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锋-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钟南长长地叹道。

“……”路易看了看老爹,摇摇头,什么都没有说。虽然只有十六岁,可是,他毕竟不同于其他人。当然知道所谓的进取中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可是一局大棋,看上去好下,但实际上却很不好下。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一十二章 统战

道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所以,楚钟南继续对局冷眼旁观,只是暗地里不住地整军备战。不过,他坐的住,其他人却坐不太住了。而这些人中,又以在平壤投靠了他的原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为首。

钱谦益这年把过得是相当的不错。身为原本的东林党领袖,虽然还不太适应由楚钟南在小北荒便确立的政治行政制度,可是,一上来就被任命了一个“统战部”部长职位,早就对官场灰心丧气的他倒也颇为满意。虽然趁着出使的时候“投敌”让他在大明朝廷那边得到了一个“叛徒”的称号,可这又有什么?当初出使平壤找楚钟南,请小北荒出兵助战,整个大明朝廷愣是没有一个人敢来,最后还是把他这个躲在南京享清闲的老头子给拉了出来的那些人就了不起了?要知道,刚接到这一旨意的时候,他都糊涂了,甚至到北京接了任务之后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突然又重新入了樂祯的法眼。

“谁叫你老牛吃嫩草来着?得罪的可不只一个两个!”

楚钟南特羡慕钱谦益这老货。除了一手文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手,可偏偏就得到了大美女的欢心。柳如是虽然喜欢穿男装,可自从钱谦益投靠他之后,他也见过一两回那位总是喜欢自比男子的著名美女的女装扮相。概括起来,一个字:美!两个字:漂亮!相对而言,钱谦益这花甲老头就是怎么看怎么猥琐了。而反过来再想想自己,四十多地人了,到现在居然才只有一个情妇。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可真的是非常之糟糕。

“你们那叫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我与如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相……”

“打住打住,赶紧打住!”

钱谦益一风流老才子,本性也算不羁。熟悉了楚钟南这一干人的作风之后,倒也很快就适应了过来。对政府之中这种轻松地风气也是甚感喜悦。虽然对没有人能谈诗论词而感到有些孤独,可家里有个知音呆着,自己偶尔能拿着“学问”欺负欺负那些总是拿绿眼珠子看自己的同僚们,他的感觉总是相当的好。不过,他感觉好,其他人却不舒服了。所以,不等这老家伙说完,已经不做秘书,改做辽宁省行政长官的王禄儿便极其不耐地止住了他。

“我说钱‘老’部长,你幸福就幸福呗,至于跑到咱们这儿显摆么?”王禄儿瞪着钱谦益说道。要说嫉妒,自视小北荒青年一代最杰出代表人士的他是看钱谦益最不顺眼地,曾经不只一次的在楚钟南面前抱怨,凭什么这老牛就能吃到嫩草,自己却只能看着眼谗。可是,抱怨的多了,他也受到了楚钟南地“教育”,因为他也是有了一妻一妾的人物,比楚钟南享福多了。

“时也,命也。这‘知音’二字,你们年青人是不懂的。”钱谦益瞟了王禄儿一眼,得意地说道。他能在江南无数才子之中胜出,最终抱得美人归,一身的学问不知道超过号称“小北荒第一学问人”地老儒生王亨九多少倍,又哪会在乎王禄儿这小毛骚?要知道,自从知道钱谦益投靠了小北荒,王亨九甚至不惜从打算养老的渡海城跑到了沈阳,为的就是向这位曾经最为佩服的大学问人求教。有这位与楚钟南并列的,几乎是小北荒所有高官识字老师的老儒生在前面挡着,谁敢对他老钱无礼?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楚钟南没好气儿地瞪了王禄儿一眼,在他面前总是提柳如是和钱谦益地老少配,不是刺激人么?“牧斋先生,你这次来,可是有了结果?”

“这个……”钱谦益脸色稍红。光顾着显摆。却差点儿忘了正事:“吴伟业、龚鼎(与钱谦益号称江左三大家)二人已经回信。只是。二人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没有答应。且信中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那其他人呢?”楚钟南又问道。

“黄道周、刘宗周、左懋第(号‘明末文天祥’)、袁继咸等人言语颇为激烈。对大人多有不敬之词……”钱谦益地头又低了一些。

“这很正常。这些人都是硬骨头。认死理儿地。又不知道我们这边儿到底是什么模样。只是一味儿地认为我楚某人是叛贼。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楚钟南叹了口气。又突然看着钱谦益笑了笑:“想必。他们在信里也没少骂你吧?”

“……”钱谦益红着脸摇了摇头。惟有苦笑。

“哈哈哈。别管他们。他们这些人如果真地是心怀天下。今天不归我。总有一天要投靠过来。到时候。看他们怎么向你认错。”楚钟南笑道。

“唉,我倒不想着他们向我认错,只望某天某日能共饮一杯水酒,就足够了。”钱谦益笑道。虽然当时楚钟南用地是威逼的法子,可是,现在他已经认定了自己地选择,知道这不是错的。不过,不管怎么说,曾经的同僚,还有那些神交的朋友,甚至是先前的属下,都把自己看成叛徒,在信中言语激烈的讽刺谩骂,也确实是让他很不好受。

“你的希望不是很难,我保证你能实现。”只要那些人真的是心怀天下,而不只是为了替大明王朝尽忠。楚钟南又在心里添了一句。

“大人,其实我觉的,光是找这些名气大,又什么正气凛然的,肯定是见不到什么成绩的。还不如去找其他人。”王禄儿突然说道。

“怎么说?”楚钟南问道。

“刘宗周那些人名气大,名声也好。可是,终究不算什么

,论及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士绅之间地影响力,就,恐怕也见得能比得过一个周延儒,或者一个温体仁!这两人虽然名声都很差,可都是樂祯的首辅,如果他们投过来,肯定会带动着一大批人也投靠咱们。您觉得呢?”王禄儿问道。

“不可不可。”不等楚钟南发表意见,钱谦益先就连连摇头:“这两人不过是靠着蒙混皇上才混到了首辅之位。士林之中,谁愿理会他们?要学问没学问,要能力没能力,大明陷入如今的境地,这两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若是招揽了这两人,恐怕连带着咱们地名声也臭了。那些想理会咱们的人,恐怕也会因而小瞧了咱们东北六省的志向,小瞧了大人的气度为人。到时,只会更加不利于我军入关。”

“这两人虽然名声不行,可关系在啊。如果真能劝降他们,他们能帮咱们不少忙啊。”王禄儿看着钱谦益,眼神之中有了那么一丝不信任:“牧斋先生,你们统战部就是要‘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不能因为当年这两人曾经跟你有仇,就不理会人家呀。



“你懂什么?”钱谦益顿时一怒,“我虽然痛恨这两个小人当初合谋将我挤出朝堂,可我钱某又岂是那种为私利而不顾大事之人?温体仁、周延儒二人不是因为有本事才能担当首辅,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关系才能夺得高位。他们是用的阴谋。他们所能影响到的,也只是皇上一人,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愿意真心相待此二人。他们地所谓关系,所谓相知,也仅仅是因为皇上赐予了他们首辅高位。若是他们不再是首辅,恐怕立时便为丧家之犬,谁也不再理会。尤其是那周延儒,为了重新入阁,不惜借用复社之力,可是,再次入阁成为首辅之后,他却又毒死了复社之首的张!其人早为天下人所唾弃,只因其为首辅,又懂得捞取皇上欢心,才能逍遥至今,否则,谁愿理会这等小人?”

“这……你这么激动干嘛?我就只是一说!你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反正统战的事儿都归你管!”王禄儿被说得哑口无言,耸耸肩,缩到了一边。

“牧斋先生说地不错,我们要招揽,也只能招揽那些真正愿意为国为民做事的,不能沾惹那些小人。尤其是温体仁和周延儒这种货色。”楚钟南说完又叹了口气:“只是可惜,那些人看不上我们。再看李自成如今的势头,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劝解说服了。”

“大人,其实您不必灰心……”看到楚钟南失望地模样,钱谦益突然又小声地说道。

“嗯?”

“虽然吴伟业、龚鼎,还有刘宗周等人都不愿与咱们执政府交结,可是,钱某还联系了另外几人,他们倒是有些意动。”钱谦益笑道。

“哦?”楚钟南顿时一喜,看钱谦益的表情,就知道这些意动的肯定不是普通货色:“都有谁?”

“孙承宗!”

“啊?”不等楚钟南出声,王禄儿就先叫了起来。孙承宗!那可是大人物!

“黄太冲!”钱谦益又接着说道。

“这人是谁?”王禄儿皱了皱眉。

“就是黄宗羲,号曰南雷,人虽年青,却是大才,与顾绛(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之瑜等人并称江南。”钱谦益得意地笑道。

“这,这不可能。黄宗羲这人我知道,他,他怎么能……”他怎么能就这么投靠老子?就算只是意动,也不符合历史呀!黄宗羲和顾炎武,谁不知道这俩人是出了名的大明铁杆儿?还有跟他们齐名的另外那仨人,虽然印象少些,可好像也一个个都是有气节的人啊。

“黄宗羲地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当时黄宗羲十九岁,为报父仇,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后来,熹宗驾崩,今上登位,叹称其为‘忠臣孤子’。此人虽然年轻,却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且主张‘以民为本’。听闻大人在小北荒,朝鲜,以至如今的东北推行‘全民识字’运动,并大有成效,以为奇迹,故而才有意来东北一观!”钱谦益又紧接着说道。

“你说……黄宗羲要来东北?”楚钟南追问道。

“正是。而且,恐怕还不止他一个。”钱谦益笑道。

“好,好,好!我举双手双脚欢迎!”楚钟南大喜。虽然黄宗羲还很年青,但是,别人不知道,他又怎么能不知道这位爷们儿后来地成就。虽然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因为气节而闻名,可是,这位黄宗羲才学以及日后的影响力岂同小可?

“那孙承宗呢?这人可是朝廷地忠臣良将,以他的身份,怎么会也打算跟咱们交往?”王禄儿不太明白楚钟南为什么这么在意那个黄宗羲,毕竟,青年才俊只是青年才俊,影响力比起老一辈终究还差了些。而且,他更加关心孙承宗,毕竟,这位曾经地蓟辽督师才是一个真正有着巨大声望的人物。

“孙承宗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太清楚。而且,他也无意到东北来,只是在信里说,希望我军能挥师进关!”钱谦益答道。

“挥师进关?”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一十三章 讨教

师西北!

对于孙承宗这位老的心愿。楚'南通过各种渠。很快就明白了出处。

说白了。孙承宗依旧是一位大明王朝的忠心拥。之所以在接到钱谦益发出的招揽的消息之后没有什么恶意的表现。反而还表现的颇为亲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希望楚钟南能派出大军给李自成以迎头痛击。

原来。祟祯十六年。随着洪承畴大军钟南“留”在了辽东。卢象升败亡。孙传庭战败。明王朝的力量所剩无几。各路农民军已经无人可制。

正月二十五日。张献忠攻打蕲州。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暗通张献忠。做为内应引导农民攻入城中。知州许文岐开炮。打死许多义军。暂时将张献忠逼退。但当日半夜。降大雪。张忠乘机攻破西门。杀入城中。许文岐与指挥岳被而死。

不久。李自成与汝才内。原本。李自成善攻。才善战。两人相互配合倒也不错但是。李自成攻下宛叶宋等的之后。兵势渐强。依附者也越来越多。开始有**之心。并开始猜忌罗汝才。三月初八日。李自成乃召罗才亲信贺一龙。乘杀之。清晨。李自成又亲率二十人进入罗汝才大营。趁罗汝才疏于防范之机。将其斩于帐中。之后。李自成罗汝才大军尽数兼并。

三月二十五日。张献忠自蕲州率军攻入黄州同知朱统领兵降御。死于阵上。张献忠纵兵抢掠。黄'居民大多弃家而逃。黄冈知县孙自一县丞吴文所指挥郭以全部死于此战。之后。张献忠再克黄州周围各县。而就在张献忠攻打黄州之时。左玉大军作乱。左良玉军本来就多为降叛卒所组成。向来桀悍不。在裨将王允成的带领下。十余万大军九江而下破建德。劫池阳。泊舟于三山港。尽夺民船。都御史李邦华提取九江库银十五万两交于左良玉。之后。左良玉进入乱军之中劳大军。乱军这才稍安。

五月初一。张献忠陷汉阳。武昌大震。当时武昌城中空虚。三十日张献忠攻陷武昌旁近属邑终于在武昌立国。设五府六部。铸西王之宝。改武昌为天授府。江夏上江县占据王王宫。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下令发楚金赈济饥民黄等二十一州全部归附张献忠。

就在保定高阳居住的孙承宗。据自己多年的军事经验。叛断出李自成部会进攻陕西。而先前被李自和罗汝才联手打败的孙传庭因为在损失惨重。补充了许多新兵。恐怕以抵敌李自成的大军。孙承宗十分明白。在洪承畴被。卢象升战死之后。孙传庭已经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悍将其麾下的部也已经是大最后一只还能打仗的部队尤其是孙庭本人对大明忠心耿耿。实在是不容有失。所以他希望东北军能够进入陕西。就算不能帮助孙传庭。至少也能让李自成忌惮一二。而他之所以敢以下野官员的身份发出这份“邀请”。就是算准了楚钟南此时还不会全力入关。就算挥师西。也顶多就只是走上一遭。弄走一些人口。而相比起这些损失。总比关中大的被李成给占去划算的多。并且。在写完给东北的信后。他还写信向孙庭通报了这一情况。

可是。老将军的苦心所为并不能改变明王朝的处境。毕竟。东北军废除了蒙古草原上行使了数千年的奴隶制度。还狠狠的将许多蒙古王公给打了下去。已经跟那些蒙古贵族结成了死仇。而且。楚钟南虽然对孙传庭十分眼谗。并极为渴望能收服对方。可是。孙传庭对大明王朝的忠心程度。楚钟南也并不怀疑。要知。钱谦益的信也送到了孙传庭那里不仅没有回信。信使还转达回来了一通臭骂。所以。他不可能在内蒙一带还没有完全收服的时候。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出兵帮助未来可能的敌人。

于是。在楚钟南无奈的漠|。李自挥师关

本。孙传庭败回陕西后。决心守潼关。以扼京城之上游要的。因为部队补充了许多新。孙传庭又制定了不宜速战。开垦屯田。修缮兵器。储存粮食的战略方针。为对付自成强大的骑兵。增强明军火力和防护能力。孙传庭特的赶制了三万辆载有火炮的“火车”。这种“火车”行进时可抵御骑兵的冲击。驻扎时则可环阵拱卫。可是。孙传庭的苦心并没能获大明朝廷的理解。崇祯十六年五月。明廷授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并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七省军务。令其迅速兵出潼关。此时。自成已相继歼灭了明军数支主力。久经战阵。兵强马|。孙传庭深知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战必是凶多吉少。可看到这条命令。却也只能顿足叹息:“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度对狱吏乎!”

八月十日。孙传庭被迫师出潼关。最初在汝州灵宝唐县(今河南泌阳)县连胜起义军。但襄城一战遭到惨败。他逃回陕西。起义军缴获了孙传庭的帅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乘胜攻破关。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呼。战死阵中……大明最后一员悍将终于殒落!

可是。因为孙传庭的尸体一直未找到。崇祯居在对其下落产生了怀疑。始终未追封加于他。孙传庭之。对李自成的起义军来说。关中唾手的。同时。明廷再也没有可以李自成相抗衡将劲旅。

就在孙传庭战死的月李自成自商华逼进西安。巡抚冯孔率军守城。主城守军王根子。暗中李自成军联系。开东门迎李自成军。十二日。城陷。李自成以秦王存枢为权将军。永寿王存桑为制将军。布政史陆之里居吏部郎中宋郊提学事等俱降。李自成改西安曰长安。称西京。发动民从修长安城。驰道。并亲赴教场校射明将白广恩高利左光先梁甫陈永等皆降。接着。李自成开始征税纳赋。并绑掠富户大家助饷。

十一月初四日。李自成攻克延安。延安副总兵解

县丞姚启崇死。李自成改延安曰天保府。米脂曰|清涧天波府。既而。李自成又攻克林此时林无主帅。总兵王定从孙传庭出关。大败而回见李自成军来立即率部逃走。众人推尤世威为主帅。尤世威与李自成军苦战七昼。城破。

十一月十四日李自成遣试郡县诸生。成绩上的。任六政府事次等任守令。又次任佐。

同时。李自成据西安。分兵四出。攻入宁夏。

十二月。李自成派遣前锋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二十一日攻陷平阳杀西河王等三百余。平阳总兵陈尚智降。于是山西州县要么散或望风请降。秦之间皆被义军所占有。李自军进逼甘州巡抚都御史林日瑞。闻李自成军将。急忙纠集西羌军马。严兵以待。同时。亲自率领副将郭天吉等扼守诸河沿岸。但因时逢冬季。李自成军踏冰过河。直抵甘州城下。乘夜攻城。林日瑞死。二十六日。甘州城破。

连战连胜。李自成气势大盛。挥军京畿!

而几乎与此同。十六年十二月。辽东旅顺港也迎来了一批客人。

……

黄宗羲顾。还王夫之三人看到港口迎接的钱谦益。还有老头身后的随从。俱都没有什么表情。等船停靠上码头后。黄宗羲率先下了船。才向钱谦益拱了拱手。见了个礼:“牧斋先生!”

“太冲。两年见。你却是清减了许多。”钱谦益原本还有些热情。看到黄宗羲有些冷淡的表现。也不禁唏嘘。知道眼前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博学后进对自己的选择其实还不怎么看的上眼的。当下也就收敛了一些。顺便。又对跟在后面的顾王夫之两人点了点头。算是见过了。而以他的年纪和文坛中的身份。这样也不算失礼。

“斋先生亲自前来。倒是让晚辈等人受宠若惊。只是不知道您身后这位……”指了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