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厂-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坤宁宫,皇后张嫣读了父亲的信,眉头不禁便皱了起来。

    魏忠贤荼毒忠良之事,皇后早已知道,也是满怀愤恨,为杨左诸君子的命运深深担忧,她知道,此事是魏忠贤一手遮天所致,很多事情皇上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也是被瞒在鼓子里的。但是魏有客印月那个贱货相助,皇上就算知道,恐怕也不会下令释放杨左等人。

    思来想去,张嫣便打算等皇上晚间临幸时,当面劝谏皇上,先把杨左六人移送到刑部会审,保住一条命再说。

    当晚天启留宿坤宁宫,张嫣先是给天启讲了一则正德年间的故事,说当时街谈巷议,人们都说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坐皇帝,另一个是站皇帝,即一个是朱皇帝,另一个是刘(瑾)皇帝。言外之意是提醒皇上,本朝也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朱皇帝一个是魏皇帝。

    提及杨左一案,皇后愤愤说道:“杨左等忠良,若由东厂这样一味拷问下去,是要出人命的,再说日后他们把杀忠臣的名声归于皇上,青史上就会留下皇上的骂名,皇上不能再撒手不管了?”

    天启听了并没有动怒,只是解释说:“皇后不知,那杨左等结党乱政,受熊廷弼重贿,多达数万两,一心为熊出脱。朕不是不想把他们送入刑部,是想等他们交清了赃银再移送。”

    张嫣反问道:“如果交不够银子,那杨左等岂不会被杖死,还谈什么移送刑部量刑定罪?”

    定眼看去,天启却是睡了。见状,皇后不禁流下眼泪,父亲交给自己搭救杨左等大人的任务,何时才能有望完成?

    。。。。。。。。。。。

    二十五日,杨涟家人来狱中送饭及茶叶。番子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茶叶中藏有金屑,猜测必是杨涟主使,打算从速结果自己的性命。杨涟家人一看事情败露,怕牵连自己,连夜逃走,此后再无人给杨涟送饭。

    就在杨魏五人惨受拷掠血肉模糊之时,有一双忧患的眼睛正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这个人就是吏部尚书崔景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六章 无耻之徒(四)

    吏部现在的格局很复杂,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分属不同的阵营,谁也不听谁的。

    崔景荣本人是无党派,接替陈于廷出任左侍郎的徐兆奎是阉党,右侍郎蒋旭则是**星的亲信,是东林党。

    徐兆奎是顾秉谦向魏忠贤推荐的,所以他只听顾秉谦的话,蒋旭是东林党在吏部的最后一颗硕果,算是为东林党在吏部撑了门面。

    二者背后的势力都是崔景荣不想得罪的,但是,身为天官之首吏部尚书如果一点也不作为,那无疑是对皇帝龙恩最大的亵渎。所以,崔景荣想有所作为,他想做出点事来。眼前,便有一桩大事等着他办,那就是已经拖了又拖的京察。

    自上任来,便有前后十几拨来京待察官员来询问京察什么时候开始,对此,崔景荣无言以答,因为他也不知道京察什么时候能开。他曾上疏问过皇帝,皇帝没有答复;他曾到内阁找过首辅顾秉谦,顾的回答则是“快了,快了…”

    快了快了,这究竟是马上就办还是一句敷衍呢?

    答案不言自明,没有内阁的支持,崔景荣有心无力。面对那些官员的诘问,他只能保持沉默。

    可是,京察他能保持沉默,眼睁睁的看着杨涟等六君子身陷囫囵,惨遭酷刑,他却是无法再保持内心的平静。

    当年,“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斗来斗去,崔景荣始终格守中立,从来不掺和进去,后来魏忠贤发迹,开始和东林党斗,他也不掺和,因为他认为大臣的本份在于安分守己,办好自己的事,不要去做与自己本职无关的事情,因为那些党争终归对国家没有好处。历朝党祸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

    士大夫的尊严和节操,崔景荣一直坚持着,他不去媚附曾经如日中天的东林党,也不去为魏忠贤为虎作伥。可是,毕竟东林党的那些人和自己都是一脉,听说魏阉的爪牙袁大海借着皇帝的名义,百般折磨杨涟等人,他心中还是愤愤不平的。

    对杨涟,崔景荣说不上有多好感,或者说多敬佩,但是杨涟前阵上的“二十四大罪疏”上有些条文他也是赞同的,就拿杨涟弹劾魏阉的第一条“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来说,这条就无大错。因为太祖皇帝早就在宫门外树立过铁牌,上铸“内官不得干预朝政”八字! 虽然这块铁碑被王振派人砸毁了,但这毕竟是太祖皇帝的遗诏,岂是说砸就砸的?

    如今魏忠贤以皇帝为傀儡,以客氏为内主,以内阁为传声筒,以东厂大狱为私家监狱,旨从己出,搞的纲常废坏,社稷濒危,这样下去真要国将不国!

    身为大明臣子,身为吏部尚书,难道我当真要袖手旁以观吗?

    不行!

    皇上既然用了我,我便要尽自己的本份!

    念及于此,崔景荣“豁”的一声拍案而起,思虑片刻,提笔写了封信。

    信是写给次辅魏广徽的,崔景荣在信中向魏广徽表达了自己要救杨魏六大臣的意思,劝魏广徽务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信写好后,右侍郎蒋旭正好进来,崔景荣不想让他误会自己和魏广徽有交,便客套两句,叫人把信送了出去,只字未提这事。

    ……………

    “崔景荣与我素无交情,何以要写这封信的?也未听说他和东林党有什么交情啊?”

    读完崔景荣的来信,魏广徽很是疑惑不解,也是颇感为难。构陷杨涟、魏大中等人,自己确实也在司礼监和袁大海一起出过策,但是自己的初衷只是借熊廷弼这个案子把杨涟他们的名声败坏掉,叫他们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却是没有想过借此杀了他们。

    但是现在已是骑虎难下,袁大海和王体乾、梁栋他们铁了心要处死杨涟他们,魏公公也拍了板,自己现在再去出面营救,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再说,恐怕自己也未必能救得了。袁大海马上就要成为魏忠贤的干女婿,又有王体乾和梁栋力撑,如今他一心要借杨涟他们更晋一层,如何能同意就此罢手?而且魏忠贤也必定会反对,说不得还会大骂自己一顿。

    唉,这事棘手啊,自己出面,一会得罪魏忠贤,二会得罪袁大海和王体乾,想自己好不容易才挽回魏忠贤的信任和欢心,爬上这次辅的位置,眼看顾秉谦老得就快走不动了,这要是再节外生枝,自己仕途岂不是又要多生坎坷?

    但转念又一想,崔景荣现掌吏部,吏部又是六部之首,权力极大,就连入阁的大学士也须由他推荐,今后用着他的地方还多着呢,要是就这般拒绝他,日后怕是会有麻烦?

    权衡再三,魏广徽决定先给皇上写一封密信,以身为阁臣从不知有这样一份由内阁票拟的“五日一追比,完赃后送刑部拟罪”的御旨而感到不胜惊愕。接着他又说杨涟等人在今日虽是有罪之人,而昔日实为辅佐大臣,纵使赃私是真,也应发往刑部,若像现在逐日严审,死期将不远,这样做不但有违祖宗之制,而且会引起朝政日乱,与古代明君的做法大不同也!

    写完密揭后,魏广徽又独自一人坐了许久,这才拿定决心,叫家人即刻从会极门送进宫去。

    …………

    走会极门的奏疏通常是会直送乾清宫,而且今日魏忠贤不在宫中,早早就回了东厂胡同的私宅,听说是在为他干女儿置办嫁状,因此魏广徽倒不担心这信会落到魏忠贤手里。王体乾和李永贞他们也都去了,宫里只有司礼监的随堂太监李炳元他们在主事。自己是内阁次辅,宫里人又都知道自己是魏公公的人,所以魏广徽不担心自己这道密揭会被司礼监给拦下来。

    只要密揭能到皇上手里,那接下来的事情是好还是坏,自己便不管了,反正这事自己已经尽力了。

    可是,世事的变化实在是无法猜度的,魏广徽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道最关键的,那就是今日会极门收发奏疏的人是谁。

    今日、昨日、前日,已经连着三天,在会极门主持收发奏疏的人都是同一人,那就是司礼随堂太监周清。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新任东厂二档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七章 无耻之徒(五)

    东厂三档头刘应坤掌着尚宝监,李朝钦掌着兵仗局,已死的张文元是司礼随堂太监,孟忠则是司礼秉笔太监。

    如果刘应坤要从三档头的位置爬到大档头,那就必须是司礼秉笔太监,因为这是东厂建厂两百年来的铁制。而他要想成为二档头,同样也必须首先成为司礼监的随堂,显然,以刘应坤现在尚宝监掌印太监的职位,要想成为司礼监的秉笔或者随堂,难度可不是一点两点的大,而是很大。大到刘应坤根本没有动过往上爬一爬的念头。

    刘应坤没有晋升排名的希望,李朝钦更是没有,因为他的兵仗局在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二十四衙门中排名垫底,没有入选司礼监的资格。

    至于袁大海,除了他能学东方不败挥刀自宫,否则,也别想染指四大档头乃至东厂督公的宝座。

    当然,他不能染指,并不代表他就会放弃争取。他要争取,至少,要争取新任的两个大档头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又来一个孟忠。

    在忙着对杨涟他们追比的同时,袁大海一直在私下活动着,他找过王体乾,和梁栋密谈过,和任敏也悄悄见过面,在亲信加女儿加女婿的“吹风”下,魏忠贤在五月十七日的时候,让王体乾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名义分布了东厂人事调动的命令。

    梁栋以司礼秉笔太监职司兼掌东厂大档头;

    周清以司礼随堂太监职司兼掌东厂二档头;

    命令下来之事,之前一度曾是“热门”且呼声很高的李永贞气得关门喝了半天闷酒。

    ……………

    周清万历三十三年进宫,三十五年入内书堂,三十八年在御用监当差,四十四年成为宫中最年轻的少监,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万历皇帝驾崩那年,他被选入司礼监任随堂太监,起草圣旨和代秉笔太监批阅奏疏。

    天启元年,王安倒台,周清果断攀上魏忠贤,其后一直在司礼监任随堂太监,魏忠贤曾私下与王体乾说过周清可用,将来可以补为秉笔太监。

    投靠魏忠贤后,周清便一直唯魏马首是瞻,充任其传声筒,与东林堂斗争的几次宣旨,都是周清出面的。由此,他也成为东林党人争相痛骂的阉贼恶犬之一,其名声可以说和双手沾满东林党人鲜血的袁大海有的一拼。

    不过,袁大海对周清却并不了解,也不相熟,只知道他是司礼监中最年轻的太监,今年好像才三十六岁,是内书堂出来“根正苗红”的大太监候选人,前途不可限量。

    没有了解,袁大海自然不可能把周清推上东厂二档头的宝座,因为这是个利益攸关的要害位子,是他袁大海名义上的顶头上司,若是随便找个不认识不了解的人来压自己一头,谁保他不会成为孟忠第二?

    大档头的位置肯定是梁栋的了,袁大海是狼,梁栋就是狈,二人早已勾搭成奸,追比杨涟等人时,二人的默契可以说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袁大海而言,梁栋绝对是个可人儿,一个失去就不可再得的“可人儿”。

    为了将这个“可人儿”推上东厂大档头的宝座,袁大海可是着实费了一般心思,光是王体乾那里就跑了三趟,尔后又跟未来老婆任敏好说歹说,最后把对杨涟等人的审讯之功都推到梁栋身上,以此来让魏忠贤认可梁栋的本事。

    二档头的位置却是难办,因为这个二档头必须是司礼随堂太监,而一众司礼随堂太监,袁大海一个都不熟。梁栋倒说李炳元可用,不妨推他上来。

    李炳元?

    袁大海不置可否,通过几天的观察后,他便同意了梁栋的提议,推荐李炳元出任东厂二档头。因为这个李炳元贵在有自知之明,十分识趣,能够摆得清自己的位子。扶他上来,不怕给自己使绊子。

    然而,就在袁大海准备去找王体乾商定最后人选时,有一个人却找到了他,这个人告诉袁大海,有一个人比李炳元更适合出任东厂二档头。

    这个人是袁大海的结拜大哥内操总制守曹化淳。

    曹化淳向袁大海推荐的二档头人选便是周清。

    ………

    曹化淳对周清很了解,可以说,他与周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死之交”来形容,另外,他和周清有三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万历三十三年进宫;二、他们都是武清人;三、他们都是王安提拨上来的,但却都在王安倒后台转向魏忠贤。

    曹化淳劝说袁大海推荐周清的理由只有一句话,袁大海听后便欣然答应。

    曹化淳说的是“周清是我的生死之交,我对他很了解,你若推荐了他,他必会对你感恩戴德,将来,四大档头中能力保于你的肯定就是他。”

    就这样,在曹化淳的推荐和劝说下,袁大海向王体乾提出了东厂大档、二档的正式人选,即梁栋和周清。

    出于打压李永贞的考虑,王体乾赞同了袁大海的提议,与袁大海、梁栋联手起来摆了李永贞一道,把个李永贞气得够呛。魏忠贤却是瞒在鼓子里,他啊,对王公和好女婿的眼光可是相信得很。

    …………

    曹化淳没有说错,周清确是个懂得报恩的人。所以,当魏广徽的密揭到他手中后,他便意识到魏的所请是袁大海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没有将这密揭送到乾清宫,而是大着胆子抄录了一份送到了东厂,送到了袁大海手中。

    袁大海一看到这份密揭,顿时怒不可遏,大骂魏广徽无耻,说一套做一套,两面三刀,十足小人!

    骂完之后,眼珠一转,派郭可纲连夜找来冯铨,拉着他便往东厂胡同求见魏忠贤,把魏广徽的密揭直接捅了出来。

    “五日一追比的圣旨是咱家让顾秉谦拟写的,他魏广微不知道?怎么着,如今他倒上疏为杨涟鸣起不平来了,他要反了吗!”

    如袁大海所料,魏忠贤在得知魏广徽密揭内容后,也是暴跳如雷,负手在书房里连连大骂,骂魏广徽是墙头草,出尔反尔。

    魏忠贤骂得凶,袁大海就乐得凶,待魏骂得口干舌燥时,他不失时机的朝冯铨打了个眼色,冯铨见状,立即会意,上前一步小心翼翼说道:“千岁,魏阁老这密揭中说朝政日乱,下官以为这是在影射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耻之徒(六)

    说完,冯铨面露忧色,一幅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他这样子,魏忠贤见了,不禁一突,想到什么,不由脸色一冷,沉声问道:“小冯学士想说什么?”

    朝袁大海瞥去一眼,获得对方的鼓励后,冯铨心中大定,不敢有迟疑之状,当即说道:

    “自叶向高、朱国祯去职后,朝堂大员便换了一批,正是一片新气象之时,然而魏阁老却在这密揭中说朝政日乱,下官窃以为,魏阁老这般说,不是说的旁人,而是冲着千岁来的,用意很显然,他这是在说千岁干涉朝政,任人不明,这才使得朝政所谓“日乱”!”

    “魏广徽好胆!”

    冯铨话还没说完时,魏忠贤就已经是怒火中烧,冯铨说完后,他已是不能再自制,怒冲冲的吩咐冯铨道:“小冯学士速速为咱家起草一份诏书!”

    冯铨心中暗喜,脸上却装作糊涂,不解的问道:“不知千岁要下官起草何样的诏书?”

    魏忠贤这会一肚子火,哪里想到写什么,随口便道:“怎么写,小冯学士自己看着办,关键是要给咱家狠狠的骂骂魏广徽!他太放肆了,太放肆了,枉咱家这么信任他,委他以重任,他却背后捅咱家的黑刀子,咱家要是不给他点厉害瞧瞧,这口恶气如何能出!”说完,“啪”的一下拍在桌子上,震得茶碗都倒了,也吓得外面伺候的小太监们一个哆嗦。

    见状,袁大海忙上前安慰道:“爹,你消消气,千万别气着了,魏阁老有错,咱们斥责他便是,犯不着把自己身子给气着了,您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您叫我们可如何是好…爹您先坐着,叫小冯学士拟旨就是,待他拟好,读来与爹听,爹听了满意,咱们就下发,爹要是不满意,就叫小冯学士写到爹满意为止。。。”一边劝着魏忠贤,一边又连连朝冯铨打眼色。

    冯铨见了,忙找来笔墨,拟起了圣旨来。也得为他了,这么短时间要拟一份合乎魏忠贤心意的圣旨来,又不能太过露出痕迹,提笔只考虑了十几秒,他便挥毫写了起来。

    冯铨在谕中先是重申杨左等受贿,人神共愤,接着斥责魏广微徇私避祸,并强调今后敢有巧借题目希图翻案者,将按祖宗红牌之律,治以欺君之罪!

    他这是将魏广徽这道密揭与给杨涟他们翻案给捆绑到了一起,有了这道圣旨,那今后再有人想为杨涟、左光斗他们翻案,那便可以直接治他们的欺君之罪了。

    此旨一下,当真是要堵死杨涟、魏大中等人的所有活路了。也重重扇了魏广徽这个次辅的耳光。

    冯铨好毒,好妙!袁大海暗赞一声。

    。。。。。。。。

    写好之后,冯铨便读了给魏忠贤听,魏忠贤听了甚是满意,直夸小冯学士果真是好文采,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助,短短功夫便起草了圣旨,难得的人才。

    夸着夸着,刚才那股怒气便悄无声息了。

    冯铨起草的这份圣旨袁大海也很满意,见魏忠贤的心气已经平复了许多,忙趁热打铁,殷勤的说了句:“爹,你别尽顾着夸小冯学士,小婿这边也有件宝物要献给爹呢,管保爹看了之后,这气立马就顺了,说不得还能拨开乌云喜见日月呢。”

    “噢?”

    魏忠贤呵呵一乐,不大相信的朝袁大海看了眼,笑道:“你手头还有宝物?啧啧,稀奇了,拿给咱家看看,看看到底是不是宝物。”

    “哎!”

    袁大海点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