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木维也相信朋友的说辞,毕竟量不大,加起来的价值应该也要不了五万块钱,朋友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钱来搞事。

    打完电话,朱木维简单跟孟子涛他们说了一下,接着问道:“孟总,不知道这些瓷器你要多少?要得多我可以给你一个优惠的价格。”

    孟子涛说:“如果我全要呢?”

    由于考虑到文化街这个项目,到时如果打出了名气,成了旅游旺地,几百上千件海捞瓷真算不上什么,而且远远不够。

    朱木维怔了怔,毕竟将近上千件的瓷器,他还真没想到孟子涛会全要,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一些:“如果你全要的话,我给你480万,怎么样?”

    孟子涛盘算了一下,觉得价格不错,便伸出手道:“成交。”

    “成交。”朱木维也笑着跟孟子涛握了握手。

    爽快地完成了交易,孟子涛问道:“朱老板,你今后不做海捞瓷的生意了吗?”

    “是的。”朱木维直言道:“说实在的,我现在的胃口大了,海捞瓷确实不太吸引我了。”

    孟子涛说:“那你能不能帮忙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你还想买海捞瓷吗?”

    “是的。”

    朱木维犹豫了一下:“帮你们介绍是没问题,但你必须要记住,不能问他海捞瓷的来历。”

    孟子涛眉头微微一皱:“难道这些海捞瓷的来历有问题?”

    朱木维笑着说:“这要从哪个方面来看了,海捞瓷都是海里捞出来的,按照咱们国家的文物法,如果在国内海域捞出来的海捞瓷,你说明目张胆地卖是什么结果?不知道孟总能不能理解。”

    孟子涛点了点头,又问道:“朱老板,这么说来,你朋友是专门打捞沉船的喽?”

    朱木维道:“也不是,只能算是副业吧,毕竟虽说是那么多沉船在海底,但也不可能天天呆在船上出海寻找,这点,我觉得那些老外的毅力可真够好的,一待就待上一两年。”

    “屁!”老扬爆了句粗口:“那些人如果不是因为心中的贪婪,想要找到咱们国家的沉船,好发大财,有屁个毅力!”

    孟子涛对此也深以为然,同时对那些海上强盗深恶痛绝。

    据有关机构研究统计,我国海域下“沉睡”着至少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又以宋元时期的船居多,此外还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等国的外国沉船。这些船上所载的我国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宝藏足以构成一个“海底瓷都”。

    而这些文物蕴涵的文化价值更是反映到方方面面,如我国的航海史、海外贸易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国家关系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珍贵的历史标本在众多盗宝者眼中等同于一叠叠沉在海里的钞票。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使下,各类沉船打捞队伍络绎不绝地出现在我国南海海域。特别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打捞船队不惜血本用尽各种手段在各个海域进行搜宝活动。

    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借着西方捞宝公司这一平台,给他们颁发许可证,允许他们在自己的领海内进行打捞工作,打捞所得按约定进行分成。

    不过,这些捞宝公司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老老实实在规定海域范围内进行勘察,而是秘密潜到我国海域进行文物盗捞工作。于是,美丽的南海,就成了盗捞者的乐园。曾在我国海床上躺了千百年的珍宝,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地偷走。

    朱木维接过话道:“所以说,与其被国外的那些强盗取走,还不如让我们自己人挖走呢,至少咱们国家人的不太可能会把好好的瓷器,砸碎了扔到海里。”

    孟子涛知道朱木维说的是谁,这人就是英国职业探宝人哈彻,当初他的船队打捞出一艘装载着大量瓷器的沉船,约100万件保存完好的瓷器被打捞上岸。

    然而,在这些人眼中只有钱,瓷器被悉数打捞上来后,那些死难者的遗骸却被丢得到处都是。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哈彻竟然下令将其中65万件珍贵的瓷器打碎,原因是他认为“物以稀为贵”。剩下的35万件被运往德国,交予内戈尔拍卖行进行拍卖。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导致了国内成立了首支水下考古队,然而,这个消息一经传播,民间的“水下捞宝队”却抢先行动,打捞海底的文物。

    以孟子涛的立场,当然不会赞同朱木维朋友的行为,但就像很难禁止陆地上盗墓的行为一样,海上打捞更难禁止,因为完全可以说是在公海打捞的。

    就像哈彻就是用的这一招,等沉船上的瓷器打捞出来后,他先在几家不大的报纸上发布简短的消息,等一年限期过后,这些瓷器就变成了在公海打捞的“无人认领”之物,就可以归他所有了。

    所以,想要禁止民间打捞沉船不太现实,而市场上基本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然朱木维的这些货早就可以全部充公了。

    其实,孟子涛也完全有权力把这些瓷器都充公,但充公了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断了一个人脉不说,一传十,十传百,要不了多久都知道他的行为,结果就是自绝于整个圈子之外,以后一些人都不会主动跟他做生意了。

    孟子涛说:“朱老板,方便的话,还请帮我介绍一下你的那位朋友,他那只要不是特别离谱的东西,我都可以收下来。”

    朱木维点头道:“好,我马上跟他说,不过我得提醒你,他如果答应了,第一次交易肯定得去他那边。”

    “不知他是哪里人啊?”孟子涛问道。

    朱木维说:“具体他老家是哪的我也不太清楚,他现在一直待在温陵。”

    “真够巧的。”孟子涛暗道一声,不过这也正常,因为温陵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温陵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周围的沉船也是众多。

    孟子涛考虑了一下,想道自己最近就要出海探索那座无名岛,去一趟温陵也不错,而且也可以找一下任冬生有没有什么线索留在温陵,当然,这是碰运气的行为,他是不奢望的。

    “正巧我最近就要去一趟温陵,方便的话,到时可以见个面谈一下。”

    “好,我跟他说一声。”

    朱木维又给他朋友打了电话,对方听了之后,只是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了,让孟子涛去温陵后可以联系他,到时再详谈。

    孟子涛从朱木维那得到了他朋友的联系方式之后,就打算告辞,不过朱木维却极力挽留,说要请孟子涛吃饭。

    孟子涛说:“朱老板,不瞒你说,最近这段时间,我真的比较忙,如果有事的话你直说就行了,至于吃饭,咱们来日方长。”

    朱木维笑着说:“我的事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清楚,还是到了我那里我详细跟你说吧,而且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吃顿饭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的。”

    朱木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孟子涛也有些盛情难却,在得知朱木维家离这里确实不远之后,还是答应了。

    十分钟不到,一行人来到朱木维家,朱木维给大家泡上了上等的普洱,既然都已经到了这里了,孟子涛也不好多说什么,先品尝了一番。还别说,朱木维拿出来的普洱茶确实是极品,纯正清雅,回味无穷。

    品尝过茶叶,朱木维邀请大家入席,之后才说起邀请孟子涛过来的原因。

    “孟总,不知你对这个熟悉吗?”朱木维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珠子,递给了孟子涛。

    孟子涛让朱木维把珠子放到桌上,他才拿到手中:“这是云盖寺高瓷高蓝绿松石吧?”

    说到绿松石,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高瓷高蓝,一直以来,云盖寺高瓷高蓝绿松最为出名。现在好多买绿松石的人一开口就是要高瓷高蓝,还动不动就问是不是云盖寺的。正是有这么多人蒙头蒙脸的要高瓷高蓝,不少商家就拿其它绿松石来当高瓷高蓝来忽悠消费者,还满手都是云盖寺的,反正消费者要什么就有什么。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云盖寺矿口都已经封矿十几年了,现在市场上的所谓高瓷高蓝云盖寺新料都是假的,忽悠人的。

    朱木维说出了自己的目标:“是的,我现在正打算做绿松石生意。”

    老扬接过话道:“你不会是想要做云盖寺的绿松石吧?”

    “那当然不可能。”朱木维笑了起来:“我虽然对绿松石这行还不熟悉,但也知道云盖寺已经封矿了。”

    孟子涛问道:“你的想法是?”

    朱木维说:“我这人的性格,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的,如果我做绿松石生意,必然会选择洞子沟的绿松石。”

    由于云盖寺封矿了,现在市面上顶级的高瓷蓝绿松石90%都产自洞子沟这个地方。这里的绿松石,瓷蓝度高,极品级料子蓝中带油润光泽,像要流出来一样。而且,洞子沟的高瓷蓝保留有绿松石最基本的特征“铁线”,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具有特征性。因为出产地的原因,顶级的洞子沟松石又叫“溢水蓝”。

    孟子涛还是有些不明白朱木维的想法,便说道:“洞子沟确实有极品绿松石,不过,我可没有这方面的路子,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啊?”

    朱木维先给孟子涛倒了杯酒,这才说道:“孟总,货源的事情我自己能够解决,今天请你过来,主要还是想向你咨询一下文化街方面的事情。”

    孟子涛呵呵一笑,对朱木维的请求并不意外,现在文化街这个项目虽然还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之中,但对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已经并不是什么秘密了。

    不过,旁边的老杨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什么文化街啊?”

第八百五十二章 调查报告

    孟子涛简单给老杨解释了一下,老杨笑道:“这个主意好啊,其实我一直觉得,咱们现在的古玩市场太陈旧,问题太多了,而且古玩街真正有好东西的店,除了你和王掌柜几家之外,就全都是小打小闹的了。”

    “就说我上个星期天逛了几家玉石店,看到两个清代的小白玉烟嘴残件和一件仿清的龙凤镯心佩外,别的再也未见到一件和田玉,有的甚至是卡瓦石、外蒙合成料。”

    “卖翡翠的店里,也多是滇南产的翠石,缅甸的坑种难得一见。而且老板根本就不懂玉,还张口闭口这个是阗田那个也是阗田,一看全都是低仿的老三代及明清玉,工艺粗劣至极,竟然敢叫价十万、几十万,实在让人无语。”

    “再这么下去,我觉得咱们陵市的古玩市场早晚都要衰败下去,这一点应该是咱们圈子里有识之士的共识。”

    孟子涛点头道:“这也和咱们陵市氛围有一定的关系,要改变只能从大环境上着手,也正是因为这样,再加上这次协会想要跟旅游部门合作的契机,我才想到这个主意,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效果。”

    老杨哈哈一笑道:“孟老师,你这么说就是杞人忧天了,就凭你在国内的名气,到时只要文化街上的东西不差,并有自己的特点,肯定会门庭若市的。”

    “这一点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

    孟子涛笑了笑,文化街想要成功,肯定需要努力经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

    这事先放到一边,他问朱木维道:“朱老板,不知你想咨询哪个方面的事情?”

    朱木维笑着说道:“据我了解,你会成立一家个人博物馆,而且博物馆中有一部分展位是可以承租的,不知我有没有这个机会?”

    孟子涛呵呵一笑,朱木维到是打的好算盘,把他的博物馆当成是宣传生意的平台,这和他的初衷可就背道而驰了,不过他想了想,觉得这事也不是不能变通。

    他说道:“朱老板,我这么说吧,如果你要是把原材料展出,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你把原材料做成成品,并且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我还是可以答应你的。”

    “艺术水平得达到什么标准呢?”对孟子涛提出的要求,朱木维觉得可以接受,毕竟孟子涛开的是博物馆,总要和艺术性相关才是。

    孟子涛回道:“必须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都要大师级别吗?”

    “有一件就行了,但其它作品也应该有准大师级别的水平,希望朱老板能够理解。”

    “这是当然,我也很认同孟总精益求精的态度,希望到时咱们能够合作愉快!”朱木维起身给孟子涛敬了一杯酒。

    “合作愉快!”孟子涛一饮而尽。

    孟子涛的心情不错,原本他觉得要出钱才能邀请到藏家把藏品拿到自己的博物馆展出,现在看来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响,很有可能有人赶着来请求展出藏品。

    这是孟子涛乐意看到的现象,但他要把自己的博物馆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私人博物馆,为此肯定得秉承着宁缺毋滥的态度,挑选合适的藏品,一些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比较低的作品,只能推掉了。

    毕竟,孟子涛成立个人博物馆的目的,除了为本地打造一个文化精品项目之外,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传播华夏文明做出贡献。

    …………

    两天之后,处理好了工作、家庭琐事的孟子涛和大军一起,坐飞机来到温陵。

    走出机场,孟子涛便电话联系了朱木维的朋友,不过对方以有事为由并没答应马上和孟子涛见面,会面的时间安排在后天晚上,到时再电话联系。

    这种做偏门生意的人,警惕心一般都很强,孟子涛对此并没有觉得奇怪,但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特别是他现在的身份,容易引起人的误会。

    由于到温陵的时间已经是晚上,孟子涛和大军坐车前往预定好的酒店入住,便休息了。

    翌日早上,孟子涛刚吃完早饭便有人来找,来者正是调查任冬生的负责人钱星航。

    钱星航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模样十分干练,他和孟子涛握了握手,并把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报告递给孟子涛。

    片刻后,孟子涛看完了报告,问道:“钱队,按照报告中所说,和任冬生接触的这个叶大路也死了,而且还是在任冬生回去之后没几天就死的?”

    “是的。”钱星航点头道。

    孟子涛沉思片刻,觉得这事还真够蹊跷的。

    据报告中说,任冬生在温陵待了一阵子,基本逛遍了温陵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找到了报告中说的叶大路,随即他们和几个船员一起出了海。

    至于出海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无从得知了,因为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其他船员都没有回来,想必已经尸沉大海。

    出海回来没几天,任冬生返回家中,没过几天就死了,而叶大路居然也是同一个结局,而且从时间上推断,两人的死亡时间居然差不多,这肯定不单单是巧合那么简单了。

    然而,现在人都已经死了,在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无从知晓,一切的一切都是未解的谜团,等待着解秘,或者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孟子涛又问道:“钱队,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吗,他们的子女、家人呢?”

    钱星航说:“任冬生的家人比较好接触,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知情的可能性不大,而叶大路的家人就比较麻烦了,他们为了拆迁的事情已经扯了五六年了,一家人的脾气都比较暴躁,很难接触,必须要花一点时间才行。”

    孟子涛点了点头:“这事慢慢接触,不急,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可能并不知道个中详情,不然早就被他们拿来赚钱了吧。”

    钱星航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该接触的还是要接触,只有最终证实了某个结果才能结束。

    孟子涛接着问道:“还有,报告中写的这位米安量是什么情况?”

    钱星航回道:“这个米安量是除了叶大路之外,任冬生在温陵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只是他并没有跟随任冬生一起行动,在叶大路去世后,他就消失无踪,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因为时间久远,现在很难再找到他现在的行踪和生死了。”

    也就是说,这位米安量很可能知道任冬生他们出海的目的,在任冬生等人已经去世的情况下,这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只是现在人都找不到也没办法,只得花时间慢慢寻找了。

    之后,孟子涛又问了几个问题,钱星航也做了详细的回答。

    “钱队,谢谢你的讲解,辛苦你了。”孟子涛起身客气地跟钱星航握了握手。

    钱星航脸上露出笑容:“这算不上什么,而且我现在对这事也很感兴趣,希望尽快能够弄清事情的原委。”

    孟子涛笑了笑,只要有些好奇心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好奇心肯定会越来越重。

    由于还有事情,片刻后钱星航就提出了告辞。

    孟子涛把钱星航送到门口,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钱队,能不能把米安量的资料给我一份。”

    钱星航说道:“没问题,只是我们现在调查到的米安量的信息很少。”

    孟子涛摆手道:“没关系的,我也只是想要了解一下而已。”

    钱星航点点头:“好,那我现在就让人把资料传真给你吧。”

    “麻烦你了。”

    没一会,米安量的资料就传了过来,随即钱星航也离开了。

    孟子涛查看传真过来的资料,照片还算清晰,能看出米安量是那种比较温文尔雅的男子,而且他做的也是古玩生意。

    然而,米安量在没有失踪之前,却比较神秘,说是做古玩生意,但一年到头却有几次生意成交,然而,米安量的生活质量却远远高于当时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反倒像是一位有钱的老板。

    再加上其它种种,调查人员推测米安量很有可能是做非法古玩生意的,他的货物来源,有可能是盗墓得来的脏物,或者是非法的海捞文物。

    看过米安量的资料,孟子涛猜想,米安量货物来源还真有可能是海捞的文物,这样一来,任冬生出海的理由就能够解释了,必然是从米安量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就算这个猜测不对,米安量的生意也必然有问题,老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米安量没有做亏心事,他又为何要失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