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锋-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起来吧。”自己的儿子下跪,旁人地儿子却只是打了个拱!祟祯无奈之余,又看向了楚辞:“你还没有回答朕的问话。”

“皇上,这个只不过是些小问题……”楚辞

他对朱氏兄弟说这些话,虽然做的打算就是让这兄弟俩转述给樂祯听,可他从来没想过当面锣、对面鼓的跟樂祯说。要知道,大明可就是在这位樂祯皇帝地手里失败的。在这个倒霉天子的面前说这些,那不是当面打脸么?

“你父亲常来,朕也经常听到他的各种高论。既然你是他的儿子,又有闲功夫来‘教诲’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孩子,想来也不会太差。朕想听听你到底有什么见解。”祟祯紧追着说道,尤其是重重地咬了咬“教诲”两个字。

“皇上……”我真的不想当面打你地脸。都差点儿成了亡国之君了,你已经够可怜的了,还要被老爹他们利用,咱楚大少可没那么没人性!楚辞暗暗郁闷。可他不知道,他不自觉地露出的那丝怜悯地目光却让祟祯更加的不爽了:

“莫非楚钟南就生了你这么个只会大言不惭、纸上谈兵的儿子?”

“皇上!”听到这话,楚辞心气儿顿时一涌,“这可是您要问的!”

“朕知道。不用你提醒。”祟祯冷淡地说道。

“既然如此,请恕晚辈狂言了。”楚辞拱手说道。

“晚辈!?”樂祯又在心底重重地冷哼了一声。这小子的爹在他面前自称为“我”,如今这小子又自称什么“晚辈”,果然都是有种的货儿,让人越看越不顺眼。

“其实皇上刚才问的并没有太多的错。若论当初大明朝廷与李自成的对比,李自成不论是在将领才干,还是士卒精锐程度上,都远远无法与朝廷的大军相比。而且,比起由卢象升卢督师等人所率的大军,他连军纪和赏罚分明这两项也比不得。只是,皇上您忘记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和与天时!大明朝廷已然失道!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李自成为什么能打进北京城的最关键原因。”

“你说朕是无道昏君?”果然,樂祯有些上火。虽然这话他已经不是头一遍听,可以往都是在楚钟南这种枭雄,孔有德这种大将,还有林喜那种深刻了解大明朝廷的人口中听说的。那些人各有资本。可这个楚辞算什么?仗着父辈的荫蔽跑来奚落自己的么?

“皇上不是无道之人。您只是无福罢了!”楚辞面不敢色地说道。

“无福?”

“没错。”楚辞郑重地点了点头:“家父曾言,您自出生之日起便远离民间,不识民间疾苦。从小到大,除了各种各样的所谓规矩,还要长久地处于魏忠贤等奸佞的阴影之下,随时担心自己的性命。所以,养成了一种不信任人的危机感。而先帝驾崩的突然,您骤然登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国家大事。再加上朝政**,百官尸位素餐,贪污受贿……所以,纵然有心,也是无力。能维持朝廷十数年,其实已经极为难得。但是,不管有什么理由,大明朝廷确实早已失道。皇上,您每年都只知道增加赋税,可曾知道老百姓都饿得只能吃土食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只有揭竿而起。这也就是所谓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且,您这些年一直都只顾着去剿这个剿那个,平定暴乱,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民生建设。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改善,总是在生死线上挣扎,这也就为李自成等人提供了无数的兵源,他们也才会起起落落,能够屡败屡战!最终,将大明朝廷拖垮,甚至是拖死……所以,虽然李自成等人是反贼,可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朝廷反而是无道的一方!”

“天下是大明的天下,出了反贼,难道你就让朕眼睁睁地看着不成?”樂祯有些底气不足地反问道。

“皇上,其实您从一开始就做错了。”楚辞笑笑:“本来,您手上的筹码还是极多的,实力也依然是天下第一。不说其他人,袁祟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能征善战的人物?还有九边总兵,也大都是忠臣猛将。只要您在一开始就派出一员大将在北面阻扯住满清的挑衅,另外再派一员大将守住京畿一带,先行将北直隶和山东等地好好治理一下,再加上江南的赋税,其实就不必再害怕消耗。那样,等到实力差不多了,完全可以先平李自成、张献忠诸辈,再北面伐清!那样,大明根本就不会落到如今的模样。”

“说的好听,可你别忘了,袁樂焕可是反贼!”樂祯叫道。

“袁樂焕再蠢,也不会去投靠满清。因为满清不可能给予他比朝廷更高的爵位,而且,凭他当时的实力,也没必要去挣一个汉奸的帽子给自己戴上。而他若是有心自立,在将他抓起来之后,您完全可以将他调离蓟辽一带,放到别的地方任职!可是,用人之际,您却杀了大将,险些致使关宁各部造反,那可是大大的败笔!”楚辞说道。

“反贼就是反贼!难道有人造你父亲的反,你父亲会不杀了那人?”樂祯冷冷问道。

“没人造家父的反。”楚辞笑道。

“……”樂祯一窒,继而郁闷地挥了挥手;“你走吧!”

“晚辈告退!”

……

“大言不惭。真当治国如此容易了?父皇,您不必跟他一般见识。”看着楚辞退出殿去,朱慈转过脸看到祟祯沉沉的脸色,小声安慰道。

“父皇没那么小气。”祟祯慈爱的拍了拍朱慈的头,暗暗脸红了一下。最近没什么政务,跟家人处的时间长了,他倒也得了一些天伦之乐,跟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进展飞速。要不是头上时时都顶着楚钟南这么一个大包袱,那就更好了,只是可惜……

“你们说,这个楚辞每天放着正事儿不干,老是跑到宫里来干什么?”樂祯突然问道。

“儿臣愚钝。”朱慈稍低了低下,接着又微带些愤恨地说道:“只是,这个楚辞每天来都是高谈阔论,大多数都是些治国之道。儿臣以为,他根本就是来儿臣兄弟面前显摆的。”

“不可能。楚钟南不是那种人,这个楚辞颇得其传授,岂会这样无趣?”樂祯摇头说道。虽然接触的不多,而且他本人看人的水平也差的可以,但他依然可以确定,楚钟南不是那么没水准的家伙。

“父皇……”朱慈焕突然小声叫了樂祯一下。

“怎么了?”樂祯问道。

“儿臣可能知道这个楚辞为什么经常过来!”朱慈焕看看左右,小声说道。

“哦?你知道什么?”樂祯问道。

“儿臣记得,那一回,楚辞来的时候,刚好大皇姐也在,我当时看他一直看着大皇姐进了后殿才转过脸来的……自那以后,他来的就很勤了。”朱慈焕说道。

“你是说……长平!?”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二百三十章 长平!

你说什么?你喜欢那个长平公主?”

就在樂祯为小儿子的一席话感到烦心的时候,正忙着指挥各路大军前往山海关的楚钟南也被自己儿子的一番话给惊得差点儿咬到了舌头。长平公主!?自己儿子居然喜欢上了长平公主?这个事情……

楚钟南当然知道长平公主是谁。祟祯一共生有六女,其中四女早夭,只留下了长平与昭仁两名公主。长平公主名叫朱徽,年方十五,祟祯的王顺妃所生,后由周皇后抚养长大,甚受樂祯疼爱。

说起这位长平公主,楚钟南还是比较怜悯的。如果不是这一回他派人把樂祯从京城里救了出来,那么,这个帝女花的身世将会更加悲凉。历史传闻,在北京城破之前,长平公主就已被樂祯许给了太仆左都尉之子周世显。眼见即将大婚,又因为李自成大军将至,婚事不得不暂停。而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城破之后,长平公主在寿宁宫牵着樂祯的衣服哭洋,樂祯也是极为悲伤,只说:“汝何故生我家!”之后,挥剑斩之,断公主左臂,公主当即晕厥,假死过去。之后,祟祯又去昭仁殿杀了年岁更小的昭仁公主,逼迫皇后、后妃死节。最后,自己也跑到煤山上了吊!之后,李自成大军闯进皇宫,看到长平公主的遗体,便假装好意的将其交给了当时的一些国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公主殿下五天之后又苏醒了。在清顺治二年,上书奏言,请出家为尼。但多尔'为了笼络人心,不许其出家,只是命其重新嫁予祟祯选定地那名附马周世显,并赐给土田、府邸、金钱、车马。但是,长平公主最终还是因为国破家亡,伤心过度,几个月之后便病逝而去。

而之后,长平公主的遭遇被谱写成了许多戏曲小说,可谓是演艺纷繁。比如:《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那小丫头确实长得不错。可是,你想过没有?她是明室公主,而你老子却很有可能会将他们一家取代!这种仇恨,你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楚钟南有些叹惜地问道。他觉得自己己错了。这个儿子平时管束的实在是不够严厉。他倒是不在意什么前明公主的身份,他只在意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这小子真的娶了那个长平公主,日后这小丫头起了什么恨念,在枕头边儿上来上一下子,那自己岂不是要绝后了?楚钟南曾经记得自己以前看过一翻历代窝囊而死的帝王名单,其中一个好像就是晋朝司马氏家族的。那个倒霉蛋儿,因为在床上跟妃子吵架赌气,结果惹恼了那女人,竟在熟睡的时候被那恶妇用被子活活捂死了!想到自己儿子可能某一天也有可能会经历那么一幕,他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儿子,要不,老爹帮你再去找几个合适的?你看啊……那个你老沃伯伯家有几个,还是混血地,挺漂亮;还有安德烈那混帐,人长得不怎么样,生下的闺女却不随他,再者,孔有德家的小四贞……”

“父亲大人,四贞小妹妹才刚出生不足一年呢!”楚辞捂着额头叫道。

“啊?还不到一年啊?”楚钟南一怔。旋即露出了一个不好意思地笑容:“哈哈。不好意思。记岔了。不过。你如果愿意。这也可以先定着嘛!我保证孔有德那货没有二话!”

“父亲大人!”楚辞有点儿恼了。不过。美洛妲多年地贵族式教育总算没有埋没。他很快就恢复了情绪:“父亲大人。难道您不觉得。不管是沃尔姆斯。还是安德烈。他们这两家地女儿都没有一个合适我地?他们家地女儿都像是野马一样。可我想要地却是一个温文尔雅。气质高贵恬静。能够给我另一种感受地女人!”

“小子。你才多大。就想这么多?夫妻之间要有感情地。你才跟人家小女孩儿见过一面而已。能有那几家地那么熟悉?再者。虽然人家家里没落了。可身份却还放在那里呢。真要是娶了。可就一定得是正妻……”楚钟南说道。

“当然是正妻。长平殿下可是公主。如果放到欧洲。哪怕就是亡国了。也必须受到跟亲王等同地对待。而且我也没打算多娶几个。那种事情很烦地。母亲早就跟我说过了。”楚辞耸耸肩。说道。

“美洛妲?”怎么又是这个女人?楚钟南顿时又是一阵伤心。自己这个当爹地果然是不成功。说地话居然还比不上那个女人不知道多少年前跟眼前这小子说过地有影响力!不过。想到美洛妲。楚钟南心里又感到了一阵歉意。自从自己入主东北六省之后。那个为自己生了一子一女地女人就渐渐地远离了。美洛妲早就已经不再是军队将官。虽然大家都是住在沈阳。可见面却更少了。要不是还有一子一女联系着。恐怕自己就要忘了这个女人了。而且不只如此。手下有不少人都开始为自己寻找合适地人选充实后宫。这种事虽然放在这个时候很合理。可多年养成地习惯还是让他微微地有些不好意思。那种传说中地夜夜笙歌。不停地换着漂亮女人睡觉地所谓帝王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地那么容易。要不然。也不会有许多帝王只选几个宠妃了。轮着换不就成了?也省得什么后宫地麻烦事儿。可是。同样地。如果想要真地入主中原。那么。美洛妲地“蛮夷”身份终究是不会受到支持地。哪怕她所生地儿子楚辞已经受到了手下大多数文臣武将地肯定。想必。她也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主动离开了军队。并渐渐地疏远

吧。

“你真地打算娶长平公主当自己的正妻?你要知道,以人家地身份,要结婚就结婚,可从来没有先相处一段时间的说法。如果到时候脾性不合,你想后悔都来不及。而且,虽然她是亡国公主,可正因为如此,她的身份才会更加敏感,你如果因为某些事而跟她冷淡下去,难免就会受人诟病!”摇摇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去,楚钟南又郑重地对楚辞说道。

“听说皇室的公主都是受到过严格的教育的。大明的理学也很昌盛,教导女人要‘以夫为纲’,甚至跟不相识地男人说话都不行。而且,长平殿下那么温婉的女孩子,一定不会让我生厌的。

”楚辞自信的笑道。可他却不知道,这种笑容放到他老子的眼中,却让对方想起了一个已经近乎遗忘的词语:猪哥!

“罢了。你既然这么想,我这个当爹的也懒得管。反正以后是你们自己过日子,是打是闹都由着你们自己。不过,你也别忘了……”楚钟南突然笑了起来:“樂祯可是很疼他那个女儿的。想娶老婆,先把人家父母打通了再说。这年头结婚,可是讲究‘父母之命’的!”

“让你小子想人家闺女!我看你怎么去说服樂祯那个属驴的家伙!”楚钟南阴笑着把楚辞打发了出去。樂祯可是为了避免妻女受辱而敢宁可全部杀掉地狠人。如今大家虽然表面相处的还算可以,可他敢肯定,祟祯早就恨不得把他拆骨扒皮了。这种情况,楚辞还想娶人家最疼的闺女……作梦去吧!

“祟祯呀祟祯,哥们儿可对不起了。毕竟,这当爹的还是不要给子女当什么恶人,不然,会有心理阴影的!”楚钟南慢慢地哼起了小曲儿。

**********************************************

一片石(今河北省临邑县北七十里地九门口)在山海关附近,是明代长城中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辽东与北直隶地分界处,被誉为“京东首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到达了这里。而就在他们地面前,吴三桂已经率领数万大军凭据坚城严阵以待。

不过,对于关城上的敌人,李自成和刘宗敏都没有废话。大将李岩地被俘,一万多军士的覆没,都已经让他们对吴三桂失去了耐心,他们也必须对手下的将士们有一个交待。当夜,李自成率军驻扎于一片石外北山,稍事休息之后,第二天便对关城展开了猛攻。

此次亲征,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一共带出来了二十万大军,除了运送辎重的少数兵马,其余全数都是闯军中最为骁勇善战的。虽然在北京城享了几十天的福儿,使得众人的战斗力下降了不少,可是,甫一开战,闯军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攻击力。将士们呐喊着冲向了关城,杀声震天。但是,同样的,吴三桂手下的众将士也都是久在边关的宿战之士,面对敌人的进攻,一个个也不含糊。一片石的关城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在双方刚一接触的当儿,便挤出了无数的鲜血与尸首!

“给老子上!”

李自成在后面的小岗埠督战,刘宗敏却被派往前方率军攻城。这个凶暴的家伙看到手下将士们冲上了关墙,又仿佛下饺子一样从城头上落下,却根本没有一丝感情的波动,只是不住的催促手下往上冲。但是,在他的口号鼓动下,闯军的将士们不仅没有不满,反而一个个被刺激的眼珠子通红,嗷嗷直叫。因为,刘宗敏的口号就是:

“打下山海关,全关大掠三日,然后就回京城!”

大掠三日,回归京城!因为吴三桂的敌对行为而不得不从北京城那个安乐窝里出来拼死拼活的闯军将士早就对此行心有不满,但是,想到当初在北京城肆无忌惮烧杀抢掠,他们胸中还没有平熄的兽性之火又熊熊的燃烧起来。许多闯军士兵都在心里算了一笔帐,京城百姓不过一两百万,可听说山海关也有居民几十万。当初在京城是几十万大军抢一两百万人,可如果这次打下山海关,那他们就是十万人抢几十万……虽然未必能抢到多少财宝,可女人什么的总能够数吧?何况,胜利之后,他们还能回到京城继续享受……

“杀啊——”

听到手下不住高涨的吼声,李自成骑马立在小岗埠上,嘴角闪过一丝微笑,忍不住指着远处的关城对身边众人笑道:

“宗敏兄弟果然不愧是我大军头号猛将。吴三桂授首之日不远!”

“那还用说?有大王您在,吴三桂这小小的丧家之犬,哪还有什么活路?”陪伴在旁边的大将谷可成笑道。

“什么大王?该叫陛下了!”李自成的侄子李过说道。

“对对对,该叫陛下了!”众人尽皆附和。

“哈哈哈……”李自成仰天大笑,突然扬鞭策马冲下了小岗:“走,咱们去助宗敏兄弟一臂这力。等打下山海关,便挥军东北,生擒楚钟南,活捉樂祯!”

“还要进军东北?”

谷可成等将领都被李自成这话说的一愣。他们可没想过打完山海关还要接着再打,虽说他们仗着兵多,也并没有真的把东北六省放在眼里,可是……看着李自成已经远远的向阵前冲了过去,他们也来不及细想,急忙尾随着跟了过去。

而随着李自成等人的前驱,闯军的攻势骤然加强。关内的吴三桂也立时感到了更加可怕的压力。激战一天,据守一片石北翼城的吴军支撑不住,终于向闯军投降。由此,闯军受到鼓舞,攻势愈发凶猛。李自成更是意气风发,将大军从北山到海边排起了一字长蛇阵,打算连夜攻打关城,争取一战而下。不过,李自成并不知道,就在他打算与吴三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