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四章 汝窑粉青釉罗汉碗

    孟子涛放下手中鼠标,有些愁眉不展,他在网上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覆盖在罗汉碗表面,这种似釉又不是釉的材料到底是什么东西。

    “算了,古玩这行有些资料是秘而不宣的,明天去问问王叔吧,或许他知道。”

    孟子涛舒了口气,就把罗汉碗收了起来。

    第二天,孟子涛和大军一起来到店里,打扫了一下卫生,他就给王之轩打了电话。

    但事有不巧,王之轩正好去郑安志那了,听说孟子涛有问题想请教,就让孟子涛也过去。

    十几分钟后,孟子涛出现了在了郑安志和王之轩面前。

    郑安志示意孟子涛和大军入座,接着笑着问道:“小孟,你看我长得像是老虎吗?”

    孟子涛微微一怔,连忙回道:“当然不像。”

    “那你干嘛这么紧张,来我这可不用这么拘束。”郑安志笑着说道。

    孟子涛干笑了几声,可能是因为知道郑安志要收他为徒弟,所以他现在面对郑安志就没了以前的平和心态,一和郑安志碰面,就非常紧张。

    其实,他也知道,这样的表现,往往会适得其反,但他就是有些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个中原因,他也想过,很可能是因为他太过重视这件事情。

    这个时候,王之轩出来救场了,他问道:“小孟,你刚才电话里说的是什么事情来着?”

    孟子涛连忙把罗汉碗从盒子里拿了出来,放在了茶几上,说道:“就是这只罗汉碗,我感觉很奇怪。”

    王之轩有些讶然道:“这不是和鸟食罐一起的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孟子涛说道:“我昨天偶然感觉这只碗的手感不对,就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上面应该不是釉,而且底部还有支钉痕。”

    “什么!”王之轩大吃了一惊,要不是知道孟子涛现在不可能开玩笑,他都有些怀疑,孟子涛是不是在天方夜谭。

    郑安志闻言大感兴趣,把罗汉碗拿到了手中。紧接着,他的目光中就闪过若有所思的神色,随即拿出放大镜一看,脸上就露出了讶然之色,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郑安志把东西放到王之轩面前,说道:“小王,你也看看。”

    王之轩拿到手中,仔细观察。马上也露出了惊叹之色。

    片刻后,他把碗放到桌上之后,就十分疑惑地问道:“郑老,这上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啊?”

    郑安志解释道:“这叫藏珍釉,本身其实不是釉,而是由古人提炼出来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专门用来隐藏珍贵的瓷器。或者玉石类的宝物,但由于这种物质想要炼制成功非常困难。用它遮掩的宝贝屈指可数。”

    王之轩听了解释,感慨道:“古人的智慧实在惊人,居然连这样的东西都能发明的出来。”

    “是啊,可惜配方都已经失传了”郑安志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

    对孟子涛他来说,感慨大于失望,而且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把原物取出来。就问道:“郑老,那怎么才能把东西取出来呢?”

    “其实很简单。”

    郑安志呵呵一笑,站起身来:“走,咱们去厨房。”

    王之轩对这个回答十分惊讶,忍不住问道:“咱们去厨房干嘛?”

    郑安志笑道:“当然是把它给煮了。”

    郑安志的回答。让孟子涛和王之轩愣住了,旁边的大军表情同样也十分古怪,他们实在没想到,居然是用这种办法。

    郑安志对三人表现并不奇怪,想当初,他第一次遇到这种藏珍釉的时候,得知方法之后也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哈哈,到底怎么回事,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众人来到厨房,大军就在郑安志指点下,装了一锅水,然后把罗汉碗放进去,打开火开煮。

    这时,郑安志说道:“你们一定要记住,取下藏珍釉,必须用平常温度的冷水,要慢慢加热,千万不能直接用开水,不然会导致藏珍釉膨胀,很容易就把东西给损坏了。”

    大家点头表示明白。

    随着温度的升高,罗汉碗的表面开始变化,当水温差不多有五六十度的时候,罗汉碗上的一层物质,就好像受热的蜡一样,慢慢开始融化,当水开始沸腾的时候,那团物质变成了一团半凝固的胶团。

    这个时候,大军在郑安声的指示下,连忙用工具把罗汉碗捞了起来,又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在那团胶团上轻轻一划,接着就像衣服一样,把那层物质从碗上脱了下来。

    露出本来面目的罗汉碗,器表全施满粉青釉,看起来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另外,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这种醒目的特征,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窑口的产品。

    “汝窑!没想到是汝窑!”王之轩眼睛发亮,情不自禁地快步上前,把碗拿到手中仔细鉴赏起来。

    眼神迷离地看了十几分钟,王之轩注意到身边的人影,这才回过神来,看到郑安志还在旁边站着,他十分不好意思:“郑老,真是抱歉,难得看到这么漂亮的宝贝,有些情不自禁了。”

    郑安志笑着摆了摆手:“很正常,我平时看到好东西和你也差不多。不过,我这老胳膊老腿,现在站着时间长了就有些吃不消了,咱们去客厅坐着再说。”

    虽然郑安志看着不太在意,王之轩更不好意思,连忙和大家一起回到客厅。

    等三人一一看过,时间已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大家都被罗汉碗出色的表现,给迷住了。

    郑安志笑着说道:“小孟。今天我借着你这个物件,考考你的基本功,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

    “那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吧。”

    孟子涛心里虽然很紧张,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掉链子,他清了清嗓子。就开始介绍起来。

    “这只罗汉碗胎质细腻,胎土中因为含有微量铜的缘故,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

    “最后咱们再说开片,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然而。汝窑的工匠,却控制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孟子涛娓娓道来,以这只罗汉碗为依托,把汝窑的各个特点详细介绍了一番,最后说道:“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件汝窑粉青釉罗汉碗确实是真品,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非常难得,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宝。”

    说完,孟子涛就有些紧张地看着郑安志。

    郑安志沉默了片刻,等到孟子涛紧张的手心开始冒汗时,他才展颜一笑:“小孟,你讲解的很好嘛。就算是我也没什么好补充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紧张,是不是对自己很没信心啊?”

    孟子涛想了想,还是打算实话实说:“郑老,您也知道我是野路子。并没有系统的学过,遇到像您这样前辈大师,说实话,我心里确实挺紧张的。”

    郑安志说道:“你这么说,就有些妄自菲薄了,年轻人嘛,谦虚谨慎是应该的,但不要失去信心。其实就算是野路子又怎么样,东西没看漏就好嘛。”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不让你系统学习,毕竟经过系统学习,夯实基础,更好的提高自己,这对鉴定和研究文物、古玩,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样,我这里还有一些资料,一会你走的时候拿回去,等一个星期后,你再过来,怎么样?”

    孟子涛听了郑安志的话,惊喜不已,连忙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三人就古玩方面的话题又聊了一会,基本是郑安志在问,孟子涛回答。

    个中的含义是什么,大家心知肚名,不过郑安志因为慎重,还要对孟子涛进行考察,所以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中年,孟子涛在郑安志这刚吃过午饭,就接到老杨打来的电话。

    在电话里,老杨说,昨天因为有事先走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去那位老人家里看看。

    孟子涛本来就想观察一下老人的为人,马上就答应下来,约好了时间,明天他们一起去。

    孟子涛挂了电话,王之轩问道:“老杨打来的电话?”

    孟子涛说道:“是的,他问我去不去这件罗汉碗卖主的家里,我答应了。”

    “哦,你是怎么想的?”王之轩又问道。

    孟子涛当然不能把昨天就做了决定的事说出来,笑呵呵地说:“说实在的,我刚才心里也挺犹豫,不过想想他家成了这个模样,六十万虽然不少,但其实算算并不多。我想着,还是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下,所以明天打算去了解一下老大爷的人品。”

    郑安志饶有兴趣地问道:“小孟,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事,能不能详细跟我说一下?”

    “是这以回事……”孟子涛把事情的原委复述了一遍。

    郑安志听说这一家子这么不幸,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接着问道:“如果你发现,那个老大爷人品不行呢?”

    孟子涛想了想,说:“因为孩子还小,我也有些犹豫,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此事。”

    他原先打算,如果老人人品不好就不帮了,但再一想,小孩是无辜的,让他视若无睹实在难以办到。

    郑安志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如果老人人品没问题,你准备把罗汉碗还回去吗?”

    孟子涛直接就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说实话,我有些舍不得把东西还回去,但这是单纯对东西喜欢,无关于钱财。而且我也不会对他们无动于衷,肯定会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但这并不是说马上就给钱给物,因为这有可能反而害了他们。所以,我会在关键、或者合适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

    郑安志笑着问道:“小孟,这是你真心的想法?”

    孟子涛很坦然地说道:“是的。”

    郑安志笑眯眯地说:“那等你的调查有了结果,能不能告诉我一声?”

    孟子涛回道:“当然没问题。”

    郑安志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小孟,你对捡漏有什么看法?”

    “应该是以自己的本事,收藏到了一件好东西吧。”

    “那以你对捡漏的看法,觉得这件罗汉碗能算作是捡漏吗?”

    “这个……”孟子涛很想说是,但异能又不能说出来,而且郑安志话中应该不是这个意思。(未完待续。)

    ps:  感谢“阿李不打”的打赏!

第一百七十五章 对捡漏的看法

    看到孟子涛显得犹豫不绝,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郑安志又笑着问道:“那咱们再换个问题,有人说,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你怎么看?”

    孟子涛想了想,字斟句酌地说:“我认为,如果买方和卖方都对价格表示认同,那应该不算是不道德的行为。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么想,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商人只要不出意外,就应该赚钱,风险只能落到消费者头上。”

    “这样的道理,放在别的行业,或许成立,但在古玩市场就完全不一定了,就像老话说的,艺术是无价的,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所不同,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就没有问题。”

    “比方说,一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罐,在卖家眼里值十万,而在买家眼里值三四十万。双方经过协商,最后却以四十万成交。然而,有人却愿意以六十万,从买家手里买下这只青花罐,那买家是不是捡漏了,这算不道德的行为吗?”

    “况且,每件真正的古玩,都有不可在生性,长远看来,它的价值肯定是逞上升趋势的,而如果价值和市场价格相符,那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在买了一件古玩的时候,都是在捡漏。”

    “所以,我认为‘捡漏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句话,完全是伪命题,总不见得一件古玩开价五万,我还价六万,才算是道德的行为吧?如果真有人这么认为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去医院查下脑子,看看是不是坏掉了。”

    郑安志哈哈一笑:“那你觉得。你得到这件罗汉碗,算不算是正常的交易?”

    可能生怕孟子涛的回答有问题。王之轩忍不住说道:“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交易了,如是不是小孟想帮助爷孙俩,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价格。而且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小孟肯定是亏了。”

    孟子涛听了有些不好意思,他可没那么伟大,如果不是事先发现了罗汉碗有问题,他也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价格。

    郑安志笑道:“那我再问个问题,如果卖家不是那对爷俩,小孟。你刚才会不会犹豫?”

    孟子涛摇了摇头:“那肯定不会的。”

    郑安志笑道:“那你能不能再谈一下,对捡漏的看法?”

    孟子涛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现在想想,捡漏和道德确实有点关系吧,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易,那无关道德,只要双方是公平交易,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卖家有困难,从道德层面来说。可以帮一下。”

    另外有一点孟子涛没说的是,这个帮一定要适当,老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先不说这话是不是太绝对,但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有道理。

    就算不提钱德祥。孟子涛以前也经历过这类事情。那时候,他还住在老房子里。隔壁家住着一对姓吴的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并不宽裕。

    有一次,吴大爷生病了,本来不多的积蓄都花的差不多了,据说连买米钱都快没了。

    正好,那天孟舒良买了不少馒头,看着夫妇俩可怜,就让孟子涛送几个馒头过去。

    吴大娘接过馒头看起来很高兴,然而等孟子涛转过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却隐约听到吴大娘有些不满地嘀咕道:“只是实心馒头啊!”

    听了这话,孟子涛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真想回过头去,把馒头再拿回来。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看似可怜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怜人,有些人就是狼心狗肺,对这种人好心,那不过是给自己找气受。

    像这样的道理,郑安志也是知道的,孟子涛并没有说出来,免得让人觉得啰嗦。

    郑安志笑着点了点头,却又换了个其它话题,也不知道,他是赞同孟子涛的说法,还是不赞同,这让孟子涛心中很是忐忑。

    一般郑安志都要睡午觉,三人又坐了片刻,看了看时间不早了,就提出了告辞。

    上了车,孟子涛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王叔,郑老刚才到底对我说的有什么看法啊?”

    王之轩笑道:“你小子真是当局者迷,如果郑老对你有看法,那他还会把资料给你看啊?”

    孟子涛瞥了一眼旁边的一大叠资料,傻笑一声:“我这是关心则乱吧。”

    王之轩笑道:“别傻笑了,回去好好看看,别下次来的时候,不及格的话,那可就没人能够救你了。”

    “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在这上面拖后腿的。”孟子涛说的很自信,这也正常,他现在虽然做不到过目不忘,但读个两三遍,肯定能记住,只要不偷懒,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可能。

    王之轩说道:“你可别大意,光是记住那算不上什么,郑老的要求是活学活用。”

    孟子涛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会记住的。”

    王之轩对孟子涛比较放心,接着说道:“对了,昨天张老打电话给我,说你的那件洪武釉里红,估计还要一阵子才能修复完。”

    本来为了洪武釉里红,孟子涛打算专门去一趟瓷都,不过临近年底,张老特别忙,就算拿过去,也没多少时间修复,后来正好王之轩的一位好友,要去瓷都,于是就托他把东西带了过去。

    孟子涛说道:“没关系,我又不急。”

    “恩,等好了之后,我再联系你……”

    …………

    第二天,老杨来到店里,大家就一起出发。

    这回他们要去的地方,离市里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不过车况还可以,一路上畅通无阻。

    将近三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一幢看起来还算可以的民居前,此时,大门还开着,孟子涛就注意到厅堂里有个中年妇女正和一位有些偻背的老人大声说着话,老人则愁眉苦脸地低着头,旁边还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劝着那女人。

    里面的人都注意到了车子,那中年妇女停下了说话,有些奇怪地看了刚刚下车了孟子涛一眼,显得有些疑惑。

    旁边的老人,看到后来下车的老杨,眼睛亮了起来,神情之中显得有些激动。

    老杨边走边解释道:“这是他家儿子结婚的时候,新装修的,所以看着还不错,不过家里的东西,基本能卖就卖掉了。”

    孟子涛表示理解,说道:“那两个人是怎么回事?”

    老杨回道:“估计是过来要钱的吧,上次他之所以把东西卖掉,也是因为要还债。”

    因为当初也经历过借钱,还被别人说闲话的经历,孟子涛听了这话,对那中年妇女的感观大降。

    看到孟子涛他们过来,老人连忙迎了上来,双手紧紧地握着老杨的手:“杨先生,那东西拍卖出去了吗?”

    “恩,这位就是买家孟掌柜,他听说你家的情况,想过来看望一下。”老杨笑着介绍了孟子涛。

    老人听说孟子涛就是金主,连忙也激动地表达了谢意,孟子涛笑着表示不用客气。

    老杨问道:“金老哥(老人名叫金发顺),那两位是谁啊?”

    金发顺有些苦笑道:“本家侄子和他的媳妇,先前借过一些钱,听说我把祖传的东西卖了,这几天每天都要来几回。你们今天能来可就太好了,不然被她吵得都不安生。我到是没关系,我家小山实在有些受不了了。”

    “既然是你家亲戚,怎么还做的这么过分?”老杨皱着眉头问道。

    “哎!”金发顺叹了口气,并没有多加解释。

    不过,孟子涛到是有些明白了,很可能是金发顺的侄子借给他的钱,现在听说他可能有钱了,当然会过来讨要。

    看到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