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剑图-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吸,劲牛的第二锤已至。考明不敢硬拼,向左一闪躲了过去。这样打了大约十几个回合,考明已经体力不知,劲牛又一锤砸下,考明无处躲闪,只得硬接一招。这一次,考明已被震得吐血。劲牛越打越起劲,正要补上一锤,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估计辽军又到,不敢耽搁,率领帮众慌忙逃窜,直奔最近的蔚州城而去。

    雄州一役,辽军仅仅损失兵力七千,而宋军五万精骑几乎全军覆没,知州贺令图阵亡,王佚、李劲牛则率残兵龟缩于蔚州城内,等待潘美援兵。

    在辽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代州越来越近了。
卷一 寒风吹雪 第一章 辽边战事 第五回 兵临代州
    蔚州城潘美惨败陈家谷杨业出招

    攻下雄州,辽军势如破竹,周边郡县守城官兵闻风丧胆,或缴械投降,或弃城逃命,南征军以迅雷之势,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雄州地区。

    王佚、李劲牛率残兵退至蔚州,与守军兵合一处,约有两万人,可暂时抵挡辽军进攻。李劲牛趁辽军未至的空隙,再次前往代州乞援。潘美收到雄州兵败的消息,气得肺都要炸开,大骂李劲牛饭桶。

    李劲牛只得受教,诚惶诚恐道:“大帅息怒,俺与王、贺二将军全力抵抗,可是辽狗甚是凶猛,实在抵挡不住……”

    潘美打住了李劲牛的话,说道:“多说无益,你今次不在蔚州守城,又来这里干什么?本帅可没有多余的人手管你!”

    李劲牛忙道:“现在蔚州城情况危急,辽狗随时都有可能打来,俺来这找大帅拿主意啊!”

    潘美冷冷地说道:“蔚州小城不守也罢,若为此小城伤我主力元气,实在得不偿失。”

    天河帮原是从蔚州起家的,李劲牛、吴副帮主以及大部分帮众都是在蔚州城或是周围郡县长大的。李劲牛一听潘美这么说,顿时就急了:“大帅,这蔚州对于你们打仗的可能无所谓,可是对俺们天河帮来说,蔚州那可是命根子啊!大帅说不要蔚州了,自有大帅的安排,俺无话可说,可是你让俺咋跟兄弟们交代啊!大帅,天河帮也算是你一手培养起来的,也算是你的孩子了,你就忍心看着你的孩子被辽狗吃掉吗?”说到这里,李劲牛竟然放声大哭起来。

    潘美第一次见李劲牛失声痛哭,心理防线终于崩溃,苦笑道:“劲牛说的也不无道理,连自己自己孩子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能力保护国家。若我袖手旁观,岂不是让手底下的兄弟们心寒!劲牛,你马上赶回蔚州布防。本帅明日便到。”

    李劲牛听潘美答应救援,忙擦掉满脸的老泪,叩谢而退。

    第二日,潘美领兵三万直奔蔚州城解救,代州城的一切事务都交给杨家父子处理了。

    杨业知这三万人又将有去无回,偏又没有办法,只能对空哀叹。

    形势的发展对于宋军来说是越来越不利了,杨业与辽军对垒二十年来,每次战斗都是由自己掌控着战争进程,而这回反倒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这种感觉让他不禁回想起北汉城破国灭的那一场惨烈的攻城战,自己奋勇杀敌直到最后自己的部将士兵纷纷投降,无奈之下才投降宋军。宋主光义惜自己勇猛不但不杀反倒委以重任,对自己实在恩重如山。回想起那段经历是杨业感到很不舒服,总感觉这次出征凶多吉少,不禁愁上心头。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陈家谷”三个字映入眼帘,不只为何总是隐隐感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到达蔚州后,潘美自持骁勇,犯了和王佚、贺令图同样的错误。刚愎自用的性格,使他对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毫不怀疑。刚到蔚州城,没等军队站稳脚跟,便出兵攻击辽军主力,结果可以预料。

    蔚州城陷,潘美退师寰州的消息,在蔚州之战不久便传到了代州城。杨业感到压力倍增,“陈家谷”三个字再次出现在杨业脑中。

    这时儿子杨延玉走了进来,拱手道:“父亲,刚才收到前方探子报,称有一队没打旗号的骑兵在代州西北一带活动。探子估计这对骑兵可能是辽国轻骑,只配有箭弩和短刀,大约五千多人。活动范围主要在陈家谷附近,看样子并无偷袭我军大营的意思。”

    杨业心中一动,沉吟道:“在陈家谷附近?看来耶律斜轸已经意识到陈家谷的意义所在了。”

    杨延玉不解地问道:“陈家谷的意义?父亲,这是怎么回事?”

    杨业道:“辽军此次出征除少部分攻城部队以外,其他均由骑兵组成。这样的军队的特点就是作战机动灵活,在广阔的平原和草原上可算是霸主了。但是兵种单一则是他们的弱点,特别是在攻城上,他们尤其地不在行。所以尽量让战争在城池以外的地区进行就是耶律斜轸的作战方针。之前的几仗,辽军之所以能够占据主动,都是因为王佚、贺令图犯了在平原上与辽军主力硬碰硬的错误。”

    杨延玉豁然道:“嗯,在平原上与势气正盛的辽军铁骑拼命,遭到惨败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这么一来,陈家谷就是辽军在代州城外开辟的第二战场了?”

    杨业继续说道:“可以这么说。陈家谷两面靠山,西北谷口狭窄,而东南谷口比较宽阔并且直通代州。若在此设置伏兵,再引我军深入谷内,到时候我军是必死无疑。”

    杨延玉道:“此谷地域狭窄,不宜屯兵。如果我们坚守不出,陈家谷便成废谷,耶律斜轸先前的布置岂不是不值一钱。”

    杨业苦笑道:“耶律斜轸何等聪明,他是不会打无准备的战争的,这次被你窥到信息,纯属他的手下办事不利。让我们无意中猜出了他的意图。若我军能坚守不出,这场仗也不会这么难打了。哎,他这次利用的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

    杨延玉疑惑道:“内部的矛盾?父亲指的是潘美?”

    杨业点头道:“潘美刚愎自用,自持骁勇,若能听我一言半语,情况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潘美与我的矛盾就是我军现在最大的弱点。”

    延玉有所领悟:“所以,耶律斜轸算到以潘美的性格必不会死守代州,在辽军兵临城下之后的几天便会出兵死拼。到时候只要将潘美逼到陈家谷,那里的伏兵就有了用武之地!啊!到时候我们就等着束手就擒了!”说到这里延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杨业道:“若一切都按耶律斜轸的计划进行,到时候留守在代州的士兵将不足三万并且都是一些战斗力不强的残兵,根本顶不住辽军的一轮进攻。与其让潘美带着我军主力送死,还不如亲自出马,这样至少有几分胜算。

    延玉不解道:“以现在的形势看,父亲亲子领兵不也是一样送死?”

    杨业说道:“照耶律斜轸的计划是这样的,不过若我们深知他的每一个步骤就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部署做出相应的对策。”

    延玉说道:“我明白了。就象我们已经知道耶律斜轸要在陈家谷设置伏兵,我们就可以先消灭他设置在谷内的小部分伏兵,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谷中伏击他的主力。孩儿说的对吗?”

    杨业笑道:“延玉聪明。这是唯一能够应对时局的下下之策。不过,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仍无法掌握辽军的具体部署。延玉,你再派探子调查,一定要小心行事。”

    “儿子明白。”杨延玉说罢得令而去。

    又过一天,寰州城失陷。到了中午,潘美、王佚、李劲牛领着一万多残兵撤回代州。这回潘美仍没忘骂上王佚、李劲牛一顿,说二人打仗不卖力气才导致寰州失手,对于自己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却只字不提。

    辽国南征大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昂,没用半天功夫已经兵临代州城下了。

    此时的耶律斜轸满怀信心的远眺代州城楼,心中喊着杨业的名字:杨业!我们终于要见面了!
卷一 寒风吹雪 第一章 辽边战事 第六回 兵发陈谷
                   潘美嫉贤妒能 杨业无奈出城

  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历史上从不缺少万人景仰的英雄人物。这样一个富饶之地,必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千年来,大小战争从未在这块土地上停止过。战国时期,外有犬戎窥视,内有七雄纷争;秦汉时期有强悍的匈奴南犯;三国之后有五胡乱华;盛唐之时,安史之乱使盛世大唐瞬间倾覆;唐灭以后,又有五代的迅速更替;到了赵宋建立,仍不能改变这动荡的局面,北方契丹窥视中原已久,兴兵南下,延续着千年的战火。残酷的战争已经摧残了燕赵人民千年有余,但这一切并没有击跨他们,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坚定了他们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信念,使他们一次次地击退了强敌,捍卫了尊严。

  代州城内,杨业府邸。

  杨延玉拿到了陈家谷得来的第一手情报,正向杨业禀明:“陈家谷情况有所变化。先前发现的五千骑兵已经埋伏在东北高地,另外在西南高地又发现五千弩兵。”

  杨业道:“这样的安排印证了我先前的推测,看来耶律斜轸的确是要将陈家谷作为攻打代州城的第二战场。这几天我与潘美交流了多次,可是潘美却还固执地认为,两军正面交锋的地点仍是代州城前。还有什么消息?”

  “探子在离开之前,又发现一队骑兵,兵力要比原先多出许多,大约两万人,经过观察这知部队没上两侧高地,也没进入谷中,而是在东南谷口两侧隐秘出驻扎。此外据辽军主营探子报,辽军有一万人于前晚秘密出发,目的地可能也是陈家谷,之前已经有一队人马大约五千向陈家谷方向进发了。”

  杨业沉吟道:“据我们先前分析,耶律斜轸应是先佯装攻城,逼我们出城,然后将我们引入陈家谷,实施围剿。不过听你刚才这么一说,到达陈家谷的兵力已经有三万,此前又有一万五千人向陈家谷出发了。这样陈家谷已经驻扎了辽军尽一半的兵力,如此投入重兵,和我们的思路有些冲突。”踱了几步,继续说道:“如此安排,一反常态。把主要兵力都投入到陈家谷,让主营空虚,似乎辽军想在陈家谷决一死战,至于以后的事情却不太关心了,这似乎有些蹊跷!”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延玉,你有没有想过,耶律斜轸这次的目标不是代州而是陈家谷?”

  杨延玉不解,问道:“陈家谷?怎么可能?”

  “此前辽军一直进行的是闪电战术,而到达代州之后却驻扎了两天,很有耐心,可是据我们了解辽军的后勤准备并不允许耶律斜轸打阵地战。通过耶律斜轸在陈家谷的安排,总感觉他更在乎这里的战事,至于能不能拿下代州却不那么重要了。目前陈家谷有三万人,路上有一万五千人,依我看辽军行动不会仅限于此。若我估计没错,辽军主力也将出发赶往陈家谷,这样一来,我们的侧重点就不一样了。”

  杨延玉道:“耶律斜轸毕其功于一役,看来他是志在必得。若我们坚守不出,耶律斜轸的一切布置将会毫无意义。这样看来,潘美的态度就成了此战关键。”

  “没错,一会儿的军事例会,我将力劝潘美坚守代州,若他仍执迷不悟,只好按我们先前的打算,出奇制胜了。”

  “嗯,若潘美出击必率主力攻击辽军主力所在的主营,而此时辽军主力行在前往陈家谷的路上。与潘美周旋的则只是辽军的侧翼轻骑。当他们把潘美引入陈家谷时,谷内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等羊入虎口。但是若将潘美换成已经了解敌军安排的我们,自然不会上当。”

  杨业点头道:“到时,我就率领主力骑兵,直攻陈家谷。在敌军主力未到之前,抢险占领陈家谷。然后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谷中等待敌军主力入网。此前需要一队精骑,迅速绕到陈家谷北部,从敌军背后奇袭。这个就交给延昭了。还要一队轻骑,佯攻敌军主营,以麻痹敌军。这个任务延玉你最为适合。在我攻占陈家谷之后,还要一队精骑配合我部夹击敌军。这个任务只好交给潘美,希望他能配合我的作战计划。”

  “延玉,你先出城去见延昭,让他早做准备。事不宜迟,快快去办!”

  杨延玉得令而退。

  半个时辰之后,军事会议准时召开。

  潘美首先开口说道:“敌军两日来没有半点动静,大概是因为近期征战过度,无力再战了。我军经过两天休整已经恢复了士气,本帅认为一举击退辽狗的时机已到,不知杨副帅有何意见?”

  杨业知道这是最后机会,正色道:“辽军两日来看似毫无动作,事实上一直在做大动作。我已经基本了解了敌军的大体动向,目前辽军主力已经转移到了陈家谷附近。”

  潘美闻言道:“这样正好,我们先杀灭敌军驻守大营的小部分兵力,在乘胜追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杨业摇头说道:“大帅贸然出击,正中了耶律斜轸的奸计。目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城池,伺机而动。耶律斜轸调大部队到陈家谷,算是一招险棋。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我军主力进入他精心设计好的险境,毕其功于一役,用一场战斗解决所有问题。原因就是,敌军粮草不足,必须在最短时间解决战斗。所以只要我们坚守城池,拒战不出,耶律斜轸也拿我们没办法。这样就可兵不血刃地拒敌于千里之外。另外,敌军近日连战连胜,士气正旺,不宜与之正面交锋。”

  潘美冷哼一声,却没有说话,显然是无言以对。旁边闪出一人,正是败军之将王佚,驳斥道:“现在代州城,算上令公你的部队,有十多万人。辽狗不足十万而且粮草不足。若我们倾全力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可定能扭转整个战局。杨元帅今天表现地如此畏懦,不怕令人耻笑吗?潘元帅,依小将之见,现在应该堂堂正正地与辽狗大战一场,一雪前耻,我看也未必输得了他们吧?”

  杨业冷哼一声:“方才我已将目前的形势讲得很清楚了,王护军似乎没能理解我的意思。可是雄州的伤痛你是否已经忘了呢?”

  王佚冷笑道:“君侯素号无敌,今次死守不出,我看不会是有其它想法了吧?”

  这句话一下就此中了杨业伤处。杨业本非宋将,而是北汉降将。从投降的那一刻起就背负起了不忠的骂名。时过境迁,人们已经接受了赵宋的杨业,不过在杨业的内心深处还是很怕别人说自己不忠的。王佚这句话意思再说杨业心怀二心,如剑封喉,杨业不禁愤然道:“杨业我怎敢畏首躲避,只因形势不利,守城之策实为上上之选。王护军竟然怀疑杨某怀有二心,杨业我怎敢有负圣上洪恩。既然如此我就为各位先锋,看我到底怕死不怕!”

  由于小人的一句屁话,杨业就此彻底放弃劝潘死守,只好搬出第二套方案。便将先前设计的方案和盘脱出。

  一切安排妥当,杨业觉得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又对潘美说道:“杨某此计终是险招,各方面配合容不得半点差池,还请元帅尽力配合。”

  潘美假笑道:“杨家父子,久负盛名。潘某必会积极配合,助你们父子击败敌军。”

  杨业叹道:“这样最好。此去陈家谷约有近半个多时辰的路程,若无差错我部将在两个时辰之后攻下陈家谷。那时元帅应该整队出发了。还请元帅谨记你我约定,把握时间,出兵援助,此战才有胜算。”

  潘美淡淡说道:“我知道了。”

  杨业叹了口气,转身面向五万精骑,挥舞手中钢枪,高声叫道:“全军听令!准备出发!目标——陈家谷!”


卷一 寒风吹雪 第一章 辽边战事 第七回 浴血奋战
    抗辽兵杨业棋差一着撼宋军斜轸自有妙计

    根据先前安排,杨延昭先率领两万精骑,绕过陈家谷从东侧疾驰;杨业随后率三万骑兵,直奔陈家谷全速前进。杨延玉则按照父亲指示等待发兵的最佳时机。

    大约在杨业发兵的半个时辰之后,杨延玉率一万轻骑,对辽军驻扎的主营发动进攻。

    辽军这一方面也有一套战略方针。在辽军控制雄州地区之后,便先后派兵驻进陈家谷:萧庄、孟云飞分别领五千人埋伏于陈家谷东北、西南两侧的高地。连克蔚、寰两州之后,萧达览率两万人埋伏在南谷口附近,其余六万多辽兵驻扎在代州城前,对潘美、杨业施加压力。此后两天,耶律斜轸为了避免引起宋军警觉,将主力部队分成四队分别调往陈家谷:一队五千人由摩轲陀率领;一队一万人由石宽率领;一队一万五千人由耶律博古率领;还有一队两万多人由耶律斜轸亲自率领。其中最先出发的摩轲陀和石宽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剩下的不足一万人的队伍由耶律休哥压阵仍在主营驻扎。

    尽管辽军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耶律休哥看到宋军到来时还是吃了一惊。不过沉稳的性格使他迅速镇定下来,立即组织士兵与宋军周旋。

    杨延玉的任务是佯攻辽军,麻痹对手,而耶律休哥则是要拖延时间,引诱宋军到陈家谷。一个是佯攻,一个是假打,两军打了半个时辰没有一兵一卒的损失。杨延玉见辽军军营中果真没有太多辽军,知道父亲所料无错,信心大增,也不急于攻击辽军,以便父亲有充足的时间作准备,于是继续佯攻。而耶律休哥见宋军只攻不打,完全配合自己的策略,发现对方将领既不是潘美也不是杨业,心中感到十分蹊跷。于是忙命人传信,将这一信息带给正在路上的耶律斜轸。

    接到信息的耶律斜轸也感到十分古怪,寻思了一阵,便把事情掌握了个大概,沉吟道:“杨业果非常人,的确不可小视。”

    刚刚伤愈的耶律考明也随耶律斜轸而来,听到斜轸这么说,十分不解,在一旁说道:“现在一切尽在元帅掌握之中,难道又有变故?”

    斜轸解释道:“刚才收到休哥消息,称一队宋兵攻到了我军主营,人数大约一万,这个数字并不太多,起码少于我先前的预料,这十分可疑。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对手并不急于进攻反倒玩起了佯攻,比我们还要有耐心。而且为首将领也不是潘美。唯一的解释就是杨业已经猜到了我们的计划。若我所料无错,杨业已经出发了,并能先我们一步到达陈家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