不是实情。
【评析】
对于人的评价要反映他的客观实在当中。就像本段文字所说一些人的言论并不是客观的反映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他们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而对某个人做出相应的评价的。
为官的名声,自然要反映在公众的评说之中,对吏员的考察从舆论中取得,是完全正确的。但舆论有时也是不确切的,如清官,不畏强权暴力,坚持真理,秉公执法,必然会得罪一些豪门望族或是达官贵人,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对清官的评价,一定会是坏的。如赃官,与豪绅勾结,连成一体,他们欺压百姓,但是出于这些人之口,贪赃枉法的官也是最好的清官。所以,采官声,豪右之口不能得其真。而对于衣不能裹体,食不足以裹腹的人来说,人穷志短,希望得到恩惠,更不敢讲真话,所以,采官声于寒乞之口,也不能得其真。还有判花案中说某妓美貌绝伦或丑陋不堪,都可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是诋毁,均不可以相信。
作者将官与妓并列说出,以妓说官,可见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官吏的黑暗的厌恶。
胸藏丘壑
【原文】
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译文】
胸中藏有千丘沟壑,生活在城市和山林里没有什么区别;兴趣寄托在烟霞云雾之中,生活在尘世就如身处在蓬莱仙岛一样。
【评析】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城市与山林,尘世与仙境,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于观赏主体的感受不同,于是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生活在城市中,如果能够胸襟开阔,心怀坦荡,忘却城市的烦恼,而独处于山林之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受压抑,保持良好的心境,那就同样可以发现许多胜景,在城市也和在山林一样快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而如果身在山林,却心浮气躁,渴望世俗的繁华,恋慕尘世的享乐,心向功名利禄,虽处在山林之中,也无法享受处于山林之中的乐趣。同样身在尘世,淡泊名利,身心俱净,不沉湎于尘世的酒色财气,不陷于俗世中的儿女情长,不贪恋功名富贵,虽身在尘世,心灵已经皈依仙境,这和身处在蓬莱仙岛没有什么区别。反之,虽然身处在蓬莱仙岛,却心有杂陈,这就好像身在尘世之中。
梧桐为植物中清品
【原文】
梧桐为植物中清品,而形家独忌之,甚且谓“梧桐大如斗,主人往外走”,若竟视为不祥之物也者。夫剪桐封弟,其为宫中之桐可知;而卜世最久者,莫过于周。俗言之不足据,类如此夫!
【原评】
江含徵曰:爱碧梧者,遂艰于白镪。造物盖忌之,故靳之也。有何吉凶、休咎之可关!只是打秋风时,光棍样可厌耳!
尤悔庵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言之矣。
倪永清曰:心斋为梧桐雪千古之奇冤,百卉俱当九顿。
【译文】
梧桐树是植物中最清贵的品种,而看风水的人却非常忌讳它,,甚至还说“梧桐大如斗,主人往外走”,竟然把它视为不祥之物。像历史上周成王剪桐封第的事,可以看出梧桐树是宫中的树;而用卜卦预测传国最久的,没有比得过周朝的。世俗的话不足以使人相信,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评析】
作者在这则文字中通过梧桐树的说法,印证了俗言的不可相信。梧桐树为植物中的清品,凤凰栖息于上,梧桐木可以制造琴,但阴阳风水先生们却忌讳梧桐存在于院落之中,还说出了所谓的“梧桐大如斗,主人往外走”,认为梧桐会妨碍主人,会影响主人的性命。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作者对这种观点是不肯苟同的。他举历史上酷信占卜又享国最久的周朝加以反驳风水先生的话,故事是说:周成王在宫中能剪桐封弟,可以看出梧桐树当时在宫中是十分受重视的。宫中植桐却能长久享国,以梧桐为忌,这显然与历史是相悖的。由此可以知道,风水先生和人们所忌讳梧桐,是心理原因。
多情者
【原文】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原评】
朱其恭曰:此三言者,皆是心斋自为写照。
王司直日:我愿饮酒、读《离骚》,至死方辍,何如?
【译文】
多情的人,不会因为人的生死而变心;喜好饮酒的人,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酒量;喜欢读书的人,不会因为忙碌或清闲而中断读书。
【评析】
真正的喜好不会什么所谓的原因而改变,如果是真的喜好是恒久不变的。就像人们的感情一样,与生命同在,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地位而改变,它是可以经受住任何考验,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不会改变,至死不渝的真情感,这样的人才是有情人。喜欢喝酒的人,酒是他的至爱,不会因为天气的突变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改变自己的嗜好。喜爱读书,读书就不再是为了消闲或打发时光,闲暇时要读,繁忙时也能忙中抽闲,来读书。读书成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30'十
蛛为蝶之敌国
【原文】
蛛为蝶之敌国,驴为马之附庸。
【原评】
周星远曰:妙论解颐,不数晋人危语、隐语。
黄交三曰:自开辟以来,未闻有此奇论。
【译文】
蜘蛛是蝴蝶的敌人,驴是马的附庸。
【评析】
蝴蝶自由自在的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来飞去,适意自然,向来为生活在尘世中,并且深受各种痛苦的人们所羡慕。但是蝴蝶从不设防,所以不免遭遇到别人的暗算,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在大自然中,蜘蛛是蝴蝶最大的天敌。蜘蛛结的网随处可见,蝴蝶一旦陷入网中,则无疑飞蛾投火,在劫难逃。这就是所说的“蛛为蝶之敌国”。
驴与马虽然不是一种动物,但是关系却非常好。虽然这样,驴却不如马更受人们所欢迎,也不如马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得作用大,于是人们多称赞马,而贬斥驴。
其实马和驴一样都是一种动物,这些只是人们的偏见,而作者似乎也有这种偏见。
立品
【原文】
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
【原评】
方宝臣曰:真道学,未有不风流者。
张竹坡曰:夫子自道也。
胡静夫曰:予赠金陵前辈赵容庵句云:“文章鼎立庄骚外,杖履风流晋宋间。”今当移赠山老。
倪永清曰:等闲地位,却是个双料圣人。
陆云士曰:有不风流之道学,有风流之道学;有不道学风流,有道学之风流,毫厘千里。
【译文】
树立品行,应当发扬宋人理学的要义;立身处世,应当参照晋人的风流洒脱。
【评析】
人们都希望能从容的生活在人世间,那么要怎样的生活在人世间才不枉人生呢?这是千古以来,人们一直长谈不衰的话题。什么是理想人格呢?这段文字所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
作者所说的“立品”是应当发扬宋人的理学;为人处世以昂当学习魏晋名士的风流洒脱,取两代之美而合二为一。这的确是神来的构思。
所谓的道学,端庄,持重,做人要做正人君子,树立品行最理想的取向应该是取法道学。但道学的古板让人难以接受不够灵活,生活或许会很乏味,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定就很理想。而魏晋风流,就更多了点凡人的气息,潇洒自如、风流倜傥,自然天成。但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已。所以作者所写也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不可能实现。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
【原文】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予谓匪独禽兽也,即草木亦复有之。牡丹为王,芍药为相,其君臣也;南山之乔,北山之梓,其父子也;荆之闻分而枯,闻不分而活,其兄弟也;莲之并蒂,其夫妇也;兰之同心,其朋友也。
【原评】
江含徵曰:纲常伦理,今日几于扫地,合向花木鸟兽中求之。
又曰:心斋不喜迂腐,此却有腐气。
【译文】
古人说禽兽也知道人伦关系。我说不止禽兽有这种关系,就连花草树木也有这种关系。牡丹为花中之王,芍药为花中之相,他们之间是君臣关系;南山乔木,北山的梓树,他们是父子;紫荆树知道要被分割便枯萎了,知道不分就复活了,他们之间是兄弟的关系;莲花中的并蒂,他们是夫妇关系;兰花同心这是朋友关系。
【评析】
人伦是一种社会存在中的基本形式,只有这种形式的存在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为有了这种道德准则,社会才能在有序的发展中加速的前进。这些准则,是在人类社会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增添着新的内容有不断完善的新添设的内容。不仅人是这样,动物、植物也是这样。这是自然界发展的需要,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所有的植物动物方面的人伦关系都是从人伦中移植过去的,是人们关系的体现。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表现了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一种竞争法则,在竞争中和谐团结,才更有发展前途。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更有实力,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就必须有广泛的人际关系,这时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
豪杰易于圣贤
【原文】
豪杰易于圣贤,文人多于才子。
【原评】
张竹坡曰:豪杰不能为圣贤,圣贤未有不豪杰。文人才子亦然。
【译文】
做豪杰要比做圣贤容易,文人要多于才子。
【评析】
有才艺,能显露头角,便可以被人们所称颂,就可以称为真豪杰。悠悠岁月,前年中国历史能峥嵘显露,可出人头地的豪杰数不胜数,但是圣贤却是屈指可数。圣贤者才华出众,当今师范,为后世仰瞻,代代为师表,万古流传,这样的豪杰,才可以称得上是真圣贤。看我泱泱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为数甚少。
文人与才子,也就好像豪杰与圣贤一样。读几卷书,写几篇文章,都可以称做是才子,所以文人处处可见。但风华绝代,才情超绝,锦绣文章如神来之笔的才子,只能让人心生羡慕,却无法学来。才子不是简单的写几篇文章就能称道的,他是要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文人中精粹,所以说文人易寻,才子难觅是很有道理的。
牛与马
【原文】
牛与马,一仕而一隐也;鹿与豕,一仙而一凡也。
【原评】
杜茶村曰:田单之火牛,亦曾效力疆场;至马之隐者,则绝无之矣。若武王归马于华山之阳,所谓“勒令致仕”者也。
张竹坡曰:“莫与儿孙作马牛”,盖为后人审出处语也。
【译文】
牛和马,一个是所谓的官吏,一个是隐士;鹿和猪,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
【评析】
这是根据这几种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所说的。他们的性格不同表现不同,于是作者就将他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作者还以现实中的人作比。
牛,沉默寡言,任劳任怨,无论负荷多么沉重,也丝毫不言语,听凭主人的驱使,惟主人马首是瞻。而官吏也是衷心于最高统治者,就算有满腹委屈,也不敢言语,所以作者将牛比作是官吏。马耕田,负重,奔驰样样可以做到,但其豪放不羁,不为世人所管束,就像隐居山中的名士,不被牢笼所束缚,所以将马比作隐士。
鹿,仙风道骨,寄籍山林,以草为食,饮山泉之水,生活与神仙相似。猪,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显得凡俗平庸,这些习性都与凡人相当,所以以猪比凡人。
古今至文
【原文】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原评】
吴晴岩曰:山老《清泪痕》一书,细看皆是血泪。
江含徵曰:古今恶文,亦纯是血。
【译文】
古往今来的最好文章,都是作者用血泪写成的。
【评析】
文字中说: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用血泪写成,这句话的确不假。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菱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这句话确是说文章是作者血泪的汇集。
曹雪芹《红楼梦》也有表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只有经历了磨难,对社会、、人生有了透彻的认识,才可能产生深刻的体会,同时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才可以写出惊世骇俗的好作品,好文章。真是情感的表现,就容易引起共鸣,给与心灵的强烈的震撼。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31'十一
情之一字
【原文】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原评】
吴雨若曰:世界原从情字生出,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朋友;有朋友,然后有君臣。
释中洲曰:情与才缺一不可。
【译文】
“情”这个字,是维持世界的因素;“才”这个字,将世界粉饰的更加美好的因素。
【评析】
情感是这个世界的基础,情是维系世界万物的纽带因为世界上有了感情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加的和谐;因为有了感情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才显得更加的美好。人类有了情,世间就有了秩序;动物有了情,才出现了繁殖生息,动物的生命得以继续延续。有情才有世界万物,于是可以看出情是维持世界存在的因素。这也可以从冯梦龙《情史序》中看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
才为天地之精华,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万物,它给世界带来了亮点,带来了灵动,是世界散发着活力和勃勃生机。因为有它的存在带动了世界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所以说才字是粉饰乾坤的因素,是推动进步的因素。
孔子生于东鲁
【原文】
孔子生于东鲁。东者,生方,故礼乐文章,其道皆自无而有。释迦生于西方。西者,死地,故受想行识,其教皆自有而无。
【原评】
吴街南曰:佛游东土,佛入生方;人望西天,岂知是寻死地。呜呼,西方之人兮,之死靡他!
殷日戒曰:孔子只勉人生时用功,佛氏只教人死时作主,各自一意。
倪永清曰:盘古生于天心,故其人在不有不无之间。
【译文】
孔子出生于位于东方的鲁国。东方是出生的方向,所以它所代表的儒家礼乐文章,都是遵循从无到有的规律的。释迦牟尼出生于西方。西方向来都被看作是沉没的所在,所以佛教的色想行受,它们的教义都是从有到无的,
【评析】
文章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不同而论说他们的思想之不同,虽说别出心裁,新人耳目,从理论上来说实在是强词夺理,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东方是日出的方向,以它作为起始是对新事物蓬勃发展的一种肯定,但是就此说可以看出儒家的自无而有,是很牵强的。佛家谈空,讲虚无,此无疑义。但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地是相对于我们来说是西方,岂能说明佛家的学说就和出生地有联系呢。
文章做这些论说是很片面的,就现在科技的发展西方社会的进取与高度文明更是客观的存在,所以这种思想之时一种不客观的说法,不足以作为理论来相信。
有青山方有绿水
【原文】
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
【原评】
李圣许曰:有青山绿水,乃可酌美酒而咏佳诗。是诗酒又发端于山水也。
【译文】
有青山才会有绿水,水是向山借取了颜色;有美酒便有好诗,作好诗的灵感是来自于美酒的。
【评析】
有山有水山水相间才能体会到山水自然带给人们的美感。只有山没有水,显示不出山的高峻挺拔,气势雄壮;只有水没有山显示不出水的灵秀,两者是相互补充而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映衬而生的,少了哪一个都会逊色很多,都会显得单调。
诗人要有美酒相伴,美酒给诗人带来灵感,说明酒与诗,有着极深的因缘。美酒同样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他们不仅描写美酒,同时在美酒的陶醉下,孕育出灵感,激情喷薄,笔下生风,写出无数华美的文章。像李白斗酒诗百篇,正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严君平
【原文】
;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孙思邈,以医讲学者也;诸葛武侯,以出师讲学者也。
【原评】
;殷日戒曰:心斋殆又以《幽梦影》讲学者耶!
;戴田友曰:如此讲学,才可称道学先生。
【译文】
严君平是以占卜的方法传授学问的;孙思邈,是用医学来传授学问的;诸葛亮是用行军打仗的方式来传授学问的。
【评析】
讲学在古代主要是以先生教授。学生听课为主,而作者的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的呆板的模式,不再是强调先生的讲授,而是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实践中得到知识。
严君平以占卜为事业,他在占卜的过程中将知识摆在了世人的面前这比单纯的讲占卜要快的多;孙思邈行医治病,直接向人们传授了医学知识;,诸葛亮带兵打仗,展示出了他在作战方面的智慧。这些都是见诸行动与事功。行动比轻描淡写的讲,更有意义;身教,较之侃侃而谈,也更容易使人接受。这种重行的思想,显然是受明末清初重实践反浮夸不实思想熏陶而来,是进步思想的体现。
人则女美于男
【原文】
人则女美于男,禽则雄华于雌,兽则牝牡无分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