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嬗变-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内塞族人被迫同意在其地区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万斯计划”才逐步得以实施。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7)
“联保区”的设立,为克罗地亚境内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但它的存在,对克罗地亚当局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克罗地亚不能在“联保区”行使主权,南北交通被阻隔,严重影响克罗地亚经济的发展。在克罗地亚有了一定实力后,则千方百计试图尽早解决“联保区”问题。直到1995年,在国际社会的默许下,克罗地亚以武力先后收复了这些地区,其境内的“塞族国”终被铲除。
  徐: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之后,在波黑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也是以战争的方式进行的。可以说,波黑内战以其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影响之广泛,为世人瞩目。
  温: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首都萨拉热窝。它是原南联邦内的第三大共和国,面积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在这里,居住着一百四五十万塞尔维亚族人,几乎占波黑总人口的33%。他们多生活在山区和萨瓦河畔,其聚居区约占波黑总领土的62%。塞族人多信奉东正教。波黑还有克罗地亚族人约70万,其人口和聚居区面积都分别是波黑总人口和总领土的17%,他们多信奉天主教。占波黑人口最多的是穆斯林族,他们约有200万,占波黑总人口的43%。由于穆斯林族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受到优待,他们多数住在城镇和良田地区,因此他们的土地面积也相对较小,其聚居区约占波黑总领土的21%。顾名思义,穆斯林族人多信奉*教。在世界其他地区,穆斯林是指*教徒,而在南斯拉夫,穆斯林被列入民族范畴。在1971年的南斯拉夫人口普查中,穆斯林首次作为民族登记,现在他们自称是博什尼亚克族。但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眼里,穆斯林族只不过是在奥斯曼时期改信*教的塞尔维亚族人或克罗地亚族人而已。波黑就是这样一个三大民族混居、三大宗教共存、文化历史背景各异的奇特地方,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因此,人们把波黑比作南斯拉夫问题的缩影。
  在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波黑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之后,波黑该向何处去?面临艰难的选择。塞族人坚决反对波黑独立,主张继续留在南联邦范围内,并组成了“波黑塞族共和国”,时刻准备着同母国塞尔维亚联合;克族人追随母国克罗地亚,赞成波黑独立,这一点与穆斯林族一致,但其目标是同克罗地亚联合,这一点又和塞族类似,克族也在自己的聚居区建立起“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同体”;穆族在历史上同塞族有过厮杀之仇,不可能再情愿同塞尔维亚和黑山搞在一起,只有走独立之路,但作为波黑最大的民族,企望的是以自己为主的统一的波黑,不能允许境内的塞、克族分裂,波黑被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瓜分。三个实体鼎立,矛盾加剧,最后以刀枪相见。穆斯林、塞尔维亚两族间的战争尤为惨烈。
  关于穆斯林族和塞尔维亚族武装冲突的直接导火线,双方始终各执一词,无法统一。多年后,他们还是重复着当时各自打仗的理由。
  塞族方面说,1992年2月29日,波黑就是否成为独立国家举行全民公决。穆斯林、克罗地亚两族参加了投票,塞族予以拒绝。那天,塞族一对男女青年到萨拉热窝老城区内的东正教堂举行婚礼仪式。突然,走在迎亲队伍中新郎的父亲尼古拉·加尔*奇被子弹击中倒下,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塞族人义愤不已,遂在萨拉热窝市布起路障。以后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动了武。我曾就塞族所说的理由询问过一些波黑穆族朋友,他们承认是一位穆族中年人向迎亲队伍开的枪,但认为这个事件纯属偶然,因为那个穆族人是精神病患者,也无法问他的罪,所以至今这个人还在萨拉热窝市的街头游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8)
穆族方面说,战事源于1992年4月5日。那天,穆族群众在共和国议会前举行和平示威,高呼“保卫萨拉热窝”的口号。一位名叫苏阿达的穆族姑娘,想穿过米梁茨卡河上的“乌尔巴尼亚桥”去参加和平示威,刚走到桥中间就被从河左岸塞族区飞来的子弹打中。塞族的行为激起了穆族群众的愤怒。
  战争爆发后,穆、克、塞三族基本上都是实行“军事统治”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一切为了战争,却苦了老百姓,普通人无处购粮,只有去打仗才能得到配给。
  波黑的战争,真可谓是一片混战。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塞族军进展神速,很快就占领了波黑70%以上的土地。克族得到克罗地亚的援助,据说克罗地亚派出上万余官兵协助克族作战,他们也占有了与其居民相称的17%的领土。穆族有*世界的支援,一批圣战者帮助穆族打仗,国际社会也对穆族偏袒,但终因器不如人失去了不少地盘,最少时只占波黑12%的土地。为了争夺地盘,穆、克、塞三族间又互有争斗和合作。争斗是残酷的,合作是短暂的,萨拉热窝曾是塞族、穆族的主要战场之一。我在波黑任职期间,看到过米梁茨卡河两岸楼房的墙壁上弹痕如网,以及被摧垮的房屋,被烧毁的汽车一片狼藉,倒塌的《解放报》社大楼长时间没有修复。
  徐:波黑内战各方除了背后的各自的民族宗教势力支持外,国际社会如何参与斡旋的?结果如何?
  温:波黑战场也是国际社会各大势力的角逐场。它们穿梭于波黑问题相关各方之间,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但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最后,在美、俄、英、德、法的联合干预下,直到1995年11月21日,有关各方才达成“代顿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两族结成联邦,占波黑总领土的51%,共划分为10个州,每州实行自治,克族占两个多州。塞族自成共和国,土地面积占总领土的49%。波黑战争最终宣告结束。目前,驻波黑的国际社会高级代表是太上皇,塞族和克族分别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保持着特殊关系。至今,穆、克、塞三族对国家的认同仍相去甚远,他们还不能就国庆日达成一致。
  波黑战争持续了三年半,450万人口中,有近百万人流亡国外,近百万人远离家乡,近25万人丧命九泉。痛定思痛,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这成了分裂后的南斯拉夫地区千百万人不断反思的主题。
  徐: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后,马其顿和波黑的穆、克两族也都倾向于各自共和国的独立。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渐成定局。在无可挽回联邦分裂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两个坚持南斯拉夫实行联邦制的共和国即酝酿并筹备组成新的共同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如何建立的?
  温:1992年1月19日,时任黑山共和国主席的莫米尔·布拉托维奇向议会建议,应尽早就黑山是否继续留在南斯拉夫联邦内举行全民公决。
  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在黑山首府铁托格勒会晤,商讨重建南斯拉夫问题。他们确定未来共同国家的建国基本原则是:各共和国平等,公民平等,各共和国依据自决权自愿参加;除塞尔维亚、黑山外,未来共同国家允许其他共和国加入,新南斯拉夫可以加入更广泛的联合体或国家共同体;保证新国家和各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保证*和自由,实行法治和多党*;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以及统一的银行、外汇、外贸和关税体制;新国家要有统一的国防和安全体系,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设立统一的外交机构等。两共和国最高领导认为,联邦议会将由共和国院和公民院两院组成;新国家的机构还将包括总统、政府、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法院等。两共和国领导人商定,代表国家的联邦总统,由议会根据轮换顺序和共和国建议选举产生,联邦总理由总统提名,但总统和总理不得来自同一共和国。他们还决定,贝尔格莱德是未来共同国家的首都,原南斯拉夫国歌为新国家国歌,红、白、蓝三色旗为新国旗。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9)
3月1日,黑山共和国就“你是否同意黑山作为主权共和国,同其他共和国完全平等地继续生活在共同国家”举行全民公决。公决结果是,在42万选民中,有万人参加了投票,其中赞成黑山继续留在南联邦内的占%。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4月23日和24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议会分别举行会议,批准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草案。
  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举行会议,不过这次会议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的议员出席了。会议邀请了外国驻南使节。中国驻南大使参加了会议,西方多数国家使节未到会场。会上,正式通过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新宪法共分十章,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塞尔维亚、黑山两共和国商定的基本原则。在国内政策方面,新宪法强调要坚持联邦制,实行多党制议会*,按国际标准尊重*和少数民族权利,建立市场经济;在对外政策方面,新宪法强调新南斯拉夫对原南联邦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继承,表示继续承担原南联邦的所有国际义务,不要求国际社会重新承认,确认各国驻南代表的合法性。
  鉴于当时波黑境内武装冲突不断升级,而国际社会把其责任归咎于塞尔维亚,并扬言对塞尔维亚实行制裁,新南斯拉夫国家强调,将遵守联合国宪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文件,在解决矛盾和纠纷时不诉诸武力。同时新南国家宣布,它忠于不结盟运动基本原则和宗旨,对周边国家,包括对原南斯拉夫联邦其他共和国都无领土要求,而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重视欧洲的作用,并争取尽早加入欧共体等机构。
  联邦议会着重谈到原南斯拉夫联邦问题。大会表示,新南斯拉夫尊重所有其他原南*国的权利,准备在就有关争议达成一致后承认他们的独立。新南斯拉夫在保持其联合国席位的情况下,不反对原南地区的其他国家加入联合国。大会声称,新南同意在南斯拉夫问题和会范围内就原南财产和债务划分进行谈判,并接受海牙国际法庭仲裁。新南也愿意恢复同原南其他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但大会仍认为,新南将继续履行对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权利和义务。
  徐:但是,不管新南斯拉夫怎样表白,西方国家仍认为它是波黑战争升级的罪魁祸首,所以积极推动对新南的制裁。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757号决议,对新南实行全面经济制裁,禁止对新南进出口,冻结一切资金,甚至禁止体育、科技、文化交流。新南一开国就陷于十分孤立的境地。
  温:是的。6月15日,根据《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选举法》,新南联盟议会两院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乔西奇为首任总统。乔西奇生于1921年,参加过反法西斯人民解放战争。在铁托的南斯拉夫时期,乔西奇曾多次任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联邦议会议员,并在政治、文化部门任职。1968年5月,乔西奇在任塞尔维亚共盟中央委员时,因批评南斯拉夫共盟政策而与共盟分手。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乔西奇都被禁止参加公众活动,那时他是有名的所谓*者。乔西奇写过许多关于塞尔维亚历史的小说,在塞族人中享有较高声誉,有人称他是人民作家。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后,乔西奇开始活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非党派人士之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20)
乔西奇上任后,把南斯拉夫联盟尽快加入世界一体化进程,建设*国家和自由、文明发达的社会作为目标,把满足安理会要求以解除对新南的制裁,同原南斯拉夫地区各国建立合作关系,着手筹备关于原南问题的国际会议,加速国内所有制转变作为近期任务。他表示要彻底解决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和其他少数*,将以一切法律手段制止贪污和犯罪行为。同时,乔西奇还指出修改南斯拉夫联盟宪法和共和国宪法,增设联盟和共和国圆桌会议,制定联盟新闻法等具体措施。
  根据南斯拉夫联盟宪法,总统就任后7天内应提出总理候选人。但在提名过程中,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间出现分歧。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和主要党派联合推荐帕尼奇任总理。黑山方面认为,帕尼奇是塞尔维亚人,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总统和总理不得来自同一共和国之条款。几经磋商,7月14日,南联盟议会两院终于同意帕尼奇为新国家的第一任总理。
  帕尼奇是个很具戏剧性的人物,1929年他出生在贝尔格莱德,据说他年轻时,做过自行车赛手。1955年去往西德,1959年又迁居美国。在美国,他靠几个美元经商发迹,还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帕尼奇有南斯拉夫和美国双重国籍,既同米洛舍维奇有密切关系,也和美国上层有广泛的交往。
  帕尼奇当选后发表了施政纲领。他认为,波黑的持久和平和其他地区的稳定,仍是解决整个原南斯拉夫危机的基础。为此,要在联合国监督下,实现波黑全境非军事化,解除穆、克、塞三族武装,三族通过谈判建立波黑政治机构。他宣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实现和平,严格遵守联合国在克罗地亚的和平计划。他还保证新南将同原南地区新国家相互承认和建交,签署原南地区所有国家间的多边协议,就解决原南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谈判。帕尼奇强调,联盟政府将采取措施,保证政治生活从本质上*化,要重新举行各级大选,将同各党派领袖就大选规则和*程序进行商谈,并为出版和新闻自由创造一切条件。帕尼奇还表示,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制订连续稳定计划,消除导致对南联盟封锁的原因,立即同原南地区新国家接触,恢复经济合作和划分债权债务,并建议原南地区国家建立经济联盟。
  当时,米洛舍维奇所以选中乔西奇和帕尼奇担任新南斯拉夫国家的总统和总理,显然是想通过他们缓解西方国家对南联盟所施加的压力,而乔西奇和帕尼奇也想借机实现自己的抱负。毕竟米洛舍维奇同乔西奇、帕尼奇的目标有着很大不同,他们之间的合作注定是短命的。在乔西奇、帕尼奇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人相继被赶下了台。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宣告了历史上第三个南斯拉夫(前两个是南斯拉夫王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的成立,同时也标志着由铁托、卡德尔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最终解体。由六个共和国组成的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五个新的国家: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
  2006年5月21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境内的黑山共和国就黑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超过55%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6月1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承认黑山共和国。至此,南斯拉夫一分为六,彻底消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21)
徐:从南共执政失败,到黑山独立,南斯拉夫联邦彻底分裂,不复存在。您认为南斯拉夫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直至国家剧变,导致国家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温:因肩扛社会主义自治和不结盟两杆大旗而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在巴尔干火药桶的爆炸声中寿终正寝。存在70余年的南斯拉夫作为国名从世界地图上最终消失。经常有同志问我,南斯拉夫联邦为什么垮台?众所周知,南斯拉夫的解体是一个长期的、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作用相互交织。上面谈到的只是对南联邦剧变初期的国内情况作了点滴回忆,而这也只是当时纷繁万象的九牛一毛,它更不可能对南斯拉夫的变化原因作出深入分析。但我想强调三点:
  第一,铁托时期把自治制度理想化、绝对化,最后把国家变成一盘散沙。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应当说,由南斯拉夫产业工人创造的工人自治,在实践企业的生产*、决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不合时宜地把自治制度推而广之,变成社会制度,而且不断深化、强化,就难免偏颇。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自治单位往往变成独立实体。到共和国一级,它掌管了本共和国的*、财权、公安等全部权力,使得联邦成了空架子。铁托在世时,老一代联邦领导在全联邦、在本共和国都享有很高威望和地位,具有强大的权威。特别是铁托本人,就成了联邦一级集中的工具和手段。在20世纪70年代,铁托曾严厉打击了以克罗地亚共和国主席特里帕洛和共盟主席库恰尔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和以塞尔维亚共盟主席尼凯集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但在铁托逝世后,南联邦主席团成员均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委派,而最有威望的领导人往往留在当地任职,所以联邦要员唯本共和国之命是从,再也没人能统得起来。这里我还想指出的是,共盟的共和国化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所以后来斯洛文尼亚共盟要求把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变为各共和国共盟之联盟就不足为怪了。我有时也在想,当年铁托把南斯拉夫共产党改造为共产主义者联盟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
  第二,经济危机是政治危机的起因。南斯拉夫经济较其他前东欧国家有更多的市场经济因素,它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较早的国家。铁托的不结盟政策为南斯拉夫向东西方开放提供了空间。它繁荣的市场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曾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羡慕不已。但在20世纪80年代暴露的至少有两大失误与后来的动荡有关。一是没有利用当时的机遇,调整好经济结构。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开始较大数量地使用西方贷款,进口专利,使南斯拉夫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改善。80年代初,到了偿还债务期。起初,企业努力还债,但生产用的原材料基本依靠进口,还债后则无力再进口原材料。最后陷入了生产停滞——不能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