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读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封面

浅谈传播媒介在传播实践中的作用?

报告错误
小说类别:其他 上传者:浮游云中 作者:未知
小说大小:26K 更新时间:2020-03-18 完结状态:全本
小说热度:10 推荐量:0 收藏量:0

您可能喜欢

提问者: B_北 - 试用期 二级 最佳答案最原始的书写媒介(如泥板、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等),应与图画同生、与文字共进、与智能共演。据说,公元前24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即用泥板来记录和传播信息。人工制作的书写媒介(如简、牍、简策、帛书、帛卷、纸等,以及书写工具笔、墨、砚、刀等)经历了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由硬到软的演变。书写媒介往往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而成。简是写了文字的竹片,牍是写了文字的木板。其加工制作方法是:“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王充:《论衡》)简策就是将多根写了文字的简牍用细绳编连起来的长篇或短篇著作。汉代刘向的《61j录》记载:“孙子书,杀青(烤干竹上水分)简,编以缥丝(青白色的细绳)编。”竹木简价廉易得、制作方便,但笨重粗硬、书写不便。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奏章有120斤重,汉代东方朔的一篇奏议竟用了三千根简。较之竹木媒介,缣帛轻软平滑,面幅宽阔,书写方便。据考古发现,在商代遗址中已有织造精美的丝织物,甲骨文和金文中有桑、蚕、帛、丝等字。《诗经》中有对采桑女的描写。但是,在缣帛上写字起于何时?尚无定论。至少在先秦时期,缣帛已与简牍并用。《墨子》写道:“古者圣王,书之竹帛,遗传后世子孙。”《晏子春秋》中有: “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韩非子》有言:“先王治理于竹帛”。考古工作者也先后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帛信、帛画和帛书(如《老子》、《易经》)。由于帛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古人多用来记载有纪念、证信意义的重大事情或缮写经典文献。...
    [置顶] 管理员 对所有小伙伴说: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于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