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现在对郑老真是羡慕嫉妒啊!”
蒋卫文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小孟,我这老胃病就要麻烦你了。”
既然得知了孟子涛的一些情况,他内心不禁升起了一些希望。
孟子涛笑道:“我会尽力而为的,这样,我先给您按一下穴位。”
“好。”
孟子涛重点按的是三足里,这个穴位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本来,孟子涛的手法就不一般,现加上又有内力的辅助,蒋卫文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本很不舒服的胃,居然恢复正常了。
“小孟,你太厉害了!”蒋卫文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孟子涛谦虚客气了一番,又给蒋卫文开了个药方,让他按上面的要求煎药,服药,半个月之后再按情况换药方。
蒋卫文郑重其事地收好药方:“这药方我可得好好收起来,将来就是我家的传家宝了。”
“蒋老,您这说的也太夸张了。”
“你是当代草圣,你的药方也是书法作品,怎么就不能成为传家宝了?”
“您老实在过誉了……”
接下来,蒋卫文询问自己的病情,得知孟子涛有把握在半年之内,就把他的老胃病治好,心情十分愉快,但马上,他又睛转多云了。
没等孟子涛询问,蒋卫文自己说了出来:“还不是骆岳,我现在才发现他已经变了,变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为了赚点钱,良心都不顾了。”
原来,昨天蒋卫文他们商量出了结果,要求骆岳按原先的约定退赔,考虑到蒋卫文的面子,大家对骆岳的惩罚也比较轻。
但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骆岳居然并没有接受大家的好意,为了不想让自己负责,他更是极力狡辩,把蒋卫文气得够呛。
蒋卫文刚刚从骆岳那回来没一会,心情能够好才怪:“你说好好一个人,现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孟子涛原先对骆岳的感观就相当差,对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样也并不意外,当然,在蒋卫文这里,他也不好说的太过,便说道:“您老别生气,身体是您自己的,因为他气坏了可不值得。另外老话说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路是他自己选的,后果也应该由他自己负。”
蒋卫文唉声叹气道:“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两家到底是世交,作为长辈,我怎么能看着他就此堕落呢?”
孟子涛心道,骆岳都已经铁了心了,再怎么劝也不会有多少效果的。这样的话他不好明说,只好拐弯抹角说出来。
事实上,蒋卫文也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他心里还有些希望,一时半会并不会放弃。
正当孟子涛劝解蒋卫文的时候,就见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兴冲冲地走进了客厅。
青年和蒋卫文有些相像,正是蒋卫文的儿子蒋仲秋:“爸,我给您搞了一副好药。”
“你又花什么冤枉钱啊!”蒋卫文皱起了眉头,儿子有孝心,他很喜欢,但老是为了他的病花冤枉钱,并且吃一堑长不了一智,他多少有些不舒服。
蒋仲秋连忙道;“您相信我,这回真不是什么冤枉钱,我是从一位气功大师手里买来的,据我了解,买过的人都说好。”
蒋卫文无奈道:“这都什么年月了,你还相信什么气功大师啊!那根本就是骗子。”
孟子涛心道,我就是气功大师啊,不然你的病怎么能治好?只是这事他不好提起,不然传扬出去,非得被人烦死不可。
而且,他的这个“气功”和社会说的也不太一样,要不是有异能一直吸收灵气转换成内力,他可舍不得拿出来为人治病。想想,要是对方真有内力,花一年时间修炼出来的内力,只够给一位病人治一次,这人可能会治吗?还真当他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啊!
所以说,蒋卫文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八百五十章 一本古医书
“爸,您这么说就是一刀切了,别的不提,那位气功大师可是真有本事的。”
蒋仲秋信誓旦旦地说:“我找到他的时候,要求他表演传说中的隔空取物,大师立刻进入了状态,不一会儿就从空气中抓出了一个鸡蛋,说这是他家后院老母鸡刚下的,还让我摸摸,我感觉还热乎着呢。”
蒋卫文一脸无语:“你都多大了,还相信这个把戏,这就个江湖骗子,其实鸡蛋一直藏在他的袖子里,鸡蛋上的温度是他的体温。”
蒋仲秋也很是无语:“我又不是傻子,连他变魔术都看不出来。”
“嘿,你比傻子聪明不到哪去。”蒋卫文对儿子的脾性已经了如指掌了,况且,社会上宣扬的气功大师,往往最后证实都是骗子。
“好心给您求点药,却还要被骂。”蒋仲秋小声嘀咕了起来。
“你这小子,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难不成我还故意冤枉你?”
蒋卫文摇了摇头:“这样,你明天把药拿去鉴定,如果没有问题,我向你道歉。”
蒋仲秋连连摆手道:“可别,如果没问题,您只要每天按时吃这个药就行了。”
“这事我能答应,但如果这药有问题呢?”蒋卫文反问道。
蒋仲秋想了想,说道:“那我随便您处置。”
“好,这是你说的。”
“当然,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颗钉,肯定不会反悔的。”
蒋仲秋也是个急性子,和父亲打了赌,就急冲冲地跑了出去,去做药物鉴定了。
“这小子,希望这回能让他聪明一点吧。”蒋卫文说道。
孟子涛微微一笑,捡了几句好听的话说。
闲扯了几句,蒋卫文说:“小孟是头一次来我这里,我带你去看看家里的藏品吧。”
“荣幸之至!”
蒋卫文起身带着孟子涛来到他的藏宝室,一走进去,孟子涛就有些看花眼的感觉,只见屋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瓷器,其中既有稀有的官窑瓷器,也有少见的精美民窑,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对自己丰富的藏品,蒋卫文也是非常骄傲的,他笑着说:“你先看,如果发现有问题,记得跟我说。”
孟子涛点了点头,接着欣赏起房间里的藏品了。因为时间有限,他当然不可能一一欣赏,只能挑选重点,至于普通一点的,扫几眼也就过去了。
但就算这样,对孟子涛来说,时间也如同流水一般,在欣赏古玩的过程中,哗哗地流走了,感觉眨眼之间天色就暗了下来。
“小孟,先吃饭吧,今天看不完就明天再看。”蒋卫文笑着说道。
孟子涛遗憾地说:“我在沪市呆了有几天了,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明天就得回去了。”
蒋卫文笑道:“那就等下回来我这里的时候再看,你不会觉得我会跑了吧。”
孟子涛笑了笑:“那就等下回再来拜访您的时候再说吧。”
蒋卫文点头说好:“走,去吃晚饭吧。”
吃过晚饭,孟子涛跟蒋卫文又聊了一会,这才起身告辞。
“小孟,谢谢你今天给我治病,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这几本医书是我这些年的收藏,算是我的一些心意吧。”蒋卫文拿出了一个锦盒,递给了孟子涛。
孟子涛连忙推辞道:“蒋老,您千万别这么客气,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蒋卫文硬塞给了孟子涛:“收下,这书我拿着没用,只有在你的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盛情难却,孟子涛认真地点了点头:“蒋老,谢谢您。”
蒋卫文笑了笑道:“这里面有本书比较古怪,上面的内容是用暗语写的。”
说话间,他打开锦盒从中拿出了一本古籍。
孟子涛接过一看,发现古籍中的内容确实比较乱,但一些专业词汇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很可能是一本医书。另外,从纸张等方面来看,这本古籍的成书年代很可能是明中晚期。
接下来,蒋卫文告诉孟子涛,这本所谓的医书其实是抵账得来的。九五年某天早上,蒋卫文去他经常光顾的小店吃早饭,坐下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五十多岁老头带着一个虎背熊腰的儿子也进来吃早饭,从这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应该是乡下来打工的。
两人估计手头有点紧,只要了素面,老头一个人吃了两碗,儿子块头大,现加上饿狠了,居然足足吃了七碗素面,看得周围人都有些目瞪口呆。
只不过,结账的时候出了问题,老头手一摸,口袋里居然一分钱都没有了,这当即令他脸色大变,四处翻找,却就是没有找到钱,一时间急的哭了起来。
蒋卫文看着觉得心软了,就做好事,帮老头和他儿子付了面钱,权当行善积德了。
之后,蒋卫文打听到父子俩来沪市找工作,工作没找到,还把带来的钱给骗的差不多了,身上仅有的钱也丢了,父子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九五年那会,人还是比较单纯的,蒋卫文觉得老头和他儿子比较可怜,于是便托了朋友,帮他们找了个力气活。
老头和他的儿子对蒋卫文是千恩万谢,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去找蒋卫文,随后拿出了一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古籍要送给蒋卫文,他告诉蒋卫文说,这本书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医书,里面记载着一些神奇的方子。只不过,这本医书是用暗语写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方子的组成。
老头祖辈上还有一本记载密码暗语的书籍,但因为战乱丢失了,现在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破解里面的内容,现在送给蒋卫文,希望蒋卫文能够破解。
蒋卫文说:“后来我也找过几个人鉴定过,大家一致认为是明代的东西,但因为不知道暗语,谁也搞不清楚里面写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把它一直闲置了。我对医书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更没有时间去研究什么暗语,所以就一并给你吧。”
“我一定尽力而为。”
“不要有什么压力,就算研究不出所以然也没什么事。”
“这点我知道,如果有结果了,我一定跟你说。”
“好,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
…………
第二天,孟子涛跟着于为刚去看了他挑选好的办公地址和店铺,提出了一些意见后,就去取了这回在沪市的收获回去了。
一到陵市,孟子涛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老杨的来电,问他现在在不在陵市,他朋友有一批瓷器海捞瓷要处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底捞出的瓷器。这些瓷器一般被发现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船只沉船后遗失的。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捞瓷开始面世,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们的关注,并迅速在收藏圈引起共鸣。
而在拍卖市场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人将发现于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海捞瓷进行拍卖,最终获利8000余万法郎。此后,海捞瓷的价值和影响开始与日俱增。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收藏市场,海捞瓷交易价格不断攀升,海捞瓷由原先的几十元涨到现在的上万元。
孟子涛对海捞瓷还是挺感兴趣的,不提爱好,光以生意的角度,古玩市场中,任何的品类都有盛极而衰的时候,瓷器市场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价格已经屡屡突破新高,再这样下去,肯定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再加上现在各种瓷器的赝品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瓷器市场的发展,如果到了瓶颈期,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比较困难了。
而海捞瓷市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发展,真正热爱收藏的人还不多,其中一些精品也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简而言之,还是大有所为的。现在哪怕买一些真品放着做投资也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当然,这指的是真品,别看海捞瓷市场还不是太兴盛,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赝品了。
言归正传,孟子涛跟老场说有兴趣,随即驱车来到老扬电话里说的地方。
老杨给双方做了介绍,大家客套了一会,转向正题。
老杨的朋友叫朱木维,他带着大家进入一间小仓库,边走边给孟子涛介绍说,他原本是做普洱茶生意的,07年的时候经历过了一次高峰,接着就急流勇退了。
对07年的普洱茶行情,孟子涛还记忆犹新,当时的普洱茶崛起,犹如天方夜谭般,创造出了国内商界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一饼普普通通的普洱茶饼由一饼十多元钱,一下子炒到一饼100多元钱,一条一斤重的普洱沱茶由20元/条,突然飙升到200元/条。
当然,市场不可能一直这么疯狂,于是等到泡沫破裂,市场就惨不忍睹了,这轮炒作行情,最终导致一夜间有的人由一个平民跃进为千万富翁,也有的人由一个千万富翁贬为贫民。
朱木维感慨道:“当时的普洱茶市场简直就跟疯了一样,我赚钱都赚的心惊胆战,最后思来想去,还是斩断了对金钱的**,把手上的货都清了,也算是我运气好,没多久,这行就有了变化,那结果想想还后怕。之后,我就听朋友的介绍,做起海捞瓷的生意,只不过我觉得这两年涨势不大,或许也是我不适合做这一行,于是就想把货给清了。”
孟子涛听到这里,心里嘀咕道:“你都尝到普洱的暴利了,还会老老实实等待海捞瓷一点一点上涨才怪。”
朱木维指着仓库里一只只箱子道:“这些都是我从我朋友那边拿的货,都是直接从海里沉船里捞上来的,你看看,只要价钱合适,我可以统统卖给你。”
孟子涛放眼一看,仓库里足有两三百只箱子,如果里面都装着海捞瓷,估计有数百甚至上千件海捞瓷,数量颇为壮观。当然,这其中想必普通的品种是多数,至于精品,应该数量有限。
孟子涛点头道:“朱老板,那我先看看再说了。”
“行。”
朱木维叫上工作人员,帮箱子一一个打开,箱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瓷器,有的箱子里有好几件,有的箱子里只有一件,都呈现出海捞瓷的特征。
孟子涛上前一一查看,一般来说,海捞瓷本身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海捞瓷能够真实反映出所在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比如,著名的“克拉克瓷”就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
这种风格可能不是太受国人喜欢,不过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因此海捞瓷的单件市场价格其实并不高,这无疑适合一些普通大众收藏投资。
再加上海捞瓷是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其真品率相对较高,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这无疑更适合普通大众收藏爱好者。
对孟子涛来说,海捞瓷的鉴定并不难,因此鉴赏的速度也比较快,没一会,一半的箱子就都被他看过了,其中普通的瓷器最多,也有一些精美瓷器能够入得他的眼,而且没有一件是赝品。
不过,当他看到接近四分之三的时候,一只箱子里的瓷器却令他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怎么了?”朱木维到底是经验丰富的商人,察颜观色比较厉害,马上就注意到了孟子涛的表情。
对于朱木维这个并不算是子里的商人,孟子涛也没有多说什么,直言道:“我对这只箱子里的瓷器有些不太看好。”
“嗯?你是说有问题吗?”朱木维也不是古玩小白,对古玩圈子里的一些术语还是知道的。
孟子涛说道:“这么说吧,真品海捞瓷沉在海底几百一千年,器身上沾的贝壳有大有小,多种多样:而赝品海捞瓷器身上沾的贝壳。海生物几乎一模一样及同一类型的寄生物。这只箱子里的瓷器上的贝类看起来太整齐了。”
朱木维得了提醒,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
第八百五十一章 海捞瓷
朱木维犹豫了一会,说道:“这会不会有例外?”
“不太可能。”
老杨插话道:“咱们不说这上面的附着物,从一些特征上就能判断出真伪,一般来说,真品海捞瓷的胎土因为是人工粉碎,不会太精细,眼看手摸能有沙粒感,同时能看到竹刀修胎脚的纹路。沉入海底后被海里的咸和杂质腐蚀后胎釉的表层都会出现下凹的小坑,用放大镜看有很多下凹的小黑点,而且因沉入海底几百一千年,形成一层干燥状的自然包浆。”
“而赝品海捞瓷的胎土是机械粉碎,其胎精细密结,手感平滑,而且所修胎脚圆而平滑,看不到竹刀修胎的状况,由于釉表和胎土密结而沉下海底的时间才只有一年半载,根本无法体现下凹的小坑小黑点状,其胎无包浆,呈湿状。所以综合看来,这箱子里面的瓷器都是有问题的。”
有理有据,朱木维也只能相信这个结果。
孟子涛暗自摇了摇头,从朱木维的表现来看,他应该对鉴定一窍不通,买东西就是靠朋友,或者专家帮忙,古玩这行毕竟不同于别的圈子,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当今年代,靠别人的诚信赚钱可真不太容易。
朱木维指挥工作人员打开更多的箱子,并说道:“还要麻烦孟总帮忙看看,还有多少有问题,我去退货。”
老杨摇头道:“你还想退货啊。”
朱木维说:“那当然了,我是不懂古董鉴定,但我也不傻,事先已经签订好了合同,有问题的瓷器可以退货,而且还要赔偿我的损失。”
老杨笑道:“你就不怕他跑了啊。”
朱木维很自信地说:“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不久之后,孟子涛把剩下的箱子都一一看过,有问题的瓷器不多,一共才五箱而已。
“你们稍等片刻,我给朋友打个电话说一下。”
朱木维走到一旁边跟朋友打了电话,对方听了这事也相当吃惊,表示肯定是有人吃里爬外,他不可能会为了这么一点钱坑朱木维,他马上去调查,给朱木维一个说法。
朱木维也相信朋友的说辞,毕竟量不大,加起来的价值应该也要不了五万块钱,朋友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钱来搞事。
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