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那些流言你是从哪里听来的?”三娘问她。
“那日到母亲屋里坐了坐,听洛云姑姑随意扯了几句。不光她,自此父亲向祖母说了要收你做义女,府里就有好些人这么说了。”
洛云姑姑这个人不是善主,从前在赵氏跟前可没少嚼舌根,后来三娘与赵氏结怨,她功不可没。
只是这人不怎么好对付,赵氏信任她,她在长房屋里说话顶算数,在王家下人里头也颇有声望。三娘要想收拾她,还得从长计议。
“没依据的事你也信,枉我把你当朋友。”三娘噘着嘴,作一负气模样。
王祁莲见状,连忙致歉:“怪我怪我,你就别生气了,再不成我让你扇几巴掌解解气。”
“得了吧,我可没吃豹子胆……”
“嘻嘻,我就知道你舍不得,就别气了好不好?”王祁莲像哄孩子一样哄她,她也就顺着台阶下。
“那好吧,往后不管谁在你面前诋毁我,你都莫要听信,实在心存疑虑就来问我。”三娘这回不愿再与长房交恶,往后的日子都得倚着她们。
“好好好,都听你的!”
这时,张成将行李搬到了院外,他是男丁进不得内院,再由沈嬷嬷盘到里面来。
“柳儿,柳儿……”王祁莲见了,忙对着外头唤道。
那小丫头应了声:“来了……”没一会儿就见她冲进院子里来。
“你帮着这位姑姑搬一下,一个人多费劲儿。”
“啊?”柳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再看王祁莲与三娘手搭着手亲密无间的样子,立马反应过来:“是……”
小丫头一边帮着搬,一边不时的瞅一瞅她俩,想不明白这才多久,两人就好得能穿连裆裤了。
三娘突然想起张成的问题,就问王祁莲:“与我同来的还有个小厮,你看能不能在府里给他安排个活计?”
第四十二章 长房()
王祁莲是很想帮来着,可这事她做不了主:“这恐怕不好办,府里是不收外来男丁的。”
三娘不死心,偌大的宅子总有哪里是却人手的:“那人勤快得很,会的也多,什么烧水劈柴、喂马赶车……”
“他会驾车?”王祁莲问道。
知道说在点上了,三娘连忙添柴加火:“当然会了,而且还是把好手,我们一路从河洝过来都是他在驾车。”
王祁莲托腮想了想:“这还好办,前些天听母亲说外院还差个出行的,明儿我给安排过去应该没问题。”
外院出行的活计还可以,反正是跟内宅子里的人来往少,顾忌也不多。
三娘道谢:“麻烦你了”
王祁莲颇为爽气:“这有什么麻烦的?能帮的我才帮,不能帮的我也无能为力啊。一会儿我让柳儿领他到陈叔那里去,你就安心吧。”
这一茬安排好,她也便安下心来,与王祁莲闲聊两句就回屋去了。
屋子是由赵氏遣人备好的,雕榻锦帐、木架书桌,一应俱全,三娘她们只需要把带来的衣裳杂物摆置好就行了。
三娘知道,赵氏一直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她从前虽然不喜欢三娘,可在吃穿用行上从未苛刻分毫。
入了夜,三娘来了困意,回屋倒头就睡了。
次日,她一觉醒来日上三竿。沈嬷嬷年纪大了,一路奔波受不住,这会儿她房里也没动静。
倒是王祁莲那屋,门上挂着锁梢,估计是到东恒院子里请安去了。
三娘忙回屋里收整,刚穿好衣衫,沈嬷嬷就来了。
“小姐恕罪,老奴睡过了头,竟忘了唤您起榻。。。。。。”沈嬷嬷发梢还有几根蓬乱的发丝,想必也是发现起晚了急急忙忙的没注意。
“无妨,我自个儿梳头,你把你的仪容也再打整打整。”三娘指了指她蓬乱的那一处发丝,示意她整理一下。
沈嬷嬷反应过来,伸手摸了摸,极不好意思的笑道:“是,老奴这就去打整。”
两人弄好之后,匆忙去了东恒院。
三娘熟门熟路,沈嬷嬷被她领着一路无错的到了上园。
“真是奇了!昨儿就只走了一回,小姐竟将路子记了下来。”沈嬷嬷惊叹道。
三娘冲她一笑:“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咱们先进去。”
长房这院子比不得南殊那般奢华,倒是院里种的几株腊梅看着赏心悦目。
三娘她们刚走到门前要敲门,就听见里头的说话声:
“那个傅小姐奴婢昨日见着了,生得妖媚,一看就跟她娘是一路货色,也不知老爷是着了什么道。。。。。。”
“姑姑,你这话是从何说起?我倒觉得瑶生她清纯可人,比咱们府里有些人好太多了。”这话一听就是王祁莲说的。
“阿莲,说话要注意分寸,什么这些那些的,当心嘴上惹祸。”
“是,母亲。。。。。。”
赵氏在王家过得艰难,所以平日里做事说话格外小心,并不是说吃穿用度上的困顿,而是王家各房的刁难。
王侍郎实则并非王老夫人亲生,而是出自老太爷的一位妾室,是王家的庶长子。那会儿王老夫人无所出,恰巧那妾室也去得早,便由太老夫人做主将王侍郎继与王老夫人为子,成了嫡长子。
再后来王老夫人生下了二房、三房,两位次子,自然想把王侍郎拉下来。
好在王侍郎争气,科考高中一路官升至从二品户部侍郎一职。对于颓败已久的王家来说,一个从二品的侍郎一职何等难得,加之二房、三房的无作为与之不能相提并论,王家当时的长辈们便定了王侍郎继下一任族长之事。
只是老一辈的长者这些年也相继去了,王老太爷爱清静常居住在城外三里的别苑之中,甚少回府。如今王家就剩下王老夫人这么一个长辈,王侍郎也礼让她三分。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王老夫人自持身份,时常帮着二房、三房为难赵氏。王侍郎让着她,赵氏也就只能忍着。
这赵氏实在福分不足,在世的时候受婆婆、妯娌的欺压,去也去得早。
咚咚咚,三娘伸手敲了墙房门。
“谁啊?”洛云姑姑颇不耐烦的问了句。
“伯母,我是瑶生。”三娘从前唤长房夫妻俩为伯父、伯母,现在也先这样叫着。
王夫人听了,立即朝洛云姑姑吩咐道:“快去。。。。。。”
洛云姑姑暗自翻了个白眼儿,不情不愿的去给她们开门。
两人进了屋,主动把门带上,去给赵氏福身行礼。
“伯母安康”
“给王夫人请安”
“都起吧。”赵氏说着,目不转睛的将三娘打量了一番:“我见过你母亲,你确实与她很像。。。。。。”
她自然该像她母亲,只是赵氏这话不一定只是感慨这个。
当初三娘的生母曾在王府住过一段时间,王侍郎想将怀有身孕的春娘留在府里照看。赵氏爱极了王侍郎,眼里揉不得沙子,尽管王侍郎一再强调春娘是友人之妻,赵氏也丝毫不听劝,最后闹得没办法,才会将春娘安置到河洝傅家。
三娘在她眼里若成了春娘的影子一般,哪还有可能与她交好,还有那洛云姑姑煽风点火,实在是不妙。
“瑶生从未见过生母,也不记得生母长什么模样,不过瑶生也有爹爹的,料想也有像我爹爹的地方。”
这话在王夫人耳里只觉得她是不懂事,还以为自己是傅家人。
听她一口一个爹爹,赵氏本能的联系到王侍郎身上去,皱着眉仔细观察起她来:“嗯,那是自然的。。。。。。”
赵氏嘴角噙笑,三娘知道她这番观察之后颇为满意。王侍郎相貌算得上俊逸,但是五官过于阳刚,三娘早知道自己与他没有半分相像,才会有恃无恐。
王祁莲见她俩说完,插嘴与三娘说:“你怎么不多歇会儿?昨儿弄了一天,该是很累的。”
“无妨,给伯母请过安再去睡个回笼觉。”可不能不来,赵氏也是世家女子,极重视礼数。
听三娘这样说,赵氏还觉得这丫头知礼,不似进门前那般不喜:“往后实在累晚一些来也无妨,身子要紧。”
第四十三章 冤大头()
王祁莲见赵氏并不讨厌三娘的样子,很是高兴:“看吧,我就说瑶生很和善的。。。。。。”
赵氏则瞪了她一眼:“我什么时候说了她不和善了?你领着瑶生在府里转转,识识路。”
“好嘞!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王祁莲兴奋异常,拉着三娘就跑出了房门:“走,我带你去看看稀奇东西。”
三娘吩咐沈嬷嬷先回去,跟着王祁莲转园子去了。
她们前脚刚走,洛云姑姑就同赵氏碎嘴起来:“夫人作甚对她如此客气?”
“不过是个小姑娘,我好歹是个长辈,还要同她较真不成?她娘死了好些年了,老爷不也没过问?兴许真是我误会了。。。。。。”
洛云姑姑见她心软,连下猛药:“依奴婢看夫人就是太心善,老爷只同您说了让她住进府里来,是不是?听南殊院那边的人说,老爷张罗着收那孩子做义女,您恐怕还不知道吧?”
赵氏心惊,这个她还真不知道,当初老爷回来只说了人会到府里来住,根本没提什么义女的事。难怪了,难怪府里奴才们盛传她是老爷的私生女!
见赵氏不说话,洛云又继续说道:“老爷之所以不告诉您,就是怕您闹着阻拦,夫人要是不作为,就得做冤大头了。”
这话说到赵氏心坎里去了,赵氏面上无表情,心里已是怒火中烧……
另一边,王祁莲领着三娘到中园去了,原来是想给她看稀奇的花木。
“我说那种你肯定没见过,叫石生花,花茎长得跟石头没两样,可稀奇了。”她说罢,拉着三娘进了园子间不易见的小屋里。
这屋子边上挖了个坑,那就像北穆边民烧的炕是一个概念,所以这小屋里还挺暖和。
“喏,就是这个”王祁莲找到石生花,指给三娘看:“我兄长爱鼓捣这些稀奇花草送给祖母,所以中园里专门建了这屋子养它们。”
三娘凑过去看了看,确实挺稀奇,上头开的小黄花,下头青幽幽的跟鹅卵石差不多的模样。
“你兄长上哪儿去弄的这些稀奇东西?”她问着,伸手去戳了戳那“石头”,是软的。
“还记不记得上回在河洝,你怀疑的那个赠画之人?”王祁莲故弄玄虚,想吊她胃口。
三娘装作诧异:“还真不记得了。。。。。。”
“少来”王祁莲知道她是装的,继而道:“听我兄长是就是那人寻了给他的,我本想替你问问那人名字,可惜我兄长死活不与我说。”
“那是当然了,你闺阁女子去打听一个男人,谁不多想?”
王祁莲却跟她开起了玩笑:“你就不好奇?人家都给你送画了,你也不表示表示。。。。。。”
得了吧,送黄金万两的她都不屑一顾,区区一幅画?休想!
三娘不理她,自顾自的观赏那些花花草草。
王祁莲本想逗她玩,见她毫无反应,兴致缺缺的也就不说了。
从那屋里出来的时候才觉得外头有多冷,两人都不禁深吸了口气。
“哟,这不是大姐姐与瑶生妹妹吗?”
好巧不巧,竟撞上了王祁芸。
三娘倒不关心王祁芸是怎么知道她名字的,她对王祁芸身旁那位比较感兴趣。
那是三房的庶女王祁莹,她在王家众女中排行第三,是王家最杰出的女子。
京中有才子,自然也有才女,王祁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渊泓书院三年前的试诗会上王祁莹力战群才,名声大震,虽说最后败给了苏钦玉,可在众人眼里已是了不得了。
自此,渊泓书院又列了个才女榜,每年春天试诗大会广邀闺中小姐前来竟榜,而王祁莹作为先创之师,一直名列榜首。
“见过长姊”王祁莹朝王祁莲行礼,又对着三娘微微颔首:“傅妹妹安好”
她看起来就是副文弱像,长得不漂亮,却有种我见犹怜的意味。就这简单的礼数,她分清尊卑长序,毫不失礼,不枉她读了那么多书。
倒是王祁芸,连给长姊行礼都省去了。
三娘与王祁莹回礼:“妹妹安好”
王祁莹年十三,与三娘同岁却是八月生的,小了三娘四个月有余。她也不问三娘多大,安静的承了这声“妹妹”。
王祁莲见了她们不怎么高兴:“这大雪天的,你们不在屋里躲着暖和,跑出来做什么?”
王祁芸专门捡她错:“大姐姐说的什么话啊?园子就生在这儿,谁来不是来,莫非姐姐见不得咱们来?”
那是当然了,王祁莲最不喜欢的就是王祁芸,正要说话驳她,却被三娘扯了扯。
“莲姐姐的意思是,天这么冷,怕你们转来转去着了凉。”
王祁芸听三娘接这话,不怎么高兴:“瑶生妹妹昨儿在祖母跟前还说不敢高攀王家嫡长女,怎么这会儿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了似的。”
“关你什么事!”王祁莲没好气道,拉着三娘就要走:“瑶生咱们回去……”
“长姊急什么,您兴许还知道大伯要收她入长房做义女的事吧?你这么护着她,就不怕她是条白眼狼么?”
王祁莲听了这话果然神色一变:“那也是我们长房的事情,无需你费心!”说罢,她拉着三娘,头也不回的走了。
她面上怒气冲冲,三娘知道她气的不是王祁芸,而是王侍郎要收她做义女的事情。
“你早就知道这事了,对不对?”王祁莲拉她到夜阑居门前质问道。
这王祁芸还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非要在王祁莲跟前提这个。
“嗯……来的时候在老夫人那里听说了……”
听了三娘这话,她更气了:“那你怎么不与我说!前日你还要我有什么事都同你说,你看你自己,何曾做到?”
“这事是我不对……”
“你有什么不对!你还狡辩说你不是爹爹的女儿,若不是,他又怎么会收你做义女!”王祁莲越说越生气,干脆扭头就走了,进了她房里‘砰’的一下把门带上。
三娘瞅着她那紧闭的房门,颇无奈,要她怎么说?流言无依无据,她还不是无依无据。
回了自个儿屋里,三娘瞧见沈嬷嬷正坐在桌旁发愣。
“沈嬷嬷这是怎么了?魂不守舍的。”三娘问她。
第四十四章 化解()
她回过神来,与三娘说道:“秋姨娘准备在河洝呆到什么时候?还来不来王家了?”沈嬷嬷顺手沏了杯茶,递给三娘。
“这个你就别操心了,她有她的安排。”她接过茶杯,抿了两口:“对了,张成安排妥当没?”
“妥了,妥了,他们府里正缺人手,老奴刚把张成带去,他们就立即给派了活儿。”
三娘就点了点头,张成能安排进来是再好不过的。
“今儿到王夫人那里请安,王夫人身边那个老嬷嬷不好相与,而且还不怎么安分……”
“怎么说?”三娘倒有些好奇沈嬷嬷是怎么看出来的。
“就冲她在里头说咱们坏话她就不好相与,这不安分嘛……老奴眼尖,瞅见她掖在袖里金镯子,粗着呢!”沈嬷嬷贼笑道。
无怪世家小姐们出嫁之时,长辈总要要挑个把资历老的跟着去,一来是开事儿懂得多,二来就是心里敞亮,看得也仔细。
不过现在三娘也正愁,她没想到王祁莲知道后会是那样的反应,若是让赵氏若知道了,多半是要闹一场。
“你帮我留意一下王伯父今儿几时回来。”三娘与沈嬷嬷交代。
“小姐怎么突然要见王大人?是不是有什么事?”
三娘摇头:“来了两日了总该去见一见,你帮我留意着就行。”
沈嬷嬷轻叹一声:“三小姐,您莫嫌老奴话多,我总觉得您没有真信任我,好比秋姨娘的事情瞒着我,心里明明有主意却不与我商量。您当时让我有话就与您说,老奴希望三小姐有什么也与我说,总藏着掖着,我就是想帮您也插不上手啊。”
她倒不是不信她,她只是习惯了一个人拿主意,没想到让沈嬷嬷多心了。
“嬷嬷说的是,怪我不好。”
沈嬷嬷复叹息:“就如小姐所言,我这年纪也只能求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小姐既然肯给我保障,我也定然会一心一意,小姐请安心。”
这倒叫三娘惭愧起来,沈嬷嬷的为人她信得过,那时在公堂之上,她不惧何氏,道出她所知的实情,可见她为人端正。
“罢了,我就与你说了吧……”三娘将方才王祁莲同她置气的事给沈嬷嬷说了。
沈嬷嬷听了膛目结舌:“那……王夫人也不知道?”
“不知道。。。。。。”三娘回她。
沈嬷嬷听了也愁:“不过这王大人也是,夫妻之间还有什么好隐瞒的,说出来还坦荡些,藏着掖着惹些不必要的麻烦。”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你记得替我留意。”
“欸,三小姐放心!”沈嬷嬷保证道。
三娘笑道:“嬷嬷就把这‘三’字去了吧,多生分。”
沈嬷嬷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老奴省得了……”
午间,三娘倚在桌上打盹儿,王祁莲屋里那小丫鬟柳儿替她们送了饭来,瞅那小模样不怎么情愿。
“有劳了……”三娘礼貌的道声谢。
柳儿撅着嘴,轻哼了一声便走了。
这厮刚走,沈嬷嬷便从外面转悠回来了。
她谨慎得很,见柳儿走远了,将门掩实:“方才老奴到上园去打听您交代那事儿,正巧听见东恒院子里有吵闹声,原来的王大人回来了,夫妻俩正闹着呢。”
三娘想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本没什么稀奇:“咱们现在过去。”
“此时过去?那夫妻俩正闹得厉害,咱们赶过去算什么事。。。。。。”沈嬷嬷有些不解。
“所谓劝架,可不就是得闹得火热的时候去劝么?”
不能任由赵氏闹下去,到时候越闹越僵就不好办了。
沈嬷嬷道:“劝架?”
三娘没与她解释,理了理衣襟,就要出门:“走吧,先过去。”
“小姐不先把饭吃了?”沈嬷嬷瞅着桌上饭菜说道。
三娘摇摇头:“等吃罢饭哪还有架劝。”说着便拉了沈嬷嬷走了。
两人到了东恒院,王侍郎与赵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