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分疲惫 战胜疲劳和不良感觉的十种方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高挫折耐受力
  艾利斯经常教育大家,要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这样,你就会对自己说,很多你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需要,你有能力忍受失败和拒绝,还有,挫折虽可能造成困难与烦恼,但绝不是什么天塌地陷的大灾难。

无条件积极思考
  对于维持平和的心情来说,无条件的积极思考也很重要,第5章反省你的认知与想法121 即不管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做得好与不好都能够接受他。这意味着,即使他人的(以及自己的)行为远非完美,你也能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能够接受完整的他人,接受完整的自己。不要评价他人,也不要评价自己,只评价人们的行动、品性和事情,这样你就能学会变得有耐心。

生活实习
  艾利斯一般建议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活动进行练习,这称为“家庭作业”,这些练习能帮助你学会处理难题和困境。在面对挫折时不要轻易回避或者退缩,这样你就能培养出对不愉快环境的耐受力。
  
特写:完美主义与求全责备
  要想讲清非理性认知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完美主义这种个性特征,完美主义即非理性地追求精确有序、准确无误、完美无缺、万无一失。马丁·安东尼(Martin Antony)和理查德·斯文森(Richard Swinson,1998)在他们撰写的《当完美也不够好的时候:对待完美主义的策略》,(When Perfect Is n't GoodEnough: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Perfectionism)一书中这样写到:
  如果完美主义引起情绪的不快或者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人的标准过严过高会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饮食、人际关系和兴趣爱好。
  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在其内心有一种过度的担心,总想把一切都控制在手里。这是一个绝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只能使人过多地消耗能量,产生慢性疲劳,甚至精力透支。按照艾伦·马林杰(Allan Mallinger)和杰内特·迪威兹(Jeannette DeWyze ,1992)所著《过于完美:当控制一切的能力失控时》(Too Perfect:When Being in Control Gets Out of Control)一书中的说法,完美主义者很像是迷恋沉溺者,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企图控制一切的愿望: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并掌握自己的环境。但是许多沉迷者有一种过度得不成比例的控制欲,这是一种强硬而迫切的欲望,而非合理的、灵活可变的欲望。
  这种超乎寻常的需要往往出自一种非理性观念,即认为把一切控制在手就可以保证诸事顺利。我认为,每个沉迷者都有这种迷信观念,认为完全控制一切是有可能做到的,尽管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是地下的树根,“控制一切”这种念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助长他养成控制一切的习惯,这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所熟悉的。 


第37节 完美主义与求全责备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可能沉溺于控制别人、控制环境这种习惯中难以自拔。当然,这是一种不可能产生结果的空想。希望你读到这里,就能意识到:你不可能真正控制一切事情、控制一切人,你能够控制的只有你看问题、感受事物和做出反应的方式。你想控制一切,得到的只能是挫折和压力。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结果只能把自己累垮。
  另外一种能把人累垮的个性特征是对于批评意见过于敏感。我们发现,受慢性疲劳之苦的人常常对他人的批评过分敏感。当然,谁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当对方想伤害你或操纵你的时候。但是,这里的要点不是批评意见本身的出发点怎样、性质如何,而是你对批评意见是怎么理解、如何接受的,这和书中讲到的许多潜在的负面因素一样。换句话说,你可以把批评看作对你自尊心的威胁,也可以想想是谁在批评你,然后忘了它,继续做自己的事。被丈夫或妻子指责为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当然可能令人不快,不过并没有到糟糕透顶的程度。你不一定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们的意思可能是说你不爱干活,不过没人规定你一定得接受他们的看法。
  恰当处理批评意见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你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心理策略表上。不过,在此让我们先谈谈如何区分两种不同的批评意见:建设性的(友好的)批评意见和破坏性的(不友好的)批评意见。前者是有益的,受到欢迎,批评者关心你,关心你的感受:而后者是伤人的,不受欢迎,批评者并不关心你。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可能很珍贵,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更了解自己,帮助你成长,或者帮助你提高某项才能。而破坏性的批评意见没有价值,它对你毫无益处,主要目的是中伤你、贬低你或者控制你。人们想到“批评”的时候,往往一下就想到它的负面作用和破坏性,引起不快的感受。
  要想有效地处理这两种不同的批评意见,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想,怎样说。受到批评时,你应当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他批评得有道理吗?”在许多时候,大家相互提建设性意见,是因为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某个意见说得有理——这种可能性永远存在。当然,人非完人,有的时候会提出错误的意见。只有你自己能判断,哪些是正确意见,可以接受,哪些是错误意见,不可以接受。说来说去,不管批评意见的实质如何,我们要记住我们有权坚持自己的观点。
  许多疲惫不堪的人对于批评过分敏感,核心问题是他们那种追求完美、追求被认可、追求责任的强迫性心理。那么,要学会容忍批评,就要向你心中的这种强迫性要求、这种扭曲的认知模式提出挑战。对批评过于敏感的人通常有三种典型的非理性想法:
  一是我必须在各个方面完美无缺,否则,我就不是一个好人,谁也不会爱我。
  二是其他人必须接受我的一切,同意我的看法,否则,我就不是一个好人,也不值得活着。
  三是我只能听我愿意听的,因为我不能容忍别人讲我的缺点和错误。
  还要注意不应把批评当成一种人身攻击,很多人容易有这种倾向。一般情况下,批评者只是在评论你做的事,而非给你这个人下结论。你如果认为批评意见的矛头指向是针对你个人,把他人对你所作所为的批评当成对你自我价值的否定,你的麻烦就开始了。如果你有过这种倾向,一定要记住,别人说你是什么,认为你是什么,跟你无关。别人说你是懒汉并不说明你是懒汉,怎么能因为别人说你不是好人就相信自己不是好人呢?要相信事实,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小结
  如果你在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你绝不缺乏同行者。我们都希望理解存在的更高意义,我们都明白:没有意义,每天的日子是多么空虚而令人疲惫。
  生活的使命促使我们思考、行动,有所作为,像一个人一样活在世上,并表现出自己那些最好的品质。目的激励我们寻求真理、正义、道德和美,激励我们用上帝给予的理性从我们心中发现中庸、和谐和稳定。它帮助我们按照我们应有的方式去生活。最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和创世的伟力相联系。 


第38节 以全新方式向目标奔去
  精神生活是一种丰富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目的何在。随着你精神的成长,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目的就是以一种特殊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贯穿你的整个生命,那就是:关心他人的需求、诚实、在危机面前显出勇气、过简单质朴的生活、为受压迫者进行抗争。或者,你发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是通过义务劳动、艺术创造、对儿女的爱,以及其他无数种看似简单平凡其实却很有意义的小事来为社会服务。这里的关键在于:精神通向目的,目的通向内心,内心通向行动。
  有些批评家可能会争辩说,精神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过高的要求。没有别的什么话比这句话离真理更远了。请记住,当年耶稣正是面向劳苦大众,揭示了善行和怜悯的真理。他用人民的水平教育人民,就是说“在他们所在之处”教育他们。
  那么,这也正是我们听讲、学习、寻求最深刻的生活问题的答案所在之处。

特写:可持续的明确目标
  作为本书的最后一段引语,我们希望读者仔细读一下蒂托·科利安德(Tito Colliander)有关如何开始新生活的一段深刻论述,摘自他讨论东方精神神秘主义与信仰的经典著作《修行之路:修行的古代传统与内心成长》(1960):
  信仰不是得自于沉思,而是来自于行动。词语和思考不能告诉我们上帝是什么,只有经验才能告诉我们。想呼吸新鲜空气,就要开一扇窗;想把皮肤晒黑,就要走到阳光下。建立信仰也是同理,仅仅坐在舒适的房间里,口中念诵圣父的名字,你不可能达到任何目标。
  尽管你深陷现世的俗务,现在开始永远来得及。有书写到:亚阿伯拉罕起步时已经75岁;还有,第11个小时才来的工人和第1 个小时来的工人拿到同样的工资。
  现在开始也不算太早。森林之火不可能一下子扑灭,你想看到你的灵魂被烧得满目疮痍吗?
  不,此时此刻,在你下决心的那一刹那,你将用行动表明:你已背离故我,开始了你的新生——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向着崭新的目标奔去。 


后记
  在本书的这些篇章里,我们谈论了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平衡问题。我们希望你能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得更简朴、更健康——走上健康之路,使你具有更充沛的能量。现在请花一点时间,回想一下我们到此为止谈论的一切,也许你需要翻翻书页,重温一下我们讲述的要点。你发现一种模式一个主题了吗?我们希望如此。
  关于能量恢复、生活平衡、更好的自我感觉——所有这些谈话,要点其实就在于:做出选择。其实,我们完全有力量进行选择,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更平静、更简朴、更平衡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能量、更好的自我感觉和对生活的感受。我们应该倾听理智的呼唤,而不要去理会高速发展的社会那些不切实际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满活力。
  应当承认,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丈夫或妻子深受病魔的折磨,家人无可挽回地老去,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去努力。当我们把握住这些,就会多一些办法来对付那些不可控制的事情。
  不再疲惫后记有时,我们感到生活失去了控制,变得像一团乱麻,我们自己也被生活追赶得疲惫不堪、难以应付,这时,完全可以停下脚步,收拾收拾东西,整理整理内务,对眼前的局势来一番重新估量。在选择做出以后,最难的是——坚持到底。请想一想:假如选择极其容易,执行起来也毫不费力,我们就用不着在此大发议论了。是不是这个道理?虽然解决困难需要付出努力,虽然我们都会犯错误,但通向能量与活力之路确实就在前方。阻挡我们道路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没有力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花力气去争取它。习惯产生惯性。
  你需要做的只是选择,开始用另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行事。真诚地面对自己,检查自己的思维,提出质疑。改变思维方式,简化生活,制定计划,建立目标,坚持吃健康食品,坚持积极的锻炼。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过你原来的日子,那种疲惫不堪、充满压力的生活,那种把你带到这本书面前来的生活;你也可以过一种你想要的生活。你可以被生活中的需求和混乱追赶得狼狈不堪,也可以用充沛的精力积极地享受生活。
  事实是:所有人只能拥有这一生,这短暂的一生。这并非泄气话,而是一个挑战,一种激励,使我们走向前去尽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不是自私地只顾自己,而是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生命苦短,哪有时间浪费在重重压力之下,浪费在多余的复杂事务之中无谓地消耗能量?我们需要生命每分每秒给予我们活力,那是正确选择送给我们的礼物。
  谁不希望过一种精力充沛的生活?谁不想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谁不想要心灵的宁静?谁不企求健康、平衡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谁不想感觉良好?谁不想做出这个正确的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