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然,大清人在两个多月的攻城当中,损失了将近五万的军队,但是同样的,宁锦两座城池以及周边据点驻守的官兵,损失也达到了七八万之多。

    这还是在大明军队拥有着天然等地利优势的情况之下,有着火炮等强大防御工事的帮助下,这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不过随着关外由孙承宗、袁崇焕两位督师着力打造的宁锦一带防线最后一处据点被拔除,而关内援军却又迟迟不敢轻举妄动前来支援宁锦两城,其实也就意味着宁锦两座城池最终陷落等时间越来越近了。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三,原本应该是一个欢喜过节的日子,可是对于大明边关的将士和督师洪承畴来说,却是一个悲伤而惊魂的一天。

    十二日深夜之时,大清突然出动女真精锐将士,自夜中发起对锦州城的突袭,很快就爬上了锦州城外城城墙,并趁机打开了城池东城门。

    而早就枕戈待旦的大清铁骑一拥而上,发挥其骑兵优秀的机动性以及娴熟的骑术,自东城门势如猛虎地杀了进来,自此宣告了锦州城开始落入大清手中的倒计时。

    待到第二日的天时亮起,一夜冲杀的大清军队基本上平肃了锦州城中的大明军士,城中剩余等十余万大明百姓沦为敌人之囚。

    此役当中,固守锦州城中的总兵祖大弼、孙显祖等阵亡,其余总兵曹变蛟等人则率领少数将士突围往身后退去。

    锦州沦陷之后,也就意味着宁远城失去了互为依靠的帮手,当时坐镇宁远城的督师洪承畴当机立断,在大清军队将更多的兵力倾注在锦州攻防,还未来得及回援宁远之际,整合宁远城中剩余的官兵及百姓,在十四日夜中突然自南城门突出,顶着大清围困宁远之军队往山海关方向撤退。

    其间,大明将士丢盔弃甲,甚至动用老弱病残将士和一同南下的宁远百姓断后,五万宁远将士最终只余不过一万出头的官兵逃入山海关中。

    而一起南下的大明宁远百姓更是损失惨重,原本一起行动的一万多户宁远百姓,最后能进入山海关的不过区区数百户而已,其余不是死在了女真铁骑等追击之下,就是成为了对方的俘虏。

    

第1340章 天下之变() 
大明王朝因为洪门这一个看似依旧还上不得台面,龟缩在遥远南洋上的民间势力关系,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虽然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模样,但是最终还是改变了曾经的历史走向。

    直到过了崇祯十七年的春季,来到了炎炎夏日时光,大明朝等当家皇帝、主心骨崇祯皇帝朱由检,依然还是坐在京师紫禁城中那一张皇椅之上,绞尽脑汁为这泱泱华夏之地努力奋斗着。

    李自成在占据了洛阳城后,最终还是走上了称帝之路,历史的车轮仿佛还有惯性一样,即便在当时当代历史走向改庭换面之下,依稀还是能找到一些原本应该属于它的模样,大顺政权在千年古都洛阳建立起来,李自成有之前的闯王摇身一变,金龙加身称帝,年号永昌。

    听到这一个消息之时,身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既惊且怒,可是却又毫无办法:去岁大明朝镇压农民军起义的主力军队,在举兵攻打河南汝州之时,被如今等大顺军设计围攻,最终寡不敌众惨败而归,甚至差点连督师孙传庭都丧身其中。

    没了这一支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等镇压军队主力,此时中原腹地之中的军队却是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对农民军拥有主动攻击的势态。

    北方的心腹之患大清女真人屯兵数十万对宁锦防线展开围攻,逼得崇祯只能两相权衡取其轻,先放过陕晋等地的农民军队伍,将更多的军队派出支援迫在眉睫的辽东边关。

    曾经的农民军,如今的大顺军固然让崇祯皇帝羞恼交加,然则农民军本身格局和战斗力,相比关外那群自小就弓马娴熟的女真蛮子来说,其威害却是要小上太多太多了。

    “陛下,您都已经两日未曾进食,国难固然当头,然则您的龙体也是金贵,万不可在此刻有半点闪失啊!!”

    金銮殿中,来自边关辽东的千里传书就摆在四十岁出头的崇祯皇帝面前,年纪只比李天养要小上几岁的崇祯皇帝不管从神态上还是从肉体上看,却都是比李天养看起来要苍老许多。

    在其身后,他最为信重的秉笔太监在一旁端着一碗已然有些冰凉的粥碗,苦苦相劝道。

    “真是无能、无能!”

    “枉费朕对其信重又加、委以大任,他洪承畴老匹夫怎么就敢丢了朕的江山,怎么还敢跟朕求援!!”

    崇祯对身边太监的劝告置若罔闻,只是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悄悄一个人在背后大发雷霆,发泄心中的悲苦。

    秉笔太监对此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自崇祯皇帝上位以来,朝局就从来没有真正安稳过,林林总总进出朝堂内阁的重臣都已是将近百位了,如那走马观花一般让人眼花缭乱。

    其中或许有这些大臣们的能力问题,但是更多的还是如今这位中年皇帝朝令夕改,喜欢迁怒于人的性格有关,这却使得如今的朝堂之上,一时间竟然找不出几个可用之干才。

    洪承畴在关外的失利,放在以前之时说不得现在早就被正在气头上的崇祯皇帝给摘了官裟不说,恐怕还会被锦衣卫拿下问罪。

    可如今崇祯确只能在无人之时大声怒骂呵斥,等到自己火气稍歇之后又不得不赶紧东挪西凑,向边关加派人手物资。

    只是这大明朝早已是千疮百孔了,到处都是怨声载道之地,让崇祯皇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一腔热血重整雄风,奈何时不我待,天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除了江南之地稍显安稳以外,其余北方、西南之地都已经是动乱纷纷,让崇祯望而兴叹。

    京师户部国库,以及大内密库当中空空如也,甚至都能饿死一窝老鼠了,看看崇祯皇帝身上那一身五爪金龙常服,上面甚至依稀有着几个补丁,呃呃秉笔太监手中华那一碗逐渐冰冷等稀粥,也真的只是小米煮熬的稀粥,没有任何的添加,足见国政艰难。

    “传朕旨意,命山东巡抚筹措兵员五万、粮草十万石,即可运送至山海关,交付薊辽总督洪承畴!!”

    发泄之后,崇祯皇帝依旧只能苦巴巴从各省之中衡量,看看能不能筹措一些援助送往山海关洪承畴手中,至于其战败之罪,除了一封训斥之口谕以外,更多的却是勉励之言了。

    没有办法,洪承畴固然在边关战事之上失利了,并损失了朝中多年经营的宁锦两座重要据点,然则这也并不能全都怪罪于洪承畴一人身上,粮饷欠缺、兵员不足、工事久无修整,皆与朝廷国政艰难有着莫大关系。

    至于女真蛮子兵力强盛、实力强大之事,也不是崇祯一天两天才知道的事实,而以当前朝中大臣的能力地位,新败的孙传庭、志大才疏的卢象升,在崇祯所知事实当中,却也依旧差了这洪承畴一筹。

    连洪承畴这一帅才在女真蛮子面前都落得如此惨败,那孙传庭、卢象升之流岂不是更加不堪?

    崇祯虽然性格拨凉、朝令夕改,可是最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在此时节即便对洪承畴百般不满,可是依旧忍下了怨愤,期望着洪承畴能够戴罪立功,将女真蛮子抵御于边关之外,如此才能给朝廷争取时间,在更加富庶安稳的江南之地招兵买马、筹措军资。

    “传朕旨意,委孙承宗为豫、晋、陕五省总督,总理一应事宜,即可前往上任给!!”

    突然崇祯皇帝下达的又一道旨意,让秉笔太监先是一愣,随即连忙重新低头,颇为意外着崇祯皇帝的任命。

    连前朝帝师,年岁已是七十好几的孙承宗老大人都被启用了,足可见此时崇祯皇帝麾下人才之匮乏了。

    “……”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并通过各自的渠道送到当事人的手中,崇祯皇帝这才终于能够让那个紧绷着的大脑有一刻的休息,整个人颓废地倒在了龙椅之上,让其身边亲近的太监们心疼不已,却也不敢打扰皇帝难得的休息。

    

第1341章 前兆() 
“将军,咱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呆待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不是跟刘将军他们一样,在开封城中享享清福呢!!”

    黄河沿岸,一支大顺军驻扎在较高地势的堤岸之上,一队骑着高头大马出营巡狩的军队当中,一个看起来人高马大等武将,对其前首的另外一位武将发着牢骚。

    被其称为将军的人回头,赫然便是一张熟悉等面孔,来自洪门谍战所的何三江其人也。

    自闯王称帝以后,作为跟随其左右,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干心腹们,李自成也是没有亏待的,刘宗敏、田见秀等人纷纷被其摄封为大将军,何三江也不例外,就连白玉山等一干假装在官兵围剿当中与李自成大军走失,实则是被洪门安排脱离李自成,自立一方的洪门一属,也各有分封,倒也是让李自成多了几分公正严明的姿态。

    至于牛金星、李信等谋臣,也纷纷被其册封为丞相、尚书等职务,算是勉强搭起了一个王朝的架子。

    不过李自成依旧还是摆脱不了农民聚的局限,虽然官位送出去还是大方,可是在实际安置地盘等方面,就能看出其本身的亲疏之别了。

    譬如刘宗敏等一干早年间跟随李自成走南闯北,生死与共的心腹大将,被其安置在了诸如汝南、开封等重要且富裕等地盘当中,而像何三江这一类固然算是李自成心腹,但是却又差了一些关系,手底下有真能耐的大将,则多被安置在濮阳这类与大明官兵接壤的战乱前线。

    固然濮阳在大顺当中属于重镇所在,可以说何三江能坐镇此位也是深得李自成的信重,可是相比刘宗敏、田见秀等人所处位置,这里确实算是份苦差事了。

    何三江自不言语,只是虎目往身边这位大将身上一到而过,就吓得对方赶紧噤声,连连讪笑着以示失言。

    已过三十的何三江,随着这几年麾下将士越来越多,也渐渐生出了几分莫名的气势出来,即便是在桀骜的士兵在面对他时,都会不自禁地感到惶恐。

    有着洪门大本营源源不断地物资支持,这几年来何三江麾下的队伍扩张速度不比有着李自成支持的刘宗敏等人慢,而若是以麾下将士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来论的话,甚至可以说何三江之军队素质,是李自成几大心腹大将之首,明面是仅次于李自成本部大军的存在。

    洪门大本营悄悄通过各种手段,将洪门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各类用的着的人才输送到何三江麾下,充实着何三江军队的中下层,就连有关民生的官吏之流,洪门也为其考虑,输送了不少人才过来,帮助其打理地盘当中的一应民生,着实减少了何三江很多的麻烦。

    没有完全照办洪门大本营等练兵方案,而是对其进行一些精简以后拿出来训练将士,加上身处前线一直不得安身的战斗,让何三江麾下的将士可以说人人都差不多是从刀山火海当中拼杀出来的,个个都有着极强的战斗力。

    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何三江更是不遗余力地打造着自己手下这一支规模已达到了差不多七万之数的军队,成为李自成手中一把不可小觑的尖刀。

    “你看看你,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你麾下这群战士就变得如此懒散,若是此时有官兵前来突袭,你等如何抵抗??”

    洪门虽然安插了不少的人才到何三江手中,可是在其身边总不能全都是洪门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面孔吧,像刚刚跟何三江发着牢骚、此时被何三江耳提命面的冉茂昌,便是跟随何三江最久等一个大将。

    “呃!”

    冉茂昌抬手挠了挠头,舔着脸跟何三江诉起苦来:“将军,咱们弟兄这两年连年奋战在第一线上,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总不能不给弟兄们清闲一下吧?”

    “这前番才刚刚跟着大军在汝南设计尽缴了明军孙传庭大军,加上北方听说那女真蛮子正举兵数十万攻打山海关,此时大明哪有时间和能力敢两面开战,跑过来偷袭咱们?”

    跟随何三江日久了,冉茂昌也从曾经只知冲锋陷阵,变得跟如今这般懂得一些天下大势了,为自己辩解之时所说的话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说了,咱们现如今驻扎在这黄河边上,有此天堑横隔两面,那大明军队难道还能飞过来伏击我们不成?”

    “就你理由多!”

    何三江横了冉茂昌一眼,然后重新开始对其安排起来:“这段时间把你麾下这群战士的心給收一收,该好好操练一番就好好操练一番,下此过来我不希望再看到跟今日一样的散漫姿态!!”

    “将军,是不是又有大动作?”

    冉茂昌一脸欣喜,听到何三江此言之重话意有所指,连连发声询问。

    “听说上面准备过些时日渡江北上,攻打河北、京师,彻底灭了紫禁城中那崇祯小儿!”

    何三江连连举目,望向遥远的北方,意味深长地将一些不伤大雅的消息说与自己这个心腹听。

    “你说,若是日后咱们头上这位皇帝鸟尽弓藏,或是我举兵反正的话,你们还愿不愿意跟着我呢?”

    蓦然间,何三江这话音陡转,低声说了一句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见的话语,让冉茂昌一下子差点没有反应过来,不过旋即就被其反射性地回答了出来:“那还用说,只要将军所指,必是属下将士刀锋所在!!”

    “好好好!”

    何三江脸上欣慰之色顿起,除了听见他之前言语的冉茂昌以外其余跟随将士却是有些莫名其妙,这位大人的心情还真是变幻莫测啊,前一刻还对冉将军斥骂不满,这后一刻反倒是喜笑颜开了。

    大顺王朝高层等安排,作为王朝几大将军之一,何三江是有权利很多地位知道的,即便李自成想要对其有所隐瞒,以洪门如今安插在大顺朝中的谍子能力,何三江也能轻易得知朝廷举措。

    而按照一直以来大本营赋予他们这些间谍的命令和安排,以及这些年来和三江他们自己等揣测,人马又不免会察觉到,大本营恐怕并不期望大明朝就此倾覆,到时候己方这群潜伏了十余年的棋子,也怕是终于该有所行动了。

    到时候,自己即将面临的抉择,让其有了今日之行,以便了解麾下这群将士们可能的动向。

    

第1342章 大动作() 
何三江的猜测果然没有错,当他将大顺皇帝李自成即将带兵渡过黄河攻打大明京师所在没有多久,他便接到了来自大本营等绝密命令。

    “茲命令洪门谍战所谍子‘戊申’,不惜一切代价,务必破坏大顺李自成所部北上攻伐大明京师之行动。”

    “戊申”是何三江在谍战所当中的代号,当大本营等命令送到自己手中之时,何三江最大的一块心病终于消散了的同时,心中也不无几分对跟随多年的李自成一部感到歉意。

    虽然明知道这些年来自己所获得的地位实力都是自己争取到的,可是不可否认若没有李自成给予他的信任,他要做到如今这一步,却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等投入。

    “传本将军之命,何字旗麾下将士自今日起,全军开始戒备,所有将士不得外出或是休假!!”

    然而战场之上从来就容不下心慈手软,从戎多年的何三江固然有所愧疚之情,但是比之他对于洪门的忠诚来说,就算是李自成对自己有着救命之恩,何三江也不可能因此而徇私。

    随着他回到濮阳城中之后,一道道措辞严厉的命令便从其官邸当中传出,落到以濮阳为中心,方圆百里范围的己方地盘当中。

    不仅仅是何三江,同样接到了李天养命令的还有早前独自出去发展的白玉山等一干洪门谍战所成员,一在大顺皇帝李自成还做着春秋大梦之时,却不知道他自己手底下的将士军队当中,却是暗潮涌动,行为诡秘。

    “将军,属下从家中前来之时,家中给予我们提供的一点计略支持,是让我们东进山东,汇合早已在山东立足的白玉山将军人他们一起,建立一个受到我们掌控的政权。”

    前来给何三江传达命令的,是受到李天养和大本营派遣过来的军部高级参谋人员,以优异�绩从笨港学堂武科毕业的苏大军,其前来之时早已接受过军部吴杰部长和参机处的授意,让其帮助何三江捣毁这次李自成一部北上的步伐同时,也尽全力保住何三江他们这些谍战所成员苦心孤诣所发展起来的队伍。

    其实大本营所提出的要求,对于此时已箭在弦上等大顺军队来说,何三江他们想要完成基本上就只有反出大顺这一条路可走了。

    为了应对国库空虚的缺口,大明崇祯皇帝和中枢内阁一次次加征加派,加上天灾人祸横行,北方受到小冰河时期影响的百姓们早就已经********了,故而李自成的军队这些年来一次次被剿灭,又一次次死灰复燃,却总是能获得无数兵力,直到如今他们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建立王浩,与大明朝的军队正面对决。

    而反观大明朝,此时他们京师周边的军队,除了当地地方老弱驻军之外,剩下绝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调集往北而去,防范更加强大的大清人入侵,此消彼长之下,大顺朝李自成只要不是傻子,他都能够想明白,此时正是他们大顺北伐击败大明朝那一只龙首所在之地的最好时机。

    只要这大明朝崇祯皇帝被自己所率领的大顺军队所击败,对于大明朝本身而言,将会是一次摧毁人心等巨大胜利,日后自己的版图才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大!

    当是时,大顺朝穷兵黩武组建起来等军队,已经超过六十万之数,若是连区区一个大明京师都无法拿下来的话,那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大明顺天府如今兵力空虚,除了河北境内诸府镇当中还有一支由败军之将孙传庭所主掌的十余万大明溃兵,正战战兢兢地防备着大顺朝数十万雄师之外,其余府县当中那群老弱残兵,对于大顺朝来说,只要其登高一呼,怕是连那些府县当中早就盼望着自己杀过去的穷苦百姓们都镇压不住呢!

    而在何三江他们看来,想要让大顺朝这六七十万数目的军队刹住脚步,不再北顾,除了是他们这一支何家军反叛之外,怕是一般的小手段都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